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6052A - 小区特定信号生成 - Google Patents

小区特定信号生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6052A
CN108476052A CN201680079622.5A CN201680079622A CN108476052A CN 108476052 A CN108476052 A CN 108476052A CN 201680079622 A CN201680079622 A CN 201680079622A CN 108476052 A CN108476052 A CN 108476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specific
signal specific
sector
communit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96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6052B (zh
Inventor
A.尼尔森
N.贾尔丹
D.艾斯特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8476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6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6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6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9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机制。方法由网络装置来执行。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相同。

Description

小区特定信号生成
技术领域
本文中提出的实施例涉及小区特定信号的生成,并且具体涉及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来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方法、网络装置、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针对给定的通信协议、它的参数以及其中部署通信网络的物理环境,要获得良好的性能和容量可能存在有挑战。
例如,通常需要可用的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以便于提供普遍存在的高数据速率覆盖。例如,通过在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处使用多个天线,利用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内的多径衰落提供的空间自由度可以是可能的,以便提供无线传送的可靠性和数据速率的大幅度增长。
将传送的能量集中在某些方向上通常被称为波束成形。小区成形和装置特定波束成形是可以显著提高蜂窝网络中的性能的两种类型的波束成形技术。这两种机制都可以通过在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处使用天线阵列来实现。
利用由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服务的装置的空间扩展以及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和所服务的装置之间的无线信道的另一种机制被称为分区。概括地,分区涉及将如由通过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传送的小区特定信号定义的一个小区分成两个或多于两个小区,并且传统上已经通过在通信网络中添加硬件来执行分区,例如用两个新的天线(和/或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替换一个现有的天线(和/或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然而,借助于高级天线,由相同天线创建两个小区或扇区(而不是一个)是可能的。这典型地被称为具有孔径重用的分区。
在无线系统中引入分区的一个优势是容量的潜在改进。增加小区的数量可以考虑同时服务的装置的数量的增加。概括地,无线信道的空间结构(以及服务的装置的空间扩展)被利用以便允许给定区域内的资源被重用。然而,当通过拆分现有的小区来创建两个或多于两个新的小区时并且其中每个新的小区有它自己的身份(以及它自己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这增加了在某些情况下当网络中的负载为低时可以使整个网络性能降级的始终在线的控制信号。
在虚拟分区中,执行分区以便允许针对被创建的新的小区的单个小区身份,但是在两个不同小区中具有不同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资源。这减少了始终在线的信号,同时仍然允许一个小区内的多个服务的装置即使在高负载下也被同时调度。
假定装置将基于CRS信号的强度而操作连接到小区。因此,存在有对于在适合于虚拟分区的通信网络中使得装置能够基于CRS信号的强度来操作连接到小区的机制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文中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在适合于虚拟分区的通信网络中使得装置能够基于CRS信号的强度来操作连接到小区的机制。
根据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装置来执行。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第一小区特定信号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相同。
有利地,这为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提供了小区特定信号的有效生成。这样的天线阵列可以被用在使用虚拟分区的通信网络中,并且因此这种方法提供了适合于虚拟分区的通信网络中的小区特定信号的有效生成。这又使得装置能够在适合于虚拟分区的通信网络中基于CRS信号的强度来操作连接到小区。
有利地,这种方法提供了小区特定信号的波束形状与将被用于使用虚拟分区的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送的波束形状的匹配。这为无线装置提供了操作连接到小区特定信号的小区的鲁棒方式并且可以使能可用的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网络装置。所述网络装置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促使网络装置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促使网络装置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促使网络装置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第一小区特定信号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相同。
根据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网络装置。所述网络装置包括处理电路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电路执行时促使网络装置执行步骤或动作。一个步骤或动作包括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一个步骤或动作包括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一个步骤或动作包括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互相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相同。
根据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网络装置。所述网络装置包括被配置成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的获得模块,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所述网络装置包括被配置成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第一生成模块,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所述网络装置包括被配置成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第二生成模块,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相同。
根据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在网络装置上运行时促使网络装置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包括根据第五方面的计算机程序和在其上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适当之处,可以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方面的任何特征应用于任何其它方面。同样地,第一方面的任何优势可以同样地分别适用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或第六方面并且反之亦然。由下面详细的公开、由所附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由附图,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是显然的。
