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7902A -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7902A
CN108377902A CN201810261634.0A CN201810261634A CN108377902A CN 108377902 A CN108377902 A CN 108377902A CN 201810261634 A CN201810261634 A CN 201810261634A CN 108377902 A CN108377902 A CN 108377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andle
oil tea
rod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16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淼
李君茹
韩宁静
周瑞乾
祁长杰
陈刚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2616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779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77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790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采集信阳地区油茶盛花期的油茶花粉,自然干燥后于4℃保存;在授粉前先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h,按照油茶花粉与超纯水的质量比为1:500‑1000配制成油茶花粉液,利用喷壶将信阳油茶花粉液喷施湖南以南油茶雌株2‑4次,每次喷施的时间间隔为3‑5天,按照所授粉雌株所在地的施肥条件进行施肥,待果实成熟后,采集果实进而获得杂交油茶种子;对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预处理;(B)基质准备;(C)苗床平整;(D)播种覆土;(E)苗圃管理;(F)树苗移栽;(G)树苗抚育及管护。使用本发明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使得适用于湖南以南地区的油茶品种能够抵抗偶发低温天气,提高油茶幼苗存活率。

Description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林育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经济林树种之一。
油茶不适宜在寒冷的地区种植,信阳地区属于油茶种植的北部边缘地区,此地区的油茶经历多个冬季之后即具有了一定的抗逆性,即在低温(例如-5℃—9℃)天气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存活和正常生长、开花、结果。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湖南以南地区在冬季也偶尔会突降大雪、气温可以降低到接近-5℃,而湖南以南地区的油茶在如此寒冷的条件下,油茶幼苗可能会大面积死亡,即使5年生以上的油茶也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影响来年开花结果。因此,培育出适合湖南以南地区种植且能够抵抗冬季突发低温天气的油茶品种显得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南以南地区油茶遗传育种方法,使得适用于湖南以南地区的油茶品种能够抵抗偶发低温天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采集信阳地区油茶盛花期的油茶花粉,油茶树龄在10-20年,自然干燥后于4℃保存;在授粉前先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h,按照油茶花粉与超纯水的质量比为1:500-1000配制成油茶花粉液,利用喷壶将信阳油茶花粉液喷施湖南以南油茶雌株2-4次,每次喷施的时间间隔为3-5天,按照所授粉雌株所在地的施肥条件进行施肥,待果实成熟后,采集果实进而获得杂交油茶种子;对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预处理;(B)基质准备;(C)苗床平整;(D)播种覆土;(E)苗圃管理;(F)树苗移栽;(G)树苗抚育及管护。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A)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1)在25℃~30℃的育种液中浸泡24-36h;(A-2)在25℃~30℃的条件下避光晾6-12h;(A-3)用5℃-10℃的流动的清水冲洗种子3-6h;(A-4)置于20℃~24℃的育种液中浸泡24-36h;(A-5)在20℃~24℃的条件下避光晾6-12h;(A-6)用10℃-15℃的流动的清水冲洗种子3-6h;重复步骤(A-1)至(A-6)5-7次。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A)中,所述育种液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的:将玉米须15-25重量份、葡萄籽22-36重量份、山药5-10重量份、桑叶10-15重量份、马铃薯3-11重量份和茶叶4-12重量份,按照固液比1:(5-10)g/mL置于水中,100℃水浴加热回流2-3h,冷却,过滤,滤液浓缩至五分之三体积的滤液即得育种液,滤渣即为育种液残渣。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B)中:所述基质由A组分和发酵后的B组分组成,发酵后的B组分的含量为25-45wt%;A组分由河沙20-30重量份、黄心土10-20重量份和硅藻泥10-20重量份组成;B组分由油茶壳26-44重量份、秸秆20-30重量份、豆渣5-10重量份和育种液残渣40-60重量份组成。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B)中:将B组分置于基质发酵装置中,加入B组分质量10-20%的水,发酵30-45天,发酵结束后晾干,然后与A组分进行混合,然后用粉碎设备进行粉碎。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C-1)选择塑料大棚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把苗圃地内石块和植物根系全部清理出来,并对土壤进行细整;
(C-2)使用苗床平整装置整出所需长度和宽度的苗床;
(C-3)在平整好的苗床上铺上厚度为2-4厘米的基质,再次使用苗床平整装置对苗床上的基质进行平整,确保苗床上的基质厚度均匀。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D)中:使用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进行播种、覆土和施肥;
将种子置于所述料筒内;所述土箱内放置沙土,沙和土的重量比为1:1-2,覆盖沙土的厚度为1-2cm;所述肥料箱内放置的肥料为氮磷钾复合肥,肥料用量为每亩5kg-10kg。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E)中:播种结束后,使用去除草籽的干草进行覆盖,洒水,除草,树苗长出后进行追肥和病虫害防治;追肥所用肥料为厩肥;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发芽前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苗木生长初期用0.1-0.5wt%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喷施的间隔时间为10-15天,共喷施3次。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F)中:使用移苗器对树苗进行移苗;利用栽植器对树苗进行栽植造林。
上述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在步骤(G)中:每年至少对林区进行一次松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随时进行除草,并使用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土壤;根据土壤成分的变化进行施肥,施肥所用肥料为畜禽粪便;
根据油茶树苗的生长情况,在需要修剪侧枝的时候使用树苗侧枝修剪装置进行修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的基质发酵装置设置有保护层,能够隔绝外界环境对于该装置的损害,提高该装置的使用率,通过主体室的内侧设置有衔接块和连接轴承,且衔接块和连接轴承为一体式设置,连接轴承能够进行一定的伸缩,通过转动摇杆,搅拌叶在连接轴承的带动下将会对固定槽内侧的基质进行搅拌工作,能够有效地对基质进行发酵前的准备工作,提高种植人员的工作效率,该装置设置有隔绝塞,通过打开隔绝塞,液体将会进入固定槽内侧,且氧气也会随之进入该装置,对基质的发酵提高有氧的环境,在基质搅拌过后随后将会进行发酵工作,发酵后的液体将会随后废液管道进入螺旋阀门,通过打开螺旋阀门,废液将会被带出,该装置设置有橡胶圈,能够加强该装置整体的气密性,闭合门的表面设置有透视门,可便于种植人员对于基质的发酵进行观察工作,通过连接卡扣和加固螺丝的设置下,便于种植人员对基质的取料和放料。
(2)培养基粉碎设备具有碾压效果强,可以进行搅拌,全自动操作并且没有任何的噪音等特点,该粉碎设备设置有隔音层,与外壳完全贴合,且包围了整个外壳,能够有效地在设备运行时降低噪音传出,没有了噪音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该粉碎设备还设置有搅拌叶,通过电机与转轴进行搅拌工作,在材料从进口进入设备内,对材料进行搅拌,能够有效的对材料进行一次加工,还设置有传输带,在碾压的时候不需要人工移动,节约了大量人力,且经过传输带进行碾压移动工作能够使得材料被碾压的均匀,不会出来碾压效果不一样的状况,按压块就设置在传输带上方,可以在材料通过传输带上移动时,均匀的对材料进行碾压,并且设置有两个液压机,为按压块提供巨大的碾压里,碾压效果强。
(3)苗床平整装置结构简易,使用方便,成本低,且适用于小型苗床,其中整平板为矩形结构,且整平板的右端面分别与斜支杆的左端面和加强杆的左端面相贴合,并且整平板的底端与前轮的底端在同一水平线,使整平板可以对苗床进行整平作业,前轮通过前轮转轴与前轮连接杆形成转动结构,且前轮为圆柱形结构,并且前轮的长度为整平板的90%,使前轮可以对苗床进行二次平整,提升了苗床的平整度,开口为圆形结构,且开口与电机外转轮之间尺寸相吻合,使电机外转轮位于保护壳的外侧,从而使连接带可以与后轮转轮进行连接,散热孔为条状设计,且散热孔在保护壳的表面竖直方向上分布有2个,并且各散热孔分别位于保护壳的顶端和底端,使电机在工作时不会过热,电机通过电机外转轮和连接带与后轮转轴转动连接,且后轮在后轮转轴的左、右两端均有设置,使电机可以带动后轮进行转动,便于该苗床平整装置进行平整工作。
