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22283A - 数据发送技术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22283A
CN108322283A CN201710026803.8A CN201710026803A CN108322283A CN 108322283 A CN108322283 A CN 108322283A CN 201710026803 A CN201710026803 A CN 201710026803A CN 108322283 A CN108322283 A CN 108322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word
spatial flow
communication device
spatial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68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22283B (zh
Inventor
吴晔
汪丽萍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268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22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2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2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22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22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MIMO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本技术根据进行空间复用的空间流数量x,采用空间流数量除以2并向下或向上取整的结果作为码字个数n,将n个码字的调制符号生成x个空间流。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空间流。该技术在空间流数量较多时,采用多于2个的码字来生成空间流,提高无线传输的性能。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技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发送技术。
背景技术
MIMO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可以明显提高无线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在采用MIMO技术基站传送给终端下行信号时,码字(codeword)的调制符号流将被映射到多个符号层(layer)之后发送给终端。对于层数多于1的情况,现有技术考虑到反馈信息量,以及信令开销,至多采用2个码字进行映射。3GPP标准以及业界实践,均仅采用1-2个码字与符号层进行映射后传输。
码字的调制符号表示为码字q应该映射到对应的符号层x(i)=[x(0)(i) ... x(υ-1)(i)]T,其中υ是符号层的层数,每一层所对应的调制符号数。
对于单天线端口的情况,即υ=1。层映射方案如下,即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一个符号层上并发送到终端。
x(0)(i)=d(0)(i),且
对于多天线端口的情况,实现空分复用是按照表1的方式进行将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符号层上。符号层的层数υ小于或等于天线端口。需要说明的是,该表中层数3,码字数为1的情况是针对数据重传。在数据初传阶段,层数为3时,码字数为2。
表1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目前不管层数多少,均全部采用1-2个码字进行层映射。目前这种仅采用1-2个码字进行层映射的方式,可能影响无线传输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对于数据初传的场景,在层数较少,比如3层的情况下,采用2个码字可能导致开销较大,而性能增益有限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数据传输技术,以期提高无线传输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x为大于4的正整数。之后第一通信装置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x个空间流。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x为大于4的正整数。发送单元用于向一个接收设备发送所述x个空间流。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x个空间流,其中x为大于4的正整数。之后第一通信装置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x个空间流,其中x为大于4的正整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来自发送装置的码字相关控制信息,获取所述x个空间流对应的码字个数n,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根据码字个数n以及n个码字与x个空间流的映射关系,获取n个码字。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空间流数量x为大于4且小于9的正整数。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当x为8时,n为4;当x为7时,n为3或4;当x为6时,n为3;当x为5时,n为3。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包括: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3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包括: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1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n个码字是基于首发数据生成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来自发送装置的码字相关控制信息,获取所述x个空间流对应的码字个数n;根据码字个数n以及n个码字与x个空间流的映射关系,获取n个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处理单元的功能,而收发器则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发送单元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执行上述第四方面处理单元的功能,而收发器则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接收单元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选方式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程序。
在以上各个方面,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较多的码字,如3-4与之进行映射而不局限于采用1-2个码字,可提高无线传输的性能。由于码字的增多,针对每个码字的链路自适应变得更为准确。同时,一旦每个码字出错需要重传的数据(空间流数)也会减少,这就整体提高了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这种提高在空间流数越多的情况下越为明显。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将1个码字生成3个空间流。之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3个空间流。
本发明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发送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1个码字生成3个空间流。之后,发送单元向一个通信装置发送所述3个空间流。
本发明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发送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执行上述第十一方面处理单元的功能,而收发器则执行上述第十一方面发送单元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第十方面的方法。
对于空间流数量为3的情况,由于空间流数量较少,通过增加码字数所能提高的链路自适应的准确性所带来的性能增益有限,同时一个或两个空间流出错而重传所有空间流的代价也可接受。而只用一个码字,而不是两个码字,好处在于控制信令以及反馈的开销可以降低。考虑到性能在3个空间流的情况下,一个码字和多个码字性能相近,而一个码字反儿可以节省开销,取得较好的性能与开销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信号处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信号处理示意图;
