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956B -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956B
CN108306956B CN201810077821.3A CN201810077821A CN108306956B CN 108306956 B CN108306956 B CN 108306956B CN 201810077821 A CN201810077821 A CN 201810077821A CN 108306956 B CN108306956 B CN 108306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application
pushing
identifiers
center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778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6956A (zh
Inventor
王天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778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69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6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software upgrading or downloa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属于信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多个备选标识;根据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和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更新次数和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使用频率;根据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获取备选标识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将待推送标识发送至应用中心客户端。因此,根据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数据率,确定待推送标识,并在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展示该待推送标识,以提醒用户可以更新。

Description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现在的移动终端内安装有应用中心客户端,用户能够在应用中心客户端内下载、更新或打开某些应用程序,但是,现有的应用中心客户端所展示的待更新的应用,未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用户体验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以改善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包括: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信息推送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推送单元。获取单元,用于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推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以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移动终端所有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其中,移动终端内安装该应用中心客户端。则将移动终端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备选标识。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以及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频率。再根据所确定的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获取所有的所述备选标识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由此,就能够根据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和移动终端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从移动终端所有已安装且待更新的应用程序中,确定出待推送标识,并在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时,在应用中心客户端展示该待推送标识,以提醒用户该待推送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可以更新。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中心客户端的详情界面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推送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推送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推送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推送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中所示,用户终端1和服务器2 位于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中,用户终端1和服务器2 进行数据交互。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1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穿戴式移动终端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安装在用户终端1内,例如,可以是安装在用户终端1的应用程序,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客户端为应用中心客户端,该应用中心客户端为服务软件,用户能够通过该应用中心客户端下载新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更新以及启动某个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用户在应用中心客户端通过帐号登录,则该帐号对应的所有信息可以存储在服务器2 的存储空间内。服务器2 可以是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服务器集群,可以是本地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服务器。其中,应用中心客户端的登录帐号与当前安装应用中心客户端的移动终端绑定,服务器能存储有该移动终端内的应用程序的相关数据,例如,所安装的应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的版本号等信息。
具体地,应用中心客户端包括多个界面,不同的界面展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界面的种类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界面的种类为首页,如图2所示,示出了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界面,其中,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为用户在成功登录之后,应用中心客户端首先打开的界面,在首页内,一般展示有多个应用程序和一些推荐内容。在用户点击某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显示内容,例如,图2中的图标1、图标2、图标3以及图标4等代表不同的应用程序,用户点击其中的一个图标,就能够进入对应的应用程序的详情界面,具体地,如图3所示,示出了图标1对应的应用程序的详情界面,该详情界面为图2所示的首页的下一级界面,该界面所展示的内容为应用 APP1对应的内容,例如,“详情”就是应用APP1的描述,而“评论”就是针对APP1的评论,另外,界面底部的“安装”按键,用于在用户操作时,将应用APP1安装在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上。
但是,现有的图2所示的首页中,未展示待更新的应用程序,或者,即使展示了待更新的应用程序,例如,图2中的图标3对应的按键“安装”替换为“更新”,但是,可能该图标3对应的应用是用户不常用或者不热门的应用,用户对该应用进行更新的可能性较小,即未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用户体验度不高。
为了克服该缺陷,请参阅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该方法用于提高用户获得待更新应用推送时的用户体验度。本实施例中,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描述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具体地,该方法包括:S401至S405。
