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833A -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833A
CN108282833A CN201810011513.0A CN201810011513A CN108282833A CN 108282833 A CN108282833 A CN 108282833A CN 201810011513 A CN201810011513 A CN 201810011513A CN 108282833 A CN108282833 A CN 108282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olved packet
network end
packet system
tex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115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833B (zh
Inventor
吴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一通信装置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包含有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存储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存储装置内指令。该指令包含有连接到该通信装置;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通信装置通信数据;从该新无线网络端接收用于该通信装置的一文本请求讯息;以及传送包含有该通信装置的一文本的一文本响应讯息到该新无线网络端。

Description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最近开始发展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次世代(next generation,NextGen)系统的一次世代蜂窝系统(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system)。为了提供在一长期演进系统(long-term evolution,LTE)及新无线系统两者之间移动的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无缝的服务连续性(seamless service continuity),两系统之间的系统间移动(inter-systemmobility)是亟待解决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方法,用来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packetflow),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端,用来处理一通信装置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网络端(NR network)的移动(mobility),包含有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存储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存储装置内指令。该指令包含有连接到该通信装置;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EPS bearer)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identity,ID);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通信装置通信数据;从该新无线网络端接收用于该通信装置的一文本请求讯息(context request message);以及传送包含有该通信装置的一文本(context)的一文本响应讯息(context response message)到该新无线网络端。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端,用来处理一通信装置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包含有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存储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存储装置内指令。该指令包含有连接到该通信装置;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通信装置通信数据;传送包含有该通信装置的一文本的一请求讯息(request message)到该新无线网络端,该请求讯息是用于初始化该通信装置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一切换(handover);从该新无线网络端接收一响应讯息(response message),其中该响应讯息包含有用于切换该通信装置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一切换指令讯息(handovercommand message);以及传送该切换指令讯息到该通信装置。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处理从一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包含有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指令,以及一处理电路,耦接在该存储装置。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存储装置内指令。该指令包含有连接到该长期演进网络端;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辨识一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通过该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第一数据;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接收一切换指令讯息;根据该切换指令讯息,切换到该新无线网络端;以及当该切换指令讯息设定一第一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关联于一第一数据流标识(flow ID)时,在该第一无线承载上,传送第二数据;其中该第一数据流标识关联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 无线通信系统
20 通信装置
200 处理电路
210 存储装置
214 程序代码
220 通信接口装置
30、40、50、60、70、80 流程图
300、302、304、306、308、310、 步骤312
400、402、404、406、408、410、412、414
500、502、504、506、508、510、512、514
600、602、604、606、608、610、612
700、702、704、706、708、710、712
800、802、804、806、808、810、812、814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10简略地由一网络端及多个通信装置所组成。通过一或多个载波(carrier),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可互相通信。
在图1中,网络端及通信装置仅简单地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的架构。网络端包含至少一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B,eNB)的演进式通用陆地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及包含至少一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基站(base station,BS)的第五代网络端中至少一个。第五代基站采用正交频分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和/或非正交频分多工(non-OFDM)一般来说,一基站可被用来指任何的演进式基站或第五代基站。
通信装置可为用户端(user equipment,UE)、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便携式计算机系统、车辆或飞机。此外,根据传输方向,可将网络端及通信装置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为传送端而网络端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网络端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为接收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用来实现图1中的网络端或通信装置,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20包括一处理电路200、一存储装置210以及一通信接口装置220。处理电路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存储装置2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一程序代码214,处理电路200可通过存储装置2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存储装置210可为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只读式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DVD-ROM/BD-ROM)、磁带(magnetic tape)、硬盘(hard disk)、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非易失性存储装置(non-volatile storagedevice)、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例如具体介质(tangible media))等,而不限于此。通信接口装置220可为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处理电路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例如数据、信号、讯息和/或分组)。
在以下实施例中,用户端被用来代表图1中的通信装置,以简化实施例的说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用于一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端(例如图1中的网络端)中,用来处理一用户端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new radio,NR)网络端的移动(mobility)。流程3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连接到该用户端。
步骤304:与该用户端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EPS bearer)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identity,ID)。
步骤306: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用户端通信数据。
步骤308:从该新无线网络端接收用于该用户端的一文本请求讯息(contextrequest message)。