(4)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可以让装置在苗床上轻便活动,而不要靠人力去移动装置,降低劳动强度,通过第一支架和连接轴,将土箱、肥料箱和料筒固定在一起,达到播种和覆土、撒肥料一体化,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减免播种后工作人员需要手动覆土,不仅使覆土不均匀,覆土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增大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通过设置有3个第一出料口,能够将种子、土和肥料均匀的撒在苗床上,且第一出料口为种子从第二出料口脱落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避免种子直接从料筒脱落在苗床,由于重力和弹力,使种子溅出苗床外部,造成种子的浪费,通过加固板,可以将3个第一出料口固定在一起,增加第一出料口的稳定性,避免装置行驶中,3个第一出料口松散,通过转轴和皮带,能够使料筒和第二滚轮同步转动,达到自动播种的效果,且能够使播种均匀,通过翻土耙,可以在播种前进行松土工作,使秧苗成长能够健康成长,且减免在播种前靠人力去松土。
(5)移苗器设置有握把与总线,通过手握握把,通过连接穿杆在穿孔内的滑动,使得握把后端上移,从而带动总线进行移动,达到快速手动控制总线和与总线相连的次接线的目的,且其设置有次接线,使得总线上移时,四根次接线可以随之进行移动,从而让线的控制更加的便捷,且其设置有锁杆与转柱,通过左端的锁杆安插进衔接锁孔内,右端的锁杆安插进锁孔内,从而使得连接转槽和转柱之间得以固定,反之则解除限定,十分的简便,且其设置有转柱和器上杆体,通过转柱在连接转槽内的旋转,使得器上杆体和器下杆体之间发生旋转,从而方便轻松的将油茶树苗在较高的位置进行安放装载,十分的便捷,且其设置有插片,通过菱刺可以使得插片十分轻松的安插进油茶树苗附近的土壤内,同时也使其拔出时更加的轻松,通过轴承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使得插片与器下杆体之间可以进行旋转,并在闲置时四个插片自动闭合,便于牢牢的夹住油茶树苗和其附近的土壤,同时通过总线的位移可以使得四根次接线随之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四个插片张开,达到倒出油茶树苗的目的。
(6)栽植器,相比于普通的栽植器,其结构减少了后变的更加简单,并且增加了其设备的功能性,整个装置在使用时较为快捷,有效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并且将挖坑、种植合二为一,一体式操作即可完成;活动把手通过连接螺栓构成的活动杠杆结构可以使活动把手在使用时更加省力,并且该活动把手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通过钢丝绳使活动把手可以直接的对下方的转轴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挖坑、种植操作的直接控制;轴杆与连接座之间的焊接可以增加设备主体结构的抗性,使其具有较高的韧性,大大增加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叉杆可以使下方的转轴在使用时更加稳定,操控起来更加准确;种植时可以将锥顶尖插入土壤中,将整个设备进行短暂的固定,而限位座可以对插入的距离进行控制,以防止插入过深对上方的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装夹圈可以用来对移栽的苗植进行装夹固定,同时可以通过定位销对装夹圈的位置进行微调,并且通过三项轴套可以保持装夹圈和活动铲使用过程中的同步性。
(7)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采集面积大,探头数量多,结构刚度较强,不易受损,且可用于室内土壤数据采集,探杆的多个设置,有助于扩大土壤采集的面积和提高信息采集的密集度,使土壤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仔细,减少同一处位置上的土壤成分剧变造成信息采集不准,固定探头在转动块的作用下可以进行角度转变,从而改变各固定探头的土壤切入角度,增强了固定探头对土壤环境的适应度,使固定探头能够自主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切入角度进入到土壤中,避免固定探头受到损伤发生形变,螺杆与外罩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可以对扣板的位置高度进行调整,使探头能够埋入到基板上的土壤样本中,完成土壤数据的室内采集,转盘与连接套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对转盘进行转动,方便对扣板进行调整,使扣板能够顺利扣入到压板中,将基板固定到采集装置上,为室内的土壤样本数据采集做出准备,固定板在基板中可以上下抽动,利用压土板将土壤分放槽中的土壤压平,使土壤分放槽中的土壤具有一定的牢固度,方便探头插入。
(8)侧枝修剪装置设置有弹簧,弹簧具有弹性伸缩功能,在修剪油茶树苗侧枝的时候,第一刀柄和第二刀柄向外拉伸,弹簧的弹性收缩力变大,较粗的枝叶也能够轻松剪断,为操作人员减轻一定的手部按压力,通过螺丝,可将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进行拆卸,方便更换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通过第三刀刃,可对较粗或者较硬的侧枝进行修剪,避免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刀口损坏,通过第二转轴,可以根据树苗的情况,来调节手柄的角度,可使手柄沿着连接杆进行左右转动,方便操作人员去对树苗进行修剪,通过第三转轴,可使连接杆和手柄沿着第一刀柄和第二刀柄进行上下转动,可适用于树苗的不同状况下进行修剪,减免操作人员蹲下或者坐下进行修剪,通过海绵垫,可使操作人员手持手柄时有一定的舒适度。
(9)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油茶种子发芽出苗率为95.8%,发芽势为94.3%,移栽后成活率为97.3%,发芽后30天成活率高达98.3%,播种后3个月时:苗高在90%平均苗高~110%平均苗高之间的油茶苗数量占总油茶苗数量的93.8%、地径在90%平均地径~110%平均地径之间的油茶苗数量占总油茶苗数量的94.2%;1年生油茶幼苗经受住了2018年1月广西来宾48年来的最低气温(试验地现场实测地温-4℃),存活率为95%;而未经杂交的1年生油茶幼苗同期成活率仅为7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基质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质发酵装置的闭合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质发酵装置的连接框结构示意图。
图中:1-1、主体外仓,1-2、保护层,1-3、主体室,1-4、衔接块,1-5、连接轴承,1-6、固定卡扣,1-7、弹簧,1-8、防护栏,1-9、搅拌叶,1-10、固定槽,1-11、连接水管,1-12、进水口,1-13、隔绝塞,1-14、转动摇杆,1-15、过滤网,1-16、废液管道,1-17、螺旋阀门,1-18、闭合门,1-19、合页板,1-20、透视口,1-21、扶手,1-22、橡胶圈,1-23、连接框,1-24、连接卡扣,1-25、加固块,1-26、加固螺丝。
图4为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粉碎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粉碎装置的2-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2-1、外壳,2-2、隔音层,2-3、进口,2-4、转轴,2-5、搅拌叶,2-6、电机,2-7、固定块,2-8、搅拌出口,2-9、传输带,2-10、传输带滚轮,2-11、出口,2-12、按压块,2-13、连接板,2-14、液压杆,2-15、液压机,2-16、液压机框架。
图7为苗床平整装置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苗床平整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苗床平整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3-1、整平板,3-2、斜支杆,3-3、加强杆,3-4、前轮连接杆,3-5、前轮,3-6、前轮转轴,3-7、平台,3-8、保护壳,3-9、电机,3-10、电机外转轮,3-11、连接带,3-12、后轮,3-13、背板,3-14、扶手,3-15、保护套,3-16、散热孔,3-17、开口,3-18、后轮连接杆,3-19、后轮转轴。
图10为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的播种装置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的翻土耙结构示意图。
图中:4-1、第一滚轮,4-2、固定轴,4-3、第一支架,4-4、连接轴,4-5、第一出料口,4-6、加固板,4-7、肥料箱,4-8、土箱,4-9、料筒,4-10、第二出料口,4-11、第二滚轮,4-12、转轴,4-13、固定块,4-14、连接板,4-15、皮带,4-16、箱盖,4-17、翻土耙。
图13为移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移苗器的总线和次接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移苗器的5-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移苗器的5-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移苗器的5-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5-1、器上杆体,5-2、连接穿杆,5-3、握把,5-4、穿孔,5-5、总线,5-6、穿接座,5-7、次接线,5-8、衔接锁孔,5-9、锁杆,5-10、锁柱,5-11、锁孔,5-12、转柱,5-13、连接转槽,5-14、器下杆体,5-15、轴承,5-16、复位弹簧,5-17、插片,5-18、菱刺,5-19、连接块。