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方法的流程;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移动设备(mobileequipment,M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是网络中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部分。RAN节点或设备为RAN中将终端接入无线网络的节点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或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请参考图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120通过RAN节点110接入到无线网络,以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外网(例如因特网)的服务,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它终端通信。
目前,RAN节点110可以向终端120发送参考信号,终端120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信道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并将信道信息上报给RAN节点110。RAN节点110根据终端120上报的信道信息,进行下行调度和数据传输。
CSI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和秩指示(Rank Indication,RI)。对于每个秩(rank),可以设计一定数量的预编码矩阵来代表量化的信道,这些预编码矩阵组成码本。PMI可以用来指示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图2是现有数据的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处理对象为码字(Codeword)。码字为经过编码(至少包括信道编码)的比特流,即编码比特流。码字经过加扰(Scrambling),生成加扰比特流。加扰比特流经过调制映射(Modulationmapper),得到调制符号流。调制符号流经过层映射(Layer mapper),被映射到多个空间流(也称为传输层,符号层,空间层,以下统称符号层)。符号层经过预编码(Precoding),得到多个预编码符号流。预编码符号流经过资源粒映射(Resource element mapper),被映射到多个资源粒(Resource Element,RE)上。这些资源粒随后经过OFDM信号生成(OFDM signalgeneration)阶段(例如IFFT),得到OFDM符号流。OFDM符号流随后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Port)进行发射。
图3是现有数据的上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上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的处理对象为码字(Codeword)。码字为经过编码(至少包括信道编码)的比特流,即编码比特流。码字经过加扰(Scrambling),生成加扰比特流。加扰比特流经过调制映射(Modulationmapper),得到调制符号流。调制符号流经过层映射(Layer mapper),被映射到多个空间流(也称为传输层,符号层,空间层,以下统称符号层)。符号层经过变换预编码(Transformprecoder)、预编码(Precoding),得到多个预编码符号流。预编码符号流经过资源粒映射(Resource element mapper),被映射到多个资源粒(Resource Element,RE)上。这些资源粒随后经过信号生成阶段,得到符号流。符号流随后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进行发射。
在下行阶段,RAN节点110基于终端发送的信道信息,进行下行调度和数据传输,包括确定码字数量和码字与符号层的映射,称之为层映射。层映射可以将1个或多个码字映射到1-8个空间流中。即,一个或多个码字的调制符号生成1-8个空间流并向终端120发送。本说明书中仅以1-8个空间流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不局限于1-8个空间流,对多于8个空间流的情况与目前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码字数量并进行层映射,也同样适用于上行阶段。本申请仅以下行阶段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上行阶段类似,不再赘述。
关于层映射:由于码字数量与发送天线的数量不同,需要将码字映射到不同的天线上,因此引入了层的概念。层数,或叫空间流的数量,等于信道矩阵的秩,即能够独立并行传输的数据流。
在使用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有别于现有技术严格限定仅使用1个或2个码字进行层映射,本发明实施例在层数大于2的情况下,即层数x>2,采用个码字进行层映射,即层数除以2并向下取整,就是确定的码字数量。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个码字与空间流的映射方案。空间流数量,本发明实施例仅以1-8个空间流为例进行说明。空间流数量大于8的情况可参考本说明书实施例,但是本说明书不再一一列举。上述数据传输可以是新数据初次传输,也可以是重传。
表2中以层数为4-8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层数,如3-8,或其他层数集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层映射时参考本实施例即可,不再赘述。表中,码字数根据层数采用个码字进行层映射,即层数除以2并向下取整,就是确定的码字数量。当x是偶数时,每个码字映射到2个层上。当x是奇数时,至少有一个码字映射到3个层上。具体映射方式参见表2。
表2
作为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以层数为4-8层为例进行说明。同样的,表3中,码字数根据层数采用个码字进行层映射,即层数除以2并向下取整,就是码字数量。当x是偶数时,每个码字映射到2个层上。当x是奇数时,至少有一个码字映射到1个层上。具体映射方式参见表3。
表3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符号层与码字的对应仅是举例,如x(0)(i)=d(0)(3i),x(1)(i)=d(0)(3i+1),x(2)(i)=d(0)(3i+2)。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符号层与具体码字中某个调制符号的对应,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这个公式实施。如,可以将第1-5个调制符号给第一层,第6-10个符号给第二层,而第11-15个符号给第三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式仅是一个举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参见图4,步骤402中,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表2或表3中码字数量n与层数x的关系,确定码字数量n。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n可以是大于2的正整数,x可以是大于4的正整数。之后,在步骤404,第一通信装置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x个空间流。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空间流数量x可以是大于4且小于9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3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或者,作为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1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
上面所说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在该实施例应用于数据下行的场景下,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反之,如果是上行的场景,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
