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307B - 用于实现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实现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0307B
CN108370307B CN201680056187.4A CN201680056187A CN108370307B CN 108370307 B CN108370307 B CN 108370307B CN 201680056187 A CN201680056187 A CN 201680056187A CN 108370307 B CN108370307 B CN 108370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band signaling
data
signaling module
communication lin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61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0307A (zh
Inventor
布拉尼斯拉夫·彼得洛维奇
蒂莫西·马丁
克里斯托弗·克罗宁
安东尼·哈默尔
大卫·特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lsett
Original Assignee
Wilse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lsett filed Critical Wilsett
Publication of CN108370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0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0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使用单个通信链路跨越多个节点进行通信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在某些实施例中,节点可以是卫星系统的卫星用户终端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多个节点可以使用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通过单个通信链路相互通信。

Description

用于实现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相关申请数据
本申请是PCT申请并且要求于2016年3月22日提交的标题为“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第15/077,089号的权益和优先权,并且要求于2015年8月13日提交的标题为“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204,903号的权益和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中以用于所有目的。
背景技术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过通信链路在多个节点之间的通信。
在某些应用中,并行总线通信可以用于节点之间的通信。并行总线通信通常包含一个共享信道或通信链路,其通过多条线同时传输数据。例如,一个32比特并行总线可以有32条线,每条线同时传输1比特的信息以传输32比特的字。在某些其他应用中,串行总线通信用于节点之间的通信。串行总线通信可以指通过共享信道或通信链路每次1比特顺序地传输数据。例如,可以通过通信链路顺序传输32比特的字的每个比特。串行总线通信通常用于印刷电路板(PCB)上的分立部件、背板上的卡(例如快捷外设互联标准(PCIe)卡)或使用互连电缆的机架之间的通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通信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通过通信链路在多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本公开的某些方面讨论了在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的改进的双向通信,其具有较少错误。通信链路可以指两个或更多个节点之间的单个物理连接,例如同轴电缆。在某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稳健的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协议。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管理每个节点的传输时段,使得在任何给定的传输时段期间只有一个节点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方面中,多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是与卫星通信的卫星用户终端的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之间的通信。示例性卫星用户终端可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所述室内单元包括第一基带信令模块,所述室外单元包括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可包括用于在用户装置和卫星用户终端之间路由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的路由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室外单元还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所述卫星调制解调器被配置为调制传输到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并解调从所述卫星接收到的第二组数据;以及射频(RF)通信单元,所述射频(RF)通信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天线将第一组数据无线传输到卫星。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室外单元供电。
在一些方面,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可使用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单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到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在某些方面,来自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的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还被配置为管理第一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一传输时段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二传输时段的分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传输时段可以不同于第二传输时段。
在示例性卫星用户终端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可包括:传输器,其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一组数据;以及接收器,其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二组数据。
类似地,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可包括:接收器,其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一组数据;以及传输器,其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二组数据。
在本公开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中的每一个可管理它们各自用于传输的传输时段的分配。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中的每一个自适应地管理它们所述各自的传输时段的分配。例如,基带信令模块可以通过随着传输其各自的数据组传送一个或多个控制字符,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字符指示传输完成,从而自适应地管理它们所述各自的传输时段的分配。在一些情况下,基带信令模块和/或协议可以施加预定最大传输时段。例如,用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的传输器可以确定第一组数据的传输要求大于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传输时间,并停止超过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第一组数据的传输。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被选择为领导,其中所述领导管理通过单个通信链路通信的传输时段的分配。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执行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同步时间,确定传输时间表,传输所述传输时间表,管理切换时间,管理切换方向,或响应预留请求或其任何组合,从而管理所述分配。
在某些实施例中,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频率参考和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频率参考可被锁频。类似地,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参考时钟和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参考时钟可被锁相。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的传输器还可被配置为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向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的接收器传输第一组数据。
在本公开的某些方面,基带信令协议是第一基带信令协议,而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可选择用于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之间传输和接收数据的第二基带信令协议,并切换到使用第二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在一些示例中,基于在单个通信链路上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参数来选择第二基带信令协议。这些示例性信号质量参数可包括错误率、信噪比、信号电平和频谱廓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某些情况下,信号质量参数受单个通信链路的长度影响。第一基带信令协议和第二基带信令协议可包括但不限于不归零(NRZ)、基于部分响应信令(PRS)的协议或基于脉冲幅度调制(PAM)的协议的其中一种。
在卫星用户终端(SUT)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进行通信的示例性方法可包括通过使用来自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的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管理第一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一传输时段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二传输时段的分配,其中室内单元包括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室外单元包括第二基带信令模块。
示例性方法还可包括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一组数据,并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二组数据。
此外,示例性方法可包括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一组数据,并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二组数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可包括选择用于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之间传输和接收数据的另一基带信令协议,并切换到使用选定的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
示例性方法可以包括关于以上讨论或贯穿本公开内容讨论的示例性卫星用户终端的附加特征。此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方法可以是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和/或实现为计算机逻辑和/或从存储器或非瞬态计算机可存储介质执行的指令。
前文已经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特征和技术优点,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的详细描述。以下将描述附加特征和优点。所公开的概念和具体示例可以容易地用作修改或设计用于执行本公开的相同目的的其他结构的基础。这样的等同构造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当结合附图考虑时,从以下描述中将更好地理解本文所公开的概念的特征、它们的组织和操作方法以及相关优点。每个附图仅供于说明和描述目的,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限定。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可以实现对本公开的本质和优点的进一步理解。在附图中,类似的部件和/或特征可以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此外,可以通过跟随所述参考标号的区分类似部件的撇号和第二标号来区分相同类型的各种部件。如果在说明书中仅使用第一参考标号,该描述适用于具有相同第一参考标号的任何一个相似部件,而不考虑第二参考标号。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示例性轴辐式卫星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卫星用户终端的示例性部件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基带信令模块的示例性部件的框图;
