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17906A -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17906A
CN108317906A CN201810165250.9A CN201810165250A CN108317906A CN 108317906 A CN108317906 A CN 108317906A CN 201810165250 A CN201810165250 A CN 201810165250A CN 108317906 A CN108317906 A CN 108317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onnect
laser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52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17906B (zh
Inventor
战仁军
单宁
刘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filed Critical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1652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17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17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7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17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17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13/00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41H13/0043Directed energy weapons, i.e. devices that direct a beam of high energy content toward a target for incapacitating or destroying the target
    • F41H13/005Directed energy weapons, i.e. devices that direct a beam of high energy content toward a target for incapacitating or destroying the target the high-energy beam being a laser beam
    • F41H13/0056Directed energy weapons, i.e. devices that direct a beam of high energy content toward a target for incapacitating or destroying the target the high-energy beam being a laser beam for blinding or dazzling, i.e. by overstimulating the opponent's eyes or the enemy's sensor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mplifier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光学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压转换电路板,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均通过车载电源供电,壳体的前端为激光出光口,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全反射镜和二维振镜;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包括底板、外壳、激光器组件、变焦透镜组和直流电机;二维振镜包括X轴振镜、X轴电机、Y轴振镜和Y轴电机;控制系统包括振镜驱动控制板、激光器温控板、X轴驱动电路板、Y轴驱动电路板和激光控制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作用距离远且稳定,眩目效果好,避免了因距离变化使武器失去效果或对人眼造成永久性伤害,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恐处突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暴力恐怖事件和大规模突发性事件,部队反恐、处突装备与圆满完成中心任务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处突、维稳任务,必须加快研制先进反恐、防暴武器装备的步伐,引进和自主研发大量现代化反恐装备。由于武警部队处置的多为人民内部矛盾,非致命武器作为一种新型反恐、防暴装备,既能驱散人群,制服恐怖分子,保证处突、维稳任务的顺利完成,又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在武警部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平息骚乱任务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光武器是随着激光和光电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应运而生的,而激光眩目武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光眩目武器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以激光束迅速准确地使敌方人员眩晕,致人迷惑和疼痛,致人强直或使敌方武器的光电传感器失灵,造成敌方人员和技术装备失去战斗力的激光武器。激光眩目武器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装备,近年以来越来越显示出极高的应用价值。我国虽然在激光研究领域处于世界上领先水平,但是在眩目武器研发应用方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却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武警部队列装的激光眩目武器普遍存在作用距离短、光斑作用面积小、容易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或作用效果不足等缺点。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量恒定、作用距离远、作用面积大的新型激光眩目武器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经济性好,保养维护简单,作用距离远且稳定,眩目效果好,避免了因距离变化使武器失去效果或对人眼造成永久性伤害,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的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光学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压转换电路板,所述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均通过车载电源供电,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将车载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中各用电模块所需电压的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通过供电开关与车载电源连接,所述壳体的前端为激光出光口,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激光眩目驱散装置与车体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全反射镜和二维振镜,所述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设置在壳体内下部中间靠前位置处,所述全反射镜设置在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的前方,所述二维振镜设置在全反射镜的上方;所述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包括底板和外壳,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激光器组件、变焦透镜组和用于带动变焦透镜组中的透镜移动实现变焦的直流电机;所述二维振镜包括X轴振镜和用于带动X轴振镜运动的X轴电机,以及Y轴振镜和用于带动Y轴振镜运动的Y轴电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振镜驱动控制板、激光器温控板、X轴驱动电路板、Y轴驱动电路板和激光控制板,所述振镜驱动控制板上设置有振镜驱动控制电路,所述激光器温控板上设置有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所述X轴驱动电路板上设置有X轴电机驱动器,所述Y轴驱动电路板上设置有Y轴电机驱动器,所述X轴电机驱动器和Y轴电机驱动器均与所述振镜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X轴电机与X轴电机驱动器连接,所述Y轴电机与Y轴电机驱动器连接,所述激光控制板上设置有激光控制电路。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组件包括激光器、设置在激光器前方的偏振光束镜、设置在偏振光束镜下方的衰减片和设置在衰减片下方的光反射探测器;所述变焦透镜组包括依次设置在偏振光束镜前方的双凹透镜、第一平凸透镜、平凹透镜、第二平凸透镜和调焦镜,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动力传动机构与平凹透镜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控制器模块和用于为激光器制冷的TEC制冷片,所述温度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激光器的温度进行实时采样的温度采样电路,所述温度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PID控制电路,所述PID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接有TEC驱动电路,所述TEC制冷片与TEC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样电路包括用于对激光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PT100铂热电阻和用于对PT100铂热电阻输出的温度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A/D转换处理的温度信号调理电路,所述温度信号调理电路包括型号均为TLC2652的运算放大器U1和运算放大器U2,以及三端稳压芯片TL431和型号为AD620的A/D转换器U3;所述PT100铂热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PT100铂热电阻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第3引脚和第5引脚以及运算放大器U2的第3引脚均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均与三端稳压芯片TL43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TL431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均通过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U1的第5引脚连接,且通过电阻R2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2引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3和电阻R4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5引脚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与运算放大器U2的第6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6引脚与A/D转换器U3的同相输入端引脚连接,所述A/D转换器U3的同相输入端引脚和反相输入端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0,所述A/D转换器U3的输出端引脚为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温度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PID控制电路包括型