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903A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903A
CN108282903A CN201710010433.9A CN201710010433A CN108282903A CN 108282903 A CN108282903 A CN 108282903A CN 201710010433 A CN201710010433 A CN 201710010433A CN 108282903 A CN108282903 A CN 108282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ead code
random access
network entity
acc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04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903B (zh
Inventor
任斌
艾托尼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0104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903B/zh
Priority to US16/476,015 priority patent/US1122407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75575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22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50Perfumes
    • C11D3/502Protected perfumes
    • C11D3/505Protected perfumes encapsulated or adsorbed on a carrier, e.g. zeolite or 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02Inorganic compounds ; Elemental compounds
    • C11D3/12Water-insoluble compounds
    • C11D3/124Silicon containing, e.g. silica, silex, quartz or glass bea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16Organic compounds
    • C11D3/20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11D3/22Carbohydrat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11D3/222Natural or synthetic polysaccharides, e.g. cellulose, starch, gum, alginic acid or cyclodextr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DDETERGENT COMPOSITIONS; USE OF SINGLE SUBSTANCES AS DETERGENTS; SOAP OR SOAP-MAKING; RESIN SOAPS; RECOVERY OF GLYCEROL
    • C11D3/00Other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of detergent compositions covered in group C11D1/00
    • C11D3/16Organic compounds
    • C11D3/37Polymers
    • C11D3/374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1D3/3753Polyvinylalcohol; Ethers or ester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UE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样,本发明的信息传输方法在随机接入请求中同时携带前导码以及数据,能够有效降低控制面的处理时延,同时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及接入网实体。
背景技术
当前LTE(Long Term Evolutionary,长期演进)协议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机制,对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R(New Radio,新空口)中的上行多波束(multi-beam)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存在控制面时延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针对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低时延高可靠)场景定义的低时延的性能指标。可见,现有技术中四步随机接入机制时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接入网实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四步随机接入机制时延较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终端UE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二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网实体接收第一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所述第一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窗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终端UE,所述UE为第一UE,所述第一UE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二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入网实体,所述接入网实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所述接入网实体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解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所述接入网实体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窗口。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用户终端UE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样,本发明的信息传输方法在随机接入请求中同时携带前导码以及数据,能够有效降低控制面的处理时延,同时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与数据的复用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UE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UE首先向接入网实体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向所述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所述UE在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之后向所述接入网实体发送连接请求,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请求可以是通过层2或者层3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消息,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连接请求进行冲突解决,即建立所述接入网实体与所述UE之间的连接。基于上述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的接入过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UE可以是例如手机、计算机、家电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终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所述UE的具体类型。所述接入网实体可以是接入网中与所述UE连接的实体设备,例如基站,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UE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步骤202、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E在请求接入时向所述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UE需要请求接入时,所述第一UE向所述接入网实体一起发送所述第一前导码以及所述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E仅仅是为了后文区别于其他UE而命名,在本发明中不构成限制。
所述数据可以是接入请求消息,即可以图1所示的Msg3包括的内容(例如UE标识码、上行调度请求SR或小数据包等)。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将图1所示的四步随机接入机制中的Msg1以及Msg3中的内容一起发送给所述接入网实体,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之间的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接入网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标识码、定时提前指令(TA command)或者用于冲突解决的UE标识码。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图1所示的四步随机接入机制简化为如图3所示的两步随机接入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控制面处理时延。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可以是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也可以是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所述数据的波形可以是多载波波形,也可以是单载波波形,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码可以由一个前导序列(例如一个较长的前导序列)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前导序列(例如多个较短的前导序列)构成。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可以占用一个时隙,也可以占用多个时隙。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还可以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UE向所述接入网实体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时,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可以与其他UE(例如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时分复用,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可以只包括第二前导码,即只传输如图1所示的Msg1,也可以同时包括第二前导码以及数据。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且所述数据的CP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CP长度时,所述接入网实体在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时,首先会基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Timingoffset),所述接入网实体在确定所述定时偏差之后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窗口,用于对所述数据进行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接入网实体可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然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参见图4至图10,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可以只占用一个时隙(如图4至图7所示),也可以占用多个时隙(如图8至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码可以由一个前导序列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前导序列构成。
如图4所示,在图4所示的复用示意图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由一个前导序列构成,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相同。
如图5所示,在图5所示的复用示意图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由一个前导序列构成,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不相同,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大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该实施例中,所述接入网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时,所述接入网实体进行数据符号的检测时,首先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此时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然后基于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FFT处理窗口。如图6所示,所述定时偏差为所述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一UE的往返传输时延RTT以及传输信道的时延扩展Delay Spread的总和。
如图7所示,在图7所示的复用示意图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由多个前导序列构成,所述第一UE可以独立选择每个前导序列,这样,如图7所示的复用结构能够承载更多的数据。
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多个时隙时,所述第一前导码可以跨越多个时隙,而所述数据可以只占用一个时隙,如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前导码只占用一个时隙,而所述数据跨越多个时隙,如图9所示,同样地,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多个时隙。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可以预留保护间隔,以便于其他的UE可以复用所述保护间隔。