请参见图5,在步骤502,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x个空间流。之后,第二通信终端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第二通信终端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具体可以包括步骤504和步骤506.步骤504,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码字相关控制信息,获取所述x个空间流对应的码字个数n。步骤506,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码字个数n以及n个码字与x个空间流的映射关系,获取n个码字。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较多的码字,如3-4与之进行映射而不局限于采用1-2个码字,可提高无线传输的性能。由于码字的增多,针对每个码字的链路自适应变得更为准确。同时,一旦每个码字出错需要重传的数据(空间流数)也会减少,这就整体提高了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这种提高在空间流数越多的情况下越为明显。
在另外一个场景,如数据初传场景,且空间流数量为3的情况下,现有技术采用2个码字。由于空间流数量较少,通过增加码字数所能提高的链路自适应的准确性所带来的性能增益有限,同时一个或两个空间流出错而重传所有空间流的代价也可接受。因此可以采用1个码字来生成3个空间流的方式来进行传输。只用一个码字,而不是两个码字,好处在于控制信令以及反馈的开销可以降低。考虑到性能在3个空间流的情况下,一个码字和多个码字性能相近,而一个码字反儿可以节省开销,取得较好的性能与开销的平衡。
请参见图6,执行上述方法的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613和发送单元612。第一处理单元613用于执行上述步骤402。发送单元612用于执行上述步骤404。请进一步参见图7,第二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12和第二处理单元713。接收单元712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x个空间流。第二处理单元713根据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码字相关控制信息,获取所述x个空间流对应的码字个数n。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二处理单元713根据码字个数n以及n个码字与x个空间流的映射关系,获取n个码字。
应理解以上通信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单元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通过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第一处理单元613或第二处理单元713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第一或第二通信装置上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第一或第二通信装置的存储器中,由第一或第二通信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处理单元的功能。其它单元的实现与之类似。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天线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该信息通过射频装置处理发送给基带装置,以上接收单元可以通过射频装置与基带装置之间的接口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此外第一或第二通信装置的单元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第一处理单元或第二处理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单元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请查阅图8,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收发器813和第一处理器812。第一处理器81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此外,第一处理器812还可以是多个处理器的组合。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处理器812可以用于执行,例如,图4所示方法中的步骤402。第一处理器812可以是专门设计用于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也可以是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
第一收发器813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用于通过多根天线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通过多根天线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收发器813具体可以用于通过多根天线执行,例如,图4所示方法中的步骤404。
图9是第二通信装置的结构图。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处理器912和第二收发器913。第二处理器91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此外,第二处理器912还可以是多个处理器的组合。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处理器912可以用于执行,例如,图5所示方法中的步骤504-506。第二处理器912可以是专门设计用于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也可以是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
第二收发器913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用于通过多根天线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发送信号。接收器用于通过多根天线之中的至少一根天线接收信号。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收发器913具体可以用于通过多根天线执行,例如,图5所示方法中的步骤50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4)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x为大于4的正整数;
第一通信装置向一个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x个空间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流数量x为大于4且小于9的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x为8时,n为4;
当x为7时,n为3或4;
当x为6时,n为3;
当x为5时,n为3。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包括: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3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包括: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1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码字是基于首发数据生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
9.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x为大于4的正整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一个接收设备发送所述x个空间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流数量x为大于4且小于9的正整数。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x为8时,n为4;
当x为7时,n为3或4;
当x为6时,n为3;
当x为5时,n为3。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包括: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3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将n个码字生成x个空间流包括:当x是偶数时,n个码字中的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当x是奇数时,n个码字中的一个码字生成1个空间流,其他每个码字生成2个空间流。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码字是基于首发数据生成的。
15.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装置的x个空间流,其中x为大于4的正整数;
