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5970A -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5970A
CN108385970A CN201810215099.5A CN201810215099A CN108385970A CN 108385970 A CN108385970 A CN 108385970A CN 201810215099 A CN201810215099 A CN 201810215099A CN 108385970 A CN108385970 A CN 108385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channel
measured
side wall
ruler
dev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150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85970B (zh
Inventor
马博隆
张西平
李嵬
任亮
罗南刚
王伟伟
鲁兴社
查忠涛
魏卫刚
王舒玮
康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150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859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85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5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859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59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5/00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making openings, cavities, slits, or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包括横向测尺和两个分别支撑于横向测尺左右两侧的支杆,每个支杆的底部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支顶件,横向测尺上设置有两个供支杆安装的横向安装座,每个横向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一个对支杆进行导向的导向座;该工具利用横向测尺和两个分别支撑于横向测尺左右两侧的支杆组成可调节支架,两个支杆之间的间距以及横向测尺的高度能简便、快速调节,既能对矩形槽模板进行稳固支撑,也能准确测量出矩形槽左右两侧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尺寸偏差。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矩形槽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模板安装;二、模板支设;三、混凝土浇筑,采用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完成矩形槽施工,并能对所成型矩形槽进行测量。

Description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矩形槽应用非常广泛,矩形槽是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槽体,如机械零部件上开设的矩形槽、土木及建筑施工领域施工成型的矩形沟槽等,用于成型横截面为矩形的混凝土结构件的成型模板内腔也是矩形槽。对待矩形槽的现浇混凝土构件(如横截面为凹字形的现浇混凝土沟道、上部待矩形槽的现浇梁等)进行施工时,需先支设用于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件的成型模板,再在所支设成型模板内安装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矩形槽模板,之后再利用所支设的成型模板和矩形槽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带矩形槽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件。上述矩形槽模板的横截面为凹字形,并且通常采用木模板,矩形槽模板包括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底模板和两个对所施工矩形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进行成型施工的侧模板。目前在施工现场中对矩形槽模板进行支设时,尤其对侧模板进行支设时,基本上全是凭个人感觉支设,并不能保证侧模板与底模板呈垂直布设,从而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所施工成型矩形槽的工程质量。如果在支设模板阶段不能保证矩形槽模板的侧模板与底模板呈垂直布设,那必然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保证所成型矩形槽两侧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能满足规范要求,可能会造成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侧大于规范要求且另一侧小于规范要求,必不能达到矩形槽模板的支设效果,从而不能保证矩形槽的施工质量,对于工程的耐久性有很大影响。因而,现如今缺少一种矩形槽成型施工用成型模板(也称矩形槽模板)的支设工具。
另外,为确保矩形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所施工成型矩形槽的尺寸进行准确测量。目前缺少一种矩形槽专用测量工具,尤其是在土木及建筑施工领域中,施工现场对矩形槽尺寸进行测量时,仅是采用卷尺对矩形槽上部尺寸 (即上部宽度)进行简单测量。上述采用卷尺进行矩形槽尺寸测量的方法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测量效率很低,需人工采用卷尺对矩形槽的多个不同位置分别进行逐一测量,每次测量时需对卷尺的摆放位置与测量角度进行反复核对,测量过程很慢且测量精度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再加上由于施工现场待测量矩形槽的数量很多,完成所有矩形槽测量过程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费时费力;第二、测量结果不可靠,仅能测量出矩形槽的上部尺寸,但即使测量出矩形槽上部尺寸满足设计要求,也不能保证矩形槽的横截面为矩形,如施工现场因施工误差矩形槽横截面可能为平行四边形、梯形或其它四边形,虽然用卷尺测量矩形槽上部满足设计要求,但该矩形槽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因而采用上述卷尺测量矩形槽上部尺寸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矩形槽尺寸测量问题。
由上述内容可知,矩形槽的底部和两个侧壁均为平面,为确保矩形槽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对矩形槽(即待测矩形槽)进行测量时,不仅矩形槽的上部宽度和底部宽度均需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需确保矩形槽的两个侧壁均与矩形槽底部呈垂直布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利用横向测尺和两个分别支撑于横向测尺左右两侧的支杆组成可调节支架,两个支杆之间的间距以及横向测尺的高度能简便、快速调节,既能对矩形槽模板进行稳固支撑,也能准确测量出矩形槽左右两侧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尺寸偏差,经济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测尺和两个分别支撑于横向测尺左右两侧的支杆,两个所述支杆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横向测尺呈垂直布设,两个所述支杆均为矩形平板且二者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支杆的底部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支顶件,所述支顶件与横向测尺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和两个所述支杆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测尺上设置有两个供支杆安装的横向安装座,每个所述横向安装座上均设置有一个对支杆进行导向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开有一个供支杆由下至上插装的导向孔。
上述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支顶件为直角三角形板,所述直角三角形板的一个直角边固定在支杆的侧壁上,所述直角三角形板的另一个直角边与支杆呈垂直布设。
上述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横向安装座与横向测尺之间以及支杆与导向座之间均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
上述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测尺为与待测矩形槽与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和两个所述支杆均位于所述平板尺后侧,所述平板尺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长度刻度线。
上述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测尺为L形平板尺且其分为左侧尺体和右侧尺体,所述左侧尺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右侧尺体的宽度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左侧尺体和所述右侧尺体均为矩形尺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
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的底部相平齐,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均安装于所述右侧尺体上且二者的底面均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面相平齐。
上述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是: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尺为第一测尺或第二测尺;
所述第一测尺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长度刻度线;
两个所述支顶件分别为位于横向测尺左右两侧下方的左支顶件和右支顶件,两个所述支杆分别为支撑于横向测尺左右两侧的左侧支杆和右侧支杆,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分别为供所述左侧支杆安装的左安装座和供所述右侧支杆安装的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与所述左侧尺体紧贴;
所述第二测尺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左端测量刻度线和主测量刻度线,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和主测量刻度线均为长度刻度线且二者的零刻度线重合;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位于所述第二测尺的左端下部,所述主测量刻度线位于左端测量刻度线右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右至左逐渐增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左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1相同;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和主测量刻度线中位于所述左侧支杆左侧的所有刻度线组成对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偏差d1进行测量的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其中d1为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值且d1为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底部与上部之间的间距;
