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3025A - 控制指向链路聚合组的管理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指向链路聚合组的管理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3025A
CN108353025A CN201580084197.4A CN201580084197A CN108353025A CN 108353025 A CN108353025 A CN 108353025A CN 201580084197 A CN201580084197 A CN 201580084197A CN 108353025 A CN108353025 A CN 108353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flow
entity
data frame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41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维莱·哈利沃里
尤哈-彼得里·涅米宁
米科·万蒂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e Ante Ltd By Share Ltd
Infinera Oy
Original Assignee
Cree Ant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e Ante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Cree Ante Ltd By Sha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3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3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2Frame 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用于控制如成形的管理过程的传输控制系统。管理过程指向作为数据流量的部分的数据流,该数据流量经由链路聚合组来传输,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分开的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对数据流量的每个数据帧,检查(402)该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数据流。根据链路聚合规则转发(403)不属于数据流的数据帧,从而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维持(401)管理规则,以使得对每个数据流指示用来运行指向该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的流专用功能实体。根据管理规则属于一个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被转发(404)至适当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Description

控制指向链路聚合组的管理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控制数据流量。本公开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结合链路聚合来控制管理过程如成形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此外,本公开涉及网元如路由器。
背景技术
结合数据传输,通常需要捆绑两个或者更多个数据链路以构成链路聚合组“LAG”。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把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指向作为数据流量一部分的数据流,数据流量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数据流量可以由数据帧构成,该数据帧可以是例如互联网协议“IP”分组、以太网帧或一些其他数据实体。网元(network element)例如可以是互联网协议“IP”路由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交换机、光分组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和/或软件定义网络“SDN”受控网元。上面提到的功能实体例如可以是线卡或者包括出站端口(egress port)的网元的其他实体。管理过程(management process)例如可以包括成形(shaping),用于控制所考虑数据流的时间速率配置文件——即控制数据流的传输速率和/或突发。又例如,管理过程可以包括深度分组检测“DPI”,用于监测数据流的内容。此外,管理过程可以包括入侵检测,用于监测数据流的完整性,例如,用于检测未被授权的恶意方已经将不需要的数据帧包含在数据流中的情况。
例如,可以在每个虚拟本地接入网“LAN”级别或者每个MPLS标签交换路径“LSP”级别上配置上述成形,并且可能发生要被成形并且表示VLAN或者LSP的数据流经由位于多个线卡或者包括出站端口的其他功能实体中的出站端口传输。传统上,成形器在包括出站端口的功能实体中实现,并且这意味着如果在每个功能实体中的成形独立于在其他功能实体的成形工作,则可能超过期望的成形速率。例如,如果使用四个功能实体来传输要被成形为至多100Mbps的数据流,并且在这四个功能实体中的每个功能实体中将成形速率设置为100Mbps,则这些功能实体的传输速率的总和可以高达400Mbps,也就是四倍,太多。另一方面,如果在这四个功能实体中的每个功能实体中将成形速率设置为25Mbps,则在整个数据流碰巧仅流过四个功能实体中的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功能实体的时间段期间,成形过于受限。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将成形器和/或位于诸如线卡的多个功能实体中的其他管理装置被配置为彼此通信,从而使得按照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对经由功能实体中的不同功能实体发送的子流的聚合。与这种方法有关的挑战是:在成形器和/或位于功能实体中的不同功能实体中的其他管理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将需要在这些功能实体之间存在大量短时延迟数据流量。在许多情况下,在功能实体之间安排这种数据交换是不可行或者甚至不可能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方法是:在存在考虑中的整个数据流的地方执行成形和/或其他管理过程。该地方可以是例如将数据流分布至功能实体的交换机结构。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多播“MC”流量具有问题。此外,在存在用于负载平衡的许多交换结构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应该将交换结构被配置为以高速率并且具有小延迟来彼此通信。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简要概述以提供对各个发明实现例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本概述不是本发明的完整描述。其不用于标示本发明的关键元素或者重要元件,也不用于描绘本发明的范围。以下发明内容仅仅按照简化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概念作为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现例的更详细的描述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的新传输控制系统。每个管理过程可以是例如成形、深度分组检测“DPI”或者入侵检测。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指向作为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部分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单独的功能实体如线卡中具有出站端口。根据本发明的传输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机构,用于对属于上述数据流量的数据帧中的每个数据帧,检测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数据流,以及
-转发控制机构,用于根据与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控制不属于任何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
该转发控制机构进一步被配置为:
-维持管理规则,管理规则对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并且-根据管理规则,控制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因为每个数据流被导向当前数据流所关联的功能实体,所以,即使数据流是经由在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的链路聚合组“LAG”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也可以将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诸如例如成形和/或深度分组检测和/或入侵检测——指向数据流。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可以传输要成形和/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的数据流的情况,使得不需要在功能实体中的两个或者更多个功能实体之间划分这些数据流中的任何数据流。这是有关例如移动回程的典型情况,在这种移动回程中,可以通过链路聚合接口并且经由更大的以太网来传输点对点VLAN和/或LSP。因此,上面提出的方法基于对上述典型情况的利用。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网元,该新网元可以是例如互联网协议“IP”路由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交换机、光分组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和/或软件定义网络“SDN”受控网元。根据本发明的网元包括:
-功能实体,例如线卡,这些功能实体能够在彼此之间传输数据,这些功能实体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实体能够从数据传输网络接收数据,并且功能实体中的至少两个功能实体能够向数据传输网络传输数据,以及运行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每个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链路聚合组在两个或者更多个功能实体中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以及
-根据本发明的传输控制系统,该传输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的新方法,每个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
-维持管理规则,管理规则对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
-对属于上述数据流量每个数据帧,检测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数据流,
-根据与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控制不属于任何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以及
-根据管理规则,控制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的新计算机程序,每个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控制可编程处理系统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维持管理规则,管理规则对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
-对属于上述数据流量的数据帧中的每个数据帧,检测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数据流,
-根据与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控制不属于任何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以及
-根据管理规则,控制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编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光盘“CD”。
从属权利要求书描述了本发明若干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
当结合附图进行阅读时,通过下面对具体示例性实现例的描述,将最好地理解关于结构和操作方法两者的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以及其附加目的和优点。
在本文中使用动词“包括(to comprise)”和“包含(to include)”用作既不排除也不要求还存在未叙述的特征的开放式限制。
在权利要求书中叙述的特征是可相互自由组合的,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此外,要明白,贯穿本文使用“一”或者“一个”——即,单数形式——不排除多个。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及其优点,在这些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包括传输控制系统的网元的示意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传输控制系统的操作,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传输控制系统的操作,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用于结合链路聚合来控制诸如成形的管理过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现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的具体示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或适用性。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的示例的列表和组不是详尽的,除非另有明确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网元120的示意图。网元120可以是例如互联网协议“IP”路由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交换机、光分组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和/或软件定义网络“SDN”受控网元。网元120具有模块化结构,从而使得网元包括功能实体121、122、和123。此外,网元120可以包括在图1中未示出的功能实体。功能实体121至123能够从数据传输网络124接收数据,在彼此之间传输数据,以及向数据传输网络124传送数据。数据传输网络124可以是例如城域以太网。为了进行说明,假设数据传输网络124经由数据传输链路127和128连接至数据系统125和126,该系统125和126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单个网元或者由相互连接的网元构成的网络。数据传输链路127和128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例如无线电链路。
在图1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功能实体121至123是网元120的线卡。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功能实体可以是例如线卡、线卡的一部分——诸如线卡的出站侧、单个出站端口或者一组两个或者更多个出站端口。网元还可以是一组单独的相互连接的路由器和/或交换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路由器和/或交换机可以代表一个功能实体。
网元120的功能实体121至123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运行当前功能实体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传输协议和一个或者多个其他功能的处理系统和存储器。例如,功能实体121包括处理系统130和存储器133。数据传输协议可以包括例如互联网协议“IP”、以太网协议、和/或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每个功能实体的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电路,该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电路中的每个处理器电路可以是提供有适当软件的可编程处理器电路、专用硬件处理器——诸如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可配置硬件处理器——诸如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每个功能实体的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电路,该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电路中的每个存储器电路可以是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路“RAM”或者内容存取存储器电路“CAM”。功能实体121至123经由连接模块129通信地相互连接,该连接模块129可以包括例如设置在功能实体121至123之间的全网状连接的背板、或者用于通信地将功能实体121至123相互连接的一个或者多个交换结构。
在图1中图示的示例性网元120中,功能实体121包括入站端口RX_1和RX_2以及出站端口TX_1和TX_2,功能实体122包括入站端口RX_3和RX_4以及出站端口TX_3和TX_4,并且功能实体123包括入站端口RX_5和RX_6以及出站端口TX_5和TX_6。此外,每个功能实体可以包括在图1中未示出的入站端口和/或出站端口。如在图1中示出的,出站端口TX_1至TX_5分别连接至数据传输链路136、137、138、139、和140。这些数据传输链路136至140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例如光纤链路、铜链路、或者无线电链路。
