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8416A -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8416A
CN108338416A CN201710060848.7A CN201710060848A CN108338416A CN 108338416 A CN108338416 A CN 108338416A CN 201710060848 A CN201710060848 A CN 201710060848A CN 108338416 A CN108338416 A CN 108338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ing
core
cigarette smoking
smok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08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8416B (zh
Inventor
王维维
刘剑
胡世龙
阮艺斌
黄新民
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08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38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38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8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8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8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24F47/008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包括加热器,该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外壳,位于加热器外壳内的容纳仓,位于容纳仓内的加热芯,设置于加热芯外壁的微加热器。本发明公开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通过采用设置于加热芯外壁上的微加热器进行加热,较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自加热芯向置于容纳仓内部的烟体快速地传导散发热量,从而加快了对烟体的加热,有效提高了加热效率,缩短了第一口抽吸的等待时间。

Description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背景技术
虽然吸烟危害人体健康,但是仍存在吸烟者。因此,开发既能满足吸烟者的需求,又能降低危害性的新型烟草制品非常重要,这也是目前烟草行业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目前,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是烟草行业研究的热点,该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通过对烟体(烟草材料,例如烟支或者烟丝)进行加热,烟体在较低温度下产生的有害气体较少,故在较低温度下生成烟雾供吸烟者抽吸。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中,采用加热器对烟体进行加热,一般采用单纯的电加热方式,加热效率低,热量损耗大,消费者第一口抽吸的等待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5到30秒,甚至更长,无法做到即时使用,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抽吸体验的更高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加热烟体,以提高加热效率,缩短第一口抽吸的等待时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以提高加热效率,缩短第一口抽吸的等待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外壳,位于所述加热器外壳内的容纳仓,位于所述容纳仓内的加热芯;其中,所述加热芯包括:芯基体,和设置于所述芯基体外壁的微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加热芯为柱状或片状;所述加热芯为柱状时,所述加热芯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加热芯为片状时,所述微加热器设于所述加热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加热芯为柱状时,所述微加热器设于所述加热芯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微加热器至少为两个,所述微加热器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
所述微加热器通过串联方式连接时,所述加热器实现同时加热;所述微加热器通过并联方式连接时,所述加热器实现分段加热。
优选地,所述微加热器为一个。
优选地,所述微加热器包括:充当热源的薄膜电阻,机械支撑所述薄膜电阻的介质薄膜,覆盖在所述薄膜电阻上的薄膜保护层;
其中,所述薄膜电阻利用光刻工艺制作于所述介质薄膜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薄膜电阻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一条回路组成;或者,所述薄膜电阻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至少两条回路并联构成。
优选地,所述介质薄膜的材料为硅、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所述薄膜保护层的材料为硅、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所述介质薄膜和所述薄膜保护层的耐温温度不小于600℃;
所述薄膜电阻的材料为多晶硅半导体、碳化硅半导体、扩散硅半导体、铂、钨、或镍铬合金,所述薄膜电阻的耐温温度不小于650℃。
优选地,所述容纳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或者正多边环形。
优选地,所述容纳仓与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比为1:1~2,所述加热芯与所述容纳仓的长度比例为5~10:10。
优选地,所述加热芯的加热温度为150~350℃,所述容纳仓的耐热温度为300~1200℃。
优选地,所述容纳仓的材料为陶瓷、玻璃或高分子材料,所述加热芯的芯基体的材料为云母、石棉、大理石、陶瓷、玻璃或者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所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器通过连接元件相连,所述连接元件设有与所述容纳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气流调节件;所述进气口为阻尼进气口,所述阻尼进气口包括:进气通孔,可更换地设置于所述进气通孔的进气阻尼膜。
优选地,所述加热芯还具有红外加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加热芯的外表面,所述微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为所述红外加热结构的热源。
优选地,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进气气流速度、进气量;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进气气流的第一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容纳仓内的第二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进气量、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获取热量消耗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热量输出;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若所述进气气流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或所述进气量大于预设进气量,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热量输出增大;若所述进气气流速度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变,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输出热量;
