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9306A - 一种智能手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9306A
CN108309306A CN201810080661.8A CN201810080661A CN108309306A CN 108309306 A CN108309306 A CN 108309306A CN 201810080661 A CN201810080661 A CN 201810080661A CN 108309306 A CN108309306 A CN 108309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layer
cavity
intelligent bracelet
circu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06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小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0806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93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930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8Determining activity lev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65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tient and care services, e.g. by using a telephone network
    • A61B5/747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tient and care services, e.g. by using a telephone network in case of emergency, i.e. ale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G01P15/02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 G01P15/08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with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 or magnetic values
    • G01P15/105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with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 or magnetic values by magnetically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ritical Car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Nur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手环,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至少包括控制模块、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其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移动加速度信息,所述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的皮肤电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相连接,用于获取传感器信息并以此得出人体的健康状态和运动状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智能手环中设置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作为异常判断的重要参数,从而提高了人体异常检测的精度。同时,巧妙设计三维磁悬浮结构实现三维加速度检测,使悬浮体和加速度输入的关系即简单又精确。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手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产品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智能化穿戴产品,其中,智能手环作为一种常见的智能化穿戴产品的出现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用户通过佩戴智能手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等情况,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用户日常生活的作用。
现有技术的智能手环产品中,通常仅检测血压、心率等人体生理信号,然而这些信号并不能对异常事件作出有效判断。有研究表明,皮肤电信息是人体的一项情绪生理指标,在异常情况下,该信息必然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其大幅变化,必然对应人体情绪波动激烈,极大概率发生跌倒、癫痫、心脏病等异常,从而能够对人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预警。另外,现有技术中,加速度传感器通常采用集成三轴姿态传感器,测量精度不高且成本较高。
故,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手环,能够有效预警携带者异常事件,同时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至少包括控制模块、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其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移动加速度信息,所述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的皮肤电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相连接,用于获取传感器信息并以此得出人体的健康状态和运动状态;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所述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包括与外壳固连的磁性腔体以及悬浮于该磁性腔体内六面都具有剩磁磁场的磁悬浮体;