所述右安装座上安装有对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偏差d2进行测量的右侧偏差测量尺,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尺包括与所述第二测尺呈平行布设的竖向尺体,所述竖向尺体位于所述第二测尺前侧且其上设置有对d2进行测量的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其中d2为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值且d2为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底部与上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在所述竖向尺体上所处的区域为刻度区,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刻度区中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右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2相同;所述刻度区中位于零刻度线左侧的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右至左逐渐增大,所述刻度区中位于零刻度线右侧的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所述竖向尺体的底部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部相平齐。
上述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是: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均为由后向前套装在所述右侧尺体上且横截面为凹字形的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尺体上的固定安装座,所述右安装座为能沿所述右侧尺体进行左右平移并带动所述右侧支杆进行同步平移的滑移座;
所述竖向尺体为安装于所述右安装座上的指示挡板,所述指示挡板上为呈竖直向布设的矩形平板,所述指示挡板上开有用于读取主测量刻度线的刻度值的下读数窗口,所述下读数窗口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上方;所述指示挡板上设置有对主测量刻度线的刻度值进行指示的槽底宽度指示标,所述槽底宽度指示标位于下读数窗口内,所述槽底宽度指示标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的正上方。
同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的利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现浇混凝土结构件上设置的矩形槽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板安装:待用于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件的成型模板支立完成后,在所述成型模板内安装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矩形槽模板;
所述矩形槽模板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矩形槽模板包括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底模板和两个对所施工矩形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进行成型施工的侧模板,两个所述侧模板分别支撑于底模板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底模板和两个所述侧模板均为矩形平直模板;
步骤二、模板支设: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一中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支撑,过程如下:
步骤201、支杆安装及调整:将两个所述支杆分别由上至下插装入一个所述导向座内,并使每个所述支杆底部所设置的支顶件均位于该支杆的底部内侧;再根据侧模板的高度,对两个所述支杆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平放于两个所述侧模板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均支撑于底模板上,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支杆与导向座锁紧固定;
步骤202、横向安装座调整: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对两个所述支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紧靠,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横向安装座与横向测尺锁紧固定,获得调整好的模板支设工具;
步骤三、混凝土浇筑:利用所述成型模板与所述矩形槽模板对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并获得施工成型的矩形槽。
上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矩形槽进行测量,此时所测量的矩形槽为待测矩形槽;步骤201中所述横向测尺为与待测矩形槽与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
当所述平板尺为第一测尺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待测矩形槽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A1、测量前准备工作:根据待测矩形槽的深度,对两个所述支杆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平放于待测矩形槽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底部;同时,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对两个所述支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顶件的外端分别支顶于待测矩形槽左右侧壁底部;
步骤A2、测量:采用所述第一测尺对待测矩形槽的上部宽度D3、两个所述支杆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D4以及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上部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D5分别进行测量;
步骤A3、偏差判断及偏差方向与偏差值确定:根据公式s1=D4-L1,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的左偏差判断参数s1;再根据计算得出的s1对待测矩形槽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s1=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存在偏差,并根据所述的s1对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进行确定:当s1>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值d1=s1;当s1<0 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值d1=|s1|,其中|s1|为s1的绝对值;
同时,根据公式s2=D5-L2,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的右偏差判断参数s2;再根据计算得出的s2对待测矩形槽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s2=0 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存在偏差,并根据所述的s2对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进行确定:当s2>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值d2=s2;当s2<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值d2=|s2|,其中|s2|为s2 的绝对值;
当所述平板尺为第二测尺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待测矩形槽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B1、测量前准备工作:根据待测矩形槽的深度,对两个所述支杆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平放于待测矩形槽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底部,此时横向测尺左端支撑于待测矩形槽的左侧上方且所述右安装座支撑于待测矩形槽的右侧上方;同时,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对两个所述支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顶件的外端分别支顶于待测矩形槽左右侧壁底部;
步骤B2、偏差测量:利用所述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测量得出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值d1,其中d1为利用所述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读出的待测矩形槽左侧壁上部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再根据得出的d1对待测矩形槽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d1=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存在偏差,并结合主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所处位置对左侧壁的偏差方向进行确定:当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上部位于主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左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当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上部位于主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右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
同时,利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尺测量得出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值 d2,其中d2为利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读出的待测矩形槽右侧壁上部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再根据得出的d2对待测矩形槽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d2=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存在偏差,并结合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所处位置对右侧壁的偏差方向进行确定:当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上部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右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否则,当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上部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左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
上述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模板支设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支设好的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对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进行测量,此时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为待测矩形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矩形槽施工工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矩形槽施工工具拆装简便,既可以作为模板支设工具使用,也可以作为矩形槽测量工具使用,只需在对两个所述支杆2进行组装时,通过对两个支杆底部所设置支顶件的朝向进行调整即可,便可组装成型模板支设工具或矩形槽测量工具。
3、组装成型的模板支设工具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便于推广使用。并且,通过设置横向测尺与支杆,直接限制了所支设模板的整体形状,使用过程可靠、稳定,使用效果好。通过设置横向安装座和导向座使得支设工具的尺寸便宜修改,方便了工人对模板的支设,实用性强。因而,该模板支设工具利用横向支撑杆与垂直固定在横向支撑杆两侧的支杆对所支设成型模板的整体形状进行直接限定,能有效解决施工中侧模板与底模板的垂直问题,并且两个支杆之间的间距以及横向支撑杆的支撑高度能简便、快速调节,能满足不同尺寸模板的支设需求。
