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3311A -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3311A
CN108443311A CN201810576429.3A CN201810576429A CN108443311A CN 108443311 A CN108443311 A CN 108443311A CN 201810576429 A CN201810576429 A CN 201810576429A CN 108443311 A CN108443311 A CN 108443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ng device
driven
driving shaft
shell
ga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64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洋
肖友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64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33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3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3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调节部件,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容纳腔,且第一容纳腔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导向槽;调节部件设于第一容纳腔内,调节部件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套设于主动轴上,且能够在主动轴的带动下转动;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带动下转动,从动齿轮套设于从动轴上,从动轴上还套设有能够随从动轴转动的曲柄,且在曲柄的远离从动轴的端部设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设于限位导向槽内,以在主动轴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时,使限位杆沿限位导向槽移动,以使调节部件相对壳体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及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但是,当前市场上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下边黑边框都有至少10mm以上,部分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下方的黑边框甚至高达25mm以上,与现行主流的超窄边框笔记本设计趋势不符,影响美感。而因为显示屏的下边框是驱动板的所在,业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此问题,如果将驱动板放置在显示屏后方则会增加整个显示端的厚度,与现行的轻薄理念不服。如果将驱动板放置在显示屏下方,则下方会有上述的大黑边框问题。所以需要找到一个折中或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的一端进行自动抬升的调节装置及使用该调节装置的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导向槽;
调节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主动齿轮,其套设于主动轴上,且能够在所述主动轴的带动下转动;
从动齿轮,其在所述主动齿轮的带动下转动,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从动轴上,所述从动轴上还套设有能够随所述从动轴转动的曲柄,且在所述曲柄的远离所述从动轴的端部设有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设于所述限位导向槽内,以在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时,使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
传动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且所述传动齿轮组的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设于两个平行设置的限位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沿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依次错位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时,使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具体为:
在所述主动轴在第一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一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一位移;
在所述主动轴在第二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二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二位移,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不大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还包括:
在所述主动轴在第三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三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三位移,其中,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动轴在第四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四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四位移,其中,所述第四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不小于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同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可转动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邻设置的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扭力胞,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扭力胞上,其中,所述扭力胞用以限制所述主动轴的偏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
扭力胞盖板,其盖合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扭力胞盖板的固定臂与所述扭力胞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调节装置相对所述第二本体转动时,改变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上述的调节装置;
第一本体,其与所述调节装置的调节部件的主动轴的一端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二本体,其与所述调节装置的壳体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转动的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本体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时,改变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为系统端,所述第二本体为显示端,在所述显示端相对所述系统端转动打开时,所述系统端靠近所述显示端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显示端抬升,以遮挡所述显示端的下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上述的调节装置能够通过所述主动轴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进而使得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轴上的所述曲柄,进而使得设在所述曲柄上的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移动,进而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进行转动连接时,便能够实现第一本体在相对第二本体转动的时候,使得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能够自动提升,或是,使得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能够自动提升,即,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联动。