图18为栽植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栽植器的侧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栽植器的三项轴套旋转后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栽植器的6-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6-1、轴杆,6-2、活动把手,6-3、连接螺栓,6-4、钢丝绳,6-5、连接座,6-6、叉杆,6-7、支撑杆,6-8、三项轴套,6-9、固定轴承,6-10、限位座,6-11、锥顶尖,6-12、转轴,6-13、活动铲,6-14、活动杆,6-15、定位销,6-16、控制杆,6-17、装夹圈。
图22为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的支撑探盘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7-1、外罩,7-2、感应模块,7-3、环形天线,7-4、通信模块,7-5、探杆,7-6、支撑探盘,7-7、转动块,7-8、固定探头,7-9、伸缩探头,7-10、螺杆,7-11、连接套,7-12、转盘,7-13、扣板,7-14、基板,7-15、土壤分放槽,7-16、转向板,7-17、压板,7-18、固定板,7-19、压土板,7-20、弹簧,7-21、推杆,7-22、标记板,7-23、定位锥。
图25为侧枝修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侧枝修剪装置的第一转轴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27为侧枝修剪装置的第三转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侧枝修剪装置的第一转轴正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8-1、第一刀刃,8-2、第二刀刃,8-3、第一刀柄,8-4、螺丝,8-5、第一转轴,8-6、第一凹槽,8-7、第三刀刃,8-8、连接杆,8-9、手柄,8-10、第二转轴,8-11、海绵垫,8-12、第二刀柄,8-13、第二凹槽,8-14、镶嵌块,8-15、弹簧,8-16、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信阳地区油茶盛花期的油茶花粉,油茶树龄15年,自然干燥后于4℃保存;在授粉前先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h,按照油茶花粉与超纯水的质量比为1:500-1000配制成油茶花粉液,利用喷壶将信阳油茶花粉液喷施广西来宾油茶雌株2-4次,每次喷施的时间间隔为3-5天,按照广西来宾的施肥条件进行施肥,待果实成熟后,采集果实进而获得杂交油茶种子;对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预处理:
(A-1)在25℃~30℃的育种液中浸泡36h;
(A-2)在25℃~30℃的条件下避光晾12h;
(A-3)用5℃-10℃的流动的清水冲洗种子6h;
(A-4)置于20℃~24℃的育种液中浸泡36h;
(A-5)在20℃~24℃的条件下避光晾12h;
(A-6)用10℃-15℃的流动的清水冲洗种子6h;
重复步骤(A-1)至(A-6)5次。
所述育种液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的:将玉米须25kg、葡萄籽36kg、山药10kg、桑叶15kg、马铃薯11kg和茶叶12kg,按照固液比1:10g/mL置于水中,100℃水浴加热回流3h,冷却,过滤,滤液浓缩至五分之三体积的滤液即得育种液,滤渣即为育种液残渣。
(B)基质准备;
所述基质由A组分和发酵后的B组分组成,发酵后的B组分的含量为45wt%;A组分由河沙30kg、黄心土15kg和硅藻泥20kg组成;B组分由油茶壳44kg、秸秆30kg、豆渣10kg和育种液残渣60kg组成。
将B组分置于基质发酵装置中,加入B组分质量15%的水,发酵45天,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晾干,然后与A组分进行混合,然后用粉碎设备进行粉碎;
如图1-3所示,所述基质发酵装置包括主体外仓1-1、固定卡扣1-6和进水口1-12,主体外仓1-1的内壁镶嵌有保护层1-2,且主体外仓1-1的内侧连接有主体室1-3,保护层1-2镶嵌于主体外仓1-1的内壁上,且保护层1-2的面积等于主体外仓1-1面积的二分之一,将会隔绝外界环境对于该装置的损害,提高该装置的使用率,主体室1-3的内侧上端固定有衔接块1-4,且衔接块1-4的底端连接有连接轴承1-5,固定卡扣1-6设置于连接轴承1-5的上方左侧,且连接轴承1-5的内侧设置有弹簧1-7,弹簧1-7的左端和固定卡扣1-6相连接,连接轴承1-5的中端安置有防护栏1-8,且连接轴承1-5的下端连接有搅拌叶1-9,防护栏1-8和连接轴承1-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防护栏1-7和搅拌叶1-9两者相互平行,防护栏1-8将会在搅拌叶1-9运作时对该装置进行一定的保护工作,搅拌叶1-9设置有一组,且搅拌叶1-9以连接轴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便于该装置对基质进行搅拌工作,搅拌叶1-9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槽1-10,且固定槽1-10的右上端设置有连接水管1-11,进水口1-12设置于连接水管1-11的顶端,且进水口1-12的顶部镶嵌有隔绝塞1-13,主体外仓1-1的外侧中上端连接有转动摇杆1-14,且转动摇杆1-14的一端和连接轴承1-5相连接,衔接块1-4和连接轴承1-5为一体式设置,且连接轴承1-5的上半部分设置于衔接块1-4的内侧,同时连接轴承1-5的顶端和转动轴承1-14的底端相连接,连接轴承1-5将会进行一定的伸缩,通过转动摇杆1-14,搅拌叶1-9在连接轴承1-5的带动下将会对固定槽1-19内侧的基质进行搅拌工作,主体外仓1-1的内侧下端设置有过滤网1-15,且主体外仓1-1的外侧左下端安置有废液管道1-16,且废液管道1-16的左侧安装有螺旋阀门1-17,废液管道1-16呈矩形结构,且废液管道1-16和螺旋阀门1-17之间螺纹连接,通过打开螺旋阀门1-17,废液将会被带出,主体外仓1-1的外侧表面连接有闭合门1-18,且闭合门1-18通过合页板1-19和主体外仓1-1相连接,闭合门1-18的表面上端固定有透视口1-20,且透视口1-20的下方安置有扶手1-21,闭合门1-18的外侧镶嵌有橡胶圈1-22,且橡胶圈1-22的一端和主体外仓1-1相连接,固定槽1-10的左右两端连接有连接框1-23,且连接框1-23的内侧安置有连接卡扣1-24,连接卡扣1-24的一端和固定槽1-10相连接,且连接卡扣1-24的右端镶嵌有加固块1-25,加固块1-25的右方安置有加固螺丝1-26。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发酵装置,首先通过扶手1-21和合页板1-19的设置下将闭合门1-18打开,种植人员将基质放入固定槽1-10内,通过连接卡扣1-24和加固螺丝1-26的设置下,将固定槽1-10固定在主体室1-3内,便于种植人员进行取料和放料的工作,种植人员将会打开隔绝塞1-13,将液体倒入进水口1-12,液体通过进水口1-12进入连接管道1-11,随后进入固定槽1-10,且氧气也会通过进水口1-12随之进入该装置,对基质的发酵提供有氧的环境,通过主体室1-3的内侧设置有衔接块1-4和连接轴承1-5,且衔接块1-4和连接轴承1-5为一体式设置,连接轴承1-5将会进行一定的伸缩,通过转动摇杆1-14,搅拌叶1-9在连接轴承1-5的带动下将会对固定槽1-19内侧的基质进行搅拌工作,防护栏1-8将会在搅拌叶1-9运作时对该装置进行一定的保护工作,随后在准备工作做完后将会进行发酵工作,隔绝塞1-13和闭合门1-18将会把该装置和外界环境隔开,提高该装置的全密封性,该装置设置有橡胶圈1-22,将会加强该装置整体的气密性,闭合门1-18的表面设置有透视口1-20,可便于种植人员对于基质的发酵进行观察工作,通过主体外仓1-1内壁设置有保护层1-2,将会隔绝外界环境对于该装置的损害,提高该装置的使用率,在发酵工作完成后,发酵后的液体将会在过滤网1-15的作用下进入废液管道1-16,通过打开螺旋阀门1-17,废液将会被带出。
如图4-6所示,所述粉碎设备包括外壳2-1、转轴2-4、搅拌出口2-8和液压杆14,外壳2-1的内侧安装有隔音层2-2,且隔音层2-2的上方设置有进口2-3,隔音层2-2的体积小于外壳2-1的体积,且隔音层2-2的外侧与外壳2-1的内侧完全贴合,完全贴合能够减少内部噪音的传出,转轴2-4的外侧安装有搅拌叶2-5,且转轴2-4位于进口2-3的下方,搅拌叶2-5沿转轴2-4的垂直方向均匀分布,且转轴2-4中心垂直于搅拌叶2-5,搅拌力度较强,转轴2-4的下方设置有电机2-6,且电机2-6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2-7,电机2-6的中心线与转轴2-4的中心线重合,且搅拌出口2-8与外壳2-1的垂直线的角度为70°,搅拌出口2-8为倾斜能够方便材料在搅拌过后直接掉落到传输带2-9上,搅拌出口2-8的右侧安装有传输带2-9,且搅拌出口2-8位于转轴2-4的右侧,传输带2-9的内侧安装有传输带滚轮2-10,且传输带2-9的右侧设置有出口2-11,传输带滚轮2-10沿传输带2-9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传输带2-9与按压块2-12相互平行,平行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按压块2-12对材料的碾压,传输带2-9的上方设置有按压块2-12,且按压块2-12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板2-13,液压杆14的上方安装有液压机2-15,且液压杆14位于连接板2-13的上方,连接板2-13与液压杆14为固定连接,且液压杆14垂直于连接板2-13,能够很好地增加按压力度,液压机2-15的外侧安装有液压机框架2-16。
工作原理:该培养基粉碎设备的使用流程为,首先打开电机2-6与液压机2-15开关,设置有隔音层2-2,与外壳2-1完全贴合,且包围了整个外壳2-1,能够有效地在设备运行时降低噪音传出,没有了噪音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将材料通过进口2-3投入到设备内部,电机2-6带动转轴2-4使得搅拌叶2-5进行工作,可以对材料进行搅拌,搅拌过后的材料通过搅拌出口2-8到达传输带2-9上,在碾压的时候不需要人工移动,节约了大量人力,且经过传输带2-9进行碾压移动工作能够使得材料被碾压的均匀,不会出来碾压效果不一样的状况,液压机2-15工作后,液压杆14伸缩带动连接板2-13,连接板2-13带动按压块2-12运动,按压块2-12就设置在传输带2-9上方,可以在材料通过传输带2-9上传输时,均匀的对材料进行碾压,并且设置有两个液压机2-15,为按压块2-12提供巨大的碾压里,碾压效果强,经过按压块2-12对材料进行碾压后,最后从出口2-11进行排出。
(C)苗床平整;
(C-1)选择塑料大棚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把苗圃地内石块和植物根系全部清理出来,并对土壤进行细整;
(C-2)使用苗床平整装置整出所需长度和宽度的苗床;
