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3391A -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3391A
CN108293391A CN201710940493.0A CN201710940493A CN108293391A CN 108293391 A CN108293391 A CN 108293391A CN 201710940493 A CN201710940493 A CN 201710940493A CN 108293391 A CN108293391 A CN 108293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fertilizer
seedling
fertilisings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04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忠奎
施晓灯
施侃侃
马履
马履一
桑子阳
朱仲龙
段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9404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93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93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3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花玉兰施肥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红花玉兰施加包括氮磷钾的肥料,所述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80:80、160:160:160、160:320:320、320:80:160、320:160:320、320:320:80、480:80:320、480:160:80或480:320:160。该施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Description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 L.R.Wang)作为新发现的木兰科木兰属玉兰亚属新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红花玉兰发现至今,其栽植培育多采用播种育苗技术,并已基本形成了培育模式。
然而,在后期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施肥和管理以促进红花玉兰的健康快速生长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目前关于红花玉兰在苗木施肥方面的研究匮乏,在实际的苗期管理过程中,肥料应用粗放,投入量大且利用率低,且红花玉兰生长状况不稳定。基于此种现状,本申请发明人将氮磷钾3种肥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9种不同的配比,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氮磷钾9种不同配比的试验设计为基准,又分别设计3个不同的施肥次数,即总共形成27个施肥处理。之后对苗木生长结果(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和土壤性质进行比对,从而得到了使苗木生长效果最佳的施肥用量和次数。
发明人惊喜地发现,不同的氮磷钾质量配比和施肥次数对红花玉兰当年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6次施肥时A3B3C2处理最有利于植株生长,即在生长季施肥6次,施氮量480mg·株-1、施磷量320mg·株-1、施钾量160mg·株-1,肥料中氮磷钾配比为3:2:1的施肥制度。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红花玉兰施肥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向红花玉兰施加包括氮磷钾的肥料,其中,所述氮磷钾的质量配比N(mg·plant-1):P(mg·plant-1):K(mg·plant-1)为160:80:80、160:160:160、160:320:320、320:80:160、320:160:320、320:320:80、480:80:320、480:160:80或480:320:16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肥料配比下,所述施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施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施肥次数为4、6或8次。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施肥次数”是在所施加肥料的总质量不变时计算得到的施肥次数,即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施肥次数为4、6或8次,所施加肥料的总质量是一样的。发明人发现,在该施肥次数下,所述施肥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氮磷钾质量配比为320:160:320、320:320:80或480:320:160。发明人发现,在该肥料配比下,所述施肥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氮磷钾质量配比为480:320:160。发明人发现,在该肥料配比下,所述施肥方法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效果显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施肥次数为6或8次。发明人发现,在该施肥次数下,所述施肥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施肥次数为6次。发明人发现,在该施肥次数下,所述施肥方法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各器官养分含量的提高、养分转运效率的提高或养分利用率的提高,效果显著。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红花玉兰施肥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向红花玉兰施加包括氮磷钾的肥料,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480:320:160且施肥次数为6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综合得分最高,最有利于植株的生长。进而,所述肥料能够显著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叶绿素含量积累或生物量的积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施肥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80:160且施肥次数为6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高生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80:160且施肥次数为4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高生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480:160:80且施肥次数为6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综合得分较高,较有利于植株的生长。进而,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地径生长、钾的积累或钾的转运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160:160且施肥次数为8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地径生长或提高红花玉兰幼苗的土壤养分氮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480:320:160且施肥次数为8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综合得分较高,较有利于植株的生长。进而,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氮的积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80:160且施肥次数为8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氮的积累、提高红花玉兰幼苗的氮的转运效率、提高红花玉兰幼苗的氮的养分利用效率或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土壤养分磷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320:80且施肥次数为4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综合得分较高,较有利于植株的生长。进而,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氮的积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320:320且施肥次数为8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磷的积累、磷的转运效率或磷的养分利用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320:320且施肥次数为6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磷的积累或钾的养分利用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160:160且施肥次数为6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磷的积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80:80且施肥次数为6次。发明人发现,在该配比下,所述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红花玉兰幼苗的土壤养分钾含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路线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苗高增长量动态变化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径增长量动态变化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氮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示意图,
