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981A -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981A
CN108306981A CN201810189124.7A CN201810189124A CN108306981A CN 108306981 A CN108306981 A CN 108306981A CN 201810189124 A CN201810189124 A CN 201810189124A CN 108306981 A CN108306981 A CN 108306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paas
cloud
service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91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建国
苏琦
吴昊
马晨阳
施冬
田恬
张凯
鲍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8101891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6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7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 G06F11/1489Generic software techniques for error detection or fault masking through recovery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在IaaS层面,以私有云平台分配的资源为基础,在IaaS层面之上,双重异构PaaS平台指构建两套PaaS平台,分别为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同时工作;双重PaaS平台从整体上利用IP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全面支撑平台内全媒体业务;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两者在内容库层面,实现接口互通,内容共享;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并行工作实现负载均衡;部署在双重PaaS平台的容器、微服务、工具集、流程引擎、服务接口均实现相互兼容、自由调配。

Description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技术。
背景技术
“荔枝云”云系统是本申请人的原创,在“荔枝云”云互动系统中,栏目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时看到所有参与节目的用户信息,经过审核确保数据内容的安全性后,用户信息才会被允许进入大屏上的虚拟观众席中。平台支持多终端,多平台的审核,在大信息量的时候,可以通过多人、多终端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审核。
审核完成后的虚拟观众信息将经过“荔枝云”高安全区的数据迁移进入生产制作网被大屏读取,完成虚拟观众席的“就坐”,整个过程只耗时10秒左右,基本实现互动数据的实时性要求。
数据图形化呈现,多种来源的数据、图表等信息在演播室呈现环节上通常有3种形式:在线包装、大屏渲染、虚拟植入。而在传统的节目生产方式中,图文元素的呈现只有表现层一个环节,所有数据的来源依靠美术编辑的手工导入。
在本方案中,互动数据从一条互联网评论、一条话题投票或者一条微博产生到反馈在电视屏幕上则需经过4个数据处理的环节:
(1)“荔枝云”基础平台,“荔枝云”公有云平台,为上层的各种服务提供数据库支持、软硬件基础支持,以及各类应用系统的接口运行服务。
(2)应用支撑层,为表现层和数据处理层提供支撑的基础服务。主要负责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API接入、数据的互动式展现、数据审核、数据分析统计等多项服务。
(3)数据处理层,完善组织逻辑和基础设施搭建,为表现层提供一个清晰的开放性数据导入接口。同时调用大数据分析接口,对已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此接口,将互联网上经过审核的互动数据迁移至生产制作网并以图形渲染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进行组织存储。
(4)表现层,表现层就是电视观众所直观看到的电视界面,除演播室实景外,还包括了一个由演播室大屏图形渲染系统和互动数据支撑平台组成的一套“电视屏幕—观众—互动”电视互动平台。
高效、安全的数据链路
(1)统一数据接口API
目前参与节目互动的形式非常丰富,有微信公众号、微信摇一摇、自有APP、HTML5互动页面等,而不同的互动平台上的互动数据无非就是“评论”、“抽奖”、“投票”、“图片视频”等,但是各个互动应用商都有各自的数据组织形式,这往往就造成了栏目每换一种互动的方式,就面临着一次数据对接开发的工作,这也是很多栏目想要创新互动环节时面临的一大壁垒。“荔枝云”平台统计分析了市面上所有主流数据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数据接口,不论哪家数据提供方来进行合作,都必须按照荔枝云平台自身的数据接口来提供互动数据,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数据结构混乱、复用率低、频繁开发的的状况。
(2)互联网上的审核和推送,栏目编辑可以在互联网上访问“荔枝云”网页,完成互动信息的即时审核、编辑和推送工作,推送的互动数据经过荔枝云的数据迁移服务由互联网安全迁移至节目生产制作网,解决了传统节目生产方式的内外网隔离问题。所有这些工作在互联网上完成,避免了大量数据进入生产网时的压力。
进入生产制作网的互动数据经过在线包装和模板渲染实时呈现在大屏场景、虚拟植入之上。
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图形化系统,融合媒体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内容依然是电视媒体的核心,而内容必须建立在用户需求之上。在融合媒体中,利用电视媒体形态的多样性,与用户形成多种形式的互动,采集用户的行为习惯、观点态度,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出用户需求的基本情况,做到针对用户的精准信息投放,不断增强用户体验。基于“荔枝云”系统,我们可以做到:
实时指数监测服务:实时全面采集国内外互联网主流社交平台、视频网站、搜索引擎上等新媒体相关实时信息,也包括电视台、频道、栏目,分析国内主流电视媒体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行为,生成有影响力的监测数据,依此提供详细的舆情指数。
节目竞争力分析服务:基于采集的海量数据,分析台内各频道、栏目的各种社交行为指标,以及与国内其他电视台节目之间的对比竞争分析,由此发现自身不足,知己知彼。
新媒体支撑服务:帮助节目全程跟踪播出前、播出中、播出后的社交传播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节目在社交平台上节目内容传播的关键点和用户群体,主动发起有效的推广,从而增加节目黏性,拓展用户群体。
节目制作支撑:通过采集与挖掘用户属性和相关评论找出节目潜在的观众群体特征。同时汇集热点事件内容,形成丰富的节目素材,制作出更加符合观众口味的电视节目。
多屏互动技术,总台新闻开放演播室是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为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提高新闻节目制作水平,而重点打造的“全媒体、全景化、全高清”新闻演播室,是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制作基地。
该演播室最为亮眼的部分当属全媒体区,该区域由两块DL P拼接大屏幕、5台触摸屏和4台Vizrt在线包装引擎及2台轨道机器人组成。该区域结合“荔枝云”云互动平台,打通互联网和演播室图形包装系统两大平台,结合触控开发、虚拟机器人等技术完成从互联网内容汇聚、编辑到分发的全过程。
结合全媒体区的功能定位,多块屏幕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
汇聚:全媒体记者在两台触摸屏上可利用“荔枝云”云互动系统完成互联网内容的检索和搜集工作;
编辑推送:在两台触摸屏上完成信息的审核编辑以及推送;
互动:利用“荔枝云”提供的触控服务,主持人可在触摸屏上将经过审核的信息实时推送到大屏上;
呈现:现场的两台DL P拼接大屏和后台的在线包装系统将审核好的信息以图形化的呈现。充分利用了全媒体区的多种新技术和荔枝云的平台支撑,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全媒体、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新型节目形式。
PaaS是Platform-as-a-Service的缩写,意思是“平台即服务”;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的缩写,意思是“软件即服务”;PaaS如云服务器,提供了一个可架设的平台,可以接入和调用;而SaaS本身已经架设在云服务器上,自身则是软件,可以供直接使用,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即用户创造内容。UGC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他们认为任何有价值的材料都是“内容”。然而,随着存储和跟踪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被看做是有价值的内容。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等都是UGC的典型应用形式。传统意义的内容一般包括实物内容和数字内容。PGC是指专家创造内容是UGC的升级,会生成内容平台,越来越多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内容。
“荔枝云”是本申请人平台云互动平台。包含“接口整合”、“数据审核”、“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项功能,解决在实时数据应用时的“不实时”、“不安全”、“复用率低”等多个问题。但在利用新闻生产资源统一调度进行编辑制作生产等情况时仍会带来不方便之处,需要在“荔枝云”平台上全部完成互动信息的即时审核、编辑和推送工作,推送的互动数据经过荔枝云的数据迁移服务由互联网安全迁移至节目生产制作网;在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分组与某些时候需要隐私保保障,现有的“荔枝云”无法做到,编辑工具也会受到限制,也不利于新闻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报导。
但云平台媒体服务层安全采用PaaS技术,当实现两种不同PaaS在同一媒体云平台的部署集成时,安全因素极为重要。
江苏广电媒体云分为IaaS、PaaS、SaaS三层体系架构,在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层)池化、虚拟化以后容错保障能力很强;容错能力可得到保障;媒体软件服务层(SaaS层)也因为将应用软件工具化,同时采取了桌面云、瘦客户端等形式,安全性能也很高。唯独只有媒体服务平台层(PaaS层)始终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一直难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增强云平台媒体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用于解决媒体服务平台层(PaaS层)始终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接口和协议实现两种不同PaaS在同一媒体云平台的部署集成,可提升电视台融媒体云平台的架构安全性和服务层负载均衡性。提出一种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增强云平台媒体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在IaaS层面,以私有云平台分配的资源为依托;在其之上,双重异构PaaS平台指构建两套PaaS平台,分别为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同时工作;双重PaaS平台从整体上利用IP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全面支撑平台内全媒体业务;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两者在内容库层面,实现接口互通,内容共享;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并行工作实现负载均衡;部署在双重PaaS平台的容器、微服务、工具集、流程引擎、服务接口等等均可实现相互兼容、自由调配。