(C-3)在平整好的苗床上铺上厚度为2-4厘米的基质,再次使用苗床平整装置对苗床上的基质进行平整,确保苗床上的基质厚度均匀;
如图7-9所示,所述苗床平整装置包括整平板3-1、平台3-7和散热孔3-16,整平板3-1的右侧下方安装有斜支杆3-2,且斜支杆3-2的上方安装有加强杆3-3,斜支杆3-2的下方安装有前轮连接杆3-4,且前轮连接杆3-4的下方安装有前轮3-5,整平板3-1为矩形结构,且整平板3-1的右端面分别与斜支杆3-2的左端面和加强杆3-3的左端面相贴合,并且整平板3-1的底端与前轮3-5的底端在同一水平线,使整平板3-1可以对苗床进行整平作业,前轮3-5的内侧中心安装有前轮转轴3-6,前轮3-5通过前轮转轴3-6与前轮连接杆3-4形成转动结构,且前轮3-5为圆柱形结构,并且前轮3-5的长度为整平板3-1的90%,使前轮3-5可以对苗床进行二次平整,提升了苗床的平整度,平台3-7的上方安装有保护壳3-8,且平台3-7位于斜支杆3-2的右端,保护壳3-8的内部安装有电机3-9,且电机3-9的表面中心安装有电机外转轮3-10,电机外转轮3-10的右侧安装有连接带3-11,且连接带3-11的右侧安装有后轮3-12,开口3-17为圆形结构,且开口3-17与电机外转轮3-10之间尺寸相吻合,使电机外转轮3-10位于保护壳3-8的外侧,从而使连接带3-11可以与后轮转轮19进行连接,平台3-7的右端设置有背板3-13,且背板3-13的顶端安装有扶手3-14,扶手3-14的右端下方设置有保护套3-15,散热孔3-16的下方设置有开口3-17,且散热孔3-16位于保护壳3-8的表面顶端,散热孔3-16为条状设计,且散热孔3-16在保护壳3-8的表面竖直方向上分布有2个,并且各散热孔3-16分别位于保护壳3-8的顶端和底端,使电机3-9在工作时不会过热,背板3-13的右侧安装有后轮连接杆3-18,且后轮连接杆3-18的下方安装有后轮转轴19,电机3-9通过电机外转轮3-10和连接带3-11与后轮转轴19转动连接,且后轮3-12在后轮转轴19的左、右两端均有设置,使电机3-9可以带动后轮3-12进行转动,便于该苗床平整装置进行平整工作。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苗床平整装置电机3-9带动电机外转轮3-10进行转动,电机外转轮3-10再通过连接带3-11带动后轮转轴19进行转动,后轮转轮19带动后轮3-12进行转动,使该苗床平整装置可以向前移动,通过握住扶手3-14上的保护套3-15对该苗床平整装置的移动方向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握住扶手3-14上的保护套3-15,推动该苗床平整装置,且保护套3-15的表面为粗糙设计,便于使用者将其握住,在移动过程中整平板3-1对地面进行整平工作,前轮3-5在辅助前进的同时可以对苗床进行二次平整,保护壳3-8表面的散热孔3-16可以对内部进行散热,使内部的电机3-9在工作时不会过热,就这样完成整个苗床平整装置的使用过程。
(D)播种覆土;
使用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进行播种、覆土和施肥;
如图10-12所示,所述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包括第一滚轮4-1、固定轴4-2、第一支架4-3、连接轴4-4、第一出料口4-5、加固板4-6、肥料箱4-7、土箱4-8、料筒4-9、第二出料口4-10、第二滚轮4-11、转轴4-12、固定块4-13、连接板4-14、皮带4-15、箱盖4-16和翻土耙4-17,主第一滚轮4-1的正面中部镶嵌有固定轴4-2,且固定轴4-2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支架4-3,第一滚轮4-1的左侧固定有连接轴4-4,且连接轴4-4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出料口4-5,第一出料口4-5的正面设置有加固板4-6,且第一出料口4-5的上端连接有肥料箱4-7,加固板4-6贯穿于第一出料口4-5的正面,且加固板4-6与连接轴4-4呈平行结构,可以将3个第一出料口4-5固定在一起,增加第一出料口4-5的稳定性,避免装置行驶中,3个第一出料口4-5松散,第一出料口4-5设置有3个,且第一出料口4-5分别与肥料箱4-7、土箱4-8和料筒4-9呈平行结构,第一出料口4-5避免种子直接从料筒4-9脱落在苗床,由于重力和弹力,使种子溅出苗床外部,造成种子的浪费,且使土铺撒更加均匀,肥料箱4-7的左侧安装有土箱4-8,且土箱4-8的左侧固定有料筒4-9,肥料箱4-7呈矩形结构,且肥料箱4-7的形状与土箱4-8的形状相同,能够达到播种和覆土、撒肥料一体化,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减免播种后工作人员需要手动覆土,不仅使覆土不均匀,覆土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增大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料筒4-9的外壁镶嵌有第二出料口4-10,料筒4-9通过皮带4-15与第二滚轮4-11构成同步转动结构,且料筒4-9呈圆形结构,料筒4-9通过转轴4-12和皮带4-15能够达到自动播种效果,而不用人力去控制料筒4-9内的种子,连接轴4-4的左端连接有第二滚轮4-11,且第二滚轮4-11的正面中部安装有转轴4-12,转轴4-12的正面设置有固定块4-13,且固定块4-13的正面连接有连接板4-14,转轴4-12的外壁镶嵌有皮带4-15,箱盖4-16安装于土箱4-8的上端,固定轴4-2的下端中部固定有翻土耙4-17,翻土耙4-17镶嵌于第二滚轮4-11之间,且翻土耙4-17与第二滚轮4-11呈平行结构,能够减免在播种前靠人力去松土,且能够秧苗提高一个好的生存坏境。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首先将需要播种的种子从第二出料口4-10放入料筒4-9内,打开箱盖4-16,将土放入土箱4-8,将肥料放置在肥料箱4-7内,关闭箱盖4-16,放置有杂质进入肥料箱4-7内,控制装置箱料筒4-9的左侧方向行驶,第二滚轮4-11转动,第二滚轮4-11内侧的翻土耙开始进行翻土工作,将翻土耙4-17固定在装置前方,能够减免在播种前靠人力去松土,且能够秧苗提高一个好的生存坏境,通过转轴4-12和皮带4-15,带动料筒4-9与第二滚轮4-11同步转动,根据播种密度的需要,可以设定第二滚轮4-11每转动一圈,料筒4-9内的种子从第二出料口4-10出料若干次,第二滚轮4-11转动就能自动播种,第二滚轮4-11停止转动,则停止播种,这样能够达到自动播种效果和目的,而不用人力去控制料筒4-9内的种子,种子从第二出料口4-10出来,进入第一出料口4-5内,第一出料口4-5避免种子直接从料筒4-9脱落在苗床,由于重力和弹力,使种子溅出苗床外部,造成种子的浪费,同时,土箱4-8内的土从第一出料口4-5铺撒在苗床上,第一出料口4-5底端呈漏斗状,使土铺撒更加均匀,肥料从第一出料口4-5铺撒在土的上面,减免播种覆土以后工作人员单独进行撒肥工作,提高整个工作效率,就这样完成整个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的使用过程。
将种子置于所述料筒(4-9)内;所述土箱(4-8)内放置沙土,沙和土的重量比为1:1-2,覆盖沙土的厚度为1-2cm;所述肥料箱(4-7)内放置的肥料为氮磷钾复合肥,肥料用量为每亩5kg。
(E)苗圃管理;
播种结束后,使用去除草籽的干草进行覆盖,洒水,除草,树苗长出后进行追肥和病虫害防治;追肥所用肥料为厩肥;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发芽前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苗木生长初期用0.5wt%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喷施的间隔时间为10天,共喷施3次。
(F)树苗移栽;
使用移苗器对树苗进行移苗,如图13-17所示,所述移苗器包括器上杆体5-1、连接穿杆5-2、握把5-3、穿孔5-4、总线5-5、穿接座5-6、次接线5-7、衔接锁孔5-8、锁杆5-9、锁柱5-10、锁孔5-11、转柱5-12、连接转槽5-13、器下杆体5-14、轴承5-15、复位弹簧5-16、插片5-17、菱刺5-18和连接块5-19,器上杆体5-1的右上端固定有连接穿杆5-2,且连接穿杆5-2的右方安装有握把5-3,握把5-3的右下端壁与总线5-5的顶端为固定连接,且其为“凹”字型结构,通过手握握把5-3,通过连接穿杆5-2在穿孔5-4内的滑动,使得握把5-3后端上移,从而带动总线5-5进行移动,达到快速手动控制总线5-5和与总线5-5相连的次接线5-7的目的,连接穿杆5-2左端的内部设置有穿孔5-4,且连接穿杆5-2的右下端连接有总线5-5,总线5-5底端的外侧安置有穿接座5-6,且总线5-5的底端连接有次接线5-7,次接线5-7设置有四个,且四者的顶部均与总线5-5的底部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而且四者和总线5-5均与穿接座5-6构成活动连接,使得总线5-5上移时,四根次接线5-7可以随之进行移动,从而让线的控制更加的便捷,衔接锁孔5-8的外端安置有锁杆5-9,且衔接锁孔5-8位于器上杆体5-1的底端,锁杆5-9与转柱5-12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转柱5-12的口径小于锁孔5-11的口径,而且锁孔5-11的长度等于连接转槽5-13的直径,通过左端的锁杆5-9安插进衔接锁孔5-8内,右端的锁杆5-9安插进锁孔5-11内,从而使得连接转槽5-13和转柱5-12之间得以固定,反之则解除限定,十分的简便,锁杆5-9的右端连接有锁柱5-10,且锁柱5-10的外侧安置有锁孔5-11,锁孔5-11中部的外侧固定有转柱5-12,且转柱5-12的外侧安置有连接转槽5-13,转柱5-12和上杆体1为固定连接,且上杆体1通过转柱5-12和连接转槽5-13与器下杆体5-14构成旋转结构,而且其旋转范围为0-90°,通过转柱5-12在连接转槽5-13内的旋转,使得器上杆体5-1和器下杆体5-14之间发生旋转,从而方便轻松的将油茶树苗在较高的位置进行安放装载,十分的便捷,器上杆体5-1的下方固定有器下杆体5-14,且器下杆体5-14下端的内部贯穿安置有轴承5-15,轴承5-15的外端连接有复位弹簧5-16,且轴承5-15的下方固定有插片5-17,插片5-17通过轴承5-15和复位弹簧5-16与器下杆体5-14构成转动结构,且其竖直中轴线与菱刺5-18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而且其通过连接块5-19与次接线5-7构成固定连接,通过菱刺5-18可以使得插片5-17十分轻松的安插进油茶树苗附近的土壤内,同时也使其拔出时更加的轻松,通过轴承5-15和复位弹簧5-16的作用,使得插片5-17与器下杆体5-14之间可以进行旋转,并在闲置时四个插片5-17自动闭合,便于牢牢的夹住油茶树苗和其附近的土壤,同时通过总线5-5的位移可以使得四根次接线5-7随之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四个插片5-17张开,达到倒出油茶树苗的目的,插片5-17中部的外端固定有菱刺5-18,且插片5-17中上端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块5-19。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手握握把5-3,通过连接穿杆5-2在穿孔5-4内的滑动,使得握把5-3后端上移,从而带动总线5-5进行移动,达到快速手动控制总线5-5和与总线5-5相连的次接线5-7的目的,并使得总线5-5上移时,四根次接线5-7可以随之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四个插片5-17张开,之后将手握器上杆体5-1下按,使得通过菱刺5-18让插片5-17十分轻松的安插进油茶树苗附近的土壤内,同时也使其拔出时更加的轻松,之后松开握把5-3,通过轴承5-15和复位弹簧5-16的作用,使得插片5-17与器下杆体5-14之间可以进行旋转,并在闲置时四个插片5-17自动闭合,牢牢的夹住油茶树苗和其附近的土壤,同理,再通过手握握把5-3,使得四个插片5-17张开,达到倒出油茶树苗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左端的锁杆5-9安插进衔接锁孔5-8内,右端的锁杆5-9安插进锁孔5-11内,从而使得连接转槽5-13和转柱5-12之间得以固定,反之则解除限定,十分的简便,并可通过转柱5-12在连接转槽5-13内的旋转,使得器上杆体5-1和器下杆体5-14之间发生旋转,从而方便轻松的将油茶树苗在较高的位置进行安放装载,十分的便捷,就这样完成整个用于移栽树苗的移苗器的使用过程。