所述磁悬浮体采用软磁内层以及固连设置该软磁内层每个面上的第一永磁层且相对两面的第一永磁层相向磁极极性相反;
所述磁性腔体形成六面体空间并相对于所述磁悬浮体可移动,其任一个面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固定板、压电感应层和第二永磁层,任一面设置的第二永磁层与其相对的磁悬浮体一面磁极相同从而在磁悬浮体的六面同时产生相斥磁力使所述磁悬浮体能够达到六面磁力平衡状态并悬浮在该磁性腔体中;
手环携带者加速时,所述磁性腔体和悬浮体之间打破平衡状态并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施加在所述永磁层的磁力的发生变化;
所述压电感应层固连于固定板和第二永磁层之间,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永磁层的磁力变化导致其压力变化并将压力的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磁性腔体的六面的压电感应层电气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压电感应层受到第二永磁层的压力引起电信号的变化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的变化通过运算转化为加速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磁性腔体由六块磁板拼接而成并形成六面体空间,所述磁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固定板、压电感应层和第二永磁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蓝牙传输模块,所述蓝牙传输模块用于将该智能手环获取的传感器数据以蓝牙通讯的方式传输到移动终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APP程序,用于实时记录其对应智能手环的传感器信息以便随时查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求救按钮,所述求救按钮则用于在紧急状况时发出求救信号,该求救信号通过移动终端发送至远程救援中心。
该技术方案中,智能手环通过移动终端与远程救援中心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有效降低智能手环数据传输的能够,提高待机时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心率传感器,所述心率传感器用于采集老人的心率信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UWB标签,所述UWB标签用于实现室内定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磁性腔体的软磁密封层,所述软磁密封层采用软磁材料,用于封闭所述磁性腔体内的磁场。这样的结构设计防止外界的磁场对里边部件的干扰和阻止里边的磁场对外界的干扰,以提高加速度计的准确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磁密封层与固定板一体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磁性腔体设有小孔,压电感应层的信号线从孔中引出并与电路单元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磁性腔体任一个面的第二永磁层与其相邻面的第二永磁层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永磁层采用充磁装置经均匀充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充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下充磁头和位于下充磁头正上方的上充磁头,本装置还包括四个圆周分布且水平设置的侧向面充磁头,所述的侧向面充磁头位于下充磁头和上充磁头之间,在下充磁头的上端设有第一充磁接触平面,在上充磁头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充磁接触平面平行的第二充磁接触平面,在每个侧向面充磁头的内端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三充磁接触平面。
设计的上充磁头、下充磁头和四个侧向面充磁头,其可以实现一次六个面的充磁;上充磁头、下充磁头和四个侧向面充磁头,相对的两个磁头和被充磁的悬浮体形成闭合磁路,提高了充磁磁场强度,而且还提高了充磁效率,生产效率非常高。
其次,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在充磁的过程中六面磁悬浮体的位移,同时,由于磁头采用软磁材料,还大幅度减少了漏磁的现象。
充磁接触平面的面积与六面磁悬浮体的各个面的面积和形状相同。
在上述的六面磁悬浮体的充磁装置中,所述的下充磁头结构、上充磁头结构和侧向面充磁头的结构相同,包括锥形段和与锥形段大头端连接的平直段,在平直段和/或锥形段外侧分别套设有通电线圈。
锥形段的设计,其可以实现避让,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充磁效率。
在上述的三维磁悬浮加速度传感器中,所述的下充磁头固定在机架上;或者在机架上设有驱动所述的下充磁头在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
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油缸和直线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在下充磁头和机架之间设有第一竖直导向结构。
这里的第一竖直导向结构包括导柱结合导套的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机架上设有驱动所述的上充磁头在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
第二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油缸和直线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的三维磁悬浮加速度传感器中,每个侧向面充磁头分别与水平驱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的水平驱动机构分别连接在机架上。