号均为LM393的比较器U4和比较器U5,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与温度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与温度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和比较器U5的同相输入端均接地,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7,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所述比较器U4的输出端和比较器U5的输出端为PID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TEC驱动电路包括比较器U6、比较器U7、二极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比较器U6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9与PID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0接地,且通过电阻R11与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6,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与TEC制冷片的一个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2与PID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13与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4接地,所述比较器U7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7,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8,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且与TEC制冷片的另一个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控制电路包括激光控制器模块、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和变焦控制电路,所述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与光反射探测器的输出端和激光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变焦控制电路包括均与激光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均连接的距离检测电路和透镜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与激光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机换向H桥电路,所述直流电机与电机换向H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8、三极管Q5、三极管Q6、二极管D5、电容C2和开关K1,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反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91和电阻R92接地,且通过电阻R96与运算放大器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同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93和电阻R94,且通过电阻R95接地;所述电阻R93未连接运算放大器U8的一端和电阻R94未连接运算放大器U8的一端均为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且与光反射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激光器的电源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激光器的电源负极、二极管D5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和开关K1的另一端均通过电阻R97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8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99与激光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电路包括距离传感器和与距离传感器连接的信号放大采样电路,所述信号放大采样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N3A和运算放大器N3B,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4与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5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电阻R40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5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48;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1与运算放大器N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51的连接端为距离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Port AD1且通过电容C2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25与同相输入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4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电阻R47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58,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输出端接有电阻R62,所述电阻R62未与运算放大器N3B连接的一端为距离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Port AD2且通过电容C26接地,所述距离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Port AD1和第二输出端Port AD2均与激光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机换向H桥电路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三极管T4、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二极管D9,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3的基极和三极管T4的基极分别与激光控制器模块的四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T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T3的发射极均与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且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6的阳极和二极管D7的阳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阴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且为电机换向H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三极管T4的集电极、二极管D7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且为电机换向H桥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机的两端分别与电机换向H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镜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以及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相接的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和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所述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接有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有X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和Y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接有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所述X轴电机驱动器和Y轴电机驱动器均与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5A、运算放大器U5B、运算放大器U5C和运算放大器U5D,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0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并联的电阻R23和电容C1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容C12和电阻R24,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25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25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电阻R26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7与电位器R25的滑动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28,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9与运算放大器U5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30,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2与电位器R3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5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3,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3与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输出端为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的第一输出端U1,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输出端为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的第二输出端U2;
