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4220A -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4220A
CN108364220A CN201810180860.6A CN201810180860A CN108364220A CN 108364220 A CN108364220 A CN 108364220A CN 201810180860 A CN201810180860 A CN 201810180860A CN 108364220 A CN108364220 A CN 108364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shared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08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学军
雷训
雷谨榕
祝加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808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64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64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4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58Change logging,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45Rental transactions;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包括共享生态系统,该系统由客户端单元、共享单元、数据库单元组成。共享生态系统的建立步骤为:建立数据库单元、公布废弃物排放与利用信息、公布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标准、资源交易、生态结算、获得权限和数据库数据更新。本发明通过资源循环共享和“零碳”模式共享,让生态损害者与生态建设者完成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的交易,将人类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质合理的循环利用,使共享成员承担生态建设与生态损害的权利与义务,实现生态环境损害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平衡和资源消耗与资源补偿的平衡,延长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属环保领域。
背景技术
《周易·系辞下》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管子·水地》记载“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天地通过不同的方式生养世间万物,而万物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特性(“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周易·乾》)。这样“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周易·恒》),天地万物才能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率低和污水排放量大。我国工业用水的取水量占全国取水量的20%以上,仅次于农业取水量,约为生活取水量的2倍。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水的重复利用率约为50%,而发达国家已达85%。钢铁、纺织、造纸、火电行业是用水大户,亦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每年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氧化硫(SOx)及PM(微粒、炭烟)等废气,严重污染环境,造成大面积的灰霾天气。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使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氢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亚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碳排放率先达到峰值,力争部分重化工业2020年左右实现率先达峰,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领域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我国固体废弃物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而资源化利用率较低,每年侵占大量土地,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危害。
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严重危害地球生态系统,但通过合理有效的回收、加工可重新获得使用价值,降低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缓解资源衰竭速度,提升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还没有使生态损害者与生态建设者主动承担生态建设与生态损害的权利与义务的共享生态方法和系统,实现生态环境损害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平衡和资源消耗与资源补偿的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包括共享生态系统,该系统由客户端单元、共享单元、数据库单元组成。共享生态系统的建立步骤为:建立数据库单元、公布废弃物排放与利用信息、公布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标准、资源交易、生态结算、获得权限和数据库数据更新。本发明通过资源循环共享和“零碳”模式共享,让生态损害者与生态建设者完成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的交易,将人类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质合理的循环利用,使共享成员承担生态建设与生态损害的权利与义务,实现生态环境损害与生态环境修复的平衡和资源消耗与资源补偿的平衡,延长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
所述数据库单元,包括数据库,其中:
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更新数据库内的数据,保证数据更新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处理器和数据库内的数据,实现处理器和数据库之间数据无损交换。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共享生态系统的所有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存放。
所述共享单元,包括处理器,其中:
数据通信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块、数据生成块、授权验证块、数据发送块,数据通信模块用于数据传输,多个系统接口可保障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多源数据的共享。
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命令的审核,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稳定。