为了进行说明,假设数据传输链路136至140布置为构成链路聚合组“LAG”141,并且经由该链路聚合组141传输的数据流量DT包括指向数据系统125的数据流DS_1和指向数据系统126的数据流DS_2。此外,除了上面提到的数据流DS_1和DS_2之外,数据流量DT还可以包括其他数据流量分量。此外,假设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将指向数据流DS_1并且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将指向数据流DS_2。要在广义上理解术语“数据流”,从而使得甚至单个数据帧也可以被认为构成数据流,即,数据流不一定包括多个按顺序传送的数据帧。每个管理过程可以是例如用于控制当前数据流的时间速率配置文件的成形、用于监测数据流的内容的深度分组检测“DPI”、或者用于监测数据流的完整性的入侵检测。管理过程还可以是用于优化在具有长时延迟的传输路径——例如,包括卫星链路的传输路径——上的TCP传输的传输控制协议“TCP”优化代理过程。
网元120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用于控制指向数据流DS_1和DS_2的管理过程的传输控制系统。该传输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帧是否属于由上述链路聚合组141传输的数据流量DT,并且检测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任意一个。在一些示例性情况下,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帧都属于上述由链路聚合组141传输的数据流量DT。在这些示例性情况下,检测机构不需要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帧是否属于数据流量DT。传输控制系统包括转发控制机构,该转发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每个接收到的数据帧被转发至一个适当的功能实体。在该上下文中,术语“转发”还囊括由已经接收到数据帧的相同功能实体来传送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情况。例如,可能发生在功能实体121处接收数据帧并且转发控制机构决定经由功能实体121的出站端口TX_1或者TX_2来传送该数据帧,即,转发控制机构控制要“转发”至功能实体121的数据帧。
在图1中图示的示例性网元120中,检测机构和转发控制机构按照分布式方式实现在功能实体121至123中,使得检测机构和转发控制机构布置为处理在这些功能实体处接收到的数据帧。利用功能实体121至123的处理系统和存储器来实现检测机构和转发控制机构。在图1中,用框101来描绘检测机构,并且用框102来描绘转发控制机构。在连接模块129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交换结构的示例性情况下,检测机构和转发控制机构可以实现在一个或者多个交换结构中。
下面参照图2描述网元120的传输控制系统的操作。检测机构101被配置为检测当前数据帧242是否属于由链路聚合组141传输的数据流量DT。此外,检测机构101被配置为检测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DS_1还是DS_2。数据帧242是否是数据流量DT的一部分的检测可以基于与数据帧242相关联的数据。这种与数据帧242相关联的数据可以包括例如从数据帧242读取的数据和/或以其他方式与数据帧242有关的数据,例如,路由算法的结果——诸如,针对数据帧242获得的IP路由算法的结果、或者进站端口或者已经接收到数据帧242的功能实体的指示符。检测机构101可以被配置为把例如哈希函数指向与数据帧242有关的数据,并且基于哈希函数的结果来检测数据帧242是否属于数据流量DT。在下文中,假设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量DT。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DS_1还是DS_2的检测可以基于从数据帧242读取或者以其他方式与数据帧242有关的数据。从数据帧242读取的数据可以包括例如互联网协议目标地址“IP DA”、互联网协议源地址“IP SA”、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标签交换路径“LSP”的指示符、和/或虚拟本地接入网“VLAN”的指示符。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DS_1还是DS_2的检测可以基于例如VLAN或者LSP的指示符。在该示例性情况下,代表给定VLAN或者LSP的数据帧构成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一个。
在图2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检测机构101被配置为产生指示符DS,如果数据帧242不属于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任何一个,则该指示符DS为NULL,如果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DS_1,则该指示符DS为1,并且如果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DS_2,则该指示符DS为2。此外,检测机构101被配置为产生指针PTR,该指针PTR可以是例如用于确定数据帧242是否属于图1所示的链路聚合组141传输的数据流量DT的哈希函数的结果。在该示例情况下,指针PTR可以是1、2、3、4或者5,或者指针PTR可以具有一些其他预定离散值。
转发控制机构102被配置为根据与图1所示的链路聚合组141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203控制属于数据流量DT但不属于数据流DS_1和DS_2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功能实体121至123,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在图2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利用链路聚合查找表205来实现链路聚合规则203。在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量DT但不属于数据流DS_1和DS_2即DS=NULL的示例情况下,转发控制机构102基于与数据帧242关联的数据从链路聚合查找表205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在该示例性情况下,上面提到的指针PTR代表与数据帧242有关的数据。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性情况下,指针PTR为3,并且因此,将数据帧242转发至属于在图1所示的功能实体122的出站端口TX_3。链路聚合规则203有利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后备链路聚合查找表,在功能实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实体无法用于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即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实体有故障或者不能传输数据、连接至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实体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传输链路有故障或者不能传送数据、和/或接收端不能从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实体接收数据,代替链路聚合查找表205,可以使用该一个或者多个后备链路聚合查找表中的每个。在图2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链路聚合规则203包括后备“BU”链路聚合查找表206,其在功能实体121即出站端口TX_1和TX_2中的一个或者两者无法用于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使用。
转发控制机构102被配置为维持管理规则204,该管理规则204对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每一个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1至123中的一个。每个流专用功能实体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诸如成形的管理过程中的指向当前数据流的每一个管理过程。转发控制机构102被配置为控制属于数据流DS_1或者DS_2的每个数据帧被转发至与当前数据流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在图2所示的示例情况下,利用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和210来实现管理规则204,使得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与数据流DS_1相关联并且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10与数据流DS_2相关联。转发控制机构102被配置为:对属于数据流DS_1或者DS_2的每个数据帧,基于与当前数据流有关的数据从与当前数据流对应的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或者210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在该示例性情况下,上面提到的指针PTR代表与数据帧242有关的数据。