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1490B -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1490B
CN108401490B CN201680068891.1A CN201680068891A CN108401490B CN 108401490 B CN108401490 B CN 108401490B CN 201680068891 A CN201680068891 A CN 201680068891A CN 108401490 B CN108401490 B CN 108401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node
link
path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88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1490A (zh
Inventor
刘欣超
王宇飞
蔡宏坚
张绿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01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1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1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7J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支撑节点,支撑节点为待测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从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一探测节点;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两条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第一检测路径包括探测设备和支撑节点之间的路径;第二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一待测链路,第一待测链路为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在两条检测路径中的每条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IP网络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视频、语音、游戏等业务,同时用户对业务感知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使运营商对IP网络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由于网络时延、丢包等性能指标会影响用户业务及应用的性能,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网络性能监测方法来检测网络中每个链路的性能指标,进而基于该性能指标来优化网络。
目前,存在一种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英文: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简称:RSVP-TE)的网络性能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生成大量的覆盖路径覆盖全网的链路,并主动发探测报文监测覆盖路径的丢包率、时延等指标,根据监测得到的指标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每个链路的性能指标。比如,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上述方法生成三条路径,路径1探测得到的丢包率为X,路径2和路径3探测之后均没有丢包,则可以确定丢包的链路为B到A的链路,且丢包率为X。
其中,通过上述方法检测一条链路的性能指标时,需要通过多条覆盖路径来实现,并分别在每条覆盖路径上发送一定数量的报文,同时监测每条覆盖路径上报文的参数信息,之后根据该参数信息运算得到该条链路的性能指标,从而测量该条链路的性能指标的过程比较复杂。若网络拓扑结构包括的节点较多且结构比较复杂时,进一步加大了网络性能指标测量的难度,且测量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性能测量难度大、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探测设备将待测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确定为支撑节点;从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一探测节点;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两条检测路径;其中,第一检测路径包括探测设备和支撑节点之间的路径;第二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一待测链路,第一待测链路为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在两条检测路径中的每条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上述技术方案中,探测设备可以在确定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后,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并检测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对待测网络中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进行性能检测时,只需检测两条检测路径即可,简化了网络性能的检测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支撑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设备可以根据待测网络中包括的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逐跳生成检测路径,从而实现了对待测网络中每条待测链路的性能测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检测报文包含该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设备可以将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包含在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中,从而待测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无需在本地存储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从而节省了每个节点的存储容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从第一探测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二探测节点;其中,第二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第一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根据第一探测节点和第二探测节点,生成第三检测路径;其中,第三检测路径包括第二检测路径和第二待测链路,第二待测链路为第一探测节点和第二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在第三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根据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和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二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设备按照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待测网络进行检测,从而对于每条待测链路,探测设备可以只检测一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并结合之前检测得到的前一跳的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来确定该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减少了检测次数,进而提高了网络性能的检测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存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探测设备确定支撑节点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探测设备根据支撑节点检测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其中,至少一个探测设备为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所述探测设备之外的探测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发送给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该探测设备之外的其他探测设备。