4、采用组装成型的模板支设工具对矩形槽模板进行支撑时,模板支设简便,并且能对模板内腔宽度与高度进行简便、快速测量。同时,能在模板内不同位置处进行简便、快速支撑,确保所支设模板的侧模板与底模板呈垂直布设。
5、组装成型的矩形槽测量工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该矩形槽测量工具矩形槽偏差测量仪拆装简便、存放与移动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方式灵活且使用效果好,通过在横向测尺两侧垂直安装支杆,并在每个支杆的底部外侧设置与待测矩形槽侧壁底部顶紧的支顶件,能准确测量出矩形槽左右两侧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尺寸偏差,并且两个支杆之间的间距以及横向测尺的高度能简便、快速调节,使用操作灵活,可靠性高,经济实用,便于推广使用。该矩形槽偏差测量仪能直接放入待测矩形槽内,简单方便,测量精度较高,能有效提高工效,便于操作,能减轻劳动力,提高测量效率,从而及时发现具体误差多少并予以纠正,使待测矩形槽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6、组装成型的矩形槽测量工具适用面广,同一个矩形槽偏差测量仪能满足不同宽度、不同深度的待测矩形槽测量需求,并且能满足横截面为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待测槽体(即待测矩形槽)的测量需求,实用价值高,经济使用。
7、组装成型的矩形槽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对待测矩形槽的上部宽度D3、两个所述支杆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待测矩形槽的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存在偏差时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待测矩形槽的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存在偏差时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等进行简便、准确、快速测量。因而,上述矩形槽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准确测量出待测矩形槽左右两侧槽口上端与底端的偏差,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矩形槽施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装成型模板支设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装成型模板支设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装成型模板支设工具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装成型矩形槽测量工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装成型矩形槽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对矩形槽施工时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7-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装成型矩形槽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流程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矩形槽施工工具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装成型模板支设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装成型模板支设工具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装成型矩形槽测量工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装成型矩形槽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向测尺; 2—支杆; 3—导向座;
4—横向安装座; 5—直角三角形板; 6—手柄;
7—待测矩形槽; 8—指示挡板; 9—左端测量刻度线;
10—主测量刻度线; 11—下读数窗口; 12—槽底宽度指示标;
13—上测量刻度线; 14—上读数窗口; 15—上指示标;
16—底板; 17—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
18—底模板; 19—侧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包括横向测尺1和两个分别支撑于横向测尺1左右两侧的支杆2,两个所述支杆2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横向测尺1呈垂直布设,两个所述支杆2均为矩形平板且二者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支顶件,所述支顶件与横向测尺1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和两个所述支杆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测尺1上设置有两个供支杆2安装的横向安装座4,每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上均设置有一个对支杆2进行导向的导向座3,所述导向座3上开有一个供支杆2由下至上插装的导向孔。
实际使用时,如图1所示的矩形槽施工工具,既可以作为模板支设工具使用,如图2、图2-1、图3所示;也可以作为矩形槽测量工具使用,如图4、图5所示。实际对两个所述支杆2进行组装时,通过对两个所述支杆 2底部所设置支顶件的朝向进行调整即可,便可组装成型所述模板支设工具或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其中,当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所设置支顶件均位于支杆2的底部外侧时,组装成型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当两个所述支杆2 底部所设置支顶件均位于支杆2的底部内侧时,组装成型所述模板支设工具。
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所设置支顶件的朝向调整方法非常简便,只需将两个支杆2均从横向测尺1上拆卸下来,再将各支杆2均翻转后再安装在横向测尺1上即可,实际操作使用非常简便。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杆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并且,两个所述支杆2均为矩形平板(也称长条形平板)。实际加工时,两个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和两个所述支杆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并且直角三角形板5和支杆2的板厚相同,不仅加工制作简便,加工精度易于保证,并且支撑简便,使用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上均安装有一个对支杆2进行导向的导向座3,每个所述支杆2均由下至上插装入一个所述导向座3内,所述导向座3内开有供支杆2插入的导向孔。
所述横向安装座4与横向测尺1之间以及支杆2与导向座3之间均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因而,通过所述锁紧件能简便、快速对横向安装座4在横向测尺1上的安装位置以及导向座3在支杆2上的安装位置进行简便、快速调整。
为安装及使用操作简便,所述导向座3与所述横向安装座4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测尺1为平板尺。
为测量简便,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和两个所述支杆2 均位于所述平板尺后侧,所述平板尺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长度刻度线。所述长度刻度线的刻度单位为mm。
为测量简便,所述导向座3位于所述横向安装座4后侧。
实际使用时,所述导向座3与所述横向安装座4加工制作为一体或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为确保横向测尺1能简便、平稳地进行平放,所述横向测尺1为L形平板尺且其分为左侧尺体和右侧尺体,所述左侧尺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右侧尺体的宽度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左侧尺体和所述右侧尺体均为矩形尺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
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的底部相平齐,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均安装于所述右侧尺体上且二者的底面均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面相平齐。这样,能有效保证测量精度,并进一步增大横向测尺 1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顶件分别为位于横向测尺1左右两侧下方的左支顶件和右支顶件,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为支撑于横向测尺1左右两侧的左侧支杆和右侧支杆,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分别为供所述左侧支杆安装的左安装座和供所述右侧支杆安装的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与所述左侧尺体紧贴。
并且,所述左安装座的左侧壁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右侧壁紧贴。为加工简便,所述左侧尺体与所述右侧尺体加工制作为一体。
如图2-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均为由后向前套装在所述右侧尺体上且横截面为凹字形的安装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安装座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尺体上的固定安装座,所述右安装座为能沿所述右侧尺体进行左右平移并带动所述右侧支杆进行同步平移的滑移座。
由于导向座3与横向安装座4通过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因而导向座3与横向安装座4上均开有多个分别供所述连接螺栓安装的螺栓安装孔。另外,由于所述左安装座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尺体上的固定安装座,因而所述右侧尺体上开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左安装座的螺栓安装孔。
所述左安装座与所述右侧尺体之间锁紧固定的所述锁紧件为所述连接螺栓。所述右安装座与所述右侧尺体之间锁紧固定的所述锁紧件为锁紧螺栓,该锁紧螺栓与所述右侧尺体的尺面呈平行布设且该锁紧螺栓沿支杆 2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座3为沿支杆2的长度方向布设且横截面为凹字形的支座。所述支杆2与导向座3之间进行锁紧固定的锁紧件为锁紧螺栓,该锁紧螺栓与支杆2的板面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座3与横向安装座4的底部相平齐。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尺体的左端部安装有手柄6,这样能简便、快速对横向测尺1进行操作,为进一步确保横向测尺1能简便、平稳地进行平放,所述手柄6的底部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部相平齐。
如图6所示,所述手柄6的横截面为凸字形,所述手柄6由上至下扣装在所述左侧尺体上,所述手柄6中部由下至上开有供所述左侧尺体插装的插槽。并且,所述手柄6通过多个固定螺母紧固固定在所述左侧尺体上。
为测量简便,所述支杆2为平尺。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测尺1和支杆2均为铝合金尺。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和底板16均为铝合金板,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和支杆2与底板16 之间均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与支杆2加工制作为一体或焊接固定为一体。
实际加工时,所述横向测尺1和支杆2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的尺体。
为进一步确保支撑稳固性,两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底板 16,所述支杆2和所述支顶件的底部均固定于底板16上。所述支杆2和所述支顶件均与底板16呈垂直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6的板厚不超过2mm。
