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6807A -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6807A
CN108446807A CN201810282580.6A CN201810282580A CN108446807A CN 108446807 A CN108446807 A CN 108446807A CN 201810282580 A CN201810282580 A CN 201810282580A CN 108446807 A CN108446807 A CN 108446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vily contaminated
emission
stationary source
concentration
allow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25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6807B (zh
Inventor
钟悦之
蒋春来
宋晓晖
王彦超
吕红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filed Critical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riority to CN2018102825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6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6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6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6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6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和系统,通过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模型,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自动进行模拟分析,计算所述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从而调整固定污染源的工况。本发明在保证重污染天气至少降低一个等级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最低化、收益最大化的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总量控制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在重污染预警出现或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提前给出固定污染源工况调整建议,实现固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动态管理,实现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

Description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与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通过《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环境进行保护,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对固定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方法主要有:浓度控制法、P/K控制法、总量控制法。
申请号为20151021445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循序渐进法(以下简称“循序渐近法”),方法包括污染源基础削减量计算、用多源模型法计算平权削减量和总量控制负荷的优化分配三部分,用浓度控制标准和A-P值控制标准进行排放总量的计算,获得各污染源平等的基础允许排放量和基础削减量,按各污染源的浓度分担率进行平权削减,以便明确每一个污染源对区域大气污染源的贡献和应承担的责任。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浓度控制标准逐源衡量,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排放标准确定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其次用A-P值法逐源计算允许排放量(环境容量);然后根据计算的污染源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浓度贡献率加权得到污染源削减量,结合投资成本,优化分配排污总量。
循序渐进法虽然使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容量挂钩,可以确定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污量,但是,未与排污许可证衔接,当出现按循序渐近法计算的允许排放量超过排污许可证的许可量时,或,当出现重污染天气预警时,循序渐进法则不能满足重污染天气预警情况下对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对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较弱。同时,优化削减量是在基础允许排放量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不能提前预测排放量,无法在短时间内与空气质量进行关联,从而无法提前采取管控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欠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结合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提前给出固定污染源工况调整建议,细化总量控制管理措施,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总量控制软硬件设施,模拟最大允许排放量,以便采取措施在即将到来的重污染天气状况下以最小代价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
步骤S2,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模型;
步骤S3,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通过关联分析给出各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
步骤S4,根据所述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模型,对所述固定污染源的工况进行调整,使得固定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符合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的标准。
上述方案中,步骤S1进一步包括:
步骤S11,通过网格化区分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确认各固定污染源所在网格;
步骤S12,确定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的重污染区域;
步骤S13,确定污染传输网格区域;
步骤S14,确定所述污染传输网格中固定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13中确定污染传输网格区域,进一步包括:根据重污染天气预报数据,分析确定重污染区域严重超标状况下,分析连续或间接排放源污染物排放对重污染区域的浓度贡献,确定对重污染区域浓度贡献大的网格。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14中确定允许排放量,若未来一周或更长时间将出现重污染天气,能够允许模型长时间运行分析,则通过模型模拟法确定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若未来一两天内就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则使用改进型的AP值法计算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模型模拟法,具体为:
根据污染传输网格对敏感点的污染贡献度、预测超标浓度与达标浓度的比例等条件设置各网格的污染物削减比例,按照削减量从小到大逐网格模拟不同削减比例情况下敏感点的污染物浓度,直到敏感点重污染降低一个等级,或达到正常水平,同时确定每个网格的允许排放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改进型的AP值法中,A值是地区系数,用于估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P值是点源系数,用于估算污染源允许排放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采集,消除指标量纲影响,构造标准化样本矩阵Zij
步骤S22,对标准化矩阵Zij求相关系数矩阵R;
步骤S23,按预设比例85%确定主成分,解所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方程,得到特征根,并按确定m值,对每个λj,j=1,2,…,m,解方程组Rb=λjb得单位特征向量
步骤S24,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
步骤S25,对m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权数为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判断是否达到收敛标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其中,
所述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部署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掌控的排污系统管理平台上,用于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通过关联分析给出各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并将所述允许排放量参考值发送给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