其中,3个相连条柱,左侧表示4次施肥结果,中间表示6次施肥结果,右侧表示8次施肥结果;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磷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示意图,
其中,3个相连条柱,左侧表示4次施肥结果,中间表示6次施肥结果,右侧表示8次施肥结果;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钾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示意图,
其中,3个相连条柱,左侧表示4次施肥结果,中间表示6次施肥结果,右侧表示8次施肥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所述:
1.1试验地要求
只要能够提供光照,灌溉浇水设施便捷即可。
1.2试验内容与方法
1.2.1试验材料
供试苗木为2015年5月播种的当年生红花玉兰幼苗,苗木规格基本一致,平均苗高7.6cm,平均地径2.64mm,由湖北五峰博翎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所用基质为林场所在地褐土,pH值为7.86,供氮能力中等(0.37g·kg-1),磷的有效形态低(0.47g·kg-1),钾的含量比较丰富(4.08g·kg-1)。试验所用容器为中央内经21cm、高度24cm的塑料花盆。
1.2.2试验内容
1.2.2.1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针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期间对所需营养的实际需求,并考虑土壤养分供给量,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红花玉兰幼苗的影响。采取盆栽实验和物理、化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的分析,结合土壤物化性质的改变情况,找出最佳肥料配比,确定最佳施肥量,得到红花玉兰专用肥。
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氮肥设3个水平:160mg·株-1(A1)、320mg·株-1(A2)、480mg·株-1(A3);磷肥设3个水平:80mg·株-1(B1)、160mg·株-1(B2)、320mg·株-1(B3);钾肥设3个水平:80mg/株-1(C1)、160mg·株-1(C2)、320mg·株-1(C3)。以不施肥作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15盆。施用的药剂为:CO(NH4)2、NH4H2PO4、KH2PO4、KCl,施肥时将配好的肥料溶解于水中,用50ml注射器直接注入花盆中。最终的施肥方案详见表1。
表1:施肥方案
处理 N(mg·株-1) P(mg·株-1) K(mg·株-1)
Treatment N(mg·plant-1) P(mg·plant-1) K(mg·plant-1)
A1B1C1 160 80 80
A1B2C2 160 160 160
A1B3C3 160 320 320
A2B1C2 320 80 160
A2B2C3 320 160 320
A2B3C1 320 320 80
A3B1C3 480 80 320
A3B2C1 480 160 80
A3B3C2 480 320 160
CK 0 0 0
1.2.2.2不同施肥次数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施肥次数可能会影响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试验中,以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试验设计为基准,9个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又分别设计3个不同的施肥次数(4次、6次、8次),即加上CK对照总共形成27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15株,共420株苗木。每次施肥时按照总量除以次数所得平均施入,施入时间为6月初至9月底,4次施肥每隔30天施一次,6次施肥每隔20天施一次,8次施肥每隔15天施一次。最后对苗木生长结果(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和土壤性质进行比对,分析得到使苗木生长效果最佳的施肥次数。
1.2.3指标测定方法
1.2.3.1幼苗苗高、地径的测定
由于幼苗于当年5月种植,考虑到苗木生长周期,苗高(H)、地径(D)的测量于6月、7月、8月、9月、10月这5个月的6日进行测量,以保证测量周期的一致。苗高采用钢卷尺进行测量,精确到0.01cm;地径采用电子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精确到0.01mm。
1.2.3.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月、7月、8月、9月每月6日每个处理采集2~3片新鲜叶片冷藏保鲜带回实验室。将新鲜的叶片剪成2mm左右的小块并混合均匀,准确称取0.200g至25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80%丙酮定容至刻度,盖上瓶盖,上下颠倒摇动数次,将粘附在试管边缘的叶片一并洗入丙酮溶液中,常温下静置,用锡箔纸包覆保证不透光,待叶片全部变白后,将浸提液过滤,分别在波长663mm、645mm和470mm处测定吸光值,并计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
叶绿素a:Ca=12.72×A663-2.59×A645 (1-1)
叶绿素b:Cb=22.88×A645-4.67×A663 (1-2)
叶绿素总量:CT=Ca+Cb (1-3)
1.2.3.3生物量的测定
11月中旬,每个处理分别取5株植株,将获取的植株洗净,将根、茎、叶不同部位的样品在105℃下杀青30min,80℃烘干至恒重后用天平测其干重(精确到0.001g)。
1.2.3.4植株氮、磷、钾的测定
将烘干的植株不同部位的样品粉碎,过60目筛(<0.25mm)备用。准确称取干样品0.200g,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进行消煮后,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全氮、全磷,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各处理样品均重复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2.3.5土壤氮、磷、钾的测定
每个处理取部分土壤,晾干,过60目筛(<0.25mm)备用。准确称取干样品0.200g,用浓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法进行消煮后,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全氮、全磷,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各处理样品均重复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2.3.6土壤pH的测定
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每个处理取过2mm孔径筛的3份土样,用酸度计进行测定(精确到0.01pH单位)。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1.3.1养分参数的计算
1.3.2实验数据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单株植株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等的测定值为基础,进行方差分析。当固定变量达到显著(p<0.05)时,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利用Excle201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绘图。
1.4技术路线
具体参照附图1。
实施例及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施例1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高生长的影响
