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9207B -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9207B
CN108399207B CN201810100044.XA CN201810100044A CN108399207B CN 108399207 B CN108399207 B CN 108399207B CN 201810100044 A CN201810100044 A CN 201810100044A CN 108399207 B CN108399207 B CN 108399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erary
geographical
layout
geographic
mod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00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99207A (zh
Inventor
徐战前
吴丽琴
陈贺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n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d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00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99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99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9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99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9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 G06F16/9566URL specific, e.g. using aliases, detecting broken or misspelled lin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在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标记方法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选择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并在该地理版图上标记地理位置;所标记的地理位置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链接,且相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本发明将文学作品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地理知识,增加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对相关地方进行宣传推广,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

Description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旅游和教学领域,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学习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诗词曲赋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创作不仅需要作者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以及对当前的现实生活行哲理的思索。
我国的诗词曲赋联的发展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诗经》、《离骚》等至今读来仍朗朗上口、情感真挚;后逐渐发展至唐宋时期的繁盛,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到近现代,随着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各种新诗派别也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祖国传统文化也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影响重大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如汉语大会、诗词大会、鉴宝等,使得更多的人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旅游景点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山西祁县举办王维国际诗歌节,四川江油开发李白小镇等,通过传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种诗词曲赋联中所涉及的信息量极其庞大,人们对其的认识尚停留在吟诵和查阅编译者的解析,无法全方面地进行认识体验;即便是去相关的旅游景点,也只是单独对其中某个或某几个相关作品进行实地体验。因此,人们对于这些传统文学的认识目前尚无法将文化、历史、地理综合起来系统地进行认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文史地多科学融合的学习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对诗词曲赋联的学习不够系统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在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标记方法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选择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并在该地理版图上标记地理位置;所标记的地理位置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链接,且相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且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的比例以及呈现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各个地理版图以及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载体为电子设备。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的呈现方式为叠加显示;其中,叠加显示的方式为各个地理版图按照时间顺序叠加,时间顺序为从古至今或反向,除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外其余地理版图不可见,并且响应于操作者的选择更换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以及AR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内容包括作品内容、作者介绍、作品解析、地理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内容包括人物关系图,所述人物关系图中包含该文学作品的作者、与该作者相关的其他作者和/或与该文学作品内容相关的人物,以及上述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选择作者在其上生成该作者生平游历地点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选择文学作品在其上生成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根据其上所生成的地理位置形成路线图。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路线图中各个地理位置的连接顺序包括如下几种方式:
方式1、按照作者游历的时间顺序;
方式2、按照文学作品的点击顺序;
方式3、按照用户当前位置或指定位置为出发位置,以出发位置为起点连接各个地理位置的线路中总距离最短的线路顺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通过考证获得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的准确位置,并通过GPS定位标记在现代地理版图中,将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与现代地理版图相互匹配,将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的位置映射到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包括控制模块、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和显示器;
所述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中包括文学作品相关的多个维度信息;