其中,对于一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每个探测设备可以将最新获取的检测值、或者将出现次数最多的检测值、或者多个检测值的平均值等作为该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上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存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时,该探测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时,对待测网络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测量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进而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对待测网络中的每条链路都进行检测时,可以提高待测链路的测量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判断待测网络是否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其中,检测结束条件为以下中的一项:待测网络中的每条待测链路均已检测,待测网络的检测时间满足预设时间,待测网络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检测次数满足预设次数;相应的,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包括:若确定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则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设备可以在确定待测网络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根据多次检测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进而提高测量的链路性能的准确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探测设备,探测设备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支撑节点,该支撑节点为待测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选择单元,用于从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一探测节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两条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其中,第一检测路径包括探测设备和支撑节点之间的路径;第二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一待测链路,第一待测链路为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发送单元,用于在两条检测路径中的每条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支撑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所述检测报文包含所述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选择单元,还用于从第一探测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二探测节点;其中,第二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第一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探测节点和第二探测节点,生成包括第三检测路径;其中,第三检测路径包括第二检测路径和第二待测链路,第二待测链路为第一探测节点和第二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发送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和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二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探测设备根据支撑节点检测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其中,至少一个探测设备为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该探测设备之外的探测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将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发送给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探测设备之外的其他探测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设备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待测网络是否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其中,检测结束条件为以下中的一项:待测网络中的每条待测链路均已检测,待测网络的检测时间满足预设时间,待测网络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的检测次数满足预设次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则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网络性能测量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网络性能测量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网络性能测量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测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性能测量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探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测量系统包括探测设备101和探测节点102。其中,探测设备101用于控制网络性能的测量过程,以及实现对每个探测节点的配置工作。探测设备101还可以用于检测、收集、分析和存储每条链路的链路性能,该链路性能可以包括丢包率、时延、抖动和乱序等指标数据。比如,探测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检测报文的形式,根据发送和接收的检测报文的数量对链路的丢包率进行检测。探测设备101可以是服务器或者有报文发送能力的专有设备,也可以作为探测节点中的一个组件。其中,待测网络可以是互联网、电信网络,以及企业、个人或政府部门等拥有的IP专有网络或测试网络等等。待测网络中可以包括多个探测节点,多个探测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由待测网络本身结构的决定,也可以将其称为待测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探测节点102是待测网络中的设备,具有报文转发能力,比如,该探测节点可以是路由器。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探测设备为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服务器可以包括存储器1011、处理器1012、通信组件1013、输入\输出接口1014和电源组件1015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服务器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服务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存储器101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主要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服务器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处理器1012是服务器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1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11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服务器进行整体监控。通信组件1013被配置为便于服务器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输入/输出接口1014为处理器101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等。电源组件1015用于为服务器的各个组件提供电源,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服务器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探测设备确定支撑节点,该支撑节点为待测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其中,待测网络可以是互联网、电信网络,以及企业、个人或政府部门等拥有的IP专有网络或测试网络等等。待测网络中可以包括多个探测节点,支撑节点可以是多个探测节点中的一个节点。
另外,探测设备可以是独立部署,也可以与待测网络中的节点合并部署。当探测设备独立部署时,该探测设备可以是服务器,或者是具有报文转发能力的专有设备。当探测设备与待测网络中的节点合并部署时,该探测设备可以作为支撑节点的一个组件,使得该支撑节点具有网络性能测量的功能。
当探测设备独立部署时,若待测网络如图5所示,节点C作为支撑节点,则探测设备与节点C之间的链路也可能存在丢包、时延等性能指标。当探测设备测量待测链路C-A、C-D或者C-F的链路性能时,探测设备需要测量X-C的链路性能。而探测设备与支撑节点C合并部署时,若探测设备测量待测链路C-A、C-D或者C-F的链路性能时,则探测设备可以直接测量待测链路C-A、C-D或者C-F的链路性能。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探测设备独立部署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202:探测设备从该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一探测节点。
其中,至少一个相邻节点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节点。若至少一个相邻节点包括一个节点,则探测设备直接将该节点确定为第一探测节点。若至少一个相邻节点包括多个节点,则探测设备可以将多个相邻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确定为第一探测节点。
比如,如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中,支撑节点C的相邻节点包括节点A、节点D和节点F,则探测设备可以从节点A、节点D和节点F中,选择任一节点确定为探测节点。
进一步的,当至少一个相邻节点包括多个节点,探测设备从多个节点中选择第一探测节点时,探测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异步的将多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作为第一探测节点,并按照下述步骤203生成每个节点对应的两条检测路径。