步骤310:传送包含有该用户端的一文本(context)的一文本响应讯息(contextresponse message)到该新无线网络端。
步骤312:结束。
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30。
在一实施例中,当新无线网络端从用户端接收一移动管理(mobilitymanagement,MM)请求讯息(MM request message)(例如追踪区域更新请求讯息(trackingarea update request message)或注册请求讯息(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时,新无线网络端传送文本请求讯息到长期演进网络端。在新无线网络端接收文本响应讯息后,新无线网络端传送一移动管理响应讯息(MM response message)(例如追踪区域更新接受讯息(tracking area update accept message)或注册接受讯息(registration acceptmessage))到用户端。因此,当新无线网络端从用户端接收一服务请求讯息(servicerequest message)时,根据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新无线网络端设定用于通信数据的无线资源到用户端。通过无线资源,用户端及新无线网络端可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数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用于一长期演进网络端(例如图1中的网络端)中,用来处理一用户端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流程4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连接到该用户端。
步骤404:与该用户端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406: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用户端通信数据。
步骤408:传送包含有该用户端的一文本的一请求讯息(request message)到该新无线网络端,该请求讯息是用于初始化该用户端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一切换(handover)。
步骤410:从该新无线网络端接收一响应讯息(response message),其中该响应讯息包含有用于切换该用户端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一切换指令讯息(handover commandmessage)。
步骤412:传送该切换指令讯息到该用户端。
步骤414:结束。
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40。
在一实施例中,请求讯息为一切换请求讯息(handover request message),以及该响应讯息为一切换请求确认讯息(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message)。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关联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的第二多个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参数,长期演进网络端在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中产生(例如导出(derive)、转换到(convert to)或对应到(map to))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长期演进网络端传送请求讯息到新无线网络端。
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络端产生切换指令讯息,以响应请求讯息。因此,根据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新无线网络端设定一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到用户端,或者根据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新无线网络端排定一数据传输(data transmission)到用户端。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无线承载,用户端及新无线网络端互相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数据。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令设定无线资源到用户端。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执行一切换到新无线网络端,以响应从长期演进网络端接收的切换指令讯息。当用户端成功连接到新无线网络端时,用户端传送一切换完成讯息(handover complete message)到长期演进网络端。新无线网络端传送一通知讯息(notification message)到长期演进网络端,以响应切换完成讯息。因此,当用户端接收通知讯息时,长期演进网络端知道用户端成功完成切换到新无线网络端,以及释放用户端的文本或用户端接入层文本(UE access stratum context)。
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30及40。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的文本包含一数据流(flow)标识(flow ID)及用于一服务质量数据流的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关联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的第二多个服务质量参数,长期演进网络端在演进分组乘载文本中产生(例如导出、转换到或对应到)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根据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长期演进网络端决定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长期演进网络端设定数据流标识为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或者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导出数据流标识。用户端的文本包含一服务质量数据流文本(QoSflow context)。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的文本包含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长期演进网络端传送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到新无线网络端,以及新无线网络端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转换用于一服务质量数据流的一服务质量数据流文本。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络端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决定服务质量数据流的一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络端设定数据流标识为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或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导出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关联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的第二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新无线网络端产生(例如导出、转换到或对应到)用于服务质量数据流的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服务质量数据流文本包含有数据流标识及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无线资源包含有一无线承载配置、一物理层配置(physical layerconfiguration)或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阶层配置(MAC layerconfiguration)及一无线承载配置(RB configuration)。在一实施例中,无线承载配置包含一无线连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配置、一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identity)及一逻辑信道优先次序(logical channel priority)中至少一个。无线承载配置包含有关联于数据流标识的一无线承载标识(RB identity)。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被无线承载配置设定的一无线承载,用户端及新无线网络端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数据流标识的数据。
文本响应讯息或请求讯息包含有一暂时用户端标识(temporary UE identity)及一安全设定(security configuration)(例如安全密钥(security key)、安全算法(security algorithm)等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50的流程图,用于一用户端中,用来处理从一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流程5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0:开始。
步骤502:连接到该长期演进网络端。
步骤504: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辨识一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506:通过该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第一数据。
步骤508: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接收一切换指令讯息(handover commandmessage)。
步骤510:根据该切换指令讯息,切换到该新无线网络端。
步骤512:当该切换指令讯息设定一第一无线承载关联于一第一数据流标识时,在该第一无线承载上,传送第二数据,其中该第一数据流标识关联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514:结束。
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5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属于一第一数据流量(data flow)。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流量包含有一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流(IP flow)或一服务质量数据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流量包含有带有与网络协议数据流相同来源网络协议地址(source IP address)或目的地网络协议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的多个网络协议分组。第一数据流量可被第一数据流标识辨识。