通常,除非本文另有明确定义,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将按照它们在技术领域中的通常含义来解释。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所有提及“元件、设备、部件、装置、步骤/所述元件、设备、部件、装置、步骤等”将被开放地解释为提及元件、设备、部件、装置、步骤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明确说明,不必以公开的精确顺序来执行本文中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概念,其中:
图1a、1b和1c是说明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至少部分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网络装置的功能单元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网络装置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个示例;
图4、5和6是根据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7-11示意性说明了根据实施例的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的概念,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概念的某些实施例。然而,这个发明的概念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陈述的实施例;相反,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详尽的且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把本发明的概念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数字指相同的元件。通过虚线说明的任何步骤或特征应当被认为是可选的。
图1a是说明通信网络100a的示意图,其中可以应用本文中提出的实施例。通信网络100a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110、核心网络130和服务网络140。无线电接入网络110又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每个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可以被实现为无线电基站、基站收发信台、节点B、演进节点B或其它类型的接入点(AP)。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提供网络接入到至少一个无线装置150。至少一个无线装置150的每一个可以被实现为便携式无线装置、移动台、移动电话、手机、无线本地环路电话、用户设备(UE)、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或传感器装置。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不受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的数量或者无线装置150的数量的限制。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和无线装置15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无线装置200a、200b、200c。将在下面提供无线装置200a、200b、200c的功能性。
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中的每一个被假定为以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传送扇区特定信号并且以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170b传送小区特定参考信号。通信网络100a可以因此被假定为提供虚拟分区。
典型地,当执行小区拆分时,一个更大的小区被两个更小的小区替代。例如,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可以是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170b的拆分的结果。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水平或垂直分区。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也不限于更宽的小区被两个更窄的小区替代时的情况。
根据图1a的说明性示例,用于每个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的总和的包络与用于每个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的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170b的包络并不匹配。
概括地,无线装置150将建立到提供最强小区特定信号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的操作连接。然而,当向给无线装置150提供数据时,将会使用扇区特定信号中的一个。因此,根据图1a的说明性示例,无线装置150以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c接收如由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b传送的扇区特定信号并且以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接收如由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传送的小区特定信号。
以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中的一个,使用扇区特定信号,虚拟分区使得无线装置150能够被服务,假定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中的这一个由与服务的无线装置150接收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相同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生成。
因此,对于图1a的说明性示例中的无线装置150来说,这个条件没有被满足;如由无线装置150接收的扇区特定信号和小区特定信号从不同的无线电接收网络节点120a、120b被传送。这可妨碍无线装置150被有效地调度。
因此,存在有对于使被用于小区特定信号的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170b的波束形状的包络与被用于扇区特定信号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的波束形状的包络相匹配的需要。
当(以及如果)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的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170b和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不匹配时,这可导致更差的波束正在被用于数据传送,其又可导致更低的接收功率(更低的信噪比SNR)和更高的干扰(对于其它无线装置来说减少的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
如果在小区中被用于控制信号的传送波束和被用于数据信号的传送波束之间存在有匹配的话,被用于CRS信号的传送波束应当匹配被用于虚拟分区的传送波束。
因此提出了用于使CRS天线功率方向图与在利用两个扇区执行虚拟分区时使用的波束方向图相匹配的机制,其中匹配将创建可以减少小区边缘处的对于无线装置150的干扰的鲁棒小区选择。
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机制。为了获得这样的机制,提供了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由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的方法;包括代码(例如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代码当在网络装置200a、200b、200c上运行时促使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所述方法。
图4、5和6是说明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由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来执行。所述方法有利地作为计算机程序320来提供。
现在参考说明如由根据实施例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的、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方法的图4。
所述方法基于将天线权重应用于小区特定信号以便使小区特定信号的辐射方向图170a、170b与扇区特定信号的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的包络相匹配。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因此被配置成执行步骤S202:
S102:网络装置200a、200b、200c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
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接着通过执行步骤S106和S108生成两个小区特定信号:
S106: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确定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都相匹配。
S108: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相同的辐射方向图170a''。除了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相同。
这提供了使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的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与用于那个相同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的扇区特定信号的辐射方向图的包络相匹配(即与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60a、160b、160c、160d的包络相匹配)的方法(以及网络装置200a、200b、200c)。
可以在虚拟分区期间利用被用于小区特定信号的波束形状和被用于扇区特定信号的波束形状之间的这个匹配。所述方法(以及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利用双极化天线元件之间的正交性来为小区定义信号创建使能最终将减少小区边缘处的对于无线装置150的干扰的鲁棒小区选择的辐射方向图(诸如辐射功率方向图)。
所述方法尤其适用于在被配置成利用两个虚拟扇区执行虚拟分区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中提供的网络装置200a、200b,其例如被长期演进技术(LTE)版本10支持。
现在将公开如由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的、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更多细节有关的实施例。
可以存在有小区特定信号的不同示例。根据实施例,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根据实施例,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被用于广播传送。
可以存在有扇区特定信号的不同示例。根据实施例,两个扇区特定信号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根据实施例,两个扇区特定信号被用于数据传送。根据实施例,两个扇区特定信号中的每一个对应于虚拟扇区。
现在参考说明如由根据另外的实施例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的、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方法的图5。假定如上面公开的那样执行步骤S102、S106和S108。
根据上面的步骤S102,网络装置200a、200b、200c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这些天线权重可以被用来生成扇区特定信号波束。因此,根据实施例,网络装置200a、200b、200c被配置成执行步骤S104:
S104: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生成扇区特定信号波束。通过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将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应用于扇区特定信号来生成扇区特定信号波束。扇区特定信号将在两个扇区特定信号波束中被传递。
现在参考说明通信网络的部分100b、100c(诸如通信网络100的部分)的图1b和1c,其中由根据实施例的网络装置200a来生成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170a''。
根据上面的步骤S106,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生成在下文中被表示为CRS0的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根据实施例,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包括第一部分(在下文中被表示为CRS0-1)和第二部分(在下文中被表示为CRS0-2)。可以接着确定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第一部分CRS0-1的天线权重使得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一部分180a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一个160a相匹配。此外,可以确定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第二部分CRS0-2的天线权重使得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二部分180b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二个160b相匹配。根据实施例,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第二部分CRS0-2的极化是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第一部分CRS0-1正交的。在图1b中,这通过正在由实线说明的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一部分180a和正在由虚线说明的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二部分180b来说明。
根据上面的步骤S108,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生成在下文中被表示为CRS1的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根据实施例,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包括在下文中被表示为CRS1-1的第一部分和在下文中被表示为CRS1-2的第二部分。可以接着确定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第一部分CRS1-1的天线权重使得第二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一部分190a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一个160a相匹配。此外,可以确定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第一部分CRS1-1的天线权重使得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第一部分CRS1-1具有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第一部分CRS0-1正交的极化。更进一步地,可以确定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第二部分CRS1-2的天线权重使得第二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二部分190b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二个160b相匹配。根据实施例,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第二部分CRS1-2的极化是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第一部分CRS1-1正交的。在图1c中,这通过正在由虚线说明的第二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一部分190a和正在由实线说明的第二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70a''的第二部分190b来说明。
根据实施例,应用相移以便以180度分开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更详细地,可以以第一相位差分开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第一部分CRS0-1和第二部分CRS0-2,并且可以以第二相位差分开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第一部分CRS1-1和第二部分CRS1-2。可以接着应用相移以便以180度分开第一相位差和第二相位差。
根据这个实施例,用于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是同样的,除了相反极化被用于两个波束并且应用180度的额外相位差使得在两个波束相互重叠的地方(即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80a和180b的相交处以及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90a和190b的相交处)小区特定信号CRS0、CRS1的极化也分别是正交的之外。
根据多个方面,因此在具有正交极化的相应两个波束中(根据针对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的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80a、180b并且根据针对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的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190a、190b)传送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和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中的每一个。用这种方法,与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相比,相应波束的信号将更容易由无线装置150检测到。此外,这将使得至多支持LTE版本8的无线装置150能够在CRS0和CRS1是相互正交时与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相比具有在多个传送流中进行通信的更大可能性。