步骤203: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两条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其中,第一检测路径包括探测设备和该支撑节点之间的路径。第二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一待测链路,第一待测链路为该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
其中,第一检测路径包括探测设备和该支撑节点之间的路径,是指第一检测路径包括从探测设备到该支撑节点的第一路径、以及该第一路径的反向路径。比如,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中,支撑节点为C,则第一检测路径为X-C-X。
第二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一待测链路,是指第二检测路径包括从探测设备到该支撑节点的第一路径、该支撑节点到第一探测节点的路径、第一探测节点到该支撑节点的反向路径、以及第一路径的反向路径。由于第一探测节点可以为多个相邻节点中的任一节点,而当第一探测节点不同时,根据第一探测节点生成的第二检测路径也不同。比如,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中,若第一探测节点为节点A,则第二检测路径为X-C-A-C-X;若第一探测节点为节点D,则第二检测路径可以为X-C-D-C-X。
可选的,当探测设备根据支撑节点和不同的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时,探测设备可以同时生成不同的第一探测节点对应的检测路径,或者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逐一生成不同的第一探测节点对应的检测路径。其中,待测网络中第i跳的探测节点对应的检测路径包括第i-1跳的节点对应的检测路径和第i跳的待测链路,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比如,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中,若支撑节点为节点C,第一探测节点为节点A,则探测设备生成的第一检测路径可以为X-C-X,第二检测路径可以为X-C-A-C-X,第一待测链路可以为C-A-C。
步骤204:在两条检测路径中的每条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
其中,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可以包括丢包率、时延、乱序率和抖动等参数的信息。当探测设备检测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时,探测设备可以沿着每条检测路径发送检测报文,并在发送检测报文的同时,检测这些检测报文的发送参数和接收参数,从而根据该发送参数和接收参数确定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
具体的,第一检测路径为例,若该参数信息包括丢包率,探测设备可以在发送检测报文的同时,检测发送的检测报文的数量M,并当检测报文沿着第一检测路径返回至探测设备时检测接收到检测报文的数量N,从而探测设备可以根据数量M和N,确定第一检测路径上的丢包率为(M-N)/M。
若该参数信息包括时延,探测设备检测到检测报文的发送时间为T1、接收时间为T2,则探测设备可以根据该发送时间T1和接收时间T2,确定第一检测路径上的时延为T2-T1。
若该参数信息包括乱序率,则探测设备可以在发送检测报文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报文顺序发送M个检测报文,当接收到检测报文时,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检测报文的报文顺序和发送时的报文顺序,确定报文顺序发生变化的检测报文的数量为L,从而可以确定第一检测环路上的乱序率为L/M。
若该参数信息包括抖动,则探测设备可以在确定每个检测报文的时延之后,根据每个检测报文的时延和发送检测报文时的报文顺序,确定第一检测环路上的抖动。
比如,如图5所示的待检测网络,第一检测路径为X-C-X,探测设备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得到第一检测路径X-C-X上的丢包率、时延、乱序率和抖动等参数信息。
进一步的,对于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该检测报文包含该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
其中,该路径信息用于指示检测报文的传输路径,比如,第一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的传输路径。可选的,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可以由检测路径包括的所有节点的节点标识组成。该节点标识可以是为节点的SR(英文:segmentrouting,段路由)标签。
可选的,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可以是探测设备在生成每条检测路径之后,为每条检测路径生成对应的检测报文。以第一检测路径为例,当探测设备生成第一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时,探测设备可以将第一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封装在报文中,从而得到第一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第一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检测报文。
进而,当探测设备根据上述步骤204检测第一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时,探测设备可以将第一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发送给与探测设备连接的节点,该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后,可以根据封装的路径信息将检测报文发送给下一个节点,以此类推,使第一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最终再返回到探测设备。可选的,第一检测路径中的每个节点接收到该检测报文时,每个节点可以对该检测报文进行解封装,并从路径信息中删除自身的节点标识,比如,删除自身的SR标签。
本申请实施例中,探测设备可以将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包含在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中,从而待测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无需在本地存储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从而节省了每个节点的存储容量。
步骤205: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其中,两条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当探测设备检测得到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时,探测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中对应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比如,如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中,若第一检测路径为X-C-X,探测设备检测得到第一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中的丢包率为a1,第二检测路径为X-C-A-C-X,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中的丢包率为a2,则第一待测链路C-A-C的丢包率可以为a2-a1。可选的,若需要测量链路C-A或A-C的丢包率时,可以将(a2-a1)/2确定为链路C-A或A-C的丢包率。其中,第一待测链路的时延、乱序率和抖动等参数信息与丢包率类似,都可以通过第一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中对应的参数信息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性能测量方法中,探测设备可以在确定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后,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并检测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之后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可以遍历地对待测网络中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进行性能检测,简化了网络性能的检测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进一步的,若待测网络包括多个探测节点,多个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不同,则探测设备可以按照该跳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检测待测网络中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可选的,当探测设备按照该跳数从小达到的顺序,检测该待测网络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时,若存在跳数相同的多个待测链路,则探测设备可以采用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进行检测。具体的,探测设备可以同时测量该多个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也可以逐一测量该多个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其中,按照异步方式进行检测时,检测的顺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比如,在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中,节点A、节点D和节点F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相同,则探测设备在检测待测链路C-A-C、C-D-C、C-F-C这三条待测链路时,探测设备可以同时检测这三条链路,也可以按照先后顺序逐一检测待测链路C-A-C、C-D-C、C-F-C。