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令讯息设定用户端切换到新无线网络端的一小区。根据切换指令讯息,用户端连接到新无线网络端的小区(例如被一第二基站控制)。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令讯息包含设定第一无线承载的一第一无线承载配置,以及包含有与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相同的第一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络端也在第一无线承载上传送第一数据流量的数据到用户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流标识如上所述被对应到(或源自)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在此不赘述。也就是说,当用户端决定第一数据流标识被对应到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时,用户端在第一无线承载上传送第一数据流量的第二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关联于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属于第一数据流量。
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令讯息设定设定一第二无线承载不关联于该第一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承载为一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B)。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令讯息设定一第三无线承载关联于一第二数据流标识,该第二数据流标识被设定为辨识一第二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第二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第二数据流标识辨识一第二数据流量。在此情形下,用户端在第三无线承载上传送第二数据流量的数据到新无线网络端。新无线网络端在第三无线承载上传送第二数据流量的数据到用户端。第二数据流量包含有一服务质量数据流、一网络协议数据流(IP flow)或一非网络协议数据流(non-IP flow)。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数据流有与第一数据流不同的来源或不同的目的地网络协议地址。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数据流有与第一数据流相同的来源或目的地网络协议地址,但可有与第一数据流不同的来源或目的地端口号码(destination port number)。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60的流程图,用于一用户端中,用来处理从一长期演进网络端到一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流程6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00:开始。
步骤602:连接到该长期演进网络端。
步骤604: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606:通过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数据。
步骤608:连接到该新无线网络端。
步骤610:与该新无线网络端通信一讯息,其中该讯息包含指示一数据流标识的一信息元件(information element,IE),该数据流标识被设定为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或源自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612:结束。
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60。
在一实施例中,藉由一数学运作,用户端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导出(例如决定、对应到、产生或转换到)数据流标识。举例来说,数据流标识等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减去N,其中N为一固定数值。举例来说,数据流标识等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加上N,其中N为一固定数值。N可被新无线网络端设定,或在标准规范中被预设(或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信息元件包含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在一实施例中,信息元件包含有一位及指示数据流标识的该位的一位置(position)。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连接到长期演进网络端的一第一基站。用户端与长期演进网络端的第一基站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或关联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接着,由于切换或小区选择(或重新选择)到新无线网络端的一小区,用户端连接到新无线网络端。在切换的情形下,用户端从第一基站接收一切换指令讯息(handover command message)(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用户端与新无线网络端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一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讯息(NAS message),其中非接入层讯息包含有指示流量标识的一信息元件。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定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被决定的数据流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讯息包含有一非接入层讯息或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层讯息为一移动管理讯息。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管理讯息为一服务请求讯息或一更新追踪区域(tracking area)的讯息(例如追踪区域更新请求讯息(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 message)或注册请求讯息(registration requestmessage))。在一实施例中,信息元件指示在移动馆例讯息中的一数据流量的状态。当新无线网络端接收到信息元件时,新无线网络端维持(例如保持)被用于用户端的数据流标识辨识的数据流量的文本。新无线网络端接收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以及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产生(例如导出、转换到、对应到)数据流量的文本。
在一实施例中,非接入层讯息为一新无线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讯息。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为一启动专用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请求讯息(activateddedicated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 message)、一承载资源分配请求讯息(bearerresource allocation request message)、一承载资源修正请求讯息(bearer resourcemodification request message)、一关闭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请求讯息(deactivate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 message)、一关闭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接受讯息(deactivate EPS bearer context accept message)、一修正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请求讯息(modify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 message)、一修正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拒绝讯息(modify EPS bearer context reject message)、一修正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接受讯息(modify EPS bearer context accept message)、一关闭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会话请求讯息(deactivate PDU session request message)、一会话管理信息请求讯息(SM information request message)或一会话管理信息响应讯息(SMinformation response message)。当用户端或新无线网络端在会话管理讯息中接收数据流标识时,根据会话管理讯息的目的,用户端或新无线网络端操作被数据流标识辨识的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传送包含数据流标识的承载资源修正请求讯息到新无线网络端,以请求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的一释放。长期演进网络端传送包含数据流标识的关闭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请求讯息,以响应承载资源修正请求讯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70的流程图,用于一包含一新无线网络端及一长期演进网络端的一网络端中,用来处理用户端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流程7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700:开始。
步骤702:该长期演进网络端连接到该用户端。
步骤704:该长期演进网络端与该用户端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706: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该长期演进网络端与该用户端通信数据。
步骤708:该新无线网络端连接到该用户端。
步骤710:该新无线网络端与该用户端通信一讯息,其中该讯息包含指示一数据流标识的一信息元件,该数据流标识被设定为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或源自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712:结束。
