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7062A -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7062A
CN108307062A CN201810069778.6A CN201810069778A CN108307062A CN 108307062 A CN108307062 A CN 108307062A CN 201810069778 A CN201810069778 A CN 201810069778A CN 108307062 A CN108307062 A CN 108307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antenna
sub
work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97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97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70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天线切换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的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检测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本申请有助于减少因为来回切换天线而导致的功率损耗。

Description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磁波吸收比值(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作为目前电子设备的强制认证指标,是所有认证当中最复杂,也是最为难解一个终端议题。对于在大功率情况下,当人体接近天线辐射的角度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造成SAR值超标。对于SAR值的测试,目前主要需要测试人头手和人体两种测试方式,大体上的意思就是终端贴着人头手和贴着人的身体。当出现问题的时候,目前通用的方法就是对天线进行切换以改善SAR值,但是会增加功率的损耗。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
检测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
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切换系统,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天线切换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第一保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通过分别检测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对应第一天线的第一距离以及对应第二天线的第二距离;比较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与预设距离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判断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在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保持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中的一个。由于当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电磁波信号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保持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不对天线做切换动作,可以减少因为来回切换天线而导致的功率损耗。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100对应的局部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100对应的局部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局部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局部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一种可能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另一种可能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系统可能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0、S200、S300及S400,关于步骤S100、S200、S300及S400的详细描述如下。
S100: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
可选的,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的方式可以为:在邻近第一天线的位置设置一个第一传感器,探测第一传感器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即可认为是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取第一距离。其中,第一传感器可以为红外探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雷达传感器,还可以是求他类型的距离传感器,在本申请中对传感器的类型不做限定。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采用红外探测传感器测量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时,首先,红外探测传感器的发射模块向目标对象发射红外线,接着,目标对象将该红外线反射回来,然后红外探测传感器接收该红外线,根据红外探测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红外探测传感器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获得第一距离。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时,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时间差,也可以计算出超声波传感器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而获得第一距离。当传感器为雷达传感器时,利用雷达传感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雷达传感器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而获得第一距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0: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S120、S130及S140,关于步骤S110、S120、S130及S140的详细描述如下,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100对应的局部流程图。
S110: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向目标对象发射N个探测信号,考虑到少数探测信号可能没有被接收到,因此可以获得n个反射回来的探测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N大于或者等于n。根据n个反射回来的探测信号,获得n个时间差,从而可以计算出n个第一子距离。
同样,可以理解的,探测信号可以为红外线、超声波或者是电磁波,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探测信号,本申请对探测信号的类型不做限定。
S120: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将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进行平均值运算,以获得所有n个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将n个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平均值。
S130: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具体的,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即计算并判断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δ,δ]内,即考察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的波动情况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S140:当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所述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时,则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距离设置为第一有效距离,将所有的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一距离。
具体的,当时,其中m∈[1,2,...,n],即可认为第一子距离dm为有效距离,属于波动情况满足要求的距离参数,则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距离dm设置为第一有效距离,以此类推,将所有的所述第一有效距离dm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一距离D1。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0: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关于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的详细描述如下,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100对应的局部流程图。
S101: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向目标对象发射N个探测信号,考虑到少数探测信号可能没有被接收到,因此可以获得n个反射回来的探测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N大于或者等于n。根据n个反射回来的探测信号,获得n个时间差,从而可以计算出n个第一子距离。
同样,可以理解的,探测信号可以为红外线、超声波或者是电磁波,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探测信号,本申请对探测信号的类型不做限定。
S102: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将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进行平均值运算,以获得所有n个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将n个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平均值。
S103: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情况对所述第一子距离分配权重。
具体的,考察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情况,然后根据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情况分配权重,换言之,即根据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的波动情况,对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进行权重分配。进一步的,根据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情况分配权重的规则如下:对于第一子距离dm,其中m∈[1,2,...,n],若第一子距离dm与第一平均值的差值越大,则给第一子距离dm分配的权重参数越小;相反,若第一子距离dm与第一平均值的差值越小,则给第一子距离dm分配的权重参数越大;这样设置规则,可以使得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的波动比较平稳,将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中波动情况较大的距离参数分配较小的权重参数,可以减小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中波动较大的距离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干扰,从而可以保证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S104:将所述第一子距离与其对应的权重乘积得到距离参数,并将所有所述距离参数之和设置为所述第一距离。
具体的,若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对应的权重参数分别为α1、α2、......、αn,则第一距离D1的表达式可以写为:D1=α1·d1+α2·d2+…+αn·dn。根据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相较于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的第一平均值的波动情况,分配相应的权重参数,可以使得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的波动比较平稳,将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中波动情况较大的距离参数分配较小的权重参数,可以减小n个第一子距离d1、d2、......、dn中波动较大的距离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干扰,从而可以保证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S200:检测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
可选的,检测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一样,前面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0: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可选的,将第一距离记为D1,第二距离记为D2,判断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是否同时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
S400: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
当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同时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时,可以认为在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下,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对人体不造成辐射伤害,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设距离可以认为是电磁波信号辐射的安全距离。从而可以不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做切换动作,保持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当前的工作状态不变。由于预设距离可以认为是电磁波信号辐射的安全距离,当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同时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电磁波信号辐射强度对人体不造成危害,因此可以不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做切换动作,这样可以避免来回的对第一天线或者是第二天线进行切换造成功率损耗。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局部流程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步骤S300及步骤S400,之外所述天线切换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00和S600。所述步骤S100、所述步骤S200、所述步骤S300及所述步骤S40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关于步骤S500和S600的详细描述如下。