如通过图2可以了解的,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1的出站端口TX_1和TX_2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由功能实体121来处理数据流DS_1,例如使数据流DS_1成形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相应地,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10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3的出站端口TX_5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由功能实体123来处理数据流DS_2,例如使数据流DS_2成形并且传输数据流DS_2。在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DS_1即DS=1的示例情况下,转发控制机构102基于指针PTR从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性情况下,指针PTR为3,并且因此,将数据帧242转发至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1的出站端口TX_1。相应地,在数据帧242属于数据流DS_2即DS=2的另一示例性情况下,转发控制机构102基于指针PTR从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10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在该示例性情况下,将数据帧242转发至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3的出站端口TX_5。
管理规则204有利地但并非必须地指示用于每个数据流DS_1和DS_2的一组后备实体。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是功能实体121至123中的一个。与数据流DS_1有关的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例如成形的管理过程中的指向数据流DS_1的每一个管理过程,并且与数据流DS_2关联的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数据流DS_2的每一个管理过程。管理规则204指示将代替功能实体121使用与数据流DS_1有关的后备实体来处理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的后备顺序,和将代替功能实体123使用与数据流DS_2有关的后备实体来处理并且传输数据流DS_2的后备顺序。转发控制机构102被配置为响应于切换到后备实体,根据管理规则204来控制属于适当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后备实体。在图2所示的示例情况下,管理规则204包括与数据流DS_1有关的流专用后备查找表208和209,使得流专用后备查找表208是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并且流专用后备查找表209是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在功能实体121无法用于传输数据流DS_1的情况下,代替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使用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如通过图2可以了解的,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208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2的出站端口TX_3和TX_4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当无法使用功能实体121时,由功能实体122来处理数据流DS_1,例如使数据流DS_1成形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在功能实体121和122都不能用于处理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的情况下,代替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和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208,使用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如通过图2可以了解的,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209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3的出站端口TX_5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当无法使用功能实体121和122时,由功能实体123来处理数据流DS_1,例如使数据流DS_1成形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有关数据流DS_2,管理规则204包括流专用后备查找表211和212,使得流专用后备查找表211是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并且流专用后备查找表212是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在上述示例情况下,为要处理的每个数据流限定两个后备功能实体。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为要处理的每个数据流限定多于两个的后备功能实体。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传输控制系统的操作。为了进行说明,假设数据帧342属于经由链路聚合组“LAG”传输的数据流量DT,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例如线卡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传输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机构301,该检测机构301用于检测数据帧342中的每一个是否属于待处理(例如使其成形)的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任何一个。传输控制系统包括转发控制机构302,该转发控制机构302用于根据与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303控制数据帧342中的那些不属于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任何一个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转发控制机构302被配置为维持管理规则304,管理规则304对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每一个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上述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转发控制机构302被配置为:根据管理规则304,控制属于数据流DS_1或者DS_2的数据帧被转发至与当前数据流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在图3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检测机构301被配置为产生指示符DS,如果当前数据帧不属于数据流DS_1和DS_2中的任何一个,则该指示符DS为NULL,如果数据帧属于数据流DS_1,则该指示符DS为1,并且如果数据帧属于数据流DS_2,则该指示符DS为2。此外,针对每个数据帧,检测机构301被配置为产生命令轮叫(Round Robin)机构345改变其输出的触发信号TRIG。轮叫机构345输出指针PTR,其值周期性地重复预定离散值例如1、2、3、4、和5。例如,在PTR=2的情况下,触发信号TRIG使得PTR被改变为3,并且在PTR=5的情况下,触发信号TRIG使得PTR被改变为1。
在图3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利用链路聚合查找表305来实现链路聚合规则303。在数据帧属于数据流量DT但不属于数据流DS_1和DS_2即DS=NULL的示例情况下,转发控制机构302基于与数据帧关联的数据从链路聚合查找表305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在该示例性情况下,上述的指针PTR代表与数据帧关联的数据。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情况下,指针PTR为4,并且因此数据帧被转发至属于图1所示的功能实体122的出站端口TX_4。链路聚合规则303有利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后备链路聚合查找表,在一个或者多个功能实体无法用于传输数据的情况下,代替链路聚合查找表305,可以使用该一个或者多个后备链路聚合查找表中的每个后备链路聚合查找表。