所述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中包括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和现代地理版图;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与文学作品数据库中的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标记于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中,标记方法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选择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并在该地理版图上标记地理位置,并将所标记的地理位置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链接;控制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相应于用户选择呈现于显示器上,并控制显示器相响应于靠近地理版图上所标记的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且控制显示器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中包含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该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考证获得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的准确位置的经纬度信息;所述控制器获取该准确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并将准确位置通过GPS定位标记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所述控制器将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与现代地理版图相互匹配,将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的位置映射到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显示器中显示的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和现代地理版图的比例一致且呈现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控制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在显示器上的呈现方式为叠加显示;其中,叠加显示的方式为各个地理版图按照时间顺序叠加,时间顺序为从古至今或反向,除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外其余地理版图不可见,并且控制显示器响应于操作者的选择更换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在显示器上显示现代地理版图,并响应于选择作者后在现代地理版图上生成该作者生平游历地点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在显示器上显示现代地理版图,并响应于选择文学作品后在现代地理版图上生成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在现代地理版图上根据其上所生成的地理位置形成路线图。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将文学作品根据其写作的时间、相关地点标记于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中,并且辅以对文学作品的多个维度的介绍,以及根据标记地点生成路线图,路线图的生成方法多样,适应于不同的用户需求;
利用本发明的呈现方法和设备,使得用户可以对每个文学作品的发生时间、地点、作者、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多个维度进行认知;同时可以结合地理版图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变迁进行整体认知,使得整个认知体系系统化;
同时可以利用路线图进行实地走访,按照路线图进行旅游,重走历史人物的轨迹,体验其人生;或是根据用户喜好选择想游历的地点进行有针对性地体验。
因此,本发明将文学作品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地理知识,增加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对相关地方进行宣传推广,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地理版图中标记地理位置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地理版图单独显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地理版图叠加显示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中按照文学作品的点击顺序生成线路图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该方法如下:
在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标记方法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选择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并在该地理版图上标记地理位置;所标记的地理位置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链接,且相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上述过程中需要基于综合的历史地理知识、文学知识、考古知识等形成可视化的且人机互动友好的形式,能够将文学作品与历史地理变迁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历史、地理、文学等各学科综合的系统化呈现方案,使得对文学作品以及中华文明的变迁的理解更为深入。
上述文学作品包括但不限于诗、词、曲、赋、联、古文、现代文等各种体裁,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不限,但凡能够考据到有相关地理位置的文学作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的范围。
上述过程中,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的考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通过文学作品本身、创作时间、作者、籍贯、所涉景点、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多个维度的标签,通过查阅古籍、专家论证、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使所选文学作品与其相关的地理位置、历史事件、文人墨客趣闻雅事相映成趣。
例如,对于诗词一类的文学作品的考据,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宋诗》《全宋诗》等诗词丛书和名家诗词集的基础,搜集全国各省各市各县区的艺文志,选录历代诗词中的优秀作品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进行匹配,又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诗存景灭的考证。
比如南京的凤凰台,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描写的景色,论定凤凰台遗址在今南京市秦淮区凤游寺一带。
第二,景点同名的考证。
谢安“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全国有多处,比较出名的有绍兴的东山、南京的东山,那么李白的《东山吟》写的是绍兴的东山,还是南京的东山,则需要论证。结合李白游历线路和相关资料考证,《东山吟》当指南京江宁区的东山。
第三,景点古今异名的考证。
例如,温州的“中雁荡山”,古代又称“白石岩”。结合地理志和钱文婉的年谱,可以断定宋代钱文婉《登白石岩》写的就是中雁荡山。
第四、诗意与地理位置的考证。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安在扬州仪征白沙亭一带,这是扬子江的起点;《送元二使安西》(又有幾個版本名《渭城曲》、《陽關三疊》),在灞陵橋遺址、陽關遺址、還是安西縣府中,选择放在咸阳桥,因咸阳桥是西行的,灞桥是东行的。
经过上述考据,获得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接着结合创作时间将文学作品的相关地理位置标记到各个地理版图中。使得用户能够在一边查阅地理版图的同时一边学习文学作品,同时地理版图的变迁能够使得用户对我国的历史地理整体更迭情况进行掌握。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且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由于现代地理版图是与用户联系最为紧密的版图,提供用户对于文学作品的地理位置的准确位置,是用户识记的标准,同时也是后续生成旅游线路的数据基础。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通过考证获得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的准确位置,并通过GPS定位标记在现代地理版图中,将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与现代地理版图相互匹配,将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的位置映射到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上。
