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0071B -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0071B
CN108430071B CN201710078730.7A CN201710078730A CN108430071B CN 108430071 B CN108430071 B CN 108430071B CN 201710078730 A CN201710078730 A CN 201710078730A CN 108430071 B CN108430071 B CN 108430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ubset
candidate
rbs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8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0071A (zh
Inventor
赵丽娟
张骏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echi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87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3007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5342 priority patent/WO20181490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430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0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资源块(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将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干扰。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干扰的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需求增长,高频谱效率正成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要求之一,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先进的长期演进系统(LTE-A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期望利用频谱效率,提供更灵活的频谱管理。比如,载波聚合/异构网络等。这种灵活性的根本就是要采取紧凑的频率重用,以提高多小区网络的频谱效率,但是这将导致小区边缘有较强的小区干扰,从而引起严重的性能下降。因此,网络辅助干扰消除和抑制(NAICS,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Cancellation and Suppression)成为3GPP LTE-A Release 12的主要技术增强和演进,用来提高小区边缘用户设备(UEs,User Equipments)的性能。
具体地,NAICS接收机需要对干扰源的数据进行明式解调以便将其抵消掉,UE需要获取主要干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参数信息,以便开展进一步的干扰消除(IC,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或干扰抑制(IS,Interference Suppression)。而对于干扰PDSCH的传输模式、干扰存在、层数(RI,RankIndicator)、调制方式等参数,由UE盲检测获取以减少网络调度的约束并减少信令开销,检测密度在频域上是一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在时域上是一个子帧。
针对主要邻区基于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例如,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传输模式TM8/9(波束赋形,Beamforming),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DMRS端口检测来确定在某个DMRS端口是否存在PDSCH干扰。例如,通过比较目标DMRS端口处的干扰噪声比(INR,Interference power to Noise power Ratio)和预设门限,如果INR高于预设门限则表示目标DMRS端口处存在PDSCH干扰。
由于检测密度在频域上是一个PRB,因此INR按照PRB来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21
其中,p为天线端口,NRx为接收天线数,Hi为第i根接收天线与第k个PRB上天线端口p的邻区信道估计,N0为噪声方差。
而该种方法检测的准确性完全依赖INR估计的准确性,一方面在高信号功率对干扰功率加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 Power to Interference power plus Noise powerRatio)下邻区DMRS端口信道估计很不准确,从而导致INR估计不准。图1为发端在有/无天线端口7干扰时,收端估计的PRB级INR期望值和归一化方差NMSE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INR设定为5dB,在邻区未发送天线端口7(见图1中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23
线所示,无port7干扰时_PRB级INR7),在SINR=4dB时,E(INR7)=5.68dB,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0dB,此时会造成邻区天线端口7干扰存在的误检测;
另一方面由于DMRS扰码和PDSCH非正交,在邻区未发送DMRS但发送较强的PDSCH时,在DMRS位置处仍然可以检测到较强的INR。图2为发端在无天线端口7和8干扰时,收端估计的PRB级INR期望值和NMSE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INR设定为13.91dB,邻区未发送天线端口7和8(见图2中“-◇-”线和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24
线所示,无port7干扰时_PRB级INR7和无port8干扰时_PRB级INR8),在SINR=-12~4dB时,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22
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0dB,此时会造成邻区天线端口7和8干扰存在的误检测,其中E(·)表示期望。