第二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二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热量输出减小;
第三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二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且所述热量消耗量不大于预设消耗量,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维持当前的热量输出;
所述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器内的烟体数据获取烟气释放量;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烟气释放量和所述热量消耗量获取所述烟体的剩余烟气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剩余烟气量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吸烟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与电源的通断、控制器与所述电源通断;
模式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模式;
通电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电源的工作状态;
加热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加热器的加热状态;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加热器加热至预设温度后控制所述加热指示灯持续发亮以提示使用者进行抽吸;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接通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电源、接通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后,控制所述通电指示灯持续发亮;
第五控制模块,用于在打开所述模式开关后控制所述加热指示灯闪烁;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在切断所述电源后,控制所述通电指示灯闪烁。
优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进气气流的气压;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气压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计算所述进气气流的气流速度;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抽吸时间、气流通道横截面积和所述气流速度计算所述加热器的进气量。
本发明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通过采用设置于加热芯的芯基体外壁上的微加热器进行加热,较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自加热芯向置于容纳仓内部的烟体快速地散发热量,从而加快了对烟体的加热,有效提高了加热效率,缩短了第一口抽吸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中微加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中微加热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中加热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中加热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中加热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中加热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加热器1,控制器2,和电源3。
其中,加热器1与控制器2可拆卸地连接,控制器2与电源3可拆卸地连接。这样,任一部分损坏都可以很方便更换。
电源3向加热器1和控制器2供电,控制器2控制加热器1的工作。
优选地,加热器1与控制器2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控制器2与电源3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当然,加热器1、控制器2和电源3,三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还可通过其他结构或者连接件实现,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加热器1包括:加热器外壳13,位于加热器外壳13内的容纳仓11,位于容纳仓11内的加热芯12;其中,加热芯12包括:芯基体121,和设置于芯基体121外壁的微加热器100。
具体地,加热芯12还可采用远红外、电加热等加热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地,加热芯12还具有红外加热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通过采用设置于加热芯12的芯基体121外壁上的微加热器100进行加热,较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自加热芯12向置于容纳仓11内部的烟体快速地传导散发热量,从而加快了对烟体的加热,有效提高了加热效率,缩短了第一口抽吸的等待时间。
优选地,上述微加热器100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加热器。
上述容纳仓11为筒状,用于容纳烟体(烟草材料),容纳仓1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环形或者正多边环形等。优选地,容纳仓11的横截面是与烟体尺寸相匹配的圆环形,容纳仓11的内径为5~10mm。
优选地,烟体包括来源于烤烟、白肋烟、香料烟、晒红烟或者晒黄烟的烟叶、或者烟草碎片、或者烟丝、或者烟草粉末或者烟草薄片等,或由这些烟草材料制作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烟支。
优选地,容纳仓11与加热器1的长度比为1:1~2。例如,容纳仓11与加热器1的长度比为1:1,或容纳仓11与加热器1的长度比为1:1.5,或容纳仓11与加热器1的长度比为1:2。进一步地,容纳仓11与加热器1的长度比为1:1。
优选地,容纳仓11可由陶瓷、玻璃或高分子材料等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容纳仓11的材料为耐高温材料,例如,玻璃为高温玻璃,高分子材料为耐高温高分子材料。
更优选地,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包括ABS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聚碳酸酯、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醚酮、聚醚酮酮、聚醚醚酮酮、聚醚酮醚酮酮、聚苯并咪唑、聚苯并噁嗪、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撑二亚甲基酯、聚砜、聚醚砜或者酚醛树脂及复合材料等。