如图2、图2-1、图3所示,组装好的所述模板支设工具可以作为矩形槽成型模板(也称矩形槽模板或槽体模板)的支设工具。如图3所示,所述模板支设工具中,所述横向测尺1沿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横向测尺1的左右两侧分别支撑于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左右两侧上方,两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均支撑于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侧底部,每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均与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一个内侧壁紧靠。实际使用时,所述横向测尺1在两个所述支杆2上的支撑高度,两个所述支杆2在横向测尺1上的支撑位置(即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均能简便、快速进行调整。
如图2、图2-1、图3所示,每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内侧均设置有一个支顶件,所述支顶件与横向测尺1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和两个所述支杆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顶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
如图3所示,所述矩形槽成型模板的横截面为凹字形且其包括底模板 18和两个对称支撑于底模板18左右两侧上方的侧模板19,所述底模板18 和两个所述侧模板19均为矩形平直模板。所述横向测尺1的左右两侧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侧模板19上,所述支杆2和所述支顶件的底部均支撑于底模板18上,每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均与一个所述侧模板19紧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的一个直角边固定在支杆2的内侧壁上,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的另一个直角边与支杆2呈垂直布设。并且,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的另一个直角边水平支撑于所述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侧底部(即底模板18上)。
实际使用时,为进一步确保支撑稳固性,两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支撑于底模板18上的底板16。实际支撑时,所述底板16平放于底模板18上,能确保所述模板支设工具的支撑稳固性。
组装成型的所述模板支撑工具使用时,根据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部尺寸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以及横向测尺1的支撑高度进行相应调整。实际进行调整时,根据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腔宽度(即两个所述侧模板19之间的净距)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19紧靠。并且,根据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腔深度(即侧模板19的高度),对横向测尺1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均支撑于底模板18上,并使横向测尺1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侧模板19上,这样横向测尺1平放于所支设成型模板上,并且横向测尺1沿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宽度方向布设。并且,通过横向测尺1能简便对两个所述侧模板19之间的净距进行准确测量。为测量简便,所述支杆2为平尺,通过支杆2能对侧模板19 的高度进行简便、准确测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实际使用时,所述锁紧件也可根据实际施工需求,替换为其他可用的紧固件。
如图3所示,所述模板支撑工具中,所述横向测尺1为与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并且横向测尺1的尺面与底模板18呈垂直布设。并且,所述横向测尺1为L形平板尺,这样能确保横向测尺1 能简便、平稳地平放于所述矩形槽成型模板上。
所述手柄6安装在所述左侧尺体的左端部,这样能简便、快速对横向测尺1进行操作,为进一步确保所述横向测尺1能简便、平稳地平放于所述矩形槽成型模板上,所述手柄6的底部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部相平齐。实际使用时,所述手柄6与所述左侧尺体之间采用螺钉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可用的连接件。
实际使用之前,先根据所支设矩形槽模板的尺寸对组装成型模具支设工具的尺寸进行确定,具体是根据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腔宽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19紧靠。并且,根据所支设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腔深度,对横向测尺1的支撑高度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均支撑于底模板18上,并使横向测尺1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侧模板19上。
使用结束后,能简便、快速完成所述模板支设工具的拆卸,移动及存放简便、占用空间小。
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矩形槽成型模板进行支设时,只需对本发明进行组装即可,组装简便,组装过程如下:
第一步、将两个横向安装座4分别安装在横向测尺1上,并将两个所述导向座3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上;
第二步、将手柄6安装在横向测尺1上;
第三步、将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带直角三角形板5和底板16)分别由下至上拆装入两个所述导向座3内即可,并将所有锁紧螺栓(也称锁紧螺钉均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槽成型模板呈水平布设,所述矩形槽成型模板的内侧底部(即槽底)为水平面,所述横向支撑杆1和两个所述支顶件均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支杆2均呈竖直向布设。
如图4、图5所示,组装好的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能对多种矩形槽(即待测矩形槽7)分布进行测量。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中,所述横向测尺1 的尺面与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所述横向测尺1沿待测矩形槽7 的宽度方向布设,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每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外侧均设置有一个外端支顶于待测矩形槽7侧壁底部的支顶件,所述支顶件与横向测尺1呈平行布设且其外端为支顶端;两个所述支顶件和两个所述支杆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两个所述支顶件的支顶端之间的间距D1与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相同;所述支顶件的内端固定在支杆2的外侧壁底部,所述支顶件的内端为固定端,两个所述支顶件的固定端之间的间距D2与两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相同。
由于两个所述支顶件的支顶端之间的间距D1与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相同,因而能直接测设出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实际加工时,所述支顶件采用与横向测尺1呈平行布设的平值板加工而成,将两个所述支顶件的支顶端分别支顶于待测矩形槽7左右两个侧壁底部后,两个所述支顶件与待测矩形槽7的侧壁底部之间均为线接触,再将横向测尺1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能直接确保横向测尺1沿待测矩形槽7的宽度方向布设,因而能有效保证待测矩形槽7的偏差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两个所述支顶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并且,两个所述支顶件的横向长度已知。
实际使用时,所述待测矩形槽7的内侧底部(即槽底)和左右两个侧壁均为平面。
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中,所述待测矩形槽7的内侧底部(即槽底)为水平面,所述横向测尺1和两个所述支顶件均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支杆 2均呈竖直向布设。并且,两个所述支杆2呈对称布设。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的一个直角边固定在支杆2的外侧壁上,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的另一个直角边水平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
所述支顶件采用直角三角形板5,不仅能有效保证支杆2的支撑稳固性,并且能确保所述支顶件的支顶端均能与待测矩形槽7的侧壁底部紧密线接触,一方面使得两个所述支顶件的支顶端之间的间距D1与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相同,另一方面使该矩形槽测量工具的布放非常简便,只需将两个所述支顶件的支顶端分别支顶在待测矩形槽7的两个侧壁底部便能使该矩形槽测量工具沿待测矩形槽7的宽度方向布设,能预先保证测量准确性,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可靠。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确保支撑稳固性,两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均安装有一个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的底板16。
实际测量时,所述底板16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也称待测矩形槽7的内侧底部),不仅能确保该矩形槽测量工具的支撑稳固性,并且能有效克服待测矩形槽7底部不平整或待测矩形槽7底部出现倾斜的情形,并且能对待测矩形槽7底部是否出现倾斜进行简便判断。
实际使用过程中,将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的底板16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并通过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在横向测尺1上的安装位置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顶件的支顶端分别支顶在待测矩形槽7的一个侧壁底部;调整两个所述导向座3在各自所安装支杆2上的安装位置,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即可。通过测量两个所述导向座3在各自所安装支杆2上的安装位置是否相同,即可判断得出待测矩形槽7底部是否出现倾斜,当且仅当两个所述导向座3在各自所安装支杆2上的安装位置相同,待测矩形槽7底部不存在倾斜。
其中,横向测尺1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是指横向测尺1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的左右侧壁上方。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测尺1为与待测矩形槽7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所述左侧尺体的左端部安装有手柄6,所述手柄6通过多个固定螺母紧固固定在所述左侧尺体上,所述手柄6的前后两侧分别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上方。这样,能简便、快速对横向测尺1进行操作,为进一步确保横向测尺1能简便、平稳地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所述手柄6的底部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部相平齐。为测量简便,所述支杆2为平尺,通过支杆2能对待测矩形槽7的槽深进行简便、准确测量。
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中,所述左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1≥D4,所述右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2≥D5。其中,D4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D5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