S500: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具体的,在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同时小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之间的大小关系。
S600: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时,若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电子装置中工作的天线;若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二天线,则将所述电子装置中工作的天线由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时,即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如果当前工作的天线为第一天线,则继续保持第一天线的工作情况,此时不做天线切换动作。如果当前工作的天线为第二天线,则将所述电子装置中工作的天线由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此时,改为由第一天线来工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天线不完全关闭,保持第二天线为“待机”状态,“待机”状态是指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装置处于开机状态但是不进行任何实质性工作(及不对文件或者是程序等进行操作)的状态。这样设计可以方便下次切换到第二天线工作时,可以快速启动第二天线,从而可以节省切换天线所需要的时间,提升电子装置切换天线的响应速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天线的辐射方向调整到偏离目标对象的方向,从而有助于解决第二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对目标对象产生的辐射超标问题,确保目标对象的安全。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天线工作的频段不同的工作频段,比如保持第一天线的工作频率设置为第一频率的工作状态,将第二天线的工作频率由第二频率切换至第三频率,一方面,可以避免切换后第一天线电磁波信号较弱的问题,保证电子装置较好的通信质量,另一方面,有可以减少第二天线辐射电磁波信号较强引起的辐射超标问题。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首先分别考察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然后再判定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间的大小关系,在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的情况下,若当前处于工作的天线为第一天线,则继续保持第一天线的工作状态;若当前处于工作的天线为第二天线,则将第二天线切换到第一天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保持第二天线处于待机状态,以便下次使用第二天线时可以快速启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天线的辐射方向调整至偏离目标对象的一侧,从而可以降低第二天线发射电磁波辐射对目标对象产生危害;在又一种是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天线工作的频段不同的工作频段,从而可以避免切换后第一天线电磁波信号较弱的问题,保证电子装置较好的通信质量。进一步的,这样的天线切换模式可以根据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相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可以避免天线的来回切换引起的功率损耗问题。
请一并参阅图1、图4及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的局部流程图。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步骤S300、步骤S400、步骤S500和S600。所述步骤S100、所述步骤S200、所述步骤S300、所述步骤S400步骤S500及步骤S60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切换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700,关于步骤S700的详细描述如下。
S700:当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
具体的,在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相等的情况下,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举例而言,若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为第一天线,则保持第一天线继续工作;若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为第二天线,则保持第二天线继续工作;与此同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除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之外的另一天线不完全关闭,保持另一天线处于“待机”状态,以便后续使用另一天线时可以快速启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另一天线的辐射方向调整至偏离目标对象的一侧,从而可以降低另一天线发射电磁波辐射对目标对象产生危害;在又一种是实施方式中,将另一天线切换至与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工作的频段不同的工作频段,从而保证电子装置较好的通信质量。进一步的,这样的天线切换模式可以根据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行相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可以避免天线的来回切换引起的功率损耗问题。可以理解地,当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为第一天线时,另一天线指的是所述第二天线;当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为第二天线时,则另一天线指的是所述第一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方法,通过分别检测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对应第一天线的第一距离以及对应第二天线的第二距离;比较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与预设距离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判断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在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保持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中的一个。由于当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电磁波信号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保持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不对天线做切换动作,可以减少因为来回切换天线而导致的功率损耗。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天线切换系统10,应用于电子装置20,所述电子装置20包括天线100,所述天线100包括第一天线110和第二天线120。所述天线切换系统1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检测模块101、第二检测模块102、第一判断模块201和第一保持模块301,关于第一检测模块101、第二检测模块102、第一判断模块201和第一保持模块301的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检测模块101,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110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一种可能的结构框图。可选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1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探测子模块501、第一计算子模块601、第二计算子模块602和第一设置子模块701。关于第一探测子模块501、第一计算子模块601、第二计算子模块602和第一设置子模块701的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探测子模块501,用于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110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第一计算子模块601,用于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第二计算子模块602,用于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第一设置子模块701,用于当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所述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时,则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距离设置为第一有效距离,将所有的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一距离。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另一种可能的结构框图。可选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1包括但不限于第二探测子模块502、第三计算子模块603、权重分配子模块402和第二设置子模块702,关于第二探测子模块502、第三计算子模块603、权重分配子模块402和第二设置子块702的详细描述如下。
第二探测子模块502,用于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110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第三计算子模块603,用于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权重分配子模块402,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情况对所述第一子距离分配权重。
第二设置子模块702,用于将所述第一子距离与其对应的权重乘积得到距离参数,并将所有所述距离参数之和设置为所述第一距离。
第二检测模块102,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天线120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
第一判断模块201,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第一保持模块301,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20当前工作的天线100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100为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中的一个。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天线切换系统10除了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1、第二检测模块102、第一判断模块201和第一保持模块301以外,所述天线切换系统10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202及第一调整模块401。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1、所述第二检测模块102、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01和所述第一保持模块301的功能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判断模块202及所述第一调整模块401详细介绍如下。
第二判断模块202,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第一调整模块401,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时,若当前工作的天线100为所述第一天线110,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一天线110为所述电子装置20中工作的天线100;若当前工作的天线100为所述第二天线120,则将所述电子装置20中工作的天线100由所述第二天线120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110。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切换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天线切换系统10除了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1、第二检测模块102、第一判断模块201和第一保持模块301以外,还包括第二保持模块302。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1、所述第二检测模块102、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01和所述第一保持模块301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保持模块302的详细功能介绍如下。
第二保持模块302,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20当前工作的天线100继续工作。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切换系统可能的结构框图。所述天线切换系统10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110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110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
第二检测单元1200,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天线120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