可选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二前导码。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为第二UE发送的请求,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中携带有第二前导码。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时分复用,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如图12至图15所示,图12至图15示出了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的多种频分复用方式。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可以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不同的子载波之间还可以包含保护频带。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时,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可以只占用一个时隙,例如如图12至图1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也可以占用多个时隙,例如如图15所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时,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如图11所示。此外,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且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如图12所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可以只包括一个前导序列(例如一个较长的前导序列),也可以包括多个前导序列(例如多个较短的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可以只占用一个时隙,也可以占用多个时隙。所述数据的波形可以为多载波波形(例如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也可以为单载波波形(例如DFT-S-OFDM)。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可以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相同,也可以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的长度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该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时,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没有共用的时隙,如图10所示。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该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在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所述保护间隔用于给其他UE进行复用。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只占用一个时隙,可以在所述共用的时隙中预留保护间隔;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多个时隙时,可以在所述第一前导码占用的时隙中预留保护间隔,而不在所述数据所在的时隙预留保护间隔,当然,也可以在所述数据所在的时隙预留保护间隔,而不在所述第一前导码所在的时隙中预留保护间隔,如图9所示。当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所述方法可以在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的不同时隙中均预留保护间隔,如图1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预留保护间隔并不仅仅限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时分复用的情况,同时适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的情况,如图12至图1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的时隙均是指上行时隙,图4至图15所示的复用结构图中的DL表示下行(DownLink)时隙,GP表示保护周期(Guard Period)。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用户终端UE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样,本发明的信息传输方法在随机接入请求中同时携带前导码以及数据,能够有效降低控制面的处理时延,同时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参见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601、接入网实体接收第一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步骤1602、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所述第一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窗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与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对应的接入网实体侧实施例,上述接入网实体执行的相关步骤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中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接入网实体可以为基站,在此不做限定。
参加图1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UE包括:
发送模块1701,用于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接收模块1702,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二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UE可以是图2-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UE,图2-图1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UE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一UE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8,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所述接入网实体包括:
接收模块180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发送模块1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可选地,参见图19,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所述接入网实体还包括:
计算模块18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解调模块1804,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参见图20,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所述接入网实体还包括:
检测模块1805,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
确定模块1806,用于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窗口。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接入网实体可以是图2-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实体,图2-图16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实体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接入网实体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21,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UE包括:处理器2100、收发机2110、存储器2120、用户接口2130和总线接口,其中:
处理器2100,用于读取存储器21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收发机2110,用于在处理器21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2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1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21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2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120可以存储处理器2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二前导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UE可以是图2-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UE,图2-图1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UE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一UE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22,图中示出一种接入网实体的结构实体图,该接入网实体包括:处理器2200、收发机2210、存储器2220、用户接口2230和总线接口,其中:
处理器2200,用于读取存储器22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在图2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2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2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2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22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20可以存储处理器2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22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20可以存储处理器2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2200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所述第一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所述处理器2200还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
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窗口。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2200还用于:
接收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接入网实体可以图2-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实体,图2-图16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实体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接入网实体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6)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终端UE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所述第一UE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二前导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9.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网实体接收第一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所述第一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
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窗口。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实体接收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16.如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18.如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19.一种用户终端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为第一UE,所述第一UE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入网实体发送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二前导码。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24.如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26.如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27.一种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实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UE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携带有第一前导码以及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第一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实体还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前导码计算信道估计结果;
解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检测和解调。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时分复用,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总功率相同。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长度,所述接入网实体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得到所述第一UE与所述接入网实体之间的定时偏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定时偏差确定传输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符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窗口。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第二UE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包括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请求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请求频分复用。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为频分复用,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功率与传输所述数据的数据符号总功率相同。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所在的子载波之间包含保护频带;或者