上述过程中,需要搜集历朝历代地理版图数据,并形成电子文档,目前这方面的数据较少,因此,在本发明过程中,主要参考了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中国台湾版的《中国历史地图》、东洋文库之地图部分、绿站地图库等资料。然后综合参照山川、河流、著名城市、地标等信息,将搜集到的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与现代地理版图进行匹配。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的比例以及呈现方向一致,便于用户进行对比参照,形成系统。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各个地理版图以及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载体为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一般至少具有显示屏,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台式机、手机、平板、电视、投影仪等各类固定或非固定的载体。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配备相应的音频播放口,用于播放视频或音频中的声音,获得多感官的认知。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的呈现方式为分别单独显示,按照历史朝代顺序大致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元、明、清、近代、现代。其中现代地理版图选用最新中国地图。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的呈现方式为叠加显示;其中,叠加显示的方式为各个地理版图按照时间顺序叠加,时间顺序为从古至今或反向,除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外其余地理版图不可见,并且响应于操作者的选择更换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如触屏电子设备,并响应于用户滑动从而滚动地理版图,改变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以及AR中的一种或多种。
文字部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注释、解析。
图片部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所属城市的照片、地理位置所在景点的照片。
音频部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的各种朗诵版本,如普通话吟诵、古法吟诵。
视频部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的名人解读、亲子教学、相关景点介绍。
动画部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动画。
AR部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到达文学作品的相关地理位置附近等条件触发AR,实现人机互动。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给用户从多个维度认知文学作品,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内容包括作品内容、作者介绍、作品解析、地理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内容包括人物关系图,所述人物关系图中包含该文学作品的作者、与该作者相关的其他作者和/或与该文学作品内容相关的人物,以及上述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所述人物关系图中还包括人物之间相关的文学作品。
所述人物关系图中的各个人物响应于靠近该人物显示其介绍。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用户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之间的人物关系网能够有个清晰的认识,这与传统的教学中仅关注作者生平的介绍不同,使得用户能够理清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和记忆相关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均有裨益。
自古以来,文化与山水一直是灵与肉的关系。例如,在东南一隅,西湖风景并不鲜见,西湖之所以闻名,源起西湖的美丽传说,西湖的每一道水波,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浪漫的故事。又如,长江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皆因王勃序、崔颢诗、范仲淹记得以保存。还有,黄河第一名楼“鹳雀楼”全仗王之涣二十字一首五绝得以延续。唐宋而还,天下名楼甚伙,大都湮没无闻。唯此四楼,得诗文之助,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与江河共存,正所谓“江山也要文人捧”。
因此,为了充分将文学作品与旅游结合,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选择作者在其上生成该作者生平游历地点的地理位置。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选择文学作品在其上生成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
同时,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根据其上所生成的地理位置形成路线图。
所述路线图中各个地理位置的连接顺序包括如下但不限于几种方式:
方式1、按照作者游历的时间顺序,可以用于体验某个作者的生平轨迹;
方式2、按照文学作品的点击顺序,如图4所示,为按照文学作品的点击顺序生成的路线图。该路线图位于南京地区,用户选择关于南京的几个文学作品,生成了位于南京市多个景点的位置,并按照用户点击顺序进行连线,位置上的数字标记为文学作品的序号,可以使得用户将地理位置与文学作品一一对应识记,用户也可根据生成的游览线路图进行实地游览;
方式3、按照用户当前位置或指定位置为出发位置,以出发位置为起点连接各个地理位置的线路中总距离最短的线路顺序,用户规划合理路线,方便用户旅行。
用户到相关的景区游览,不仅欣赏了美景,而且深入学习到了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及感受到人文底蕴,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古迹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用户到石湖景区游览,其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南约4.5公里处。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春秋时为吴国贵族游猎祀祝之地、吴越争霸古战场。两宋明清时期,名人雅士常在此筑墅隐居,纵情山水,留下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尤以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隐居石湖,留下流传千古的田园诗篇,使石湖以佳山水名扬天下。
石湖风景多与文人学者的作品相提并论,可以说是风景造就了文章,文章又成就了石湖,山水之盛再加上人文积淀,石湖为历代所推崇,人文与盛景相互叠印,是石湖闻名于史的基石。石湖景区的精髓在于其人文底蕴,而此人文底蕴也正与崇文睿智,和谐致远的苏州精神相互辉映。所以,石湖景区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在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也不仅在于园林古迹的修复还原,还当着力于苏州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以及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对于一些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四川九寨沟、南京中山陵总统府等,无法从经史典籍中找到相应诗词的,发明人组织了专业人员文人进行专项创作,补充空白。
除上述呈现方法外,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如图5所示,包括控制模块、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和显示器;
所述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中包括文学作品相关的多个维度信息;
