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2586A -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2586A
CN108462586A CN201710087537.XA CN201710087537A CN108462586A CN 108462586 A CN108462586 A CN 108462586A CN 201710087537 A CN201710087537 A CN 201710087537A CN 108462586 A CN108462586 A CN 108462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etwork
information
nodes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75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2586B (zh
Inventor
杨坤
吴传喜
王亚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0875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258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3019 priority patent/WO2018149134A1/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27016A priority patent/KR102218796B1/ko
Publication of CN108462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2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2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2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04L1/0077Coopera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8Routing tree calc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所述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包括: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本文能够提高协同节点的有效性,降低节点发生故障时其协同节点失效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经历了从语音业务到高速率宽带数据业务的飞跃发展。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移动网络的新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预计未来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将会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海量的设备连接和多样化的业务和应用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以人为中心的通信与以机器为中心的通信将会共存发展。基于未来移动通信多样化的业务和应用需求,无线通信系统必须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如包括在吞吐量、时延、可靠性、链接密度、成本、能耗、复杂性以及覆盖等多发面的要求。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地域跨度较大的“泛在/物联网络”。为了覆盖这些跨度较大的泛在网络,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个网关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这些网关可利用运营商网络或其它专用网络进行互联。由于泛在/物联网络环境复杂,终端设备通常无人值守,故存在通信不稳定的情况,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满足物联网应用的需求,通常需要选择协同节点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恢复,从而促进网络高效数据传输,实现网络安全性及通信可靠性,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核心内容。
例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得能源紧张的问题日益严峻,作为重大的能源技术改革,智能电网已成为目前各国的重要研究热点,智能电网通过监测用电负荷,制订供电计划和价格调节方案,确保电力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是智能电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电网中某些电力设备因为负荷过重跳闸,或因为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时,智能电网需要及时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但由于目前智能电网采用中心式结构,采集的数据定时上报管理中心,当某个电力设备出现问题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发现此问题。且由于采集数据丢失,将无法判断是何种原因导致的问题。因此需要协同节点之间相互备份数据,并且在发现协同节点无法连接时,代替协同节点主动上报管理中心出现故障,并将之前备份的采集数据上报。
在传统协同节点的选择中,主要考虑协同节点之间的跳数或者物理距离等因素,但没有考虑到同一失效场景可能对多个协同节点产生影响,导致两个协同节点均与主网络隔离,进而无法保证通信的完成,且不能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的情况。
针对相关技术中节点失效时无法完成通信,无法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协同节点的有效性,降低节点发生故障时其协同节点失效的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应用于节点,包括:
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装置,应用于节点,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协同节点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协同节点的有效性,降低节点发生故障时其协同节点失效的概率,提升网络的数据备份/恢复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示例1中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4-1为本发明示例1中网络链路排序值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示例1中加权图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示例1中最小生成树的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示例1中根据最小生成树获得网络对应的树形网络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示例1中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示例1中协同节点的选择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示例1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应用于节点,包括:
步骤S110,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步骤S120,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链路的重要程度,对所述网络中的各条链路进行排序并得到排序值,链路的重要程度越高,所述排序值越小;
将链路的排序值作为所述网络中的每条链路的权重值,得到加权图;
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为所述树形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编码前缀是所述节点的父节点的编码,所述编码信息的编码位数由所述节点在所述树形网络中的深度决定;