由此可知,仅通过比较目标DMRS端口处的INR和某个特定门限来确定DMRS端口是否存在干扰,将导致端口数的误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大大降低DMRS端口数的误判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资源块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将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干扰。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目标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资源块RB子集,包括:
确定主要邻区中每个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噪声方差值;
将所述RSRP与所述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每个RB的干扰噪声功率比INR;
将每个RB的所述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在下行传输带宽上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的比较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包括:
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RSRP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
将所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与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包括:
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INR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PDSCH的干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的天线端口数;
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存在干扰邻区PDSCH的层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PDSCH的干扰。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主要邻区中每个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噪声方差值;将所述RSRP与所述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每个RB的INR;将每个RB的所述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在下行传输带宽上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的比较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RSRP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将所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与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INR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的天线端口数;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存在干扰邻区PDSCH的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确定目标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将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PDSCH的干扰。如此,在第一次通过PRB级INR选出目标DMRS端口处的候选干扰RB子集后,再第二次通过PRB级INR的期望值即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对全带宽INR的线性比值(如转换成dB,应为两者差值),和预设门限进行比较,确定第一次选出来的候选干扰RB子集是否在目标DMRS端口处存在干扰,如此,能够在确定了主要邻区每个资源块上DMRS端口数后,即可确定邻区干扰的层数,其中,邻区干扰的层数等于DMRS端口数,大大降低了DMRS端口处存在数据干扰的误判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发端在有/无天线端口7干扰时,收端估计的PRB级INR期望值和NMSE的示意图;
图2为发端在无天线端口7和8干扰时,收端估计的PRB级INR期望值和NMSE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天线端口是否有波束成形Beamforming干扰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NAICS模式下邻区参数盲检测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确定目标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这里,所述方法主要应用于数据干扰的检测装置中。具体地,所述检测装置首先通过计算主要邻区中每个RB天线端口p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和噪声方差值,并将计算出的所述RSRP与所述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每个RB的干扰噪声功率比INR,再将每个RB的所述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在下行传输带宽上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的比较结果。然后,所述检测装置再通过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RSRP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并将所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与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再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INR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
这里,由于R12NAICS接收机能力只需要抵消一个主要干扰邻区,因此只需对一个主要干扰邻区的参数进行盲检测。具体地,由LTE-A中的小区搜索模块(CSR,Cell Searchand Reselection)通过计算各个邻区的RSRP,并将RSRP值最大的邻区作为主要邻区。
步骤302,将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干扰。