所述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中包括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和现代地理版图;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与文学作品数据库中的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标记于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中,标记方法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选择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并在该地理版图上标记地理位置,并将所标记的地理位置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链接;控制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相应于用户选择呈现于显示器上,并控制显示器相响应于靠近地理版图上所标记的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且控制显示器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中包含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该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考证获得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的准确位置的经纬度信息;所述控制器获取该准确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并将准确位置通过GPS定位标记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所述控制器将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与现代地理版图相互匹配,将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的位置映射到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显示器中显示的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和现代地理版图的比例一致且呈现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控制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在显示器上的呈现方式为叠加显示;其中,叠加显示的方式为各个地理版图按照时间顺序叠加,时间顺序为从古至今或反向,除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外其余地理版图不可见,并且控制显示器响应于操作者的选择更换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在显示器上显示现代地理版图,并响应于选择作者后在现代地理版图上生成该作者生平游历地点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在显示器上显示现代地理版图,并响应于选择文学作品后在现代地理版图上生成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在现代地理版图上根据其上所生成的地理位置形成路线图。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括但不限于利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呈现现代地理版图以及定位和形成路线图。
以上,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将文学作品与历史、地理进行考据,从而为文学、旅游爱好者提供良好的综合平台,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地理知识,增加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对相关地方进行宣传推广,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标记方法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选择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并在该地理版图上标记地理位置;所标记的地理位置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链接,且相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且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所述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的比例以及呈现方向一致;
所述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的呈现方式为叠加显示;其中,叠加显示的方式为各个地理版图按照时间顺序叠加,时间顺序为从古至今或反向,除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外其余地理版图不可见,并且响应于操作者的选择更换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
各个地理版图以及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载体为电子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以及AR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内容包括作品内容、作者介绍、作品解析、地理位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学作品相关信息的呈现内容包括人物关系图,所述人物关系图中包含该文学作品的作者、与该作者相关的其他作者和/或与该文学作品内容相关的人物,以及上述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物关系图中还包括人物之间相关的文学作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物关系图中的各个人物响应于靠近该人物显示其介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选择作者在其上生成该作者生平游历地点的地理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选择文学作品在其上生成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代地理版图响应于根据其上所生成的地理位置形成路线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线图中各个地理位置的连接顺序包括如下几种方式:
方式1、按照作者游历的时间顺序;
方式2、按照文学作品的点击顺序;
方式3、按照用户当前位置或指定位置为出发位置,以出发位置为起点连接各个地理位置的线路中总距离最短的线路顺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通过考证获得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的准确位置,并通过GPS定位标记在现代地理版图中,将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与现代地理版图相互匹配,将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的位置映射到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上。
12.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和显示器;
所述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中包括文学作品相关的多个维度信息;
所述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中包括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和现代地理版图;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与文学作品数据库中的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标记于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中,标记方法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时间选择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并在该地理版图上标记地理位置,并将所标记的地理位置与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链接;控制地理版图数据库模块相应于用户选择呈现于显示器上,并控制显示器相响应于靠近地理版图上所标记的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以及现代地理版图在显示器上的呈现方式为叠加显示;其中,叠加显示的方式为各个地理版图按照时间顺序叠加,时间顺序为从古至今或反向,除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外其余地理版图不可见,并且控制显示器响应于操作者的选择更换当前显示的地理版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且控制显示器响应于靠近该地理位置呈现与之链接的文学作品相关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文学作品数据库模块中包含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信息,该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考证获得其在现代地理版图中的准确位置的经纬度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获取该准确位置的经纬度信息,并将准确位置通过GPS定位标记在现代地理版图中;所述控制模块将历朝历代地理版图与现代地理版图相互匹配,将现代地理版图中标记的位置映射到相应时期的地理版图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显示器中显示的中国历朝历代地理版图和现代地理版图的比例一致且呈现方向一致。