双重异构PaaS平台框架如下:
1)分布式应用框架,采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开源技术,为PaaS中的各类服务提供基于分布式的部署安装运行环境。
2)通用服务平台,采用多种开源技术为媒体业务应用中涉及的各类数据提供针对性的数据容器、消息中间件等服务。
3)内容资源管理服务,针对媒体业务,提供内容访问控制、系统配置管理、数据检索、空间管理、日志管理、流程驱动以及用户管理及统一认证等一系列底层公共服务。
4)公共能力服务平台,针对媒体业务提供媒体处理公共服务,包括迁移、转码、合成、技审、统一资源注册、MD5校验等。
5)媒体业务支撑平台,针对媒体业务,提供面向采集、生产、发布、管理等业务的业务层支撑后台服务。同时,针对第三方业务工具、服务提供面向业务的集成,以及面向新技术的预研。
6)统一接口管理服务,针对平台提供的各种接口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
7)IaaS云基础资源管理服务,针对平台内部署的各种服务,进行注册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服务编排、配置管理等。
双重异构PaaS平台的优势体现如下:新技术预研,云视PaaS提供主要服务,为荔枝云业务提供全面支撑。索贝mPaaS平台提供备份服务,同时主要定位于新技术、新业务等的技术预研。如智能拆条,语音/图像/人脸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下一代媒资等新型业务,技术等诉求进行技术预研。双平台需要面向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具备高度的技术可靠性,先进性和扩展性,并充分继承现有系统开发成果,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创新理念。通过双平台战略,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支撑台内业务,另一方面也能紧随当今主流技术,利用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探索,力争尽早实现成果转化,反哺台内生产。
能够实现内容共享与备份:
对于媒体内容的管理服务即全媒体内容库,作为平台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能力,平台要通过该服务实现在平台内所有融合媒体内容的统一管理和应用。全媒体内容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它对接现有系统,构建内容交换接口,聚合电视台各广播电视频道资源和媒资资源。它的业务形态结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势,以内容为主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体生态圈。通过接口定制,实现云视与索贝的两套PaaS平台之间在内容库层面的互联互通,且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双平台下的统一认证,提升用户体验。从业务层面讲,登录某平台的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调用另一个平台中的内容,提升了生产效率。另外,打通内容库,可以对重要数据进行跨平台备份,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能够实现新业务的移植:
任何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包括业务所涉及的工具,以及相应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第二套PaaS平台进行相关的部署,调试,以及测试,而不用担心台内现有业务收到影响。在第二套平台之上针对新的工具,服务等进行相关测试通过后,再将其平移到主业务支撑平台之上,更加的安全,大幅降低新业务部署所带来的不可控风险。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平台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接口和协议实现两种不同PaaS在同一媒体云平台的部署集成,可提升电视台融媒体云平台架构安全性,并实现服务层的负载均衡。江苏广电媒体云分为IaaS、PaaS、SaaS三层体系架构,在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层)池化、虚拟化以后容错保障能力很强;媒体软件服务层(SaaS层)也因为将应用软件工具化,同时采取了桌面云、瘦客户端等形式,安全性能也有所保证。唯独只有媒体服务平台层(PaaS层)始终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一直难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得到解决。江苏广电独创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安全瓶颈。具体来说,以台内私有云IaaS层面分配的基础资源为依托,构建了两套PaaS平台。双重PaaS平台从整体上利用IP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支撑台内全媒体业务。两者在内容资源共享层面通过自主定制开发的接口和协议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并行工作实现负载均衡。部署在双重PaaS平台的容器、微服务、工具集、流程引擎、服务接口等等均可实现相互兼容、自由调配。申请人独创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技术有效解决了媒体服务平台层(PaaS层)始终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这一安全瓶颈。本发明提出的双重异构PaaS平台技术采用符合两平台互通要求的接口和协议实现两种不同PaaS在同一媒体云平台的部署集成,可提升电视台融媒体云平台的架构安全性和服务层负载均衡性。在IaaS层面,以台内私有云平台分配的资源为依托;江苏广电荔枝云台内私有云项目建设在安全、稳妥推进省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实施双重异构PaaS平台战略提升了电视台的融媒体云平台的架构安全性。