具体的,探测设备从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探测设备从第一探测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二探测节点,根据第二探测节点,生成第三检测路径。其中,第三检测路径包括第二检测路径和第二待测链路,第二待测链路为第一探测节点和第二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第二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第一探测节点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
探测设备在生成第三检测路径之后,还可以在第三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之后,探测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检测路径和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二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需要说名明是,探测设备在第三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的过程,与上述步骤204中探测设备在两条检测路径中的每条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的过程一致,具体参见上述步骤204中的描述,本申请实施对此不再赘述。
比如,如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中,若第一探测节点为节点A,则探测设备从节点A的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二探测节点为节点B,根据节点B生成的第三检测路径为X-C-A-B-A-C-X。其中,第二待测链路为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链路。若第二检测路径为X-C-A-C-X的参数信息中的丢包率为a2,探测设备检测第三检测路径X-C-A-B-A-C-X的参数信息中的丢包率为a3,则第二待测链路A-B-A的丢包率可以为a3-a2。
可选的,探测设备生成待测网络包括的所有的检测路径时,探测设备不仅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步生成待测网络包括的检测路径,还可以一次性的生成待测网络包括的所有的检测路径,并从所有路径中逐步选择检测路径进行网络性能的测量。以图5所示的待测网络为例,探测设备可以生成待测网络包括的所有检测路径X-C-X、X-C-A-C-X、X-C-D-C-X、X-C-F-C-X、X-C-A-B-A-C-X、X-C-D-B-D-C-X、X-C-D-G-D-C-X、X-C-F-G-E-G-F-C-X和X-C-A-B-E-B-A-C-X。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探测设备按照距离探测设备的跳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待测网络进行检测,从而对于每条待测链路,探测设备可以只检测一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并结合之前检测得到的前一跳的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来确定该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减少了检测次数,进而提高了网络性能的检测效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6,在步骤205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041。
步骤2041:探测设备判断待测网络是否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其中,检测结束条件为以下中的一项:待测网络中的每条待测链路均已检测,待测网络的检测时间满足预设时间,待测网络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的检测次数满足预设次数。
其中,预设时间和预设次数可以事先进行设置,且该预设时间和预设此时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是根据待测网络的结构大小或者网络性能的测量要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相应的,在步骤205中,探测设备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包括:若确定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则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其中,探测设备在待测网络确定满足检测结束条件时,探测设备检测得到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可以包括多个检测值。其中,以第一检测路径为例,探测设备可以将第一检测路径的多个参数信息中的最大检测值、或者最小检测值、或者最后一次检测值、或者将多个检测值的平均值等作为第一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
比如,以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包括多个检测值为例,若探测设备分别对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进行了3次检测,从而可以得到第一检测路径的3次丢包率分别为b1、b2和b3,第二检测路径的三次丢包率分别为c1、c2和c3。探测设备可以将b1、b2和b3的平均值(b1+b2+b3)/3作为第一检测路径的丢包率,将c1、c2和c3的平均值(c1+c2+c3)/3作为第二检测路径的丢包率。
在本申请实施中,探测设备可以在确定待测网络满足预设结束条件时,再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可以提高网络性能测量的准确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7,在步骤2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00。
步骤200:接收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该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探测设备根据支撑节点检测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其中,至少一个探测设备为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该探测设备之外的探测设备。
其中,当存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对待测网络进行检测时,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的一个探测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时,开始检测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
可选的,该探测设备可以在检测待测网络之前,向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的除该探测设备之外的每个探测设备发送检测请求,该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支撑节点检测待测网络。当其他探测设备接收该检测请求时,其他探测设备若同意根据支撑节点检测待测网络,则可以向该探测设备发送检测指示信息。当该探测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时,该探测设备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检测待测网络的链路性能。优选的,至少一个探测设备的数量大于等于至少两个探测设备的数量的一半。
进一步的,若该探测设备未接收到检测指示信息,则该探测设备可以向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以其他探测节点为支撑节点的检测请求,或者该探测者可以在预设时间之后重新向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以该探测节点为支撑节点的检测请求。
比如,如图8所示,当至少两个探测设备包括探测设备X、探测设备Y和探测设备U时,探测设备X可以向探测设备Y和探测设备U发送检测请求。探测设备Y和探测设备U中的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向探测设备X发送检测指示信息,当探测设备X接收到该检测指示信息时,探测设备X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测量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
进一步的,当存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时,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的每个探测设备可以单独的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对待测网络中的每条待测链路进行检测。每个探测设备在检测完一条待测链路之后,可以将该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的检测值分别发送给其他的探测设备。其中,对于一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每个探测设备可以将最新获取的检测值、或者将出现次数最多的检测值、或者多个检测值的平均值等作为该条链路的链路性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或者,当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的每个探测设备在检测完一条待测链路之后,可以将该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的检测值发送给管理设备。由管理设备对接收到的该条待测链路的多个检测值进行处理,得到该条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其中,管理设备对该条待测链路的多个检测值进行处理时,可以将最新接收到的该条待测链路的检测值、或者将出现次数最多的检测值、或者将多个检测值的平均值等作为该条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后,管理设备将最后确定的该条链路的链路性能发送给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的每个探测设备。