在图3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利用链路聚合查找表305并且利用流专用辅助查找表307和310来实现管理规则304。流专用辅助查找表307与数据流DS_1关联,并且流专用辅助查找表310与数据流DS_2关联。转发控制机构302被配置为对属于数据流DS_1或者DS_2的每个数据帧,基于指针PTR从链路集合查找表305检索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TX_pre,并且随后基于该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TX_pre从当前数据流对应的流专用辅助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如通过图3可以了解的,流专用辅助查找表307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1的出站端口TX_1和TX_2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由功能实体121来处理数据流DS_1,例如使数据流DS_1成形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相应地,流专用辅助查找表310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3的出站端口TX_5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由功能实体123来处理数据流DS_2并且传输数据流DS_2。
在数据帧属于数据流DS_1即DS=1的示例性情况下,转发控制机构302基于指针PTR从链路聚合查找表305检索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TX_pre,并且随后302基于该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TX_pre从流专用辅助查找表307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在图3所示的示例情况下,指针PTR为4,因此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TX_pre为TX_4,并且因此数据帧被转发至属于在图1所示功能实体121的出站端口TX_2。
管理规则304有利地但并非必须指示用于每个数据流DS_1和DS_2的一组后备实体。与数据流DS_1关联的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例如成形的管理过程中的指向数据流DS_1的每个管理过程,并且与数据流DS_2关联的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数据流DS_2的每个管理过程。管理规则304指示将代替功能实体121使用与数据流DS_1关联的后备实体来处理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的后备顺序,以及将代替功能实体123使用与数据流DS_2关联的后备实体来处理并且传输数据流DS_2的后备顺序。转发控制机构302被配置为响应于切换到后备实体,根据管理规则304来控制属于适当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后备实体。在图3中图示的示例性情况下,管理规则304包括与数据流DS_1关联的流专用后备查找表308和309,使得流专用后备查找表308是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并且流专用后备查找表309是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在功能实体121无法用于传输数据流DS_1的情况下,代替流专用管理查找表307,使用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如通过图3可以了解的,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308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2的出站端口TX_3和TX_4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当无法使用功能实体121时,由功能实体122来处理数据流DS_1,例如使数据流DS_1成形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在功能实体121和122都不能用于传输数据流DS_1的情况下,代替流专用管理查找表307和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308,使用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如通过图3可以了解的,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309包括指代属于在图1中示出的功能实体123的出站端口TX_5的出站端口标识符。因此,当无法使用功能实体121和122时,由功能实体123来处理数据流DS_1,例如使数据流DS_1成形并且传输数据流DS_1。关于数据流DS_2,管理规则304包括流专用后备查找表311和312,使得流专用后备查找表311是主要后备查找表“第一BU”,并且流专用后备查找表312是次要后备查找表“第二BU”。
图4示出了一种用于控制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的方法的流程图,每个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该方法包括以下动作:
-动作401:维持管理规则,管理规则对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一个功能实体并且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
-动作402:对属于上述数据流量的每个数据帧,检测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数据流,
-动作403:根据与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控制不属于任何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以及
-动作404:根据管理规则,控制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维持管理规则,以至少对一个数据流指示来自功能实体之中的后备实体,该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该一个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并且能够代替与该一个数据流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工作,以及
-响应于切换到后备实体,控制属于该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后备实体。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维持管理规则,以至少对一个数据流指示来自功能实体之中的一组后备实体,这些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该一个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
-维持管理规则以指示后备顺序,按照该后备顺序,所述后备实体将代替与该一个数据流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而使用,并且
-响应于切换到后备实体中的一个后备实体,控制属于该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后备实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中,检测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数据流基于与当前数据帧关联的数据。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和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中,与当前数据帧关联的数据包括从该数据帧读取的以下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目标地址“IP DA”、互联网协议源地址“IP SA”、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标签交换路径“LSP”的指示符、和/或虚拟本地接入网“VIAN”的指示符。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中,利用链路聚合查找表来实现链路聚合规则。在该示例性情况下,该方法包括:对数据帧中不属于任何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基于与当前数据帧关联的数据从链路聚合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中,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流专用查找表来实现管理规则。在该示例性情况下,该方法包括:对属于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中的每个数据帧且基于与当前数据帧关联的数据,从流专用管理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中,利用上面提到的链路聚合查找表且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流专用辅助查找表来实现管理规则。