实际使用之前,先根据待测矩形槽7的尺寸,对该矩形槽测量工具的尺寸进行确定,具体是根据所述的D4和D5,对L1和L2的取值进行确定,并相应对直角三角形板5的横向长度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L1=L2。
使用结束后,该矩形槽测量工具能简便、快速完成拆卸,移动及存放简便、占用空间小。
实际使用时,只需对该矩形槽测量工具进行组装即可,组装简便。
对该矩形槽测量工具进行组装时,过程如下:
第1步、将两个横向安装座4分别安装在横向测尺1上,并将两个所述导向座3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上;
第2步、将手柄6安装在横向测尺1上;
第3步、将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带直角三角形板5和底板16)分别由下至上拆装入两个所述导向座3内即可,并将所有锁紧螺栓(也称锁紧螺钉均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中,所述平板尺为第一测尺。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测尺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长度刻度线。
如图7所示,利用本发明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现浇混凝土结构件上设置的矩形槽进行施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板安装:待用于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件的成型模板支立完成后,在所述成型模板内安装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矩形槽模板;其中,现浇混凝土结构件为现浇混凝土梁、现浇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板、现浇混凝土沟道等;
所述矩形槽模板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矩形槽模板包括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底模板18和两个对所施工矩形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进行成型施工的侧模板19,两个所述侧模板19分别支撑于底模板18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底模板18和两个所述侧模板19均为矩形平直模板;
步骤二、模板支设: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一中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支撑,过程如下:
步骤201、支杆安装及调整:将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入一个所述导向座3内,并使每个所述支杆2底部所设置的支顶件均位于该支杆2的底部内侧;再根据侧模板19的高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两个所述侧模板19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2均支撑于底模板18上,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支杆2与导向座3锁紧固定;
步骤202、横向安装座调整: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4,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19 紧靠,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横向安装座4与横向测尺1锁紧固定,获得调整好的模板支设工具;
步骤三、混凝土浇筑:利用所述成型模板与所述矩形槽模板对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并获得施工成型的矩形槽。
并且,步骤三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矩形槽进行测量,此时所测量的矩形槽为待测矩形槽7;步骤201中所述横向测尺1为与待测矩形槽7与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板尺为第一测尺,如图7-1所示,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待测矩形槽7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A1、测量前准备工作:根据待测矩形槽7的深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2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同时,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4,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顶件的外端分别支顶于待测矩形槽7左右侧壁底部;
步骤A2、测量:采用所述第一测尺对待测矩形槽7的上部宽度D3、两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D4以及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D5分别进行测量;
步骤A3、偏差判断及偏差方向与偏差值确定:根据公式s1=D4-L1,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7的左偏差判断参数s1;再根据计算得出的s1对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s1=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存在偏差,并根据所述的s1 对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进行确定:当s1>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 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值d1=s1;当s1<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值d1=|s1|,其中|s1|为s1的绝对值;
同时,根据公式s2=D5-L2,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7的右偏差判断参数 s2;再根据计算得出的s2对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s2=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 的右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 的右侧壁存在偏差,并根据所述的s2对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进行确定:当s2>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d2=s2;当s2<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d2=|s2|,其中|s2|为s2的绝对值。
因而,采用如图7-1所示的测量方法,能对待测矩形槽7的上部宽度 D3、两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D4、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D5、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存在偏差时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存在偏差时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等进行简便、准确、快速测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A1中测量前准备工作之前,先将该矩形槽测量工具所欲锁紧螺栓均拧松;完成测量前准备工作后,该矩形槽测量工具所欲锁紧螺栓均锁紧固定,且该矩形槽测量工具平稳置于待测矩形槽7内,并且手柄6的前后两侧底部均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上方紧密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步骤A1中完成测量前准备工作后,所述待测矩形槽7 的上部均位于所述第一测尺的测量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步骤A3中完成偏差判断及偏差方向与偏差值确定后,还需根据公式D1=D2+L1+L2,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D1。
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过在横向测尺1上对称安装两个与横向测尺1相垂直的支杆2,在测量过程中,直接将该矩形槽测量工具放入待测矩形槽7 内,简单方便,测量精度较高,能有效提高工效,便于操作,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测量效率。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每个支杆2的底部外侧均设置有一个外端支顶于待测矩形槽7侧壁底部的支顶件,使得两个支顶件的支顶端之间的间距D1 与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相同,待测矩形槽7的顶部宽度(也称上部宽度)D3可通过横向测尺1直接测得。在测量时,将横向测尺1放置于待测矩形槽7上并使支杆2伸入至待测矩形槽7底部,使支杆2外侧的支顶件与待测矩形槽7侧壁底部顶紧,能准确测量出待测矩形槽7左右两侧壁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尺寸偏差,从而及时纠正,满足规范要求。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模板支设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支设好的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对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进行测量,此时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为待测矩形槽7;并且,对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进行测量时,按照步骤A1至步骤A3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进行模板支设时,可以采用多个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同步对步骤一中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支撑,多个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沿所述矩形槽模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并且,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矩形槽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所述矩形槽的多个不同横断面位置处分别进行测量。
实施例2
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矩形槽施工工具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平板尺为第二测尺;
所述第二测尺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左端测量刻度线9和主测量刻度线 10,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和主测量刻度线10均为长度刻度线且二者的零刻度线重合,详见图12;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位于所述第二测尺的左端下部,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位于左端测量刻度线9右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的刻度值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的刻度值从右至左逐渐增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左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1相同;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和主测量刻度线10中位于所述左侧支杆左侧的所有刻度线组成对待测矩形槽 7的左侧偏差d1进行测量的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其中d1为待测矩形槽 7左侧壁的偏差值且d1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底部与上部之间的间距;