表2反映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红花玉兰幼苗苗高生长的影响,这里的苗高为最后1次施肥结束后测量的苗高。从结果可知,4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下苗高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了20.8%~99.8%,其中A2B1C2处理的苗高达到最高,为68.42cm,比CK提高34.18cm。6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45.2%~102.5%,其中A3B3C2处理的苗高最高,达到69.34cm,比CK提高35.10cm。8次施肥时,除A1B3C3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外,其他8种处理苗高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42.9%~95.5%,其中A3B1C3处理的苗高达到最大,为66.94cm,比CK提高32.70cm。4次、6次、8次施肥处理下,苗高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54.92cm、60.14cm、56.44cm,再结合苗高相对CK提高的比例,6次施肥下,苗高的表现相对较好。6次施肥下,苗高最高的处理为A3B3C2(69.34cm),其次为A2B1C2(67.60cm)、A3B2C1(63.10cm)。
表2: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苗高的影响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如图2,发明人可以清楚地看到3种施肥次数下,苗高增长量的动态变化。4次施肥下,除了CK的苗高增长量一直下降和A1B1C1处理先下降再上升外,其他处理的苗高增长量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6~7月生长初期,苗高的增长量范围为9.11~19.66cm;7~8月达到生长高峰,土壤中养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植株开始大量吸取营养,苗高增长量范围为10.94~22.57cm,其中A2B1C2处理的增长量最高为22.57cm;8~9月植株生长放缓,增长量范围为7.55~15.36cm。6次施肥下,除CK一直下降外,其他处理基本遵循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6~7月生长初期的苗高生长量范围为13.96~17.27cm;7~8月生长高峰增长量达到峰值,范围为15.46~24.38cm,A3B2C1处理的苗高增长量最高,达到24.38cm;8~9月增长量降低,范围为4.34~18.55cm。8次施肥下,A2B1C2处理的增长量处于上升趋势,CK、A1B3C3的增长量处于下降趋势,其他处理的增长量均是先上升再下降。6~7月幼苗生长初期的苗高增长量为10.4~17.31cm,同样在7~8月达到峰值,范围为12.34~26.95cm,其中A2B2C3处理的增长量最高,为26.95cm。CK的苗高增长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对照组并没有进行施肥处理,土壤中的养分元素供应不够,在植株生长高峰,不能及时进行养分补充,这直观的反映了施肥的重要性。而有的处理在苗高增长量上并没有遵循先上升再下降的一般规律,这可能和地径生长有关。
实施例2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地径生长的影响
表3反映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红花玉兰幼苗地径生长的影响,这里的地径同苗高一样为最后1次施肥结束后测量所得值。由表3可知,4次施肥时,除了A1B2C2处理与CK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8种施肥处理的地径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了16.7~40.6%,其中A3B1C3处理的地径达到最高,为10.786mm,比CK提高3.112mm。6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23.0%~52.1%,其中A3B2C1处理的地径最高,达到11.672mm,比CK提高3.998mm。8次施肥时,除A1B3C3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外,其他8种处理地径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17.3%~56.5%,其中A2B2C3处理的地径达到最大,为12.012mm,比CK提高4.938mm。4次、6次、8次施肥处理下,地径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9.922mm、10.257mm、10.177mm,再结合各处理地径相对CK提高的比例,6次施肥下,地径的表现相对较好。6次施肥下,地径最大的处理为A3B2C1(11.672mm),其次为A3B3C2(11.138mm)、A2B3C1(11.126mm)。
表3: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地径的影响
处理 4次 6次 8次
Treatments 4times 6times 8times
A1B1C1 9.750±0.3677b 9.440±0.4802b 10.008±0.5918bc
A1B2C2 8.952±0.6038ab 10.614±0.2990bc 11.190±0.6157cd
A1B3C3 10.632±0.7294b 9.754±0.7879b 9.000±0.5486ab
A2B1C2 10.096±0.6715b 10.784±0.4578bc 9.640±0.4816bc
A2B2C3 9.914±0.5593b 9.996±0.3668bc 12.012±0.8459d
A2B3C1 10.152±0.7193b 11.126±0.5824bc 11.048±0.6771cd
A3B1C3 10.786±0.4820b 10.374±0.6372bc 9.454±0.2535abc
A3B2C1 10.744±0.7254b 11.672±0.3132c 10.980±0.7005cd
A3B3C2 10.518±0.6523b 11.138±0.5604bc 10.768±0.5180bcd
CK 7.674±0.5501a 7.674±0.5501a 7.674±0.5501a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由图3,发明人可以知道,3种施肥次数下地径增长量的动态变化。4次施肥下,CK对照组的地径增长量先下降后基本维持不变,除A1B3C3、A1B2C2、A3B1C3处理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处理的地径增长量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6~7月生长初期,地径的增长量范围为1.423~2.875mm;7~8月地径增长量明显降低,此时土壤中的养分供应主要为支持苗高生长,地径的增长量范围为1.428~2.320mm;8~9月地径增长量显著上升,且高于6~7月苗木生长初期,这可能与落叶植物落叶前根部需要养分积累有关,此阶段的地径增长量范围为1.481~2.995mm,其中A3B2C1处理的增长量最大为2.995mm。6次施肥下,CK对照组的地径增长量先降低后维持,A1B1C1、A2B1C2、A3B1C3、A3B2C1处理的地径增长量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其他处理基本遵循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6~7月生长初期的地径增长量范围为1.695~2.730mm;7~8月地径增长量显著下降,范围为1.428~2.378mm;8~9月增长量上升,且比生长初期增长量的值大,范围为1.481~3.586mm,A3B1C3处理的增长量最大,为3.586mm。8次施肥下,地径增长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如4次、6次清晰。CK的增长量先降低在维持,A1B1C1、A1B3C3、A1B2C2、A2B2C3处理的增长量先降低再上升,A2B3C1、A3B2C1、A2B1C2、A3B3C2的地径增长量先上升再下降,A3B1C3处理则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基本来说,地径增长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再上升,这与苗高增长量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但是与植株的一般生长规律基本吻合。
实施例3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光合作用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因此叶绿素的含量可以反映植物当时的生长状况。由图4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叶片也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
4次施肥下,CK的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维持,A2B3C1、A3B1C3、A3B2C1、A3B3C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为“上升——缓慢下降——快速下降”,A1B1C1、A1B3C3、A2B2C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A1B2C2、A2B1C2处理叶绿素均是“下降——上升——下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很一致,这说明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红花玉兰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是有显著有影响的。7月生长初期,只有A1B2C2(17.94mg·g-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11.27mg·g-1),其他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8月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9种处理均显著高于CK(8.33mg·g-1),其中A3B2C1(19.53mg·g-1)、A2B3C1(18.65mg·g-1)、A1B2C2(16.62mg·g-1)这3个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是最高的。9月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均显著高于CK(3.36mg·g-1),其中A1B2C2(19.18mg·g-1)、A3B2C1(18.86mg·g-1)、A2B3C1(17.91mg·g-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10月除了A2B2C3(3.83mg·g-1)、A3B2C1(4.77mg·g-1)这2个处理与CK(3.83mg·g-1)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叶绿素含量较高的为A2B3C1(14.51mg·g-1)、A1B2C2(10.88mg·g-1)这2个处理。考虑到生长季植株本身生长的需要和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作用,A1B2C2处理的表现最优。
