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1584B -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1584B
CN108461584B CN201810203008.6A CN201810203008A CN108461584B CN 108461584 B CN108461584 B CN 108461584B CN 201810203008 A CN201810203008 A CN 201810203008A CN 108461584 B CN108461584 B CN 108461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rmanium
band gap
base material
atom
lumi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30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61584A (zh
Inventor
骆军委
袁林丁
李树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2030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61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61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1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61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1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54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group IV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4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43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oping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兼容CMOS工艺的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准备硅基材料,所述硅基材料为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在所述硅基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达到晶格体积膨胀,以实现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向直接带隙转变,得到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光硅基器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兼容CMOS集成电路工艺,实现锗及硅锗合金材料的直接带隙发光,其发光效率比肩InP和GaAs等III‑V族直接带隙材料,为实现硅基或锗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所需的片上光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容微电子CMOS工艺的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硅基器件。
背景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当前信息产业的基石。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微电子技术一直在按照每18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的摩尔定律在发展,随着晶体管尺寸接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即将失效。而集成微电子器件与光电子器件的光电子集成技术日益成熟,有望接替微电子技术成为未来信息产业的基石。硅基光电子集成的核心目的是将包括光源、光探测器、光波导、光调制器等光学组件集成在微电子芯片上,用光互连代替金属互连,提供效率更高数据传送能力,突破金属互连的物理极限,显著降低系统功耗,解决由于发热限制集成度提高的问题。但是,硅和锗本身都是不发光的间接带隙材料,无法用于制作集成在芯片上的高效发光器件。目前,未能实现兼容硅基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的芯片上光源成为阻碍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到一种能够与CMOS工艺相兼容的高效发光材料是实现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的核心问题。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高效的发光硅基材料,报道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方案来实现硅基高效发光,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但至今都没有研制成功可应用的硅基高效发光器件。这其中包括稀土(如铒)掺杂硅材料来实现辐射发光,但是存在单晶硅中的稀土元素的固溶度很低,只有很低比例的稀土杂质具有光学活性等问题,导致硅中的稀土杂质不能成为有效的室温发光中心。还有大量工作研究了多孔硅、硅锗合金、锗锡合金、硅同构异形体、硅量子点、硅和二氧化硅超晶格、硅锗超晶格等系统,希望能够实现硅基发光,但是这些方案都无法实现可实际应用的可集成在芯片上的高效光源。
此外,考虑到锗的直接带隙能级只比间接带隙高0.15eV,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当块体锗材料或它的低维微纳结构在一定的张应变作用下,其能带结构将从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满足高效发光的要求。目前,在实验室上使用STM针尖等机械手段让悬空的锗薄片弯曲,在弯曲顶点的外侧产生张应变,形成锗直接带隙发光。这种张应变还可以通过将锗外延生长在一种晶格常数更大的衬底材料表面来提供。但是,在硅CMOS工艺中无法提供比锗的晶格常数更大的衬底,而且机械方法产生张应变的方法无法用于在芯片大规模集成,导致难以用于制作在芯片上高度集成的发光器件。综上,单纯通过施加张应力实现锗高效发光的方案目前无法解决在微电子芯片上集成高效发光器件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CMOS工艺的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硅基器件,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兼容CMOS工艺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准备硅基材料,所述硅基材料为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
S2、在所述硅基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达到晶格体积膨胀,以实现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向直接带隙转变,得到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入的方式包括离子注入、电化学注入和外延生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锗合金中硅的合金浓度不大于50%。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光硅基材料,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具有直接带隙能带结构的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且其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具有正四面体共价键特征的晶体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正四面体共价键特征的晶体结构为金刚石结构或者双轴应变的金刚石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基材料为块体材料、薄膜材料或者微纳结构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氦,氦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9.0%;和/或