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油缸和直线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通过上述的驱动机构的设计,其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动作,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机架上设有套设在下充磁头外侧的筒状支撑,在筒状支撑的上端连接有四根圆周分布的悬臂梁,在每根悬臂梁的悬空端分别连接有倾斜向内朝上设置的倾斜支撑且所述的倾斜支撑上端汇聚至环形套周向,四个侧向面充磁头一一设置在所述的悬臂梁上,上充磁头设置在环形套内。
通过设计筒状支撑、悬臂梁、倾斜支撑和环形套,其构成一个固定支撑架,充磁头集于一个固定支撑架上,不仅便于装置的拆装,而且还进一步降低了装置的维修难度。
在上述的三维磁悬浮加速度传感器中,在下充磁头的上端套设有固定框,以及位于固定框上方的定位框,在固定框和定位框之间设有轴向弹性结构且定位框套在第一充磁接触平面外围,在机架或固定框上设有驱动所述的定位框在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定位框的内壁上沿口设有倒角。
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若干圆周分布的气缸或者油缸。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其可以实现六面磁悬浮体定位的准确性,避免了位置的偏离导致后续需要重新矫正,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框外侧设有若干下定位缺口,在定位框的外侧设有若干与所述的下定位缺口一一对应的上定位缺口,在定位框和固定框之间设有导向框,在导向框的周向设有若干与所述的下定位缺口一一对应的导向凸条且所述的导向凸条竖直设置,导向凸条的上端卡于所述的上定位缺口内并与上定位缺口固定连接,导向凸条的下端卡于所述的下定位缺口内并与下定位缺口滑动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其可以实现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的平顺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轴向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框下端和固定框上端之间的若干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在智能手环中设置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作为异常判断的重要参数,从而提高了人体异常检测的精度。同时,巧妙设计三维磁悬浮结构实现三维加速度检测,人体加速度的变化引起相应第一永磁层和第二永磁层磁力的变化通过该结构的压电感应层将磁力变化为电信号,使悬浮体和加速度输入的关系即简单又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维磁悬浮加速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磁性腔体内内置有磁悬浮体的结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磁性腔体内内置有磁悬浮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磁性腔体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磁悬浮体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磁悬浮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充磁装置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充磁头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充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固定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筒状支撑内置有竖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六面磁悬浮体放置在定位框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磁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磁板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路单元1、磁性腔体2、压电感应层21、固定板22、第二永磁层23、磁悬浮体3、软磁内层31、第一永磁层32、软磁密封块4、外壳5、下充磁头A1、第一充磁接触平面A11、上充磁头A2、第二充磁接触平面A21、侧向面充磁头A3、第三充磁接触平面A31、机架A4、筒状支撑A5、悬臂梁A51、倾斜支撑A52、环形套A53、固定框A6、定位框A61、下定位缺口A62、上定位缺口A63、导向框A64、导向凸条A65、弹簧A66、锥形段a、平直段b、通电线圈c。
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手环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智能手环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单元,参见图16,所示为本发明电路单元的原理框图,至少包括控制模块、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其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移动加速度信息,所述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的皮肤电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相连接,用于获取传感器信息并以此得出人体的健康状态和运动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皮肤电信息和移动加速度信息共同作为异常事件的判断标准,从而能够有效预警人体异常事件。
在一种优选是方式中,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蓝牙传输模块,所述蓝牙传输模块用于将该智能手环获取的传感器数据以蓝牙通讯的方式传输到移动终端。
同时移动终端集成无线通信模块,以无线的方式接入远程救援中心;通常采用WIFI或者4G的方式。
