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9777A - 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29777A CN108429777A CN201710080062.1A CN201710080062A CN108429777A CN 108429777 A CN108429777 A CN 108429777A CN 201710080062 A CN201710080062 A CN 201710080062A CN 108429777 A CN108429777 A CN 1084297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buffer zone
- validity
- term
- defa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04L67/5682—Policies or rules for updating, deleting or replacing the stored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响应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若不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进行本地数据更新。本发明实施例还同时公开了一种服务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中的网络数据访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服务器侧实现管理和控制多个客户端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通过网站或者服务集群进行高并发访问场景时,为了提升吞吐量,降低访问延迟,往往会对访问数据进行接口层面的分布式缓存。当访问请求接入时,优先检查缓存是否有访问数据,有则直接返回缓存的访问数据;当请求的访问数据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数据时,为了保证访问请求对应的访问数据尽量新,必须及时对缓存数据进行更新,这就是缓存的刷新问题。
目前,当用户的访问请求接入时,服务器会首先尝试从缓存中拉取对应的访问数据,如果拉取成功则直接返回该访问数据,如果失败则会调用后端服务去拉取和拼装访问数据,然后将拼装好的访问数据写入到缓存中,并设置一个短暂的缓存过期时间。总之,访问数据的延迟取决于设置的缓存过期时间,例如在评论社区这种用户生成内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内容频繁更新的场景下,我们将访问数据的缓存过期时间设置为20秒,那么最大的访问数据延迟则为20秒。
然而,当缓存过期时间到达时,访问数据的缓存失效,而从缓存失效到缓存重新被写回访问数据的时刻之间的时间段(通常在几百毫秒)所有的访问请求将会被穿透到后端服务进行,瞬间对后端服务造成较大的访问压力,带来一个访问量毛刺,对系统的稳定性带来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能够避免缓存失效时的大量访问请求的透传,从而提高整个缓存命中率,并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压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包括:
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
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获取单元,还用于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
更新单元,采用所述最新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接收器的接收的数据和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数据的存储介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依赖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下操作:
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所述处理器,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以及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采用所述最新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服务器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响应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若不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进行本地数据更新。采用上述技术实现方案,由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即缓存)中的数据不在第一有效期(即失效)时,服务器可以通过是否满足预设透传条件来决定是否去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而在不允许去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时,该服务器可以依据第一访问请求去事先预设的第二缓存区域中去获取存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防止大量的访问请求透传到后端服务中进行数据访问,从而避免缓存失效时的大量访问请求的透传,进而提高整个缓存命中率,并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聊天应用的登录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五;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六;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七;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流程图八;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系统的架构图,图1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1、终端2及网络3,网络3中包括路由器,网关等等网络实体,图中并未体现。终端2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服务器1进行信息交互,以便从终端2采集到相关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服务器1。终端的类型如图1所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或PDA、台式机、PC机、智能TV等类型。其中,终端中安装有各种用户所需的第一应用,比如具备娱乐功能的应用(如视频应用,音频播放应用,游戏应用,阅读软件、聊天应用和直播应用),又如具备服务功能的应用(如地图导航应用、团购应用、拍摄应用等)。
基于上述架构,实现下述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应用在服务器侧,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在用户通过终端进行应用功能(通过客户端实现)实现,终端向服务器请求与实现第一应用功能的访问数据的高并发访问场景下。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的前提是终端与服务器进行了网络连接,该终端与服务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进行相应的信息或数据交互的过程。具体的,需要建立终端的应用(APP)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此为终端(例如,手机)的基本功能之一。其中,通过应用客户端是可以调用服务器上的接入层服务的。
这里,当启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运行该应用程序的应用客户端,该应用客户端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的客户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首次访问第一应用的数据是要去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的,这时,服务器可以将访问的数据缓存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都设置有访问有效期,第一缓存区域对应设置为第一有效期,第二缓存区域对应设置为第二有效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包括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该第一缓存区域可以为缓存服务器,第二缓存区域可以为至少一个分布式的存储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缓存区域还可以称为短缓存(ShortCache),第二缓存区域还可以称为长缓存(Long Cache),该短缓存和该长缓存可以同时缓存各种访问数据,并且短缓存中的访问数据的有效期(即第一有效期)要比长缓存中的访问数据的有效期(即第二有效期)要小或短。
可选的,针对一个访问的数据,短缓存的第一有效期可以为10分钟,而长缓存的第二有效期可以为30分钟,也就是说,短缓存中存储数据的缓存时间要比长缓存中同时存储相同数据的缓存时间要短。具体的第一有效期可以根据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和当前系统时间获取,第二有效期可以根据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和当前系统时间获取。其中,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早于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即可。优选的,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与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的时间差至少需要满足允许进行一次访问请求去后端服务中(即应用服务器,后端服务的逻辑层)获取到要访问的最新的数据对应的访问时间。
S102、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终端上的某一应用的应用界面的操作,该第一终端将进行某一应用对应的第一访问请求发送给服务器,即该服务器接收了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访问请求,其中,该第一访问请求是用来请求访问服务器的第一应用对应的访问数据的。也就是说,访问数据为与某一应用的应用界面上实现应用功能时对应的数据。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发送访问请求至服务器的第一终端也可以称为访问终端。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智能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可以为存储集群和包括逻辑层服务服务器(对应后端服务),例如,一个万兆网卡的Redis存储集群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访问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访问请求的地址和第一访问请求的参数(例如,第一访问请求的参数可以为请求的评论社区应用中想要访问的留言的页数等),其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的地址去请求接入的接口,进而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的参数进行访问数据的获取。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访问请求的地址可以为:公共网关接口(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或统一资源定位符(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等,本发明实施例依据实际的访问请求来决定。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使用手机上的聊天应用时,通过该手机上的登录界面输入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在登陆界面上点击“登录”按钮后,该手机就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与用户登录访问请求(即服务器接收了第一终端的第一访问请求),以获取与该用户登录相关的访问数据。
