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4820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4820A
CN108494820A CN201810144851.1A CN201810144851A CN108494820A CN 108494820 A CN108494820 A CN 108494820A CN 201810144851 A CN201810144851 A CN 201810144851A CN 108494820 A CN108494820 A CN 108494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ogic region
region
state parameter
regional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48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4820B (zh
Inventor
陈然镇
傅冬
龚浩华
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Baishan Ha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Baishan Ha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Baishan Ha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Baishan Ha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448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4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94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4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4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2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topology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51Group master selectio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此方法包括: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每个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汇总所属逻辑区域中其它服务器的信息并上报。本发明对系统中服务器的逻辑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动态确定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可以为计算提供稳定高效的可复用服务,减轻开发任务并降低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简称CDN)是一种通过在网络各地理区域放置服务器构成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CDN调度能够实时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其目的是能够选择离用户相对较近的节点向用户发送用户所需的内容,缓解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网站的响应速度。
现有的CDN网络结构主要由子节点-父节点-源站的层级结构构成,调度中心通过判断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状态参数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请求导向服务最优的节点服务器。
在只有一个调度中心的情况下,CDN系统需要大量计算判断各节点的可用程度从而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务,然而在用户访问量巨大的情况下,计算能力往往无法满足用户和运维人员的需求。
在中心调度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现有技术提出了层次化边缘计算的做法,层次化边缘计算能够解放调度中心的计算压力,并根据不同需求分摊不同的计算统计任务,这种做法在各个系统中都有所应用。但现有层次化的边缘计算存在以下问题:
1)各个系统需要开发各自的选举模型,如在带宽数据系统中,需一套选举系统来确认一计算中心获取服务器的带宽数据信息从而根据带宽情况做出聚合统计分析。而其他系统也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建立不同的选举模型,针对不同系统开发不同的选举模型是明显的浪费;
2)各个系统选举的计算中心都是固定的,不同系统的计算中心无法复用,且在边缘服务器出现增减、替换的情况时,需要重新确认计算中心,无法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变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
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每个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汇总所属逻辑区域中其它服务器的信息并上报。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获知节点的缓存数据,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相同缓存组中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统计节点带宽,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属于同一地理区域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对不同服务类型的节点进行统计,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属于同一服务类型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包括:
根据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包括:选择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中组件存活率大于预设存活率、状态参数小于预设状态参数值、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率大于预设联通率的服务器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方法还包括更新逻辑区域中的区域中心节点,包括:
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并且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并且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调度中心和服务器;
调度中心包括划分模块和选择模块;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
选择模块,用于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服务器,用于在作为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时,汇总所属逻辑区域中其它服务器的信息并上报。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划分模块,用于在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获知节点的缓存数据时,将相同缓存组中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还用于在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统计节点带宽时,将属于同一地理区域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还用于在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对不同服务类型的节点进行统计时,将属于同一服务类型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选择模块,用于使用以下方法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根据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选择模块,还用于使用以下方法根据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选择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中组件存活率大于预设存活率、状态参数小于预设状态参数值、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率大于预设联通率的服务器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上述数据处理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调度中心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还用于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还用于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并且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并且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本发明对系统中服务器的逻辑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动态确定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可以为计算提供稳定高效的可复用服务,减轻开发任务并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是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此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
步骤2,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步骤3,每个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汇总所属逻辑区域中其它服务器的信息并上报。
其中,
步骤1中,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获知节点的缓存数据,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相同缓存组中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统计节点带宽,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属于同一地理区域(例如广东-电信,福建-移动,北京-联通等)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对不同服务类型(例如存储服务类型、分发服务类型)的节点进行统计,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属于同一服务类型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步骤1能够在逻辑上对所有服务器按照需求进行不同粒度的归类和汇聚。
本方法的步骤1和步骤2均由调度中心执行,步骤1后调度中心将逻辑区域的结果下发至服务器,使服务器获知本身所属的逻辑区域。步骤2后调度中心将每个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的标识发送至各逻辑区域中所有服务器。
本方法中,服务器将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包括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或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等信息)上报至调度中心,为调度中心提供调度基础。服务器与第三方系统连通时,通过用于连通第三方系统的数据管道进行数据传输。此数据管道可以是服务器与第三方系统中专用数据管道,使用http通信协议或者使用专用的通信协议。
步骤2中,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包括:根据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例如:选择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中组件存活率大于预设存活率、状态参数小于预设状态参数值、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率大于预设联通率的服务器作为区域中心节点。再例如:除了上述选择方法,还可以避免选择具有特定特点的服务器,例如不选择父服务器。
实施例中提到的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负载值、出入带宽和磁盘IO。联通状态的探测方式采用ping探测;组件存活是依靠http接口定时探测来判断第三方组件是否存活;连通率由该区域上该机器可连通的机器数除以该区域全部机器数得到,区域中心一般要求要100%可连通。
此方法还包括步骤4更新逻辑区域中的区域中心节点,包括:
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此状态参数是负载、出入带宽量、连接数量;
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并且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并且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本方法中,调度中心从第三方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将此数据发送至此数据需发送至的目标区域中心、逻辑区域中的所有服务器或目标服务器。
本方法中,相同逻辑区域或不同逻辑区域中的服务器之间不具有直接连通路径时,通过数据跳转器进行转发。
图2是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图,此装置包括:调度中心和服务器;调度中心包括划分模块和选择模块。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
选择模块,用于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服务器,用于在作为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时,汇总所属逻辑区域中其它服务器的信息并上报。
其中,