现在将参考图6的流程图来公开用于基于上面公开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实施例而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一个特定实施例。
S201:网络装置200a、200b、200c通过将天线权重应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上来创建两个虚拟扇区的波束。用来实现步骤S201的一种方式是执行步骤S104。
S202: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将第一小区特定信号CRS0分成两部分,CRS0-1和CRS0-2。用来实现步骤S202的一种方式是执行步骤S106。
S203: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将天线权重应用于CRS0-1信号,使得作为结果的辐射方向图180a与第一虚拟扇区的辐射方向图160a相匹配。用来实现步骤S203的一种方式是执行步骤S106。
S204: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将天线权重应用于CRS0-2信号,使得作为结果的辐射方向图180b与第二虚拟扇区的辐射方向图160b相匹配并且使得CRS0-2信号的极化与CRS0-1信号正交。
S205: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将第二小区特定信号CRS1信号分成两部分,CRS1-1和CRS1-2。用来实现步骤S205的一种方式是执行步骤S108。
S206: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将天线权重应用于CRS1-1信号,使得作为结果的辐射方向图190a与第一虚拟扇区的辐射方向图160a相匹配并且使得CRS1-1信号的极化与CRS0-1信号正交。用来实现步骤S206的一种方式是执行步骤S108。
S207: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将天线权重应用于CRS1-2信号,使得作为结果的辐射方向图190b与第二虚拟扇区的辐射方向图160b相匹配并且使得CRS1-2信号的极化与CRS1-1正交。而且,与CRS0-1信号相比,用于CRS1-2信号的天线权重具有180度相移,使得极化在其中两个虚拟扇区的波束重叠之处的角度空间中也保持正交。
图7和8说明了针对小区特定信号的功率方向图和针对具有以0.6λ分开的三个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的扇区特定信号的辐射方向图的示例,其中λ表示传送的信号的波长。元件波束宽度是65°。图7和图8具有不同的波束指向。匹配并不完美,但是辐射方向图之间的差异足够小以至于被预计不会对性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除了针对具有四个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之外,图9和图10说明了如在图7和图8中的相似的方向图。图9和图10具有不同的波束指向。匹配并不完美,但是辐射方向图之间的差异被认为相对较小并且被预计不会对性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图11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天线权重时对于CRS-0(虚线箭头)和CRS-1(实线箭头)来说极化将如何在角度空间上变化的示意性示例。正如可以看到的,甚至在其中两个扇区的辐射方向图重叠(即当方位角大约在-10度和+10度之间时)的方向上在CRS-0和CRS-1之间极化保持相互正交。
图2a在多个功能单元方面示意性说明了根据实施例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的部件。使用合适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多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当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来提供处理电路210,所述处理电路210能够执行存储在例如以存储介质230的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310(如图3中的)中的软件指令。处理电路210可以进一步作为至少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来提供。
具体地,如上面所公开的,处理电路210被配置成促使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一组操作或步骤,S102-S108、S201-S207。例如,存储介质230可以存储该组操作,并且处理电路210可以被配置成从存储介质230检索该组操作以促使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该组操作。该组操作可以作为一组可执行指令来提供。
因此,处理电路210由此被布置成执行如本文中所公开的方法。存储介质230还可以包括持久性存储装置,其例如可以是磁存储器、光存储器、固态存储器或者甚至远程安装的存储器中的任何单个或组合。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与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以及无线装置15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220。同样地,通信接口2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包括模拟和数字部件。处理电路210例如通过发送数据和控制信号到通信接口220和存储介质230、通过从通信接口220接收数据和报告并且通过从存储介质230检索数据和指令来控制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的一般操作。为了不混淆本文中提出的概念,省略了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的其它部件以及相关的功能性。
图2b在多个功能模块方面示意性地说明了根据实施例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的部件。图2b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包括多个功能模块;被配置成执行步骤S102的获得模块210a,被配置成执行步骤S106的第一生成模块210b以及被配置成执行步骤S108的第二生成模块210c。图2b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可选的功能模块,诸如被配置成执行步骤S104的第三生成模块210d。概括地,可以在一个实施例中仅在硬件中实现每个功能模块210a-210d或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软件的帮助下实现每个功能模块210a-210d,即后面的实施例具有存储在存储介质230上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与图2b一起在上面被提及的相应步骤。还应该被提及的是,尽管模块与计算机程序的部分相对应,但是它们在那里不需要是单独的模块,而是其中它们在软件中被实现的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编程语言。优选地,一个或多个或所有功能模块210a-210d可以通过处理电路210,可能与功能单元220和/或230协作来实现。处理电路210可以因此被配置成从存储介质230取如由功能模块210a-210d提供的指令并且执行这些指令,从而执行如将在下文中公开的任何步骤。
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可以作为独立装置或者作为至少一个另外的装置的一部分来提供。例如,可以在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120a、120b中或者在无线装置150中提供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备选地,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的功能性可以分布在至少两个装置或者节点之间。
因此,可以在第一装置中执行由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的指令的第一部分并且可以在第二装置中执行由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的指令的第二部分;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在其上可以执行由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执行的指令的任何特定数量的装置。因此,根据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适于由驻留在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来执行。所以,虽然在图2a中说明了单个处理电路210,但是处理电路210可以分布在多个装置或节点之中。同样适用于图2b的功能模块210a-210d和图3 的计算机程序320(参见下面)。