其中,所述编码前缀可以位于所述编码信息的最低编码位之前,所述最低编码位用于区分同一父节点的不同子节点;
其中,最小生成树算法可以包括Boruvka算法,Prim算法,Kruskal算法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Kruskal算法选择最小生成树,包括:
a新建目标加权图,所述目标加权图中包括所述原始加权图中相同的节点,不包括边;其中,所述原始加权图中的点是所述网络中的节点,所述原始加权图中的边是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边的权重是所述链路的排序值;
b将所述原始加权图中所有的边按照权值从小到大排序;
c从所述原始加权图中权值最小的边开始,如果这条边连接的两个节点在所述目标加权图中不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则将所述边添加到所述目标加权图中;
d重复步骤c,直至所述目标加权图中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所述目标加权图中连通所有节点的连通分量构成所述最小生成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包括:
选择所述最小生成树上权重最大的边,或者选择将所述最小生成树分为节点数量相同或相近的两部分的边,将所述选出的边断开,得到两棵子树;
整理两棵子树的结构,在两棵子树中分别找到一个节点,使得找出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的距离最远;
添加一个虚拟根节点,通过将找出的两个节点连接到所述虚拟根节点上形成新的树形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要求包括:目标编码信息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高位开始连续不重合编码位数最多;
在本实施例中,链路的重要程度的确定依据包括:链路上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或链路上节点的状态信息;
其中,链路上节点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节点的负载(承载的数据量);
比如,链路上节点的位置对网络通断影响越大,链路的重要程度越高;链路上节点的负载越重,链路的重要程度越高;
其中,链路是指节点之间的有线或无线链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包括:
在组建网络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删除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节点的位置和/或状态发生变化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获取所述网络中不存在最优协同节点的节点,如果获取到则将所述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重新为所述目标节点分配协同节点:重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其中,所述最优协同节点是指:编码位数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位数相同且编码前缀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前缀中的各位编码位均不相同的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点包括:终端或网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确认消息,其中携带所述协同节点的信息;向所述协同节点发送通知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目标节点的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节点和其它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的位置信息,节点的应用相关信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装置,应用于节点,包括:
编码模块201,用于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协同节点选择模块202,用于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编码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根据链路的重要程度,对所述网络中的各条链路进行排序并得到排序值,链路的重要程度越高,所述排序值越小;
将链路的排序值作为所述网络中的每条链路的权重值,得到加权图;
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为所述树形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配置所述编码信息的规则包括:同级节点的编码前缀为其父节点的编码,其中,编码信息的编码位数由所述树形网络的深度决定;
其中,所述编码前缀可以位于所述编码信息的最低编码位之前,所述最低编码位用于区分同一父节点的不同子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要求包括:目标编码信息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高位开始连续不重合编码位数最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编码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选择所述最小生成树上权重最大的边,或者选择将所述最小生成树分为节点数量相同或相近的两部分的边,将所述选出的边断开,得到两棵子树;
整理两棵子树的结构,在两棵子树中分别找到一个节点,使得找出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的距离最远;
添加一个虚拟根节点,通过将找出的两个节点连接到所述虚拟根节点上形成新的树形网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编码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在组建网络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删除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节点的位置和/或状态发生变化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203;
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获取所述网络中不存在最优协同节点的节点,如果获取到则将所述节点作为目标节点,通知编码模块;
编码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的通知后,重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配置完成后通知协同节点选择模块为所述目标节点选择协同节点;
其中,所述最优协同节点是指:编码位数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位数相同且编码前缀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前缀中的各位编码位均不相同的节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链路的重要程度的确定依据包括:链路上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或链路上节点的状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204;
所述通知模块,用于在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协同节点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确认消息,其中携带所述协同节点的信息;向所述协同节点发送通知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目标节点的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信息获取模块205;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之前,获取目标节点和其它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的位置信息,节点的应用相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点包括:终端或网关。