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U6C、三极管Q7和二极管D10,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5与电位器R34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4的两个滑动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正极输出端+VREF和参考电压负极输出端-VREF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38与电位器R36的滑动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37与电位器R36的一个固定端连接,通过电阻R39与电位器R36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通过电阻R40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负极输出端-VREF连接;所述电位器R36的两个固定端分别与X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和Y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5,所述二极管D10的阳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有电阻R42,所述电阻R42未与三极管Q7连接的一端为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AGC OUT,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AGC OUT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和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运算放大器U11A、运算放大器U11B、运算放大器U11C、运算放大器U12A、运算放大器U12B和运算放大器U12C,以及电位器R63、电位器R64、电位器R74、电位器R77和电位器R81;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2与X轴电机或Y轴电机的线圈连接,且通过电阻R53接地;所述电阻R52与X轴电机或Y轴电机的线圈连接的一端通过电阻R5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4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55;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1与运算放大器U11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阻R62和电容C41,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63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63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63的滑动端通过电容C42与电位器R64的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64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5和电阻R66与电位器R74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74的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74的另一个固定端与运算放大器U12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1和电阻R72,所述电阻R71未与运算放大器U12A连接的一端和电阻R72未与运算放大器U12A连接的一端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73;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8和电阻R79,所述电阻R78未与运算放大器U12C连接的一端和电阻R79未与运算放大器U12C连接的一端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80和电容C45,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8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81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81的滑动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8和电阻R67与电位器R77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68和电阻R67的连接端与电阻R65和电阻R66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77的一个固定端与接地,所述电位器R77的另一个固定端与运算放大器U1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5,所述电阻R75未与运算放大器U12B连接的一端接有电容C43,所述电容C43未与电阻R75连接的一端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阻R76和电容C44;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65和电阻R66的连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69,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输出端为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或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的输出端Uout,且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方法步骤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的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连接到固定孔中的螺栓将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固定在车体上;
步骤二、闭合所述供电开关,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三、所述光学系统里的激光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射激光束,激光束经过变焦透镜组、全反射镜和二维振镜整形后,经过激光出光口射出;
步骤四、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振镜驱动控制电路对二维振镜进行控制;激光控制电路对激光器进行恒功率控制,并对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进行变焦控制;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对激光器进行温度控制;
步骤五、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发出激光,进行炫目驱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
2、本发明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够将原来的圆形光斑转变为矩形光幕,可提高激光束作用于人群的有效作用面积,有效扩展了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横向作用范围,激光在横向范围的能量密度更加均匀。
3、本发明光学系统的设计,降低了对激光器功率大小的要求,使较小功率的激光器也可以产生大范围的激光眩目作用。
4、本发明将变焦技术运用在激光眩目驱散装置上,保持了作用于人眼的激光能量相对稳定,在确保武器对人群产生眩目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因距离变化使武器失去效果或对人眼造成永久性伤害。
5、本发明激光器温度控制主要采用TEC技术,通过所述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的实时监控,能够保证激光器工作温度的稳定性,实现了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在-10℃-40℃的范围内正常工作的目的。
6、本发明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有效增强了眩目效果,使得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作用距离远且稳定。
7、本发明的经济性好,通过结构的集成,再设置固定板和固定孔,能够方便地连接在车体上,保养维护简单。
8、本发明的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经济性好,保养维护简单,作用距离远且稳定,眩目效果好,避免了因距离变化使武器失去效果或对人眼造成永久性伤害,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激光器组件的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温度采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PID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TEC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激光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0为本发明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发明距离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电机换向H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3为本发明振镜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4为本发明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5为本发明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6为本发明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和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激光出光口;3—固定板;
4—固定孔;7—透镜组模块;7-1—底板;
7-2—激光器组件;7-21—激光器;7-22—偏振光束镜;
7-23—衰减片;7-24—光反射探测器;7-25—双凹透镜;
7-26—第一平凸透镜;7-27—平凹透镜;7-28—第二平凸透镜;
7-29—调焦镜;7-3—变焦透镜组;7-4—直流电机;
8—全反射镜;9—二维振镜;10—振镜驱动控制板;
10-1—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2—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
10-3—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4—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
10-5—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
10-6—X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7—Y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
11—激光器温控板;11-1—温度控制器模块; 11-2—TEC制冷片;
11-3—温度采样电路;11-4—PID控制电路; 11-5—TEC驱动电路;
12—Y轴驱动电路板;12-1—Y轴电机驱动器; 13—X轴驱动电路板;
13-1—X轴电机驱动器; 14—激光控制板;14-1—激光控制器模块;
14-2—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3—距离检测电路;
14-31—距离传感器;14-4—透镜位置检测传感器;
14-5—电机换向H桥电路;15—电压转换电路板;