资源监测模块,包括监测数据采集块、监测数据处理块、监测数据授权验证块、监测数据发送块,由数据采集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采集卡等部件组成,用于数据的采集与传输,确保资源信息(包括废弃物排放类型、废弃物排放量、生态资源消耗量、环境损害量、废弃物处理和/或利用方式、废弃物处理利用量、生态资源类型、生态资源提供量等)的实时更新,实现生态资源的第三方监测。
生态资源模块,用于处理生态资源信息(包括生态产品类型、数量)及生态资源标准(包括生态产品标准),是生态共享的基础数据。
资源共享模块,用于资源(包括废弃物、生态资源、设备、场地、资金、技术、人员等)的交易,是实现生态共享的基础保障。
所述客户端单元,包括客户端,其中:
应用程序模块,提供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至少一个版本以上的应用程序,保证客户可多终端登录共享生态系统。通过应用程序模块,客户可修改注册信息,参与资源交易。
客户信息包括:用户可提供的废弃物排放类型、数量信息,处理和/或利用废弃物的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等信息,提供生态资源类型、技术标准、数量等信息及需要购买生态资源的类型、数量等信息。
资源利用模块,用于采集或收集、核对或校对废弃物处理和/或利用的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等信息,上传可计量、可交易的生态资源信息。
生态消耗模块,用于采集或收集、核对或校对生态资源消耗量,上传生态共享者的生态资源消耗信息。
生态共享可以是传统的实物交易模式,也可以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共享模式。污染物排放单位、污染物治理单位、生态资源提供单位或个人、生态资源共享单位或个人,通过共享生态系统,分享生态成果。
共享生态系统用户越多,每位用户对资源的使用要求也就越可预测。当系统中的资源(主要指废弃物资源与生态资源)与用户量同时按比例增加时,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的规模越大,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越大。
生态共享者是指以生态环境损害者、生态环境污染者、生态环境修复者、生态资源生产者、生态环境使用者组成的共享生态系统成员。既可以是污染物的排放者,也可以是生态资源的提供者。
本发明中所述生态是指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包括生态产业(废弃物二次利用)、生态修复。生态共享包括资源循环利用共享和“零碳”模式共享。
本发明中所述“生态资源”是指在生物和人类生态系统中,一切被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利用的物质、能量、信息、时间和空间。
“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物质构成和生态功能的源泉,能带来直接、间接或潜在地经济利益,可以用货币计量。可分为自然存在价值与社会利用价值(包括有机质价值、维持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价值、调节大气温室效应价值、水土保持价值、涵养水源价值、净化污染价值等)。
“生态资源”分为:生物资源、基因资源、生态功能资源及环境资源。
本发明中所述“生态产品”是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
“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生态功能区提供生态产品的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等。
本发明中所述生态资源消耗量包括生态产品消耗量,生态资源生产量包括生态产品生产量。
本发明所述资源交易是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的交易。
目前,对“生态资源”与“生态产品”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环境标准的发展先从污染严重的工业密集地区开始,逐渐发展到国家标准。环境标准最早与一些管理条例、法令相结合出现。例如,186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第一个附有排放限制的《碱业法》,对路布兰法制碱工业及与其有关的盐酸、硫酸生产限制污染物排放。1887年美国提出污水排放稀释比例为1:25的规定。1974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制订了硫氧化物、悬浮微粒、一氧化碳、总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光化学氧化剂等六种污染物的全国空气质量标准。
我国1956年颁布《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1959年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1963年颁布《污水灌溉农田卫生管理试行办法》,1973年颁布《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9年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大气、水质、土壤、噪声、放射性、海洋环境保护的标准和排污收费制度。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三类二级标准组成的环境标准体系。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三类;国家和地方两级标准。
现有限制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法规和环保标准,都可作为本发明“生态产品”的标准或依据。
现有的共享平台如:CN107634994A(2017.09.07,申请号CN201710802380.4)公开了一种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所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通信接口通信连接;所述客户端包括接口服务单元、教学资源采集单元、教学资源传输单元和教学资源共享单元,所述服务器端包括接口服务管理单元、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单元、教学资源转码单元和教学资源存储单元。CN107610769A(2017.10.16,申请号CN201710975337.8)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资源共享解决方案,包括信号接收装置和人机交互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下方设置有信号解码器,所述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信号解码器之间设置有散热窗,所述信号解码器外部设置有装配外壳,所述信号解码器下方设置有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下方设置有自动血液分析仪,所述人机交互装置设置在所述装配外壳的侧边。CN107564331A(2017.10.19,申请号CN201710979940.3)公开了一种车辆泊位资源共享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车辆泊位资源共享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端、用户终端、泊位电子锁和车辆识别装置,服务器端用于存储泊位信息,用户终端用于登录服务器端并向服务器端发送车辆信息以预定空闲泊位使服务器端生成预定信息并加以存储,泊位电子锁设于泊位上用于锁定或解锁空闲泊位,车辆识别装置设于泊位上用于识别车辆信息并生成第一识别信息,且车辆识别装置将第一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端与预定信息相匹配,若第一识别信息与服务器端存储的预定信息匹配一致,服务器端向泊位电子锁发送解锁信号。