6次施肥下,各个处理间的叶绿素动态变化规律与4次施肥规律相同。7月生长初期,只有A3B2C1(16.38mg·g-1)处理显著高于CK,其他处理与CK(11.27mg·g-1)差异不显著。8月,除A1B3C3(6.87mg·g-1)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8.33mg·g-1),其中A1B1C1(18.67mg·g-1)、A3B1C3(18.56mg·g-1)、A2B2C3(17.44mg·g-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9月各个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3.36mg·g-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A3B3C2(20.33mg·g-1)、A1B2C2(16.50mg·g-1)、A2B2C3(13.82mg·g-1)这3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10月,A1B2C2(4.70mg·g-1)、A1B3C3(4.82mg·g-1)、A2B3C1(5.05mg·g-1)与CK(3.84mg·g-1)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处理为A3B2C1(22.33mg·g-1)、A2B2C3(13.13mg·g-1)、A1B1C1(9.89mg·g-1)。A2B2C3处理在6次施肥下表现最优。
8次施肥下,CK的叶绿素含量先下降后维持基本不变,A1B1C1、A1B2C2、A1B3C3处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A2B1C2、A2B2C3、A2B3C1、A3B1C3、A3B2C1、A3B3C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是先上升再下降。7月生长初期,A1B1C1(16.25mg·g-1)、A3B3C2(14.94mg·g-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11.27mg·g-1)。8月,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8.33mg·g-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A3B3C2(19.27mg·g-1)、A2B3C1(19.09mg·g-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9月,除A2B1C2(5.34mg·g-1)、A1B2C2(6.13mg·g-1)与CK(3.36mg·g-1)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A2B3C1(16.19mg·g-1)、A3B1C3(15.65mg·g-1)、A2B2C3(14.85mg·g-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高。10月,除A1B3C3(3.73mg·g-1)、A1B2C2(4.84mg·g-1)处理与CK(3.84mg·g-1)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A3B2C1(12.37mg·g-1)、A3B3C2(11.97mg·g-1)、A2B3C1(8.16mg·g-1)处理的含量较高。综上,A3B3C2、A2B3C1处理在8次施肥下表现较优。
实施例4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根生物量的影响
表4反映的是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根生物量的影响。4次施肥下,A1B1C1、A1B2C2、A1B3C3、A2B1C2、A2B2C3处理与CK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A2B3C1、A3B1C3、A3B2C1、A3B3C2显著高于CK(6.77g·株-1),9种处理根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44.4%~52.3%,其中A3B2C1(15.69g·株-1)处理根生物量最高,比CK提高了131.8%,同时A3B2C1处理在9种施肥处理中根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了52.3%,但是CK的比例为54.2%。6次施肥下,A1B1C1、A1B3C3、A2B1C2、A2B2C3与CK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6.77g·株-1),9种施肥处理根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41.7%~48.4%,其中A3B3C2(16.33g·株-1)处理的根生物量最高,比CK提高了141.2%,但是从占全株比例的角度来说,A1B2C2处理的比例最高,达到48.4%,低于CK的54.2%。8次施肥下,除了A1B1C1、A1B2C2、A2B1C2处理外,其余处理的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6.77g·株-1),9种施肥处理根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42.5%~57.3%,其中A3B1C3处理的根生物量最高,为17.04g·株-1,比CK提高了151.7%,全株比例为52.3%,但是比例最高的处理为A1B3C3(57.3%)。综上,并不是根生物量越高所占全株的比例就越高,从施肥次数来看,施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次数会影响根生物量和占全株的比例,其中6次施肥下根生物量所占全株的比例要低于4次、8次。
表4: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根生物量的影响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实施例5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茎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茎生物量的影响。4次施肥下,9种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3.09g·株-1),9种处理茎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29.5%~36.7%,均要高于CK(24.7%)的全株比例,其中A3B3C2(9.47g·株-1)处理茎生物量最高,比CK提高了206.5%,但是A2B1C2处理在9种施肥处理中茎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36.7%。6次施肥下,9种施肥处理的茎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3.09g·株-1),9种施肥处理茎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30.4%~40.0%,其中A3B3C2(10.64g·株-1)处理的茎生物量最高,比CK提高了244.3%,但是A2B1C2处理的全株比例最高,达到40.0%。8次施肥下,9种处理的茎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3.09g·株-1),9种施肥处理茎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24.8%~34.8%,其中A2B3C1处理的茎生物量最高,为9.50g·株-1,比CK提高了207.4%,全株比例为32.4%,但是比例最高的处理为A2B1C2(37.2%)。从结果可知,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茎生物量,但是并不是生物量越高所占全株的比例就越高,而且施肥次数对茎生物量和占全株比例的影响也很明显,6次施肥下茎生物量所占全株比例相对较高。
:表5: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茎生物量的影响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实施例6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叶生物量的影响
