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8894A -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8894A
CN108288894A CN201810271764.2A CN201810271764A CN108288894A CN 108288894 A CN108288894 A CN 108288894A CN 201810271764 A CN201810271764 A CN 201810271764A CN 108288894 A CN108288894 A CN 108288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or
motor
air draft
rotor
rotatio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717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子敏
阳旭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717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88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8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88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61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 H02K7/063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integrally combined with motor parts, e.g. motors with eccentric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该马达包括:马达本体、马达组件以及至少一个排风振子,排风振子的外形呈叶片状,且包括至少一个叶片结构;马达组件设置于马达本体内,且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将至少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形成延伸部,排风振子设置于延伸部上;排风振子,用于在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被动散热方式散热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主动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马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移动终端,如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处理器主频更高、内核个数更多、芯片运算速度更快、显示屏分辨率更高以及尺寸更薄等,已经成为了移动终端的主要卖点,但随之而来的散射问题也成为了制约移动终端发展的一大因素。由于大部分移动终端均采用正面显示屏,背面电池,壳体为塑料的设计,这些材料都不利于热量的散发,因此,有必要在移动终端中添加散射模块。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上采用的散热方式为被动散热方式,即利用一些导热性能比较好的材料覆盖在发热源上,再把发热源的热量传导到其它壳体上来实现散热,其中,经常使用的材料有:石墨烯、导热硅胶或导热双面胶等。上述被动散热方式首先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其次也会增加移动终端的生产难度,如为了配合散热,需要增加一些导热的金属片,这样不利于移动终端的轻薄化。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被动散热方式的散热率较低,热量更多的是均匀分布到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位,在使用移动终端一段时间后,由于热量不能有效的散发到移动终端外,移动终端仍会变得比较热,其实质上仍未解决移动终端的发热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以实现移动终端的主动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马达本体、马达组件以及至少一个排风振子,所述排风振子的外形呈叶片状,且包括至少一个叶片结构;
所述马达组件设置于所述马达本体内,且所述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将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马达本体形成延伸部,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用于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
进一步的,该马达还包括至少一个标准振子;
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用于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振动。
进一步的,该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仅将一端延伸出所述马达本体,形成一个延伸部,所述排风振子以及所述标准振子均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
进一步的,该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分别将两端延伸出所述马达本体,形成两个延伸部;
所述排风振子与所述标准振子的设置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另一个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以及所述标准振子均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
进一步的,在设置于同一所述延伸部上的第一标准振子以及第一排风振子中,第一标准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小于第一排风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或者
第一标准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大于第一排风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套接于所述转子上;
所述定子,用于产生旋转磁场,并向所述转子提供所述旋转磁场;
所述转子,用于在所述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中做旋转运动,产生负载转矩,并将所述负载转矩通过所述转动轴传输至所述排风振子和所述标准振子。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包括电刷和磁铁,所述电刷与电源接口相连;
所述电刷,用于将直流电流传输至所述转子;
所述磁铁,用于产生所述旋转磁场,并向所述转子提供所述旋转磁场。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包括换向器、转子铁芯、转子绕组和所述转动轴,所述换向器与所述电刷接触并与所述转子绕组相连,所述转子铁芯位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子铁芯外缘开设槽;
所述换向器,用于将通过电刷接入的直流电流转换为所述转子绕组中的交变电流,以使所述负载转矩的方向不变;
所述转子铁芯,用于构成主磁路以及将所述转子绕组安放于所述转子铁芯外缘开设的槽中;
所述转子绕组,用于通过所述换向器接入所述交变电流形成电路,并在所述磁铁产生的所述旋转磁场中带动所述转子铁芯做旋转运动;
所述转动轴,用于支撑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转子绕组,并随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转子绕组旋转,向所述排风振子和所述标准振子输出所述负载转矩。
进一步的,所述定子还包括变阻,所述变阻与所述转子绕组并联;
所述变阻,用于减少所述电刷和所述换向器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如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马达,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