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氖,氖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1.5%;和/或
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氩,氩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0.8%;和/或
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氪,氪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0.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子序数小的原子包括锂,锂原子数目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3,0%。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光硅基器件,包括:
微电子芯片,包括硅微电子芯片或者锗微电子芯片;
硅锗合金缓冲层,位于所述硅微电子芯片上;
锗衬底,位于所述硅锗合金缓冲层上;以及
发光硅基材料,位于所述锗衬底上或者位于所述锗微电子芯片上,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具有直接带隙能带结构的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其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有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发光硅基材料(锗或硅锗合金材料)与现有使用混合集成技术集成在微电子芯片上的III-V族发光材料相比,可实现在微电子芯片上高质量的单晶外延生长,完美兼容微电子CMOS工艺,不存在热失配的问题,可用于制作在微电子芯片上大规模集成光源(发光硅基器件)。
2、本发明的发光硅基材料(锗或硅锗合金材料)与现有的锡锗合金相比,锗晶格中置入的外部原子体积小,对应的固熔度高,所需置入的外部原子浓度小,避免因大晶格失配导致的晶格缺陷,不容易引入影响发光效率的有害杂质。
3、本发明与现有使用机械方法产生张应变实现锗直接带隙发光相比,本发明通过往锗晶格的部分间隙位置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例如锂等其它元素的原子导致晶格体积膨胀,产生等效的张应变来实现直接带隙发光,克服了机械方法不能应用于芯片上大规模集成的难题,该方法兼容现有的硅基CMOS工艺,可用于制作微电子芯片上大规模集成光源。
4、本发明的发光硅基材料随选择注入的原子种类不同,原子浓度不同,材料的带隙大小也不同,因此对应的带边跃迁的激子寿命不同,发出的光子波长亦可在一定范围的远红外波段进行调节,从而获得不同效果的发光锗或硅锗合金材料,以适应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硅基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硅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硅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含3.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1)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含6.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2)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含3.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1)和含6.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2)的能带投影在纯锗FCC布里渊区的能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锂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氦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氖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氩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氪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容CMOS工艺的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锗或硅锗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得到发光效率高,杂质浓度低,制造难度小的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为硅基或锗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所需的芯片上集成光源(发光硅基器件,亦即芯片上发光器件)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对锗材料施加一定的张应力拉伸锗晶格,能够将锗的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并发光。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材料生长方法,如离子注入或电化学注入,将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填入于硅基材料(锗或硅锗合金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使其晶格体积膨胀产生等效于张应变的效应,从而实现锗或硅锗合金的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使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模拟了外延生长在微电子芯片上的所述发光锗材料的晶格结构、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质。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晶格间隙插入外部原子的方法确实能够使锗的晶格达到体积膨胀,从而使锗的能带结构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实现锗直接带隙高效发光,其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的计算结果肯定了该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具有比肩InP和GaAs等III-V族直接带隙材料的发光效率,因此从理论上验证了本发明能够得到兼容CMOS工艺的硅基发光材料与InP和GaAs等III-V族直接带隙材料比拟的发光效率。根据推测,只要外部注入原子的浓度足够高,该方法同样能够使外延生长在硅衬底上的硅组分不大于50%的硅锗合金实现直接带隙发光。该方法制备的高效发光直接带隙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材料能够高质量的单晶外延生长于硅芯片或者锗芯片上,相比于已有的III-V族直接带隙晶片与硅微电子芯片混合集成技术,可实现在硅衬底上单晶外延生长,完美兼容微电子CMOS工艺,不存在热失配的问题,可用于制作在芯片上大规模集成光源。相比于已有的锗锡合金调控锗直接带隙发光的方法,在锗晶格中置入的外部原子序数小,对应的固溶度高,所需注入的原子浓度低,可以减少引入有害杂质和晶格缺陷,从而得到性质更稳定的高效发光锗材料。相比于现有使用机械方法产生张应变实现锗直接带隙发光,本发明通过往锗晶格的部分间隙位置置入外部原子产生等效张应变来实现锗材料直接带隙发光,克服了机械方法不能应用于芯片上大规模集成的难题。且硅锗合金与锗材料的性质类似,也可以用于得到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