除了系统级冗余和工作负载均衡外,双PaaS平台的冗余性还体现在以下:提供新工具的仿真测试环境。提供数据内容共享与备份服务能力。平台要通过该服务实现在平台内所有融合媒体内容的统一管理和应用。全媒体内容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它对接现有系统,构建内容交换接口,聚合电视台各广播电视频道资源和媒资资源。从业务层面讲,登录某平台的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调用另一个平台中的内容,提升了生产效率。另外,打通内容库,可以对重要数据进行跨平台备份,提升数据的安全性。提高PaaS平台的自维护和升级能力。双平台具备高度的技术可靠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并充分继承现有系统开发成果,不断创新理念,轮番升级。通过双平台战略,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支撑台内业务,另一方面也能紧随当今主流技术,利用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探索,可尽早实现成果转化,反哺台内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江苏广电媒体云分为IaaS、PaaS、SaaS三层体系架构,在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层)池化、虚拟化以后容错保障能力很强;媒体软件服务层(SaaS层)也因为将应用软件工具化,同时采取了桌面云、瘦客户端等形式,安全性能也很高。唯独只有媒体服务平台层(PaaS层)始终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一直难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得到解决。江苏广电独创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安全瓶颈。具体来说,在IaaS层面,以台内私有云平台分配的资源为依托;在其之上,构建了两套PaaS平台,分别为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PaaS平台。双重PaaS平台从整体上利用IP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支撑台内全媒体业务。两者在内容资源共享层面通过自主定制开发的接口和协议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并行工作实现负载均衡。部署在双重PaaS平台的容器、微服务、工具集、流程引擎、服务接口等等均可实现相互兼容、自由调配。
索贝PaaS平台框架如下:
分布式应用框架:采用当前互联网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技术,为PaaS中的各类服务提供基于分布式的部署安装运行环境。
通用服务平台:采用多种当前互联网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技术,为媒体业务应用中涉及的各类数据提供针对性的数据容器、消息中间件等服务。
内容资源管理服务:针对媒体业务,提供内容访问控制、系统配置管理、数据检索、空间管理、日志管理、流程驱动以及用户管理及统一认证等一系列底层公共服务。
公共能力服务平台:针对媒体业务提供媒体处理公共服务,包括迁移、转码、合成、技审、统一资源注册、MD5校验等。
媒体业务支撑平台:针对媒体业务,提供面向采集、生产、发布、管理等业务的业务层支撑后台服务。同时,针对第三方业务工具、服务提供面向业务的集成,以及面向新技术的预研。
统一接口管理服务:针对平台提供的各种接口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
IaaS云基础资源管理服务:针对平台内部署的各种服务,进行注册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服务编排、配置管理等。
除了系统级冗余和工作负载均衡外,双PaaS平台的冗余性还体现在以下:
1、提供新工具的仿真测试环境。任何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包括业务所涉及的工具,以及相应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第二套PaaS平台进行相关的部署、调试、测试,而不用担心台内现有业务受到影响。在第二套平台之上针对新的工具、服务等进行相关测试通过后,再将其平移到主业务支撑平台之上,更加的安全,大幅降低新业务部署所带来的不可控风险。云视PaaS主要可负责台内现行业务的全面支撑,而索贝备份PaaS平台则可用于新技术、新业务等的技术预研。如智能拆条,语音/图像/人脸等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下一代媒资等新型业务,技术等诉求进行技术预研,仿真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会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2、提供数据内容共享与备份服务能力。对于媒体内容的管理服务即全媒体内容库,作为PaaS平台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能力,平台要通过该服务实现在平台内所有融合媒体内容的统一管理和应用。全媒体内容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它对接现有系统,构建内容交换接口,聚合电视台各广播电视频道资源和媒资资源。它的业务形态结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势,以内容为主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体生态圈。通过接口定制,实现云视与索贝的两套PaaS平台之间在内容库层面的互联互通,且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双平台下的统一认证,提升用户体验。从业务层面讲,登录某平台的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调用另一个平台中的内容,提升了生产效率。另外,打通内容库,可以对重要数据进行跨平台备份,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3、提高PaaS平台的自维护和升级能力。双平台具备高度的技术可靠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并充分继承现有系统开发成果,不断创新理念,轮番升级。通过双平台战略,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支撑台内业务,另一方面也能紧随当今主流技术,利用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探索,可尽早实现成果转化,反哺台内生产。