CN107507354A(2017.08.23,申请号CN201710731939.9)公开了一种住宅小区生态资源共享系统、装置和方法,包括移动客户端单元和共享设备单元,共享设备单元包括处理器单元、物业提供物品储放单元以及私人共享物品储放单元,处理器单元包括业主身份验证单元、互联网数据接收单元、物品储放柜控制单元、互联网数据发送单元、物品借用频率分析单元以及计费结算单元。CN107135531A(2017.04.21,申请号CN201710263972.3)公开了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共享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资源共享指令;网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连接至无线网络;资源列表获取模块,用于在网络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资源共享指令获取待共享的资源列表;服务器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移动终端上预制的本地服务器以使所述本地服务器实时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所处局域网内各终端的连接请求;资源共享模块,用于根据所连接请求建立与各所述终端的连接并将所述资源列表下发至各所述终端,以使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资源列表向所述本地服务器请求所需的资源。CN106056428A(2016.05.27,申请号CN201610364203.8)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的车辆资源共享方法,技术要点是:车辆使用前,车辆分享者免钥匙授权车辆使用者一定验车时间,由车辆使用者进行验车,验车时,由车辆分享者通过平台推送车辆外观内饰等损伤资料到使用者的客户端,使用者根据资料实车检验,若发现新损伤,车辆使用者使用客户端拍照损伤上传云平台,车辆分享者根据上传的照片审核车况,若无异议,确认验车成功,授权时间相应自动延长;用车结束,再次进行远程验车,车辆使用者使用客户端拍照上传云平台。CN105740392A(2016.01.27,申请号CN201610057353.4)公开了一种资源共享装置、系统和方法,该资源共享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包括:设置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特征,设置用户关系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设置单元设置的用户关系模型,建立至少一种用户关系;推荐单元,用于为构建单元建立的至少一种用户关系推荐对应的资源,形成对应的推荐资源列表;提供单元,用于确定外设的当前终端存在的目标用户关系,将推荐单元为目标用户关系形成的推荐资源列表提供给外设的当前终端,实现资源的智能化分享。CN102195957A(2010.03.19,申请号CN201010132564.2)公开了一种资源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域的共享方发送的资源共享请求,该资源共享请求中包括请求共享的资源对应的资源标识及被共享方信息;对该资源标识及该被共享方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授权验证信息;向第二域的被共享方发送资源共享消息,所述资源共享信息中包括所述授权验证信息;接收第二域的请求方发送的资源访问请求,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中包括所述资源标识、请求方信息及所述授权验证信息;根据所述资源访问请求中包含的所述资源标识、所述请求方信息及所述授权验证信息,判断是否允许所述请求方访问所述资源标识对应的资源。这些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并没有公开共享生态系统的相关技术,也没有公开资源循环利用共享和“零碳”模式共享的相关方案。
工业生产废弃物有废水、废气(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废渣(如粉尘、尾矿及废旧金属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有农业剩余物(如树枝、秸秆、谷壳等)、家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有废塑料、废橡胶、废电器、废纸、废纺织品等。如工业废气中的二硫化碳,可引起人体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回收二硫化碳气体可得到热量和单质硫(其反应式为:2H2S+O2=S2+2H2O)。工业废渣中的铜渣,随着铜产量的增加,堆积量越来越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铜渣长期堆存,经日晒、风吹、雨淋,渣中的有毒金属元素溶出进入土壤、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可将铜渣制造水泥、混凝土、玻璃基复合材料、防腐除锈剂(主要用炼铜水碎渣),修筑路基,生产劈离砖等,作为二次资源利用。
如中药中的蚕砂(家蚕的干燥粪便)、夜明砂(蝙蝠的干燥粪便)、龙涎香(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白丁香(麻雀的粪便)、五灵脂(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望月砂(野兔的粪便)、虫茶(化香夜蛾、米黑虫等昆虫排出的粪便)等,就是对粪便的再次利用。如养殖废水、食品加工废水,氨氮及有机物含量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导致水体自我净化功能退化,甚至丧失。但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可产生沼气。沼气具有很高的热值,可作燃料;沼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比普通化学肥料肥效高10倍,且易被植物吸收,既有速效性,又兼具缓效性,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有机肥料。沼渣富含有机质、腐殖质和微量元素,可作基肥,还可生产食用菌、养鱼、养蚯蚓等。
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可食用部分较少,壳占比例大。在南方夏季的大排档聚集地,废弃的虾壳成堆,浓烈的腥味招来大量的蚊虫、苍蝇、老鼠,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但虾壳经清洗、消毒、烘干、粉碎后,虾粉中含的粗蛋白、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优质的养殖饲料,虾壳还可提取花青素。
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很多废弃物,经回收后可重新使用,获得二次利用价值。不仅可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提升资源承载能力,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共享生态系统的建立,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401:建立数据库单元
对业务进行优化和规划后,根据数据流和功能,设计和优化数据库结构,确定数据读写关系。
步骤402:公布废弃物排放与利用信息
公布至少一种废弃物排放信息和至少一种废弃物需求信息,并通过客户端单元将信息发布到该程序模块。