在该示例性情况下,该方法包括:对属于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中的每个数据帧且基于与当前数据帧有关的数据,从链路聚合查找表检索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并且随后基于该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从与该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流专用辅助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方法中,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指向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成形,以控制该一个数据流的时间速率配置文件;指向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深度分组检测,以监测该一个数据流的内容;和/或指向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入侵检测,以监测该一个数据流的完整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控制可编程处理系统实现与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现中的任何示例实现的方法有关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软件模块,该软件模块用于控制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每个数据流是经由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的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软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可编程处理系统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维持管理规则,该管理规则对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
-针对属于上述数据流量的数据帧中的每个数据帧,检测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数据流中的任何数据流,根据与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控制不属于任何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功能实体之间,以及
-根据管理规则,控制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上面提到的软件模块可以是例如子例程或者利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并且利用适用于当前编程语言和可编程处理系统的编译器实现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与合适的编程语言对应的源代码也代表计算机可执行软件模块,因为源代码包括控制可编程处理系统实现上面呈现的动作并且对变化进行编译(仅信息的格式)所需的信息。此外,可编程处理系统还可以设置有解释器,从而使得不需要在运行之前对利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实现的源代码进行编译。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现例的计算机程序编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光盘“CD”。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现例的信号被编码为携带限定根据本发明的实现例的计算机程序的信息。
在上面给出的描述中提供的具体示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或适用性。在上面给出的描述中提供的示例的列表和组不是详尽的,除非另有明确说明。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控制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的传输控制系统,每个所述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所述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所述传输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机构(101、301),对属于所述数据流量的每个数据帧,所述检测机构(101、301)检测该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以及
-转发控制机构(102、302),所述转发控制机构(102、302)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203、303)控制不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所述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所述功能实体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控制机构被配置为:
-维持管理规则(204、304),所述管理规则(204、304)对所述数据流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所述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该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并且-根据所述管理规则,控制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数据流中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转发控制机构被配置为:
-维持所述管理规则(204、304),使得至少对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指示来自所述功能实体的后备实体,所述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指向该一个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并且能够代替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工作,并且
-响应于切换到所述后备实体,控制属于该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所述后备实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转发控制机构被配置为:
-维持管理规则(204、304)以使得至少对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指示来自所述功能实体的一组后备实体,所述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该一个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
-维持所述管理规则以指示后备顺序,所述后备实体按照所述后备顺序代替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而被使用,并且
-响应于切换到所述后备实体中的一个后备实体,控制属于该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后备实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检测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数据流量的每个数据帧,基于该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来检测该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所述数据包括从该数据帧读取的以下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目标地址,互联网协议源地址,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的指示符,虚拟本地接入网的指示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其中,利用链路聚合查找表(205、305)来实现所述链路聚合规则,并且所述转发控制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数据帧中不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基于该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从所述链路聚合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其中,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流专用管理查找表(207、210)来实现所述管理规则,并且所述转发控制机构(102)被配置为:对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并且基于该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从所述一个数据流所对应的流专用管理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其中,利用所述链路聚合查找表(305)并且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流专用辅助查找表(307、308)来实现所述管理规则,并且所述转发控制机构(302)被配置为:对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且基于该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从所述链路聚合查找表检索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并且对所述当前数据帧且基于所述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从与所述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流专用辅助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9.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网络的网元(102),所述网元包括:
-功能实体(121、122、123),所述功能实体(121、122、123)能够在彼此之间传输数据,所述功能实体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实体能够从所述数据传输网络接收数据,并且所述功能实体中的至少两个功能实体能够向所述数据传输网络传送数据和运行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每个所述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所述链路聚合组在所述两个或者更多个功能实体中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控制系统,所述传输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元,其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包括下述的至少一个:指向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成形,以控制该一个数据流的时间速率配置文件;指向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深度分组检测,以监测该一个数据流的内容;指向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入侵检测,以监测该一个数据流的完整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网元,其中,所述网元包括下述的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IP路由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交换机,光分组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软件定义网络“SDN”受控网元。
12.一种用于控制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的方法,每个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所述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对属于所述数据流量的每个数据帧,检测(402)该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以及-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控制(403)不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所述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所述功能实体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维持(401)管理规则,所述管理规则对所述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所述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该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以及
-根据所述管理规则,控制(404)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维持所述管理规则,使得至少对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指示来自所述功能实体的后备实体,所述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指向该一个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并且能够代替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工作,并且
-响应于切换到所述后备实体,控制属于该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所述后备实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维持管理规则(204、304)以使得至少对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指示来自所述功能实体的一组后备实体,所述后备实体中的每个后备实体被配置为运行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该一个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
-维持所述管理规则以指示后备顺序,所述后备实体按照所述后备顺序代替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而被使用,并且
-响应于切换到所述后备实体中的一个后备实体,控制属于该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后备实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来检测所述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所述数据包括从该数据帧读取的下述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互联网协议目标地址,互联网协议源地址,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标签交换路径的指示符,虚拟本地接入网的指示符。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链路聚合查找表来实现所述链路聚合规则,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数据帧中不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基于该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从所述链路聚合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流专用管理查找表来实现所述管理规则,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并且基于该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从所述一个数据流所对应的流专用管理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利用所述链路聚合查找表并且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流专用辅助查找表来实现所述管理规则,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对所述数据帧中的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每个数据帧,且基于该当前数据帧所关联的数据,从所述链路聚合查找表检索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并且对所述当前数据帧且基于所述初始出站端口标识符,从与所述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流专用辅助查找表检索出站端口标识符。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包括下述至少一个:指向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成形,以控制该一个数据流的时间速率配置文件;指向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深度分组检测,以监测该一个数据流的内容;指向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入侵检测,以监测该一个数据流的完整性。