所述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部署在固定污染源所在的企业端,用于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模型,根据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所发送的允许排放量,并根据排放浓度模型的模拟计算,对所述固定污染源的工况进行调整,使得固定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符合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的标准。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通过环保专网获取固定污染源现状信息以及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在收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数据时,自动进行模拟分析,给出各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由环保专网发送给企业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在收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重污染预警通知及重污染期间允许排放量后,通过排放浓度模型给出工况调整建议,企业自行调整工况。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结合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可提前给出固定污染源工况调整建议,细化总量控制管理措施,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总量控制软硬件设施,模拟最大允许排放量,削减量用于租赁等方式实现成本最优的重污染天气预警状况下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得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本发明着眼于大气环境质量,对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总量控制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在重污染预警出现或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实现固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动态管理,通过建立重污染天气下空气质量与固定污染源可控工况的相互关系,在保证重污染天气至少降低一个等级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最低化、收益最大化的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支撑。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
步骤S2,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模型;
步骤S3,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通过关联分析给出各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
步骤S4,根据所述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模型,对所述固定污染源的工况进行调整,使得固定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符合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的标准。
其中,
所述步骤S1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包括:
步骤S11,通过网格化区分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确认各固定污染源所在网格。
要实现重污染天气预警状况下对固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精细化管理,就要建立重污染区域与周边污染源排放的相互关系,而要建立相互关系,首先要通过网格化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进行划分,以网格区域及网格内的固定污染源为基本单位,研究不同网格及其内的固定污染源对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的敏感点网格的污染贡献程度。
步骤S12,确定敏感点。
这里的敏感点,即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或易超标或影响较大的重污染区域。
本步骤中,通过跟踪指定点在空间和时间上随空气流场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敏感点。敏感点包括人口聚集区、污染物易聚集区、污染物长期超标区域等。根据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基于夜晚光照强度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等可以获得人口聚集区空间分布情况。以土地利用二调数据为例,城市(二调编码201)、建制镇(二调编码202)、村庄(二调编码203)等可设置为敏感程度不同的人口聚集区。利用虚拟污染源排放模拟来得到污染物易聚集区空间分布情况。将虚拟污染源均匀分布在行政区域范围内,结合地形数据以及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等气象数据,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所有虚拟污染源同时排放污染物时的浓度分布情况,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区域作为污染物易聚集区,可根据浓度高低或污染聚集度高低设置为敏感程度不同的污染物易聚集区。根据国控、省控、市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历史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筛选空气质量长期超标区域,根据浓度高低设置为敏感程度不同的污染物长期超标区。可根据多种敏感因素综合确定敏感点(区域)。
CALPUFF是一个非稳态拉格朗日烟团扩散模型系统,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处理气象因素影响、复杂地形影响、长距离输送模拟,分析污染物的干沉降、湿沉降、化学转化、颗粒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等。CALPUFF模型包括CALMET预处理模块(处理地形高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探空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核心CALPUFF空气质量模块(处理污染源排放数据,输出污染物浓度数据)、CALPOST后处理模块(对上一步输出的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空间分布及传输规律,便于数据可视化等)。
步骤S13,确定污染传输网格区域。
本步骤分析连续或间接排放源污染物排放对敏感点的浓度贡献等功能,来实现重污染天气预警情况下重污染区域与周边污染源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重污染天气预报数据,分析确定敏感点严重超标状况下,对其浓度贡献较大的网格。结合未来几天气象预测数据(风向、风速、气压、温度、湿度等)、实际污染源布局及排放数据(经纬度、污染物种类、排放强度、烟囱高度、直径、出口速率等),利用CALPUFF模型确定污染物浓度超标敏感点,逐个模拟每个网格对超标敏感点的污染贡献度,确定污染传输网格,识别网格内污染源。
本步骤可以通过监测站等专业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单位的网格化数据产品得以实现。
步骤S14,确定固定污染源允许排放量。
本步骤通过模型模拟,确定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从而对网格内固定污染源采取临时管控措施,以使重污染至少降低一个等级,直到污染过程结束。
确定污染源允许排放量有多种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未来污染形势确定具体确定的方法。若未来一周或更长时间将出现重污染天气,能够允许模型长时间运行分析,则直接通过模型模拟法确定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若未来一两天内就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则使用改进型的AP值法快速计算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
所述模型模拟法,指根据污染传输网格对敏感点的污染贡献度、预测超标浓度与达标浓度的比例等条件设置各网格的污染物削减比例,按照削减量从小到大逐网格模拟不同削减比例情况下敏感点的污染物浓度,直到敏感点重污染降低一个等级,或达到正常水平,同时确定每个网格的允许排放量。
所述改进型的AP值法,是大气环境容量估算的重要方法之一,A值是地区系数,用于估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P值是点源系数,用于估算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目前已有多种基于A-P值法的改进型估算方法。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使用WRF-CALMET模型确定区域内各网格通风系数,使用式(1)-(2)测算各网格允许排放量。
式(1)-(2)中:VE——通风系数;
——混合层内平均风速,m/s;
Hi——混合层高度,m;
Qa——环境容量,104t/a;
Cs——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mg/m3,二级标准约束下SO2、NO2、PM10分别为0.06、0.04、0.07,一级标准约束下分别为0.02、0.04、0.04;
Cb——污染物背景浓度,mg/m3,SO2、NO2分别为现状浓度的30%,PM10为现状浓度的50%;
g——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权重因子,或控制目标占标率,取0.7;
Si——各网格面积,平方公里;
S——区域所有网格面积,平方公里。
通过模型模拟预测各网格允许排放量,再以网格内各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比例分配至具体污染源。
所述步骤S2中,对于固定污染源,排放浓度和流量是达到允许排放量的关键因素,但不是直接可控因素。以燃煤电厂为例,只有建立负荷、喷氨量、煤量、石灰石浆液流量、PH值、循环泵电流等直接可控因素与排放浓度的相互关系模型,使用历史数据进行校核,使用现状数据进行实时修正,才能提前预测未来排放量,以便采取措施在即将到来的重污染天气状况下以最小代价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
优选的,本实施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排放浓度模型。主成分分析可以在多个随机变量x1,x2,…,xP中确定主要因素,并确定各主要因素的权数。所述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排放浓度模型步骤如下:
步骤S21,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采集,消除指标量纲影响,构造标准化样本矩阵Zij
对P维随机向量x=(x1,x2,…,xp)T,n个样品xi=(xi1,xi2,…,xip)T,i=1,2,…,n,n>p,构造样本矩阵,并进行如下标准化变换:
式(3)中,
步骤S22,对标准化矩阵Zij求相关系数矩阵
式(4)中,i,j=1,2,…,p。
步骤S23,按85%确定主成分,即解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方程|R-λIP|=0,得到P个特征根,按确定m值,对每个λj,j=1,2,…,m,解方程组Rb=λjb得单位特征向量
步骤S24,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
式(5)中,U1为第一主成分,U2为第二主成分,…,Up为第p主成分。
步骤S25,对m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权数为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判断是否达到收敛标准。
以燃煤电厂SCR脱硝为例,影响出口NOx浓度的因素包括催化剂(催化效率和催化剂层数)、单位时间喷氨量、鼓风机电流、锅炉负荷、煤量、入口NOx浓度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主要因素分别为负荷、入口NOx浓度、喷氨量、总煤量,建立排放量预测模型:
E=V×ρ (6)
ρ=α12×x13×x24×x3 (7)
其中,E为排放量,V为烟气量,ρ为排放浓度,x1、x2、x3、x4分别为锅炉负荷、入口NOx浓度、喷氨量、煤量,α1、α2、α3、α4分别为负荷权数(2.335)、入口NOx浓度权数(0.722)、喷氨量权数(-3.274)、煤量权数(1.32×10-8)。拟合系数达94%,达到收敛标准。烟气量与煤量、鼓风机电流密切相关。由模型可知,喷氨量和负荷为最大影响因素,同时也是直接可控因素。因此,可通过鼓风机电流、负荷和喷氨量的调整在重污染天气来临之前提前削减排放量。
脱硫、除尘等其他指标同样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建立起相关模型,并用现状数据进行实时调整,提高模型的精确度。
所述步骤S3中,可通过环保专网获取固定污染源实时工况等现状信息以及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在收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数据时,自动进行模拟分析,给出各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由环保专网发送给企业端。
所述步骤S4中,企业端在收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重污染预警通知及重污染期间允许排放量后,进行固定污染源工况调整。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通过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并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预测模型,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调取固定污染源实时工况,自动进行模拟分析,计算所述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从而调整固定污染源的工况。本发明实施例在保证重污染天气至少降低一个等级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最低化、收益最大化的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总量控制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在重污染预警出现或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结合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可提前给出固定污染源工况调整建议,实现固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动态管理,实现成本最优的重污染天气预警状况下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统,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1,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1;其中,
所述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1,部署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掌控的排污系统管理平台上,用于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通过关联分析给出各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并将所述允许排放量参考值发送给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1,通过环保专网获取固定污染源现状信息以及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在收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数据时,自动进行模拟分析,给出各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由环保专网发送给企业端。
所述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2,部署在固定污染源所在的企业端,用于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模型,根据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所发送的允许排放量,并根据排放浓度模型的模拟计算,对所述固定污染源的工况进行调整,使得固定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符合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的标准。
进一步的,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2,在收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重污染预警通知及重污染期间允许排放量后,通过排放浓度模型给出工况调整建议,企业自行调整工况。
对于企业而言,重污染期间允许排放量与正常允许排放量的差值(削减量)可作为当月或下月余量挂至排污权交易系统,为其他企业租赁使用。
在具体实践中,本实施例的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统,可与刷卡排污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刷卡排污系统监测、数据传输等已有设备,无需新增硬件设施。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应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服务器端原刷卡排污系统管理平台上增加“重污染天气自动预警分析”模块,在企业端原刷卡排污管理平台上增加“重污染天气期间工况调整”模块。通过刷卡排污系统确认重污染期间企业排放量是否低于允许排放量,若超过则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关闭排污口。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
步骤S2,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模型;
步骤S3,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通过关联分析给出各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
步骤S4,根据所述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模型,对所述固定污染源的工况进行调整,使得固定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符合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的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进一步包括:
步骤S11,通过网格化区分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确认各固定污染源所在网格;
步骤S12,确定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的重污染区域;
步骤S13,确定污染传输网格区域;
步骤S14,确定所述污染传输网格中固定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确定污染传输网格区域,进一步包括:根据重污染天气预报数据,分析确定重污染区域严重超标状况下,分析连续或间接排放源污染物排放对重污染区域的浓度贡献,确定对重污染区域浓度贡献大的网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中确定允许排放量,若未来一周或更长时间将出现重污染天气,能够允许模型长时间运行分析,则通过模型模拟法确定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若未来一两天内就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则使用改进型的AP值法计算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模拟法,具体为:
根据污染传输网格对敏感点的污染贡献度、预测超标浓度与达标浓度的比例等条件设置各网格的污染物削减比例,按照削减量从小到大逐网格模拟不同削减比例情况下敏感点的污染物浓度,直到敏感点重污染降低一个等级,或达到正常水平,同时确定每个网格的允许排放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型的AP值法中,A值是地区系数,用于估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P值是点源系数,用于估算污染源允许排放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步骤S21,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采集,消除指标量纲影响,构造标准化样本矩阵Zij
步骤S22,对标准化矩阵Zij求相关系数矩阵R;
步骤S23,按预设比例85%确定主成分,解所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方程,得到特征根,并按确定m值,对每个λj,j=1,2,…,m,解方程组Rb=λjb得单位特征向量