图4A、图4B和图4C各自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传输时段的管理;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卫星用户终端的某些部件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卫星用户终端的某些部件的框图;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从线路驱动器到线路接收器的后驱动器(post-driver)环回的框图;
图7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从线路驱动器到线路接收器的环回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用于混合基带信令的卫星用户终端的某些部件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在单个通信链路上使用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的多节点系统的框图;
图10A、图10B和图10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在多个节点之间的单个通信链路上的电压的偏置移位(bias shifting);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用于在多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用于在多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的示例的另一流程图;以及
图1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计算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了使用单个通信链路跨越多个节点进行通信的技术。在某些实施例中,节点可以是卫星系统的卫星用户终端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那样,多个节点可以使用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通过单个通信链路相互通信。
以下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讨论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改变。各种示例可以适当地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程序或部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不以所描述的顺序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各个步骤。而且,关于一些示例描述的特征可以在其他示例中组合。
在某些应用中,并行总线通信可以用于节点之间的通信。并行总线通信通常包含一个共享信道或通信链路,其通过多条线同时传输数据。例如,一个32比特并行总线可以有32条线,每条线同时传输1比特的信息以传输32比特的字。
在某些其他应用中,串行总线通信用于节点之间的通信。串行总线通信可以指通过共享信道或通信链路每次1比特顺序地传输数据。例如,可以通过通信链路顺序传输32比特的字的每个比特。串行总线通信通常用于印刷电路板(PCB)上的分立部件、背板上的卡(例如快捷外设互联标准(PCIe)卡)或使用互连电缆的机架之间的通信。
在一些情况下,并行总线通信导致与多条线相关联的更高成本、在印刷电路板(PCB)上或不在PCB上作为电缆的多条线的路由、驱动多个信号等。另外,在多条线上路由的信号的复杂同步通常对并行总线通信协议可以运行的速度设了上界(upper bound)。因此,在一些应用中,使用串行总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可以是有利的。
串行器/解串器(SerDes)可以支持将信号从串行总线通信协议转换为并行总线通信协议,反之亦然,使得使用串行总线通信和并行总线通信的部件可以通过SerDes彼此通信。SerDes可以促进将可用的串行总线通信部件和本公开中讨论的并行总线通信部件一起使用。例如,在接收(Rx)和传输(Tx)方向上各具有4条线的众所周知的接口(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3中指定的精简吉比特介质独立接口(RGMII))可以转换为使用SerDes的串行吉比特介质独立接口(SGMII)(也在IEEE 802.3中指定),其在Rx和Tx方向上各只有一条线。这种SerDes越来越多地用于网络堆栈(例如开放式堆栈接口(OSI)网络堆栈)的吉比特以太网(GbE)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层(Phy)之间的接口连接。但是,如下所述,目前的串行总线通信协议不足以通过单个通信链路进行通信同时保持低错误率。
目前,诸如PCB跟踪和高速链路(吉比特/秒或更高速率)等多种实施方式采用全双工通信,其通过在传输(Tx)和接收(Rx)方向上提供专用通信链路,支持双向的同时传输。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需要多条线的全双工通信可能会成本过高。例如,在两个节点之间的长距离使用多条线可能会显著增加成本并且也使硬件架构复杂化。
另选地,一些实施方式(如IEEE相关标准和10base2)采用半双工通信。在半双工通信中,传输每次在一个方向上,及时来回切换方向,允许双向共享单个通信链路。尽管单个通信链路可以支持半双工通信,但在半双工通信中,与通信链路相关的延迟和带宽受到在半双工通信中每个节点允许的自组织通信(ad-hoc communication)严重地影响。在半双工通信中,任何节点都可以随时进行传输。如果多个节点在相同时间段内传输,来自各个传输节点的传输会发生冲突(称为数据冲突)。这种冲突导致通信链路上的数据错误。
为了缓解来自这种冲突的数据错误,接收节点可以执行错误纠正或将错误率视为可接受的。在替代方案中,传输节点可以在稍后时间重试传输。载波侦听和冲突检测(CSCD)就是一种这样的重传协议。使用诸如CSCD的协议,一旦检测到冲突,节点通常会停止通信一段时间,然后重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段时间是随机化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段时间是随着下界(lower bound)而随机化的。
如果错误率不可接受,传输的数据校正和/或重试会导致延迟增加和带宽减少。因此,半双工通信方案可能不足以用于需要低数据错误率的通信,因为这种链路错误需要错误纠正和/或重传,增加了延迟、系统复杂性和用于数据缓冲的存储器的大小。
卫星用户终端中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之间的通信链路是系统这样的一个例子,其中期望具有低错误率、低延迟和高带宽的单个通信链路。在下面的图中更详细地描述了这样的系统。例如,在卫星用户终端中,卫星通信中使用的室内单元(IDU)和室外单元(ODU)链路之间通常期望10e-7的误帧率(FER)(或大概10e-11的误比特率(BER)),上述传统的全双工和半双工通信方案并不适用。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讨论了在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的改进的双向通信,其具有较少错误。通信链路可以指两个或更多个节点之间的单个物理连接,例如同轴电缆。在某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稳健的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在节点之间协调并管理每个节点的传输时段,使得在任何给定的传输时段期间只有一个节点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此外,本公开的各方面公开了使用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数据。在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中,基带信令可以指在没有调制的情况下传输数据,即不使用载波信号来传输数据。通常,基带信令通过从直流(DC)到等于或高于符号率(symbol rate)的频率(例如,对于1Gbps传输速率高达1GHz)的频率范围内生成双电平或多电平脉冲来操作。在一些情况下,降低DC周围的光谱能量是期望的,例如以防止在各种处理步骤中可能发生的饱和。减少DC能量的一种方式是编码,例如通过插入平衡脉冲序列(pulse train)的DC含量的开销比特(overhead bit),将平均DC电压保持为零。使用基带信令可以减少与调制和解调载波信号上的数据相关联的设计和部件成本以及与传输载波信号相关联的附加功率。在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中,时分双工可以指将在通信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的时间划分为传输时段,使得多个节点可以在不同的传输时段期间在相同的通信链路上传输,并且与其他电耦合到通信链路的节点通信。使用所公开的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在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传输和接收数据可以显著降低与在长距离上运行多个通信链路(例如电缆)相关联的成本。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一个节点也可以使用单个通信链路为另一个节点供电。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示例性轴辐式卫星通信系统100的示图。卫星通信系统100包括连接网关终端115与一个或多个卫星用户终端130(130a……130n)或纯粹卫星用户终端130的卫星105。卫星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由空间段(space segment)和地面段(ground segment)组成的多个网络架构。空间段可以包括多于一个的卫星,而地面段可以包括大量的卫星用户终端、网关终端、网络操作中心(NOC)、卫星和网关终端命令中心等。为清晰起见,这些元件未在图中显示。
网关终端115有时被称为集线器或地面站。网关终端115可以服务到卫星105的前向上行链路信号135和来自卫星105的返回下行链路信号140。网关终端115还可以将业务调度给用户终端130。另选地,可以在卫星通信系统100的其他部分(例如在本示例中未示出的一个或多个NOC和/或网关命令中心)执行调度。
网关终端115还可以提供网络120和卫星105之间的接口。网关终端115可以从网络120接收指向卫星用户终端130的数据和信息。网关终端115可以格式化数据和信息以经由卫星105传送到卫星用户终端130。网关终端115还可以接收来自卫星105的携带数据和信息的信号。该数据和信息可以来自卫星用户终端130并且指向可经由网络120访问的目的地。网关终端115可以格式化该数据和信息以经由网络120进行传送。
网络12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网络,并且可以包括例如互联网、IP网络、内联网、广域网(WAN)、局域网(LAN)、虚拟专用网络(VP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等。网络120可以包括有线和无线连接以及光链路。网络120可以将网关终端115与其他网关终端连接,所述其他网关终端可以与卫星105或其他卫星通信。
网关终端115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10将前向上行链路信号135传输到卫星105并从卫星105接收返回下行链路信号140。图1所示的天线110包括反射器,其在卫星105的方向上具有高方向性并且在其他方向上具有低方向性。天线110可以以各种替代配置来实现,并且包括操作特征,例如正交极化之间的高隔离度、操作频带中的高效率、低噪声等。
在一些卫星通信系统中,可用于传输的频谱可以是有限的。与从卫星用户终端130到卫星105的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和/或从卫星105到卫星用户终端130的前向下行链路信号150相比,前向上行链路信号135和返回下行链路信号140可以使用相同的、重叠的或不同的频率。在一些示例中,网关终端115可以远离卫星用户终端130定位,这允许了频率重用。在其他示例中,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位于网关终端115附近。
卫星105可以是被配置为接收和传输信号的对地静止卫星。卫星105可以从网关终端115接收前向上行链路信号135,并将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前向下行链路信号150传输到一个或多个卫星用户终端130。卫星105还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卫星用户终端130接收一个或多个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并向网关终端115传输对应的返回下行链路信号140。
卫星通信系统100可以采用频率重用程度高的点波束覆盖区域。卫星105可以利用覆盖大型复合区域的大量小点波束。每个点波束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前向上行链路信号135和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点波束可以允许灵活且可配置的带宽分配。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网关终端115和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点波束内。每个点波束可以使用单个载波(即一个载波频率)、连续的频率范围或者多个频率范围。
卫星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固定多波束天线(MBA)和/或有源相控阵天线(APAA)来实现固定点波束。MBA可以服务固定波束,并且通信链路可以以由前向上行链路信号135和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的组合构成的模式随时间切换。APAA可以用作波束跳换(beamhopping)天线。APAA可以使用用于每个传输天线和接收天线的两个可独立转向波束来提供用户终端130之间的通信。在卫星交换时分多址(SS-TDMA)模式中,通过在切换间隔时隙中的数字移相器的控制来将指向方向更新为短至2ms,从而实现波束转向(beam steering),其中最短波束停留时间对应于SS-TDMA系统的时隙时间。MBA和APAA的切换模式可以从网关终端115上传。
在卫星通信系统100中使用的高容量架构可以包括针对固定位置的小点波束。每个点波束可以使用大量的频谱,例如250至1000MHz。所得到的大容量是卫星通信系统100的多个特性的产物,包括例如(a)大量的点波束,典型地为60到80或更多,(b)与点波束相关的高天线方向性(例如,导致有利的链路预算),以及(c)每个点波束内使用的相对大量的带宽。
前向下行链路信号150可以从卫星105传输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130。用户终端130可以使用天线125来接收前向下行链路信号150。在一个示例中,天线和用户终端一起包括甚小孔径终端(VSAT),天线的直径大约为0.75米,并且具有大约2瓦的功率。在其他示例中,各种其他类型的天线125可以用于从卫星105接收前向下行链路信号150。每个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包括耦合到其他用户终端的单个用户终端或集线器或路由器。每个用户终端130可以连接到各种用户驻地设备(CPE),例如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设备、无线网络等。