复合材料由高分子材料和适当比例的填料组成,适用的填料为纤维状、片状或者颗粒状填料,具体地,填料为金属粉、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煅烧陶土、铝矾土、硅藻土、玻璃珠、石墨、二氧化硅、磷灰石、蒙脱土、海泡石、炭黑、活性炭、高岭土、石英砂、云母粉、钛白粉、重晶石、植物颗粒、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或者芳族聚酰胺纤维等,复合材料中填料的比例为0.1-30%。
优选地,容纳仓11耐热温度为300~1200℃。
进一步地,容纳仓11的耐热温度为350~500℃。
上述加热芯12为柱状或片状;加热芯12为片状时,微加热器100设于加热芯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加热芯12为柱状时,微加热器100设于加热芯12的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芯12为片状时,加热芯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是指,加热芯12的外表面中面积最大的两个面。
上述加热芯12为柱状时,加热芯1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上述多边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
优选地,加热芯12的长度为5~80mm。更优选地,加热芯12的长度为10~50mm。
优选地,加热芯12为柱状,加热芯12的外接圆直径为0.5~5mm。更优选地,加热芯12的外接圆直径为1~3mm。
优选地,加热芯12为片状,加热芯12的宽度为0.5~8mm,厚度为0.1~3mm。更优选地,加热芯12的宽度为2~6mm,厚度为0.3~1mm。
优选地,加热芯12与容纳仓11的长度比例为5~10:10。例如,加热芯12与容纳仓11的长度比例为5:10,或加热芯12与容纳仓11的长度比例为6:10,或加热芯12与容纳仓11的长度比例为8:10,或加热芯12与容纳仓11的长度比例为10:10。更优选地,加热芯12与容纳仓11的长度比例为8:10。
优选地,加热芯12的芯基体121的材料为云母、石棉、大理石、陶瓷、玻璃或者高分子材料。可以理解的是,芯基体121的材料为耐高温材料,例如玻璃为高温玻璃,高分子材料为耐高温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加热芯12的加热温度为150~350℃。进一步地,加热芯12的加热温度为200~300℃。
微加热器100可为一个,也可为至少两个。微加热器100至少为两个,微加热器100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可实现同时加热或分段程序加热功能。
具体地,微加热器100通过串联方式连接时,加热器1实现同时加热;微加热器100通过并联方式连接时,加热器1实现分段加热。
优选地,微加热器100包括:充当热源的薄膜电阻1002,机械支撑薄膜电阻1002的介质薄膜1001,覆盖在薄膜电阻1002上的薄膜保护层;
其中,薄膜电阻1002利用光刻工艺制作于介质薄膜1001的表面。
如图2,薄膜电阻1002是由导电材料构成不同图案而形成的一条回路组成。
如图3,薄膜电阻1002是由导电材料构成不同图案而形成的两条回路并联构成。
优选地,薄膜电阻1002是由导电材料构成不同图案而形成的至少三条回路并联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薄膜电阻1002的导电材料可以是一种或至少两种,每种导电材料构成一种图案,任意两种导电材料构成的图案可以相同,也可不同。
优选地,微加热器100的长度为0.5~10mm,微加热器100的宽度为0.5~5mm,微加热器100的厚度为0.05~1.5mm。进一步地,微加热器100的长度为1~5mm,微加热器100的宽度为0.5~2mm,微加热器100的厚度为0.05~0.5mm。
优选地,介质薄膜1001的厚度为0.1~1mm,薄膜电阻1002的厚度为50~1000nm,薄膜保护层的厚度为50~1000nm。
进一步地,介质薄膜1001的厚度为0.1~0.3mm、薄膜电阻1002的厚度为100~300nm;薄膜保护层的厚度为100~200nm。
介质薄膜1001的材料为硅、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薄膜保护层的材料为硅、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介质薄膜1001和薄膜保护层的耐温温度不小于600℃;
薄膜电阻1002的材料为多晶硅半导体、碳化硅半导体、扩散硅半导体、铂、钨、或镍铬合金,薄膜电阻1002的耐温温度不小于650℃。
优选地,薄膜电阻1002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其耐温性能由650℃到1000℃不等。
优选地,介质薄膜1001和薄膜保护层的材料均为氧化硅;薄膜电阻1002的材料为金属铂。
微加热器100的制备方法为标准光刻工艺,主要包括光刻、溅射、刻蚀及划片、键合压焊等步骤.
优选地,上述加热芯12还具有红外加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具有红外加热结构的加热芯12可以部分或全部采用红外加热结构,具有红外加热结构的加热芯12为金属基体红外加热器、陶瓷类红外加热器、碳化硅类红外加热器、石英玻璃类红外加热器、碳纤维红外加热器、高分子材料类红外加热器或者半导体类红外加热器。
陶瓷类红外加热器按辐射面材料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在普通陶瓷或金属基片上涂覆高发射率红外材料涂层;第二类为直接由高发射率陶瓷制造,如黑体陶瓷加热器等;第三类是由金属粉末与陶瓷粉末混合烧结制成的金属陶瓷红外加热器。
上述红外加热结构的热源的供热方式为电阻发热、燃料发热或者理化反应。
优选地,上述红外加热结构由电加热元件、导热陶瓷和远红外陶瓷釉制成。进一步地,电加热元件为用金属发热材料钨。
上述电加热元件的材料可为金属电热材料,也可为非金属电热材料。
上述金属电热材料为贵金属及其合金、高熔点金属及其合金、镍基合金、铁基合金、或者钼锰合金,贵金属及其合金为金、银、钯、铂、铝铂、铜铂或者铂铱合金,高熔点金属为钨、钼、钽、铌、锰、钒、锆、钛中的一者或者至少两者的组合;或者金属电热材料为铁、铬、镍、铝、镧、铈、钇、铜、钴中的一者或者至少两者的组合。
优选地,镍基合金包括铬镍合金或者铬镍铁合金;铁基合金包括铁铬铝合金或者铁铝合金等。
电加热元件的材料为非金属电热材料时,该非金属电热材料为碳纤维、石墨、硅、碳化硅、铬酸镧、氧化锆、二硅化钼、氧化镁、氧化硅、碳化钛、氧化锌或者氧化锡。
优选地,具有红外加热结构的加热芯12,是指在覆盖有微加热器100的加热芯12的外表面设置有红外加热结构,利用微加热器100产生的热量作为红外加热结构的热源。
优选地,上述红外加热结构由导热陶瓷和远红外陶瓷釉制成。
优选地,上述红外加热结构由远红外陶瓷制成。
加热器外壳1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放置烟体(烟草材料)的放置入口14,加热器外壳13的另一端与控制器2相连。
优选地,容纳仓11和加热芯12固定在基座15上。更优选地,基座15上设置有通气孔。
优选地,在容纳仓11与外壳13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通过填充隔热材料或设置真空层,实现降低外壳温度、减少热量损失的效果。隔热材料为多孔材料或层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微纳隔热材料、泡沫塑料、硅酸铝纤维、膨胀珍珠岩、超细玻璃纤维棉、石棉、岩棉、微纳隔热材料、或者泡沫塑料等。
优选地,加热器1中还设置有气体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流通路中的气压变化,并将气压变化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2,用于控制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的工作。
更优选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精度优于0.02%。
优选地,加热器1中还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器1的进气气流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器1的容纳仓11内的第二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变化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2,用于控制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的工作。