步骤S24,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
步骤S25,对m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权数为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判断是否达到收敛标准。
8.一种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其中,
所述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部署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掌控的排污系统管理平台上,用于对重污染区域与周边区域固定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关联分析,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出现时,通过关联分析给出各固定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并将所述允许排放量参考值发送给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
所述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部署在固定污染源所在的企业端,用于建立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模型,根据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所发送的允许排放量,并根据排放浓度模型的模拟计算,对所述固定污染源的工况进行调整,使得固定污染源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符合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的标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系统管理平台端关联分析子系统,通过环保专网获取固定污染源现状信息以及重污染天气预报信息;在收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数据时,自动进行模拟分析,给出各污染源在重污染期间的允许排放量参考值,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由环保专网发送给企业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重污染预警的固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端排放预测及调整子系统,在收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重污染预警通知及重污染期间允许排放量后,通过排放浓度模型给出工况调整建议,企业自行调整工况。
CN201810282580.6A 2018-04-02 2018-04-02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446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2580.6A CN108446807B (zh) 2018-04-02 2018-04-02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82580.6A CN108446807B (zh) 2018-04-02 2018-04-02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6807A true CN108446807A (zh) 2018-08-24
CN108446807B CN108446807B (zh) 2022-05-06

Family

ID=6319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2580.6A Active CN108446807B (zh) 2018-04-02 2018-04-02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6807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9666A (zh) * 2018-09-21 2019-03-01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大气扩散模型及线性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CN109765149A (zh) * 2018-12-27 2019-05-17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总悬浮颗粒物确定降尘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9193A (zh) * 2019-02-19 2019-05-24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污染分布立体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083793A (zh) * 2019-04-23 2019-08-02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火电厂排放源解析的减排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0472782A (zh) * 2019-08-01 2019-11-19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5626A (zh) * 2019-09-10 2019-12-10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污染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07611A (zh) * 2019-12-26 2020-03-24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恶臭污染的检测控制系统
CN111011247A (zh) * 2019-12-13 2020-04-17 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性和智能化养猪方法
CN111538957A (zh) * 2020-04-21 2020-08-14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污染物来源贡献度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462603A (zh) * 2020-10-13 2021-03-09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的优化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879595A (zh) * 2022-09-13 2023-03-31 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 一种城区大气污染网格化平台的构建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5363A1 (en) * 2004-10-20 2006-04-20 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 Power & Water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oad dispatch and pollution control optimization
CN102628852A (zh) * 2012-03-13 2012-08-08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污染物来源识别技术的大气污染源分级方法
CN104537462A (zh) * 2014-12-11 2015-04-22 廖鹰 空气细颗粒物的火电污染因素控制方法
CN104809520A (zh) * 2015-04-29 2015-07-29 四川大学 一种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循序渐进法
CN106021892A (zh) * 2016-05-12 2016-10-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基于pm2.5形成贡献率确定火电厂建设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63562A (zh) * 2017-09-08 2018-01-09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格化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5363A1 (en) * 2004-10-20 2006-04-20 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 Power & Water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oad dispatch and pollution control optimization
CN102628852A (zh) * 2012-03-13 2012-08-08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污染物来源识别技术的大气污染源分级方法
CN104537462A (zh) * 2014-12-11 2015-04-22 廖鹰 空气细颗粒物的火电污染因素控制方法
CN104809520A (zh) * 2015-04-29 2015-07-29 四川大学 一种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循序渐进法