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将数据和信息传输到可经由网络120访问的目的地。用户终端130可以使用天线125将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传输到卫星105。用户终端130可以根据包括各种复用方案和/或调制和编码方案的各种物理层传输技术来传输信号。例如,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将高速信号切换用于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切换模式可以支持MBA和APAA系统。当用户终端130对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使用高速信号切换时,每个所传输的信号可以是来自卫星用户终端130的脉冲RF通信的示例。
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在诸如Ka频带的射频(RF)频带操作。卫星用户终端130传输的频率资源量和时间分数可以确定卫星用户终端130的容量。通过改变传输所用的时间分数可以改变容量。这可以提供不同卫星用户终端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容量的灵活性(例如,通过随时间改变特定覆盖区域的容量分配来在时间上改变,并且通过随时间改变特定点波束覆盖区域的容量分配来在空间上改变)。
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基于传输信号切换模式(例如传输切换序列)进行传输。切换模式可以是帧期间的开启/关闭时段组对时间。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在开启时段期间允许传输并且可以在关闭时段期间禁止点波束上的传输。切换模式可以与卫星105或网关终端115的切换模式在时间上同步。切换模式可以存储在卫星用户终端130的存储器中,并且可以使用下行信号从卫星105接收,该下行信号可以与其他下行信号一起为带内(in-band)或带外(out-of-band)。
在一些示例中,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获得输入信号。例如,当卫星用户终端130-a从卫星105接收前向下行链路信号150-a时,前向下行链路信号150-a可以是输入信号。作为另一示例,在将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a传输到卫星105之前,返回上行链路信号145-a可以是输入信号。
卫星用户终端130可以包括室外单元122(ODU)和室内单元(IDU)124。室外单元122和室内单元124可以使用通信链路126彼此耦合。室外单元122可具有射频电路以使用上行链路145和下行链路150通过天线125与卫星105无线通信。室内单元124可具有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未示出)的有线或无线路由器,用于与用户来回传送信息。室内单元124通过通信链路126促进用户与室外单元122之间的通信,使得室外单元124能够通过卫星105与网关终端115通信。
在某些实施例中,室外单元122和室内单元124可以放置在分开的物理位置。例如,室外单元122可以放置在用户驻地的外部,以利用耦合到室外单元122的天线125来促进与卫星105的改善的无线连接。另一方面,顾名思义,室内单元124可以放置在用户的驻地内。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室内单元124可具有用于连接到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的有线或无线路由器。
图2是示出根据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包括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卫星用户终端的某些部件的框图。图2所示的卫星用户终端200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卫星用户终端130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特别地,图2的室外单元(ODU)220、单个通信链路212和室内单元(IDU)225分别示出了图1的室外单元(ODU)122、通信链路126和室内单元(IDU)124的非限制性示例。
如图2所示,室外单元220包括射频(RF)通信单元202、卫星调制解调器204和基带信令(BBS)模块206。除了图2所示的部件之外,室外单元220可以包括其他部件(未示出),例如处理实体、存储缓冲器、供电电路以及与针对图13的计算机系统讨论的部件相似的多个其他部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RF通信单元202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天线与卫星105进行无线通信。RF通信单元202还可以包括RF电子装置以执行数模(DAC)和模数(ADC)转换、上/下转换、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功能和信号调节/滤波。
在某些实施例中,卫星调制解调器204执行编码/调制、解调/解码、错误纠正、控制功能、数据缓冲存储器以及与BBS模块206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卫星调制解调器204还可以包括卫星传输流/分组处理和加密/解密。在替代实施方式中,这些功能可以被包括在室内单元225中,在路由器210内部或作为单独的电路或处理逻辑。
在某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室外单元220的BBS模块206可以负责通过单个通信链路212与另一个节点(即室内单元225的BBS模块208)传送数据。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室外单元220的BBS模块206和室内单元225的BBS模块208可以具有类似的部件,并且可以一起编排数据跨过单个通信链路212的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图3提供了对BBS模块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说明。
在某些实施例中,BBS模块(206和208)可以有助于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例如,BBS模块(206和208)可以具有用于管理传输时段的分配的控制逻辑以及用于临时缓冲数据的BBS传输(Tx)和BBS接收(Rx)缓冲器以及用于通过单个通信链路212传输数据组的基带信令逻辑。数据组可以指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其中每个数据单元可以是多个比特并且可以以字节、单词、双字等来组织。图3提供了对BBS模块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说明。
节点(即室外单元220和室内单元225)之间的通信是使用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协议来实现的,即每个节点具有分配的传输时段,在所述传输时段期间,节点传输数据组,而另一节点节点接收所传输的数据组。在某些情况下,传输时段在整个公开内容中也可以被称为帧(frame),并且可以与传输时段互换使用。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只有一个节点传输数据组,而其他节点可接收所传输的数据组。任何给定传输时段的分配由其中一个节点确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节点被认为是领导节点并且负责分配传输时段。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支持传输时段的更适应的分配,其中每个节点通过使用预定控制字符结束传输来确定其自己的传输时段。
在某些实施例中,室内单元225还可以具有耦合到BBS模块208的路由器210,用于在BBS模块208和耦合到室内单元225的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系统(未示出)的网络之间传送数据。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系统网络可以包括个人通信装置或用户装置,例如移动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游戏机和装置、设备、工作站、计算机服务器,或通过卫星连接到网关的任何其他计算装置。在个人装置或用户通信设备中可以使用图13的计算装置中公开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来实现。路由器210与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系统网络之间的耦合可以是有线的(例如以太网)或无线的(例如WiFi)。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路由器还可以包括一些卫星调制解调器和BBS调制解调器功能。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BBS模块的示例性部件的框图。图3公开了对图2中讨论的BBS模块(206和208)的更详细的非限制性说明。室外单元220中的BBS模块206和室内单元225中的BBS模块208可以具有与图3的BBS模块300类似的部件和功能,并且可以彼此兼容以使用本文讨论的相同的受管理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进行通信。
如图3所示,BBS模块300可以包括SerDes模块301、控制逻辑302、包括传输(Tx)缓冲器304和接收(Rx)缓冲器306的数据缓冲器308、BBS数据传输器(BBS TX)310或纯粹传输器310、BBS数据接收器(BBS RX)312或纯粹接收器312,以及数据复用器314。
在某些实施例中,SerDes模块301提供串行和并行总线通信接口之间的转换。例如,至少在本公开的某些方面中,可以使用并行总线通信接口将卫星调制解调器204耦合到BBS模块206。SerDes模块301在从卫星调制解调器204向BBS模块206传输数据的方向上将并行总线通信接口转换为串行总线通信接口,并且在另一方向上将串行总线通信接口转换为并行总线通信接口。如先前所讨论的,在接收(Rx)和传输(Tx)方向上各具有4条线的众所周知的接口RGMII(IEEE 802.3中所指定)可以转换为SGMII(也在IEEE 802.3中指定),其在Rx和Tx方向上各只有一条线(每个线率为1.25Gbps)。
在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控制逻辑302可以负责实施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协议。例如,控制逻辑302可以负责管理与其他节点的传输时段的分配,使得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仅有一个节点通过单个通信链路212进行传输。在不太可能但仍然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用于恢复的安全机制可包括暂停一段短时间后重试。控制逻辑302与其他节点(即,与各个节点相关联的控制逻辑)协调并且基于分配给节点的传输时段来提供用于选择数据复用器314的输出/输入的控制信号。换句话说,控制逻辑302可以控制节点通过控制数据复用器314来传输数据组还是接收数据组。控制逻辑302还可以确定不同节点之间的传输时间表以及每个节点的传输时段。图4A、图4B和图4C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几个非限制性调度和传输方案。
在图3中,控制逻辑302被公开为BBS模块300的一部分。然而,在替代实施方式中,控制逻辑302可以在节点中的其他地方实现。此外,控制逻辑302的处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例如卫星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等)的处理功能合并为单个处理实体,例如通用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实体可以执行来自存储器或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指令,以提供与控制逻辑302相关联的功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逻辑302可以在改变数据传输方向同时引入切换延迟,以导致单个通信链路和相关联的数字和模拟逻辑的传播延迟,例如消耗来自单个通信链路的电流传输并且将数字和模拟逻辑从一个方向切换到另一个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传输时段开始时,在传输数据组之前,传输空闲数据(例如,0/1切换脉冲(toggling pulses))以允许额外的时间用于时钟和数据恢复(CDR)以获得锁定并且恢复时钟。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节点的频率参考可以在节点之间被锁频和/或锁相,消除或减少时间性差异。频率参考可以指可以从中导出操作频率或可以与其进行比较的固定频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频率是从每个节点中的GPS接收器获得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中的参考时钟被锁相到另一个节点(例如领导节点)的参考时钟,从而可以消除切换延迟或减少其持续时间,提高数据吞吐量。参考时钟可以指可以从中导出操作时钟或可以与其进行比较的固定时钟。锁相两个参考时钟可以指同步和/或维持两个时钟的同步,使得它们在任何给定时间点以相同相位或彼此可接受的相位偏差操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BBS模块300可以具有数据缓冲器3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数据缓冲器308可以在逻辑上分成用于存储数据直到节点准备好传输的Tx缓冲器304和用于在将数据传输到卫星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之前临时缓冲数据组的Rx缓冲器306。Tx缓冲器304和Rx缓冲器306还通过提供用于转换的额外时间来促进从一个速率转换到另一个速率以及串行化至解串行化的转换。Tx缓冲器304和Rx缓冲器306分别促进一旦传输时段可用便立刻传输数据组和一旦数据到达便立即接收数据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Tx缓冲器304和Rx缓冲器306可以在物理上彼此分离,作为传输和接收管线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数据缓冲器308可以与诸如卫星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之类的其他实体共享。
BBS传输器310可以使用基带信令协议来处理和传输来自Tx缓冲器304的数据组。BBS接收器312接收数据组并根据基带信令协议将数据转换回数字数据。在某些实施例中,BBS传输器310和BBS接收器312可以支持多个基带信令协议。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逻辑302可以选择基带信令协议。基带信令协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不归零(NRZ)、基于部分响应信令(PRS)的协议或基于脉冲幅度调制(PAM)的协议。
如前所述,数据复用器314由来自控制逻辑302的控制信号控制,并确定来自单个通信链路的基带信号的传输或接收。
如图4A、图4B和图4C所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节点处的控制逻辑302可以管理时分双工方案的传输时段的分配。传输时段可以指具有传输时段的所分配节点可以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传输信息的所分配时间。传输时段也可以被称为帧,并且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双节点系统中,方向帧可以指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时段和传输发生的方向(即,从节点1到节点2或从节点2到节点1)。