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采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所述数据占用多个不同的子载波,所述前导码所在的子载波在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中间,所述数据所在的多个子载波的最外侧两边包含保护频带。
34.如权利要求27~33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包括一个或多个前导序列,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占用一个或多个时隙;
所述数据的波形为多载波波形或者单载波波形;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与所述数据的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循环前缀与所述数据的循环前缀长度相同或者不相同。
3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与所述数据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隙。
36.如权利要求27~33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导码及所述数据占用的一个或多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隙中预留了保护间隔。
CN201710010433.9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Active CN108282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433.9A CN108282903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US16/476,015 US11224072B2 (en) 2017-01-06 2018-02-07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network entity
PCT/CN2018/075575 WO2018127227A1 (zh) 2017-01-06 2018-02-07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及接入网实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433.9A CN108282903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903A true CN108282903A (zh) 2018-07-13
CN108282903B CN108282903B (zh) 2020-03-24

Family

ID=62789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0433.9A Active CN108282903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4072B2 (zh)
CN (1) CN108282903B (zh)
WO (1) WO201812722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379A (zh) * 2018-08-06 2018-10-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5g系统低延时高可靠场景下前导码预留的方法
CN110769516A (zh) * 2018-07-26 2020-0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830396A (zh) * 2019-10-29 2020-02-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物理层密钥的imsi隐私保护方法和设备
CN110831227A (zh) * 2018-08-09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0069682A1 (en) * 2018-10-01 2020-04-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xing, addressing and harq for msgb in two-step rac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13037439A (zh) * 2018-07-27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1654B2 (en) * 2017-07-20 2020-03-03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ymmetrical cyclic prefixes in RFoG transmissions
US11432324B2 (en) * 2019-02-08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llback procedures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CN115333709B (zh) * 2022-06-21 2023-06-23 北京邮电大学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214A (zh) * 2013-04-01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60014815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onless access
WO2016114593A1 (ko) * 2015-01-13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4202B2 (en) 2008-08-08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HARQ for uplink grants receiv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906261B (zh) * 2012-12-28 2018-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9054311A (ja) * 2016-01-29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608856B2 (en) * 2016-06-16 2020-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89839B (zh) * 2016-08-04 202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582455B2 (en) * 2016-08-31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neighboring wireless devices
US10477590B2 (en) * 2016-09-14 2019-1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872899B (zh) * 2016-09-23 2022-1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和设备
KR102384807B1 (ko) * 2016-10-07 2022-04-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향상된 경쟁 기반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124626A1 (en) * 2016-11-03 2018-05-03 Mediatek Inc.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5214A (zh) * 2013-04-01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160014815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onless access
WO2016114593A1 (ko) * 2015-01-13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R1-1612142》", 18 November 2016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9516A (zh) * 2018-07-26 2020-0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769516B (zh) * 2018-07-26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037439A (zh) * 2018-07-27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3037439B (zh) * 2018-07-27 2022-1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8668379A (zh) * 2018-08-06 2018-10-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5g系统低延时高可靠场景下前导码预留的方法
CN108668379B (zh) * 2018-08-06 2021-04-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5g系统低延时高可靠场景下前导码预留的方法
CN110831227A (zh) * 2018-08-09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831227B (zh) * 2018-08-09 2022-02-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WO2020069682A1 (en) * 2018-10-01 2020-04-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xing, addressing and harq for msgb in two-step rac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1497060B2 (en) 2018-10-01 2022-11-0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xing, addressing and HARQ for MsgB in two-step RAC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10830396A (zh) * 2019-10-29 2020-02-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物理层密钥的imsi隐私保护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24072B2 (en) 2022-01-11
US20190380155A1 (en) 2019-12-12
CN108282903B (zh) 2020-03-24
WO2018127227A1 (zh)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903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US9025684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a reference signal for uplink demodulation in a clustered DFT-spread OFDM transmission scheme
JP7091329B2 (ja) 基準信号の伝送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9544171B2 (en) Zero insertion for ISI free OFDM reception
JP5065389B2 (ja) Ofdm通信環境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アクセス要求
CN109890083A (zh)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方法
CN110417521A (zh) 异步上行传输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20106473A1 (e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62455A (zh) 上行定时提前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9039965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US201300340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a cyclic shift parameter which indicates orthogonality
CN113747497B (zh) 干扰抑制合并方法、资源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9600833A (zh) 一种确定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WO2018121123A1 (zh) 发送/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0971362B (zh)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152080A (zh) 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及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EP3934354A1 (en) User pair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11073252A1 (en)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randomization with su-mimo
WO2020052533A1 (zh) 使用免授权频段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274619A (zh) 一种频率偏移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385169B (zh) 频域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86848A (zh) 一种调度时序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6982465A (zh) 一种无线帧的传输方法以及无线网络设备
CN112655159A (zh) 用于确定定时提前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342446A (zh) 用于非同步上行链路传输的序列重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8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