以上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凡是对以上实施例以等效变换方式做出的其它改进与应用,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其特征是在IaaS层面,以私有云平台分配的资源为基础,在IaaS层面之上,双重异构PaaS平台指构建两套PaaS平台,分别为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同时工作;双重PaaS平台从整体上利用IP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全面支撑平台内全媒体业务;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两者在内容库层面,实现接口互通,内容共享;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并行工作实现负载均衡;部署在双重PaaS平台的容器、微服务、工具集、流程引擎、服务接口均实现相互兼容、自由调配;
云视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的双重异构PaaS平台框架如下:
1)分布式应用框架,采用互联网开源技术,两个PaaS平台为PaaS中的各类服务提供基于分布式的部署安装运行环境;
2)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均作为通用服务平台,采用多种开源技术为媒体业务应用中涉及的各类数据提供针对性的数据容器、消息中间件服务;
3)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均提供内容资源管理服务,针对媒体业务,提供内容访问控制、系统配置管理、数据检索、空间管理、日志管理、流程驱动以及用户管理及统一认证等一系列底层公共服务;
4)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均为公共能力服务平台,针对媒体业务提供媒体处理公共服务,包括迁移、转码、合成、技审、统一资源注册、MD5校验;
5)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均媒体业务支撑平台,针对媒体业务,提供面向采集、生产、发布、管理等业务的业务层支撑后台服务;同时,针对第三方业务工具、服务提供面向业务的集成,以及面向新技术的预研;
6)PaaS平台和索贝mPaaS平台均接受统一接口管理服务,对两平台提供的各种接口服务进行统一的管理;
7)IaaS云基础资源管理服务,针对平台内部署的各种服务,进行注册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服务编排、配置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云平台媒体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其特征是索贝mPaaS平台提供备份服务,同时是智能拆条、语音/图像/人脸等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云平台媒体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接口协议实现云视与索贝的两套PaaS平台之间在内容库层面的互联互通。
CN201810189124.7A 2018-03-08 2018-03-08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Pending CN108306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9124.7A CN108306981A (zh) 2018-03-08 2018-03-08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9124.7A CN108306981A (zh) 2018-03-08 2018-03-08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981A true CN108306981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49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9124.7A Pending CN108306981A (zh) 2018-03-08 2018-03-08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69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565A (zh) * 2018-10-22 2019-01-15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一种构建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系统
CN109828831A (zh) * 2019-02-12 2019-05-31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云平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602A (zh) * 2012-04-20 2012-10-24 广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云平台异构一体化资源管理系统
CN104917815A (zh) * 2015-04-21 2015-09-16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云中gis服务计算的异构云隔离系统及方法
CN105939375A (zh) * 2016-04-13 2016-09-14 福州大学 基于模型的PaaS混合云构造方法