该方法兼容现有的CMOS工艺,可以用于制备集成在硅基或锗基微电子芯片上的高效发光器件。另外,本发明的高效发光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材料选择注入的原子种类不同,原子浓度不同,材料的直接带隙宽窄也不同,因此对应的直接带隙跃迁的激子寿命不同,其发射的光子波长亦可在一定范围的远红外波段进行调节,从而获得不同效果的高效发光锗或硅锗合金材料,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综上,本发明为硅基或锗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所需的可大规模集成在芯片上的高效光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的解决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硅基材料(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硅基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硅基材料,所述硅基材料为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
所述锗材料可以为正四面体共价键特征的锗的同素异形体等立体晶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选择金刚石结构的单晶锗材料。其中,所述体材料指晶格具有三维周期性的块体材料,亦可以是锗的薄膜材料和锗的低维微纳结构,其中锗材料工艺成熟,制备简单,成本更低,且适用于微电子芯片上大规模集成。
所述硅锗合金,主要通过在锗材料中混合硅,且硅的合金浓度不大于50.0%,此时,在所述锗材料中混合有少量的硅,材料仍能通过置入外部原子转变为直接带隙能带结构,实现具有优异性能的直接带隙发光。
S2、在所述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达到晶格体积膨胀,以实现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向直接带隙转变,且其发光效率接近InP和GaAs等III-V族直接带隙发光材料,具有直接带隙高效率发光的性质。
因为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的原子具有满壳层的电子结构,不存在价电子,与锗的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在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的原子,不会改变费米能级位置,其对锗材料的能带结构的影响来自其置入后引起锗晶格体积膨胀所对应的张应变。惰性气体原子包括氦,一般其相比与锗原子数目的浓度为大于等于9.0%,可以使锗变成直接带隙发光。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入的惰性气体原子不限于氦,也可以为氖、氩和氪,各惰性气体原子相对于锗原子数目的浓度范围依次为大于等于1.5%、大于等于0.8%和大于等于0.8%。此时,锗材料因为惰性气体原子的注入,锗晶格体积膨胀,锗的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具备优异的直接带隙发光性质。
对于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例如原子序数小于10的原子,包括但不限于锂和铍,因为其原子尺寸小,固溶度高,易于填入锗金刚石晶格的间隙位置。特别是实验上已经发现硅和锗是性能非常好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通过电化学方法可以往硅和锗中注入大量的锂原子,实验上已经发现它们的体积最大可以膨胀300%以上。我们发现,当3.0%以上的锗晶格间隙位置置入锂原子(也就是锂原子数目达到锗原子数目3.0%以上)后,锗材料的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具有优异的直接带隙发光性质。但是,由于锂原子含有一个价电子,它的注入使锗成为n型重掺杂,费米能级位于导带里面。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为大于等于3.0%原子浓度的锂,一般来说,置入的外部原子浓度越低,锗晶格热力学性质越稳定,外部原子对锗材料带边电子结构的影响越小,可能引入的有害杂质和晶格缺陷越少,对应于该实施例中最优化的高效发光锗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惰性气体原子中氩和氪等原子由于原子序数较大,因此一般不与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混合填入硅基材料的部分间隙位置,而氦和氖等原子序数较小的惰性气体原子则因为原子序数较小,可以与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混合填入硅基材料的部分间隙位置,基于类似原因,不同类型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也可以互相混合,填入硅基材料的部分间隙位置,从而得到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
此外,在硅基材料的晶格间隙位置置入外部原子的方法可以为离子注入或电化学注入方法等半导体掺杂工艺或在硅基材料的外延生长过程中引入。本发明实施例选择使用离子注入方法,即使用离子注入机在真空中通过电场加速锂或氦原子得到高能的锂或氦离子束,并利用磁场调控离子注入的方向,进而选择特定能量和浓度的离子注入锗的晶圆片内部,然后进行退火处理减小缺陷浓度,在硅基材料的表面形成具有发光性质的注入层。相比与扩散法而言,离子注入具有加工温度低,大面积注入均匀,且易于控制注入的浓度和深度等优点。
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发光硅基材料的直接带隙大小随注入原子种类和注入原子浓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对应带边激射发出光的波长亦可在远红外波段的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从而获得不同效果的发光硅基材料,能够适应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光硅基材料,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具有直接带隙能带结构的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且其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
所述发光硅基材料可以为正四面体共价键特征的锗同素异形体晶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选择金刚石结构的块体锗材料。所选择的锗块体材料具有三维周期性的晶格结构,亦可以是它的薄膜以及低维微纳结构,其中锗材料工艺成熟,制备简单,成本更低,且适用于大规模集成。此外,该发光硅基材料的发光效率接近InP和GaAs等III-V族直接带隙发光材料,具有发光效率高的直接带隙发光性质。
还可以选择硅锗合金,即在锗材料中混合硅材料,且硅的合金浓度不大于50.0%,此时,在所述锗材料中混合有少量的硅,材料仍能通过置入外部原子实现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能,并能够高效发光。
惰性气体原子的电子与锗的共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当惰性气体原子置入锗材料的晶格间隙位置后,锗材料的晶格体积膨胀,产生等效的应变使锗材料的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具备直接带隙高效发光的特性。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氦,且氦的原子浓度为大于等于9.0%。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入的惰性气体原子不限于氦,也可以为氖、氩和氪,各惰性气体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范围依次为大于等于1.5%、大于等于0.8%和大于等于0.8%。此时,硅基材料因为惰性气体原子的注入其晶格体积膨胀,硅基材料可由间接带隙材料转变为直接带隙材料,从而具备优异的直接带隙发光性质。