更优选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均优于1℃。
如图1,控制器2由吸烟电源开关23、模式开关24、控制外壳25、控制电路板26、通电指示灯27和加热指示灯28构成。吸烟电源开关23和模式开关24的位置可互换。吸烟电源开关23上设置有通电指示灯27,模式开关上设置有加热指示灯28。
加热器1与控制器2通过连接元件21相连,连接元件21处设置有进气口22。该进气口22与容纳仓11连通,空气通过进气口22进入加热器1的容纳仓11内。
优选地,进气口22处设置有气流调节件,可以用来手动调节进气量。
进一步地,进气口22为阻尼进气口,该阻尼进气口包括:进气通孔,可更换地设置于进气通孔的进气阻尼膜。
加热器1内还设置有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与控制器2及电源3相连,用于给加热芯12供电。
控制电路板26与吸烟电源开关23、模式开关24相连。
上述电源3包括:电源外壳32,位于电源外壳32内的电源本体31,连接电源3和控制器2的连接件33;其中,该连接件33可通过螺纹配合与控制器2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烟支加热建模方法: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实时监测,计算进入容纳仓11内的进气量,结合进气温度、容纳仓11的温度、进气量等参数得出加热器1内部的热量消耗,控制器2以此调整加热器1的工作进程。
上述电源3为内置电源,且电源3与控制电路26相连。
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可用于加热烟草材料或包含烟草材料的组合物,释放出适当的烟气或雾气供消费者抽吸,以获得与传统卷烟类似的感官体验。
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采用插入烟支内部的加热芯,并且采用了微加热器快速加热技术,大幅降低了预热时间,降低了系统功耗,提高了加热效率,改善了抽吸体验。
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算法保证烟气浓度及适宜的温度,结合进气阻尼,克服了传统吸烟方式二手烟以及现有电子吸烟系统的缺陷,具有升温效率高、智能控制的特点。
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具有易于实现、体积小、成本低、结实耐用的优点。
为了更为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给出以下四个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由加热器1、控制器2和电源3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三个部分均为模块化设计,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器1内有呈三棱柱状的加热芯12,加热芯12的外接圆直径为2.5mm,加热芯12的长度为15mm,加热芯12的芯基体121采用陶瓷制成。
加热芯12的每个面上采用3个3mm×1.5mm的微加热器100进行加热,微加热器100使用硅材料作为介质薄膜1001的材料,采用二氧化硅作为薄膜保护层的材料;选用了金属铂作为薄膜电阻1002的材料;薄膜电阻1002的厚度为300nm;加热芯12的加热温度为280℃。
加热器1具有容纳仓11,容纳仓11用于容纳烟体,容纳仓1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容纳仓11的内径为7.7mm,容纳仓11的长度为20mm。容纳仓11由耐热陶瓷制成,容纳仓11的耐热温度高于600℃。容纳仓11与外壳13之间设置有由气凝胶微纳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加热器1设置有进气口22,并且带有气体流量调节环;进气口22由进气通孔和可更换的进气阻尼膜组成。固定基座15上设置有通气孔。
上述加热器1内还设置加热器电源接口与控制器2和电源3相连,用于给加热芯12供电。控制器2内部有控制电路板26以及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的吸烟电源开关23按钮、模式开关24按钮、通电指示灯27和加热指示灯28。
上述电源3为内置电源,且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
上述吸烟电源按钮23、模式按钮24、全彩的通电指示灯27和全彩的加热指示灯28均设置在控制器2的控制外壳25上。
上述电源3内部装有1节18650规格的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的额定电压3.7V,可充电电池的容量为2500mAh,电源3的底部有总电源开关按钮,按一下接通总电源开关按钮,再按下一次切断电源。为了防止总电源开关按钮因挤压被按下,电源3的电源外壳32的底部设计有底座,该底座外罩于总电源开关按钮,该底座具有周围突出、中间凹陷的容纳结构。该容纳结构容纳总电源开关按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由加热器1、控制器2和电源3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三个部分均为模块化设计,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7所示,加热器1内有薄片型加热芯12,宽度为5mm,厚度为0.4mm,长度为15mm,加热芯12的芯基体121采用陶瓷制成。本实施例采用了易于插入烟体的薄片结构作为加热芯12,加热芯12的两面均匀设有3个3mm×3mm的微加热器100;微加热器100使用硅材料作为支撑层、采用二氧化硅作为保护层的薄膜材料;选用了金属铂作为薄膜电阻1002的材料。加热芯12的加热温度为300℃。
加热器1内设置有容纳仓11,容纳仓1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容纳仓11的内径为7.7mm,容纳仓11长度为15mm。容纳仓11采用耐高温玻璃制成。容纳仓11容纳烟支,容纳仓11与外壳13之间设置有由玻璃纤维棉制成的隔热层。加热器1设置有进气口22,并且带有气体流量调节环;进气口22由进气通孔和可更换的进气阻尼膜组成。固定基座15上设置有通气孔,该通气孔与进气口22连通。
加热器1内还设置电源接口与控制器2和电源3相连,并用于给薄片型的加热芯12供电。控制器2内部有控制电路板26以及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的吸烟电源开关23按钮、模式开关24按钮、通电指示灯27和加热指示灯28。
电源3为内置电源,且电源3的末端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
吸烟电源按钮23、模式按钮24、全彩的通电指示灯27和全彩的加热指示灯28均设置在控制器2的控制外壳25上。
电源3内部装有1节18650规格的可充电电池,额定电压3.7V,容量为2500mAh,底部有一总电源开关按钮,按一下接通电源,再按下一次切断电源。为了防止总电源开关按钮因挤压被按下,电源3的外壳底部设计有底座,该底座外罩于总电源开关按钮,该底座具有周围突出、中间凹陷的容纳结构。该容纳结构容纳总电源开关按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由加热器1、控制器2和电源3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三个部分均为模块化设计,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5所示,加热器1内有呈圆柱状针型的加热芯12,加热芯12的直径为2.5mm,加热芯12的长度为16mm。加热芯12的芯基体121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加热芯12的表面覆盖18个2mm×1mm的微加热器100。微加热器100使用硅材料作为支撑层,采用二氧化硅作为保护层的薄膜材料;选用了多晶硅作为薄膜电阻1002的材料。加热芯12的加热温度为250℃。
加热器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烟体(烟草材料)的容纳仓11,容纳仓1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容纳仓11的内径为7.7mm,容纳仓11的长度为20mm。容纳仓11与外壳13之间设置有由气凝胶维纳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加热器1设置有进气口22,并且带有气体流量调节环;进气口22由进气通孔和可更换的进气阻尼膜组成。固定基座15上设置有通气孔,该通气孔与进气口22连通。