S103、响应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服务器在接收了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之后,该服务器会对该第一访问请求进行响应,由于多个访问终端可以向服务器进行同一个数据的访问,因此,该服务器可以在数据被首次访问后,就将该数据存储在该服务器的缓存服务器中(即第一缓存区域中),当再有访问终端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访问时,就直接从第一缓存区域中获取该数据就可以了。但是,由于第一缓存区域的存储空间的有限性,该第一缓存区域中会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超过有效期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的清除,因此,在服务器就收到了第一访问请求时,响应该第一访问请求,需要先检测该第一缓存区域中是不是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
具体的,服务器先检测第一缓存区域中是否存储有需要访问的数据,该服务器检测的结果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服务器检测出存储有上述数据;另一种是服务器未检测出存储有上述数据。而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服务器检测到了存储有需要访问的数据,则该服务器就检测该需要访问数据是否超过第一有效期,从而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缓存区域中的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需要在超过第一有效期后进行清理,也可以是访问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后就不能被访问,因此,会出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虽然失效了,但是还没有被清除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响应第一访问请求时,该服务器检测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时,服务器则获取预设存储锁的当前存储数值。
具体的,服务器检测第一缓存区域中是否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之后,该服务器检测的结果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服务器检测出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另一种是服务器未检测出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而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服务器检测出了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则该服务器就去获取预设存储锁的当前存储数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中还可以包括存储锁即分布式透传锁(DistributedLock),该存储锁中存储有当前存储数值,初始默认的当前存储数值的为预设初始数值。其中,当前存储数值为整数。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前存储数值可以用INCYBY表示,若服务器检测出了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则该服务器就去获取预设存储锁的INCYBY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初始数值可以为3,具体的预设初始数值的设置与下面将要提到的预设透传条件和预设更新规则有关,详细的说明将后续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后面部分描述。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短缓存、长缓存和分布式透传锁都可以共用一个一个万兆网卡的Redis存储集群,即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器。
进一步地,服务器在获取到了预设存储锁的当前存储数值,表征服务器去第一缓存区域获取有效期的数据失败了,由于预设透传条件为允许访问该后端服务的判定条件,因此,这时服务器就可以去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去哪里获取访问数据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了第一缓存区域外,第二缓存区域和后端服务中都有请求访问第一应用的对应的访问数据,因此,服务器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就可以决定服务器要去哪里获取访问数据了。
具体的,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可以包括:S1031-S1033。如下:
S1031、将当前存储数值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进行比较。
服务器获取到了当前存储数值,因此,该服务器可以将当前存储数值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该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可以为一个整数的数值的区间,其中,区间内包含的整数的个数就是允许去后端服务进行数据获取的次数,例如,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可以为【0-3】,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S1032、当当前存储数值属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S1033、当当前存储数值不属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不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服务器将当前存储数值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后,得到的比较结果可以为两种,一种为当前存储数值属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另一种为当前存储数值不属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而当前存储数值属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由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可以为一个整数的数值的区间,并且区间内包含的整数的个数就是允许去后端服务进行访问数据获取的次数,因此,服务器将当前存储数值属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以及将当前存储数值不属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不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设置的当前存储数值默认的预设初始数值的值可以为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对应的数据区间的边界值,例如0或3。
S104、若不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
服务器在确定不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时,表征此次的第一访问请求不允许去后端服务中去获取最新的数据(后端服务中是存储的与访问第一应用的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最新的数据),由于第二缓存区域用于进行访问数据的存储的,服务器的第二缓存区域中也存储有的数据,并且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的访问数据对应的有效期为第二有效期,及该第二有效期大于第一有效期,因此,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可能还没有超过第二有效期,于是,在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在第二有效期内时,该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向第二缓存区域获取数据,从而避免了在高并发访问场景中,大量访问请求透传到后端服务进行访问的情况,减少了访问请求透传到后端服务的数量,进而提高整个缓存命中率,并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压能力。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的地址去请求接入的接口,进而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的参数向第二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的获取。
S105、若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服务器在确定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或访问数据时,表征此次的第一访问请求允许去后端服务中去获取最新的数据(后端服务中是存储的与访问第一应用的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最新的数据),于是,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可能还没有超过第二有效期,服务器获知了第一终端需要从其后端服务中下载获取最新的数据,于是,该服务器就可以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的地址去请求接入的接口,进而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的参数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且服务器还可以将获取的最新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更新,即更新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以使得下次针对相同的访问请求时,服务器可以从缓存区域中获取需要访问的最新的数据。