从表6,发明人可以看到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叶生物量的影响。4次施肥下,A1B1C1、A1B2C2、A1B3C3、A2B1C2、A2B2C3、A3B2C1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A2B3C1、A3B1C3、A3B3C2施肥处理显著高于CK(2.63g·株-1),9种处理叶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16.9%~23.4%,,其中A3B3C2(6.81g·株-1)处理叶生物量最高,比CK提高了158.9%,但是A1B3C3处理在9种施肥处理中叶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23.4%。6次施肥下,A1B1C1、A1B2C2、A1B3C3、A2B1C2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A2B3C1、A3B1C3、A3B2C1、A3B3C2处理的叶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2.63g·株-1),9种施肥处理叶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18.2%~23.6%,其中A3B3C2(7.06g·株-1)处理的叶生物量最高,比CK提高了168.4%,但是A2B3C1处理的全株比例最高,达到23.6%。8次施肥下,A1B1C1、A1B2C2、A1B3C3、A3B3C2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其余处理的叶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2.63g·株-1),9种施肥处理叶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为17.4%~22.7%,其中A3B1C3处理的叶生物量最高,为6.32g·株-1,比CK提高了140.3%,但是比例最高的处理为A1B1C1(22.7%)。综上,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叶生物量,但是同样的,并不是生物量越高所占全株的比例就越高,施肥次数对叶生物量和占全株比例的影响也很明显,6次施肥下叶生物量所占全株比例相对较高。
表6: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叶生物量的影响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实施例7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整株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7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整株生物量的影响。4次施肥时,9种处理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12.50g·株-1),比CK提高47.2%~141.6%,其中A3B2C1处理的整株生物量最大,达到30.02g·株-1。6次施肥时,除A1B1C1处理外其余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12.50g·株-1),比CK提高50.2%~172.2%,其中A3B3C2处理的整株生物量最大,为34.03g·株-1。8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的整株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12.50g·株-1),比CK提高49.6%~160.8%,其中A3B1C3处理的整株生物量最高,为32.60g·株-1。结合表4、5、6,综合分析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大致的规律为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但是施肥后,根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有所下降,茎生物量占全株的比例有所上升,叶生物量的全株比例与CK相差较小,可知,施肥措施主要影响了根、茎的生长,能够促进茎部的生长发育。
表7: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整株生物量的影响
处理 4次 6次 8次
A1B1C1 19.48±1.90b 18.78±0.68ab 18.70±1.35b
A1B2C2 18.40±0.63b 23.53±2.30bc 20.80±1.73b
A1B3C3 20.56±1.62bc 20.40±2.46b 20.18±1.85b
A2B1C2 22.85±1.71bcd 24.12±3.08bc 23.63±1.31bcd
A2B2C3 21.30±1.92bc 21.96±1.44bc 27.53±1.74cde
A2B3C1 26.52±2.59cde 27.74±2.63cd 29.34±1.98de
A3B1C3 28.87±2.83de 24.37±2.65bc 32.60±2.79e
A3B2C1 30.02±2.00e 28.49±2.08cd 28.27±2.89cde
A3B3C2 29.77±2.54e 34.03±2.31d 22.46±2.85bc
CK 12.50±1.49a 12.50±1.49a 12.50±1.49a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实施例8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氮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
氮素的积累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品质,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位置,因此研究氮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分配十分必要。由图5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整体来看,施肥有助于幼苗氮养分含量的积累。4次施肥下,除A1B3C3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16.789g·kg-1),比CK提高6.1%~18.2%,其中A2B3C1、A2B2C3、A3B2C1处理的含氮量较高,分别达到19.839g·kg-1、19.493g·kg-1、18.391g·kg-1。6次施肥下,除A1B2C2、A1B3C3这2个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16.789g·kg-1),比CK提高0.6%~20.4%,其中A3B1C3、A2B3C1、A3B2C1处理的含氮量较高,分别为19.834g·kg-1、19.782g·kg-1、19.678g·kg-1。8次施肥下,除A1B3C3、A2B3C1、A3B1C3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处理均显著高于CK(g·kg-1),比CK提高0.9%~28.3%,其中A2B1C2、A3B3C2、A3B2C1处理的含氮量较高,分别为21.539g·kg-1、20.312g·kg-1、19.710g·kg-1
从图5还可看出,根部的含氮量整体较高,在单株植株中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叶中的氮含量,含量最低的是茎部。这可能是因为苗木生长初期,根部需要进行大量的养分积累以供应整体的生长,且氮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重要支撑,因此叶片的氮素积累要大于茎部。4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的根部氮素积累范围为35.1%~43.2%,均高于CK(31.7%);茎部的氮素积累范围为25.3%~28.2%,只有A1B3C3(28.2%)处理高于CK(27.9%),其余处理均低于CK,说明在此试验条件下,茎部的氮素积累是有所下降的;叶部的氮素积累范围为29.9%~38.9%,均低于CK(40.4%)。6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的根部氮素积累范围为34.9%~42.1%,均高于CK(31.7%);茎部的氮素积累范围为25.1%~35.3%,除A3B3C2(35.3%)、A3B1C3(28.3%)外均低于CK(27.9%);叶部的氮素积累范围为29.8%~36.9%,均低于CK(40.4%)。8次施肥时,根部的氮素积累范围为34.4%~43.8%,均显著高于CK(31.7%);茎部的氮素积累范围为23.6%~33.8%,除A1B3C3(33.8%)、A3B1C3(32.6%)、A2B3C1(30.3%)、A3B3C2(28.8%)处理高于CK(27.9%)外,其他处理均低于CK;叶部的氮素积累范围为27.9%~35.1%,均低于CK(40.4%)。综上,3次施肥设计下,根部的氮素积累均显著提高,茎部的氮素积累随着次数的减少所占比例也有所减少,叶部的氮素积累均显著下降,因此施肥措施主要提高了根部的氮素养分含量。
实施例9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磷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
磷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参与到多种生物化学反应中,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由图6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整体来看,并不是所有施肥处理都能促进植物的磷吸收,有些处理甚至会导致植株体内磷素的降低。4次施肥下,只有A1B3C3处理显著高于CK(3.059g·kg-1),其他处理均与CK间无显著差异,且不同程度低于CK,是CK的87.5%~102.0%。6次施肥下,除A3B3C2、A2B2C3、A3B2C1这3个处理低于CK(3.059g·kg-1)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2.4%~20.6%,其中A1B3C3、A1B2C2处理的含磷量较高,分别为3.69g·kg-1、3.40g·kg-1。8次施肥下,除A2B1C2(3.31g·kg-1)、A1B2C2(3.35g·kg-1)、A1B3C3(3.92g·kg-1)处理与CK显著高于CK(3.059g·kg-1)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是CK的87.8%~95.5%。