上述的电子设备采用本申请中的调节装置,使得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进行转动连接,进而使得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相对所述第二本体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主动轴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进而使得所述主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上的曲柄,进而使得设在所述曲柄上的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移动,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进行转动连接时,便能够实现第一本体在相对第二本体转动的时候,使得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能够自动提升,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联动,方便用户在对所述第一本体进行操作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将第一本体抬起,也有助于第一本体的散热,而在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能够进行显示时,通过将第一本体靠近第二本体的一端进行抬升,能够使得第二本体在显示时,具有极致的超窄下边框,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中的调节部件和扭力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主轴处于0角度时,调节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主轴转动60度角时,调节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主轴转动120度角时,调节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的主轴转动135度角时,调节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在打开一定角度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第一容纳腔;3、限位导向槽4、主动齿轮;5、主动轴;6、从动齿轮;7、从动轴;8、曲柄;9、限位杆;10、传动齿轮组;11、限位板;12、第二容纳腔;13、扭力胞;14、扭力胞盖板;1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发明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根据用户的历史的操作,判明真实的意图,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发明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具体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1,其形成有第一容纳腔2,且所述第一容纳腔2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导向槽3;
调节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内,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主动齿轮4,其套设于主动轴5上,且能够在所述主动轴5的带动下转动;
从动齿轮6,其在所述主动齿轮4的带动下转动,所述从动齿轮6套设于从动轴7上,所述从动轴7上还套设有能够随所述从动轴7转动的曲柄8,且在所述曲柄8的远离所述从动轴7的端部设有限位杆9,且所述限位杆9设于所述限位导向槽3内,以在所述主动轴5通过所述主动齿轮4和所述从动齿轮6带动所述从动轴7转动时,使所述限位杆9沿所述限位导向槽3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移动。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上述的调节装置能够通过所述主动轴5带动所述主动齿轮4,进而使得所述主动齿轮4通过所述从动齿轮6带动所述从动轴7上的所述曲柄8,进而使得设在所述曲柄8上的所述限位杆9沿所述限位导向槽3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移动,在调节装置应用在电子设备上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进行转动连接,能够实现第一本体在相对第二本体转动的时候,使得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能够自动提升,或是,使得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能够自动提升,即,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联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的调节装置的具体的结构进行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具体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翻盖的手机等等,在此不做明确的限定,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和调节部件,壳体1上形成有第一容纳腔2,且所述第一容纳腔2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导向槽3;调节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2内,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6,主动齿轮4套设于主动轴5上,且能够在所述主动轴5的带动下转动;从动齿轮6在所述主动齿轮4的带动下转动,所述从动齿轮6套设于从动轴7上,所述从动轴7上还套设有能够随所述从动轴7转动的曲柄8,且在所述曲柄8的远离所述从动轴7的端部设有限位杆9,且所述限位杆9设于所述限位导向槽3内,以在所述主动轴5通过所述主动齿轮4和所述从动齿轮6带动所述从动轴7转动时,使所述限位杆9沿所述限位导向槽3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移动,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具体的移动关系可参见图6至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
传动齿轮组10,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主动齿轮4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10带动所述从动齿轮6转动,且所述传动齿轮组10的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7均设于两个平行设置的限位板11之间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11连接。
通过在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6之间设置传动齿轮组10的方式,使所述调节部件在相对所述壳体1移动的过程中,整体运动的稳定性更强。此外,同时采用将所述传动齿轮组10的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7均设于两个平行设置的限位板11之间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11连接的方式,进一步地对整个调节部件的稳定性进行加强,并通过所述限位板11实现对传动齿轮组10、从动齿轮6的周向进行限位,防止所述调节部件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当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6和传动齿轮组10中的传动齿轮可以分别采用不同尺寸的齿轮,进而使得整个的齿轮传动结构中能够既有大齿轮又有小齿轮,并且可以将大小齿轮错开排布,以更好的避免齿条间产生干涉,保证整体传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5、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7沿所述壳体1的移动方向依次错位排布,使得在调节部件移动的过程中,将整个调节部件中齿轮传动的长度方向拉长,更有利于整体运动的稳定性,同时,齿轮能够采用较大的尺寸,以使齿轮具有较高的强度,便于生产且能够保证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动轴5通过所述从动齿轮6带动所述从动轴7转动时,使所述限位杆9沿所述限位导向槽3移动,参见图6至图9所示,具体为:
在所述主动轴5在第一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9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一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一位移;
在所述主动轴5在第二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9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二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二位移,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不大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9沿所述限位导向槽3移动,还包括:在所述主动轴5在第三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9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三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三位移,其中,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动轴5在第四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9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四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四位移,其中,所述第四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不小于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上述的技术方案,下面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对上述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第二本体)和系统端(第一本体),其中,显示端通过上述的调节装置与系统端可转动的连接,显示端通过与壳体1固定连接,系统端与调节部件中的主动轴5连接,如果上述的第一角度范围为0-60度,第二角度范围为60-120度,那么,在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相对系统端进行打开