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智能手环与远程救援中心的数据传输,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智能手环的功耗,使其具有更长的待机时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APP程序,在数据中添加老人编号,用于实时记录其对应智能手环的传感器信息以便随时查阅了解身理状况,同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救援中心。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求救按钮,所述求救按钮则用于在紧急状况时发出求救信号,该求救信号通过移动终端发送至远程救援中心。若老人休克、跌倒或发病严重无法行动等情况无法点击按钮,则通过皮肤电信息和移动加速度信息等信息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状况。
通过求救按钮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异常状况的响应速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心率传感器,所述心率传感器用于采集老人的心率信号。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UWB标签,所述UWB标签用于实现室内定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UWB三维定位实现UWB标签定位,有效提高了定位精度。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所述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包括与外壳固连的磁性腔体以及悬浮于该磁性腔体内六面都具有剩磁磁场的磁悬浮体;
所述磁悬浮体采用软磁内层以及固连设置该软磁内层每个面上的第一永磁层且相对两面的第一永磁层相向磁极极性相反;
所述磁性腔体形成六面体空间并相对于所述磁悬浮体可移动,其任一个面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固定板、压电感应层和第二永磁层,任一面设置的第二永磁层与其相对的磁悬浮体一面磁极相同从而在磁悬浮体的六面同时产生相斥磁力使所述磁悬浮体能够达到六面磁力平衡状态并悬浮在该磁性腔体中;
手环携带者加速时,所述磁性腔体和悬浮体之间打破平衡状态并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施加在所述永磁层的磁力的发生变化;
所述压电感应层固连于固定板和第二永磁层之间,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永磁层的磁力变化导致其压力变化并将压力的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磁性腔体的六面的压电感应层电气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压电感应层受到第二永磁层的压力引起电信号的变化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的变化通过运算转化为加速度。
参见图1-3,所示为本发明三维磁悬浮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框图,其采用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该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与电路单元1电气连接,包括磁性腔体2以及设置在该磁性腔体2中的磁悬浮体3,磁性腔体2为密闭磁性腔体2,电路单元1与密闭磁性腔体2组装一体并分别与密闭磁性腔体2的六面的压电感应层21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压电感应层21的感应电流并根据所述感应电流计算加速度。当然,电路单元1与密闭磁性腔体2也可以分体安装,仅需保持电气连接即可。
参见图3-4,密封磁性腔体2由六块磁板拼接形成封闭六面体空间,从而形成密闭磁场空间。磁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固定板22、压电感应层21以及第二永磁层23,每个磁板的固定板22与其相邻磁板的固定板22之间具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使磁板紧密固定并形成密封腔体。压电感应层21和第二永磁层23之间形成磁力感应结构,压电感应层21紧密设置在固定板22和第二永磁层23之间,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永磁层所受相斥磁力的变化并产生与受力强度相对应的感应电流;其实现原理是,当第二永磁层受到一定相斥磁力时,该相斥磁力传导至压电感应层21使其所承受的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压电感应层21由压电材料制备而成,在受力后压电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会产生与受力强度相对应的感应电流,因此只需检测感应电流就能够检测第二永磁层的磁力变化。
参见图5-6,磁悬浮体3采用软磁内层31且在其每个面设置与其尺寸相适应的第一永磁层32并形成六面磁场,设置在磁悬浮体3相对两面的第一永磁层的相向磁极极性相反。其中,第一永磁层为永磁体,由硬磁材料制成,其特点是具有高矫顽力、剩磁大、磁化后不易退磁;正六面体软磁内层31为软磁体,由软磁材料制成,其特点是矫顽力低、剩磁低、易磁化、易去磁。在相对两面的相向磁极极性相反的第一永磁层的作用下,由于软磁内层31本身不带磁性且极易磁化,第一永磁层能磁化与紧密设置的软磁内层31,使软磁内层31也呈现磁极性,从而能够起到磁传导的作用。也即,软磁内层31与第一永磁层N级端相连接的一面被磁化为S极,而其对面与另一第一永磁层S级端相连接被磁化为N极,由此,在软磁内层31内部形成由N极到S极磁通路,这样两片第一永磁层形成了完整的磁通路。同理,当在六面带磁性的第一永磁层的作用下,由于软磁内层31的磁化作用,便能形成六面带磁的悬浮体。本发明通过软磁和永磁相结合的方式,巧妙地使软磁内层31成为了传递第一永磁层固有磁能量媒介,从而形成六面带磁的悬浮体。同于,软磁和永磁都极易加工,可以方便地将悬浮体小型化。
当将上述磁悬浮体3置于所示密闭磁性腔体2中,并使磁悬浮体3任一面的磁极与其对应的磁板永磁层的磁极极性相同从而在磁悬浮体3的六面同时产生相斥磁力,这样磁悬浮体3在六面相斥磁力的作用下能够达到六面磁力平衡状态,从而悬浮在该密封磁性腔体2中。在惯性系统中,悬浮体能够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而一旦密封磁性腔体2产生加速度,密封磁性腔体2与悬浮体之间的平衡位置将改变,进而密封磁性腔体2的六个面产生的磁力发生变化而引起相应压电感应层21的感应电流变化,通过检测六个面中压电感应层21的感应电流便能检测加速度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密闭六面体磁场空间设置六面带磁的悬浮体,在六面相斥磁力的作用下使悬浮体达到六面磁力平衡状态,从而仅采用永磁结构便实现六自由度悬浮;采用上述结构,加速度的输入完全反应在密闭磁性腔体2的六面与磁悬浮体3之间的相斥磁力,为此,本发明有创造性的提出了磁力感应结构从而方便地计算出六面的磁力变化,使悬浮体和加速度输入的关系即简单又精确。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磁性腔体的软磁密封层,软磁密封层采用软磁材料,用于封闭所述磁性腔体内的磁场。采用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的磁场对里边部件的干扰同时阻止里边的磁场对外界的干扰,从而提高加速度计的准确度。进一步地,软磁密封层包括六块与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的软磁密封块4,各块软磁密封块4之间密封连接且内部形成密封空腔。