S401: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服务器内存储有安装在移动终端的应用中心客户端的记录数据,该记录数据包括应用中心客户端所执行的各项操作,例如,打开了某个界面。具体地,用户针对应用中心客户端的一些操作,导致某个界面被打开以及从一个切面切换到另一个界面时,都会发送一个指令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该指令返回与要打开的界面对应的数据,应用中心客户端加载该数据后将界面打开。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可以是,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被打开时向服务器发送的页面加载请求,服务器在收到该页面加载请求时,判定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被打开的信息。还可以是服务器将首页对应的页面记载数据发送应用中心客户端时,生成一个对应于应用中心客户端的标记信息,该标记信息用于表示应用中心客户端当前展示的界面为首页。
例如,用户在成功登录后,应用中心客户端发送首页加载请求至服务器,服务器在获取到首页加载请求时,根据首页加载请求获取对应的首页加载数据,将该数据发送至应用中心客户端,应用中心客户端根据所获取的首页加载数据展示对应的首页,即图2所示的界面。具体地,在服务器将首页加载数据发送至应用中心客户端时,在预先存储的应用中心客户端的操作记录中,为应用中心客户端设置一个预设标记,该预设标记用于表示应用中心客户端当前展示的界面为首页。
当然,也可以是在服务器将首页加载数据发送至应用中心客户端,并且应用中心客户端根据页加载数据打开首页时,返回一个成功展示指令至服务器,服务器在获取到该成功展示指令时,就判定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首页被打开的信息,其中,该成功展示指令用于表示应用中心客户端成功打开首页。
在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被打开的信息时,执行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的操作。其中,该移动终端内安装有应用中心客户端以及其他的应用程序。
具体地,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的方式可以是,发送查询指令至应用中心客户端,该查询指令指示应用中心客户端查询移动终端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以及对应的版本号,将所查询的移动终端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以及对应的版本号发送至服务器。具体地,应用中心客户端可以通过API接口获取移动终端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以及对应的版本号,例如,通过UsageStatsManager获取应用程序的标识以及对应的版本号,其中,应用程度的标识可以是应用程序的名称,也可以是应用程序的包名。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服务器内存储有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记录,该应用程序记录包括移动终端内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以及该标识对应的版本号。具体地,在应用中心客户端检测到移动终端每次安装了应用程序时,都会将移动终端当前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当前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存储在应用程序记录内。另外,每次用户针对移动终端内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操作,例如,更新、启动、退出或卸载,应用中心客户端都能够获取到应用程序的状态并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记录中。其中,应用程序的状态包括待更新、未安装、当前版本号等。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的方式为:根据预先获取的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对应的应用程序记录,获取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具体地移动终端对应的应用程序记录可以如下表所示:
表1
应用程序的标识 状态 版本号
APP1 已安装 ID1
APP2 已安装 ID2
APP3 已卸载 ID3
APP4 已卸载 ID4
APP5 已卸载 ID5
在上述表1中,查找所有的状态为“已安装”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然后,在获取所有的已安装的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当前的版本信息,其中,版本信息可以是版本号,每个应用程序都对应一个版本号,具体是由应用程序的开发商在更新应用程序或发布应用程序时所定义的,例如,表1中所示的版本号。
然后,再获取所有的已安装的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信息。具体地,可以是服务器发送版本信息获取指令至应用程序对应的开发商的服务器或客户端,则应用程序对应的开发商的服务器或客户端根据该版本信息获取指令返回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信息,即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号。当然,也可以是,应用程序对应的开发商的服务器或客户端在开发完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之后,将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对应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其中,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对应的数据包括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的更新数据以及版本号,其中,更新数据用于将低版本的应用程序更新至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
根据应用程序的当前版本信息和最新版本信息,判断该应用程序是否属于待更新状态。具体地,将应用程序的当前版本信息与最新版本信息比较,判断应用程序的当前版本信息与最新版本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判定该应用程序的版本为最新版本,即该应用程序不属于待更新状态,即不属于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如果该应用程序的当前版本信息与最新版本信息不一致,则判定该应用程序的版本非最新版本,即该应用程序属于待更新状态,也即属于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
根据上述过程就能够获取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将所获取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多个备选标识,即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为本次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启动之后首次在前台运行的信息时,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具体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启动是指将应用中心客户端从关闭状态启动的过程,被启动之后,应用中心客户端在前台运行,在用户执行切换其他的应用而未将应用中心客户端关闭或点击home键、锁屏键等将操作时,该应用程序的状态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中心客户端的启动、关闭、前台运行以及后台运行的状态都记录在服务器内的应用程序记录内,则查找该应用程序记录就能够判定应用中心客户端的当前打开的首页是否为本次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启动之后首次在前台运行。
S402: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
具体地,服务器内可以和多个应用中心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每个应用中心客户端的操作记录都记录在服务器内,即每个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的应用程序的操作记录都记录在服务器的应用程序记录内,具体地,可以包括多个应用程序记录内,而每个应用程序记录内对应一个安装有应用中心客户端的移动终端。则每个移动终端内的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更新操作都会被服务器所获取并记录,由此,服务器内就存储了所有用户的更新操作记录,该更新操作记录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和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