判断单元2000,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保持单元3000,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100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100为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中的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切换系统,通过分别检测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对应第一天线的第一距离以及对应第二天线的第二距离;比较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与预设距离之间的大小关系,并判断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在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的情况下,保持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第一天线及第二天线中的一个。由于当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电磁波信号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保持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不对天线做切换动作,可以减少因为来回切换天线而导致的功率损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天线切换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天线切换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包括天线切换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天线切换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所述计算机包括天线切换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
检测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
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切换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时,若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电子装置中工作的天线;若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二天线,则将所述电子装置中工作的天线由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切换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包括:
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当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所述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时,则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距离设置为第一有效距离,将所有的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一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包括:
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情况对所述第一子距离分配权重;
将所述第一子距离与其对应的权重乘积得到距离参数,并将所有所述距离参数之和设置为所述第一距离。
6.一种天线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天线,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天线切换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天线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一距离;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以得到第二距离;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第一保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其中,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及所述第二天线中的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切换系统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及所述第二距离均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时,若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一天线,则继续保持所述第一天线为所述电子装置中工作的天线;若当前工作的天线为所述第二天线,则将所述电子装置中工作的天线由所述第二天线切换至所述第一天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切换系统还包括:
第二保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距离时,保持所述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的天线继续工作。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探测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在预设差值范围内;
第一设置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所述差值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时,则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子距离设置为第一有效距离,将所有的所述第一有效距离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一距离。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探测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探测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子距离,获取多个所述第一子距离;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子距离的平均值,以得到第一平均值;
权重分配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第一子距离与所述第一平均值的差值情况对所述第一子距离分配权重;
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子距离与其对应的权重乘积得到距离参数,并将所有所述距离参数之和设置为所述第一距离。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天线切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天线切换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的时候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切换方法。
CN201810069778.6A 2018-01-24 2018-01-24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307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9778.6A CN108307062A (zh) 2018-01-24 2018-01-24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9778.6A CN108307062A (zh) 2018-01-24 2018-01-24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062A true CN108307062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6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9778.6A Pending CN108307062A (zh) 2018-01-24 2018-01-24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706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614A (zh) * 2020-09-07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强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52650A (zh) * 2020-09-25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波吸收参数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886978A (zh) * 2021-01-28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3193332A (zh) * 2021-04-29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激励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218673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Sar值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950A (zh) * 2010-09-06 2012-03-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型电子装置以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04638344A (zh) * 2015-01-15 2015-05-20 优能通信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切换的主、分集天线及通信终端
CN104752831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6950A (zh) * 2010-09-06 2012-03-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携带型电子装置以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04752831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系统
CN104638344A (zh) * 2015-01-15 2015-05-20 优能通信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切换的主、分集天线及通信终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8673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Sar值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2039614A (zh) * 2020-09-07 2020-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强度的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152650A (zh) * 2020-09-25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磁波吸收参数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886978A (zh) * 2021-01-28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886978B (zh) * 2021-01-28 2022-06-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3193332A (zh) * 2021-04-29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激励功率的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7062A (zh) 天线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20281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EP2928086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reduction method
CN113382439B (zh) 信息上报方法、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US10622713B2 (en) Beam signal track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EP3557808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uplink measurement reference signal,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7645596A (zh)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sar值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07013515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ter power using antenna loading on a multi-antenna system
CN112886978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8881618A (zh) 降低电磁波比吸收率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其存储介质
CN108834156A (zh) 电子装置、波束调整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CN113170009B (zh) 用于检测横向电磁辐射的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控制信号发射的设备抓握
WO2020114009A1 (zh) 电磁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180118215A (ko) 임피던스 측정 및 적응성 안테나 동조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1917432B (zh) 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70273034A1 (en) Regulating Antenna Transmit Power based on Proximity of Obstructing Objects
CN108770055A (zh)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365336A (zh) 功率余量报告上报方法及终端
CN106788822A (zh) 避免对geo系统干扰的频谱感知盲区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EP4351017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antenna
CN108307061A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天线切换系统
CN110416744B (zh) 一种天线装置、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248306B (zh) 一种源节点的协作节点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993209A (zh) 一种波束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4826362A (zh)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