进一步的,软磁密封层与固定板一体设置,也即软磁密封块4与固定板一体设置。固定板22采用软磁材料,比如硅钢片、坡莫合金、纯铁等,由于固定板22采用软磁形成密闭腔体,从而能够防止密闭磁性腔体2漏磁,也防止外边磁场对内部磁力的干扰,提高加速度检测准确度和精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压电感应层21和第二永磁层的尺寸相同并略小于固定板22,从而在形成密闭腔体后,相邻磁板的磁力感应结构之间形成间隙,即,磁性腔体2任一个面的第二永磁层与其相邻面的第二永磁层之间留有间隙,从而每个磁板中压电感应层21能够完全感应每个磁板所受的磁力而不会传递相邻的压电感应层21。同时,由于存在间隙,即便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也不会破坏腔体的密闭结构。进一步的,压电感应层21的尺寸也可以小于第二永磁层的尺寸,缩小压电感应层有助于磁力传导,从而提高加速度检测精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磁性腔体2由六块磁板拼接形成六面体空间,所述磁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固定板22、压电感应层21和第二永磁层23。采用磁板拼接工艺,大大降低了磁性腔体制造难度。当然,磁性腔体2也可以采用五面一体成型另一面封闭形成固定封闭结构,一体成型工艺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软磁密封层设有小孔,压电感应层的信号线从孔中引出并与电路单元相连。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永磁层紧贴设置在正六面体软磁内层31的面上,这是因为永磁体与软磁体之间的气隙磁导率小于软磁材料的磁导率,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磁悬浮体3的六面形成强度均等的磁场,这样,如果密闭磁性腔体2六面内壁也形成均匀强度均等的磁场,磁悬浮体3将悬浮在密闭磁性腔体2的中心位置,从而使磁悬浮体3六向的自由行程均等,提高了加速度测量的量程和精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永磁层采用充磁装置经均匀充磁之后,再设置在正六面体软磁内层31的六个面,从而能够以一种简单的工艺制备磁悬浮体3。
采用现有技术充磁方法虽然可以获得磁场强度相同的多片第一永磁层,但其设置在六面体软磁内层31后,由于工艺原因,磁悬浮体3的六面磁场会出现强度偏差。为了克服该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三维加速度计的磁悬浮体3的充磁方法,在正六面体软磁内层31的六个面均设置第一永磁层后再对磁悬浮体3进行整体充磁,通过充磁强度控制从而确保磁悬浮体3六面的磁场强度均等。
如图7-13所示,所述的充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下充磁头A1和位于下充磁头A1正上方的上充磁头A2,本装置还包括四个圆周分布且水平设置的侧向面充磁头A3,
上述的下充磁头A1、上充磁头A2和侧向面充磁头A3分别设置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下充磁头A1固定在机架A4上。
在机架A4上设有驱动所述的上充磁头A2在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机构。
每个侧向面充磁头A3分别与水平驱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的水平驱动机构分别连接在机架A4上。
侧向面充磁头A3两两一组且相向运动或者相反运动。
所述的侧向面充磁头A3位于下充磁头A1和上充磁头A2之间。
如图7和图9所示,在下充磁头A1的上端设有第一充磁接触平面A11,在上充磁头A2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充磁接触平面A11平行的第二充磁接触平面A21,在每个侧向面充磁头A3的内端分别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三充磁接触平面A31。下
具体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下充磁头A1结构、上充磁头A2结构和侧向面充磁头A3的结构相同,包括锥形段a和与锥形段a大头端连接的平直段b,在平直段b和锥形段a外侧分别套设有通电线圈c。
锥形段a的设计,其扩大了磁场。
在机架A4上设有套设在下充磁头A1外侧的筒状支撑A5,在筒状支撑A5的内壁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竖直杆,在每根竖直杆上分别包覆有铝箔反射层,竖直杆合围成一圈且下充磁头A1位于围成一圈的竖直杆内,其次,在筒状支撑A5下端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通孔,在每个通孔内分别设有轴流风扇,在筒状支撑A5的上端连接有四根圆周分布的悬臂梁A51,在每根悬臂梁A51的悬空端分别连接有倾斜向内朝上设置的倾斜支撑A52且所述的倾斜支撑A52上端汇聚至环形套A53周向,即,倾斜支撑A52上端与环形套A53周向连接,四个侧向面充磁头A3一一设置在所述的悬臂梁A51上,上充磁头A2设置在环形套A53内。
在下充磁头A1的上端套设有固定框A6,以及位于固定框A6上方的定位框A61,在固定框A6和定位框A61之间设有轴向弹性结构且定位框A61套在第一充磁接触平面A11外围,在机架A4或固定框A6上设有驱动所述的定位框A61在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
其次,在固定框A6外侧设有若干下定位缺口A62,在定位框A61的外侧设有若干与所述的下定位缺口A62一一对应的上定位缺口A63,在定位框A61和固定框A6之间设有导向框A64,在导向框A64的周向设有若干与所述的下定位缺口A62一一对应的导向凸条A65且所述的导向凸条A65竖直设置,导向凸条A65的上端卡于所述的上定位缺口A63内并与上定位缺口A63固定连接,导向凸条A65的下端卡于所述的下定位缺口A62内并与下定位缺口A62滑动连接。
下定位缺口的敞口处口径小于下定位缺口的内径。
