CN108494894A - 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894A
CN108494894A CN201810282191.3A CN201810282191A CN108494894A CN 108494894 A CN108494894 A CN 108494894A CN 201810282191 A CN201810282191 A CN 201810282191A CN 108494894 A CN108494894 A CN 108494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vately owned
owned cloud
cloud cluster
gateway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21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st Cloud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st Cloud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st Cloud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Fast Cloud Mdt Infotech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94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8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包括位于私有云集群内的第一网关设备、第二网关设备和控制节点;第一网关设备分别与私有云集群内的服务器和控制节点连接,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以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可见,该系统,在原有的私有云集群中增加第二网关设备,然后将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即可实现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第二网关设备可以将私有云集群网络与用户端的网络隔离,且该接入系统在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时无需用户端再提供网关设备以及对应的MAC地址,进而提高了用户网络安全性。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效果如上。

Description

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私有云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私有云是为一个企业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可以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目前,私有云的部署位置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内部私有云,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第二种情况是外部私有云,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如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之内。为了实现内部私有云集群能快速接入企业网络拓扑,外部私有云能快速接入IDC机房网络,正常提供对外计算、存储和访问服务,内部私有云和外部私有云集群内部设有网络节点,负责整个集群接入网络的管理。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汇聚交换机101是企业正在使用的汇聚交换机或是IDC机房的汇聚设备,接入交换机102、主控节点103网络节点104和服务器105组成了整个私有云集群10。
现有的在内部私有云集群实施接入企业机房时,通常需要企业提供如下基础信息:第一,接入网段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第二,网络节点104的上联线要求直联接入网络网关所在硬件设备(汇聚交换机101);第三,需要绑定固定客户汇聚交换机101的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第四,接入交换机102上联端口TRUNK需要透传客户所用的虚拟局域网。也就是说,在企业机房网络链路测试正常的前提下,需要同时获知以上4类信息方可实现内部私有云集群正常接入。在外部私有云接入IDC机房网络时,需要从客户提供的汇聚交换机101直接布线到IDC所在的机柜位置,通常也需要获得上述4类信息。现有的私有云集群10接入方式不仅需要私有云集群10中的主控节点103上联直联企业网关设备(汇聚交换机101),如果私有云集群10与汇聚交换机101不直联时则需要重新布线,会让企业认为私有云集群存在着入侵核心网络设备的风险,而且需要企业提供自身汇聚交换机101的MAC地址,这会触碰到企业的安全界限,且不利于私有云集群10整体的稳定性,其次在私有云集群10接入异常时,数据包流量转发排查繁琐,需要企业配合查看企业汇聚交换机101是否收到数据包和返回应答数据包。在接入IDC机房,后续私有云集群10数据转发有问题时,依然需要查看汇聚交换机101状态,同样会造成较大的潜在风险。
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的私有云集群接入企业网络拓扑时,企业网络安全性低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私有云集群接入企业网络拓扑时,企业网络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包括
位于私有云集群内的第一网关设备、第二网关设备和控制节点;
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分别与所述私有云集群内的服务器和所述控制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所述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以将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体为接入交换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体为三层汇聚交换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网关设备与所述控制节点之间具体通过网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节点具体包括:
网络节点和主控节点,所述网络节点用于管理所述私有云集群网络和所述用户端网络,所述主控节点用于管理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和所述服务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与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对应的接入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包括:
对私有云集群中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设置与私有云集群网络对应的网段IP地址;
配置与所述网段IP地址对应的互联IP地址至用户端,并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和所述私有云集群中的控制节点添加路由以将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
优选地,当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端反馈的反馈信息。
优选地,当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私有云集群中服务器的运行数据,并将所述运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包括位于私有云集群内的第一网关设备、第二网关设备和控制节点;第一网关设备分别与私有云集群内的服务器和控制节点连接,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以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由此可见,该接入系统,在原有的私有云集群中增加第二网关设备,然后将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就可以实现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第二网关设备可以将私有云集群网络与用户端的网络隔离,并且该接入系统在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时无需用户端再提供网关设备以及对应的MAC地址,进而提高了用户网络安全性。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效果如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可以解决传统的私有云集群接入企业网络拓扑时,企业网络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位于私有云集群10内的第一网关设备201、第二网关设备202和控制节点203;第一网关设备201分别与私有云集群10内的服务器105和控制节点203连接,第二网关设备202分别与控制节点203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A连接以将私有云集群10接入用户端。
私有云集群10是为一个企业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可以对用户提供的数据进行安全性的控制。私有云集群10一般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即内部私有云集群,也可以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例如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即外部私有云集群,IDC就是电信部门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私有云集群10的核心属性是具有专有资源。为了实现内部私有云集群能快速接入企业网络拓扑,外部私有云集群能快速接入IDC机房网络,正常提供对外计算、存储和访问服务,内部私有云集群和外部私有云集群内部设有网络节点,负责整个集群接入网络的管理。