具体的,服务器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或访问数据时,可以根据该第一访问请求发送数据过期指令给第一终端,该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响应过期指令发送的下载请求,该下载请求用于请求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数据,于是,该服务器响应下载请求,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的后端服务中存储的数据都是最新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即缓存)中的数据不在第一有效期(即失效)时,服务器可以通过是否满足预设透传条件来决定是否去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而在不允许去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时,该服务器可以依据第一访问请求去事先预设的第二缓存区域中去获取存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防止大量的访问请求透传到后端服务中进行数据访问,从而避免缓存失效时的大量访问请求的透传,进而提高整个缓存命中率,并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压能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区只有满足预设透传条件才能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更新本地,可以有效的保证访问请求的数据的更新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S201的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的S101的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202、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S202的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的S102的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203、响应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S203的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的S103的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204、若不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S204的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的S104的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205、若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S205的描述与实施例一中的S105的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向该后端服务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由于服务器中第一缓存区域中之前存储的数据已经超过第一有效期了,且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也不是最新的,因此,该服务器可以将新获取的最新的数据分别写入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用来代替之前存储的数据,即服务器将最新的数据写入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实现本地数据更新。
具体的,服务器需要更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以及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其中,该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为第一有效期的时间标识,该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为第二有效期的时间标识;并且,服务器需要将最新的数据和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写入第一缓存区域中,以及将最新的数据和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写入第二缓存区域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缓存区域中设置有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在第二缓存区域中设置有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该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为第一有效期的时间标识,该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为第二有效期的时间标识,在服务器更新了数据时,其对应的有效期也是需要进行更新和存储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服务器中的第一缓存区域的数据失效,且允许访问后端服务的情况下,该服务器只是通知访问终端从后端服务中进行数据的访问,这样,该服务器就可以获取到后端服务中存储的最新的数据了,并且通过更新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使得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的访问数据有了最新的数据的更新,保证了当已失效的数据被删除之后,该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还可以有最新的数据供后面的访问终端进行该数据的访问,即保证了访问终端从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的访问过程,保证了无损服务,还避免了大量访问终端同时一起去服务器的后端服务中进行数据访问的压力。
S206、发送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至第一终端。
服务器在从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之后,该服务器就可以继续响应第一访问请求,将获取到的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
具体的,服务器在获取到了请求访问第一应用的访问数据,于是,该服务器就将该访问数据发送给第一终端了,使得第一终端可以进行第一应用的访问了。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S205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207。如下:
S207、发送最新的数据至第一终端。
服务器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向该后端服务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由于服务器中第一缓存区域中之前存储的数据已经超过第一有效期了,且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也不是最新的,因此,该服务器可以将新获取的最新的数据分别写入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用来代替之前存储的数据,同时,该服务器可以发送最新的数据至第一终端,这样,该第一终端也获取到了想要访问的数据,完成此次的访问过程,实现了当前的第一应用的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S205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208。如下:
S208、将当前存储数值更新为预设初始数值。
服务器将最新的数据写入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之后,由于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已经是最新的数据了,因此,当再次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时,相当于开始里又一次的数据访问的过程,这时,需要将存储锁中的当前存储数值进行更新,更新为预设初始数值,以在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时,进行是否允许访问后端服务的判定时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的S205之后,该方法还包括:S209。如下:
S209、按照预设更新规则更新当前存储数值,该预设更新规则用于对该当前存数数值进行加或减。
服务器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向该后端服务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表征已经允许对后端服务进行访问的次数加1了,由于当前存储数值代表当前允许进行对后端服务进行访问的次数,因此,服务器允许了一次对后端服务进行访问之后,该服务器需要按照预设更新规则更新当前存储数值,该预设更新规则用于对该当前存数数值进行加或减。
可选的,预设更新规则可以为对当前存储数值进行逐次递减或逐次递加,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存储阈值范围为【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且预设更新规则为逐次递减时,当前存储数值对应的预设初始数值为第二阈值;预设存储阈值范围为【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且预设更新规则为逐次递加时,当前存储数值对应的预设初始数值为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为预设存储阈值范围的下边界值,第二阈值为预设存储阈值范围的上边界值。
示例性的,假设预设存储阈值范围为【0,3】,预设更新规则为逐次递减,当前存储数值对应的预设初始数值为3,当服务器经过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次数据访问的过程,根据该第一访问请求向该后端服务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该服务器将当前存储数值更新为2,直至服务器将当前存储数值更新为0时,在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时就不允许向该后端服务获取最新的数据了,避免了大量访问终端同时一起去服务器的后端服务中进行数据访问的压力。
基于实施例二,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中S203中的响应第一访问请求之后,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第一有效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S210。如下:
S210、根据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检测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是否超过第一有效期。