图3示出了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30的计算机程序产品310的一个示例。在这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30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320,该计算机程序320可以促使处理电路210以及操作耦合于此的实体和装置(诸如通信接口220和存储介质230)执行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计算机程序320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310可因此提供用于执行如本文中公开的任何步骤的装置。
在图3的示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310被说明为光盘,诸如CD(压缩光盘)或DVD(数字通用光盘)或蓝光光盘。计算机程序产品310还可以体现为存储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并且更具体地体现为外部存储器中的装置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或闪速存储器(诸如小型闪速存储器)。因此,虽然计算机程序320在这里被示意性示出为所描绘的光盘上的轨道,但是可以以适合于计算机程序产品310的任何方式来存储计算机程序320。
在上面已经参考几个实施例来主要描述了本发明的概念。然而,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意识到的,正如由所附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上面公开的实施例之外的其它实施例同样可能在本发明的概念的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来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S102)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
生成(S106)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以及
生成(S108)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天线权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应用相移以便以180度分开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包括以第一相位差分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包括以第二相位差分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其中应用所述相移以便以180度分开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将用于所述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所述天线权重应用于所述扇区特定信号来生成(S104)扇区特定信号波束,其中所述扇区特定信号将在所述两个扇区特定信号波束中被传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一个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二个相匹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极化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一部分正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第二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一个相匹配。
11.如权利要求5和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一部分正交的极化。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第二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中的第二个相匹配。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极化与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第一部分正交。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是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被用于广播传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扇区特定信号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扇区特定信号被用于数据传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扇区特定信号中的每一个对应于虚拟扇区。
19.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所述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包括处理电路(210),所述处理电路(210)被配置成促使所述网络装置(200a、200b、200c):
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
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以及
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互相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天线权重相同。
20. 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所述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包括:
处理电路(210);以及
存储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310),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电路(210)执行时促使所述网络装置(200a、200b、200c):
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
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以及
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天线权重相同。
21.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网络装置(200a、200b、200c),所述网络装置(200a、200b、200c)包括:
获得模块(210a),被配置成获得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
第一生成模块(210b),被配置成生成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以及
第二生成模块(210c),被配置成生成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互相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天线权重相同。
22.一种用于使用具有双极化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生成小区特定信号的计算机程序(320),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代码,所述计算机代码当在网络装置(200a、200b、200c)的处理电路(210)上运行时促使所述网络装置(200a、200b、200c):
获得(S102)用于两个扇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每个扇区特定信号引起相应的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
生成(S106)第一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引起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其中确定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使得所述辐射方向图与两个扇区特定辐射方向图都相匹配;以及
生成(108)第二小区特定信号,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引起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辐射方向图相同的辐射方向图,其中除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和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具有相互正交的极化之外,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特定信号的天线权重与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特定信号的所述天线权重相同。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310),包括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320)和在其上存储有所述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30)。