加热器1内还设置电源接口与控制器2和电源3相连,并用于给加热芯12供电。控制器2内部有控制电路板26以及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的吸烟电源开关23按钮、模式开关24按钮、通电指示灯27和加热指示灯28。
电源3为内置电源,电源3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
本实施例的吸烟电源按钮23、模式按24钮、全彩的通电指示灯27和全彩的加热指示灯28均设置在控制器2的控制外壳25上。
电源3内部装有1节18650规格的可充电电池,额定电压3.7V,容量为2500mAh,底部有一总电源开关按钮,按一下接通电源,再按下一次切断电源。为了防止总电源开关按钮因挤压被按下,电源3的外壳底部设计有底座,该底座外罩于总电源开关按钮,该底座具有周围突出、中间凹陷的容纳结构。该容纳结构容纳总电源开关按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由加热器1、控制器2和电源3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三个部分均为模块化设计,相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6所示,加热器1内有呈四棱柱型的加热芯12,加热芯1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mm,加热芯12的长度为25mm,加热芯12的芯基体121采用陶瓷制成。加热芯12的每个侧面均匀覆盖15个1mm×1mm的微加热器100;微加热器100使用硅材料作为支撑层、采用二氧化硅作为保护层的薄膜材料;选用了金属钨作为薄膜电阻1002的材料。加热芯12还采用了远红外加热结构,即在覆盖有微加热器100的加热芯12的外表面设置由导热陶瓷和远红外陶瓷釉制成的红外加热结构。加热芯12的加热温度为250℃。
加热器1内设置有容纳仓11,容纳仓11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容纳仓11的内径为7.7mm,容纳仓11的长度为30mm。
容纳仓11容纳烟支,容纳仓11与外壳13之间设置有由气凝胶微纳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加热器1设置有进气口22,并且带有气体流量调节环;进气口22由进气通孔和可更换的进气阻尼膜组成。固定基座15上设置有通气孔,该通气孔与进气口22连通。
加热器1内还设置电源接口与控制器2和电源3相连,并用于给加热芯12供电。控制器2内部有控制电路板26以及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的吸烟电源开关23按钮、模式开关24按钮、通电指示灯27和加热指示灯28。
电源3为内置电源,且电源3的末端与控制电路板26相连。
吸烟电源按钮23、模式按钮24、全彩的通电指示灯27和全彩的加热指示灯28均设置在控制器2的控制外壳25上。
电源3内部装有1节18650规格的可充电电池,额定电压3.7V,容量为2500mAh,底部有一总电源开关按钮,按一下接通电源,再按下一次切断电源。为了防止总电源开关按钮因挤压被按下,电源3的外壳底部设计有底座,该底座外罩于总电源开关按钮,该底座具有周围突出、中间凹陷的容纳结构。该容纳结构容纳总电源开关按钮。
优选地,上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获取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检测加热器1的进气气流速度、进气量,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器1的进气气流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器1的容纳仓11内的第二温度;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进气量、第一温度、第二温度获取热量消耗量;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加热器1的热量输出。
具体地,热量消耗量,是指具有该进气量的空气自第一温度升至第二温度所需的热量。该计算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其中,若进气气流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或进气量大于预设进气量,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器1的热量输出增大;若进气气流速度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变,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器1停止输出热量;若所述第二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器1的热量输出减小;若第二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且热量消耗量不大于预设消耗量,第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器1维持当前的热量输出;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
对于预设速度、预设进气量、设定温度范围和预设温度的具体数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系统,根据加热器1的进气气流速度、进气量、容纳仓11内的第二温度、以及进入该加热器1的气体升温至容纳仓11内的第二温度所需的热量消耗量,来控制加热器1的热量输出,较现有技术根据烟体温度控制加热器1的热量输出相比,降低了控制的滞后性,有效提高了控制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加热器1的加热效果。
优选地,上述电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四获取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加热器1内的烟体数据获取烟气释放量,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烟气释放量和热量消耗量获取烟体的剩余烟气量,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剩余烟气量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加热器1停止加热。
具体地,烟体数据包括:位于加热器1内的烟体的重量和/或烟体的尺寸。以烟体为烟支为例,烟支的尺寸包括:烟支的直径和烟支的长度。该预设值可为零,也为大于零的数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前期实验,建立烟体数据和烟气释放量的关联。可预先存储烟体数据与烟气释放量的对应关系、或者直接存储烟体数据和与烟体数据对应的烟气释放量,直接读取数据即可获得。
剩余烟气量是指经计算热量消耗判断烟体受热的充分程度,得到烟体还能释放烟气的余量,也即还可以继续消耗的热量。根据烟气剩余量判断烟体是否受热充分、释放完全,然后停止加热,抽吸结束。
获取加热器1的进气量可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获得,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为了提高精度,上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4,第一计算单元,和第二计算单元;其中,
压力传感器4用于检测加热器1的进气气流的气压,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气压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计算进气气流的气流速度;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抽吸时间、气流通道横截面积和气流速度计算加热器1的进气量。
可以理解的是,抽吸时间,可根据所述流量传感器检测的气压变化计算得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4均设置于加热器1的进气口,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容纳仓11内,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均小于1℃,压力传感器4的精度优于0.02%。