传输时段期间传输的数据量与传输时段期间的传输速度成正比。例如,对于1吉比特/秒的速率,以及1毫秒的传输时段,所传输的数据是1兆比特。
图中所示的传输时段之间的间隔可以被称为切换延迟,并且可以帮助避免由于单个通信链路上的信号的传播延迟以及与数字和模拟逻辑相关联的任何附加切换延迟而导致的数据错误。
图4A和图4B示出了其中一个节点被选为领导节点并且其他节点是跟随节点的协议。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领导节点可以管理所有节点的传输时段的分配。领导节点可以在节点之间预先选择和/或预先协商。领导节点也可以使用各种已知的选择算法来选择,例如获取链接或基于节点的一些其他特性。
如图4A所示,箭头指示在任何给定传输时段期间传输的方向。例如,在传输时段t1期间,传输是从节点1到节点2的。在传输时段t2期间,传输是从节点2到节点1的,并且在传输时段t3期间,传输再次是从节点1到节点2的。在图4A中,领导可以确定传输时段的固定大小。例如,在图4A中,传输时段t1、t2和t3是相同的。
在替代实施例中,领导节点可以为每个方向的传输选择不同的传输时段。例如,传输时段t1和t3可以具有与它们相关的相同的时间长度,而t2和从节点2到节点1的任何后续传输可以具有相同的传输时段。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支持在相反方向上的期望带宽中的不对称性,同时保持低复杂度。例如,消费者对下载带宽的需求可能高于上传带宽。在这种情况下,从室外单元到室内单元的传输时段可以选择为大于从室内单元到室外单元的传输时段。
图4B示出了支持每个传输的不同传输时段的实施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跟随节点(即节点2)可以请求特定时间段的传输时段(未示出)。作为响应,领导节点(即节点1)可以为跟随节点分配传输时段并传输关于跟随节点的传输时段的调度的信息(即,跟随节点(即节点2)何时传输和可以传输多久)。领导节点可以使用开销信息将这个信息传送给跟随节点。例如,领导节点可以使用控制字符(在图4B中由“C”表示),然后是调度信息,将调度信息传送到跟随节点。由于领导节点已经知道所有跟随节点的传输时间表,所以领导节点可以在没有与跟随节点的进一步咨询的情况下调度其自己的传输时段(例如传输时段t3)。
图4C示出了传输时段的调度的自适应管理。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节点通过在所传输的数据组附加一个或多个控制字符来管理它们自己的传输时段的长度。控制字符指示传输的结束。控制字符是数据不能具有的特殊比特模式,防止错误检测。在接收到控制字符后,另一个节点可以开始传输,通常在短暂的延迟之后开始传输,以适应节点之间的时间差异和切换延迟。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没有领导节点,并且每个节点可以确定其自己的传输时段。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维持节点可以传输的时间量的公平性,本文描述的协议可以施加最大传输时段,使得传输节点至少一旦达到最大传输时段便中止单个通信链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节点或与节点相关联的传输器可以确定数据组的传输要求大于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传输时间,并且可以停止超过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数据组的传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能不需要控制字符来表示传输的结束,因为使用相同协议操作的其他节点可能已经知道指示传输时段结束的预先协商和/或预定最大传输时段。
图4A、图4B和图4C示出了在两个节点之间交替传输的双节点系统。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交替保持了公平性,而不增加传输逻辑的复杂性。在具有两个节点之间的交替传输的方案中,通过改变传输时段的大小,协议仍然可以支持相对于另一个方向在一个方向上传输数据的不对称性。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特别是在具有领导节点的实施例中,领导节点可以向节点分配多个后续传输时段以传输用于支持相反方向上的数据传输的不对称性的数据。
在具有多于两个节点的多节点系统中,例如参考图9讨论的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公知的公平算法,使得单个通信链路上的每个节点可以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常规地传输。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使用单个通信链路彼此通信的基带信令模块的框图。图5的BBS模块(502和504)类似于图2和图3的BBS模块。SerDes模块(510和512)被配置为分别促进用于BBS模块(502和504)的串行总线通信接口和并行总线通信接口之间的通信。图5示出了通过同步节点并协调切换器的位置来以受控方式执行传输方向的切换。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各方面与包括RGMII/SGMII的现有协议兼容,使得能够在几乎没有或没有修改的情况下使用现有的芯片组解决方案。虽然为了简单起见,图5公开了两个节点,但是所公开的技术可以适用于多节点系统,例如图9具有两个节点以上的系统。
BBS模块502经由切换器518电子耦合到单个通信链路522,而BBS模块504经由切换器520电子耦合到单个通信链路522。BBS模块502控制切换器518的切换,而BBS模块504控制切换器520的切换。与BBS模块502和504相关联的控制逻辑协调分配给每个BBS模块的传输时段。图4A、图4B和图4C提供了这种协调协议的例子。
对于分配给BBS模块502的传输时段,BBS模块502控制切换器518,使得线路驱动器506通过切换器518电耦合到单个通信链路522。在BBS模块502正在传输的相同时段期间,BBS模块504被配置为通过控制切换器520来接收传输,使得单个通信链路522电耦合到BBS模块504的线路接收器514。类似地,对于分配给BBS模块504的传输时段,BBS模块504控制切换器520,使得线路驱动器516通过切换器520电耦合到单个通信链路522。在BBS模块504正在传输的相同时段期间,BBS模块502被配置为通过控制切换器518来接收传输,使得单个通信链路522电耦合到BBS模块502的线路接收器508。如参照图5和本公开其他附图所公开的,线路驱动器和传输器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类似地,线路接收器和接收器也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线路驱动器(506和516)可以包括预加重逻辑并且线路接收器(508和514)可以包括均衡器。长距离传输的高速信号受到电缆的铜和介质损耗以及串扰不利地影响。信号衰减通常随着频率和电缆长度而增加,导致接收器很难解释信息。线路驱动器上的预加重和线路接收器上的均衡器可用于补偿信号衰减。每当有数据传输的方向发生转变时,对线路驱动器的预加重提供了一种提升能量的方法,因为这是发生最多问题的时候。线路接收器上的均衡器提供了帮助克服传输介质的信号损失的功能。接收器的均衡化在其进入线路接收器时充当数据的高通滤波器和放大器。这允许线路接收器重建信号并成功解释它。预加重和均衡器都可以是自适应的,根据传输介质/电缆的类型/长度来调节校正量。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使用单个通信链路彼此通信的基带信令模块的框图。图6的部件类似于图5,除了线路驱动器606、616与同一BBS模块上的线路接收器608、614之间的硬接线OR连接所替代的切换器之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替换物理切换器可以改善与物理部件相关联的部件成本和延迟。如参照图6和本公开其他附图所公开的,线路驱动器和传输器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类似地,线路接收器和接收器也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效线路装置被静音/三态化。例如,当接收时,每个BBS模块(602、604)在各自的时段将其线路驱动器(606、616)静音以卸载线路并减少或消除注入到其线路接收器(608、614)中的传输噪声。相反,在每个BBS模块(602、604)的传输时段期间,线路接收器(606、616)被静音或置于高Z状态以卸载单个通信链路622并保持呈现给传输线的匹配/阻抗基本上恒定(例如,同轴电缆为75或50欧姆)。这有助于减少三次渡越回波(triple-transit echo)并提高链路余量。
图7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从线路驱动器704到线路接收器706的后驱动器环回的框图。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线路驱动器704驱动信号时,线路接收器706在逻辑上或物理上与单个通信链路断开。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由于线路接收器706空闲,所以线路接收器706可以相对于线路驱动器704漂移出相位。本公开的各方面公开了使用环回将来自线路驱动器704的基带信号反馈到线路接收器706。在图7A中,即使当线路接收器706经由切换器702从单个通信链路722断开时,环回信号也将信号路径710后线路驱动器704横过回到线路接收器706。在某些实施例中,环回仅在节点(即,线路驱动器704)通过单个通信链路722传输数据时才有效。
虽然图7A示出了线路驱动器704与线路接收器706之间的直接信号路径,但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包括额外电路以将数据、部分数据或导出脉冲选择性地传输到线路接收器706或仅允许在传输时段的一些部分(例如传输时段的结束)将数据传输到线路接收器706,使得线路接收器706能够在从单个通信链路722接收数据之前基于线路驱动器704信号重新锁定/约束其相位。
图7B是示出根据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从线路驱动器到线路接收器的环回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框图。在图7B中,线路驱动器704可以通过旁路信号路径712将信号驱动到数字域而不是模拟域中的线路接收器706,如参考图7A所讨论。
针对后驱动器环回(来自图7A)或预驱动器环回(来自图7B)讨论的技术可以用于先前讨论的任何实施例,包括针对图2、图3、图5和图6所讨论的实施例。
图8是示出根据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用于混合基带信令的卫星用户终端的某些组件的框图。图8示出了两个节点,其中两个节点能够支持两个基带信令协议,例如不归零(NRZ)和基于部分响应信令(PRS)的协议。虽然讨论了NRZ和PRS,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基带信令协议,例如基于脉冲幅度调制(PAM)的协议。至少在一个实施例中,BBS模块可以选择用于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节点之间传输和接收数据的另一基带信令协议,并切换到使用选定的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如图8所示,混合BBS传输器(Tx)802和混合BBS Tx 824具有类似的部件和功能。类似地,混合BBS接收器(Rx)804和混合BBS Rx 810具有类似的部件和功能。
二进制数据传输器806传输二进制数据以供在分配的传输时段期间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从PRS模式和二进制模式830选择基带信令协议由切换器836和838完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先前讨论的控制逻辑控制切换器836。控制逻辑还控制切换器838,使得切换器836和切换器838被选择为有助于相同的基带信令协议。如果选择PRS,在将信号馈送到传输(Tx)滤波器834之前,PRS预解码器808将信号从二进制转换为PRS。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了二进制模式830,来自二进制数据传输器806的二进制信号在到达Tx滤波器834之前绕过附加处理808。
Tx滤波器834可以提供预加重功能,而Rx滤波器820可以提供接收端均衡化以端到端实现期望的频谱廓线,包括单个通信链路822。可以以仅在一端(省略相对端上的滤波器)或两端的滤波器实现所需的廓线,在这种情况下,廓线贡献和响应在两端之间分隔。这些滤波器中的每一个都可具有固定和/或可编程功能。
在NRZ模式下,期望的端到端频谱廓线是平坦响应。但是,在PRS模式下,随着频率增加,期望的廓线可能会有一定的滚降。因此,通信链路的廓线可取决于通信链路长度、信号的频率和所使用的基带信令协议。通信链路的滚降可以随着长度和频率而增加。
在一个实施例中,Tx滤波器834调节其响应以匹配线路并提供最佳频谱廓线,其中可在接收端测量频谱廓线,并且接收器向传输端报告测量结果。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校准阶段期间调整Tx滤波器834的响应。此外,由于初始廓线可能不是最佳的,因此可以使用具有冗余传输和/或较慢速率的更稳健的通信,以确保成功传输测量数据。基于接收端所报告的廓线,传输节点处的控制逻辑计算最佳滤波器系数并相应地编程Tx滤波器834。对于NRZ和PRS的最佳廓线是不同的,因此节点可以根据所选的基带信令协议来选择目标廓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器基于其对廓线的测量,为最佳廓线对其自己的滤波器进行编程。在一个实施例中,两端调节用于最佳链路廓线的廓线,其中接收端测量初始响应,并且与目标响应的差异在Rx滤波器820和Tx滤波器834之间分隔。在一个实施例中,差值在Rx滤波器820和Tx滤波器834之间均等分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被优化以实现最佳误比特率(BER)和/或误帧率(FER)。
Tx滤波器834使用用于所选基带信令协议的廓线并调节信号。线路驱动器812通过单个通信链路822驱动信号。图8中用于传输节点的控制逻辑选择切换器840,使得线路驱动器812电耦合到单个通信链路822。而且,图8中用于接收节点的控制逻辑选择开关842,使得线路接收器816电耦合到单个通信链路822。Rx滤波器820根据选定的基带信令协议来过滤接收到的信号。此外,切换器844和846也由接收节点的控制逻辑基于选定的信令协议来选择。如果选择二进制模式832,信号绕过附加处理826并在二进制数据接收器828处被接收。然而,如果选择PRS,PRS到二进制转换器(PRS to binary converter)826则将该信号转换为二进制并将其馈送到二进制数据接收器828。如参照图8所公开,线路驱动器和传输器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类似地,线路接收器和接收器也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案来选择基带信令协议。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将NRZ选择为默认基带信令协议,并且系统在该模式下初始化。如果在初始化时(例如,在加电(power-up)时)在预定时间内没有建立链路,节点则可以切换到PRS模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测试在PRS模式中建立链路之后是否可以使用NRZ模式。在某些实施例中,领导节点在指定的时段之后传送到跟随节点以切换到NRZ模式。在这段时间之后,领导节点也切换到NRZ,并且如果链路在预定时间内建立,两个节点则保持在NRZ模式,否则它们恢复到PRS并保持在PRS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在单个通信链路822上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参数(例如错误率、信噪比、信号电平和频谱廓线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切换基带信令协议。在某些实施例中,信号质量参数受单个通信链路822的长度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节点处测量BER和/或FER,并且如果错误率超过预先编程的阈值,接收节点则向传输节点指示切换到另一个基带信令协议。例如,如果节点在NRZ模式下运行,节点可能切换为使用PRS,反之亦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电平可以被用作选择基带信令协议的标准。例如,在初始化时,领导节点可以使用NRZ进行传输,而跟随节点测量接收到的电平。如果电平在跟随节点低于预定阈值,跟随节点则选择PRS模式。另一方面,如果电平高于所述阈值,跟随节点则选择NRZ模式。一旦建立了链路,节点可以保持在NRZ模式并继续在该模式下通信。然而,如果在预定时间之后未有建立链路,领导可以切换为PRS模式,而链路在该模式下建立,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之后未有建立链路,则可以重复整个过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未建立或丢失链路,每个节点则以随机间隔切换模式,尝试建立链路,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内不成功,节点则切换到另一模式并不断重复该过程,直到建立到链接。