本发明通过在马达上设置外形呈叶片状的排风振子并将排风振子设置于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上,实现了排风振子在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旋转,并产生空气流动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动散热方式散热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主动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排风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排风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排风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排风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f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g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h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i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j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k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马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马达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采用主动散热方式进行散热的情况,下面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该马达具体可以包括:马达本体1、马达组件(图中仅示出马达组件中的马达轴224)以及至少一个排风振子3(图中仅示出一个),排风振子3的外形呈叶片状,且包括至少一个叶片结构;
马达组件设置于马达本体1内,且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将至少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延伸部(图中仅示出转动轴224将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排风振子3设置于延伸部上;
排风振子3,用于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224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马达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旋转机构,马达本体1可以指马达外壳,马达组件可以包括定子和转子等,其中,转子可以包括转动轴224,马达组件设置于马达本体1内,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的至少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延伸部。排风振子3的外形呈叶片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叶片结构,排风振子3设置于延伸部上,其中,排风振子3可以通过制作模具后采用粉末冶金(如钨铜或钨铁)的技术来实现。由于排风振子3的重心与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不重合,因此,当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运动时,便会产生振动,同时,又由于排风振子3的外形呈叶片状,因此,相比于标准振子只能实现振动功能而言,排风振子3不仅可以实现振动功能,还可以实现在振动的同时,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224旋转,进而使得空气可以流动,实现排风散热的功能。这里所述的标准振子可以指外形并不是呈叶片状,但同时具有与排风振子3相同的其重心与转动轴224不重合的特性,也即,所有振子均具有的重心与转动轴224不重合的特性,但是由于标准振子的外形并不呈叶片状,因此,在振动的同时,无法实现排风散热,也即标准振子只可以实现振动的功能,而无法实现排风散热的功能。
下面将对马达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具体的,该马达的工作原理为: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在转子中形成电流,转子在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磁转矩,当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上设置有机械负载时,如排风振子3,将输出负载转矩,排风振子3将在转动轴224输出的负载转矩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224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当然可以理解到,机械负载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如标准振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a中仅示出了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以及仅示出了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的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延伸部,除此之外,还可将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的两端均延伸出马达本体形成两个延伸部,相应的,当至少有两个排风振子3时,排风振子3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延伸部上,也可以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排风振子3的外形呈叶片状,且包括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如图1b-1e所示,给出了不同排风振子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排风振子3依次为由两个叶片结构、三个叶片结构、四个叶片结构和五个叶片结构按照一定排列方式构成。当然可以理解到,只要设计出的排风振子3可以满足前文所述的振子的重心与转动轴224不重合这一条件,即可以实现振子振动,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排风振子3的具体结构,即排风振子3具体由多少个叶片结构以及叶片结构按何种排列方式排列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具体延伸部的个数、排风振子3的个数以及排风振子3设置的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也不作具体限定。换句话说,图1a-1e仅是示例而非限定。还可以理解到,当设计出的排风振子3可以实现振动的功能时,相应的,便可以同时实现排风散热的功能。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标准振子设置于延伸部上,当其随转动轴224的驱动实现振动而言,由于排风振子3所具有的叶片状结构,可以使其设置于延伸部上,随转动轴224的驱动实现振动的同时,也可以同时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224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进而实现排风散热,上述可以理解为一种主动散热方式,当将这种主动散热方式应用于移动终端上时,由于该种散热方式并不需要其它器件与之配合,因而,并不会增加移动终端的生产难度。并且最重要的是,相比于被动散热方式是将热量更多的是均匀分布到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位,造成在使用移动终端一段时间后,由于热量不能有效的散发到移动终端外,移动终端仍会变得比较热,其实质上仍未解决移动终端的发热问题而言,该种散热方式中排风振子3可以在振动的同时,带动叶片状结构随转动轴224旋转,产生空气流动,从而可以直接将热量从移动终端设置的出风口中排出,这样即使在使用移动终端一段时间后,由于热量可以实时散发至移动终端外,移动终端仍就不会变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解决移动终端发热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马达上设置外形呈叶片状的排风振子并将排风振子设置于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上,实现了排风振子在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旋转,并产生空气流动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动散热方式散热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主动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f所示,该马达具体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标准振子4;