其中,第一预设时间段为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的时间段,该第一预设时间段的时间终点可以是当前时间,例如,该第一预设时间段为以当前时间为时间终点的之前的一周内的时间。则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更新次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当前时间之前一周内的更新次数。
S403: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
服务器内还存储有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该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内包括移动终端所安装的所有的应用程序中以及每个应用程序的使用数据,该使用数据包括启动次数、前台运行时间、后台运行时间等,通过查阅该应用程序使用记录就能够获取移动终端内的某一个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使用数据包括启动次数和前台运行时长。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段为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的时间段,该第二预设时间段的时间终点可以是当前时间,例如,该第二预设时间段为以当前时间为时间终点的之前的三天内的时间。则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使用频率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当前时间之前三天内的使用频率。
S404: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其中,预设条件为用户根据实际使用而设定的标准条件。例如,可以是更新次数大于某个值的基础上,使用频率也大于某个值。则将所有所述备选标识中,在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以获得推送序列;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最靠前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首先将每个备选标识的推送优先级量化处理,即根据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具体地,使用数据包括启动次数和前台运行时长。假设更新次数为G、启动次数为Q、前台运行时长为T以及推送系数为Y,则推送系数计算方式为Y=G+Q+T。
进一步地,考虑到更新次数、启动次数和前台运行时长在推送优先级内的权重不同,因此,为更新次数、启动次数和前台运行时长各自设置一个权重,例如,更新次数对应的权重为第一权重,记为W1,启动次数的权重为第二权重,记为W2,前台运行时长的权重为第三权重,记为W3。则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的方式为: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更新次数与第一权重的第一乘积;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启动次数与第二权重的第二乘积;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前台运行时长与第三权重的第三乘积;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第一乘积、第二乘积和第三乘积获取该应用程序的推送系数。
具体地,推送系数计算方式为Y=W1*G+W2*Q+W3*T,作为一种实施方式, W1为0.2,W2为0.6,W3为0.2。
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以获得推送序列。例如,推送序列为[APP1,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且推送系数的大小情况为:APP1>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在获取到推送序列之后,从推送序列中选择满足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选择推送序列中排序最靠前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例如,上述推送序列中,选择APP1作为待推送标识。
S405: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服务器将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方式可以是:服务器发送推送指令至应用中心客户端,该推送指令内包括待推送标识,该推送指令用于指示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预设区域显示所述待推送标识。具体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获取到推送指令之后,解析该指令以获取待推送标识,将待推送标识对应的显示内容在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预设区域显示,其中,待推送标识对应的显示内容包括待推送标识以及待推送标识对应的更新版本信息。其中,更新版本描述信息包括最新版本的目标应用程序的新版本特性介绍。
如图5所示,在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预设区域内显示待推送标识以及待推送标识对应的更新版本信息,其中,APP1为待推送标识,“新版本特性介绍”所指代的内容即为更新版本描述信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预设区域处显示信息展示窗口,该窗口可以位于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的界面内,也可以是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之上。即该信息展示窗口可以与首页位于同一层级,也可以是首页的上一层级,于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信息展示窗口与首页位于同一层级。
比较图5与图2可以看出,相当于在“图标1”对应的显示内容之前插入该信息展示窗口,则图标1、图标2、图标3等对应的显示内容向下移动,则用户要查阅图4或图5等后续的内容时,需要滚动首页的滚动条查阅。其中,图标1、图标2、图标3等所对应的显示内容为应用列表。
另外,在首页的预设区域内还显示更新按键,则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预设区域显示所述待推送标识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预设区域显示所述待推送标识以及更新按键。例如图5中的“更新”。用户在点击更新按键时,应用中心客户端执行待推送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更新操作,从而将该应用程序更新。
另外,在首页的预设区域内还显示关闭按键,在用户点击该关闭按键时,应用中心客户端获取到关闭指令,将取消在该预设区域显示待推送标识以及更新版本描述信息。以图5中的预设区域内的信息展示窗口为例,在点击图5中的“关闭”按键时,将该信息展示窗口关闭,并且将信息列表的内容向上移动至预设区域的位置处。
为了在用户点击预设区域内的更新按钮之后,还可以为用户推荐其他的内容,具体地,请参阅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该方法用于提高用户获得待更新应用推送时的用户体验度。本实施例中,以服务器为执行主体,描述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具体地,该方法包括: S601至S608。
S601: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S602: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
S603: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
S604: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S605: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预设区域显示所述待推送标识以及更新按键。
S606: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发送的用户基于所述更新按钮输入的更新请求。
在用户点击上述更新按键之后,应用中心客户端获取到用户输入的更新请求,将该更新请求发送至服务器,则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发送的用户基于所述更新按钮输入的更新请求。该更新请求用于表示应用中心客户端执行了该待推送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更新操作。