21.一种用于控制指向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的计算机程序,每个数据流是经由链路聚合组传输的数据流量的一部分,所述链路聚合组在网元的多个功能实体中具有出站端口,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网元的可编程处理系统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对属于所述数据流量的每个数据帧,检测该当前数据帧是否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以及-根据所述链路聚合组关联的链路聚合规则控制不属于任何所述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所述功能实体,使得这些数据帧分布在所述功能实体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网元的可编程处理系统进行以下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维持管理规则,所述管理规则对所述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指示流专用功能实体,该流专用功能实体是所述功能实体之一并且被配置为运行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管理过程中的指向该当前数据流的每个管理过程,以及
-根据所述管理规则,控制所述数据帧中属于所述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帧被转发至该一个数据流所关联的流专用功能实体。
2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利用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编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01580084197.4A 2015-11-03 2015-11-03 控制指向链路聚合组的管理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83530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FI2015/050753 WO2017077169A1 (en) 2015-11-03 2015-11-03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anagement processes directed to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3025A true CN108353025A (zh) 2018-07-31

Family

ID=54705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4197.4A Pending CN108353025A (zh) 2015-11-03 2015-11-03 控制指向链路聚合组的管理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2140B2 (zh)
EP (1) EP3371939B1 (zh)
CN (1) CN108353025A (zh)
WO (1) WO2017077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0964B1 (en) * 2018-11-26 2020-06-09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Rate limiting in a multi-chassis environment by exchanging information between peer network elements
US11652753B2 (en) * 2020-07-29 2023-05-1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Link aggregation group optimiz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7184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Mushroom Networks Link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EP2621136A2 (en) * 2012-01-26 2013-07-31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Link aggregation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CN103560898A (zh) * 2013-07-30 2014-02-05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状态设置方法、端口优先级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980988A (zh) * 2014-04-03 2015-10-14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多链路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03549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Broadcom Corporation Resilient Hashing for Load Balancing of Traffic Flows
CN106464586A (zh) * 2014-03-06 2017-02-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控制装置、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67184A1 (en) * 2007-04-26 2008-10-30 Mushroom Networks Link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EP2621136A2 (en) * 2012-01-26 2013-07-31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Link aggregation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CN103560898A (zh) * 2013-07-30 2014-02-05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状态设置方法、端口优先级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980988A (zh) * 2014-04-03 2015-10-14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多链路聚合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16605A1 (en) 2018-11-01
US10652140B2 (en) 2020-05-12
EP3371939B1 (en) 2019-07-03
WO2017077169A1 (en) 2017-05-11
EP3371939A1 (en) 2018-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7220B2 (en) Application identifier in service function chain metadata
CN107851109B (zh) 软件定义网络的配置
CN105376154B (zh) 渐进式mac地址学习
CN104272653B (zh) 分组数据联网中的拥塞控制
US94910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est packet handling
CN108028775A (zh) 网络环境中的触发式带内操作、管理和维护
CN105897459A (zh) 多级交换机结构故障检测和处理
CN105144627B (zh) 操作网络节点以负载均衡的技术
CN102724098B (zh) 航空电子设备全双工交换以太网相兼容的通信交换机
US20040042418A1 (en) Fault tolerant network routing
CN106605392A (zh) 用于使用控制器在网络上进行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29402A (zh) 流相容的动态负荷平衡
Lee et al. Path layout planning and software based fast failure detection in survivable OpenFlow networks
CN110298381B (zh) 一种云安全服务功能树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CN103858391A (zh) 在转发层面针对无连接的mpls网络使mpls路径环回
CN102598601B (zh) 节点、用于节点的监测管理方法、以及使用节点的传送系统、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
CN103401774A (zh) 一种基于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WO2020228398A1 (zh) 一种报文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660457A (zh) 网络元件及用于管理该网络元件的控制器
CN103780425A (zh) 用于配置软件定义网络的方法和控制器设备
CN103916265A (zh) 用于配置软件定义的网络的方法和控制器系统
CN105847185A (zh) 分布式设备的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分布式设备
CN105594176A (zh) 通过网络接口传输包的方法和系统
CN104796281B (zh) 网络元件和用于管理网络元件的控制器
CN108353025A (zh) 控制指向链路聚合组的管理过程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