图9示出了具有多于两个节点的多节点系统的框图,其中节点使用单个通信链路彼此通信。具体地,图9公开了具有节点1、节点2、节点3和节点4的系统,其全部电子地耦合到单个通信链路922。虽然图9公开了四个节点,但是可以在这种多节点系统中使用任何数量的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具有与参考图2至8所讨论的电路类似的电路,用于传输和接收数据。这样的多节点系统可以使用之前参照图2至8所公开的技术中的任何一种,用于使用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协议进行通信。在某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节点可以被预先确定为领导节点,而其他节点可以是跟随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中多个节点之一是领导节点,可使用参照图4A和4B讨论的协议来管理每个节点传输数据的传输时段。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自适应管理协议,类似于图4C,其中没有节点被指定为领导节点,并且每个节点确定其自己的传输时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种公知的公平算法来适当地向每个节点提供对单个通信链路的访问以传输数据。
图10A、图10B和图10C一起示出了多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上的偏置移位。在某些实施例中,一个节点可以通过单个通信电缆向另一个节点供电。例如,在卫星用户系统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室内单元可以通过单个通信链路给室外单元供电,使得能够通过单个通信链路进行室外单元的数据通信(即传输和接收)和供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可以颠倒,室外单元可以向室内单元和其他装置供电(例如,如果室外单元包括用于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电压可以经由偏置电源(bias-tee)或双工器从室内单元注入到电缆中以向室外单元供电。在一个实施例中,直流(DC)电源插入器被双工(经由双工器)到来自室内单元侧的线路中,向室外单元供电。可以保持低的直流(DC)耦合带宽,从而最小化对基带信号的频谱形状的影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耦合带宽可以更宽,但是基带信令被预加重以补偿相关联的滚降。
图10A示出了用于从室内单元传输到室外单元的示例性比特模式的示例性NRZ信号。图10B示出了将从室内单元传输到室外单元以向室外单元供电的示例性DC电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偏置电源将DC电压与NRZ信号组合,从而产生图10C中所示的偏置移位信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串行吉比特介质独立接口(SGMII)对比特模式进行编码,从而允许改正偏置移位比特模式所引起的错误所需的一些数据纠错。
图11是示出用于使用单个通信链路促进多个节点之间的通信的方法1100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使用单个通信链路促进卫星用户终端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通信。为了清楚起见,下面参照图1至10和图13描述的一个或多个装置和/或部件的方面来描述方法1100。
应该注意的是,方法1100只是一个实施方式,并且方法1100的操作可以被重新布置或以其他方式修改,使得其他实施方式是可能的。
在框1105中,来自多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的部件管理第一节点传输数据的第一传输时段和第二节点传输数据的第二传输时段的分配。在某些实施例中,基带信令协议可以是不归零(NRZ)、基于部分响应信令(PRS)的协议或基于脉冲幅度调制(PAM)的协议的其中一种。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节点是领导节点,并且其他节点是跟随节点,其中至少一个节点管理传输时段的分配。
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节点执行传输时段的自适应管理,其中每个节点管理它们各自用于传输的传输时段的分配。在某些实施例中,节点通过随着传输其各自的数据组传送一个或多个控制字符,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字符指示传输完成,从而管理它们所述各自的传输时段的分配。在某些实施例中,传输时段总是小于最大传输时段。换句话说,第一传输时段和第二传输时段小于预定的传输时段。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时段和第二传输时段可以彼此不同,并且后续传输时段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彼此不同。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节点的部件被配置为通过执行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同步时间,确定传输时间表,传输所述传输时间表,管理切换时间,管理切换方向,或响应预留请求或其任何组合,从而管理所述分配。
在框1110,第一节点的部件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多个节点之间的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节点传输第一组数据。数据组可以指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其中每个数据单元可以是多个比特并且可以以字节、单词、双字等来组织。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第二节点可以使用基带信令协议通过单个通信链路接收由第一节点传输的第一组数据。
在框1115中,第一节点的部件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二组数据。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第二节点可以使用基带信令协议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传输由第一节点接收的第二组数据。
在某些实施例中,节点还可以实现环回功能,使得接收器电路不会漂移出相位。例如,与第一节点相关联的传输器也可以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将第一组数据传输到第一节点的接收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频率参考和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频率参考被锁频。频率参考可以指可以从中导出操作频率或可以与其进行比较的固定频率。在某些实施例中,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参考时钟和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参考时钟被锁相。参考时钟可以指可以从中导出操作时钟或可以与其进行比较的固定时钟。锁相两个参考时钟可以指同步和/或维持两个时钟的同步,使得它们在任何给定时间点以相同相位或彼此可接受的相位偏差操作。
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卫星用户终端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节点,其中第一节点是室内单元,而第二节点是室外单元。室内单元可包括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室外单元可包括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可以负责管理传输时段并且使用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
在某些实施例中,室内单元还可包括用于在用户装置和卫星用户终端之间路由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的路由器。
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室外单元还可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所述卫星调制解调器被配置为调制传送到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并解调从所述卫星接收的第二组数据。室外单元还可包括射频(RF)通信单元,所述射频通信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天线将所述第一组数据无线传输到卫星。
在某些实施例中,室内单元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室外单元供电。
图12是示出用于多个节点之间的混合基带信令的方法1200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促进在多个基带信令协议之间进行选择。为了清楚起见,下面参照图1至10和图13描述的一个或多个装置和/或部件的方面来描述方法1200。
应该注意的是,方法1200仅仅是一个实施方式,并且方法1200的操作可以被重新布置或以其他方式修改,使得其他实施方式是可能的。
在框1202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来自多个节点的至少一个节点的部件使用第一基带信令协议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传输和接收数据。
在框1204中,至少一个节点的部件选择第二基带信令协议以通过通信链路传输和接收数据。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在单个通信链路上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参数来选择第二基带信令协议。信号质量参数可包括错误率、信噪比、信号电平和频谱廓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某些实施例中,信号质量参数还可受单个通信链路的长度影响。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带信令协议和第二基带信令协议分别是不归零(NRZ)、基于部分响应信令(PRS)的协议或基于脉冲幅度调制(PAM)的协议的其中一种。如图8所描述,可以通过协调切换器与其他节点来选择第二基带信令协议。
在框1206,至少一个节点的部件切换到使用第二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切换器可以由节点中的控制逻辑执行,其中使用控制信号操纵切换器选择多个基带信令协议中的一个。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每个基带信令协议的附加电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诸如卫星用户终端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节点,其中第一节点是室内单元,而第二节点是室外单元。室内单元可包括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室外单元可包括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可以负责管理传输时段并且使用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组合来自1100或1200的两个或更多个方法的方面。应该注意的是,1100和1200的方法仅仅是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1100和1200的方法的操作可以被重新布置或以其他方式修改,使得其他实施方式是可能的。
在已经描述了多个方面的情况下,现在将参照图13描述可以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系统的示例。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如图13所示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被合并为先前讨论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1300被配置为实现任何上述方法。图13提供了计算机系统13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可以执行由各种其他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如本文所述,和/或可以用作室外单元、室内单元或此类装置的内部部件。图13仅旨在提供对各种部件的一般性说明,任何和/或全部都可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图13广泛地说明了如何以相对分离或相对更加集成的方式实现个别系统元件。