服务器可以先检测第一缓存区域中是否存储有数据,该服务器检测的结果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服务器检测出存储有数据;另一种是服务器未检测出存储有数据。而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是可以检测出第一缓存区域中存储有数据的,在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设置有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因此,服务器可以根据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检测该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是否超过第一有效期。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响应第一访问请求,检测短缓存中是否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根据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检测到存储有超过第一有效期的数据,于是,服务器获取分布式锁的INCYBY;将INCYBY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0,3】进行比较;当INCYBY的数值属于【0,3】内时,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向长缓存获取数据,当INCYBY的数值不属于【0,3】内时,根据该第一访问请求向该后端服务获取最新的数据;最后,服务器发送数据至第一终端。
进一步地,基于实施例二中,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中还包括:清除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超过有效期的数据的过程,具体如下:
S211、在有效期到达时,获取当前系统时间。
S212、当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与当前系统时间匹配时,删除第一缓存区域中与该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对应的数据及其相关数据,以及当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与当前系统时间匹配时,删除第二缓存区域中与该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对应的数据及其相关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启动一个清理协成,定期对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进行扫描,并将已经超过有效期的数据从缓存区域中删除,从而实现内存的回收。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步骤,在有效期到达时,服务器获取当前系统时间;当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与当前系统时间匹配时,服务器删除第一缓存区域中与该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对应的数据及其相关数据,以及当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与当前系统时间匹配时,服务器删除第二缓存区域中与该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对应的数据及其相关数据。
可选的,预设时间段可以为1分钟,具体的有效期的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具体的,在数据在被写入存储区域(包括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时,该数据还同时被服务器存放到一个以过期时间戳(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和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为权重的树状结构中,该服务器利用这个结构,在有效期到达,按照树状结构的顺序分别对应进行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的访问数据的检索、扫描和删除,从而实现缓存区域的内存回收。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依据以过期时间戳为权重的树状结构进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清除时,由于树状结构是按照超过有效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因此,可以让服务器快速和方便的就能检索到已超过有效期需要进行删除的数据,提高了服务器清除超过有效期的数据的效率,且实现简便。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清除缓存区域中超过有效期的数据的过程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进一步地,实验应用得知:服务器在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方法实现第一应用的访问时,日平均访问响应速度由原来的15-16ms,降低到了14-15ms,平均降低了1ms左右的访问延时。也就是说,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还降低了访问延时的问题。并且,对于访问量也可以有效降低,在每天30亿次的访问请求情况下可以为后端服务挡掉约4亿的访问量。数据实验表明在并发量越高,访问越频繁,访问数据越热门的场景下,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压能力。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1,该服务器1可以包括:
存储单元10,用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确定单元12,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单元13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所述获取单元14,用于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
更新单元15,采用所述最新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可选的,基于图12,如图13所示,所述服务1还包括:发送单元16。
发送单元16,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之后,发送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12,具体用于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以及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不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15,具体用于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所述发送单元16,还用于发送所述最新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15,还具体用于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以及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一有效期的时间标识,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二有效期的时间标识;以及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以及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15,还用于所述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按照预设更新规则更新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所述预设更新规则用于对所述当前存数数值进行加或减。
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15,还用于所述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之后,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更新为预设初始数值。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13,还用于所述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之后,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之前,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检测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是否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
实施例四
如图14所示,基于实施例三,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检测单元13、确定单元12,获取单元14和更新单元15可由位于服务器上的处理器17实现,具体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接收单元11由接收器18实现,发送单元16由发送器19实现,存储单元10有存储介质110实现,,该存储介质110、接收器18和发送器19可以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17连接,其中,存储介质110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介质11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包括:
所述存储器110,用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所述接收器18,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所述处理器17,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以及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最后采用所述最新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19,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之后,发送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7,具体用于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以及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不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7,还具体用于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所述发送器19,还用于发送所述最新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7,还具体用于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以及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一有效期的时间标识,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二有效期的时间标识;以及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以及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7,还用于所述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按照预设更新规则更新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所述预设更新规则用于对所述当前存数数值进行加或减。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7,还用于所述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之后,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更新为预设初始数值。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17,还用于所述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之后,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之前,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检测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是否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