这里,所述检测装置得到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中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后,判断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比如,将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转换成dB后,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然后将计算出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则表示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中检测出来的RB确实存在所述天线端口上PDSCH的干扰;当所述线性比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则表示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中检测出来的RB不存在所述天线端口上PDSCH的干扰。具体判断DMRS天线端口是否存在干扰的实现流程如图4所示。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天线端口是否有波束成形Beamforming干扰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首先,计算主要邻区每个RB天线端口p上的RSRP。其中,第k个RB输出的RSRP记为RSRPp(k);首先k重置为0。
然后,计算天线端口p上每个RB的干扰噪声比INR,即将每个RB上邻区RSRP除以噪 声方差N0,就得到相应RB的INR。其中,第k个RB的干扰噪声比记为INRp(k)。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51
然后,再通过比较INRp(k)和第二预设门限Thr1,当INRp(k)大于Thr1时,RB k进入天线端口p的候选干扰RB子集{KP},之后,进行k=k+1的计算即计算下一个RB的RSRP。当INRp(k)小于或等于Thr1时,表示RB k不存在邻区PDSCH干扰,则直接进行k=k+1的计算即计算下一个RB的RSRP。然后,判断k是否大于等于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52
其中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53
表示下行传输带宽;当k大于等于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54
时,表示整个传输带宽的RB都已经遍历过,此时候选干扰RB子集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61
子集个数为Mp。在候选干扰RB子集{KP}内计算天线端口p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INRFullBand,将子集{Kp}中所有的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62
做相干累加后平均,再除以噪声方差N0,得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标记为INRFullBandp。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63
然后,在候选干扰RB子集{KP}内计算天线端口p上干扰噪声比平均值INRAverage将子集{Kp}中所有的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64
做相干累加后平均,记为INRAveragep。具体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6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邻区是否有PDSCH干扰是个半静态参数,先对当前子帧INRFullBand和INRAverage以及上一子帧在时间上做遗忘滤波计算,即第n个子帧的INRFullBandp和INRFullBandp具体分别为:
INRFullBandp(n)=(1-α)·INRFullBandp(n-1)+α·INRFullBandp(n) (5);
INRAveragep(n)=(1-α)·INRAveragep(n-1)+α·INRAveragep(n) (6);
其中α≤1.0为遗忘滤波因子。
然后,判断INRAveragep(n)和INRFullBandp之间的线性比值,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值Thr2,则表示子集{Kp}中检测出来的RB确实存在PDSCH天线端口p的干扰;当所述线性比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则表示子帧n不存在PDSCH(Beamforming)干扰。这里,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应满足2≤Thr2≤4,即3dB≤10log10(Thr2)≤6dB。
当所述检测装置判断出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中有RB存在PDSCH天线端口p的干扰后,再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的天线端口数;并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存在干扰邻区PDSCH的层数。具体地,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用在NAICS接收机中,R12NAICS接收机的能力是干扰邻区层数≤2,因此只需要检测天线端口7和8的存在。如果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中某个RB存在PDSCH天线端口7或者8的干扰,此时RI=1;如果某个RB存在天线端口7和8的干扰,则表示该RB存在RI=2的双流干扰;如果某个RB即不存在天线端口7也不存在天线端口8的干扰,则表示该RB不存在PDSCH(Beamforming)干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解决了在高SINR下由于INR计算不准确导致干扰误判,提高了邻区在TM8/9模式下干扰存在和层数的盲检测性能;也解决了在邻区非TM8/9模式较高INR下,DMRS端口处仍然可以检测到较强的INR造成DMRS端口数误判。
本发明实施例一以图1为例,对本发明如何提高邻区在TM8/9模式下干扰存在和层数盲检测性能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
LTE-A系统中,服务小区系统带宽为10MHz(下行传输带宽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66