16—X轴电机;17—Y轴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光学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压转换电路板15,所述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均通过车载电源供电,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板15上设置有用于将车载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中各用电模块所需电压的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通过供电开关与车载电源连接,所述壳体1的前端为激光出光口2,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激光眩目驱散装置与车体固定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4;所述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全反射镜8和二维振镜9,所述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设置在壳体1内下部中间靠前位置处,所述全反射镜8设置在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的前方,所述二维振镜9设置在全反射镜8的上方;如图3所示,所述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包括底板7-1和外壳,所述底板7-1上设置有激光器组件7-2、变焦透镜组7-3和用于带动变焦透镜组7-3中的透镜移动实现变焦的直流电机7-4;所述二维振镜9包括X轴振镜和用于带动X轴振镜运动的X轴电机16,以及Y轴振镜和用于带动Y轴振镜运动的Y轴电机17;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振镜驱动控制板10、激光器温控板11、X轴驱动电路板13、Y轴驱动电路板12和激光控制板14,所述振镜驱动控制板10上设置有振镜驱动控制电路,所述激光器温控板11上设置有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所述X轴驱动电路板13上设置有X轴电机驱动器13-1,所述Y轴驱动电路板12上设置有Y轴电机驱动器12-1,所述X轴电机驱动器13-1和Y轴电机驱动器12-1均与所述振镜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X轴电机16与X轴电机驱动器13-1连接,所述Y轴电机17与Y轴电机驱动器12-1连接,所述激光控制板14上设置有激光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时,壳体1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支撑,还起到防尘、防水、减震和防止外力冲击以保护其他部件正常工作的作用;壳体1设计时选取的材料为航空铝6061T6+黄铜,航空铝6061T6用来加工壳体1,能满足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各部件正常工作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壳体1内各部件用黄铜作为支架以利于散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激光器组件7-2包括激光器7-21、设置在激光器7-21前方的偏振光束镜7-22、设置在偏振光束镜7-22下方的衰减片7-23和设置在衰减片7-23下方的光反射探测器7-24;所述变焦透镜组7-3包括依次设置在偏振光束镜7-22前方的双凹透镜7-25、第一平凸透镜7-26、平凹透镜7-27、第二平凸透镜7-28和调焦镜7-29,所述直流电机7-4的输出轴通过动力传动机构与平凹透镜7-27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激光器为功率大小3W、激光波长532nm的连续波LD泵浦激光器。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
变焦部分如果仅仅使用单透镜进行准直扩束,无法校正光学系统本身带来的球差、像散等像差,因此本发明采用了双凹透镜7-25、第一平凸透镜7-26、平凹透镜7-27、第二平凸透镜7-28和调焦镜7-29的组合,能够消除光学系统像差,提高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及激光能量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控制器模块11-1和用于为激光器7-21制冷的TEC制冷片11-2,所述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激光器7-21的温度进行实时采样的温度采样电路11-3,所述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出端接有PID控制电路11-4,所述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接有TEC驱动电路11-5,所述TEC制冷片11-2与TEC驱动电路11-5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温度采样电路11-3包括用于对激光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PT100铂热电阻和用于对PT100铂热电阻输出的温度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A/D转换处理的温度信号调理电路,所述温度信号调理电路包括型号均为TLC2652的运算放大器U1和运算放大器U2,以及三端稳压芯片TL431和型号为AD620的A/D转换器U3;所述PT100铂热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PT100铂热电阻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第3引脚和第5引脚以及运算放大器U2的第3引脚均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均与三端稳压芯片TL43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TL431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均通过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U1的第5引脚连接,且通过电阻R2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2引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3和电阻R4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5引脚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与运算放大器U2的第6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6引脚与A/D转换器U3的同相输入端引脚连接,所述A/D转换器U3的同相输入端引脚和反相输入端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0,所述A/D转换器U3的输出端引脚为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PID控制电路11-4包括型号均为LM393的比较器U4和比较器U5,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与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与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和比较器U5的同相输入端均接地,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7,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所述比较器U4的输出端和比较器U5的输出端为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TEC驱动电路11-5包括比较器U6、比较器U7、二极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比较器U6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9与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0接地,且通过电阻R11与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6,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与TEC制冷片11-2的一个电源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2与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13与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4接地,所述比较器U7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7,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8,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且与TEC制冷片11-2的另一个电源端连接。
激光器温度控制主要采用TEC技术,通过所述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的实时监控,能够保证激光器7-21工作温度的稳定性;其工作过程是:温度采样电路11-3实时检测温度并输出给温度控制器模块11-1,当温度过高时,温度控制器模块11-1通过PID控制电路11-4和TEC驱动电路11-5给TEC制冷片11-2正向供电,使激光器7-21温度回归到正常工作状态;当温度过低时,温度控制器模块11-1通过PID控制电路11-4和TEC驱动电路11-5给TEC制冷片11-2反相供电,进行开机前预热,以确保激光器7-21在低温下也可以正常工作。通过这样一个温控过程,实现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在-10℃-40℃的范围内正常工作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激光控制电路包括激光控制器模块14-1、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和变焦控制电路,所述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与光反射探测器7-24的输出端和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变焦控制电路包括均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入端均连接的距离检测电路14-3和透镜位置检测传感器14-4,以及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所述直流电机7-4与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包括运算放大器U8、三极管Q5、三极管Q6、二极管D5、电容C2和开关K1,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反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91和电阻R92接地,且通过电阻R96与运算放大器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同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93和电阻R94,且通过电阻R95接地;所述电阻R93未连接运算放大器U8的一端和电阻R94未连接运算放大器U8的一端均为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的输入端,且与光反射探测器7-2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激光器7-21的电源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激光器7-21的电源负极、二极管D5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和开关K1的另一端均通过电阻R97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8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99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距离检测电路14-3包括距离传感器14-31和与距离传感器14-31连接的信号放大采样电路,所述信号放大采样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N3A和运算放大器N3B,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4与距离传感器14-31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5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电阻R40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5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48;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1与运算放大器N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51的连接端为距离检测电路14-3的第一输出端Port