S607: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位于所述待推送标识之后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最靠前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例如,推送序列为[APP1,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且推送系数的大小情况为:APP1>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则待推送标识为APP1,则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为推送序列中位于待推送标识之后的标识,则命名为备选后续推送标识。则从备选后续推送标识选择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N小于或等于4,于本申请实施例中,N为4。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备选后续推送标识中每个标识在推送序列的序号,获取备选后续推送标识排序靠前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例如,备选后续推送标识为: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将备选后续推送标识按照每个标识对应的在推送序列的序号由高到底排序之后的顺序为: 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以N为4为例,则后续推送标识为APP2,APP4,APP7,APP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位于所述待推送标识之后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包括: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位于所述待推送标识之后的所有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备选后续推送标识;根据预设的应用程序的标识推送记录,查找所述备选后续推送标识中被推送至所述首页的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根据每个所述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对应的在推送序列中的序号,获取所有的所述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中排序靠前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
具体地,推送序列为[APP1,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则备选后续推送标识为[APP2,APP4,APP7,APP5,APP10,APP9,APP8]。服务器内存储有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标识推送记录,例如,表2所示:
表2
推送的标识 推送时间
APP2、APP11、APP8 2017.1.5.15:20
APP4、APP7、APP8 2017.1.6.10:24
APP4、APP5、APP14 2017.1.9.19:33
查找该标识推送记录,就能够确定备选后续推送标识中每个标识对应的被推送至所述首页的推送次数,查找出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例如,上述表2中,APP8、APP4的推送次数为2次,APP2、APP11、APP7、 APP5和APP14的推送次数为1。则根据表2,备选后续推送标识中的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为:APP2,APP7,APP5,APP10,APP9。根据每个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在推送序列中的序号,对所有的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进行排序,如[APP2,APP7,APP5,APP10,APP9],其中,APP2 在推送序列中的序号最靠前,APP9在推送序列中的序号最靠后。获取所有的所述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中排序靠前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其中,预设次数为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设定的值,于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次数为2,则可以保证已经在首页展示过2次的标识不会再在首页展示。假设N为3,则选择[APP2,APP7,APP5,APP10,APP9]的前3个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则后续推送标识APP2,APP7,APP5。
S608:将所述后续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后续推送标识。
具体地,服务器发送后续推送指令至应用中心客户端,该后续推送指令包括后续推送标识。该后续推送指令用于指示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后续推送标识。如图7所示,图标2为APP2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标7为APP7对应的应用程序、图标5 为APP5对应的应用程序。将图7中所展示的图标2、图标7、图标5,以及 APP2、APP7和APP5定义为更新推送卡片,在该更新推送卡片所展示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为根据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所确定的标识中排序靠前的几个标识中的N个。并且,后续推送标识为用户点击用于展示待推送标识的预设区域内的更新按键之后,在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的。其中,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可以是预设区域下方的区域,与预设区域相邻且位于首页的界面内。且更新推送卡片对应每个应用程序的标识设有更新按键,用户点击某个更新按键时,应用中心客户端获取用户输入的更新请求,并确定该更新请求对应的应用程序,然后执行该应用程序的更新操作。另外,在更新推送卡片的顶部位置还设有标题,该标题用于提醒用户该更新推送卡片内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为大部分用户选择更新且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也可以更新,用户可以选择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用户打开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时,在首页的界面的预设区域内显示待推送标识以及对应的显示内容,例如,更新版本信息,也在预设区域内显示更新按键。然后,在用户点击更新按键之后,在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内显示后续推送标识。其中,待推送标识和后续推送标识,均是根据移动终端内所有的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中,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均靠前的标识中选择的,其中,待推送标识为最靠前的标识,而后续推送标识为在待推送标识之后且推送次数小于预设次数的标识。因此,在首页推送的待更新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充分考虑到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和用户的使用频率,使得推送更加合理,同时,用户还可以在首页内直接将所推送的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更新。
请参阅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推送装置800,该装置用于提高用户获得待更新应用推送时的用户体验度。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具体地,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801、第一确定单元802、第二确定单元803、第三确定单元804和推送单元805。
获取单元801,用于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802,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
第二确定单元803,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
第三确定单元804,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推送单元805,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推送装置900,该装置用于提高用户获得待更新应用推送时的用户体验度。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具体地,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901、第一确定单元902、第二确定单元903、第三确定单元904、推送单元905、请求获取单元906、推送确定单元907和后续推送单元908。
获取单元901,用于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902,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
第二确定单元903,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
第三确定单元904,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推送单元905,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