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并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包括:
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进行比较;
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不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本地数据更新,包括:
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相应的,所述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最新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包括:
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以及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一有效期的时间标识,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二有效期的时间标识;
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以及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更新规则更新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所述预设更新规则用于对所述当前存数数值进行加或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更新为预设初始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之后,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检测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是否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获取单元,还用于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
更新单元,采用所述最新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之后,发送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与预设存储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以及当所述当前存储数值不属于所述预设存储阈值范围内时,确定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最新的数据至所述第一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单元,还具体用于更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以及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其中,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一有效期的时间标识,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为所述第二有效期的时间标识;以及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以及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和所述预设第二过期时间戳写入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单元,还用于所述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之后,按照预设更新规则更新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所述预设更新规则用于对所述当前存数数值进行加或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单元,还用于所述将所述最新的数据写入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之后,将所述当前存储数值更新为预设初始数值。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所述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之后,检测到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之前,根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一过期时间戳检测所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是否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
17.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发送器、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接收器的接收的数据和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数据的存储介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依赖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下操作:
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在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中存储具有访问有效期的数据,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一有效期小于第二缓存区域对应的第二有效期;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访问请求;
所述处理器,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访问请求,检测到第一缓存区域中的数据超过所述第一有效期时,根据当前存储数值和预设透传条件,确定是否允许从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以及若不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第二缓存区域中获取在所述第二有效期内的数据,若允许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访问数据,则从所述后端服务中获取最新的数据,采用所述最新的数据进行本地数据更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80062.1A CN108429777B (zh) | 2017-02-15 | 2017-02-15 | 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80062.1A CN108429777B (zh) | 2017-02-15 | 2017-02-15 | 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29777A true CN108429777A (zh) | 2018-08-21 |
CN108429777B CN108429777B (zh) | 2022-05-13 |
Family
ID=6315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80062.1A Active CN108429777B (zh) | 2017-02-15 | 2017-02-15 | 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429777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89607A (zh) * | 2019-03-29 | 2019-06-14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mec服务器的用户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
CN110046175A (zh) * | 2019-03-18 | 2019-07-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更新、数据返回方法及装置 |
CN110069419A (zh) * | 2018-09-04 | 2019-07-30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多级缓存系统及其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0837513A (zh) * | 2019-11-07 | 2020-02-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更新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10851288A (zh) * | 2019-10-17 | 2020-02-2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221862A (zh) * | 2019-12-31 | 2020-06-02 | 五八有限公司 |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698539A (zh) * | 2019-03-15 | 2020-09-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对移动终端app接入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
CN112055039A (zh) * | 2019-06-06 | 2020-12-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设备 |
CN115134134A (zh) * | 2022-06-23 | 2022-09-30 |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5913646A (zh) * | 2022-10-21 | 2023-04-04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黑名单对象的拦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44688A2 (en) * | 2008-05-28 | 2009-12-03 | France Telecom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lly caching data |
US20110258243A1 (en) * | 2010-04-14 | 2011-10-20 |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Caching |