流程70对应到流程60中的新无线网络端及长期演进网络端。流程60的实施例可应用到流程70,在此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络端设定数据流标识为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或如流程60所述的用户端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导出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络端从长期演进网络端接收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络端从长期演进网络端接收数据流标识。长期演进网络端设定数据流标识为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或如流程60所述的用户端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导出数据流标识。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80的流程图,用于一包含一新无线网络端及一长期演进网络端的一网络端中,用来处理用户端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流程8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800:开始。
步骤802:该长期演进网络端连接到该用户端。
步骤804:该长期演进网络端与该用户端通信辨识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806:通过演进分组系统承载,该长期演进网络端与该用户端通信一数据流量的第一数据。
步骤808:该长期演进网络端传送设定用户端切换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一切换指令讯息到用户端,其中该切换指令讯息设定关联于一第一数据流标识的一第一无线承载,以及该第一数据流标识关联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步骤810:该新无线网络端检测该用户端是否成功切换到该新无线网络端。
步骤812:该新无线网络端在该第一无线承载上通信该数据流量的第二数据。
步骤814:结束。
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80。
在一实施例中,如先前流程所述,数据流标识被设定为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或源自演进分组系统承载。
流程80对应到流程50中的新无线网络端及长期演进网络端。流程50的实施例可应用到流程80,在此不赘述。
流程30~80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以上所述。以下所述实施例可应用于实现流程30~80。
在一实施例中,“通信”包含“传送”或“接收”。在一实施例中,当用户端连接到新无线网络端时,新无线网络端传送设定数据流标识及一无线承载配置的一新无线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用户端。无线承载配置设定一无线承载。用户端在无线承载上通信(例如传送或接收)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切换指令讯息为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组讯息(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以及切换完成讯息为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组完成讯息(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message))。
在一实施例中,演进分组系统承载包含、对应到或关联于一服务质量数据流、一协议数据单元数据流、一网络协议数据流或一非网络协议数据流。数据流标识及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的一关联可被预先决定(例如在一标准规范中被叙述)。在一实施例中,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包含有辨识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一网络协议地址或多个服务质量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在一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中传送数据流标识到新无线网络端。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包含有在一启动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请求讯息(activate PDUsession request message)中的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新无线网端包含有在被传送到用户端的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重组讯息中的一数据流标识。因此,当用户端接收第一无线资源控制重组讯息,根据数据流标识,用户端知道新无线网络端设定用于通信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的无线资源。新无线网络端包含有在NG2请求讯息中的数据流标识。无线资源包含有有一无线承载配置、一物理层配置或一介质访问控制阶层配置。无线承载配置包含一无线连接控制配置、一逻辑信道标识及一逻辑信道优先次序中至少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包含有在启动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请求讯息中的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标识,以建立一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新无线网络端包含有在启动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接收讯息中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标识,以响应启动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请求讯息。演进分组系统承载关联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
在一实施例中,在建立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后,藉由传送一第一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到新无线网络端,用户端请求建立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以传送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第一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包含有辨识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流标识。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为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资源分配请求讯息(EPS BearerResource Allocation Request message)。新无线网络端传送一第二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例如启动服务质量数据流请求讯息(Activate EPS Bearer Request message))到用户端,以响应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第二新无线会话管理讯息包含其他数据流标识。新无线网络端包含有在被传送的用户端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重组讯息中的其他数据流标识。因此,当用户端接收第二RRCReconfiguration讯息时,用户端知道新无线网络端设定用于通信其他服务质量数据流的数据的无线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包含有关联于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多个网络协议分组。在一实施例中,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数据包含有多个协议数据单元,多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每个协议数据单元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一分组。多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每个协议数据单元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在一实施例中,协议数据单元为一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rotocol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协议数据单元(PDCP PDU)。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及新无线网络端从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及数据流标识产生(例如决定、导出、对应到或转换到)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和/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举例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基于用户端的实施例创造网络端新的实施例,或基于网络端的实施例创造用户端新的实施例。前述的陈述、步骤和/或流程(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软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电子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举例来说,装置可为通信装置20。任一前述流程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及方法,用于处理一用户端从长期演进网络端到新无线网络端的移动。用于用户端的无缝的服务连续性可被提供。因此,本领域的问题可获得解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端,用来处理通信装置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新无线(newradio,NR)网络端的移动,包含有:
存储装置;以及
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存储装置,其中该存储装置存储,以及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连接到该通信装置;
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辨识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EPSbearer)的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identity,ID);
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通信装置通信数据;
从该新无线网络端接收用于该通信装置的文本请求讯息(context requestmessage);以及