2017年11月,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印发《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办监测[2017]86号),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一种或几种废水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大于行政区域工业排污总量的65%,为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废水污染重点行业包括:制浆造纸,焦化,氮肥制造,磷肥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漂白、染色、印花、洗水、后整理等工艺的纺织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皮革鞣制加工,毛皮鞣制加工,羽毛(绒)加工,农药,电镀,磷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和发酵制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有表面涂装工序的汽车制造,有表面涂装工序的半导体液晶面板制造等行业。设有污水排放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处理或接纳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产生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的企业,均是废水污染重排污单位。
废水主要污染物指标是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以及汞、镉、砷、铬、铅等重金属。
一种或几种废气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大于行政区域工业排放总量的65%,为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废气污染重点行业包括:火力发电、热力生产和热电联产,有水泥熟料生产的水泥制造业,有烧结、球团、炼铁工艺的钢铁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石油炼制加工,炼焦,陶瓷,平板玻璃制造,化工,制药,煤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业等行业。固体废物集中焚烧设施的运营单位也是废气污染重点单位。
废气主要污染物指标是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
有事实排污且属于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的所有大中型企业,为土壤环境污染重点单位。土壤污染重点行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年产生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企业事业单位,运营维护生活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均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
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噪声排放超标工业企业,为声环境重点排污单位。
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等,列为其他重点排污单位。
本系统可对国家公布的重点污染单位,排放的废弃物和《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等六种主要温室气体种类及数量的信息作出明显标识。
2016年8月,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针对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等不同废弃物特点。南方丘陵多雨地区可优先采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若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点”模式开展综合治理。南方平原水网地区可优先采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若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点+若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点”模式开展综合治理。北方平原地区可优先采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若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点+若干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点+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与处理中心”模式开展综合治理。
2017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发展方向,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执法监管,加强科技支撑,强化装备保障,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根据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畜种、不同规模,粪污全量收集。通过微生物发酵,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
发明人在《中国能源》2017年第11期中提出: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零碳”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惠及全人类的优质生态产品:生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粮、油、果、蔬、棉等)、吸收CO2、调节气候、释放O2、丰富物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培肥地力、繁茂生态、防风固沙、净化水体、净化土壤、净化空气、消除灰霾、减少灾害、恢复自然、美化环境等;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使人类自觉地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社会文明。
本系统可对国家公布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信息和发明人提出的优质生态产品作出明显标识。
步骤403:公布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标准
公布至少一种生态资源信息和至少一种生态资源标准信息,并通过客户端单元将信息发布到该程序模块。
步骤404:资源交易
用户通过客户端单元的该程序模块提出交易请示,信息验证合格后,进行交易。
步骤405:生态结算
根据生态资源标准、交易量进行生态结算。可以是货币结算或实物结算(如废弃物与废弃物实物交换、废弃物与生态资源实物交换、生态资源与生态资源交换、技术与废弃物实物交换、技术与生态资源实物交换、持术与技术交换、技术与货币交换、货币与废弃物实物交换、货币与生态资源实物交换等),完成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的交易结算。
步骤406:获得权限
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结算后,用户获得授权;通过授权权限获取相应的生态资源(包括废弃物、生态资源、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等)。
步骤407:数据库数据更新
当用户取得生态资源使用指标后,交易结束;数据更新模块及时刷新数据存储模块内的信息,并将刷新后的信息发布到该程序模块。
通过共享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生态资源与产品生产、生态修复与生态资源交易数据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使生态资源规范、有效的共享,共享生态系统的操作步骤为:
步骤501:用户下载、安装应用程序
用户通过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并安装应用程序。
步骤502:用户注册
用户(或生态共享者)可以是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团体或个人,包括生态资源损害者、生态资源污染者、生态资源修复者、生态资源生产者、生态资源使用者及废弃物利用的设备、技术、场地、资金、人员的提供者。每个用户注册后,获得唯一的身份标识。
步骤503:登录共享生态系统
用户通过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模块登录生态共享系统。
步骤504:用户身份验证
用户如需发布废弃物排放和/或利用信息、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标准信息。参与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交易前,需进行身份验证。验证身份合格方可进入操作,否则返回用户注册。
步骤505:用户发布信息、参与交易
用户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发布和/或资源交易,分享生态带来的收益。
步骤506:验证
对发布的信息和/或交易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用户发布信息、参与交易。
步骤507:信息公布
验证合格的信息,由系统发送至应用程序模块进行信息公布。
步骤508:资源交易
验证合格的交易,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模块完成对资源的交易。
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参与生态资源和/或生态产品的交易。
系统明确公布生态资源和/或生态产品的数量、标准、交付方式及价格、付款方式、风险警示、售后服务等。对交易过程进行客观、公正地采集与记录,供交易双方查询。
步骤509:数据更新
交易完成后,通过数据更新模块更新数据存储模块内的数据,并发送至应用程序模块进行信息公布。
本发明通过资源循环共享和“零碳”模式共享,实现地球大气圈中碳、热、氧的平衡,生态资源损害与生态资源修复的平衡和资源消耗与资源补偿的平衡;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共享生态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数据通信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发明资源监测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共享生态系统中共享单元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共享生态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共享生态系统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包括共享生态系统,共享生态系统包括:客户端单元1、共享单元2、数据库单元3。
所述数据库单元1,包括数据库10,其中:
数据更新模块101,用于更新数据库内的数据,保证数据更新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读取模块102,用于读取处理器20和数据库10内的数据,实现处理器和数据库之间数据无损交换。
数据存储模块103,用于存储共享生态系统的所有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存放。
所述共享单元2,包括处理器20,其中:
数据通信模块201,包括数据接收块2011、数据生成块2012、授权验证块2013、数据发送块2014,数据通信模块201用于数据传输,多个系统接口可保障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多源数据的共享。
身份验证模块202,用于命令的审核,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稳定。
资源监测模块203,包括监测数据采集块2031、监测数据处理块2032、监测数据授权验证块2033、监测数据发送块2034,由数据采集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采集卡等部件组成,用于数据的采集与传输,确保资源信息(包括废弃物排放类型、废弃物排放量、生态资源消耗量、环境损害量、废弃物处理和/或利用方式、废弃物处理利用量、生态资源类型、生态资源提供量等)的实时更新,实现生态资源的第三方监测。
生态资源模块204,用于处理生态资源信息(包括生态产品类型、数量)及生态资源标准(包括生态产品标准),是生态资源共享基础数据。
资源共享模块205,用于资源(包括废弃物、生态资源、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等)的交易,是实现生态共享的基础保障。
所述客户端单元3,包括客户端30,其中:
应用程序模块301,提供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多个版本的应用程序,保证客户可多终端登录共享生态系统。通过应用程序模块301,客户修改注册信息,参与资源交易。
客户信息包括:废弃物排放类型、数量的信息,处理和/或利用废弃物的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等信息,提供生态资源类型、数量等信息及需要购买生态资源类型、数量等信息。
资源利用模块302,用于采集或收集、核对或校对废弃物处理和/或利用的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等信息,上传可计量、可交易的生态资源信息。
生态消耗模块303,用于采集或收集、核对或校对生态资源消耗量,上传生态共享者的生态资源消耗信息。
实施例2 共享生态系统的建立
步骤401:建立数据库单元
对业务进行优化和规划后,根据数据流和功能,设计和优化数据库结构,确定数据读写关系。
步骤402:公布废弃物排放与利用信息
公布至少一种废弃物排放信息和至少一种废弃物需求信息,并通过客户端单元3将信息发布到应用程序模块301。
步骤403:公布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标准
公布至少一种生态资源信息和至少一种生态资源标准信息,并通过客户端单元3将信息发布到应用程序模块301。
步骤404:资源交易
用户通过客户端单元3的应用程序模块301提出交易请示,信息验证合格后,进行交易。
步骤405:生态结算
根据生态资源标准、交易量进行生态结算。可以是货币结算或实物结算(如废弃物与废弃物实物交换、废弃物与生态资源实物交换、生态资源与生态资源交换、技术与废弃物实物交换、技术与生态资源实物交换、持术与技术交换、技术与货币交换、货币与废弃物实物交换、货币与生态资源实物交换等),完成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的交易结算。
步骤406:获得权限
生态结算后,用户获得授权;通过授权权限获取相应的资源(包括废弃物、生态资源、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等)。
步骤407:数据库数据更新
当用户取得资源后,交易结束;数据更新模块101及时刷新数据存储模块103内的信息,并将刷新后的信息发布到应用程序模块301。
通过共享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生态资源与产品生产、生态修复与生态资源交易数据库。
实施例3 共享生态系统的操作
步骤501:用户下载、安装应用程序
用户通过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并安装应用程序。
步骤502:用户注册
用户(或生态共享者)可以是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团体或个人,包括生态资源损害者、生态资源污染者、生态资源修复者、生态资源生产者、生态资源使用者及废弃物利用的设备、技术、场地、资金、人员的提供者。每个用户注册后,获得唯一的身份标识。
步骤503:登录共享生态系统