对于原子序数小的原子,例如原子序数小于10的原子,包括但不限于锂和铍,因为其原子尺寸小,固溶度高,易于填入锗金刚石晶格的间隙位置。特别是对于锂原子,通过电化学方法可以往硅和锗中注入大剂量锂原子的工艺,已经被工业界广泛应用于制造锂电池。当锗晶格间隙位置置入锂原子数目相对于锗原子超过3.0%,锗材料的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质。一般来说,置入的外部原子浓度越低,锗晶格热力学性质越稳定,外部原子对锗材料带边电子结构的影响越小,可能引入的有害杂质越少,由于晶格失配所导致的界面缺陷也越少,对应于该实施例中最优化的高效发光锗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光硅基器件,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光硅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发光硅基器件包括:硅微电子芯片;硅锗合金缓冲层,位于所述硅微电子芯片上;锗衬底,位于所述硅锗合金缓冲层上;以及单晶外延生长在该硅微电子芯片上的发光硅基材料,位于所述锗衬底上,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直接带隙材料,具有直接带隙的能带结构,其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有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硅基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该发光硅基器件包括:锗微电子芯片,以及单晶外延生长在该锗微电子芯片上的发光硅基材料,位于所述锗微电子芯片上,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直接带隙材料,具有直接带隙的能带结构,其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有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
也就是说,该发光硅基材料可以集成在锗或者硅芯片上。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微电子CMOS芯片,通过采用与CMOS工艺兼容的上述发光硅基材料,将光学器件与电学器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从而实现大规模集成的光电子芯片,充分发挥电子器件与光子器件的各自特性,极大提升单个芯片的运算能力,显著降低系统功耗和发热,有效的缩减工艺成本,减小系统的体积。
其中,微电子芯片、硅锗合金缓冲层、锗衬底和发光锗材料之间的沉积方法为原子层沉积、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分子束外延或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干法氧化、湿法氧化、离子注入中的一种或多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含3.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1)示意图,在单个32个锗原子的晶胞中,一个Li原子随机填入在锗晶格的其中一个间隙位,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含6.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2)示意图,在单个32个锗原子的晶胞中,两个Li原子根据准随机合金的要求填入在锗晶格的其中两个间隙位,如图3及图4所示,Ge32Li1中Li的注入浓度为3.0%,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预测的晶格常数为Ge32Li2中Li的注入浓度为6.0%,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预测的晶格常数为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含3.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1)和含6.0%锂原子浓度的锗晶体结构(Ge32Li2)的能带投影在纯锗FCC布里渊区的能带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中圆点的大小代表了含3.0%锂原子的锗材料和含6.0%锂原子的锗材料的电子态分别投影后得到的纯锗Bloch能带的组分值。通过比较纯锗晶体、含3.0%锂原子的锗材料和含6.0%锂原子的锗材料这三种材料的能带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纯锗晶体的确是间接带隙材料,含6.0%锂原子的锗材料已经成为直接带隙材料,而含3.0%锂原子的锗材料的直接带隙和间接带隙能级几乎相等,处于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转变的临近点。当材料的直接带隙能级低于间接带隙能级时,该材料即为直接带隙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反之,该材料则为间接带隙材料,发光效率要比直接带隙低2-5个数量级,不宜作为发光材料。注意到,从纯锗到含3.0%锂原子的锗材料再到含6.0%锂原子的锗材料,直接带隙能级依次从高于间接带隙能级到持平间接带隙能级再演变为低于间接带隙能级。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锂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锗材料晶格在置入锂原子后发生双轴张应变,平面晶格受锗衬底的约束不发生改变,而晶格在垂直方向变大,另外,锗衬底可以是单晶锗片也可以通过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硅锗合金缓冲层最终得到无应变的单晶锗层。如图6(a)所示,当锗材料中含有的锂原子浓度达到3.0%及以上时,直接带隙能级要小于间接带隙能级,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上述阈值浓度对应的锗材料的直接带隙能量值为0.61eV。如图6(b)所示,伴随能带结构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相应锗材料的价带顶到导带底之间的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在锂原子浓度3.0%附近发生从零值到0.20a.u.间的转变。考虑到GaAs和InP等III-V族直接带隙材料的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在0.3a.u.左右,所以,我们证实了本发明实例的发光锗材料是直接带隙发光的高效发光材料。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氦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锗材料晶格在置入氦原子后发生双轴张应变,平面晶格受锗衬底的约束不发生改变,而晶格在垂直方向变大,另外,锗衬底可以是单晶锗片也可以通过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硅锗合金缓冲层最终得到无应变的单晶锗层。如图7(a)所示,当锗材料中含有的氦原子浓度达到9.0%及以上时,直接带隙能级要小于间接带隙能级,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上述阈值浓度对应的锗材料的直接带隙能量值为0.71eV。如图7(b)所示,伴随能带结构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相应锗材料的价带顶到导带底之间的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在氦原子浓度9.0%附近发生从零值到0.22a.u.间的转变,证实了本发明实例的发光锗材料是直接带隙发光的高效发光材料。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氖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锗材料晶格在置入氦原子后发生双轴张应变,平面晶格受锗衬底的约束不发生改变,而晶格在垂直方向变大,另外,锗衬底可以是单晶锗片也可以通过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硅锗合金缓冲层最终得到无应变的单晶锗层。