AD1且通过电容C2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25与同相输入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4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电阻R47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58,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输出端接有电阻R62,所述电阻R62未与运算放大器N3B连接的一端为距离检测电路14-3的第二输出端Port AD2且通过电容C26接地,所述距离检测电路14-3的第一输出端Port AD1和第二输出端Port AD2均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三极管T4、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二极管D9,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3的基极和三极管T4的基极分别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四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T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T3的发射极均与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且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6的阳极和二极管D7的阳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阴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且为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三极管T4的集电极、二极管D7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且为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机7-4的两端分别与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实际使用过程中,激光器7-21发射的一部分激光能量(5%)由偏振光束镜7-22反射并由衰减片7-23衰减后作用在光反射探测器7-24上,光反射探测器7-24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出给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出射光光强发生变化时,输出电流也会发生变化,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根据输出电流变化调整输入激光器7-21的电流大小,完成激光器7-21功率的恒定输出。同时,激光控制器模块14-1根据距离检测电路14-3检测的距离信息,通过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控制直流电机7-4正反转,直流电机7-4带动平凹透镜7-27运动进行调焦,实现变焦控制,并根据透镜位置检测传感器14-4反馈的透镜位置信息对直流电机7-4进行位置校正,能够使得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终点处光斑大小始终在恒定范围内(直径为360mm),并保证到达人眼的光斑能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振镜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以及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相接的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4和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5,所述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入端接有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的输入端接有X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6和Y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7,所述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出端接有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所述X轴电机驱动器13-1和Y轴电机驱动器12-1均与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
通过所述振镜驱动控制电路,能够使作用在目标上的光幕大小保持不变,使激光炫目驱散装置有恒定的作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包括运算放大器U5A、运算放大器U5B、运算放大器U5C和运算放大器U5D,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0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并联的电阻R23和电容C1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容C12和电阻R24,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25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25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电阻R26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7与电位器R25的滑动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28,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9与运算放大器U5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30,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2与电位器R3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5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3,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3与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输出端为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的第一输出端U1,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输出端为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的第二输出端U2;
其中,运算放大器U5A为低通滤波器,运算放大器U5B和运算放大器U5C组成了两级放大,运算放大器U5D为积分电路,输入信号稳定时,电容C13相当于开路,运算放大器U5B、运算放大器U5C、运算放大器U5D和电阻R33组成了负反馈运算放大电路。所述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根据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输出的信号控制X轴电机驱动器13-1和Y轴电机驱动器12-1。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包括运算放大器U6C、三极管Q7和二极管D10,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5与电位器R34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4的两个滑动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正极输出端+VREF和参考电压负极输出端-VREF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38与电位器R36的滑动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37与电位器R36的一个固定端连接,通过电阻R39与电位器R36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通过电阻R40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负极输出端-VREF连接;所述电位器R36的两个固定端分别与X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6的输出端和Y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5,所述二极管D10的阳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有电阻R42,所述电阻R42未与三极管Q7连接的一端为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的输出端AGC OUT,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的输出端AGC OUT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入端连接;
调节电位器R34,就可以改变电路输出电压,从而调节扫描角度位置;一般角度位置随电压改变为0.5V/机械转角,角度反馈信号不超过±10V。
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4和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5的电路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运算放大器U11A、运算放大器U11B、运算放大器U11C、运算放大器U12A、运算放大器U12B和运算放大器U12C,以及电位器R63、电位器R64、电位器R74、电位器R77和电位器R81;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2与X轴电机16或Y轴电机17的线圈连接,且通过电阻R53接地;所述电阻R52与X轴电机16或Y轴电机17的线圈连接的一端通过电阻R5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4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55;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1与运算放大器U11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阻R62和电容C41,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63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63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63的滑动端通过电容C42与电位器R64的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64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5和电阻R66与电位器R74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74的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74的另一个固定端与运算放大器U12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1和电阻R72,所述电阻R71未与运算放大器U12A连接的一端和电阻R72未与运算放大器U12A连接的一端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73;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8和电阻R79,所述电阻R78未与运算放大器U12C连接的一端和电阻R79未与运算放大器U12C连接的一端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80和电容C45,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8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81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81的滑动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8和电阻R67与电位器R77