用户通过客户端单元3的应用程序模块301登录共享生态系统。
步骤504:用户身份验证
用户如需发布废弃物排放和/或利用信息、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标准信息。参与生态资源消耗量与生态资源生产量交易前,需进行身份验证。验证身份合格方可进入操作,否则返回用户注册502。
步骤505:用户发布信息、参与交易
用户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发布和/或资源交易,分享生态带来的收益。
步骤506:验证
对发布的信息和/或交易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用户发布信息、参与交易505。
步骤507:信息公布
验证合格的信息,系统将其发送至应用程序模块301进行信息公布507。
步骤508:资源交易
验证合格的交易,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模块205完成对资源的交易。
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参与生态资源和/或生态产品的交易。
系统明确公布生态资源和/或生态产品的数量、标准、交付方式及价格、付款方式、风险警示、售后服务等。对交易过程进行客观、公正地采集与记录,供交易双方查询。
步骤509:数据更新
交易完后,通过数据更新模块101更新数据存储模块103内的数据,并发送至应用程序模块301进行信息公布507。

Claims (3)

1.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包括共享生态系统,所述共享生态系统包括:客户端单元、共享单元、数据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单元,包括数据库,其中:数据更新模块,用于更新数据库内的数据;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处理器及数据库内的数据;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共享生态系统的所有数据;
所述共享单元,包括处理器,其中:数据通信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块、数据生成块、授权验证块、数据发送块,数据通信模块用于数据传输;
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命令的审核;
资源监测模块,包括监测数据采集块、监测数据处理块、监测数据授权验证块、监测数据发送块,用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实现生态资源的第三方监测;
生态资源模块,用于处理生态资源信息及生态资源标准;
资源共享模块,用于资源的交易;
所述客户端单元,包括客户端,其中:应用程序模块,提供至少一个版本以上的应用程序;
资源利用模块,用于采集、核对废弃物处理和/或利用的设备、场地、技术、资金、人员的信息,上传生态资源信息;
生态消耗模块,用于采集、核对生态资源消耗量,上传生态资源消耗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生态系统的建立步骤为:
建立数据库单元:根据数据流及功能,确定数据库结构;
公布废弃物排放与利用信息:公布至少一种废弃物排放信息及需求信息,并通过客户端单元将信息发布到应用程序模块;
公布生态资源及生态资源标准:公布至少一种生态资源信息及生态资源标准信息,并通过客户端单元将信息发布到应用程序模块;
资源交易:用户通过客户端单元的应用程序模块提出交易请示,信息验证合格后,进行交易;
生态结算:根据生态资源标准、交易量进行生态结算;
获得权限:通过授权权限获取相应的资源;
数据库数据更新:当用户取得资源后,交易结束;将更新后的信息发布到应用程序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生态系统的操作步骤为:
用户下载、安装应用程序:用户通过电子终端设备下载应用程序,并安装应用程序;
用户注册:用户注册获得唯一的身份标识;
登录共享生态系统:用户通过客户端单元的应用程序模块登录共享生态系统;
用户身份验证:验证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用户注册;
用户发布信息、参与交易:用户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发布和/或资源交易;
验证:对发布的信息和/或交易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用户发布信息、参与交易;
信息公布:验证合格的信息,系统将其发送至应用程序模块进行信息公布;
资源交易:验证合格的交易,系统通过资源共享模块完成对资源的交易;
数据更新:交易完后,通过数据更新模块更新数据存储模块内的数据,并发送至应用程序模块进行信息公布。
CN201810180860.6A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Pending CN108364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0860.6A CN108364220A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0860.6A CN108364220A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4220A true CN108364220A (zh) 2018-08-03

Family

ID=6300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0860.6A Pending CN108364220A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6422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4308A (zh) * 2018-11-27 2019-03-29 田学斌 一种资源共享系统及方法
CN111291914A (zh) * 2018-12-06 2020-06-16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群体聚集场景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4790A (zh) * 2019-01-08 2020-07-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7724A (ko) * 2004-11-24 2006-05-29 차대성 음식물쓰레기 수거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2542465A (zh) * 2010-11-11 2012-07-04 乔立群 一种环境产权的网络交易方法及其系统
CN103955761A (zh) * 2014-04-25 2014-07-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低碳调度信息平台
US20160063048A1 (en) * 2010-03-31 2016-03-03 Salesforce.Com, Inc. Reducing database downtime
CN106980671A (zh) * 2017-03-27 2017-07-25 周睿 基于vr虚拟实景的农作物品种技术网络展示平台
CN107506917A (zh) * 2017-08-16 2017-12-22 北京盛世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碳流通信息的跟踪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7724A (ko) * 2004-11-24 2006-05-29 차대성 음식물쓰레기 수거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60063048A1 (en) * 2010-03-31 2016-03-03 Salesforce.Com, Inc. Reducing database downtime
CN102542465A (zh) * 2010-11-11 2012-07-04 乔立群 一种环境产权的网络交易方法及其系统