现有技术中,在内部私有云集群实施接入企业机房时,通常需要企业(用户)提供自己的网关设备以及对应网关设备的MAC地址,并且私有云集群10内的网络节点上联线必须要直联用户提供的网关设备,才能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私有云集群10内的网络节点上联线直联用户网关设备时,会让用户认为存在入侵核心网络设备的风险,也就是说,传统的这种将私有云集群10接入用户端的方式会让用户端的网络安全性降低。另外,如果存在多个私有云集群10同时接入用户端的情况时,如果每个私有云集群都需要直联用户端网关设备,会造成用户端网关设备接口紧张,不利于扩展。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在私有云集群10接入用户端时,用户网络安全性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私有云集群10包含第一网关设备201、第二网关设备202和控制节点203以及按需的服务器105,图1中的接入交换机102相当于第一网关设备201,除了原始的设备之外,新增加了第二网关设备202,第二网关设备202分别与控制节点203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A连接,第二网关设备202可以将私有云集群网络与用户端的网络隔离,避免对接入网络的侵入,同时利于扩展。无需用户端提供自己的网关设备,就可将私有云集群10接入用户端,提高了用户端的网络安全性。控制节点203具体包括:网络节点104和主控节点103,网络节点104用于管理私有云集群网络和用户端网络,主控节点103用于管理第一网关设备201和服务器105。网络节点104其实是一台物理服务器,同第二网关设备202之间使用网线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络(用户端网络)通过SDN网络(软件定义网络)定义,使用OpenFlow协议与用户端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包括位于私有云集群内的第一网关设备、第二网关设备和控制节点;第一网关设备分别与私有云集群内的服务器和控制节点连接,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以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由此可见,该接入系统,在原有的私有云集群中增加第二网关设备,然后将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就可以实现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第二网关设备可以将私有云集群网络与用户端的网络隔离,并且该接入系统在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时无需用户端再提供网关设备以及对应的MAC地址,进而提高了用户网络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网关设备201具体为接入交换机。
第一网关设备201就像一个数据中转站,私有云集群10内服务器中的数据首先需要传输至第一网关设备201,然后再通过第二网关设备202将数据传输至用户端,接入交换机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网关设备202具体为三层汇聚交换机。
三层汇聚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汇聚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可以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当然,第二网关设备202除了可以选用三成汇聚交换机之外,还可以选用其它符合要求的网关设备,本发明不做限定。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网关设备202与控制节点203之间具体通过网线连接。
上文中对于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基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该系统对应的接入方法。由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与系统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方法部分的实施例请参照系统部分的实施例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对私有云集群中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设置与私有云集群网络对应的网段IP地址。
S302:配置与网段IP地址对应的互联IP地址至用户端,并为第二网关设备和私有云集群中的控制节点添加路由以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
当在私有云集群中添加第二网关设备之后,首先需要对第二网关设备设置与私有云集群网络对应的网段IP地址。然后需要为用户端配置与网段IP地址对应的互联IP地址,并为第二网关设备和私有云集群中的控制节点添加路由,当以上配置都完成之后,就可以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
互联IP地址是同网段的IP地址,可以实现两个互联接口之间的互通。互联地址成对出现,所有发向其中一个互联接口的包,都会被转发到其匹配的互联接口上。设置互联IP地址,就是为了所有网络节点上联的出包都能从第二网关设备转发到用户端接入网络上联线。回包时原路返回即可。
具体实现过程为:私有云集群出包时,从服务器-第一网关设备-网络节点-第二网关设备中的互联地址-用户端接入网络上联,最后通过广播寻址到目的地。回包时按出包的路径返回即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首先对私有云集群中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设置与私有云集群网络对应的网段IP地址,然后为用户端配置与网络IP地址对应的互联IP地址,最后再为第二网关设备和私有云集群中的控制节点添加路由以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也就是说在原有的私有云集群中添加第二网关设备,然后在对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进行相关配置,进而使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第二网关设备可以将私有云集群网络与用户端的网络隔离,且在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时无需用户端再提供网关设备以及对应的MAC地址,就可将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进而提高了用户网络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当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接收用户端反馈的反馈信息。
为了让有关人员及时获知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的情况,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端反馈的反馈信息,例如用户端可以返回“私有云集群以成功接入用户端”的反馈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当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获取私有云集群中服务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为了防止出现私有云集群中的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用户无法及时获知的情况,当私有云集群接入用户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私有云集群中服务器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可以通过对运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私有云集群中的服务器运行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运用几个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做出的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操作与另一个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等类似词,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单元、设备或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单元、设备或系统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8)

1.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私有云集群内的第一网关设备、第二网关设备和控制节点;
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分别与所述私有云集群内的服务器和所述控制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分别与所述控制节点和用户端的接入网络上联线连接以将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私有云集群安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具体为接入交换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私有云集群安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具体为三层汇聚交换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私有云集群安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关设备与所述控制节点之间具体通过网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私有云集群安全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节点具体包括:
网络节点和主控节点,所述网络节点用于管理所述私有云集群网络和所述用户端网络,所述主控节点用于管理所述第一网关设备和所述服务器。
6.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私有云集群中新添加的第二网关设备设置与私有云集群网络对应的网段IP地址;
配置与所述网段IP地址对应的互联IP地址至用户端,并为所述第二网关设备和所述私有云集群中的控制节点添加路由以将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端反馈的反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私有云集群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私有云集群接入所述用户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私有云集群中服务器的运行数据,并将所述运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端。
CN201810282191.3A 2018-03-27 2018-04-02 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 Pending CN1084948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582217 2018-03-27
CN201810258221 2018-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894A true CN108494894A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18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2191.3A Pending CN108494894A (zh) 2018-03-27 2018-04-02 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48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6833A (zh) * 2019-07-16 2019-09-20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Ip地址管理方法及边缘集群
CN115834293A (zh) * 2022-11-17 2023-03-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楼宇专网的方法和楼宇专网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7414A (zh) * 2013-02-18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网络控制单元
CN104767696A (zh) * 2014-01-07 2015-07-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Sdn化的接入网中控制用户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11785A (zh) * 2015-08-03 2017-02-15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基于全OPENFLOW物理交换机网络的Openstack网络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6487935A (zh) * 2016-12-21 2017-03-08 深圳市青葡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内部服务器远程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07493297A (zh) * 2017-09-08 2017-12-19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xLAN隧道接入认证的方法
CN107580065A (zh) * 2017-09-15 2018-01-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接入方法及设备
US20180063193A1 (en) * 2016-08-27 2018-03-01 Ganesan Chandrashekhar Distributed Network Encryption for Logical Network Implemented in Public Clou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7414A (zh) * 2013-02-18 2014-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网络控制单元
CN104767696A (zh) * 2014-01-07 2015-07-0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Sdn化的接入网中控制用户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11785A (zh) * 2015-08-03 2017-02-15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基于全OPENFLOW物理交换机网络的Openstack网络系统及实现方法
US20180063193A1 (en) * 2016-08-27 2018-03-01 Ganesan Chandrashekhar Distributed Network Encryption for Logical Network Implemented in Public Cloud
CN106487935A (zh) * 2016-12-21 2017-03-08 深圳市青葡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内部服务器远程维护方法和系统
CN107493297A (zh) * 2017-09-08 2017-12-19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xLAN隧道接入认证的方法
CN107580065A (zh) * 2017-09-15 2018-01-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云接入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6833A (zh) * 2019-07-16 2019-09-20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Ip地址管理方法及边缘集群
CN115834293A (zh) * 2022-11-17 2023-03-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楼宇专网的方法和楼宇专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4037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stablish a tap-point in a switched network using self-configuring switches having distributed configuration capabilities
US6101538A (en) Generic managed object model for LAN domain
US7889754B2 (en) Address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ethernet maintenance endpoints
CN102984057B (zh) 一种多业务一体化双冗余网络系统
Parol et al. Towards networks of the future: SDN paradigm introduction to PON networking for business applications
CN101252483A (zh) 一种交换机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635335B (zh) 社会资源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715429B2 (en) Interconnect system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services
CN108494894A (zh) 一种私有云集群接入系统和接入方法
CN113923158B (zh) 一种报文转发、路由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036757B (zh) 一种网络架构及其配置方法
CN106888105B (zh) 一种端到端的三层虚链路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US648381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mulating a distributed network
CN108833284B (zh) 一种云平台和idc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isco Basic Software Configuration
Cisco Basic Software Configuration
Cisco Basic Software Configuration
CN115175244A (zh) 一种5g路由器负载分担方法及系统
Cisco Product Overview
Cisco Basic Software Configuration
JP2018125834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と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及び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isco Product Overview
Cisco Virtual LANs
Cisco Configuration
Cisco Product Over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