计算机系统1300被示为包括可以经由总线1305电耦合(或者可以在适当情况下以其他方式进行通信)的硬件元件。硬件元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10,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和/或一个或多个专用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图形加速处理器和/或类似处理器);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1315,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接收器、无线传感器、鼠标、键盘和/或类似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1320,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单元、打印机和/或类似装置。此外,硬件元件还可以包括用于获得图像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相机135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1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上面关于图13描述的功能的子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310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和/或应用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被集成到处理视觉跟踪装置输入和无线传感器输入的元件中。
计算机系统13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暂时性存储装置1325(和/或与之通信),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本地和/或网络可访问存储器,和/或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盘驱动器、驱动阵列、光存储装置、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只读存储器(“ROM”)的固态存储装置,其可以是可编程的、闪存可更新的和/或类似的。这样的存储装置可被配置为实施任何适当的数据存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文件系统、数据库结构等。
计算机系统1300还可以包括通信子系统1330,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无线或有线)、红外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和/或芯片组(例如
Figure GDA0002761869170000331
装置、802.11装置、WiFi装置、WiMax装置、蜂窝通信设施等)和/或类似装置。通信子系统1330可以允许数据与网络(例如下面描述的网络,作为一个示例)、其他计算机系统和/或本文描述的任何其他装置互换。在许多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300将进一步包括非临时性工作存储器1335,其可以包括RAM或ROM装置,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子系统1330可以与被配置为传输和接收来自接入点或移动装置的信号的收发器1350接口。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单独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器以及单独的一个或多个传输器。
计算机系统1300还可以包括显示为当前位于工作存储器1335内的软件元件,其包括操作系统1340、装置驱动程序,可执行库和/或其他代码,例如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1345,其可以包括由各种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和/或可以被设计为实现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或配置本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仅作为示例,例如,关于上面讨论的方法描述以及关于图13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过程可以实现为可由计算机(和/或计算机内的处理器)执行的代码和/或指令;那么,在一个方面,便可以使用这样的代码和/或指令来配置和/或适应通用计算机(或其他装置)以根据所描述的方法执行一个或多个操作。
这些指令和/或代码的集合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上述的存储装置(一个或多个)1325)上。在一些情况下,存储介质可以被并入计算机系统内,例如计算机系统1300。在其他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与计算机系统(例如可移除介质,例如压缩光盘)分离,和/或提供在安装包中,使得存储介质可以用于编程、配置和/或使通用计算机适应其上存储的指令/代码。这些指令可以采取可由计算机系统1300执行的可执行代码的形式,和/或可以采取源代码和/或可安装代码的形式,其在编译和/或安装在计算机系统1300上时(例如通过使用各种通用编译器、安装程序、压缩/解压缩实用程序等中的任何一种),便采取可执行代码的形式。
根据具体要求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也可以使用定制硬件,和/或可以在硬件、软件(包括便携式软件,例如小应用程序等)或两者中实现特定元件。此外,可以使用到诸如网络输入/输出装置之类的其他计算装置的连接。
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1300)来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例如,所描述的方法的一些或全部过程可以由计算机系统1300响应于处理器1310执行包含在工作存储器1335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其可以被并入到操作系统1340和/或其他代码,例如应用程序1345)的一个或多个序列来执行。这样的指令可以从另一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一个或多个存储装置1325)读入工作存储器1335中。仅作为示例,执行包含在工作存储器1335中的指令序列可以导致处理器1310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例如参照图13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过程。
这里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是指参与提供使机器以特定方式操作的数据的任何介质。在使用计算机系统1300实现的实施例中,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涉及向处理器1310提供指令/代码以供执行和/或可用于存储和/或携带这样的指令/代码(例如作为信号)。在许多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介质是物理和/或有形的存储介质。这样的介质可以采取许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非易失性介质、易失性介质和传输介质。非易失性介质包括例如光盘和/或磁盘,例如存储装置1325。易失性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动态存储器,例如工作存储器1335。传输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同轴电缆、铜线和光纤,包括构成总线1305的导线,以及通信子系统1330的各种部件(和/或通信子系统1330用来提供与其他设备的通信的介质)。因此,传输介质还可以采取波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声波和/或光波,例如在无线电波和红外数据通信期间产生的那些)。
物理和/或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常见形式包括例如软盘、柔性盘、硬盘、固态盘、磁带或任何其他磁介质、CD-ROM、任何其他光学介质、穿孔卡片、纸带、具有孔图案的任何其他物理介质、RAM、PROM、EPROM、FLASH-EPROM、任何其他存储芯片或卡带,以下描述的载波,或计算机可以从其中阅读指令和/或代码的任何其他介质。
将一个或多个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序列携带到处理器1310以供执行时,可以涉及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各种形式。仅作为示例,指令可以最初被携带在远程计算机的磁盘和/或光盘上。远程计算机可将指令加载到其动态存储器中,并通过传输介质将指令作为信号传送,由计算机系统1300接收和/或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电磁信号、声信号、光信号等的形式,都是可以对指令进行编码的载波的示例。
通信子系统1330(和/或其部件)通常接收信号,然后总线1305可以将信号(和/或由这些信号携带的数据、指令等)携带到工作存储器1335,处理器1310从中检索并执行指令。由工作存储器1335接收的指令可以可选地在由处理器1310执行之前或之后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装置1325上。存储器1335可以包含根据本文描述的任何数据库和方法的至少一个数据库。因此,存储器1335可以存储任何本公开(包括图1、2、3、4、5、6、7、8、9、10、11、12以及相关描述)中讨论的任何值。
在图11和图12中描述的步骤可以由图13中的各个方框实现。例如,处理器131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流程图1100和流程图1200中的方框的任何功能。存储装置1325可以被配置为存储中间结果,例如本文提到的任何方框内讨论的全局唯一属性或本地唯一属性。存储装置1325还可包含与任何本公开一致的数据库。存储器1335可以类似地被配置为记录执行本文提到的任何方框中描述的任何功能所需的信号、信号的表示或数据库值。可能需要存储在临时或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中的结果也可被包括在存储器1335中,并且可以包括与可存储在存储装置1325中的结果类似的任何中间结果。根据在此描述的本公开内容,输入装置1315可以被配置为从卫星和/或基站接收无线信号。输出装置1320可以被配置为显示根据本公开的任何公开内容的图像、打印文本、传输信号和/或输出其他数据。
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装置都是示例。各种实施例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程序或部件。例如,在另选配置中,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不以所描述的顺序执行,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个阶段。关于某些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可以在各个其他实施例中组合。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和元件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技术会进步,因此许多元件是不将本公开的范围限于这些具体示例的示例。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例如,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免模糊实施例。该描述仅提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上文对实施例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而且,一些实施例被描述为流程图或框图所示的过程。虽然每个图都可将操作描述为顺序过程,但许多操作可以并行或同时执行。另外,操作的顺序可以重新排列。过程可具有不包括在图中的附加步骤。此外,方法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硬件描述语言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当以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实现时,执行相关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存储在诸如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处理器可以执行所述相关任务。
在已经描述了若干实施例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的情况下使用各种修改、另选构造和等同物。例如,以上元件可以仅是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其他规则可较为优先或以其他方式修改本发明的应用。在考虑上述要素之前、期间或之后,可以采取若干步骤。因此,以上描述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已经描述了各种示例。这些和其他示例都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以上结合附图提出的详细描述描述了示例,并且不代表可以实现的或者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唯一示例。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示例”和“示例性”时,意思是“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而不是“优选的”或“比其他示例更有利”。为了提供对所描述的技术的理解,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但是,这些技术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一些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免模糊所描述的示例的概念。
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学场或粒子或者任何其他数据来表示可以在上面描述中一直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或其组合。
这里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如果以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来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传输。其他示例和实施方式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原理内。例如,由于软件的性质,可以使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硬件、固件、硬接线或这些中的任何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实现功能的特征还可以物理地位于各个位置,包括被分布以使得功能的部分在不同的物理位置实现。如本文所用,包括在权利要求中,当在两个或更多个项目的列表中使用术语“和/或”时,表示可以单独使用所列项目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可以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列出的项目。例如,如果组合物被描述为含有组分A、B和/或C,该组合物可以仅包含A;仅包含B;仅包含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或A、B和C的组合。此外,如这里所使用的,包括在权利要求书中,在项目列表(例如,以“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之类的短语开头的项目列表)中使用的“或”表示分离列表,使得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列表意味着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即A和B和C)。