优选地,上述电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吸烟电源开关23,用于控制加热器1与电源的通断、控制器2与电源通断;
模式开关24,用于控制加热器1的加热模式;
通电指示灯27,用于显示电源的工作状态;
加热指示灯28,用于显示加热器1的加热状态;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加热器1加热至预设温度后控制加热指示灯28持续发亮以提示使用者进行抽吸;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接通加热器1和电源3、接通控制器2和电源3后,控制通电指示灯27持续发亮;
第五控制模块,用于在打开模式开关24后控制加热指示灯28闪烁;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在切断电源后,控制通电指示灯27闪烁。
为了方便设置,简化结构,上述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第四控制模块、第五控制模块、第六控制模块集成于控制电路板26。
为了提高安全可靠性,上述吸烟电源开关23为按钮开关,且吸烟电源开关23被按下N次时,接通加热器1和电源3、接通控制器2和电源3;其中,N≥2。
具体地,上述电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为:
1)按下吸烟电源开关23按钮3次,控制电路板26与电源3的内置电源接通,通电指示灯27蓝灯亮,电加热吸烟系统进入选择状态;
2)按下模式开关24按钮,加热指示灯28闪烁(蓝绿变换),选择加热档位,加热至设定温度后加热指示灯28持续点亮(不再闪烁),提示使用者可以抽吸;
3)抽吸过程中控制系统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4和温度传感器5的检测数据,并根据烟支数据计算剩余烟气量及智能控制热量输出,直到烟支抽吸完成;
4)烟支抽吸结束,电源3自动切断,通电指示灯27闪烁指示。
上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电源设有总电源开关按钮,电源还包括:与电源的外壳相连的底座,底座外罩于总电源开关按钮。
上述电源3内部装有1节18650规格的可充电电池,额定电压3.7V,容量为2500mAh。
如图8所示,控制电路板26可为单片机10,模式开关24、吸烟电源开关23、气体压力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电池容量检测模块9均与单片机10信号连接,单片机10通过功率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8与加热器1信号连接,加热器1通过运算放大器6与滞回比较器7信号连接,滞回比较器7与单片机10信号连接。
对于上述电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系统、上述电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方法所应用的电加热吸烟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的应用范围不做限定,亦对电加热吸烟系统不做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包括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外壳,位于所述加热器外壳内的容纳仓,位于所述容纳仓内的加热芯;其中,所述加热芯包括:芯基体,和设置于所述芯基体外壁的微加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为柱状或片状;所述加热芯为柱状时,所述加热芯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为片状时,所述微加热器设于所述加热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加热芯为柱状时,所述微加热器设于所述加热芯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加热器至少为两个,所述微加热器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
所述微加热器通过串联方式连接时,所述加热器实现同时加热;所述微加热器通过并联方式连接时,所述加热器实现分段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加热器为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加热器包括:充当热源的薄膜电阻,机械支撑所述薄膜电阻的介质薄膜,覆盖在所述薄膜电阻上的薄膜保护层;
其中,所述薄膜电阻利用光刻工艺制作于所述介质薄膜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阻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一条回路组成;或者,所述薄膜电阻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至少两条回路并联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薄膜的材料为硅、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所述薄膜保护层的材料为硅、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组成的复合材料,所述介质薄膜和所述薄膜保护层的耐温温度不小于600℃;
所述薄膜电阻的材料为多晶硅半导体、碳化硅半导体、扩散硅半导体、铂、钨、或镍铬合金,所述薄膜电阻的耐温温度不小于6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或者正多边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与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比为1:1~2,所述加热芯与所述容纳仓的长度比例为5~10:1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的加热温度为150~350℃,所述容纳仓的耐热温度为300~120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的材料为陶瓷、玻璃或高分子材料,所述加热芯的芯基体的材料为云母、石棉、大理石、陶瓷、玻璃或者高分子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器通过连接元件相连,所述连接元件设有与所述容纳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气流调节件;所述进气口为阻尼进气口,所述阻尼进气口包括:进气通孔,可更换地设置于所述进气通孔的进气阻尼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还具有红外加热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加热芯的外表面,所述微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为所述红外加热结构的热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进气气流速度、进气量;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进气气流的第一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容纳仓内的第二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进气量、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获取热量消耗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热量输出;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若所述进气气流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或所述进气量大于预设进气量,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热量输出增大;若所述进气气流速度在预设时间段内不变,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输出热量;