CN103888934A (zh) * | 2012-12-21 | 2014-06-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缓存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 |
CN105138587A (zh) * | 2015-07-31 | 2015-12-0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373369A (zh) * | 2014-08-25 | 2016-03-02 | 北京皮尔布莱尼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异步缓存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CN105608115A (zh) * | 2015-12-11 | 2016-05-2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获取方法与装置 |
CN106021468A (zh) * | 2016-05-17 | 2016-10-12 | 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 | 分布式缓存和本地缓存的更新方法和系统 |
CN106201922A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357743A (zh) * | 2016-08-29 | 2017-01-2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雾计算网络基于分级缓存的业务传输方法 |
-
2017
- 2017-02-15 CN CN201710080062.1A patent/CN1084297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44688A2 (en) * | 2008-05-28 | 2009-12-03 | France Telecom |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lly caching data |
US20110258243A1 (en) * | 2010-04-14 | 2011-10-20 |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Caching |
CN103888934A (zh) * | 2012-12-21 | 2014-06-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缓存管理装置及管理方法 |
CN105373369A (zh) * | 2014-08-25 | 2016-03-02 | 北京皮尔布莱尼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异步缓存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CN105138587A (zh) * | 2015-07-31 | 2015-12-0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608115A (zh) * | 2015-12-11 | 2016-05-2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获取方法与装置 |
CN106021468A (zh) * | 2016-05-17 | 2016-10-12 | 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 | 分布式缓存和本地缓存的更新方法和系统 |
CN106201922A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访问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357743A (zh) * | 2016-08-29 | 2017-01-2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雾计算网络基于分级缓存的业务传输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崔自峰等: "分布式系统缓存一致性设计与应用",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9419A (zh) * | 2018-09-04 | 2019-07-30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多级缓存系统及其访问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698539A (zh) * | 2019-03-15 | 2020-09-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对移动终端app接入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
CN110046175A (zh) * | 2019-03-18 | 2019-07-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更新、数据返回方法及装置 |
CN110046175B (zh) * | 2019-03-18 | 2023-02-28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更新、数据返回方法及装置 |
CN109889607A (zh) * | 2019-03-29 | 2019-06-14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mec服务器的用户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
CN112055039A (zh) * | 2019-06-06 | 2020-12-08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设备 |
CN110851288B (zh) * | 2019-10-17 | 2021-08-0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851288A (zh) * | 2019-10-17 | 2020-02-2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0837513A (zh) * | 2019-11-07 | 2020-02-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更新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10837513B (zh) * | 2019-11-07 | 2023-05-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缓存更新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N111221862A (zh) * | 2019-12-31 | 2020-06-02 | 五八有限公司 |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221862B (zh) * | 2019-12-31 | 2023-08-11 | 五八有限公司 |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5134134A (zh) * | 2022-06-23 | 2022-09-30 |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5913646A (zh) * | 2022-10-21 | 2023-04-04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黑名单对象的拦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913646B (zh) * | 2022-10-21 | 2024-06-04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黑名单对象的拦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29777B (zh) | 2022-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29777A (zh) | 一种基于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7124630B (zh) | 节点数据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812849B (zh) | 一种本地缓存更新方法、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 |
CN101442558B (zh) | 一种为p2sp网络提供索引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 |
EP3510743B1 (en) | Interchangeable retrieval of sensitive content via private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s | |
US9037657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to-peer bandwidth allocation | |
CN111970315A (zh) | 推送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979307B2 (en) | Synchronize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12261172B (zh) | 服务寻址访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08390933B (zh) | 消息分发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US20180060431A1 (en) | Managing cached data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
US2008018929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ntent | |
CN111753223B (zh) | 一种访问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450579B (zh) | 网络资源预加载方法、客户端及中间件服务器 | |
CN107835437B (zh) | 基于多缓存服务器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06357778A (zh) | 一种会话信息的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355986B (zh) | 一种直播间中的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3581207A (zh) | 云端数据存储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数据存储与共享方法 | |
CN103327036B (zh) | 互联网浏览设备的标识方法以及Cookie服务器 | |
CN107992489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2006317B (zh) | 一种存储和查询物体信息的方法 | |
CN107959704A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家庭网关 | |
CN103825922B (zh) | 一种数据更新方法及web服务器 | |
EP2901658B1 (en) | Request-agnostic caching for a data resource collection | |
CN106570068A (zh) | 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