请求获取单元906,用于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发送的用户基于所述更新按钮输入的更新请求。
推送确定单元907,用于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位于所述待推送标识之后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
后续推送单元908,用于将所述后续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后续推送标识。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基于上述方法和装置,提供给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 1000包括存储器1002和处理器1001,所述存储器1002与所述处理器1001 耦合;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时以使所述处理器1001执行上述方法。
所述存储器10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所述处理器1001 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所述存储器10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存储器10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所述处理器10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的信息时,获取移动终端所有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其中,移动终端内安装该应用中心客户端。则将移动终端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备选标识。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以及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频率。再根据所确定的更新次数和使用频率,获取所有的所述备选标识中满足预设条件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由此,就能够根据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和移动终端内的应用程序的使用频率,从移动终端所有已安装且待更新的应用程序中,确定出待推送标识,并在应用中心客户端被打开时,在应用中心客户端展示该待推送标识,以提醒用户该待推送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可以更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 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移动终端),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为本次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启动之后首次在前台运行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为用户在成功登录之后,应用中心客户端首先打开的界面,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
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
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
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以获得推送序列;
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最靠前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预设区域显示所述待推送标识以及更新按键;
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发送的用户基于所述更新按键输入的更新请求;
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位于所述待推送标识之后的所有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备选后续推送标识;
获取所述备选后续推送标识排序靠前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
将所述后续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后续推送标识,其中,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与所述预设区域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备选后续推送标识排序靠前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包括:
根据预设的应用程序的标识推送记录,查找所述备选后续推送标识中被推送至所述首页的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
根据每个所述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对应的在推送序列中的序号,获取所有的所述推送次数不超过预设次数的标识中排序靠前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数据包括启动次数和前台运行时长,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更新次数与第一权重的第一乘积;
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启动次数与第二权重的第二乘积;
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前台运行时长与第三权重的第三乘积;
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所述第一乘积、第二乘积和第三乘积获取该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
4.一种信息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当服务器获取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为本次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启动之后首次在前台运行的信息时,获取多个备选标识,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的首页为用户在成功登录之后,应用中心客户端首先打开的界面,每个所述备选标识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对应的移动终端内已安装且待更新状态的应用程序的标识;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每个应用程序对应的所有用户的更新次数,确定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使用记录,确定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每个备选标识对应的使用数据;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备选标识对应的更新次数和使用数据,获取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将每个所述备选标识的推送系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以获得推送序列,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最靠前的标识作为待推送标识;
推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预设区域显示所述待推送标识以及更新按键;
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发送的用户基于所述更新按键输入的更新请求;
推送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推送序列中排序位于所述待推送标识之后的所有的应用程序的标识作为备选后续推送标识;获取所述备选后续推送标识排序靠前的N个标识作为后续推送标识,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
后续推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后续推送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指示所述应用中心客户端在所述首页的与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后续推送标识,其中,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与所述预设区域相邻。