如图13所示,所述右安装座上安装有对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偏差d2 进行测量的右侧偏差测量尺,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尺包括与所述第二测尺呈平行布设的竖向尺体,所述竖向尺体位于所述第二测尺前侧且其上设置有对d2进行测量的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其中d2为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且d2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底部与上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在所述竖向尺体上所处的区域为刻度区,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刻度区中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右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2相同;所述刻度区中位于零刻度线左侧的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右至左逐渐增大,所述刻度区中位于零刻度线右侧的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所述竖向尺体的底部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部相平齐。
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主测量刻度线10和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 17的刻度单位均为mm。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为进一步测量简便、读数方便,所述竖向尺体为安装于所述右安装座上的指示挡板8,所述指示挡板8上为呈竖直向布设的矩形平板,所述指示挡板8上开有用于读取主测量刻度线10 的刻度值的下读数窗口11,所述下读数窗口11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上方;所述指示挡板8上设置有对主测量刻度线10的刻度值进行指示的槽底宽度指示标12,所述槽底宽度指示标12位于下读数窗口11 内,所述槽底宽度指示标12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的正上方。
实际使用时,槽底宽度指示标12所指示的主测量刻度线10的刻度值,便为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D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尺的前侧壁上部设置有对D2进行测量的上测量刻度线13,所述上测量刻度线13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重合,所述上测量刻度线13的刻度值由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指示挡板8上开有用于读取上测量刻度线13的刻度值的上读数窗口14,所述上读数窗口14位于下读数窗口11上方;所述指示挡板8上设置有对上测量刻度线13的刻度值进行指示的上指示标15,所述上指示标15位于上读数窗口14内,所述上指示标15位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正前方。
实际使用时,所述上指示标15所指示的上测量刻度线13的刻度值,便为两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
实际使用时,如图8所示的矩形槽施工工具,既可以作为模板支设工具使用,如图9和图10所示;也可以作为矩形槽测量工具使用,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实际对两个所述支杆2进行组装时,通过对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所设置支顶件的朝向进行调整即可,便可组装成型所述模板支设工具或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其中,当两个所述支杆2底部所设置支顶件均位于支杆2的底部外侧时,组装成型所述矩形槽测量工具;当两个所述支杆 2底部所设置支顶件均位于支杆2的底部内侧时,组装成型所述模板支设工具。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矩形槽施工工具的其余部分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拆卸与组装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利用本发明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现浇混凝土结构件上设置的矩形槽进行施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板安装:待用于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件的成型模板支立完成后,在所述成型模板内安装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矩形槽模板;其中,现浇混凝土结构件为现浇混凝土梁、现浇混凝土柱、现浇混凝土板、现浇混凝土沟道等;
所述矩形槽模板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矩形槽模板包括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底模板18和两个对所施工矩形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进行成型施工的侧模板19,两个所述侧模板19分别支撑于底模板18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底模板18和两个所述侧模板19均为矩形平直模板;
步骤二、模板支设: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一中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支撑,过程如下:
步骤201、支杆安装及调整:将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入一个所述导向座3内,并使每个所述支杆2底部所设置的支顶件均位于该支杆2的底部内侧;再根据侧模板19的高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两个所述侧模板19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2均支撑于底模板18上,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支杆2与导向座3锁紧固定;
步骤202、横向安装座调整: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4,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19 紧靠,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横向安装座4与横向测尺1锁紧固定,获得调整好的模板支设工具;
步骤三、混凝土浇筑:利用所述成型模板与所述矩形槽模板对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并获得施工成型的矩形槽。
并且,步骤三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矩形槽进行测量,此时所测量的矩形槽为待测矩形槽 7;步骤201中所述横向测尺1为与待测矩形槽7与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板尺为第一测尺,如图14所示,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待测矩形槽7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B1、测量前准备工作:根据待测矩形槽7的深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2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此时横向测尺1左端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上方且所述右安装座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上方;同时,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4,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顶件的外端分别支顶于待测矩形槽7左右侧壁底部;所述横向测尺1为第二测尺;
步骤B2、偏差测量:利用所述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测量得出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值d1,其中d1为利用所述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读出的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上部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再根据得出的d1对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d1=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 的左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存在偏差,并结合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所处位置对左侧壁的偏差方向进行确定:当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位于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左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当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位于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右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
同时,利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尺测量得出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d2,其中d2为利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读出的待测矩形槽7 右侧壁上部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再根据得出的d2对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d2=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存在偏差,并结合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所处位置对右侧壁的偏差方向进行确定:当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右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否则,当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左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
本实施例中,步骤102中进行偏差测量时,还需利用主测量刻度线10 测量得出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D1,其中D1为利用主测量刻度线10 读出的槽底宽度指示标12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
利用左端测量刻度线9和主测量刻度线10简便、快速能测量出待测矩形槽7的上部宽度D3。
实际对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D1进行确定时,也可以先利用上测量刻度线13测量得出两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其中D2 为利用上测量刻度线13读出的上指示标15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再根据公式D1=D2+L1+L2,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7的底部宽度D1。