的过程中,如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的角度为45度,则此时,调节部件中的限位杆9则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一段槽内移动,使得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一位移,而此时,由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的角度仅仅为45度,用户此时并不能方便的对笔记本电脑进行相应的操作,因此可以将该第一位移设置为零,即,在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的角度范围为第一角度范围时,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的第一位移可以为零,而在将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角度大于60度时,则,在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角度达到60度时,调节部件中的限位杆9则开始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二段槽内移动,进而使得在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内(可以为60-120度)时,随着打开角度的不断增大,所述调节部件便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二位移,即,使得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抬起,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将系统端抬起,也有助于系统端的散热,而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采用窄边框设计时,具体可参见图10所示,通过将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进行抬升,能够使得显示端显示时,具有极致的超窄下边框,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进一步地,如第三角度范围为120-135度,那么,在将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角度大于120度时,则,在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角度达到120度时,调节部件中的限位杆9则开始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三段槽内移动,此时,由于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的角度较大,再将系统端提升对于方便用户操作的意义不大,那么可以将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的第三位移设置为零,即,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不再继续抬起,当然,也可以使第三位移为其它值,如为负值,即将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抬起的高度进行降低等等,在此不做明确的限定。
当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若在上述第三角度范围内时,将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三位移设置为零或是将第三位移设置为负值,则还可以设置第四角度范围,如第四角度范围可以为135-180度,而相应地,所述限位杆9则在所述限位导向槽3的第四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第四位移,此时,若第三位移设置为零,则可以控制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的第四位移为负值,即使得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抬起的高度降低,若第三位移设置为负值,则可以控制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产生的第四位移为零,即使得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抬起的高度保持不变。当然,也可以同时保持第三位移和第四位移均为零或是均为负值,在此不做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主动轴5同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11可转动的连接,且所述主动轴5的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本体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轴5转动,其中,所述主动轴5的一端可以是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与壳体1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的保证所述调节部件运动的稳定性,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相邻设置的第二容纳腔12,且所述第二容纳腔12内设有扭力胞13,所述主动轴5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扭力胞13上,其中,所述扭力胞13用以限制所述主动轴5的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
扭力胞盖板14,其盖合在所述壳体1上,且扭力胞盖板14的固定臂与所述扭力胞13固定连接。其中,扭力胞盖板14在盖合在所述壳体1上的同时,还将所述主动轴5限制在所述扭力胞盖板14与所述壳体1之间,使得扭力胞盖板14及壳体1进一步地对所述主动轴5进行限位,进而再通过固定臂与扭力胞13固定连接,使得对所述调节部件运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加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5,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能够通过所述调节装置相对所述第二本体转动时,改变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上述的技术方案,下面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对上述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笔记本电脑包括显示端和系统端,其中,显示端通过上述的调节装置与系统端可转动的连接,并且,显示端通过设置在壳体1上的连接部15与壳体1固定连接,系统端通过连接件与调节部件中的主动轴5连接,那么,在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相对系统端进行打开的过程中,系统端将会带动所述主动轴5相对所述壳体1转动,进而使得调节部件相对壳体1进行移动,以使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在打开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以在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一定角度后,系统端相对放置笔记本电脑的平面呈一定的角度设置,使得整个笔记本电脑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好的同时,还符合人体的工程学设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类似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上述的调节装置;
第一本体,其与所述调节装置的调节部件的主动轴5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轴5转动;
第二本体,其与所述调节装置的壳体1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转动的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本体带动所述主动轴5转动时,改变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为系统端,所述第二本体为显示端,在所述显示端相对所述系统端转动打开时,所述系统端靠近所述显示端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显示端抬升,以遮挡所述显示端的下边缘。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上述的电子设备采用本申请中的调节装置,使得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进行转动连接,进而使得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相对所述第二本体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主动轴5带动所述主动齿轮4,进而使得所述主动齿轮4通过从动齿轮6带动从动轴7上的曲柄8,进而使得设在所述曲柄8上的限位杆9沿所述限位导向槽3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1移动,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进行转动连接时,便能够实现第一本体在相对第二本体转动的时候,使得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能够自动提升,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联动,方便用户在对所述第一本体进行操作,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将第一本体抬起,也有助于第一本体的散热,而在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能够进行显示时,通过将第一本体靠近第二本体的一端进行抬升,能够使得第二本体在显示时,具有极致的超窄下边框,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采用窄边框设计时,采用本申请提供的调节装置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和系统端进行连接,具体可参见图10所示,可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相对系统端打开时,系统端靠近显示端的一端进行抬升,进而使得显示端具有极致的超窄下边框,使用户在观看时体验更好的视觉。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其形成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导向槽;