提供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其他变化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本文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赋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30)

1.一种被配置为与卫星通信的卫星用户终端,所述卫星用户终端包括:
室内单元,其包括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
室外单元,其包括第二基带信令模块,
其中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使用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单个通信链路通信地耦合到第一基带信令模块,
其中来自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的一个基带信令模块被配置为管理第一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一传输时段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二传输时段的分配,和
其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包括:
传输器,其被配置为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一组数据,以及
接收器,其被配置为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二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包括:
接收器,其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一组数据;和
传输器,其使用基带信令协议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一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二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中的每一个管理它们各自用于传输的传输时段的分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中的每一个自适应地管理它们所述各自的传输时段的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中的每一个通过随着传输其各自的数据组传送一个或多个控制字符从而自适应地管理它们所述各自的传输时段的分配,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字符指示传输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用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的传输器还被配置为
确定第一组数据的传输要求大于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传输时间;和
停止超过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第一组数据的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一传输时段不同于第二传输时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被选择为领导,其中所述领导管理通过单个通信链路通信的传输时段的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执行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同步时间,确定传输时间表,传输所述传输时间表,管理切换时间,管理切换方向,或响应预留请求或其任何组合,从而管理所述分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频率参考和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频率参考被锁频。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参考时钟和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相关联的参考时钟被锁相。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基带信令协议是第一基带信令协议,并且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还被配置为:
选择用于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之间传输和接收数据的第二基带信令协议;和
切换到使用第二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基于在单个通信链路上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参数来选择第二基带信令协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信号质量参数包括错误率、信噪比、信号电平和频谱廓线中的一个或多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信号质量参数受单个通信链路的长度影响。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一基带信令协议和第二基带信令协议分别是不归零NRZ、基于部分响应信令PRS的协议或基于脉冲幅度调制PAM的协议的其中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室内单元还包括用于在用户装置和卫星用户终端之间路由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的路由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室外单元还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所述卫星调制解调器被配置为调制传送到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并解调从所述卫星接收到的第二组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室外单元还包括射频RF通信单元,所述射频RF通信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天线将第一组数据无线传输到卫星。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室内单元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室外单元供电。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一基带信令模块的传输器进一步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没有载波信号的情况下传输第一组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用户终端,其中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的接收器进一步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没有载波信号的情况下接收第一组数据。
23.一种在被配置为与卫星通信的卫星用户终端SUT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来自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的一个基带信令模块,管理第一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一传输时段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数据的第二传输时段的分配,其中室内单元包括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室外单元包括第二基带信令模块;
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一组数据;和
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二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二组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包括:
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一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从第一基带信令模块接收第一组数据;和
通过使用基带信令协议,由第二基带信令模块在第二传输时段期间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向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传输第二组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选择用于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第一基带信令模块和第二基带信令模块之间传输和接收数据的另一基带信令协议;和
切换到使用选定的基带信令协议来传输和接收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一组数据的传输要求大于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传输时间;和
停止超过预定最大传输时段的第一组数据的传输。
27.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选择至少一个基带信令模块为领导;和
由所述领导管理通过单个通信链路通信的传输时段的分配。
28.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中管理所述分配包括执行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同步时间,确定传输时间表,传输所述传输时间表,管理切换时间,管理切换方向,或响应预留请求或其任何组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中传输第一组数据包括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没有载波信号的情况下传输第一组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第一组数据包括通过单个通信链路在没有载波信号的情况下接收第一组数据。
CN201680056187.4A 2015-08-13 2016-08-10 用于实现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8370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04903P 2015-08-13 2015-08-13
US62/204,903 2015-08-13
US15/077,089 2016-03-22
US15/077,089 US10476583B2 (en) 2015-08-13 2016-03-22 Managed time division duplexed baseband signaling
PCT/US2016/046384 WO2017027612A1 (en) 2015-08-13 2016-08-10 Managed time division duplexed baseband signa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0307A CN108370307A (zh) 2018-08-03
CN108370307B true CN108370307B (zh) 2021-01-26

Family

ID=5674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6187.4A Active CN108370307B (zh) 2015-08-13 2016-08-10 用于实现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6583B2 (zh)
EP (1) EP3335365B1 (zh)
JP (1) JP6609036B2 (zh)
KR (1) KR102385510B1 (zh)
CN (1) CN108370307B (zh)
AU (1) AU2016304879B2 (zh)
CA (1) CA2995455C (zh)
ES (1) ES2776625T3 (zh)
MX (1) MX2018001857A (zh)
NZ (1) NZ740086A (zh)
WO (1) WO2017027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6583B2 (en) 2015-08-13 2019-11-12 Viasat, Inc. Managed time division duplexed baseband signaling
US10212752B1 (en) * 2016-07-28 2019-02-19 Rockwell Collins, Inc.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protocols
US10224591B2 (en) 2016-09-16 2019-03-05 Viasat, Inc. Flat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line
US10727935B2 (en) * 2017-02-06 2020-07-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cheduler apparatus and scheduling method
ES2906381T3 (es) * 2017-03-16 2022-04-18 Viasat Inc Satélite de alto rendimiento con cobertura de haz de usuario fijo dispersa
EP4324119A1 (en) * 2021-05-13 2024-02-21 Viasat Inc.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with modularized mobile earth stations (mess)
US11545980B1 (en) * 2021-09-08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ock and data recovery for multi-phase, multi-level encod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4678A2 (en) * 1983-01-21 1984-08-01 CSELT Centro Studi e Laboratori Telecomunicazioni S.p.A. Base-band equipment for earth stations of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atellite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110625A (zh) * 2006-07-21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天线无线数字中继装置、工作方法和帧结构