第一通信装置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流数量x为大于4且小于9的正整数。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x为8时,n为4;
当x为7时,n为3或4;
当x为6时,n为3;
当x为5时,n为3。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
19.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是终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是接入网节点。
20.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来自发送装置的码字相关控制信息,获取所述x个空间流对应的码字个数n;根据码字个数n以及n个码字与x个空间流的映射关系,获取n个码字。
21.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x个空间流,其中x为大于4的正整数;
处理单元,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流数量x为大于4且小于9的正整数。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x为8时,n为4;
当x为7时,n为3或4;
当x为6时,n为3;
当x为5时,n为3。
24.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X个空间流获取n个码字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根据来自发送装置的码字相关控制信息,获取所述x个空间流对应的码字个数n;根据码字个数n以及n个码字与x个空间流的映射关系,获取n个码字。
CN201710026803.8A 2017-01-14 2017-01-14 数据发送技术 Active CN108322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6803.8A CN108322283B (zh) 2017-01-14 2017-01-14 数据发送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6803.8A CN108322283B (zh) 2017-01-14 2017-01-14 数据发送技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2283A true CN108322283A (zh) 2018-07-24
CN108322283B CN108322283B (zh) 2021-09-07

Family

ID=62890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6803.8A Active CN108322283B (zh) 2017-01-14 2017-01-14 数据发送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222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9893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及传输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723A (zh) * 2011-04-07 2011-10-19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向基站反馈信道适配参数的方法和一种ue
EP2525505A1 (en) * 2010-01-16 2012-1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mi) and precoding matrix
CN103119857A (zh) * 2010-08-16 2013-05-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自适应和两级码本中实现恒定模数和有限字母属性
CN104539336A (zh) * 2014-12-26 2015-04-22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发送分集的空间调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5505A1 (en) * 2010-01-16 2012-1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mi) and precoding matrix
CN103119857A (zh) * 2010-08-16 2013-05-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自适应和两级码本中实现恒定模数和有限字母属性
CN102223723A (zh) * 2011-04-07 2011-10-19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向基站反馈信道适配参数的方法和一种ue
CN104539336A (zh) * 2014-12-26 2015-04-22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发送分集的空间调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9893A1 (zh) * 2020-03-13 2021-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参数的确定方法及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22283B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53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uplink MIMO
US106735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US1173617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4118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KR101387243B1 (ko) 개선된 다운링크 다중 입력-다중 출력 동작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CN109152035B (zh) 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94655B (zh)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时间复用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KR101407073B1 (ko)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용 물리 채널 영역으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20160261392A1 (en) Enco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s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515805B2 (e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505614B2 (en) CSI feedback method,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7238167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表示及び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5950029B2 (ja) 移動局、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5225125A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16026507A1 (en) Periodical feedback design for three-dimension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3d-mimo)
CN11197003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8322283A (zh) 数据发送技术
WO2024099481A1 (en) Reference signal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361833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3243133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7997392A (zh) 一种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811622A (zh) 一种上行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