因而,采用如图14所示的测量方法,能对待测矩形槽7的上部宽度 D3、两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D4、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D5、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存在偏差时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d1、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存在偏差时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d2等进行简便、准确、快速测量,并且所述的d1、d2、D1和D2均能直接读取出来,测量简便,测量结果可靠,同时也能直接判断出待测矩形槽7两个侧壁的偏差方向。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模板支设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支设好的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对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进行测量,此时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为待测矩形槽7;并且,对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进行测量时,按照步骤B1至步骤B2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进行模板支设时,可以采用多个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同步对步骤一中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支撑,多个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沿所述矩形槽模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并且,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矩形槽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所述矩形槽的多个不同横断面位置处分别进行测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测尺(1)和两个分别支撑于横向测尺(1)左右两侧的支杆(2),两个所述支杆(2)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均与横向测尺(1)呈垂直布设,两个所述支杆(2)均为矩形平板且二者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个所述支杆(2)的底部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支顶件,所述支顶件与横向测尺(1)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支顶件和两个所述支杆(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测尺(1)上设置有两个供支杆(2)安装的横向安装座(4),每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上均设置有一个对支杆(2)进行导向的导向座(3),所述导向座(3)上开有一个供支杆(2)由下至上插装的导向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顶件为直角三角形板(5),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的一个直角边固定在支杆(2)的侧壁上,所述直角三角形板(5)的另一个直角边与支杆(2)呈垂直布设。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安装座(4)与横向测尺(1)之间以及支杆(2)与导向座(3)之间均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固定。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测尺(1)为与待测矩形槽(7)与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和两个所述支杆(2)均位于所述平板尺后侧,所述平板尺的前侧壁上设置有长度刻度线。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测尺(1)为L形平板尺且其分为左侧尺体和右侧尺体,所述左侧尺体的宽度大于所述右侧尺体的宽度且二者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左侧尺体和所述右侧尺体均为矩形尺且二者的上表面相平齐;
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的底部相平齐,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均安装于所述右侧尺体上且二者的底面均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面相平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尺为第一测尺或第二测尺;
所述第一测尺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长度刻度线;
两个所述支顶件分别为位于横向测尺(1)左右两侧下方的左支顶件和右支顶件,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为支撑于横向测尺(1)左右两侧的左侧支杆和右侧支杆,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分别为供所述左侧支杆安装的左安装座和供所述右侧支杆安装的右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与所述左侧尺体紧贴;
所述第二测尺的前侧壁下部设置有左端测量刻度线(9)和主测量刻度线(10),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和主测量刻度线(10)均为长度刻度线且二者的零刻度线重合;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位于所述第二测尺的左端下部,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位于左端测量刻度线(9)右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的刻度值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的刻度值从右至左逐渐增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所述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左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1相同;所述左端测量刻度线(9)和主测量刻度线(10)中位于所述左侧支杆左侧的所有刻度线组成对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偏差d1进行测量的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其中d1为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值且d1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底部与上部之间的间距;
所述右安装座上安装有对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偏差d2进行测量的右侧偏差测量尺,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尺包括与所述第二测尺呈平行布设的竖向尺体,所述竖向尺体位于所述第二测尺前侧且其上设置有对d2进行测量的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其中d2为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且d2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底部与上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在所述竖向尺体上所处的区域为刻度区,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位于所述刻度区中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右支顶件的横向长度L2相同;所述刻度区中位于零刻度线左侧的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右至左逐渐增大,所述刻度区中位于零刻度线右侧的刻度线的刻度值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所述竖向尺体的底部与所述左侧尺体的底部相平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向安装座(4)均为由后向前套装在所述右侧尺体上且横截面为凹字形的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尺体上的固定安装座,所述右安装座为能沿所述右侧尺体进行左右平移并带动所述右侧支杆进行同步平移的滑移座;
所述竖向尺体为安装于所述右安装座上的指示挡板(8),所述指示挡板(8)上为呈竖直向布设的矩形平板,所述指示挡板(8)上开有用于读取主测量刻度线(10)的刻度值的下读数窗口(11),所述下读数窗口(11)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上方;所述指示挡板(8)上设置有对主测量刻度线(10)的刻度值进行指示的槽底宽度指示标(12),所述槽底宽度指示标(12)位于下读数窗口(11)内,所述槽底宽度指示标(12)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的零刻度线的正上方。
8.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现浇混凝土结构件上设置的矩形槽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板安装:待用于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件的成型模板支立完成后,在所述成型模板内安装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矩形槽模板;
所述矩形槽模板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矩形槽模板包括对所施工矩形槽进行成型施工的底模板(18)和两个对所施工矩形槽的两侧侧壁分别进行成型施工的侧模板(17),两个所述侧模板(17)分别支撑于底模板(18)的左右两侧上部,所述底模板(18)和两个所述侧模板(17)均为矩形平直模板;
步骤二、模板支设: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一中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支撑,过程如下:
步骤201、支杆安装及调整:将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由上至下插装入一个所述导向座(3)内,并使每个所述支杆(2)底部所设置的支顶件均位于该支杆(2)的底部内侧;再根据侧模板(17)的高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两个所述侧模板(17)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2)均支撑于底模板(18)上,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支杆(2)与导向座(3)锁紧固定;
步骤202、横向安装座调整: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4),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杆(2)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模板(17)紧靠,调整完成后通过锁紧件将横向安装座(4)与横向测尺(1)锁紧固定,获得调整好的模板支设工具;
步骤三、混凝土浇筑:利用所述成型模板与所述矩形槽模板对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现浇混凝土结构件,并获得施工成型的矩形槽。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步骤三中施工成型的矩形槽进行测量,此时所测量的矩形槽为待测矩形槽(7);步骤201中所述横向测尺(1)为与待测矩形槽(7)与呈垂直布设的平板尺;
当所述平板尺为第一测尺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待测矩形槽(7)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A1、测量前准备工作:根据待测矩形槽(7)的深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2)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同时,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4),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顶件的外端分别支顶于待测矩形槽(7)左右侧壁底部;