利用栽植器对树苗进行栽植造林,如图18-21所示,所述栽植器轴杆6-1、限位座6-10、活动杆6-14和控制杆6-16,轴杆6-1的上端设置有活动把手6-2,且活动把手6-2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栓6-3,轴杆6-1设置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轴杆6-1的上端内部与活动把手6-2的下半部结构体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同时活动把手6-2通过连接螺栓6-3构成活动杠杆结构,活动把手6-2通过连接螺栓6-3构成的活动杠杆结构可以使活动把手6-2在使用时更加省力,并且该活动把手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轴杆6-1的内部设置有钢丝绳6-4,钢丝绳6-4的下端与转轴6-12的中部相连接,且钢丝绳6-4自下而上依次贯穿与三项轴套6-8、支撑杆6-7、叉杆6-6、连接座6-5以及轴杆6-1的内部,同时钢丝绳6-4的上端与活动把手6-2相连接,通过钢丝绳6-4使活动把手可以直接的对下方的转轴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挖坑、种植操作的直接控制,轴杆6-1的下端连接有连接座6-5,且连接座6-5的下方设置有叉杆6-6,连接座6-5的上端表面与轴杆6-1的下端之间为焊接连接,且连接座6-5与叉杆6-6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同时支撑杆6-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叉杆6-6的左右两端相连接,轴杆6-1与连接座6-5之间的焊接可以增加设备主体结构的抗性,使其具有较高的韧性,大大增加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叉杆6-6可以使下方的转轴在使用时更加稳定,操控起来更加准确,叉杆6-6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6-7,且支撑杆6-7的下方设置有三项轴套6-8,叉杆6-6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固定轴承6-9,固定轴承6-9设置有2个,且固定轴承6-9之间关于三项轴套6-8的中轴线相对称,同时锥顶尖6-11的上端通过限位座6-10与固定轴承6-9的下端相连接,种植时可以将锥顶尖6-11插入土壤中,将整个设备进行短暂的固定,而限位座6-10可以对插入的距离进行控制,以防止插入过深对上方的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限位座6-10的下端设置有锥顶尖6-11,且限位座6-10位于固定轴承6-9的下方,三项轴套6-8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12,且三项轴套6-8的下方连接有活动铲6-13,活动杆6-14的后端内部安装有定位销6-15,且活动杆6-14位于三项轴套6-8的后方,控制杆6-16的上端设置有装夹圈6-17,且控制杆6-16位于定位销6-15的上方,装夹圈6-17通过控制杆6-16和定位销6-15之间的配合与活动杆6-14之间相连接,且活动杆6-14和活动铲6-13均与三项轴套6-8的下端之间相连接,同时活动杆6-14的中轴线与活动铲6-13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垂直,装夹圈6-17可以用来对移栽的苗植进行装夹固定,同时可以通过定位销6-15对装夹圈6-17的位置进行微调,并且通过三项轴套6-8可以保持装夹圈6-17和活动铲6-13使用过程中的同步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栽植器时,首先该装置生产时为整装生产,故在使用前无需进行拆装调试操作便可以直接使用,使用时,将需要种植的苗植放置于装夹圈6-17的内部,其次选择好需要种植的地点,以轴杆6-1为中心对准地面,向下用力将两个锥顶尖6-11插入土壤中,这时便可以捏握活动把手6-2,通过连接螺栓6-3构成的杠杆结构,向上提拉钢丝绳6-4,钢丝绳6-4上提,带动下端的转轴6-12连同三项轴套6-8同步旋转,活动铲6-13以转轴6-12为圆心进行旋转90°,对下方的土壤进行挖取操作,同时活动杆6-14一同旋转90°,使原本水平状态的装夹圈6-17变为垂直状态,实现种植操作,其中限位座6-10可以对插入的深度进行控制,以防止插入过深对上方的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定位销6-15可以对装夹圈6-17的位置进行前后微调操作,这就是该用于树苗移栽的栽植器的工作原理。
(G)树苗抚育及管护。
每年至少对林区进行一次松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随时进行除草,并使用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土壤;如图22-24所示,所述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外罩7-1、基板7-14和推杆7-21,外罩7-1的内部安装有感应模块7-2,且感应模块7-2的右侧上方设置有环形天线7-3,环形天线7-3的上方安装有通信模块7-4,外罩7-1的下方设置有探杆7-5,且探杆7-5的下方固定有支撑探盘7-6,探杆7-5沿外罩7-1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有4个,且各个探杆7-5均与外罩7-1的水平面垂直,探杆7-5的多个设置,有助于扩大土壤采集的面积和提高信息采集的密集度,使土壤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仔细,减少同一处位置上的土壤成分剧变造成信息采集不准,支撑探盘7-6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块7-7,且转动块7-7的下方焊接有固定探头7-8,固定探头7-8关于支撑探盘7-6的竖直中心线呈环状均匀分布,且固定探头7-8通过转动块7-7与支撑探盘7-6转动连接,固定探头7-8在转动块7-7的作用下可以进行角度转变,从而改变各固定探头7-8的土壤切入角度,增强了固定探头7-8对土壤环境的适应度,使固定探头7-8能够自主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切入角度进入到土壤中,避免固定探头7-8受到损伤发生形变,固定探头7-8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探头7-9,外罩7-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螺杆7-10,且螺杆7-1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套7-11,螺杆7-10与外罩7-1之间螺纹尺寸相吻合,且螺杆7-10之间关于外罩7-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螺杆7-10与外罩7-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可以对扣板7-13的位置高度进行调整,使探头能够埋入到基板7-14上的土壤样本中,完成土壤数据的室内采集,连接套7-11的下方安装有转盘7-12,且转盘7-12的下方焊接有扣板7-13,基板7-14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分放槽7-15,且基板7-14位于扣板7-13的下方,基板7-1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向板7-16,且转向板7-16的表面固定有压板7-17,转盘7-12的外侧面与连接套7-11的内侧面紧密贴合,且扣板7-13与压板7-17之间相互配合,转盘7-12与连接套7-11之间相互配合,可以对转盘7-12进行转动,方便对扣板7-13进行调整,使扣板7-13能够顺利扣入到压板7-17中,将基板7-14固定到采集装置上,为室内的土壤样本数据采集做出准备,基板7-14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板7-18,且固定板7-18的内侧固定有压土板7-19,固定板7-18与基板7-14之间尺寸相吻合,且压土板7-19沿固定板7-18的水平方向平行等距设置,固定板7-18在基板7-14中可以上下抽动,利用压土板7-19将土壤分放槽7-15中的土壤压平,使土壤分放槽7-15中的土壤具有一定的牢固度,方便探头插入,固定板7-18的外侧安装有弹簧7-20,推杆7-21的上方设置有标记板7-22,且推杆7-21位于外罩7-1的中间,推杆7-21的下方固定有定位锥7-23。