标准振子4设置于延伸部上,用于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进行振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这里所述的标准振子4和前文所述的标准振子是指的同一类型的振子,即外形与排风振子3不同,只可以实现振动功能。同样,当标准振子4设置于延伸部上,作为马达驱动的机械负载时,可以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进行振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f仅示出了一个标准振子4,也仅示出了转动轴224的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延伸部,同样,还可将转动轴224的两端均延伸出马达本体形成两个延伸部,相应的,当至少有两个标准振子4时,标准振子4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延伸部上,也可以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当然可以理解到,具体延伸部的个数、标准振子4的个数以及标准振子4设置的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也不作具体限定。换句话说,图1f仅是示例而非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f所示,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仅将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一个延伸部,排风振子3以及标准振子4均设置于延伸部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仅将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形成一个延伸部,相应的,排风振子3以及标准振子4均设置于同一个延伸部上。
图1f仅示出了一个排风振子3和一个标准振子4,也仅示出了标准振子3到达所述马达本体1的距离小于排风振子3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当然可以理解到,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的个数,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与马达本体1的距离关系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换句话说,图1f仅是示例而非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g-1j所示,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分别将两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两个延伸部;
排风振子3与标准振子4的设置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排风振子3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标准振子4设置于另一个延伸部上;
排风振子3以及标准振子4均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
排风振子3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标准振子4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
排风振子3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标准振子4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分别将两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两个延伸部,排风振子3与标准振子4的设置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如图1g所示,排风振子3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标准振子4设置于另一个延伸部上;如图1h所示,排风振子3以及标准振子4均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如图1i所示,排风振子3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标准振子4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如图1j所示,排风振子3设置于两个延伸部上,标准振子4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当马达启动运转后,排风振子3可以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224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同时实现振动以及排风散热的功能;标准振子4可以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实现振动的功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的个数,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与延伸部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换句话说,图1g-1j仅是示例而非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f、1h-1j所示,在设置于同一延伸部上的第一标准振子4以及第一排风振子3中,第一标准振子4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小于第一排风振子3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或者
第一标准振子4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大于第一排风振子3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标准振子4可以指标准振子4中距离马达本体1最近的标准振子4,同样的,第一排风振子3可以指排风振子3中距离马达本体1最近的排风振子3。相应的,第二标准振子4可以指标准振子4中距离马达本体1第二近的标准振子4,第二排风振子3可以指排风振子3中距离马达本体1第二近的排风振子3,第三标准振子4、第三排风振子3…按照同样的距离马达本体1的距离远近来进行定义。在设置于同一延伸部上的第一标准振子4以及第一排风振子3中,第一标准振子4和第一排风振子3与马达本体1的距离关系可以包括下述情形:如图1f、1i所示以及如图1h左侧延伸部所示,第一标准振子4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小于第一排风振子3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如图1h右侧延伸部以及如图1j所示,第一标准振子4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大于第一排风振子3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同一延伸部上包括至少两个标准振子4以及至少两个排风振子3,此时,除了第一标准振子4和第一排风振子3与马达本体1的上述距离关系外,在设置于同一延伸部上的其它标准振子4和其它排风振子3与马达本体1的距离关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如在同一延伸部上设置有三个标准振子4和两个排风振子3,其中,可以是:第二标准振子4和第三标准振子4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均小于第二排风振子3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还可以是:第二排风振子3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大于第二标准振子4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小于第三标准振子4到达马达本体1的距离,即第二排风振子3位于第二标准振子4和第三标准振子4之间。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马达组件可以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套接于转子上;