),全带宽分配,传输模式为TM9,RI=1;邻区1系统带宽为10MHz,全带宽分配,传输模式为TM9,RI=1,INR=5dB;邻区2系统带宽为10MHz,全带宽分配,传输模式为TM9,RI=1,INR=0dB。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如图1虚线所示,SINR=4dB时,邻区1在没有天线端口7干扰时估计得到的INR7的期望值INRAverage7=5.68dB,归一化方差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71
假定第二预设门限值Thr1=0dB,则从概率上可以知道约有80%的概率INR7>Thr1,也即一个子帧内有约40个RB的INR7>Thr1,如果只通过PRB级INR来确定在某个DMRS端口是否存在PDSCH干扰,则约有40个RB可能会被误检测成有天线端口7的干扰。此时。如果通过在第一次通过PRB级INR选出目标DMRS端口处的候选干扰RB子集后,再第二次通过PRB级INR的期望值对全带宽INR的线性比值和第一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第一次选出来的候选干扰RB子集是否在目标DMRS端口处存在干扰。即INRFullBand7=-2.34dB(见图1中“-×·”线所示),INRAverage7-INRFullBand7=8.02dB,大于预设门限值设置的最大值6dB,则检测到的约40个RB不存在天线端口7的干扰,大大降低了误判的概率。
如图1实色线所示,SINR=4dB时,邻区1在有天线端口7干扰时估计得到的INR7的期望值INRAverage7=7.39dB,归一化方差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72
假定Thr1=0dB,从概率上可以知道约有86%的概率INR7>Thr1,也即一个子帧内有约43个RB的INR7>Thr1,如果只通过PRB级INR来确定在某个DMRS端口是否存在PDSCH干扰,则有约43个RB检测成有天线端口7的干扰。如果此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次通过PRB级INR选出目标DMRS端口处的候选干扰RB子集后,再第二次通过PRB级INR的期望值对全带宽INR的线性比值和第一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第一次选出来的候选干扰RB子集是否在目标DMRS端口处存在干扰。即INRFullBand7=4.67dB(见图1中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74
线),INRAverage7-INRFullBand7=2.72dB,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值设置的最小值3dB,则检测到的约43个RB确实存在天线端口7的干扰。
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邻区为TM8/9模式时不存在DMRS端口干扰时由于INR计算偏高导致误判。
本发明实施例二以图2为例,对本发明如何解决在邻区非TM8/9模式较高INR下,DMRS端口处仍然可以检测到较强的INR造成DMRS端口数误判进行介绍。
在LTE-A系统中,服务小区系统带宽为10MHz(下行传输带宽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73
),全带宽分配,传输模式为TM2,RI=1;邻区1系统带宽为10MHz,全带宽分配,传输模式为TM2,RI=1,INR=13.91dB;邻区2系统带宽为10MHz,全带宽分配,传输模式为TM2,RI=1,INR=3.34dB。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估计得到的INR期望值、NMSE和INRFullBand基本一致,这里以天线端口7为例。
如图2实色线所示,SINR=-12dB时,邻区1在没有天线端口7干扰时估计得到的INR7的期望值INRAverage7=7.65dB,归一化方差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81
假定Thr1=0dB,从概率上可以知道有约90%的概率INR7>Thr1,也即一个子帧内有约45个RB的INR7>Thr1,此时,如果只通过PRB级INR来确定在某个DMRS端口是否存在PDSCH干扰,则约有45个RB误检测成有天线端口7的干扰。如果在通过DMRS端口确定出目标DMRS端口处的候选干扰RB子集后,再通过PRB级INR的期望值对全带宽INR的线性比值和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第一次选出来的候选干扰RB子集中是否存在目标DMRS干扰,即INRFullBand7=-0.32dB(见图3中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84
线),INRAverage7-INRFullBand7=7.97dB,大于预设门限值设置的最大值6dB,则检测到的约45个RB不存在天线端口7的干扰,也即在整个系统带宽都不存在天线端口7的干扰。
同理,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整个系统带宽都不存在天线端口8的干扰。有效解决在邻区非TM8/9模式较高INR下,DMRS端口处仍然可以检测到较强的INR造成DMRS端口数误判。
本发明实施例三以一个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运用到LTE-A NAICS接收机进行详细介绍。
假设在LTE-A TDD系统中,NRx=2,服务小区系统带宽为10MHz(下行传输带宽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82
),Normal cyclic prefix(NCP),上下行配置为1,特殊子帧配置为4,传输模式为TM9,RI=1;邻区1系统带宽为10MHz,NCP,上下行配置为1,特殊子帧配置为4,传输模式为TM9,RI=2,高层信令给出的传输模式检测子集TM{2,3,4,8,9},INR1=13.91dB;邻区2系统带宽为10MHz,NCP,上下行配置为1,特殊子帧配置为4,传输模式为TM9,RI=1,INR2=3.34dB;
设第i根接收天线第l个OFDM符号第m个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号为:Yi(l,m)=Hi0(l,m)X(l,m)+H′i0(l,m)X′0(l,m)+H′i1(l,m)X′1(l,m)+H″i0(l,m)X″(l,m)+N0(l,m) (7);
其中X(l,m)为服务小区的发射信号,X′0(l,m)为邻区1天线端口7的发射信号,X′1(l,m)为邻区1天线端口8的发射信号,X″(l,m)为邻区2的发射信号;Hi0(l,m)为服务小区第i根接收天线第0根发送天线的等效信道频域响应(信道频域响应乘以预编码矩阵),H′i0为邻区1第i根接收天线第0根发送天线的等效信道频域响应,H′i1为邻区1第i根接收天线第1根发送天线的等效信道频域响应;H″i0为邻区2第i根接收天线第0根发送天线的等效信道频域响应;N0(l,m)为复AWGN,其实部和虚部都满足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83
分布。
由于NAICS接收机主要消除强邻区对服务小区的干扰,因此需要对邻区1进行参数盲检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NAICS模式下邻区参数盲检测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物理层软件判断是否是NAICS模式?
这里,确定当前数据传输模式是NAICS模式后,执行步骤502。
步骤502,物理层软件判断本小区是否是TM8/9模式?