CN103955761A (zh) * 2014-04-25 2014-07-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低碳调度信息平台
CN106980671A (zh) * 2017-03-27 2017-07-25 周睿 基于vr虚拟实景的农作物品种技术网络展示平台
CN107506917A (zh) * 2017-08-16 2017-12-22 北京盛世博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碳流通信息的跟踪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4308A (zh) * 2018-11-27 2019-03-29 田学斌 一种资源共享系统及方法
CN111291914A (zh) * 2018-12-06 2020-06-16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群体聚集场景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4790A (zh) * 2019-01-08 2020-07-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shan et al. Comparative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ludge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f Xiamen, China
Díaz-Vázquez et al. Evaluation of biogas potential from livestock manures and multicriteria site selection for centralized anaerobic digester systems: The case of Jalisco, Mexico
Masullo Organic wastes management in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 Rebuilding the link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ang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water hyacinth for eutrophic water treatment coupled with biogas production
Villarroel Walker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sm of urban-rural ecosystems: a multi-sectoral systems analysis
Nanninga et al.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water technologies for peri-urban areas of Mexico City: balancing 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N108364220A (zh) 一种共享生态的方法
Walker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sm of urban-rural ecosystems
Mulvaney Green technology: an A-to-Z guide
Yuan et al. Phosphorus flow analysis of the socioeconomic ecosystem of Shucheng County, China
Prochaska et al. A mini-review of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Greec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Zhang et al. Knowledge atla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Robertson Dictionary of sustainability
Rotthong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integrated municipal organic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in Thailand
Li et al.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of water-food-energy nexus in agro-forestry-livestock system under uncertain water supply
Ddiba Estimating the potential for resource recovery from productive sanitation in urban areas.
Chen et al. Spatial Class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Protocols of Solid Waste Sources—A Case Study of Shengzhou, China
Bahukhandi et al. A Review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ts Generation, Composition, Impacts, Management and Challenges in Urban Areas with Special Focus on India
Liu et al. Improving urban ecosystem holistic sustainability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to-energy strategy using extended exergy accounting analysis
Bridhikitti et al. Balancing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through Waste Utilization for Sugarcane Sustainability
Xu et al. Evalu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Rural Sewag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Anhui Province
Zhumabayev et al. Kazakhstan’s Road to Net Zero GHG Emissions
Gontaruk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ing and sale of solid household waste as a direction of ensuring ecologically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erritorial communities
Zabaleta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Case study: The City of Stockholm: landfill vs. incineration
Kliopova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Sludge Composting Optimization Alternatives: A Case Study for Thermally Hydrolyzed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lu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