比如,如图8所示,探测设备X、探测设备Y和探测设备U可以单独对待测网络中的每条待测链路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链路性能的检测值发送给管理设备W,由管理设备W确定每条待测条链路的链路性能,并在确定之后分别将其发送给探测设备X、探测设备Y和探测设备U。
在本申请实施中,当存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时,该探测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时,对待测网络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测量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进而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测量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时,可以提高待测网络的测量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网络性能的测量准确性。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探测设备和探测节点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网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探测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探测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探测设备300包括:确定单元301,选择单元302、生成单元303、发送单元304和检测单元305。其中,确定单元301用于执行图4、图6或者图7中的步骤201和步骤205;选择单元302用于执行图4、图6或者图7中的步骤202;生成单元303用于执行图4、图6或者图7中的步骤203;发送单元304和检测单元305用于执行图4、图6或者图7中的步骤204。进一步的,该探测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判断单元306,和/或接收单元307。其中,判断单元306用于执行图6或图7中步骤2041;接收单元307用于执行图7中的步骤200。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探测设备310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探测设备310包括:存储器311、处理器312、通信接口313和总线314。其中,存储器311、处理器312、以及通信接口313通过总线314相互连接。处理器312用于对探测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312用于执行图4、图6或者图7中的步骤201-步骤205,以及图6中的步骤204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通信接口313用于与探测节点或其他探测设备的通信。存储器311,用于存储探测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器31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31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英文: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英文: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中,探测设备可以在确定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后,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并检测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可以遍历地对待测网络中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进行性能检测,简化了网络性能的检测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设备执行上述图4、图6和图7任一图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性能测量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执行上述图4、图6和图7任一图示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性能测量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中,设备可以在确定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后,根据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并检测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根据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从而可以遍历地对待测网络中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进行性能检测,简化了网络性能的检测难度,提高了检测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探测设备确定支撑节点,所述支撑节点为待测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从所述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一探测节点;
根据所述支撑节点和所述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所述两条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包括所述探测设备和所述支撑节点之间的路径;所述第二检测路径包括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一待测链路,所述第一待测链路为所述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
在所述两条检测路径中的每条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所述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所述支撑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所述检测报文包含所述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探测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二探测节点;其中,所述第二探测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探测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
根据所述第一探测节点和所述第二探测节点,生成第三检测路径;其中,所述第三检测路径包括所述第二检测路径和第二待测链路,所述第二待测链路为所述第一探测节点和所述第二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
在所述第三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所述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至少两个探测设备,所述探测设备确定支撑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所述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探测设备根据所述支撑节点检测所述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探测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所述探测设备之外的探测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发送给所述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所述探测设备之外的其他探测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待测网络是否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其中,所述检测结束条件为以下中的一项:所述待测网络中的每条待测链路均已检测,所述待测网络的检测时间满足预设时间,所述待测网络包括的每条待测链路的检测次数满足预设次数;
所述根据所述两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包括:
若确定满足所述检测结束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8.