CN201680079622.5A 2016-01-21 2016-01-21 小区特定信号生成 Active CN108476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6/051221 WO2017125155A1 (en) 2016-01-21 2016-01-21 Cell-specific signal gene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6052A true CN108476052A (zh) 2018-08-31
CN108476052B CN108476052B (zh) 2021-10-26

Family

ID=55221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622.5A Active CN108476052B (zh) 2016-01-21 2016-01-21 小区特定信号生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3003B2 (zh)
EP (1) EP3406032B1 (zh)
CN (1) CN108476052B (zh)
WO (1) WO2017125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25155A1 (en) 2016-01-21 2017-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specific signal generation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561A (zh) * 1995-03-29 1998-06-1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宽天线波瓣
CN1879317A (zh) * 2003-11-10 2006-12-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7487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波束空间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20110080969A1 (en) * 2009-10-01 2011-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granular feedback reporting and feedback processing for precoding in telecommunications
CN102640352A (zh) * 2009-10-28 2012-08-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为带有正交极化的双波束天线设计权重向量的方法
CN104412638A (zh) * 2013-08-20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735684A (zh) * 2015-03-24 2015-06-24 浙江大学 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公共控制信号立体覆盖的多扇区联合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8569A1 (en) * 2002-08-14 2004-11-04 Pedersen Klaus Ingeman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EP3054730B1 (en) * 2013-09-30 2020-02-1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WO2015142743A1 (en) * 2014-03-17 2015-09-24 Quintel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ct antenna array using virtual rotation of radiating vectors
WO2017125155A1 (en) 2016-01-21 2017-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specific signal gen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561A (zh) * 1995-03-29 1998-06-1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宽天线波瓣
CN1879317A (zh) * 2003-11-10 2006-12-1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波束天线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74871A (zh) * 2006-10-30 2008-05-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波束空间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20110080969A1 (en) * 2009-10-01 2011-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granular feedback reporting and feedback processing for precoding in telecommunications
CN102640352A (zh) * 2009-10-28 2012-08-1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为带有正交极化的双波束天线设计权重向量的方法
CN104412638A (zh) * 2013-08-20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735684A (zh) * 2015-03-24 2015-06-24 浙江大学 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公共控制信号立体覆盖的多扇区联合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06032B1 (en) 2019-09-25
US20210167841A1 (en) 2021-06-03
US11153003B2 (en) 2021-10-19
WO2017125155A1 (en) 2017-07-27
EP3406032A1 (en) 2018-11-28
CN108476052B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10460C2 (ru)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прямой видимости свч-диапазона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входами и выходами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помещении
US11019551B2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CN106464333A (zh) 使用天线布置的波束形成
CN107750436A (zh)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其中的方法
US10778304B2 (en) Polarization handling of beam-formed signals
CN105656609A (zh) 一种多载波下的载波聚合实现方法及基站
EP3269047A1 (en) Adaptive user-specific beam forming
CN105164985A (zh) 多发射机码本方法和设备
CN108702232A (zh) 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设备和用于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
EP3496317B1 (en)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transceiving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316129A (zh) 开环模式下共用天线系统和方法
CN108476052A (zh) 小区特定信号生成
CN107276698A (zh) 一种毫米波无线网络邻居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4601214A (zh) 一种用于射频轨道角动量模式解复用的取样接收方法
CN106688260B (zh) 一种基于加权聚合传输控制信号的方法与设备
CN113938168B (zh) 上下行非对称通信mimo系统的劈裂波束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587694A (zh) 一种提高城中村信号覆盖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054752B2 (en) High rate RF link technology utilizing near-maximum likelihood MIMO signal processing
CN102404030B (zh) 一种确定目标赋形权矢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043399A1 (en) Beamformed transmission towards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CN107735961A (zh) 在无线网络中使用基函数传输广播控制信息
KR20140122173A (ko) 다중 입출력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중 입출력 송수신 방법
CN107211290A (zh) 一种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