如图8(a)所示,当锗材料中含有的氖原子浓度达到1.5%及以上时,直接带隙能级要小于间接带隙能级,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上述阈值浓度对应的锗材料的直接带隙能量值为0.78eV。如图8(b)所示,伴随能带结构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相应锗材料的价带顶到导带底之间的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在氖原子浓度1.5%附近发生从零值到0.10a.u.间的转变,证实了本发明实例的发光锗材料是直接带隙发光的高效发光材料。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氩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锗材料晶格在置入氦原子后发生双轴张应变,平面晶格受锗衬底的约束不发生改变,而晶格在垂直方向变大,另外,锗衬底可以是单晶锗片也可以通过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硅锗合金缓冲层最终得到无应变的单晶锗层。如图9(a)所示,当锗材料中含有的氩原子浓度达到1.5%及以上时,直接带隙能级要小于间接带隙能级,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上述阈值浓度对应的锗材料的直接带隙能量值为0.78eV。如图9(b)所示,伴随能带结构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相应锗材料的价带顶到导带底之间的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在氩原子浓度1.5%附近发生从零值到0.36a.u.间的转变,证实了本发明实例的发光锗材料是直接带隙发光的高效发光材料。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外延生长在锗衬底上的锗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氪原子后,锗材料的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能级以及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与置入原子浓度的关系示意图,其中锗材料晶格在置入氦原子后发生双轴张应变,平面晶格受锗衬底的约束不发生改变,而晶格在垂直方向变大,另外,锗衬底可以是单晶锗片也可以通过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硅锗合金缓冲层最终得到无应变的单晶锗层。如图10(a)所示,当锗材料中含有的氩原子浓度达到0.8%及以上时,直接带隙能级要小于间接带隙能级,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上述阈值浓度对应的锗材料的直接带隙能量值为0.63eV。如图10(b)所示,伴随能带结构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相应锗材料的价带顶到导带底之间的带边光学跃迁矩阵元在氪原子浓度0.8%附近发生从零值到0.28a.u.间的转变,证实了本发明实例的发光锗材料是直接带隙发光的高效发光材料。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兼容CMOS工艺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准备硅基材料,所述硅基材料为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
S2、在所述硅基材料的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达到晶格体积膨胀,以实现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向直接带隙转变,得到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其中,所述原子序数小的原子包括氢、锂、铍、硼、碳、氮、氧和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入的方式包括离子注入、电化学注入和外延生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锗合金中硅的合金浓度不大于50%。
4.一种发光硅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具有直接带隙能带结构的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且其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所述原子序数小的原子包括氢、锂、铍、硼、碳、氮、氧和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硅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具有正四面体共价键特征的晶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硅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正四面体共价键特征的晶体结构为金刚石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硅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结构为双轴应变的金刚石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硅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材料为块体材料、薄膜材料或者微纳结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硅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氦,氦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9.0%;和/或
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氖,氖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1.5%;和/或
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氩,氩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0.8%;和/或
所述惰性气体原子为氪,氪原子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0.8%。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硅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序数小的原子包括锂,锂原子数目相对于锗原子的浓度为大于等于3.0%。
11.一种发光硅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电子芯片,包括硅微电子芯片或者锗微电子芯片;
硅锗合金缓冲层,位于所述硅微电子芯片上;
锗衬底,位于所述硅锗合金缓冲层上;以及
发光硅基材料,位于所述锗衬底上或者位于所述锗微电子芯片上,所述发光硅基材料为具有直接带隙能带结构的锗材料或者硅锗合金,其部分晶格间隙位置填入有惰性气体原子和/或原子序数小的原子;
其中,所述原子序数小的原子包括氢、锂、铍、硼、碳、氮、氧和氟。
CN201810203008.6A 2018-03-12 2018-03-12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Active CN108461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3008.6A CN108461584B (zh) 2018-03-12 2018-03-12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3008.6A CN108461584B (zh) 2018-03-12 2018-03-12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1584A CN108461584A (zh) 2018-08-28
CN108461584B true CN108461584B (zh) 2019-09-03