第二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二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热量输出减小;
第三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二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且所述热量消耗量不大于预设消耗量,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维持当前的热量输出;
所述设定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器内的烟体数据获取烟气释放量;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烟气释放量和所述热量消耗量获取所述烟体的剩余烟气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剩余烟气量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吸烟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与电源的通断、控制器与所述电源通断;
模式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模式;
通电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电源的工作状态;
加热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加热器的加热状态;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加热器加热至预设温度后控制所述加热指示灯持续发亮以提示使用者进行抽吸;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接通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电源、接通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后,控制所述通电指示灯持续发亮;
第五控制模块,用于在打开所述模式开关后控制所述加热指示灯闪烁;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在切断所述电源后,控制所述通电指示灯闪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加热吸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器的进气气流的气压;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气压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计算所述进气气流的气流速度;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抽吸时间、气流通道横截面积和所述气流速度计算所述加热器的进气量。
CN201710060848.7A 2017-01-25 2017-01-25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Active CN108338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848.7A CN108338416B (zh) 2017-01-25 2017-01-25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0848.7A CN108338416B (zh) 2017-01-25 2017-01-25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8416A true CN108338416A (zh) 2018-07-31
CN108338416B CN108338416B (zh) 2022-05-31

Family

ID=62962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0848.7A Active CN108338416B (zh) 2017-01-25 2017-01-25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3841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801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低温卷烟的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4903A (zh) * 2020-04-10 2020-06-12 深圳市辰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烟弹的加热装置及加热不燃烧电子烟
CN112181015A (zh) * 2020-09-02 2021-01-0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微型快速温变系统
WO2021129677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2063179A1 (zh) * 2020-09-23 2022-03-3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EP4014765A4 (en) * 2019-11-05 2022-12-14 Shenzhen Happy Vaping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HIP COMPRISING AN AIR PRESSURE SENSING UN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11602172B2 (en) 2019-08-02 2023-03-14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imited Porous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2154A (zh) * 1987-03-19 1988-12-21 托马斯·巴尔 热能传递装置供热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719989A (zh) * 2002-11-28 2006-01-11 英美烟草(投资)有限公司 吸烟行为分析器
CN103889258A (zh) * 2011-10-27 2014-06-25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具有改良的气溶胶生成的气溶胶产生系统
CN103945716A (zh) * 2011-10-27 2014-07-23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具有气溶胶生成控制装置的电操作的气溶胶产生系统
CN104244751A (zh) * 2012-04-23 2014-12-24 英美烟草(投资)有限公司 加热可抽吸材料
CN104768407A (zh) * 2012-09-04 2015-07-08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加热器的电子吸烟制品
US20150351457A1 (en) * 2013-01-05 2015-12-10 Qiuming Liu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flow rate of gas flow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6079533A1 (en) * 2014-11-20 2016-05-26 Nicoventures Holding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erosol delivery