上定位缺口的敞口处口径小于上定位缺口的内径。
导向凸条A65的外径大于下定位缺口的敞口处口径,导向凸条A65的外径大于上定位缺口的敞口处口径。
进一步地,轴向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向框A64下端和固定框A6上端之间的若干弹簧A66。
当六面磁悬浮体放置到位后,此时的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定位框A61向下移动,避免干扰侧向面充磁头靠近六面磁悬浮体。
如图14-15所示,在固定板22的每个侧边分别设有倾斜配合面221,在其中两个对应的倾斜配合面221上设有定位槽一222,在每个定位槽一222中分别设有厚度小于定位槽一222深度的连接块一223,在连接块一223远离定位槽一222槽底的一面设有至少一配合槽224。
连接块一223其通过靠近定位槽一222的一面设有若干定位盲孔,在每个定位盲孔中分别注入粘结胶,通过还结构的设计,其可以避免胶水的溢流现象。
在另外两个对应的倾斜配合面221上设有定位槽二225,在每个定位槽二225中分别设有厚度小于定位槽二225深度的连接块二226,在连接块二226远离定位槽二225槽底的一面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的配合槽224相互匹配的配合凸起227,在配合凸起227上套设有密封垫228且当所述的配合凸起227与配合槽224配合时该密封垫228位于连接块一223和连接块二226之间。
密封垫228的两个表面分别设有若干弧形凸起,凸起的设计,其可以形成内部空气的流动,避免由于内部空气无法流动导致组装不到位。
在固定板22的内表面设有压电感应层21和设置压电感应层21远离在固定板22一面的第二永磁层23,所述的压电感应层21呈方形结构且在压电感应层21的每个侧边分别具有倾斜避让面一211,第二永磁层23呈方形结构且在第二永磁层23的每个侧边分别具有倾斜避让面二231,所述的倾斜避让面一211与倾斜避让面二231一一对应且平滑拼接。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倾斜配合面221与倾斜避让面一211一一对应。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倾斜配合面221与倾斜配合面221相互平行,所述的倾斜配合面221与倾斜避让面二231相互平行。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定位槽一222和连接块一223之间通过粘结胶连接。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定位槽二225和连接块二226之间通过粘结胶连接。
还有,在固定板22内表面设有方形沉槽229,所述的压电感应层21部分位于所述的方形沉槽229内。
设计的方形沉槽229,其可以形成预定位作用,可以避免由于位置的不准确导致安装偏位的现象。
还有,在压电感应层21和第二永磁层23之间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弹簧29。
在压电感应层21靠近第二永磁层23的一面设有若干供所述的弹簧29一一卡入的半圆槽一212,在第二永磁层23靠近压电感应层21的一面设有若干与所述的半圆槽一212一一对应的半圆槽二232,半圆槽一212和半圆槽二232连通形成圆柱形空腔,所述的弹簧29长度长于圆柱形空腔的长度且弹簧29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圆柱形空腔的两端。
圆柱形空腔内径大于弹簧29的外径。
设计的弹簧29,当本磁板发生移动时,由于移动导致磁力的变化,此时的弹簧其发生形变,即,来回的伸缩动作,该动作可以迫使压电感应层21进行自行发电,同时,还进一步提高了位置发生变化后的感应精度。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手环,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至少包括控制模块、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其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移动加速度信息,所述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用于采集携带者的皮肤电信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性传感器相连接,用于获取传感器信息并以此得出人体的健康状态和运动状态;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所述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包括与外壳固连的磁性腔体以及悬浮于该磁性腔体内六面都具有剩磁磁场的磁悬浮体;
所述磁悬浮体采用软磁内层以及固连设置该软磁内层每个面上的第一永磁层且相对两面的第一永磁层相向磁极极性相反;
所述磁性腔体形成六面体空间并相对于所述磁悬浮体可移动,其任一个面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固定板、压电感应层和第二永磁层,任一面设置的第二永磁层与其相对的磁悬浮体一面磁极相同从而在磁悬浮体的六面同时产生相斥磁力使所述磁悬浮体能够达到六面磁力平衡状态并悬浮在该磁性腔体中;
手环携带者加速时,所述磁性腔体和悬浮体之间打破平衡状态并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使施加在所述永磁层的磁力的发生变化;
所述压电感应层固连于固定板和第二永磁层之间,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永磁层的磁力变化导致其压力变化并将压力的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磁性腔体的六面的压电感应层电气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压电感应层受到第二永磁层的压力引起电信号的变化并根据所述电信号的变化通过运算转化为加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腔体由六块磁板拼接而成并形成六面体空间,所述磁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固定板、压电感应层和第二永磁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蓝牙传输模块,所述蓝牙传输模块用于将该智能手环获取的传感器数据以蓝牙通讯的方式传输到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所述移动终端中设置APP程序,用于实时记录其对应智能手环的传感器信息以便随时查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求救按钮,所述求救按钮则用于在紧急状况时发出求救信号,该求救信号通过移动终端发送至远程救援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心率传感器,所述心率传感器用于采集老人的心率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单元还包括UWB标签,所述UWB标签用于实现室内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自由度磁悬浮结构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磁性腔体的软磁密封层,所述软磁密封层采用软磁材料,用于封闭所述磁性腔体内的磁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密封层与固定板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腔体设有小孔,压电感应层的信号线从孔中引出并与电路单元相连。