从图6还可看出,根部的含磷量整体较高,在单株植株中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茎中的磷含量,含量最低的是叶部。这样的整体规律与植物生长初期植物的磷素需求有关,磷可以影响植株的高矮和分枝,除根部积累外主要作用于茎部的生长。4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的根部磷素积累范围为41.9%~55.7%,除了A1B3C3(51.7%)、A2B2C3(55.7%)高于CK(50.3%)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茎部的磷素积累范围为27.8%~41.3%,A1B2C2、A2B2C3、A2B1C2、A1B3C3处理低于CK(31.6%),其余处理均高于CK,其中A3B3C2(41.3%)含量最高;叶部的磷素积累范围为13.8%~22.2%,A3B3C2(13.8%)、A2B2C3(15.8%)、A3B1C3(17.8%)处理低于CK(18.1%),其余处理均高于CK。6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的根部磷素积累范围为40.6%~54.2%,A1B3C3(54.2%)、A2B1C2(50.4%)处理高于CK(50.3%),其他处理均低于CK;茎部的磷素积累范围为26.4%~38.6%,除A1B3C3(26.4%)、A1B2C2(26.9%)、A2B1C2(28.4%)、A1B1C1(29.2%)外均高于CK(31.6%),其中最高的为A3B3C2(38.6%);叶部的磷素积累范围为15.7%~31.4%,除处理A3B1C3(15.7%)、A3B3C2(17.5%)外均高于CK(18.1%)。8次施肥时,根部的磷素积累范围为40.5%~51.1%,除A2B3C1(51.2%)、A2B1C2(51.1%)、A1B3C3(51.0%)处理外均低于CK(50.3%);茎部的磷素积累范围为29.6%~42.9%,除A1B1C1(29.6%)、A1B2C2(30.0)、A2B2C3(30.5%)处理低于CK(31.6%)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叶部的磷素积累范围为16.3%~23.8%,除A1B1C1(23.8%)、A1B2C2(21.5%)、A2B2C3(20.1%)这3个处理高于CK(18.1%)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综上,3次施肥设计下,根部的磷素积累均最高,但是相较CK显著下降,茎部的磷素积累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叶部的磷素积累最少且均显著下降,因此施肥措施主要影响了茎部的磷素养分含量。
实施例10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钾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
钾元素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主要作用是活化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多集中于生命活动活跃的部位。由图7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幼苗各器官钾含量的影响。整体来看,施肥措施能够促进植株体内的钾吸收,不同施肥次数下,9种施肥处理植株体内的钾含量均高于CK。4次施肥下,A3B1C3(26.606g·kg-1)、A2B2C3(26.711g·kg-1)、A1B2C2(28.091g·kg-1)处理与CK(25.073g·kg-1)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6.1%~44.4%。6次施肥下,9种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25.073g·kg-1)外,比CK提高15.3%~52.0%,其中A3B2C1、A2B3C1、A3B3C2处理的含钾量较高,分别为38.102g·kg-1、34.142g·kg-1、33.365g·kg-1。8次施肥下,除A1B2C2(24.263g·kg-1)处理与CK(25.073g·kg-1)无显著差异且低于CK外,其他处理CK显著高于CK(3.059g·kg-1)外,其余处理均显著高于CK,比CK提高16.4%~37.0%。
从图7还可看出,根部与叶部的含磷量整体较高,在单株植株中所占比重最大,含量最低的是茎部。4次施肥时,9种施肥处理的根部钾素积累范围为37.7%~51.9%,除了A2B2C3(51.9%)处理高于CK(51.0%)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茎部的钾素积累范围为9.5%~13.7%,9种处理茎部的钾含量均低于CK(16.1%);叶部的钾素积累范围为38.6%~50.4%,9种处理叶部的钾含量均高于CK(32.9%),其中A1B1C1(50.4%)处理的叶部钾含量最高;6次施肥时,根部的钾积累范围为38.6%~48.0%,9种施肥处理均低于CK(51.0%);茎部的钾素积累范围为10.8%~14.9%,9种施肥处理均低于CK(16.1%),;叶部的钾素积累范围为38.2%~49.3%,9种施肥处理均高于CK(32.9%),其中A2B3C1(49.3%)处理的叶部钾含量最高。8次施肥时,根部的钾素积累范围为38.8%~56.6%,除A3B3C2(56.6%)、A1B2C2(56.2%)、A3B2C1(53.1%)处理外均低于CK(51.0%);茎部的钾素积累范围为9.5%~14.9%,9种施肥处理处理低于CK(16.1%);叶部的钾素积累范围为28.9%~51.0%,除A1B2C2(28.9%)处理外其余处理均高于CK(32.9%),其中A1B3C3(51.0%)、A2B3C1(50.7%)、A2B2C3(49.7%)这3个处理的叶部钾含量较高。综上,3次施肥设计下,根部和叶部的钾素积累较高,且所占比例相近,但是根部的钾含量相较CK显著下降,叶部的钾素积累所占比例显著增加,茎部的钾素积累最少且显著下降,因此施肥措施主要影响了叶部的钾养分含量。
实施例11养分转运效率
由表8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养分转运效率的影响,养分转运效率反映了植物体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其判断施肥效果。4次施肥下,氮的转运效率范围为5.1%~28.0%,A1B3C3(5.1%)处理的转运效率低于CK(8.4%),其中A2B3C1处理的装运效率最高为28%,比CK提高19.4%。磷的转运效率范围为3.7%~26.6%,只有A1B3C3(26.6%)、A2B1C2(20.8%)、A2B2C3(18.4%)这3个处理的磷转运效率要高于或等于CK(18.4%),其余处理的转运效率都低于CK。钾的转运效率范围为4.1%~50.4%,9种施肥处理的钾转运效率相较CK(4.1%)都显著提高,其中A3B2C1处理的钾转运效率最高,达到50.4%,比CK提高50.3%。6次施肥下,氮的转运效率范围为1.3%~30.4%,A1B2C2处理的转运效率极低为1.3%,比CK(8.4%)还要低7.1%,其他处理均高于CK,其中A2B2C3(30.4%)、A3B1C3(28.0%)、A2B3C1(27.7%)3个处理的氮转运效率较高,分别比CK提高了22.0%、19.6%、19.3%。磷的转运效率范围为6.8%~42.8%,相较于4次施肥,磷的转运效率均有所提高。除了A3B3C2(6.8%)、A2B2C3(11.1%)、A3B2C1(12.5%)外,其余处理均高于CK(18.4%),其中A1B2C2(42.8%)处理的转运效率最高,比CK提高了24.4%。钾的转运效率除了CK(4.1%)外范围为20.1%~58.3%,9种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A3B2C1(58.3%)处理的钾转运效率最高,比CK提高了54.2%。8次施肥下,氮的转运效率范围为3.7%~39.0%,除了A1B3C3(3.7%)、A2B3C1(7.3%)处理的转运效率低于CK(8.4%)外,其余处理均高于CK,其中A2B1C2(39.0%)的氮转运效率最高,比CK提高了30.6%。磷的转运效率范围为6.9%~51.8%,只有A1B3C3(51.8%)、A1B2C2(29.8%)、A2B1C2(27.9%)这3个处理的转运效率高于CK(18.4%),其余处理均低于CK。钾的转运效率范围为0.8%~42.7%,除A1B2C2(0.8%)处理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4.1%),其中A2B1C2(42.7%)处理的钾转运效率最高,比CK提高了38.6%。总体来看,3种施肥次数设计下,当磷的转运效率较高时,氮和钾的转运效率均较低,尤其是氮和磷之间这种规律尤其明显。只有在适当的氮磷钾配比下才能提高转运效率,否则可能会抑制营养运输。从施肥次数来看,6次施肥下,各种养分的转运效率提高幅度和稳定性都较强。
表8: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转运效率的影响
实施例12氮、磷、钾利用效率
从表9可看出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4次施肥下,氮的养分利用率较高的处理为A2B3C1(83.7%)、A1B2C2(73.9%)、A2B2C3(72.9%),最低的处理为A1B3C3(-54.4%)。磷的养分利用率只有A1B3C3(26.5%)、A2B1C2(3.8%)这2个处理为正,其余处理均低于0。钾的养分利用率较高的处理为A2B3C1(59.5%)、A1B1C1(57.3%)、A1B3C3(50.3%),最低的处理为A3B1C3(4.8%)。6次施肥下,A2B2C3(95.4%)、A2B3C1(82.0%)处理的氮的养分利用率相较其他处理较高,A1B2C2(-91.9%)处理则最低。A1B3C3(78.9%)、A1B2C2(42.8%)处理的磷养分利用率较高,A2B2C3(-11.8%)则最低。钾的养分利用率最高的为A1B1C1(71.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8次施肥下,A2B1C2(136.9%)处理的氮养分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只有A1B3C3(49.2%)、A1B2C2(36.7%)、A2B1C2(15.4%)处理的磷养分利用率为正。A2B1C2(58.0%)处理的钾养分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种施肥次数设计下,6次施肥的氮、磷的养分利用率要高于其他两次,8各个养分利用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8次施肥时,且当磷的养分利用率最高时,氮的养分利用率一定较低。