划分模块,用于在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获知节点的缓存数据时,将相同缓存组中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还用于在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统计节点带宽时,将属于同一地理区域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还用于在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对不同服务类型的节点进行统计时,将属于同一服务类型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选择模块,用于使用以下方法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根据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具体的,选择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中组件存活率大于预设存活率、状态参数小于预设状态参数值、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率大于预设联通率的服务器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调度中心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还用于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还用于判断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并且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并且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一,可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智能划分不同逻辑区域,实时满足不同第三方系统的需求;
二,智能化进行区域中心选举,并且在区域中心出现异常或出现与其连通的服务器数量改变、连通性变差的情况时,自动在区域内重新选举计算中心,无需人工干预;
三,通过设立的数据管道服务系统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对接新系统时无需对终端机器进行重新配置。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
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每个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汇总所属逻辑区域中其它服务器的信息并上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获知节点的缓存数据,所述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相同缓存组中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所述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统计节点带宽,所述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属于同一地理区域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所述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对不同服务类型的节点进行统计,所述将系统中的节点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包括:将属于同一服务类型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包括:选择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中组件存活率大于预设存活率、状态参数小于预设状态参数值、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率大于预设联通率的服务器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更新所述逻辑区域中的区域中心节点,包括:
判断所述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所述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时,选择所述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判断所述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所述逻辑区域中与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判断所述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所述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并且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所述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并且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6.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度中心和服务器;
所述调度中心包括划分模块和选择模块;
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方系统的需求将系统中的服务器划分成多个逻辑区域;
所述选择模块,用于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所述服务器,用于在作为逻辑区域的区域中心节点时,汇总所属逻辑区域中其它服务器的信息并上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划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获知节点的缓存数据时,将相同缓存组中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还用于在所述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统计节点带宽时,将属于同一地理区域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还用于在所述第三方系统的需求为对不同服务类型的节点进行统计时,将属于同一服务类型的节点划分到同一逻辑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模块,用于使用以下方法在每个逻辑区域中选择区域中心节点:根据所述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使用以下方法根据所述逻辑区域中服务器的状态参数信息、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状态、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选择区域中心节点:
选择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第三方系统的组件状态信息中组件存活率大于预设存活率、状态参数小于预设状态参数值、与同一逻辑区域内其它服务器的联通率大于预设联通率的服务器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中心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所述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时,选择所述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还用于判断所述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所述逻辑区域中与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还用于判断所述逻辑区域内的区域中心节点与所述逻辑区域内至少一节点为非连通状态并且区域中心节点的状态参数高于预设状态参数值时,选择所述逻辑区域中与其它服务器均为连通状态的节点并且状态参数低于预设状态参数值的节点作为区域中心节点。
CN201810144851.1A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4948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4851.1A CN108494820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4851.1A CN108494820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820A true CN108494820A (zh) 2018-09-04
CN108494820B CN108494820B (zh) 2020-04-14

Family

ID=63340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4851.1A Active CN108494820B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948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4369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dn节点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453A (zh) * 2008-03-05 2008-08-06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基于cdma与tdma的无线传感网分簇协议设计方案
CN103401848A (zh) * 2013-07-18 2013-11-20 哈尔滨融智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种设备间的通讯方法
US20130339528A1 (en) * 2010-10-06 2013-1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lication allocation in datacenters
CN105634784A (zh) * 2014-11-06 2016-06-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控制数据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72014A (zh) * 2016-03-16 2016-08-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mcdn网络资源调度方法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453A (zh) * 2008-03-05 2008-08-06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基于cdma与tdma的无线传感网分簇协议设计方案
US20130339528A1 (en) * 2010-10-06 2013-1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lication allocation in datacenters
CN103401848A (zh) * 2013-07-18 2013-11-20 哈尔滨融智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种设备间的通讯方法
CN105634784A (zh) * 2014-11-06 2016-06-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控制数据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72014A (zh) * 2016-03-16 2016-08-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mcdn网络资源调度方法及服务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4369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dn节点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34369B (zh) * 2021-03-26 2024-01-19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dn节点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820B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693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performance of slices
US10848428B2 (en)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n SDN/NFV network based on load balancing
CN104935482B (zh) 分布式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2739507B (zh) 一种承载状态感知的路由器及其业务流带宽分配方法
CN105323099B (zh) 业务网络流量建模方法、网络资源调度方法及网元
CN105978736B (zh) 在竞争应用之中共享网络带宽的系统
CN104009871A (zh) Sdn控制器实现方法及sdn控制器
CN106533806B (zh) 多租户SDN网络中基于应用感知提供跨层QoS的方法
CN106027328A (zh) 一种基于应用容器部署的集群监控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280864A1 (en) Methods of Represent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Based Multiple Layer Network Topology Views
EP3318026B1 (en) Model management in a dynamic qos environment
CN110177054B (zh) 一种端口队列调度方法、装置、网络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US20060179059A1 (en) Cluster monitoring system with content-based event routing
CN104702522A (zh) 软件定义网络(sdn)中基于性能的路由
CN105791151B (zh) 一种动态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707378B (zh) 一种cdn覆盖方案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7707377A (zh) 一种分析网络节点可用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11817911A (zh) 一种探测网络质量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12217A (zh) 一种虚拟网络划分方法及多控制器代理装置
CN104158675B (zh) 计算节点部署方法、处理节点、控制器及系统
CN111432247B (zh) 流量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1406022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i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CN105515977A (zh) 获取网络中传输路径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426694A (zh) 一种调整虚拟机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95575A (zh) 一种面向多数据中心的系统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