这里,确定当前小区是TM8/9模式后,执行步骤503,否则执行步骤510。
步骤503,接收信号Y;
步骤504,重构邻区在DMRS处接收信号Y1;
这里,由检测装置提取各个OFDM符号上的DMRS,并设第l个子载波上DMRS子载波集合为{PilotSubcarrier},设第m个子载波上DMRS OFDM符号集合为{PilotSymbol}。由于本实例中服务小区传输模式为TM9,为提高盲检测性能,需要IC掉本小区DMRS资源位置处的信号重构邻区接收信号,即将接收信号减去服务小区信道估计乘以本小区DMRS扰码,第l个OFDM符号上重构的邻区接收信号如下:
Y1i(l,m)=Yi(l,m)-Hi0(l,m)X(l,m),m∈{PilotSubcarrier} (8);
步骤505,TM8/9扰码识别号盲检测;
这里,检测装置进行扰码识别号nSCID盲检测后,产生邻区1天线端口7的扰码记为S7(l,m),和Y1i(l,m)进行共轭相乘,得到解扰后的结果,记为Ri(l,m);具体公式如下:
Ri(l,m)=Y1i(l,m)·S7 *(l,m) (9);
步骤506,TM8/9干扰存在和层数检测;
这里,所述检测装置再根据Ri(l,m)去计算每个RB上天线端口7和8分离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对于NCP,第m(m∈{PilotSubCarrier})个子载波上在一个子帧内有4个OFDM符号上有DM RS,记为Ri(l0,m)、Ri(l1,m)、Ri(l2,m)、Ri(l3,m)第l(l∈{PilotSymbol})个OFDM符号上在一个RB内有3个子载波上有DM RS,记为记为Ri(l,m0)、Ri(l,m1)、Ri(l,m2)第k个RB的RSRP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91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92
然后,所述检测装置再根据公式(2)计算天线端口7和8上每个RB的干扰噪声比INR7和INR8
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比较INR和门限Thr1的结果,在下行传输带宽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93
上找到天线端口7和8上候选干扰RB子集,即{K7}={k=0,1,…49|INR7(k)>Thr1}和
Figure BDA0001224875530000094
子集个数分别为M7和M8
所述检测装置再根据公式(3)在候选干扰RB子集{K7}和{K8}子集内计算天线端口7和8上全带宽干扰噪声比INRFullBand7和INRFullBand8
所述检测装置根据公式(4)在在候选干扰RB子集{K7}和{K8}内计算天线端口7和8干扰噪声比平均值INRAverage7和INRAverage8
所述检测装置再根据公式(5)、(6)对INRFullBand7和INRFullBand8、INRAverage7和INRAverage8在时间上做遗忘滤波计算,其中遗忘因子α设置为0.1。
之后,再由所述检测装置判断INRAverage7<Thr2·INRFullBand7,其中2≤Thr2≤4,如果是则表示子集{K7}中检测出来的RB存在PDSCH天线端口7的干扰,此时RI=1;如果否则表示整个传输带宽内不存在PDSCH天线端口7的干扰。再判断INRAverage8<Thr2·INRFullBand8,如果是则表示子集{K8}中检测出来的RB存在PDSCH天线端口8的干扰,此时RI=1;如果否则表示整个传输带宽内不存在PDSCH天线端口8的干扰。如果某个RB既存在天线端口7的干扰,又存在天线端口8的干扰,则表示该RB存在RI=2的双流干扰。
步骤507,邻区是否TM8/9模式?
这里,根据步骤506的检测结果,判别出在候选干扰RB中存在PDSCH(Beamforming)干扰,则直接进入步骤508进行调制方式盲检测;如果步骤506中未判别出存在PDSCH(Beamforming)干扰,则直接进入步骤509进行TM{2、3、4}盲检测。
步骤508,邻区调制方式盲检测;
步骤509,指示硬件退出NAICS模式;
步骤510,接收信号Y;
步骤511,TM8/9扰码识别号盲检测;
步骤512,TM8/9干扰存在和层数检测;
步骤513,邻区是否TM8/9模式?
这里,确定邻区是TM8/9模式时,执行步骤514,否则执行步骤515。
步骤514,邻区调制方式盲检测;
步骤515,TM2/3/4模式盲检测。
如此,能够有效解决了在高SINR下由于INR计算不准确导致干扰误判,提高了邻区在TM8/9模式下干扰存在和层数的盲检测性能;也解决了在邻区非TM8/9模式较高INR下,DMRS端口处仍然可以检测到较强的INR造成DMRS端口数误判。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601和第二确定单元602,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1,用于确定目标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2,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1确定的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PDSCH的干扰。
这里,首先由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1确定主要邻区中每个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噪声方差值;将所述RSRP与所述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每个RB的INR;将每个RB的所述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在下行传输带宽上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的比较结果。然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1再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RSRP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将所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与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然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1再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INR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最后,由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2将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1确定的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PDSCH的干扰。具体判断DMRS天线端口是否存在干扰的实现流程如图4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2,还用于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的天线端口数;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存在干扰邻区PDSCH的层数。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1判断出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中有RB存在PDSCH天线端口p的干扰后,再由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2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的天线端口数;并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存在干扰邻区PDSCH的层数。具体地,如果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中某个RB存在PDSCH天线端口7或者8的干扰,此时RI=1;如果某个RB存在天线端口7和8的干扰,则表示该RB存在RI=2的双流干扰;如果某个RB即不存在天线端口7也不存在天线端口8的干扰,则表示该RB不存在PDSCH(Beamforming)干扰。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解决了在高SINR下由于INR计算不准确导致干扰误判,提高了邻区在TM8/9模式下干扰存在和层数的盲检测性能;也解决了在邻区非TM8/9模式较高INR下,DMRS端口处仍然可以检测到较强的INR造成DMRS端口数误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资源块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将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干扰;
所述确定目标解调参考信号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资源块RB子集,包括:
将每个RB的干扰噪声功率比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INR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将所述INR对应的RB确定为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的R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RB的干扰噪声功率比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比较,包括:
确定主要邻区中每个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噪声方差值;
将所述RSRP与所述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每个RB的干扰噪声功率比INR;
将每个RB的所述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在下行传输带宽上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的比较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包括:
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RSRP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