工作原理:当采集装置在野外使用时,向下压动推杆7-21,定位锥7-23随之埋入土中,采集装置被固定在土壤表层,固定探头7-8和伸缩探头7-9均深入到土壤中,伸缩探头7-9的长度可以进行调整,可以将伸缩探头7-9的触点送至较深土层中,完成不同深度的土壤环境下土壤数据的比对采集,固定探头7-8通过转动块7-7可以进行转动,从而调节固定探头7-8的切入角度,使固定探头7-8自主选择合适的倾角进入土壤中,避免土壤中树根或石块等对固定探头7-8造成损坏,固定探头7-8的环状均匀设置为单块土壤提供了多个信息采集位置,使土壤数据的采集更加完整,感应模块7-2中设置有盐分、PH值、温度、氧气含量等传感器,可对采集点的土壤数据进行大范围收集,通信模块7-4和环形天线7-3保证了数据对接传送,在野外布设采集装置后,可以在标记板7-22上标记相应的土壤标记,对该处土壤环境进行命名,方便后续土壤数据分析和比对,当采集装置在室内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助于工作人员更好地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将土壤样本分类后放置在土壤分放槽7-15中,拉动固定板7-18,利用压土板7-19对土壤进行固定、压平,使土壤分放槽7-15中的土壤具有一定的牢固度,将螺杆7-10安装到外罩7-1上,使扣板7-13的位置高度相较适宜,转动转盘7-12,对扣板7-13的方向进行调整,使扣板7-13与压板7-17之间相互扣紧,将放置有土壤样本的基板7-14固定到外罩7-1上,固定探头7-8和伸缩探头7-9随之进入到土壤样本中,完成对各土壤样本的数据采集,就这样完成整个采集装置的使用过程。根据土壤成分的变化进行施肥,施肥所用肥料为畜禽粪便。
根据油茶树苗的生长情况,在需要修剪侧枝的时候使用树苗侧枝修剪装置进行修剪;如图25-28所示,所述树苗侧枝修剪装置包括第一刀刃8-1、第二刀刃8-2、第一刀柄8-3、螺丝8-4、第一转轴8-5、第一凹槽8-6、第三刀刃8-7、连接杆8-8、手柄8-9、第二转轴8-10、海绵垫8-11、第二刀柄8-12、第二凹槽8-13、镶嵌块8-14、弹簧8-15和第三转轴8-16,第一刀刃8-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刀刃8-2,且第一刀刃8-1的正面右侧连接有第一刀柄8-3,第一刀柄8-3的正面左侧固定有螺丝8-4,且第一刀柄8-3正面靠近螺丝8-4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转轴8-5,第一刀柄8-3的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8-6,且第一凹槽8-6的内部安置有第三刀刃8-7,第三刀刃8-7呈弧形结构,且第三刀刃8-7通过第一转轴8-5与第一刀柄8-3构成同步转动结构,可对较粗或者较硬的侧枝进行修剪,避免第一刀刃8-1和第二刀刃8-2刀口损坏,第一刀柄8-3的右侧下端安装有连接杆8-8,且连接杆8-8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手柄8-9,手柄8-9的左侧下端安装有第二转轴8-10,且手柄8-9的右端镶嵌有海绵垫8-11,第二转轴8-10贯穿于连接杆8-8和手柄8-9之间,且第二转轴8-10使连接杆8-8和手柄8-9构成平行转动结构,使整个装置可适用于树苗的不同状况下进行修剪,减免操作人员蹲下或者坐下进行修剪,海绵垫8-11设置有两个,且海绵垫8-11呈圆环形结构,可使操作人员手持手柄8-9时有一定的舒适度,第一刀刃8-1的右端连接有第二刀柄8-12,且第二刀柄8-12的正面左侧安装有第二凹槽8-13,第二刀柄8-12的正面中部设置有镶嵌块8-14,且镶嵌块8-14的上端固定有弹簧8-15,第三转轴8-16安装于第二刀柄8-12的正面右侧,弹簧8-15镶嵌于第二刀柄8-12和第一刀柄8-3之间,且弹簧8-15通过第二刀柄8-12和第一刀柄8-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弹簧8-15具有弹性伸缩功能,在修剪油茶树苗侧枝的时候,第一刀柄8-3和第二刀柄8-12向外拉伸,弹簧8-15的弹性收缩力变大,较粗的枝叶也能够轻松剪断,为操作人员减轻一定的手部按压力,第三转轴8-16贯穿于第二刀柄8-12和连接杆8-8之间,且第三转轴8-16使第二刀柄8-12和连接杆8-8构成可折叠结构,可使连接杆8-8和手柄沿着第一刀柄8-3和第二刀柄8-12进行上下转动,可适用于树苗的不同状况下进行修剪。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螺丝8-4将第一刀刃8-1和第二刀刃8-2分别固定在第一刀柄8-3和第二刀柄8-12上,根据油茶树苗侧枝的状况来调节第三转轴8-16,使第一刀刃8-1和第二刀刃8-2更全方位的去修剪,能够避免低一点的侧枝需要蹲在地上或者坐在地上进行修剪,使修剪工作变得简单,在修剪时,较细的枝叶可直接在第一刀刃8-1和第二刀刃8-2上进行修剪,当将第一刀柄8-3和第二刀柄8-12拉伸到最大限度时,弹簧8-15的弹性收缩力就变得最大,这样便能够轻松得将枝叶剪断,当有较粗或较硬的枝叶时,可利用弧形状的第三刀刃8-7进行修剪,将枝叶卡在第二凹槽8-13内,向下按压手柄8-9,第三刀刃8-7进入第二凹槽8-13内,即可将较粗或较硬的枝叶剪断,当需要修剪圆形的树苗侧枝时,可调节第二转轴8-10,使手柄8-9沿着连接杆8-8进行左右转动,调节至一定的弧度,同时,海绵垫8-11镶嵌在手柄8-9上,可在修剪时,使操作人员能够舒适得去操控整个装置,就这样完成整个油茶树苗侧枝修剪装置的使用过程。
本实施例油茶种子发芽出苗率为95.8%,发芽势为94.3%,移栽后成活率为97.3%,发芽后30天成活率高达98.3%,播种后3个月时:苗高在90%平均苗高~110%平均苗高之间的油茶苗数量占总油茶苗数量的93.8%、地径在90%平均地径~110%平均地径之间的油茶苗数量占总油茶苗数量的94.2%;1年生油茶幼苗经受住了2018年1月广西来宾48年来的最低气温(试验地现场实测地温-4℃),存活率为95%;而未经杂交的1年生油茶幼苗同期成活率仅为70%。

Claims (10)

1.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信阳地区油茶盛花期的油茶花粉,油茶树龄在10-20年,自然干燥后于4℃保存;在授粉前先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h,按照油茶花粉与超纯水的质量比为1:500-1000配制成油茶花粉液,利用喷壶将信阳油茶花粉液喷施湖南以南油茶雌株2-4次,每次喷施的时间间隔为3-5天,按照所授粉雌株所在地的施肥条件进行施肥,待果实成熟后,采集果实进而获得杂交油茶种子;对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预处理;
(B)基质准备;
(C)苗床平整;
(D)播种覆土;
(E)苗圃管理;
(F)树苗移栽;
(G)树苗抚育及管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1)在25℃~30℃的育种液中浸泡24-36h;
(A-2)在25℃~30℃的条件下避光晾6-12h;
(A-3)用5℃-10℃的流动的清水冲洗种子3-6h;
(A-4)置于20℃~24℃的育种液中浸泡24-36h;
(A-5)在20℃~24℃的条件下避光晾6-12h;
(A-6)用10℃-15℃的流动的清水冲洗种子3-6h;
重复步骤(A-1)至(A-6)5-7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育种液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的:将玉米须15-25重量份、葡萄籽22-36重量份、山药5-10重量份、桑叶10-15重量份、马铃薯3-11重量份和茶叶4-12重量份,按照固液比1:(5-10)g/mL置于水中,100℃水浴加热回流2-3h,冷却,过滤,滤液浓缩至五分之三体积的滤液即得育种液,滤渣即为育种液残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基质由A组分和发酵后的B组分组成,发酵后的B组分的含量为25-45wt%;A组分由河沙20-30重量份、黄心土10-20重量份和硅藻泥10-20重量份组成;B组分由油茶壳26-44重量份、秸秆20-30重量份、豆渣5-10重量份和育种液残渣40-60重量份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将B组分置于基质发酵装置中,加入B组分质量10-20%的水,发酵30-45天,发酵结束后晾干,然后与A组分进行混合,然后用粉碎设备进行粉碎;
所述基质发酵装置包括主体外仓(1-1)、固定卡扣(1-6)和进水口(1-12),所述主体外仓(1-1)的内壁镶嵌有保护层(1-2),且主体外仓(1-1)的内侧连接有主体室(1-3),所述主体室(1-3)的内侧上端固定有衔接块(1-4),且衔接块(1-4)的底端连接有连接轴承(1-5),所述固定卡扣(1-6)设置于连接轴承(1-5)的上方左侧,且连接轴承(1-5)的内侧设置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左端和固定卡扣(1-6)相连接,所述连接轴承(1-5)的中端安置有防护栏(1-8),且连接轴承(1-5)的下端连接有搅拌叶(1-9),所述搅拌叶(1-9)的下方安装有固定槽(1-10),且固定槽(1-10)的右上端设置有连接水管(1-11),所述进水口(1-12)设置于连接水管(1-11)的顶端,且进水口(1-12)的顶部镶嵌有隔绝塞(1-13),所述主体外仓(1-1)的外侧中上端连接有转动摇杆(1-14),且转动摇杆(1-14)的一端和连接轴承(1-5)相连接,所述主体外仓(1-1)的内侧下端设置有过滤网(1-15),且主体外仓(1-1)的外侧左下端安置有废液管道(1-16),且废液管道(1-16)的左侧安装有螺旋阀门(1-17),所述主体外仓(1-1)的外侧表面连接有闭合门(1-18),且闭合门(1-18)通过合页板(1-19)和主体外仓(1-1)相连接,所述闭合门(1-18)的表面上端固定有透视口(1-20),且透视口(1-20)的下方安置有扶手(1-21),所述闭合门(1-18)的外侧镶嵌有橡胶圈(1-22),且橡胶圈(1-22)的一端和主体外仓(1-1)相连接,所述固定槽(1-10)的左右两端连接有连接框(1-23),且连接框(1-23)的内侧安置有连接卡扣(1-24),所述连接卡扣(1-24)的一端和固定槽(1-10)相连接,且连接卡扣(1-24)的右端镶嵌有加固块(1-25),所述加固块(1-25)的右方安置有加固螺丝(1-26);所述保护层(1-2)镶嵌于主体外仓(1-1)的内壁上,且保护层(1-2)的面积等于主体外仓(1-1)面积的二分之一;所述衔接块(1-4)和连接轴承(1-5)为一体式设置,且连接轴承(1-5)的上半部分设置于衔接块(1-4)的内侧,同时连接轴承(1-5)的顶端和转动轴承(1-14)的底端相连接;所述防护栏(1-8)和连接轴承(1-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防护栏(1-7)和搅拌叶(1-9)两者相互平行;所述搅拌叶(1-9)设置有一组,且搅拌叶(1-9)以连接轴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废液管道(1-16)呈矩形结构,且废液管道(1-16)和螺旋阀门(1-17)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粉碎设备包括外壳(2-1)、转轴(2-4)、搅拌出口(2-8)和液压杆(2-14),所述外壳(2-1)的内侧安装有隔音层(2-2),且隔音层(2-2)的上方设置有进口(2-3),所述转轴(2-4)的外侧安装有搅拌叶(2-5),且转轴(2-4)位于进口(2-3)的下方,所述转轴(2-4)的下方设置有电机(2-6),且电机(2-6)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块(2-7),所述搅拌出口(2-8)的右侧安装有传输带(2-9),且搅拌出口(2-8)位于转轴(2-4)的右侧,所述传输带(2-9)的内侧安装有传输带滚轮(2-10),且传输带(2-9)的右侧设置有出口(2-11),所述传输带(2-9)的上方设置有按压块(2-12),且按压块(2-12)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板(2-13),所述液压杆(2-14)的上方安装有液压机(2-15),且液压杆(2-14)位于连接板(2-13)的上方,所述液压机(2-15)的外侧安装有液压机框架(2-16);所述隔音层(2-2)的体积小于外壳(2-1)的体积,且隔音层(2-2)的外侧与外壳(2-1)的内侧完全贴合;所述搅拌叶(2-5)沿转轴(2-4)的垂直方向均匀分布,且转轴(2-4)中心垂直于搅拌叶(2-5);所述电机(2-6)的中心线与转轴(2-4)的中心线重合,且搅拌出口(2-8)与外壳(2-1)的垂直线的角度为70°;所述传输带滚轮(2-10)沿传输带(2-9)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传输带(2-9)与按压块(2-12)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板(2-13)与液压杆(2-14)为固定连接,且液压杆(2-14)垂直于连接板(2-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C-1)选择塑料大棚作为苗圃地,对苗圃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把苗圃地内石块和植物根系全部清理出来,并对土壤进行细整;