表9: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实施例13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土壤pH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度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合理施肥能够改良土壤的酸碱度,使之适应植物的生长。从表10可知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4次施肥下,pH的变化范围为7.77~7.91,CK(pH=7.86)处理的pH值并不是最低的,最低的为处理A3B3C2(pH=7.77),最高的处理为A3B2C1(pH=7.91)。6次施肥下,pH的变化范围为7.78~7.91,pH值最低的处理为A2B2C3(pH=7.78),最高的处理为A2B3C1(pH=7.91)。8次施肥下,pH的变化范围为7.79~7.92,pH值最低的处理为A2B2C3(pH=7.79),最高的处理为A1B3C3(pH=7.92)。整体来看,本试验条件下,土壤的酸碱度变化并不大,各施肥次数下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且施肥次数对pH值的影响也很小。
表10: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土壤pH的影响
处理 4次 6次 8次
A1B1C1 7.88±0.05b 7.82±0.02a 7.83±0.04a
A1B2C2 7.81±0.01ab 7.79±0.03a 7.83±0.03a
A1B3C3 7.86±0.04b 7.82±0.05a 7.92±0.02b
A2B1C2 7.83±0.03ab 7.84±0.02ab 7.86±0.03ab
A2B2C3 7.90±0.02b 7.78±0.03a 7.79±0.01a
A2B3C1 7.78±0.02a 7.91±0.02b 7.85±0.02a
A3B1C3 7.82±0.05ab 7.84±0.03ab 7.84±0.05a
A3B2C1 7.91±0.03b 7.88±0.04ab 7.86±0.03ab
A3B3C2 7.77±0.04a 7.81±0.02a 7.82±0.03a
CK 7.86±0.02b 7.86±0.02ab 7.86±0.02ab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实施例14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11发明人可知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4次施肥下,CK的氮含量最低,为2.620g·kg-1,除了A3B2C1处理显著高于CK外,其余处理均与CK无显著差异,A3B2C1处理的氮含量为2.961g·kg-1,比CK提高了13.0%。磷的含量,CK(0.891g·kg-1)并不是最低的,A2B3C1处理的磷含量最低,为0.660g·kg-1,含量最高的处理为A1B3C3(1.594g·kg-1),比CK提高了78.9%。钾的含量,除了A3B2C1(6.218g·kg-1)、A1B1C1(5.064g·kg-1)、A1B2C2(5.011g·kg-1)3个处理高于CK(4.952g·kg-1)外,其余处理均低于CK,其中A3B2C1处理含量最高,比CK提高了25.6%。6次施肥下,只有A1B2C2(4.283g·kg-1)处理的氮含量显著高于CK(2.620g·kg-1),其余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A1B2C2处理比CK提高63.5%。CK(0.891g·kg-1)的磷含量并不是最低的,A2B3C1处理的磷含量最低,为0.733g·kg-1,A2B2C3(1.612)处理的磷含量最高,比CK提高80.9%。除了A1B1C1(5.137g·kg-1)、A1B3C3(5.073g·kg-1)处理的钾含量高于CK(4.952g·kg-1)外,其他处理的钾含量均低于CK,含量最高的A1B1C1处理,比CK提高了3.7%。8次施肥下,同样的只有A1B2C2(4.531g·kg-1)处理的氮含量显著高于CK(2.620g·kg-1),其他处理均与CK无显著差异,A1B2C2处理的氮含量比CK提高了72.9%。各个处理间磷的含量差异显著,A2B3C1(0.717g·kg-1)处理的磷含量显著低于CK(0.891g·kg-1),而A2B1C2(1.610g·kg-1)处理的磷含量最高,比CK提高了80.7%。各处理间钾的含量差异不显著,A1B2C2处理的含量最高,为5.029g·kg-1,比CK提高了1.6%。
表11:不同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注: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p<0.05。
实施例15综合分析
苗木质量指数(QI)是通过苗高、地径、干重对苗木进行评价的一个数量标准,能够直观的反映苗木的生长状况,一般指数值越高,苗木质量越好。表12说明了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苗木质量指数的情况。4次施肥下,QI排名前3的处理为A3B1C3、A3B3C2、A3B2C1;6次施肥下,QI排名前3的处理为A2B3C1、A3B3C2、A3B2C1;8次施肥下,QI排名前3的处理为A2B2C3、A2B3C1、A3B2C1。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苗木质量指数越高,施氮量越少,施磷量和施钾量的规律不甚明显。3种施肥次数下,QI排名前3的处理均有A3B2C1,说明这个氮磷钾配比下的苗木生长比较稳定。
由于试验过程中所测指标较多,而每个指标下氮磷钾配比和施肥次数的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所测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原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并使这些少数变量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应的信息,以此来简化由于变量较多而导致的复杂性。
表12:苗木质量指数
将本试验的所有处理进行编号和数据整合,得到共27个施肥处理。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KMO检验值为0.362,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sig.<0.01,因此能够进一步进行特征值分析。结果保留了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成分,这6个主成分集中了原始变量的85.977%,能够根据这6个主成分的得分情况来反映最终结果,表13为各个主成分最终的得分公式。根据表14的主成分的最终得分和排名情况可以看到,编号18、25、17,即6次施肥下A3B3C2处理、8次施肥下A3B1C3处理、6次施肥下A3B2C1处理,这3个处理的综合得分是较高的。其中6次施肥下A3B3C2处理为最高,即生长季施肥6次、施氮量480mg·株-1、施磷量320mg·株-1、施钾量160mg·株-1、氮磷钾配比为3:2:1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苗木综合得分最高。在前面进行的分次数测算苗木质量指数的结果较吻合,6次施肥时QI排名最高的3个组合为A2B3C1、A3B3C2、A3B2C1,综合得分的结果也同时落在这个范围内。
表13:得分公式
表14:主成分分析得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红花玉兰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红花玉兰施加包括氮磷钾的肥料,
其中,所述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80:80、160:160:160、160:320:320、320:80:160、320:160:320、320:320:80、480:80:320、480:160:80或480:320: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次数为4、6或8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磷钾质量配比为320:160:320、320:320:80或480:320: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磷钾质量配比为480:320:1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次数为6或8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次数为6次。
7.一种红花玉兰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红花玉兰施加包括氮磷钾的肥料,
其中,所述肥料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480:320:160且施肥次数为6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80:160且施肥次数为6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80:160且施肥次数为4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480:160:80且施肥次数为6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160:160且施肥次数为8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480:320:160且施肥次数为8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80:160且施肥次数为8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320:320:80且施肥次数为4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320:320且施肥次数为8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320:320且施肥次数为6次、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160:160且施肥次数为6次或