5.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以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代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1810077821.3A 2018-01-26 2018-01-26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08306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7821.3A CN108306956B (zh) 2018-01-26 2018-01-26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77821.3A CN108306956B (zh) 2018-01-26 2018-01-26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956A CN108306956A (zh) 2018-07-20
CN108306956B true CN108306956B (zh) 2020-04-21

Family

ID=62866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77821.3A Active CN108306956B (zh) 2018-01-26 2018-01-26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69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81375B (zh) * 2018-07-31 2023-07-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状态标识确定方法及装置
JP2020140229A (ja) * 2019-02-26 2020-09-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更新システム
CN109976790B (zh) * 2019-03-29 2022-07-22 珠海豹好玩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更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86869B (zh) * 2019-04-26 2022-12-16 深圳凡泰极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app数据更新和同步方法
CN110045976A (zh) * 2019-05-23 2019-07-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的更新方法和系统
CN112464077A (zh) * 2019-09-06 2021-03-0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324785B (zh) * 2020-02-06 2023-06-0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主页内容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04667B (zh) * 2020-04-24 2024-04-02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579120A (zh) * 2020-11-25 2021-03-30 厦门美柚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更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301969B (zh) * 2021-11-17 2024-01-02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01975B (zh) * 2021-11-30 2023-07-28 乐美科技股份私人有限公司 应用内推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3946B (zh) * 2022-01-29 2024-01-19 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消息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79159A (zh) * 2022-03-11 2022-06-03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展示对象更新信息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2554B2 (en) * 2013-07-05 2016-05-17 Facebook, Inc. Techniques to generate mass push notifications
CN103365692A (zh) * 2013-07-15 2013-10-2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升级提示信息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3366001A (zh) * 2013-07-17 2013-10-23 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企业用户的应用程序推送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05488110B (zh) * 2015-11-20 2019-03-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被推荐应用软件所处显示位置优选方法及装置
US10085062B2 (en) * 2016-05-18 2018-09-25 Rovi Guides, Inc. Presenting media guidance data based on the trajectory of the user
CN106250433A (zh) * 2016-07-25 2016-12-21 南京讯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app应用展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956A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6956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872534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68821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712915B2 (en)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using a client on a terminal
CN107888703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663073B (zh) 基于被下载文件进行推荐的方法及系统
US20150188859A1 (en) Presenting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a plurality of tabs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US20140013238A1 (en) File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CN107423070B (zh) 一种页面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9408132A (zh) 一种配置文件处理方法及服务器、用户终端、存储介质
CN105224225A (zh) 详情页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208015A (zh) 多账号登陆应用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908686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79264B (zh) 一种应用程序跳转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595965B (zh) 防止界面控件的属性信息被窃取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62542A (zh) 基于Android的应用软件图标的分类方法及系统
CN108096838B (zh) 礼包领取方法、装置、服务器、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163197A (zh) 一种换肤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765609A (zh) 软件关联资源推荐方法、获取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CN109697129A (zh) 一种信息分享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59443A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75551B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096162A (zh) 内容项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949180A (zh) 图标整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60378B (zh) 一种数据下载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