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68和电阻R67的连接端与电阻R65和电阻R66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77的一个固定端与接地,所述电位器R77的另一个固定端与运算放大器U1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5,所述电阻R75未与运算放大器U12B连接的一端接有电容C43,所述电容C43未与电阻R75连接的一端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阻R76和电容C44;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65和电阻R66的连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69,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输出端为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4或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5的输出端Uout,且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为第一部分,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为第二部分,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为第三部分,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为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将X轴电机16或Y轴电机17的线圈电流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的转换电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对角位置进行校正的P、I、D校正电路,运算放大器U11B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机转速信号,经运算放大器U11C输出转速微分信号;运算放大器U11C实现对转速求微分并对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反馈量和电机转速信号求和放大。
具体实施时,所述温度控制器模块11-1、激光控制器模块14-1和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采用单片机。
本发明的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连接到固定孔4中的螺栓将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固定在车体上;
步骤二、闭合所述供电开关,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三、所述光学系统里的激光器7-21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射激光束,激光束经过变焦透镜组7-3、全反射镜8和二维振镜9整形后,经过激光出光口2射出;
步骤四、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振镜驱动控制电路对二维振镜9进行控制;激光控制电路对激光器7-21进行恒功率控制,并对激光器7-21发射的激光束进行变焦控制;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对激光器7-21进行温度控制;
步骤五、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发出激光,进行炫目驱散。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的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就是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为满足武警一线部队任务需求而研制的。在现有条件下,要使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具有对人群眩目的效果,还要保证武器环境适应性强、工作性能稳定并且制造成本较低,对目标眼睛不产生或仅产生暂时性的伤害。本发明能够依托车辆平台发挥效能,能够有效提高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的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光学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压转换电路板(15),所述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均通过车载电源供电,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板(15)上设置有用于将车载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中各用电模块所需电压的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通过供电开关与车载电源连接,所述壳体(1)的前端为激光出光口(2),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将激光眩目驱散装置与车体固定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设置有固定孔(4);所述光学系统包括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全反射镜(8)和二维振镜(9),所述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设置在壳体(1)内下部中间靠前位置处,所述全反射镜(8)设置在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的前方,所述二维振镜(9)设置在全反射镜(8)的上方;所述激光器及透镜组模块(7)包括底板(7-1)和外壳,所述底板(7-1)上设置有激光器组件(7-2)、变焦透镜组(7-3)和用于带动变焦透镜组(7-3)中的透镜移动实现变焦的直流电机(7-4);所述二维振镜(9)包括X轴振镜和用于带动X轴振镜运动的X轴电机(16),以及Y轴振镜和用于带动Y轴振镜运动的Y轴电机(17);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振镜驱动控制板(10)、激光器温控板(11)、X轴驱动电路板(13)、Y轴驱动电路板(12)和激光控制板(14),所述振镜驱动控制板(10)上设置有振镜驱动控制电路,所述激光器温控板(11)上设置有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所述X轴驱动电路板(13)上设置有X轴电机驱动器(13-1),所述Y轴驱动电路板(12)上设置有Y轴电机驱动器(12-1),所述X轴电机驱动器(13-1)和Y轴电机驱动器(12-1)均与所述振镜驱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X轴电机(16)与X轴电机驱动器(13-1)连接,所述Y轴电机(17)与Y轴电机驱动器(12-1)连接,所述激光控制板(14)上设置有激光控制电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组件(7-2)包括激光器(7-21)、设置在激光器(7-21)前方的偏振光束镜(7-22)、设置在偏振光束镜(7-22)下方的衰减片(7-23)和设置在衰减片(7-23)下方的光反射探测器(7-24);所述变焦透镜组(7-3)包括依次设置在偏振光束镜(7-22)前方的双凹透镜(7-25)、第一平凸透镜(7-26)、平凹透镜(7-27)、第二平凸透镜(7-28)和调焦镜(7-29),所述直流电机(7-4)的输出轴通过动力传动机构与平凹透镜(7-27)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度控制器模块(11-1)和用于为激光器(7-21)制冷的TEC制冷片(11-2),所述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激光器(7-21)的温度进行实时采样的温度采样电路(11-3),所述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出端接有PID控制电路(11-4),所述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接有TEC驱动电路(11-5),所述TEC制冷片(11-2)与TEC驱动电路(11-5)的输出端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样电路(11-3)包括用于对激光器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PT100铂热电阻和用于对PT100铂热电阻输出的温度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A/D转换处理的温度信号调理电路,所述温度信号调理电路包括型号均为TLC2652的运算放大器U1和运算放大器U2,以及三端稳压芯片TL431和型号为AD620的A/D转换器U3;所述PT100铂热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PT100铂热电阻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第3引脚和第5引脚以及运算放大器U2的第3引脚均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的第2引脚和第6引脚均与三端稳压芯片TL43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TL431的第1引脚和第3引脚均通过电阻R1与运算放大器U1的第5引脚连接,且通过电阻R2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2引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3和电阻R4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5引脚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与运算放大器U2的第6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2的第6引脚与A/D转换器U3的同相输入端引脚连接,所述A/D转换器U3的同相输入端引脚和反相输入端引脚之间接有电阻R0,所述A/D转换器U3的输出端引脚为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且与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PID控制电路(11-4)包括型号均为LM393的比较器U4和比较器U5,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与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8与温度控制器模块(1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4的同相输入端和比较器U5的同相输入端均接地,所述比较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7,所述比较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所述比较器U4的输出端和比较器U5的输出端为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