氮磷钾的质量配比为160:80:80且施肥次数为6次。
CN201710940493.0A 2017-09-30 2017-09-30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Pending CN108293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0493.0A CN1082933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0493.0A CN1082933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3391A true CN108293391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7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0493.0A Pending CN108293391A (zh) 2017-09-30 2017-09-30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9339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3500A (zh) * 2013-05-30 2013-09-11 句容美华园林景观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白玉兰的栽培方法
CN105165441A (zh) * 2015-09-11 2015-12-23 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广玉兰夏季移运成活率的方法
CN106134801A (zh) * 2016-06-27 2016-11-23 宜宾云辰乔木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色玉兰花的培育方法
CN107155579A (zh) * 2017-05-25 2017-09-15 梁钟 一种白玉兰的种子育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3500A (zh) * 2013-05-30 2013-09-11 句容美华园林景观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白玉兰的栽培方法
CN105165441A (zh) * 2015-09-11 2015-12-23 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广玉兰夏季移运成活率的方法
CN106134801A (zh) * 2016-06-27 2016-11-23 宜宾云辰乔木园林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色玉兰花的培育方法
CN107155579A (zh) * 2017-05-25 2017-09-15 梁钟 一种白玉兰的种子育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家胜等: "氮磷钾对银杏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郝跃: "红花玉兰播种育苗技术与标准化体系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gbo et al. Effects of rates and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on growth, yield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lanum melongena L.(cv.‘Ngwa local’) fruits
Menegatti et al. Growth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three peach rootstocks until the grafting stage
Mahmood et al. Dry matter yield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rghum cultivars with varying planting density and sowing date
CN106577268A (zh) 从多个小麦品种中筛选磷高效利用品种的方法
CN106718718A (zh) 从多个大麦品种中筛选磷高效率利用品种的方法
Salavati et al. The effect of super-absorbent polymer and sowing depth on growth and yield indices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in Hamedan province, Iran.
Wang et al. Interactive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N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on fruit yield, quality and water-N productivity of greenhouse cherry tomato
CN103694030B (zh) 一种含avg的防止柿树落花落果的保果防落剂
CN101985408B (zh) 西瓜专用配方肥
CN108293391A (zh) 红花玉兰施肥方法
Hao et al. Optimizing shade cultivation method and irrigation amount to improv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bean yield, and quality of coffee in a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CN109618786A (zh) 一种木荷容器苗培育方法
Lacey et al.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by flooded gum seedlings subjected to various phosphorus supplies
Naomi et al. Role of phosphate fertilizer on growth and yield of hybrid maize (Zea mays L.)
Noor et al.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adaptation of elite varieties of dryl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iza et al. Carrot productivity under various levels of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Wang 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exponential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 of Hydrangea macrophylla seedlings.
Jing et al.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based on critical nitrogen absorption regulate processing tomatoes productivity, nitrogen uptake, nitrate distributions, and root growth in Xinjiang, China
Widodo et al. Response of shallots of batu ijo variety on doses of N and K fertilizers
CN105104047A (zh) 米粉稻品种栽培方法
Hidayah et al. Study of paclobutrazol dosage and seed size on growth and yield of porang (Amorphophallus onchophyllus P.).
Wang et al. The Yield and Quality Formation of Wheat Induced by Exogenous Strigolactones in Drought Condition
de Sousa et al. Growing lettuce seedlings in different organic composts used as substrate
RU2730618C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плодородия почв под прогнозируемый урожай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культур
Anjani et al. Effect of Tofu Liquid Waste Liquid Organic Fertilizer Concentrat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Em4 and Molasses on the Growth and Results of Shallot (Allium Ascalonicum 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