示例1
假设组建网络时,网络中有6个节点,分别是A、B、C、D、E、F,如图3所示,采用本发明的协同节点选择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目标节点和其它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的位置信息,节点的应用相关信息;
S302,当需要为网络中的目标节点分配协同节点时,根据链路的重要程度,对所述网络中的每条链路进行排序并得到排序值;
其中,所述链路是指节点之间的有线或无线链接。
链路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依据可以是节点的位置信息、状态信息(如承载的数据量)等;且链路的重要程度越高,所述排序值越小。
比如,如图4-1所示,重要程度较高(排序值为1)的链路包括:LAB、LAC、LDF、LEF;重要程度较低(排序值为2)的链路包括:LBD、LBE、LCD、LEB
S303,将所述排序值作为所述网络中的每条链路的权重值并得到加权图;
其中,如图4-2所示,构建加权图,将节点映射为所述加权图中的顶点,将节点之间的链路映射为所述加权图中的边,将所述链路的排序值作为所述加权图中的边的权重;
S304,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其中,可以利用Kruskal算法选择最小生成树,包括:
a新建目标加权图,所述目标加权图中包括所述原始加权图中相同的节点,不包括边;其中,所述原始加权图中的点是所述网络中的节点,所述原始加权图中的边是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所述边的权重是所述链路的排序值;
b将所述原始加权图中所有的边按照权值从小到大排序;
c从所述原始加权图中权值最小的边开始,如果这条边连接的两个节点在所述目标加权图中不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则将所述边添加到所述目标加权图中;
d重复步骤c,直至所述目标加权图中所有的节点都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中,所述目标加权图中连通所有节点的连通分量构成所述最小生成树;
如图4-3所示,连通所有节点(C、A、B、D、F、E)的连通分量(图中加粗的黑线)构成所述最小生成树;
其中,如图4-4所示,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根据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a选择所述最小生成树上权重最大的边(比如边),或者选择将所述最小生成树分为节点数量相同或相近的两部分的边(比如边),将所述选出的边断开,得到两棵子树;
b整理两棵子树的结构,在两棵子树中分别找到一个节点,使得找出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的距离最远;
c添加一个虚拟根节点,通过将找出的两个节点连接到所述虚拟根节点上形成新的树形网络;
通过上述方式生成的树形网络,能够保证协同节点之间的关联度最小;
其中,在所述树形网络中,节点A和节点F是第一级节点,节点A和节点F在所述树形网络中的深度是1,节点B、C、D、E是第二级节点,节点B、C、D、E在所述树形网络中的深度是2;其中,节点B和C是节点A的子节点,也即,节点A是节点B和C的父节点;节点D和节点E是节点F的子节点,也即,节点F是节点D和节点E的父节点;
S305,为所述树形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其中,节点的编码信息包括:最低编码位和位于所述最低编码位之前的编码前缀;所述最低编码位用于区分同一父节点的不同子节点,所述编码前缀是所述节点的父节点的编码,所述编码信息的编码位数由所述节点在所述树形网络中的深度决定;
比如,如图4-5所示,节点A的编码是“1”,节点F的编码是“2”,节点B的编码是“11”,节点C的编码是“12”,节点D的编码是“21”,节点E的编码是“22”。
具体地,节点A和节点F的编码位数是1位,也即,节点A和节点F在树形网络中的深度是1;节点B、C、D、E的编码位数是2位,也即,节点B、C、D、E在树形网络中的深度是2;
节点B的编码前缀是“1”,该编码前缀的数值是节点B的父节点A的编码;节点D的编码前缀是“2”,该编码前缀的数值是节点D的父节点F的编码;
S306,获取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和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
S307,查找所述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编码信息;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目标编码信息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高位开始连续不相同编码位的位数最多。
S308,将与所述目标编码信息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网络中的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比如,如图4-6所示,如果将节点A、B、C作为目标节点,则节点A的协同节点可以是节点F;节点B的协同节点可以是:节点D;节点C的协同节点可以是节点E;
S309,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确认消息,其中携带所述协同节点的信息;向所述协同节点发送通知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目标节点的信息。
其中,所述协同节点的信息可以包括:协同节点的标识、协同节点的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节点的信息可以包括:目标节点的标识、目标节点的状态信息;
如图5所示,任一节点在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协同节点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确认消息,向所述协同节点发送通知消息。
该示例的方法,根据失效场景对节点进行编号,通过节点编码能够确定节点间的亲疏关系,以便于邻居节点(协同节点)的选择,在为节点选定协同节点后,使得在网络中某一节点或链路出现异常时,能以较低的几率同时波及到两个相互协同的节点,从而明显提升网络的数据备份/恢复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应用于节点,包括:
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包括:
根据链路的重要程度,对所述网络中的各条链路进行排序并得到排序值,其中,链路的重要程度越高,所述排序值越小;
将链路的排序值作为所述网络中的每条链路的权重值,得到加权图;
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为所述树形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编码前缀是所述节点的父节点的编码,所述编码信息的编码位数由所述节点在所述树形网络中的深度决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要求包括:目标编码信息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高位开始连续不相同编码位的位数最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包括:
选择所述最小生成树上权重最大的边,或者选择将所述最小生成树分为节点数量相同或相近的两部分的边,将所述选出的边断开,得到两棵子树;
整理两棵子树的结构,在两棵子树中分别找到一个节点,使得找出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的距离最远;
添加一个虚拟根节点,通过将找出的两个节点连接到所述虚拟根节点上形成新的树形网络。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包括:
在组建网络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删除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节点的位置和/或状态发生变化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获取所述网络中不存在最优协同节点的节点,如果获取到则将所述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重新为所述目标节点分配协同节点:重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其中,所述最优协同节点是指:编码位数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位数相同且编码前缀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前缀中的各位编码位均不相同的节点。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链路的重要程度的确定依据包括:链路上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或链路上节点的状态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确认消息,其中携带所述协同节点的信息;向所述协同节点发送通知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目标节点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节点和其它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的位置信息,节点的应用相关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包括:终端或网关。
11.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装置,应用于节点,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协同节点选择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所述网络中其它节点的多个编码信息中选择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编码信息,将所述目标编码信息所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协同节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码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根据链路的重要程度,对所述网络中的各条链路进行排序并得到排序值,链路的重要程度越高,所述排序值越小;
将链路的排序值作为所述网络中的每条链路的权重值,得到加权图;
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为所述树形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编码前缀是所述节点的父节点的编码,所述编码信息的编码位数由所述节点在所述树形网络中的深度决定。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要求包括:目标编码信息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信息从高位开始连续不重合编码位数最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码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通过在所述加权图中选择最小生成树,获取对应于所述网络的树形网络:
选择所述最小生成树上权重最大的边,或者选择将所述最小生成树分为节点数量相同或相近的两部分的边,将所述选出的边断开,得到两棵子树;
整理两棵子树的结构,在两棵子树中分别找到一个节点,使得找出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的距离最远;
添加一个虚拟根节点,通过将找出的两个节点连接到所述虚拟根节点上形成新的树形网络。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码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在组建网络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删除节点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和/或
在所述网络中节点的位置和/或状态发生变化时为所述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网络中新增节点时,获取所述网络中不存在最优协同节点的节点,如果获取到则将所述节点作为目标节点,通知编码模块;
编码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检测模块的通知后,重新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配置完成后通知协同节点选择模块为所述目标节点选择协同节点;
其中,所述最优协同节点是指:编码位数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位数相同且编码前缀与所述目标节点的编码前缀中的各位编码位均不相同的节点。
17.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链路的重要程度的确定依据包括:链路上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或链路上节点的状态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模块;
所述通知模块,用于在为所述目标节点确定协同节点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送确认消息,其中携带所述协同节点的信息;向所述协同节点发送通知消息,其中携带所述目标节点的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信息获取模块;
所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为网络中的节点配置编码信息之前,获取目标节点和其它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包括:节点的位置信息,节点的应用相关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包括:终端或网关。
CN201710087537.XA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462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7537.XA CN108462586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PCT/CN2017/103019 WO2018149134A1 (zh) 2017-02-17 2017-09-22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KR1020197027016A KR102218796B1 (ko) 2017-02-17 2017-09-22 협력 노드의 선정 방법 및 장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7537.XA CN108462586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2586A true CN108462586A (zh) 2018-08-28
CN108462586B CN108462586B (zh) 2021-05-11

Family

ID=63170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7537.XA Active CN108462586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218796B1 (zh)
CN (1) CN108462586B (zh)
WO (1) WO20181491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8405A (zh) * 2021-11-17 2022-03-11 深圳市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3758A1 (en) * 2004-09-30 2008-02-21 Gerardo Giarett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obilit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CN101247273A (zh) * 2008-02-27 2008-08-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分布式环境下服务协同节点组织结构的维护方法