(C-2)使用苗床平整装置整出所需长度和宽度的苗床;
(C-3)在平整好的苗床上铺上厚度为2-4厘米的基质,再次使用苗床平整装置对苗床上的基质进行平整,确保苗床上的基质厚度均匀;
所述苗床平整装置包括整平板(3-1)、平台(3-7)和散热孔(3-16),所述整平板(3-1)的右侧下方安装有斜支杆(3-2),且斜支杆(3-2)的上方安装有加强杆(3-3),所述斜支杆(3-2)的下方安装有前轮连接杆(3-4),且前轮连接杆(3-4)的下方安装有前轮(3-5),所述前轮(3-5)的内侧中心安装有前轮转轴(3-6),所述平台(3-7)的上方安装有保护壳(3-8),且平台(3-7)位于斜支杆(3-2)的右端,所述保护壳(3-8)的内部安装有电机(3-9),且电机(3-9)的表面中心安装有电机外转轮(3-10),所述电机外转轮(3-10)的右侧安装有连接带(3-11),且连接带(3-11)的右侧安装有后轮(3-12),所述平台(3-7)的右端设置有背板(3-13),且背板(3-13)的顶端安装有扶手(3-14),所述扶手(3-14)的右端下方设置有保护套(3-15),所述散热孔(3-16)的下方设置有开口(3-17),且散热孔(3-16)位于保护壳(3-8)的表面顶端,所述背板(3-13)的右侧安装有后轮连接杆(3-18),且后轮连接杆(3-18)的下方安装有后轮转轴(3-19);所述整平板(3-1)为矩形结构,且整平板(3-1)的右端面分别与斜支杆(3-2)的左端面和加强杆(3-3)的左端面相贴合,并且整平板(3-1)的底端与前轮(3-5)的底端在同一水平线;所述前轮(3-5)通过前轮转轴(3-6)与前轮连接杆(3-4)形成转动结构,且前轮(3-5)为圆柱形结构,并且前轮(3-5)的长度为整平板(3-1)的90%;所述电机(3-9)通过电机外转轮(3-10)和连接带(3-11)与后轮转轴(3-19)转动连接,且后轮(3-12)在后轮转轴(3-19)的左、右两端均有设置;所述开口(3-17)为圆形结构,且开口(3-17)与电机外转轮(3-10)之间尺寸相吻合;所述散热孔(3-16)为条状设计,且散热孔(3-16)在保护壳(3-8)的表面竖直方向上分布有2个,并且各散热孔(3-16)分别位于保护壳(3-8)的顶端和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使用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进行播种、覆土和施肥;
所述苗床播种覆土一体机包括第一滚轮(4-1)和翻土耙(4-17),所述第一滚轮(4-1)的正面中部镶嵌有固定轴(4-2),且固定轴(4-2)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支架(4-3),所述第一滚轮(4-1)的左侧固定有连接轴(4-4),且连接轴(4-4)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出料口(4-5),所述第一出料口(4-5)的正面设置有加固板(4-6),且第一出料口(4-5)的上端连接有肥料箱(4-7),所述肥料箱(4-7)的左侧安装有土箱(4-8),且土箱(4-8)的左侧固定有料筒(4-9),所述料筒(4-9)的外壁镶嵌有第二出料口(4-10),所述连接轴(4-4)的左端连接有第二滚轮(4-11),且第二滚轮(4-11)的正面中部安装有转轴(4-12),所述转轴(4-12)的正面设置有固定块(4-13),且固定块(4-13)的正面连接有连接板(4-14),所述转轴(4-12)的外壁镶嵌有皮带(4-15),所述箱盖(4-16)安装于土箱(4-8)的上端,所述固定轴(4-2)的下端中部固定有翻土耙(4-17);所述第一出料口(4-5)设置有3个,且第一出料口(4-5)分别与肥料箱(4-7)、土箱(4-8)和料筒(4-9)呈平行结构;所述加固板(4-6)贯穿于第一出料口(4-5)的正面,且加固板(4-6)与连接轴(4-4)呈平行结构;所述肥料箱(4-7)呈矩形结构,且肥料箱(4-7)的形状与土箱(4-8)的形状相同;所述料筒(4-9)通过皮带(4-15)与第二滚轮(4-11)构成同步转动结构,且料筒(4-9)呈圆形结构;所述翻土耙(4-17)镶嵌于第二滚轮(4-11)之间,且翻土耙(4-17)与第二滚轮(4-11)呈平行结构;
将种子置于所述料筒(4-9)内;所述土箱(4-8)内放置沙土,沙和土的重量比为1:(1-2),覆盖沙土的厚度为1-2cm;所述肥料箱(4-7)内放置的肥料为氮磷钾复合肥,肥料用量为每亩5kg-10k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播种结束后,使用去除草籽的干草进行覆盖,洒水,除草,树苗长出后进行追肥和病虫害防治;追肥所用肥料为厩肥;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发芽前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苗木生长初期用0.1-0.5wt%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喷施的间隔时间为10-15天,共喷施3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中:使用移苗器对树苗进行移苗,所述移苗器包括器上杆体(5-1)和衔接锁孔(5-8),所述器上杆体(5-1)的右上端固定有连接穿杆(5-2),且连接穿杆(5-2)的右方安装有握把(5-3),所述连接穿杆(5-2)左端的内部设置有穿孔(5-4),且连接穿杆(5-2)的右下端连接有总线(5-5),所述总线(5-5)底端的外侧安置有穿接座(5-6),且总线(5-5)的底端连接有次接线(5-7),所述衔接锁孔(5-8)的外端安置有锁杆(5-9),且衔接锁孔(5-8)位于器上杆体(5-1)的底端,所述锁杆(5-9)的右端连接有锁柱(5-10),且锁柱(5-10)的外侧安置有锁孔(5-11),所述锁孔(5-11)中部的外侧固定有转柱(5-12),且转柱(5-12)的外侧安置有连接转槽(5-13),所述器上杆体(5-1)的下方固定有器下杆体(5-14),且器下杆体(5-14)下端的内部贯穿安置有轴承(5-15),所述轴承(5-15)的外端连接有复位弹簧(5-16),且轴承(5-15)的下方固定有插片(5-17),所述插片(5-17)中部的外端固定有菱刺(5-18),且插片(5-17)中上端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块(5-19);所述握把(5-3)的右下端壁与总线(5-5)的顶端为固定连接,且其为“凹”字型结构;所述次接线(5-7)设置有四个,且四者的顶部均与总线(5-5)的底部通过熔接构成一体化结构,而且四者和总线(5-5)均与穿接座(5-6)构成活动连接;所述锁杆(5-9)与转柱(5-12)通过焊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且转柱(5-12)的口径小于锁孔(5-11)的口径,而且锁孔(5-11)的长度等于连接转槽(5-13)的直径;所述转柱(5-12)和器上杆体(5-1)为固定连接,且器上杆体(5-1)通过转柱(5-12)和连接转槽(5-13)与器下杆体(5-14)构成旋转结构,而且其旋转范围为0-90°;所述插片(5-17)通过轴承(5-15)和复位弹簧(5-16)与器下杆体(5-14)构成转动结构,且其竖直中轴线与菱刺(5-18)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而且其通过连接块(5-19)与次接线(5-7)构成固定连接;
利用栽植器对树苗进行栽植造林,所述栽植器包括轴杆(6-1)、限位座(6-10)、活动杆(6-14)和控制杆(6-16),所述轴杆(6-1)的上端设置有活动把手(6-2),且活动把手(6-2)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栓(6-3),所述轴杆(6-1)的内部设置有钢丝绳(6-4),所述轴杆(6-1)的下端连接有连接座(6-5),且连接座(6-5)的下方设置有叉杆(6-6),所述叉杆(6-6)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6-7),且支撑杆(6-7)的下方设置有三项轴套(6-8),所述叉杆(6-6)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固定轴承(6-9),所述限位座(6-10)的下端设置有锥顶尖(6-11),且限位座(6-10)位于固定轴承(6-9)的下方,所述三项轴套(6-8)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12),且三项轴套(6-8)的下方连接有活动铲(6-13),所述活动杆(6-14)的后端内部安装有定位销(6-15),且活动杆(6-14)位于三项轴套(6-8)的后方,所述控制杆(6-16)的上端设置有装夹圈(6-17),且控制杆(6-16)位于定位销(6-15)的上方;所述轴杆(6-1)设置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轴杆(6-1)的上端内部与活动把手(6-2)的下半部结构体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同时活动把手(6-2)通过连接螺栓(6-3)构成活动杠杆结构;所述钢丝绳(6-4)的下端与转轴(6-12)的中部相连接,且钢丝绳(6-4)自下而上依次贯穿与三项轴套(6-8)、支撑杆(6-7)、叉杆(6-6)、连接座(6-5)以及轴杆(6-1)的内部,同时钢丝绳(6-4)的上端与活动把手(6-2)相连接;所述连接座(6-5)的上端表面与轴杆(6-1)的下端之间为焊接连接,且连接座(6-5)与叉杆(6-6)