一种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支撑节点,所述支撑节点为待测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一探测节点;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支撑节点和所述第一探测节点,生成两条检测路径,所述两条检测路径包括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二检测路径;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包括所述探测设备和所述支撑节点之间的路径;所述第二检测路径包括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第一待测链路,所述第一待测链路为所述支撑节点和第一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两条检测路径中的每条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每条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所述支撑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两条检测路径中每条检测路径的检测报文,所述检测报文包含所述检测路径的路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探测节点的至少一个相邻节点中选择第二探测节点;其中,所述第二探测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探测节点距离所述探测设备的跳数;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探测节点和所述第二探测节点,生成第三检测路径;其中,所述第三检测路径包括所述第二检测路径和第二待测链路,所述第二待测链路为所述第一探测节点和所述第二探测节点之间的链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检测路径上发送检测报文,并检测所述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三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探测设备发送的检测指示信息,所述检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探测设备根据所述支撑节点检测所述待测网络的网络性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探测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所述探测设备之外的探测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发送给所述至少两个探测设备中除所述探测设备之外的其他探测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探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设备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测网络是否满足检测结束条件;其中,所述检测结束条件为以下中的一项:所述待测网络中的每条待测链路均已检测,所述待测网络的检测时间满足预设时间,所述待测网络中每条待测链路的检测次数满足预设次数;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确定满足所述检测结束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路径和所述第二检测路径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待测网络中包括的第一待测链路的链路性能。
CN201680068891.1A 2016-12-06 2016-12-06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Active CN108401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8733 WO2018102992A1 (zh) 2016-12-06 2016-12-06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1490A CN108401490A (zh) 2018-08-14
CN108401490B true CN108401490B (zh) 2020-02-21

Family

ID=6249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8891.1A Active CN108401490B (zh) 2016-12-06 2016-12-06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74493B1 (zh)
CN (1) CN108401490B (zh)
WO (1) WO20181029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9790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187557A (zh) * 2019-07-01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网络节点
CN113381909B (zh) * 2021-06-08 2023-04-0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全链路压测方法及装置
CN114629801B (zh) * 2022-02-28 2023-09-22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核电厂流体网络模型的高度闭合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914585B (zh) * 2022-11-04 2023-08-0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综合管理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18A (zh) * 2010-08-30 2011-01-1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节点探测方法、装置和网络中心节点
CN102035694A (zh) * 2010-12-20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780095A (zh) * 2015-04-30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dn网络中的路径探测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1366B2 (en) * 2009-12-27 2017-02-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localizing an anomaly for a network
CN101800676A (zh) * 2010-02-20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350635B2 (en) * 2013-07-18 2016-05-24 Cisco Technology, Inc. Efficient network probing for deterministic wireless networks
WO2016091311A1 (en) * 2014-12-11 2016-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 for network tomograph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18A (zh) * 2010-08-30 2011-01-1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节点探测方法、装置和网络中心节点
CN102035694A (zh) * 2010-12-20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780095A (zh) * 2015-04-30 2015-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dn网络中的路径探测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4493B1 (en) 2021-10-20
EP3474493A1 (en) 2019-04-24
CN108401490A (zh) 2018-08-14
EP3474493A4 (en) 2019-06-12
WO2018102992A1 (zh)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490B (zh) 一种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探测设备
CN111147287B (zh) 一种sdn场景下的网络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09314652B (zh) 网络性能测量方法及装置
JP6651463B2 (ja) 細粒度ネットワークモニタリング
CN110545566B (zh)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9178794B2 (en) Communi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communi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788060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039796B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5103495B (zh) 用于允许或拒绝第一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测量请求的接纳控制
EP3134999B1 (en) Network tomography through selection of probing paths
JP6443864B2 (ja) パケット紛失検出を実装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617805B (zh) 链路动态属性的获取方法、装置及路径选择方法、装置
CN107294743B (zh) 一种网络路径探测方法、控制器及网络设备
CN109964450B (zh) 一种确定共享风险链路组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81689B (zh) 路由器之间的消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14500354A (zh) 一种交换机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68380B1 (en) Estimating end-to-end network packet loss
CN109120449A (zh) 一种链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Tri et al. Locating deteriorated links by network-assisted multicast proving on OpenFlow networks
CN110958170B (zh) 一种网络互联方法和装置
CN113810238A (zh) 网络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04972B (zh) 路径检测方法、装置、控制器及pe设备
CN112242937B (zh) 一种网络测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1028889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network reliability
CN11511847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