将所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与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包括:
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INR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PDSCH的干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的天线端口数;
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存在干扰邻区PDSCH的层数。
6.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DMRS天线端口上的候选干扰RB子集,并在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确定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干扰噪声比平均值和所述全带宽干扰噪声比之间的线性比值,与第一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线性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在所述天线端口上存在PDSCH的干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每个RB的干扰噪声功率比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比较,当所述INR比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将所述INR对应的RB确定为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的R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主要邻区中每个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噪声方差值;将所述RSRP与所述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每个RB的INR;将每个RB的所述INR与第二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得到在下行传输带宽上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的比较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RSRP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将所述相干累加后平均的值与噪声方差值相除,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全带宽干扰噪声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所有RB的INR进行相干累加后平均计算,得到所有RB在所述天线端口上的干扰噪声比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上的天线端口数;根据所述天线端口数确定所述候选干扰RB子集内每个RB存在干扰邻区PDSCH的层数。
CN201710078730.7A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430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8730.7A CN108430071B (zh)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95342 WO2018149096A1 (zh) 2017-02-14 2017-07-31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8730.7A CN108430071B (zh)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0071A CN108430071A (zh) 2018-08-21
CN108430071B true CN108430071B (zh) 2020-06-16

Family

ID=63154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8730.7A Active CN108430071B (zh)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30071B (zh)
WO (1) WO20181490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1085A (zh) * 2018-09-21 2018-12-18 广州珂琅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无线网络干扰排除方法
CN110167061B (zh) * 2019-07-11 2021-10-15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台所致干扰的基站及系统
CN115134909A (zh) * 2021-03-24 2022-09-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通信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012A (zh) * 2008-03-21 2009-09-23 夏普株式会社 干扰过载指示生成方法、干扰过载指示触发方法、干扰过载指示方法和基站
WO2010124553A1 (zh) * 2009-04-27 2010-11-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02573076A (zh) * 2011-12-23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中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03035B2 (en) * 2011-10-13 2017-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node related to channel estimation
CN104184530B (zh) * 2014-08-29 2016-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780973B2 (en) * 2015-03-02 2017-10-03 Nxp Usa, Inc. Channel estimation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012A (zh) * 2008-03-21 2009-09-23 夏普株式会社 干扰过载指示生成方法、干扰过载指示触发方法、干扰过载指示方法和基站
WO2010124553A1 (zh) * 2009-04-27 2010-11-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02573076A (zh) * 2011-12-23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中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0071A (zh) 2018-08-21
WO2018149096A1 (zh)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5156B2 (ja) 時分割多重ダウンリンク/アップリンク構成の検出
US7796698B2 (e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a multicarrier receiver
JP4408943B2 (ja) Ofdmの同一チャネルの干渉軽減
US9276729B2 (en) Determination of a noise and interference covariance measure
US983266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ferer scheduling detection and noise and interferer parameter estimation
US9603035B2 (en) Method and node related to channel estimation
US9369309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7219686B2 (en) NB-loT receiver operating at minimum sampling rate
WO20160913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32118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ignals based o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30071B (zh) 一种数据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95143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hannel estimating method thereof
US10015696B2 (en) Robust PBCH-IC method in LTE advanced
US978744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resource blocks
US9628301B2 (en)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LTE receiver
US20150295670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receiving, transmit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40107998A (ko) 신호 감지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23550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채널 추정 방법
EP306244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nceling a bias of a radio channel sequence
WO2014127824A1 (en) Equalizing method in a receiver n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