CN101478398A (zh) * 2009-01-07 2009-07-08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面向资源管理的授权管理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US20110106887A1 (en) * 1999-05-24 2011-05-05 Mor Harchol-Bal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discovery
CN102833803A (zh) * 2012-08-20 2012-12-19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及子网内切换方法
US20130016605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ocedures for Finding a Backup Ingress of a 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
CN103259615A (zh) * 2012-02-21 2013-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
US20140222730A1 (en) * 2013-02-05 2014-08-07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machine learning based computation using a decision control point
CN105376748A (zh) * 2014-08-27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小区的构建、协作节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8885B2 (en) * 2009-03-16 2015-09-29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Corp. Distributed assignment of frequency channels to transceivers over dynamic spectrum
CN101931438B (zh) * 2009-06-26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节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2761353B (zh) * 2011-04-27 2017-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节点和配对用户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6887A1 (en) * 1999-05-24 2011-05-05 Mor Harchol-Bal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discovery
US20080043758A1 (en) * 2004-09-30 2008-02-21 Gerardo Giarett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obilit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herefor
CN101247273A (zh) * 2008-02-27 2008-08-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分布式环境下服务协同节点组织结构的维护方法
CN101478398A (zh) * 2009-01-07 2009-07-08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面向资源管理的授权管理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US20130016605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ocedures for Finding a Backup Ingress of a 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
CN103259615A (zh) * 2012-02-21 2013-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2833803A (zh) * 2012-08-20 2012-12-19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及子网内切换方法
US20140222730A1 (en) * 2013-02-05 2014-08-07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machine learning based computation using a decision control point
CN105376748A (zh) * 2014-08-27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小区的构建、协作节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8405A (zh) * 2021-11-17 2022-03-11 深圳市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20260A (ko) 2019-10-23
CN108462586B (zh) 2021-05-11
WO2018149134A1 (zh) 2018-08-23
KR102218796B1 (ko)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8449A (zh)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23734A (zh) 无线通信网络及其通信方法
CN105827488A (zh) 适用于智能家居的mesh网络系统、组网方法及通信方法
CN109218126B (zh) 监测节点存活状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02310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0311800A (zh) 通信设备、节点的连接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Rui et al. A self-adaptive and fault-tolerant routing algorithm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microgrids
CN105959038A (zh) 一种融合工频通信的电力线载波路径搜索方法
CN107396297A (zh) 基于蓝牙的智能组网系统及其安全控制方法
CN110446206B (zh) 无线网络系统及信息传输方法
CN109347520A (zh) 双模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3929778B (zh) 数据分级传输方法
CN113259893B (zh) 配电体域网网络节点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8462586A (zh) 一种协同节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4143248A (zh) 基于双模通信的异构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和可读介质
CN103117932A (zh) 一种自适应路由方法
CN103427884B (zh) 基于移动自组网中泛在业务生成的多终端协同获取方法
Ilbeigi et al.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smart cities: Infrastructu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867988A (zh) Ad Hoc网络中的集中式自适应网管节点选择算法
CN103281724B (zh) 泛在网络终端选择方法
CN102104533A (zh) Rrpp单环网络数据发送路径优化方法及环网节点
CN107689883A (zh) 协同节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5704651B (zh) 一种无线自组织代理捎带网络soap消息传递方法
CN107579896A (zh)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Nishimura et al. Secure clustering for building certificate management nodes in ad-hoc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