所述TEC驱动电路(11-5)包括比较器U6、比较器U7、二极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比较器U6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9与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6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0接地,且通过电阻R11与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5,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6,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与TEC制冷片(11-2)的一个电源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2与PID控制电路(11-4)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13与所述比较器U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U7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4接地,所述比较器U7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7,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电阻R18,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且与TEC制冷片(11-2)的另一个电源端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控制电路包括激光控制器模块(14-1)、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和变焦控制电路,所述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与光反射探测器(7-24)的输出端和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出端均连接;所述变焦控制电路包括均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入端均连接的距离检测电路(14-3)和透镜位置检测传感器(14-4),以及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出端连接的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所述直流电机(7-4)与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输出端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包括运算放大器U8、三极管Q5、三极管Q6、二极管D5、电容C2和开关K1,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反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91和电阻R92接地,且通过电阻R96与运算放大器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同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93和电阻R94,且通过电阻R95接地;所述电阻R93未连接运算放大器U8的一端和电阻R94未连接运算放大器U8的一端均为激光器恒流源控制电路(14-2)的输入端,且与光反射探测器(7-2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激光器(7-21)的电源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和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激光器(7-21)的电源负极、二极管D5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和开关K1的另一端均通过电阻R97接地,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8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99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接地。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电路(14-3)包括距离传感器(14-31)和与距离传感器(14-31)连接的信号放大采样电路,所述信号放大采样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N3A和运算放大器N3B,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4与距离传感器(14-31)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5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电阻R40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45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48;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1与运算放大器N3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51的连接端为距离检测电路(14-3)的第一输出端Port AD1且通过电容C23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25与同相输入端连接,且通过电阻R54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电阻R47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同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58,所述运算放大器N3B的输出端接有电阻R62,所述电阻R62未与运算放大器N3B连接的一端为距离检测电路(14-3)的第二输出端Port AD2且通过电容C26接地,所述距离检测电路(14-3)的第一输出端Port AD1和第二输出端Port AD2均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三极管T4、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二极管D9,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3的基极和三极管T4的基极分别与激光控制器模块(14-1)的四个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T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T3的发射极均与二极管D8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且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且通过并联的电容C3和电容C4接地;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二极管D6的阳极和二极管D7的阳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3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阴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且为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三极管T4的集电极、二极管D7的阴极和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且为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机(7-4)的两端分别与电机换向H桥电路(14-5)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镜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以及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相接的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4)和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5),所述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入端接有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的输入端接有X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6)和Y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7),所述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出端接有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所述X轴电机驱动器(13-1)和Y轴电机驱动器(12-1)均与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包括运算放大器U5A、运算放大器U5B、运算放大器U5C和运算放大器U5D,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0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出端连接,且通过并联的电阻R23和电容C1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容C12和电阻R24,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25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25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电阻R26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7与电位器R25的滑动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28,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9与运算放大器U5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30,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2与电位器R3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1的另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均与运算放大器U5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3,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3与运算放大器U5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A的输出端为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的第一输出端U1,所述运算放大器U5D的输出端为角度信号输入调节电路(10-2)的第二输出端U2;
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包括运算放大器U6C、三极管Q7和二极管D10,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5与电位器R34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4的两个滑动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正极输出端+VREF和参考电压负极输出端-VREF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38与电位器R36的滑动端连接,并通过电阻R37与电位器R36的一个固定端连接,通过电阻R39与电位器R36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通过电阻R40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负极输出端-VREF连接;所述电位器R36的两个固定端分别与X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6)的输出端和Y轴振镜角度检测传感器(10-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容C15,所述二极管D10的阳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阴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6C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VCC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有电阻R42,所述电阻R42未与三极管Q7连接的一端为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的输出端AGC OUT,所述角度负反馈控制电路(10-3)的输出端AGC