定子,用于产生旋转磁场,并向转子提供旋转磁场;
转子,用于在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转给中做旋转运动,产生负载转矩,并将负载转矩通过转动轴224传输至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马达组件可以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套接于转子上,定子可以指马达运行时静止不动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并具体可以由磁铁、电刷、端盖、轴承、变阻和机座等部分组成;转子可以指马达运行时转动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当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224上设置有机械负载时,如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将输出负载转矩,转子是马达进行能量转换的枢纽,并具体可以由转子铁芯、转子绕组、换向器和转动轴224等组成。具体的,定子用于产生旋转磁场,并向转子提供旋转磁场,转子用于在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转给中做旋转运动,产生负载转矩,并将负载转矩通过转动轴224传输至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使得排风振子3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转动轴224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同时实现振动以及排风散热的功能以及使得标准振子4在转动轴224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实现振动的功能。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k所示,定子可以包括电刷211和磁铁212,电刷211与电源接口相连;
电刷211,用于将直流电流传输至转子;
磁铁212,用于产生旋转磁场,并向转子提供旋转磁场。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定子具体可以包括电刷211和磁铁212,其中,电刷211与电源接口相连,用于引入直流电流,并将直流电流传输至转子。磁铁212用于产生旋转磁场,并向转子提供该旋转磁场,使得转子可以在该旋转磁场中做旋转运动,输出负载转矩。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k所示,转子可以包括换向器221、转子铁芯222、转子绕组223和转动轴224,换向器221与电刷211接触并与转子绕组223相连,转子铁芯222位于转动轴224上,转子铁芯222外缘开设槽;
换向器221,用于将通过电刷接入的直流电流转换为转子绕组223中的交变电流,以使负载转矩的方向不变;
转子铁芯222,用于构成主磁路以及将转子绕组223安放于转子铁芯222外缘开设的槽中;
转子绕组223,用于通过换向器221接入交变电流形成电路,并在磁铁212产生的旋转磁场中带动转子铁芯222做旋转运动;
转动轴224,用于支撑转子铁芯222和转子绕组223,并随转子铁芯222和转子绕组223旋转,向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输出负载转矩。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转子具体可以包括换向器221、转子铁芯222、转子绕组223和转动轴224,换向器221与电刷211接触并与转子绕组223相连,转子铁芯222位于转动轴224上,转子铁芯222外缘开设槽,其中,换向器221用于将通过电刷211接入的直流电流转换为转子绕组223中的交变电流,以使负载转矩的方向不变,换向器221可以是由多个换向片组成的圆柱体,换向片之间用云母片绝缘。前文所述的电刷211与刷握、刷杆和刷杆座(图1k中未示出)组成电刷装置,电刷211放在刷握上,用弹簧压紧,使电刷211与换向器221之间有良好的滑动接触,刷握固定在刷杆上,刷杆装在刷杆座上,相互之间必须绝缘。刷杆座装在端盖或轴承内盖上,圆周位置可以调整,调好后加以固定。转子铁芯222用于构成主磁路以及将转子绕组223安放于转子铁芯222外缘开设的槽中。转子绕组用于通过换向器221接入交变电流形成电路,并在磁铁212产生的旋转磁场中带动转子铁芯222做旋转运动,转子绕组由多匝线圈按照一定规律连接而成,线圈可以用高强度漆包线或玻璃丝包扁铜线绕成。转动轴224用于支撑转子铁芯222和转子绕组223,并随转子铁芯222和转子绕组223旋转,向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输出负载转矩。此外,为了降低马达在运行过程中转子铁芯222产生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转子铁芯222一般可以用0.5mm厚的硅钢片冲制的冲片叠压而成。转动轴224要求需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度,一般可以用圆钢加工而成。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k所示,定子具体还可以包括变阻213,变阻213与转子绕组223并联;
变阻213,用于减少电刷211和换向器221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由于转子铁芯222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电刷211和换向器221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发生打火,此时,变阻213就可以用于减少电火花。更为具体的,该变阻213可以为压敏电阻,其阻抗一般在300-500Ω之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k中仅示出了转动轴224的一端延伸出马达本体1形成延伸部,一个排风振子3和一个标准振子4设置于延伸部上,并且排风振子3距离马达本体1的距离大于标准振子4距离马达本体1的距离,但是延伸部的个数、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的个数以及排风振子3和标准振子4距离马达本体1的距离关系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换句话说,图1k仅是示例而非限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定子具体还可以包括机座和端盖(图中未示出),端盖位于机座的两端,其中,机座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主磁路的一部分,借以构成磁极之间的通路,磁通通过的部分称为磁轭;二是,作为马达的结构框架,用于固定磁铁和端盖。端盖通过端盖中的轴承支撑转子,将定子和转子连为一体,同时,端盖对马达内部还起到防护作用。为保证机座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导磁性能,一般可以为铸钢件或又钢板焊接而成。
此外,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的马达可以为直流马达。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如何改善移动终端性能的情况,下面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该终端可以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马达,马达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主板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马达可以设置于以多功能终端的主板上,主板上的芯片可以分别通过热管将芯片中的热量导出,移动终端的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通过驱动马达中的排风振子3振动同时产生空气流动,从而可以将每个热管的热量通过出风口排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配备有马达的设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马达具体通过何种方式将移动终端产生的热量排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前文所述的马达,当将其设置于移动终端内部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被动散热方式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散热率较低的问题,实现了采用主动散热方式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本体、马达组件以及至少一个排风振子,所述排风振子的外形呈叶片状,且包括至少一个叶片结构;