CN106021892A (zh) * 2016-05-12 2016-10-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基于pm2.5形成贡献率确定火电厂建设空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63562A (zh) * 2017-09-08 2018-01-09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格化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9666A (zh) * 2018-09-21 2019-03-01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大气扩散模型及线性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CN109765149A (zh) * 2018-12-27 2019-05-17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总悬浮颗粒物确定降尘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9193A (zh) * 2019-02-19 2019-05-24 北京英视睿达科技有限公司 污染分布立体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083793A (zh) * 2019-04-23 2019-08-02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火电厂排放源解析的减排快速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0472782A (zh) * 2019-08-01 2019-11-19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5626A (zh) * 2019-09-10 2019-12-10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污染源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11247A (zh) * 2019-12-13 2020-04-17 巨星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性和智能化养猪方法
CN110907611A (zh) * 2019-12-26 2020-03-24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恶臭污染的检测控制系统
CN111538957A (zh) * 2020-04-21 2020-08-14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污染物来源贡献度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538957B (zh) * 2020-04-21 2020-11-17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污染物来源贡献度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462603A (zh) * 2020-10-13 2021-03-09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的优化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462603B (zh) * 2020-10-13 2021-11-16 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 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的优化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879595A (zh) * 2022-09-13 2023-03-31 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 一种城区大气污染网格化平台的构建方法
CN115879595B (zh) * 2022-09-13 2023-10-24 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 一种城区大气污染网格化平台的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6807B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6807A (zh) 基于重污染天气预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
Bodnaruk et al. Where to plant urban trees? A spatially explicit methodology to explore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Grivas et a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r prediction of PM10 hourly concentrations, in the Greater Area of Athens, Greece
Kordowski et al. Carbon dioxide fluxes over an urban park area
Banting et al. Report on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costs of green roof technology for the city of Toronto
Bhanarkar et al. Assessment of contribution of SO2 and NO2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 Jamshedpur region, India
CN107145611A (zh) 重点工业污染源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
Zhao et al. Seasonal patterns of PM10, PM2. 5, and PM1. 0 concentrations in a naturally ventilated residential underground garage
CN103116825A (zh)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Lv et al. A two-stage inexact joint-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method for air quality mana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Han et al. Heterogeneity of influential factors across the entire air quality spectrum in Chinese cities: A spatial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Beig et al. India’s Maiden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framework for megacities of divergent environments: The SAFAR-project
Xu et al. A regional scale modeling study of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mercury. II.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northeast United States
Mazzeo et al. Design of an air-qu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buenos aires city integrated by a NO x monitoring network 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s
CN110967458A (zh) 一种工业区大气污染物排放范围检测方法
Musco et al. Mitigation of and adaptation to UHI phenomena: The Padua case study
Sharma et al. Emission scenarios and health impacts of air pollutants in Goa
Bandyopadhyay Dispersion modeling in assessing air quality of industrial projects under Indian regulatory regime
Vallamsundar et al. Sensitivity Test Analysis of MOVES and AERMOD models
Krupina et al. Optimization of a spatial organization city protective greening
Lv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equential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air pollutants under stochastic uncertainty
Leppänen et al. Impact of changing urban typologies on residential vegetation and its climate-effects–A case study from Helsinki, Finland
Douinot et al. Prototype of a LPWA network for real-time hydro-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flood nowcasting
Jianlong et al. The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es on the Carrying Capaciti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Page et al.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ies in a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 model: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and implications in a UK contex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1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ndingmen Dayangfang No. 8

Applicant af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ddress before: 100012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 outside the big Yang Fang, North Branch Business Building 305

Applicant before: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2

Address after: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after: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ddress before: 100012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Andingmen Dayangfang No. 8

Applicant befor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