OUT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4)和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5)的电路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运算放大器U11A、运算放大器U11B、运算放大器U11C、运算放大器U12A、运算放大器U12B和运算放大器U12C,以及电位器R63、电位器R64、电位器R74、电位器R77和电位器R81;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2与X轴电机(16)或Y轴电机(17)的线圈连接,且通过电阻R53接地;所述电阻R52与X轴电机(16)或Y轴电机(17)的线圈连接的一端通过电阻R51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54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55;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61与运算放大器U11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阻R62和电容C41,所述运算放大器U11B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63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63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63的滑动端通过电容C42与电位器R64的一个固定端和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64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5和电阻R66与电位器R74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74的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74的另一个固定端与运算放大器U12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1和电阻R72,所述电阻R71未与运算放大器U12A连接的一端和电阻R72未与运算放大器U12A连接的一端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73;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8和电阻R79,所述电阻R78未与运算放大器U12C连接的一端和电阻R79未与运算放大器U12C连接的一端均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串联的电阻R80和电容C45,所述运算放大器U12C的输出端与电位器R8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81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电位器R81的滑动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8和电阻R67与电位器R77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68和电阻R67的连接端与电阻R65和电阻R66的连接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77的一个固定端与接地,所述电位器R77的另一个固定端与运算放大器U1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反相输入端接有电阻R75,所述电阻R75未与运算放大器U12B连接的一端接有电容C43,所述电容C43未与电阻R75连接的一端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2B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并联的电阻R76和电容C44;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65和电阻R66的连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接有电阻R69,所述运算放大器U11C的输出端为X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4)或Y轴振镜角位置及转速校正电路(10-5)的输出端Uout,且与振镜驱动控制器模块(10-1)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连接到固定孔(4)中的螺栓将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固定在车体上;
步骤二、闭合所述供电开关,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三、所述光学系统里的激光器(7-21)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发射激光束,激光束经过变焦透镜组(7-3)、全反射镜(8)和二维振镜(9)整形后,经过激光出光口(2)射出;
步骤四、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振镜驱动控制电路对二维振镜(9)进行控制;激光控制电路对激光器(7-21)进行恒功率控制,并对激光器(7-21)发射的激光束进行变焦控制;激光器温度控制电路对激光器(7-21)进行温度控制;
步骤五、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发出激光,进行炫目驱散。
CN201810165250.9A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8317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250.9A CN108317906B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5250.9A CN108317906B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7906A true CN108317906A (zh) 2018-07-24
CN108317906B CN108317906B (zh) 2023-04-28

Family

ID=62901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5250.9A Active CN108317906B (zh) 2018-02-28 2018-02-28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1790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5891A1 (en) * 2005-06-13 2009-01-15 Kane David M Opt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large 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mirrors
CN101886893A (zh) * 2010-06-25 2010-11-17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眩目器
CN102175092A (zh) * 2011-01-11 2011-09-07 河南华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手枪式激光眩目器
CN202255092U (zh) * 2011-09-30 2012-05-30 李宏昌 车载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CN202304601U (zh) * 2011-09-30 2012-07-04 李宏昌 车载阵列式激光眩目器
WO2013106456A1 (en) * 2012-01-09 2013-07-18 Ipg Photonics Corporation Single mode single frequency laser system with harmonic generation
CN104964601A (zh) * 2015-06-16 2015-10-07 陕西艾利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舰载激光眩目器及追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15891A1 (en) * 2005-06-13 2009-01-15 Kane David M Opt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large 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mirrors
CN101886893A (zh) * 2010-06-25 2010-11-17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眩目器
CN102175092A (zh) * 2011-01-11 2011-09-07 河南华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手枪式激光眩目器
CN202255092U (zh) * 2011-09-30 2012-05-30 李宏昌 车载非杀伤性激光眩目器
CN202304601U (zh) * 2011-09-30 2012-07-04 李宏昌 车载阵列式激光眩目器
WO2013106456A1 (en) * 2012-01-09 2013-07-18 Ipg Photonics Corporation Single mode single frequency laser system with harmonic generation
CN104964601A (zh) * 2015-06-16 2015-10-07 陕西艾利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舰载激光眩目器及追踪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红玲;: "自适应激光眩目干扰系统" *
罗忠新;战仁军;贺志发;朱光涛;: "基于二维振镜扫描的激光眩目器光束整形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7906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7787A (zh) 单兵背负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040079863A1 (en) Solar tracking system
CN102374477B (zh) 一种阳光智能入户系统
CN207881569U (zh) 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
CN207851642U (zh) 一种单兵背负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
WO2020108321A1 (zh) 一种输电线路异物激光清除仪
US20100084017A1 (en) Rotating Sunlight/Light Beam for Fractional/Beneficial Use.
CN208458583U (zh) 一种反小型无人机的便携式激光武器装置
CN108317906A (zh) 一种车载式激光眩目驱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019220B (zh) 用于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定日镜分区控制系统
CN205958118U (zh) 一种红外夜视瞄准装置
CN105938233B (zh) 一种红外自动对焦系统及快速自动对焦方法
KR101093773B1 (ko) 태양광 집광장치
CN108180788A (zh) 反小型无人机的便携式激光武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870630U (zh) 一种多平面镜聚光太阳能跟踪系统
CN208794186U (zh) 一种可变角度海警远程投光灯具
CN208537477U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构件无损检测的激光超声检测装置
CN103135600A (zh) 一种定日镜控制系统
CN109116871A (zh) 一种广域场发电站的监控系统
CN108344804A (zh) 一种大型构件无损检测用激光超声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2109748U (zh) 一种雷达探测激光反无人机系统
CN207946023U (zh) 激光眩目器用激光控制电路
CN1737512A (zh) 应用于高空气球试验的跟踪太阳的装置
CN206610012U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聚光器的调焦系统
CN105929853A (zh) 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太阳跟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