CN106534306A (zh) * 2016-11-14 2017-03-22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代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可扩展的异构云平台适配方法及其系统
US20170142199A1 (en) * 2015-11-18 2017-05-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centralized Discovery Across Different Networks
CN106713375A (zh) * 2015-07-21 2017-05-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云资源的调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602A (zh) * 2012-04-20 2012-10-24 广东电网公司信息中心 一种云平台异构一体化资源管理系统
CN104917815A (zh) * 2015-04-21 2015-09-16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云中gis服务计算的异构云隔离系统及方法
CN106713375A (zh) * 2015-07-21 2017-05-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云资源的调配方法及装置
US20170142199A1 (en) * 2015-11-18 2017-05-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centralized Discovery Across Different Networks
CN105939375A (zh) * 2016-04-13 2016-09-14 福州大学 基于模型的PaaS混合云构造方法
CN106534306A (zh) * 2016-11-14 2017-03-22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代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可扩展的异构云平台适配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全武: "融合媒体云平台PaaS层要素分析", 《第二十三届媒体融合技术研讨会(ICTC2015)论文集》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565A (zh) * 2018-10-22 2019-01-15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一种构建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系统
CN109828831A (zh) * 2019-02-12 2019-05-31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云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21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for cross-device operations between user devices
CN108282544A (zh) 基于媒体云实现的融合新闻制作与分发系统
CN102025786B (zh) 一种三网终端互控操作方法与系统
CN106713409A (zh) 一种基于SaaS的云灾备系统及方法
CN103324605B (zh) 一种多用户协同编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218565A (zh) 一种构建电视台融合媒体云平台的系统
CN109408115A (zh) 一种基于容器环境中迁移对象的方法及计算系统
CN105898506A (zh) 媒体文件的多屏播放方法和系统
CN108769824A (zh) 一种视频混流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07368369A (zh) 分布式容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306981A (zh) 可增强媒体云平台服务层安全的双重异构PaaS冗余方法
JP2018538619A (ja) 仮想セッションにおけるサーバ・サイド・キーボード・レイアウトとクライアント・サイド・キーボード・レイアウトとの同期
CN103810990A (zh) 音乐系统控制方法
CN106558016B (zh) 一种4k影视云制作流水线
CN108471438A (zh) 基于媒体云平台服务层接口服务实现与电视台全台网交互的方法
CN105872736A (zh) 一种电视共享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02725B (zh) 一种互动数据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10375447B1 (en) Asynchronous video convers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279268B (zh) 一种基于受控终端列表的互动方法及装置
JP2017531879A (ja) ネットワーク協調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応用する機械
CN102467606A (zh) 远程同步浏览虚拟病理切片的方法
CN110336858A (zh) 基于社区功能的图文直播系统
Wagner CCTV Africa in an expanding mediasphere: Chinese soft power and a South–South connectivity out of Kenya
Konstanteli et al. A social-aware multimedia system for interactiv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N103561349A (zh) 基于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内容一体化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