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在显示器上显示现代地理版图,并响应于选择作者后在现代地理版图上生成该作者生平游历地点的地理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在显示器上显示现代地理版图,并响应于选择文学作品后在现代地理版图上生成文学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在现代地理版图上根据其上所生成的地理位置形成路线图。
CN201810100044.XA 2018-02-01 2018-02-01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8399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0044.XA CN108399207B (zh) 2018-02-01 2018-02-01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0044.XA CN108399207B (zh) 2018-02-01 2018-02-01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9207A CN108399207A (zh) 2018-08-14
CN108399207B true CN108399207B (zh) 2020-11-17

Family

ID=6309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0044.XA Active CN108399207B (zh) 2018-02-01 2018-02-01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99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4421A (zh) * 2018-12-14 2019-04-16 苏州梦想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空间虚拟点击交互方法
CN111078710B (zh) * 2019-12-30 2023-10-20 凌祺云 一种基于知识交叉关联的教学辅助系统构建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4948A (zh) * 2016-03-21 2016-08-03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电子地图和时空属性的语言信息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07562451A (zh) * 2017-07-24 2018-01-09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WebGIS的地方志文献可视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4948A (zh) * 2016-03-21 2016-08-03 华南师范大学 基于电子地图和时空属性的语言信息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07562451A (zh) * 2017-07-24 2018-01-09 华中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WebGIS的地方志文献可视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9207A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nowles et al. Placing history: how maps, spatial data, and GIS are changing historical scholarship
Lilley Cities of God? Medieval urban forms and their Christian symbolism
Millward " Coming onto the Map":" Western Regions" Geography and Cartographic Nomenclature in the Making of Chinese Empire in Xinjiang
US2010016725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lobal historical database
CN108399207B (zh) 基于文史地多学科融合的文学作品呈现方法和设备
Cosgrove et al. Millennial geographics
Kootstra The writing culture of ancient Dadān: a de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guistic variation
Song Imagined territory: Paektusan in late Chosŏn maps and writings
De Weerdt Maps and Memory: Readings of Cartography in Twelfth-and Thirteenth-Century Song China
Hennig Worldmapper: Rediscovering the world
Springett Deep mapping the river: A palimpsest
Huang The Making of a Frontier Landscape: The" Ten Views of Dongchuan" in Eighteenth-Century Southwest China
Heddon et al. Walking, writing and performance: autobiographical texts
Vetch et al. Between text and image: digital renderings of a late medieval city
Oldfield et al. Remembering 1807: Lessons from the Archives
Blundell et al. Early Austronesian historical voyaging in monsoon Asia: Heritage and knowledge for museum displays utilizing texts, archaeology, digital interactive components, and GIS approaches
Sun et al. County-level urban form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local governance in Jiande, China: evidence from historical records
Brown A Distant Contemporary: Indian Twentieth-Century Art in the Festival of India
Benefiel et al. Documenting Ancient Graffiti: Text, Image, Support and Access
Saito et al. ArrivieW2: an Android Application for General-Purpose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Using Google Map API, Location and Azimuth Sensor
Nie From curating to Cedong: Long March: A walking visual display and the emergen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rating
Hammond Images of the Great Within: Cartographic Choices in Ming China
Altić Johannes Janssonius’s Map of Dalmatia and the Ottoman–Venetian Borderland (1650)
Pratte Mapping Pasturelands: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n Nineteenth-Century Qing Mongolia
Wright “Locality” on the Borderlands: Structure and Intertextuality in the 1563 Dali fuzh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