CN105979614A (zh) * 2016-06-30 2016-09-28 张飞林 一种电加热器及电子烟
CN205884659U (zh) * 2016-07-20 2017-01-18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吸烟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2154A (zh) * 1987-03-19 1988-12-21 托马斯·巴尔 热能传递装置供热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719989A (zh) * 2002-11-28 2006-01-11 英美烟草(投资)有限公司 吸烟行为分析器
CN103889258A (zh) * 2011-10-27 2014-06-25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具有改良的气溶胶生成的气溶胶产生系统
CN103945716A (zh) * 2011-10-27 2014-07-23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具有气溶胶生成控制装置的电操作的气溶胶产生系统
CN104244751A (zh) * 2012-04-23 2014-12-24 英美烟草(投资)有限公司 加热可抽吸材料
CN104768407A (zh) * 2012-09-04 2015-07-08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加热器的电子吸烟制品
US20150351457A1 (en) * 2013-01-05 2015-12-10 Qiuming Liu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flow rate of gas flow of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6079533A1 (en) * 2014-11-20 2016-05-26 Nicoventures Holding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erosol delivery
CN105979614A (zh) * 2016-06-30 2016-09-28 张飞林 一种电加热器及电子烟
CN205884659U (zh) * 2016-07-20 2017-01-18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吸烟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801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低温卷烟的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US11602172B2 (en) 2019-08-02 2023-03-14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imited Porous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including the same
EP4014765A4 (en) * 2019-11-05 2022-12-14 Shenzhen Happy Vaping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HIP COMPRISING AN AIR PRESSURE SENSING UN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O2021129677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1264903A (zh) * 2020-04-10 2020-06-12 深圳市辰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烟弹的加热装置及加热不燃烧电子烟
CN112181015A (zh) * 2020-09-02 2021-01-0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微型快速温变系统
WO2022063179A1 (zh) * 2020-09-23 2022-03-3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红外加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8416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8415A (zh) 外围式加热吸烟系统
CN108338416A (zh) 内芯式加热吸烟系统
CN108338417A (zh) 基于微加热器的电加热吸烟系统
JP7474284B2 (ja) 電池式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用の電力管理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796106B2 (ja) エンドヒーターを備えた電気加熱式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US11617395B2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eater of a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KR102056419B1 (ko) 향상된 히터를 구비한 전기적으로 가열되는 흡연 시스템
RU2697103C2 (ru)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аэрозоля
CN107637862B (zh) 一种吸烟器
CN205884659U (zh) 一种吸烟器
WO2021012318A1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烟气持续释放的控制方法
CN108338414A (zh) 电加热吸烟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US11064738B2 (en) Ceramic heating element with embedded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lectronic vaporizer having a ceramic heating element with embedded temperature sensor
CN104207333B (zh) 加热体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该加热体的烟具
CN112841741B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2279881U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08451047A (zh) 一种周向加热分段控温的电子烟具
CA3135110C (en) Quick connect adapter for an electric vaporizer
US20230066503A1 (en) Porous Heating Element With Embedded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Vaporizer Cartridge Having A Porous Heating Element With Embedded Temperature Sensor
CN208144431U (zh) 一种周向加热分段控温的电子烟具
CN108523239A (zh) 一种氧气加热型烟具
CN208708735U (zh) 一种氧气加热型烟具
CN208627587U (zh) 一种雾化器
RU2816312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мощностью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оставки аэрозоля
CN108634374A (zh) 一种低温烘烤烟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