步骤A2、测量:采用所述第一测尺对待测矩形槽(7)的上部宽度D3、两个所述支杆(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D2、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与所述左侧支杆的左侧壁之间的间距D4以及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与所述右侧支杆的右侧壁之间的间距D5分别进行测量;
步骤A3、偏差判断及偏差方向与偏差值确定:根据公式s1=D4-L1,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7)的左偏差判断参数s1;再根据计算得出的s1对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s1=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存在偏差,并根据所述的s1对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进行确定:当s1>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值d1=s1;当s1<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值d1=|s1|,其中|s1|为s1的绝对值;
同时,根据公式s2=D5-L2,计算得出待测矩形槽(7)的右偏差判断参数s2;再根据计算得出的s2对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s2=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存在偏差,并根据所述的s2对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与偏差值进行确定:当s2>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d2=s2;当s2<0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d2=|s2|,其中|s2|为s2的绝对值;
当所述平板尺为第二测尺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待测矩形槽(7)进行测量时,过程如下:
步骤B1、测量前准备工作:根据待测矩形槽(7)的深度,对两个所述支杆(2)的支撑高度分别进行调整,使横向测尺(1)平放于待测矩形槽(7)上,并使两个所述支杆(2)均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底部,此时横向测尺(1)左端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上方且所述右安装座支撑于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上方;同时,通过调整横向安装座(4),对两个所述支杆(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两个所述支顶件的外端分别支顶于待测矩形槽(7)左右侧壁底部;
步骤B2、偏差测量:利用所述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测量得出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值d1,其中d1为利用所述左侧偏差测量刻度线读出的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上部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再根据得出的d1对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d1=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存在偏差,并结合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所处位置对左侧壁的偏差方向进行确定:当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位于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左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当待测矩形槽(7)的左侧壁上部位于主测量刻度线(10)的零刻度线右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左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
同时,利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尺测量得出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值d2,其中d2为利用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读出的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上部所处位置处的刻度值;再根据得出的d2对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是否存在偏差进行判断:当d2=0时,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不存在偏差,且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与该待测矩形槽(7)底部呈垂直布设;否则,判断为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存在偏差,并结合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所处位置对右侧壁的偏差方向进行确定:当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右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外倾斜;否则,当待测矩形槽(7)的右侧壁上部位于所述右侧偏差测量刻度线(17)的零刻度线左侧时,说明待测矩形槽(7)右侧壁的偏差方向为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模板支设完成后,还需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支设好的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对所述矩形槽模板进行测量时,采用所述矩形槽施工工具对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进行测量,此时所述矩形槽模板的内腔为待测矩形槽(7)。
CN201810215099.5A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083859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5099.5A CN108385970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15099.5A CN108385970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5970A true CN108385970A (zh) 2018-08-10
CN108385970B CN108385970B (zh) 2020-06-09

Family

ID=6306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15099.5A Active CN108385970B (zh) 2018-03-15 2018-03-15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859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4183A (zh) * 2021-07-27 2021-10-12 福建省筑创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模板用可调的企口压槽施工工法
CN113503793A (zh) * 2021-07-05 2021-10-15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普定发电公司 一种水电站大坝裂缝的快速监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7001A (ja) * 2002-05-20 2003-11-28 Babcock Hitachi Kk 溝ピッチ寸法測定器と溝ピッチ寸法測定方法
CN202018255U (zh) * 2011-03-25 2011-10-26 于婧 专用游标卡尺
CN202915844U (zh) * 2012-11-07 2013-05-01 浙江弘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沟槽测量卡尺
CN105064692A (zh) * 2015-07-22 2015-11-18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钢筋间距微调卡控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7001A (ja) * 2002-05-20 2003-11-28 Babcock Hitachi Kk 溝ピッチ寸法測定器と溝ピッチ寸法測定方法
CN202018255U (zh) * 2011-03-25 2011-10-26 于婧 专用游标卡尺
CN202915844U (zh) * 2012-11-07 2013-05-01 浙江弘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沟槽测量卡尺
CN105064692A (zh) * 2015-07-22 2015-11-18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钢筋间距微调卡控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793A (zh) * 2021-07-05 2021-10-15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普定发电公司 一种水电站大坝裂缝的快速监测方法
CN113503793B (zh) * 2021-07-05 2023-04-11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普定发电公司 一种水电站大坝裂缝的快速监测方法
CN113494183A (zh) * 2021-07-27 2021-10-12 福建省筑创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模板用可调的企口压槽施工工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5970B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3169B (zh) 一种双壳体船舶制造方法
CN102720362B (zh) 一种高精度钢筋混凝土反力墙施工工艺
CN203643450U (zh) 混凝土塌落度的测量装置
CN108385970A (zh) 一种矩形槽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CN102094532A (zh) 一种建筑施工水平构件尺寸的测量控制方法
CN108253865A (zh) 一种矩形槽偏差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205957883U (zh) 一种狭长空间内壁垂直度测量仪和测量装置
CN207991407U (zh) 一种矩形槽偏差测量仪
CN109778704B (zh) 一种曲形变截面鱼腹式钢箱梁制作定位测量施工装置及方法
CN208350013U (zh) 一种路用激光测距式断面测试仪高精度标定校准的设备
CN103696410A (zh) 齿轮齿条爬升式垂直升船机螺母柱高效安装方法及辅助装置
CN102518045B (zh) 拱肋预埋段安装定位支架及其调整定位方法
CN108253193A (zh) 墙体管道预埋施工方法
CN217580758U (zh) 一种华夫板平整结构
CN109297453B (zh) 衬砌台车弧形模板的线形测量方法
CN208009899U (zh) 一种矩形槽模板支设工具
CN211783162U (zh) 一种卫生间地漏排砖定位工具
CN212533764U (zh) Pc轨道梁铸钢拉力支座的定位调整装置
CN113897821A (zh) 一种地铁轨道板精调系统及方法
CN211527398U (zh) 一种激光水平仪在施工控制标高过程中的承托装置
CN100487373C (zh) 一种热辐射管脚支座的安装方法
CN219276192U (zh) 一种斜交预制箱梁双支座预埋钢板快速定位工具
CN214995943U (zh) 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
CN212454421U (zh) 盾构机空间姿态测量用托架
CN204954673U (zh) 一种混凝土试件中预埋探头用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003 Xi'an, Lianhu District, Shaanxi, North Street, No. 199

Patentee after: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3 Xi'an, Lianhu District, Shaanxi, North Street, No. 199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rp.,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