CN201810080661.8A 2018-01-28 2018-01-28 一种智能手环 Withdrawn CN1083093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0661.8A CN108309306A (zh) 2018-01-28 2018-01-28 一种智能手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80661.8A CN108309306A (zh) 2018-01-28 2018-01-28 一种智能手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9306A true CN108309306A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0661.8A Withdrawn CN108309306A (zh) 2018-01-28 2018-01-28 一种智能手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93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673A (zh) * 2018-02-01 2018-07-20 杭州球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频辅助定位的uwb三维定位系统
CN113288085A (zh) * 2021-06-07 2021-08-24 廖勋园 一种用于癫痫预警和自动防护的护理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317A (zh) * 2005-12-23 2007-03-21 袁志华 绿色能量守衡器
CN101072005A (zh) * 2007-03-27 2007-11-1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磁悬浮方法及装置
CN104207757A (zh) * 2014-09-26 2014-12-17 天津葆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婴幼儿用的安全监测设备及其监测方法
CN105675920A (zh) * 2016-02-18 2016-06-15 三峡大学 高精度静磁悬浮加速度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317A (zh) * 2005-12-23 2007-03-21 袁志华 绿色能量守衡器
CN101072005A (zh) * 2007-03-27 2007-11-14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磁悬浮方法及装置
CN104207757A (zh) * 2014-09-26 2014-12-17 天津葆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婴幼儿用的安全监测设备及其监测方法
CN105675920A (zh) * 2016-02-18 2016-06-15 三峡大学 高精度静磁悬浮加速度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673A (zh) * 2018-02-01 2018-07-20 杭州球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频辅助定位的uwb三维定位系统
CN113288085A (zh) * 2021-06-07 2021-08-24 廖勋园 一种用于癫痫预警和自动防护的护理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2206A (zh) 一种自供电智能手环
CN108309306A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102522874B (zh) 垂直线性振动电机
CN202488328U (zh) 垂直线性振动电机
TWI576136B (zh) 健身傳輸裝置及其資訊處理方法
CN109116586A (zh) 多功能智能眼镜
CN105470042B (zh) 一种360度无盲角位置检知磁传感器
CN107733288B (zh) 用于三维加速度计的磁悬浮体、磁悬浮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02163514B (zh) 一种永磁式万向碰撞传感器
CN204679202U (zh) 一种用于飞行器载人座舱的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
CN107942096B (zh) 三维磁悬浮加速度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9821541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2058638U (zh) 一种采用四弹性棒的永磁式万向碰撞传感器
CN107957506B (zh) 一种三维加速度检测方法
CN108347152A (zh) 手持照明装置
CN108398663A (zh) 运动轨迹跟踪装置及其方法
CN201780378U (zh) 物探地震检波传感器
CN108089731A (zh) 三维鼠标及其实现方法
CN202042415U (zh) 一种采用单弹性棒的永磁式万向碰撞传感器
CN107919819A (zh) 一种微能量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8354259A (zh) 具有自发电功能的鞋
CN110940440A (zh) 一种超磁致伸缩压力测量装置以及压力测量方法
CN106476021B (zh) 一种力位置检测的柔性触角
CN206164180U (zh) 一种运动自充电球
CN109758723A (zh) 一种智能插销以及运动器械采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