调节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调节部件包括:
主动齿轮,其套设于主动轴上,且能够在所述主动轴的带动下转动;
从动齿轮,其在所述主动齿轮的带动下转动,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从动轴上,所述从动轴上还套设有能够随所述从动轴转动的曲柄,且在所述曲柄的远离所述从动轴的端部设有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设于所述限位导向槽内,以在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时,使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还包括:
传动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且所述传动齿轮组的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设于两个平行设置的限位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从动轴沿所述壳体的移动方向依次错位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从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时,使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具体为:
在所述主动轴在第一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一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一位移;
在所述主动轴在第二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二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二位移,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不大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导向槽移动,还包括:
在所述主动轴在第三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三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三位移,其中,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轴在第四角度范围内转动时,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导向槽的第四段槽内移动,以使所述调节部件相对所述壳体产生第四位移,其中,所述第四角度范围中的最小角度不小于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中的最大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同时与两个所述限位板可转动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邻设置的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扭力胞,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扭力胞上,其中,所述扭力胞用以限制所述主动轴的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
扭力胞盖板,其盖合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扭力胞盖板的固定臂与所述扭力胞固定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
第一本体,其与所述调节装置的调节部件的主动轴的一端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第二本体,其与所述调节装置的壳体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转动的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本体带动所述主动轴转动时,改变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的一端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本体为系统端,所述第二本体为显示端,在所述显示端相对所述系统端转动打开时,所述系统端靠近所述显示端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显示端抬升,以遮挡所述显示端的下边缘。
CN201810576429.3A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443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6429.3A CN108443311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6429.3A CN108443311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3311A true CN108443311A (zh) 2018-08-24

Family

ID=6320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6429.3A Pending CN108443311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33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338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抬升组件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639A (zh) * 2014-05-12 2014-07-30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用于航天器展开机构的可重复展收铰链
CN104350293A (zh) * 2012-06-11 2015-02-11 雅马哈株式会社 铰接装置和外壳
CN10544356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0293A (zh) * 2012-06-11 2015-02-11 雅马哈株式会社 铰接装置和外壳
CN103953639A (zh) * 2014-05-12 2014-07-30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用于航天器展开机构的可重复展收铰链
CN10544356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338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抬升组件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261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7172784A5 (zh)
US8995121B2 (en) Docking station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nector mechanism therefor
CN107066038B (zh) 铰接组件
US201500923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amage prevention features
EP2685344B1 (en) Collapsi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7165927A (zh) 铰接元件
EP3314352B1 (en) Cylindrical dual axis hing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468706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558070B2 (e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CN1349145A (zh) 用于自动调节信息处理设备的图像装置的角度的装置
EP2634667A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09685B (zh) 具有枢接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8443311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EP2472348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40001941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clamshell device thereof
CN205490683U (zh) 一种双旋转轴铰链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JP2011187034A (ja) 開閉時の円運動力学を用いたティルト式キーボード
CN108425938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056632U (zh) 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座
CN202009150U (zh) 具有多角度可旋转的usb接头结构
CN213990971U (zh) 耳机盒
WO2020238455A1 (zh) 终端设备
CN211231251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01384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