Family

ID=6321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3008.6A Active CN108461584B (zh) 2018-03-12 2018-03-12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61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7436A (zh) * 2019-11-05 2020-02-1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硅基iv族合金材料及其外延方法
CN113120857A (zh) * 2021-04-14 2021-07-16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学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5933A (zh) * 2011-10-24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直接带隙Ge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层叠结构
WO201500632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New form of silic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300049A (zh) * 2014-05-05 2015-01-21 重庆大学 带有应变源的GeSn量子阱红外发光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5933A (zh) * 2011-10-24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直接带隙Ge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层叠结构
WO201500632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New form of silic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300049A (zh) * 2014-05-05 2015-01-21 重庆大学 带有应变源的GeSn量子阱红外发光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b initio study of silicon in GW approximation: A direct band gap semiconductor;P. S. Yadav等;《Progress in 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20060630;10-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1584A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rtolotti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surface termination of cyan-emissive, six-monolayers-thick CsPbBr3 nanoplatelets from X-ray total scattering
Fu et al.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Qi et al.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of 2D metal‐halide perovskites
Capper et al. Liquid phase epitaxy of electronic, optical and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Ye et al. Germanium epitaxy on silicon
Holt et al. Extended defects in semiconductors: electronic properties, device effects and structures
Zhang et al. 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photonics applications of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nanowires
Bulutay Interband, intraband, and excited-state direct photon absorption of silicon and germanium nanocrystals embedded in a wide band-gap lattice
Kenyon Erbium in silicon
Kouvetakis et al. New classes of Si-based phot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 architectures via designer molecular routes
US20140077240A1 (en) Iv material photonic device on dbr
Marri et al. Doped and codoped silicon nanocrystals: The role of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CN108461584B (zh) 直接带隙发光的硅基材料及制备方法、芯片上发光器件
Wong et al. Silicon integrated photonics begins to revolutionize
Shevlyagin et al. A room-temperature-operated Si LED with β-FeSi2 nanocrystals in the active layer: μW emission power at 1.5 μm
CN102556937A (zh) 具有悬臂梁结构的应变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Ma et al. Lightly boron and phosphorus co-doped silicon nanocrystals
Hu et al. Wafer-scale emission uniformity of InGaN-based 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on an in situ InGaN decomposition template
Simon et al. GaAs solar cells grown on intentionally contaminated GaAs substrates
Li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multiple energy silicon implantation in silicon films using silicon-on-insulator targets
US20210098651A1 (en) Silicon-based direct bandgap light-emitting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on-chip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3065932B (zh) 一种张应变Ge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层叠结构
He et al. Research on quantum well intermixing of 680 nm AlGaInP/GaInP semiconductor lasers induced by composited Si–Si3N4 dielectric layer
CN102544275A (zh) 具有悬浮膜结构的应变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65933B (zh) 一种直接带隙Ge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层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