所述马达组件设置于所述马达本体内,且所述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将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马达本体形成延伸部,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用于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振动,并在振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叶片结构围绕所述转动轴旋转,以产生空气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还包括至少一个标准振子;
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用于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进行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仅将一端延伸出所述马达本体,形成一个延伸部,所述排风振子以及所述标准振子均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中的转动轴分别将两端延伸出所述马达本体,形成两个延伸部;
所述排风振子与所述标准振子的设置方式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另一个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以及所述标准振子均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
所述排风振子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上,所述标准振子设置于一个延伸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同一所述延伸部上的第一标准振子以及第一排风振子中,第一标准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小于第一排风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或者
第一标准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大于第一排风振子到达所述马达本体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套接于所述转子上;
所述定子,用于产生旋转磁场,并向所述转子提供所述旋转磁场;
所述转子,用于在所述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中做旋转运动,产生负载转矩,并将所述负载转矩通过所述转动轴传输至所述排风振子和所述标准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电刷和磁铁,所述电刷与电源接口相连;
所述电刷,用于将直流电流传输至所述转子;
所述磁铁,用于产生所述旋转磁场,并向所述转子提供所述旋转磁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换向器、转子铁芯、转子绕组和所述转动轴,所述换向器与所述电刷接触并与所述转子绕组相连,所述转子铁芯位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子铁芯外缘开设槽;
所述换向器,用于将通过电刷接入的直流电流转换为所述转子绕组中的交变电流,以使所述负载转矩的方向不变;
所述转子铁芯,用于构成主磁路以及将所述转子绕组安放于所述转子铁芯外缘开设的槽中;
所述转子绕组,用于通过所述换向器接入所述交变电流形成电路,并在所述磁铁产生的所述旋转磁场中带动所述转子铁芯做旋转运动;
所述转动轴,用于支撑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转子绕组,并随所述转子铁芯和所述转子绕组旋转,向所述排风振子和所述标准振子输出所述负载转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还包括变阻,所述变阻与所述转子绕组并联;
所述变阻,用于减少所述电刷和所述换向器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马达,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
CN201810271764.2A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Withdrawn CN1082888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1764.2A CN108288894A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71764.2A CN108288894A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8894A true CN108288894A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3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71764.2A Withdrawn CN108288894A (zh) 2018-03-29 2018-03-29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888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0159B2 (ja) 交流回転電機
RU2083051C1 (ru)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JP2019024296A (ja) 回転電機
Wrobel et al. Design of a brushless PM starter generator for low-cost manufacture and a high-aspect-ratio mechanical space envelope
CN108347136A (zh) 油冷轮毂永磁同步电机
JP2018011501A (ja) 永久磁石直流モータ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hvacシステム
JP2002191149A (ja) 回転電機
CA2347608C (en) Actuator capable of revolving
CN111865027A (zh) 一种高频高转速摆动电机及其实现方法
CN106953493A (zh) 一种无刷交流振荡微电机
CN208272797U (zh) 油冷轮毂永磁同步电机
CN207968191U (zh)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CN108288894A (zh)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JP2005151667A (ja) モータステータ構造
CN108306447A (zh)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RU2436220C1 (ru) Ротор асинхронно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CN108923573A (zh) 一种多功能皮带式电动机
CN208904777U (zh) 一种定子组件、电机及车辆
CN208353142U (zh) 一种马达和移动终端
CN106385126A (zh) 一种低频静音高效直流电机外绕线组结构
CN206834933U (zh) 一种带风扇叶的开关磁阻电机转子
CN214205200U (zh) 一种有铁芯永磁式微型直流马达
KR100530280B1 (ko) 외전형 단상 유도 전동기의 회전자
JP2002516060A (ja) 球形・直流・かご型ロータ電動機
CN210225220U (zh) 一种带有散热功能的智能温感微型无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