CN101822113A (zh) * 2007-10-12 2010-09-01 Nxp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传输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03427968A (zh) * 2012-05-21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子帧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4134B (fi) 1997-07-31 1999-11-15 Nokia Networks Oy Datan- ja virransyötön toteuttava kaapeliliitäntä
US6463089B1 (en) 1998-08-19 2002-10-08 Interair Wireless, Inc. Hybrid spread spectrum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deband digital data
FR2815890B1 (fr) * 2000-10-30 2003-09-0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erfectionnement aux procedes de densification par calefaction d'une structure poreuse
WO2004047405A2 (en) * 2001-08-09 2004-06-0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cure 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acars)
US20030152140A1 (en) 2002-01-10 2003-08-14 Xxtra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telemetry control signals with if payload data on common cable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units
US7660761B2 (en) * 2002-07-17 2010-02-09 Ub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trading
AU2003286880A1 (en) 2002-11-07 2004-06-03 Magis Networks, Inc. Hybrid wired/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ing
WO2004105283A2 (en) 2003-05-16 2004-12-02 Viasa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du to idu telemetry interface in vsat systems
US7539803B2 (en) 2003-06-13 2009-05-26 Agere Systems Inc. Bi-directional interface for low data rate application
US7564785B2 (en) 2004-05-21 2009-07-21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flow control support
US20060045038A1 (en) * 2004-08-27 2006-03-02 Stanley Ka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ple services utilizing a single receiver in a broadband satellite system
US20060251115A1 (en) 2004-12-03 2006-11-09 Haque Samudra E Broadband multi-service, switching,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architecture for low-cost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792196B2 (en) 2004-12-28 2010-09-07 Intel Corporation Single conduct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link
ITMI20050462A1 (it) 2005-03-21 2006-09-22 Forem Srl Interfaccia di cavo per segnali bidirezionali ad alta velocita'
US8295392B2 (en) 2005-12-14 2012-10-23 Nec Corporatio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ndoor unit, and outdoor unit
US7639598B2 (en) 2006-01-31 2009-12-29 Szabolcs Sovenyi Simultaneous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over a single electrical conductor
US8169955B2 (en) 2006-06-19 2012-05-01 Atc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s over satellite links
CN101155178B (zh) 2006-09-30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中建立双向lsp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80151790A1 (en) 2006-12-20 2008-06-26 Lee Ronald B Time division duplex amplifier for network signals
US8379563B2 (en) * 2007-09-06 2013-02-19 Vt Idirect, Inc. Highly integrated 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VSA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752365B2 (en) 2008-04-01 2010-07-06 Kyocera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single conductor interrupt line for communication bus
CN101771441B (zh) 2010-01-19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室外单元及其提高输出性能的方法
FR2970143B1 (fr) 2010-12-29 2013-02-0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vocale multipoint en mode quasi full-duplex
US8406709B2 (en) 2011-02-27 2013-03-26 Provigent Ltd. Carrier recovery in re-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93342B2 (en) 2011-10-28 2014-04-0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cheme
WO2013108243A1 (en) 2012-01-18 2013-07-25 Weisman Israel Hybrid-bas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FR2987204B1 (fr) 2012-02-16 2014-03-21 Thales Sa Reseau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et noeud
US8958497B2 (en) 2012-06-12 2015-02-17 Silicon Image, Inc.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clock and bidirectional data over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9577954B2 (en) 2012-06-29 2017-02-21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Time domain duplex (TDD) switching system
EP2701346B1 (en) 2012-08-24 2019-10-30 MX1 GmbH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joint IP data-stream
US9407354B2 (en) * 2014-12-31 2016-08-02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Outdoor digital modulator system for use with a linear radio, and a method thereof
US10476583B2 (en) 2015-08-13 2019-11-12 Viasat, Inc. Managed time division duplexed baseband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14678A2 (en) * 1983-01-21 1984-08-01 CSELT Centro Studi e Laboratori Telecomunicazioni S.p.A. Base-band equipment for earth stations of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atellite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110625A (zh) * 2006-07-21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天线无线数字中继装置、工作方法和帧结构
CN101822113A (zh) * 2007-10-12 2010-09-01 Nxp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传输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03427968A (zh) * 2012-05-21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子帧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95455A1 (en) 2017-02-16
AU2016304879B2 (en) 2019-10-03
CA2995455C (en) 2020-03-31
AU2016304879A1 (en) 2018-03-08
EP3335365B1 (en) 2019-12-04
JP2018530938A (ja) 2018-10-18
NZ740086A (en) 2023-06-30
KR20180040156A (ko) 2018-04-19
MX2018001857A (es) 2018-11-09
CN108370307A (zh) 2018-08-03
JP6609036B2 (ja) 2019-11-20
WO2017027612A1 (en) 2017-02-16
KR102385510B1 (ko) 2022-04-13
EP3335365A1 (en) 2018-06-20
US20170047986A1 (en) 2017-02-16
US10476583B2 (en) 2019-11-12
ES2776625T3 (es)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0307B (zh) 用于实现受管理的时分双工基带信令的设备和方法
US1087343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multiplexing to increase throughput in a network of distributed transceivers with array processing
JP6767401B2 (ja) 大きい伝搬遅延がある半二重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効率的なデータ送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129010B2 (en) Dual-mode radio system having a full-duplex mode and a half-duplex mode
US20230336238A1 (en) Repea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
CN105144593A (zh) 具有混合电路和可重配置辐射方向图天线的全双工无线收发机
EP2725872B1 (en) Communication link for a split microwave backhaul architecture
US9749100B2 (en) Multiband Ethernet over Coax system
US912447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ceiver communication
US11382172B2 (en) Combining uplink radio signals
Barzegar et al. Extending the range of full-duplex radio with multi-carrier partial overlapping
Shafie et al. Mutual information of buffer-aided full-duplex relay channels
KR102667404B1 (ko) 능동적으로 사용되는 스펙트럼 내에서의 간섭을 완화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u Frequency-synchronous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enabled by sigma-delta-over-fiber for 5G and beyond
US8934499B1 (en) Dynamically transferring between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t modes based on a usage level of a wireless access node
KR20240074905A (ko) 능동적으로 사용되는 스펙트럼 내에서의 간섭을 완화시키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