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同时支撑杆(6-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叉杆(6-6)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所述固定轴承(6-9)设置有2个,且固定轴承(6-9)之间关于三项轴套(6-8)的中轴线相对称,同时锥顶尖(6-11)的上端通过限位座(6-10)与固定轴承(6-9)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装夹圈(6-17)通过控制杆(6-16)和定位销(6-15)之间的配合与活动杆(6-14)之间相连接,且活动杆(6-14)和活动铲(6-13)均与三项轴套(6-8)的下端之间相连接,同时活动杆(6-14)的中轴线与活动铲(6-13)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遗传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中:每年至少对林区进行一次松土,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随时进行除草,并使用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土壤,所述林区土壤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外罩(7-1)、基板(7-14)和推杆(7-21),所述外罩(7-1)的内部安装有感应模块(7-2),且感应模块(7-2)的右侧上方设置有环形天线(7-3),所述环形天线(7-3)的上方安装有通信模块(7-4),所述外罩(7-1)的下方设置有探杆(7-5),且探杆(7-5)的下方固定有支撑探盘(7-6),所述支撑探盘(7-6)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块(7-7),且转动块(7-7)的下方焊接有固定探头(7-8),所述固定探头(7-8)的内侧设置有伸缩探头(7-9),所述外罩(7-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螺杆(7-10),且螺杆(7-1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套(7-11),所述连接套(7-11)的下方安装有转盘(7-12),且转盘(7-12)的下方焊接有扣板(7-13),所述基板(7-14)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分放槽(7-15),且基板(7-14)位于扣板(7-13)的下方,所述基板(7-14)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向板(7-16),且转向板(7-16)的表面固定有压板(7-17),所述基板(7-14)的内部贯穿有固定板(7-18),且固定板(7-18)的内侧固定有压土板(7-19),所述固定板(7-18)的外侧安装有弹簧(7-20),所述推杆(7-21)的上方设置有标记板(7-22),且推杆(7-21)位于外罩(7-1)的中间,所述推杆(7-21)的下方固定有定位锥(7-23);所述探杆(7-5)沿外罩(7-1)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有4个,且各个探杆(7-5)均与外罩(7-1)的水平面垂直;所述固定探头(7-8)关于支撑探盘(7-6)的竖直中心线呈环状均匀分布,且固定探头(7-8)通过转动块(7-7)与支撑探盘(7-6)转动连接;所述螺杆(7-10)与外罩(7-1)之间螺纹尺寸相吻合,且螺杆(7-10)之间关于外罩(7-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所述转盘(7-12)的外侧面与连接套(7-11)的内侧面紧密贴合,且扣板(7-13)与压板(7-17)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固定板(7-18)与基板(7-14)之间尺寸相吻合,且压土板(7-19)沿固定板(7-18)的水平方向平行等距设置;根据土壤成分的变化进行施肥,施肥所用肥料为畜禽粪便;
根据油茶树苗的生长情况,在需要修剪侧枝的时候使用树苗侧枝修剪装置进行修剪,所述树苗侧枝修剪装置包括第一刀刃(8-1)和第三转轴(8-16),所述第一刀刃(8-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刀刃(8-2),且第一刀刃(8-1)的正面右侧连接有第一刀柄(8-3),所述第一刀柄(8-3)的正面左侧固定有螺丝(8-4),且第一刀柄(8-3)正面靠近螺丝(8-4)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转轴(8-5),所述第一刀柄(8-3)的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8-6),且第一凹槽(8-6)的内部安置有第三刀刃(8-7),所述第一刀柄(8-3)的右侧下端安装有连接杆(8-8),且连接杆(8-8)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手柄(8-9),所述手柄(8-9)的左侧下端安装有第二转轴(8-10),且手柄(8-9)的右端镶嵌有海绵垫(8-11),所述第一刀刃(8-1)的右端连接有第二刀柄(8-12),且第二刀柄(8-12)的正面左侧安装有第二凹槽(8-13),所述第二刀柄(8-12)的正面中部设置有镶嵌块(8-14),且镶嵌块(8-14)的上端固定有弹簧(8-15),所述第三转轴(8-16)安装于第二刀柄(8-12)的正面右侧;所述第三刀刃(8-7)呈弧形结构,且第三刀刃(8-7)通过第一转轴(8-5)与第一刀柄(8-3)构成同步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轴(8-10)贯穿于连接杆(8-8)和手柄(8-9)之间,且第二转轴(8-10)使连接杆(8-8)和手柄(8-9)构成平行转动结构;所述海绵垫(8-11)设置有两个,且海绵垫(8-11)呈圆环形结构;所述弹簧(8-15)镶嵌于第二刀柄(8-12)和第一刀柄(8-3)之间,且弹簧(8-15)通过第二刀柄(8-12)和第一刀柄(8-3)构成弹性伸缩结构;所述第三转轴(8-16)贯穿于第二刀柄(8-12)和连接杆(8-8)之间,且第三转轴(8-16)使第二刀柄(8-12)和连接杆(8-8)构成可折叠结构。
CN201810261634.0A 2018-03-28 2018-03-28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Withdrawn CN1083779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634.0A CN108377902A (zh) 2018-03-28 2018-03-28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634.0A CN108377902A (zh) 2018-03-28 2018-03-28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7902A true CN108377902A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72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1634.0A Withdrawn CN108377902A (zh) 2018-03-28 2018-03-28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779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6249A (zh) * 2018-11-09 2019-01-15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油茶授粉用花粉营养液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9601060A (zh) * 2018-11-21 2019-04-1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6249A (zh) * 2018-11-09 2019-01-15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油茶授粉用花粉营养液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9601060A (zh) * 2018-11-21 2019-04-1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
CN109601060B (zh) * 2018-11-21 2021-01-2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便于对比的水稻耐深种质资源的筛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405B (zh) 一种马铃薯-水稻复种模式的种植方法
CN102626009B (zh) 一种灭茬旋耕多层施肥播种机
CN104396555A (zh) 一种提高盐碱地玉米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5917900A (zh) 一种红薯种植方法
CN103875499B (zh) 一种具有单性结实特性的无籽猕猴桃的栽培方法
CN108551991A (zh) 蛇床子的种植方法
CN102428821A (zh) 硒锌何首乌栽培技术
CN108476846A (zh) 一种红叶石楠栽植方法
CN108377902A (zh) 油茶遗传育种方法
CN108668786A (zh) 一种园林草坪建植方法
CN108522115A (zh) 红豆杉育苗及园林造景方法
CN108496739A (zh) 观赏竹竹苗培育方法
CN108521927A (zh) 减少盆栽观赏竹窝根的方法
CN214960925U (zh) 一种水稻旱直播覆膜一体机
CN108566861A (zh) 吴茱萸的栽培方法
CN108505774A (zh) 城市规划中休闲广场景观设计方法
CN202524728U (zh) 一种灭茬旋耕多层施肥播种机
CN108575491A (zh) 青钱柳栽培及园林造景方法
CN108464181A (zh) 一种桂花树培育方法
CN108496678A (zh) 播种繁殖香果树的方法
CN106961972A (zh) 一种提高芹菜黄酮含量的种植方法
CN110199806A (zh) 一种水稻机械直播栽培方法
CN102511347B (zh) 水稻乳苗的制备及旱种成苗的方法
CN111758513B (zh) 一种玉米种植方法
CN107646581A (zh) 地下水限采休耕区一季玉米节水高产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