传送包含有该通信装置的文本(context)的文本响应讯息(context responsemessage)到该新无线网络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数据流(flow)标识及第一多个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参数,以及该指令还包含有:
根据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决定该数据流标识;以及
根据在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中的第二多个服务质量参数,在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中,产生该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以及该新无线网络端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转换用于服务质量数据流(QoS flow)的服务质量数据流文本(QoS flow contex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以及该新无线网络端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决定服务质量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以及该新无线网络端转换用于该服务质量数据流的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到在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中的第二多个服务质量参数。
6.一种长期演进网络端,用来处理通信装置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到新无线(newradio,NR)网络端的移动(mobility),包含有:
存储装置;以及
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存储装置,其中该存储装置存储,以及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连接到该通信装置;
与该通信装置通信辨识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EPSbearer)的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identity,ID);
通过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通信装置通信数据;
传送包含有该通信装置的文本(context)的请求讯息(request message)到该新无线网络端,该请求讯息是用于初始化该通信装置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切换(handover);
从该新无线网络端接收响应讯息(response message),其中该响应讯息包含有用于切换该通信装置到该新无线网络端的切换指令讯息(handover command message);以及
传送该切换指令讯息到该通信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请求讯息为切换请求讯息(handoverrequest message),以及该响应讯息为切换请求确认讯息(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 message)。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数据流(flow)标识及第一多个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参数,以及该指令还包含有:
根据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决定该数据流标识;以及
根据在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中的第二多个服务质量参数,在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中,产生该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以及该新无线网络端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转换用于服务质量数据流(QoS flow)的服务质量数据流文本(QoS flow context)。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以及该新无线网络端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决定服务质量数据流的数据流标识。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期演进网络端,其中该文本包含有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以及该新无线网络端转换用于该服务质量数据流的第一多个服务质量参数到在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文本中的第二多个服务质量参数。
12.一种通信装置,用来处理从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端到新无线(new radio,NR)网络端的移动(mobility),包含有:
存储装置;以及
处理电路,耦接于该存储装置,其中该存储装置存储,以及该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以下指令:
连接到该长期演进网络端;
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辨识第一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EPS bearer)的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identity,ID);
通过该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通信第一数据;
从该长期演进网络端,接收切换指令讯息(handover command message);
根据该切换指令讯息,切换到该新无线网络端;以及
当该切换指令讯息设定第一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关联于第一数据流标识(flow ID)时,在该第一无线承载上,传送第二数据;
其中该第一数据流标识关联于该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切换指令讯息包含有设定该第一无线承载的第一无线承载配置(RB configuration),以及包含有关联于该第一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的该第一数据流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切换指令讯息设定第二无线承载不关联于该第一数据流标识。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该切换指令讯息设定第三无线承载关联于第二数据流标识,该第二数据流标识被设定为辨识第二演进分组系统承载的第二演进分组系统承载标识。
CN201810011513.0A 2017-01-05 2018-01-05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8282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42929P 2017-01-05 2017-01-05
US62/442,929 2017-01-05
US15/861,622 2018-01-03
US15/861,622 US10681597B2 (en) 2017-01-05 2018-01-03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packet flow in inter-system mobilit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833A true CN108282833A (zh) 2018-07-13
CN108282833B CN108282833B (zh) 2021-04-13

Family

ID=60942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11513.0A Active CN108282833B (zh) 2017-01-05 2018-01-05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1597B2 (zh)
EP (1) EP3346761B1 (zh)
CN (1) CN108282833B (zh)
TW (1) TWI6576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0334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46760B1 (en) * 2017-01-04 2021-07-07 HTC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 new radio connection in inter-system mobility
CN108811153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基站及终端设备
EP3952449B1 (en) * 2017-05-08 2023-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9151935A (zh) * 2018-08-10 2019-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amf装置以及sgsn装置
US11153925B2 (en) * 2019-01-14 2021-10-19 Mediatek Inc. Handling of QoS flow description without valid EPS bearer context
US11134419B2 (en) 2019-02-18 2021-09-28 Mediatek Inc. Interworking between fifth generation system (5GS) and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for session manag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3677A2 (en) * 2002-06-27 2004-01-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ly transferring context updates towards a mobile nod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892157A (zh) * 2012-09-20 2013-01-23 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Wlan向wlan或3g切换时保持持续性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241316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in disambiguation using user equipment wifi loc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4244219A (zh) * 2006-08-16 2014-12-2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一隧道解决方案的ggsn代理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52564B1 (en) 2006-08-18 2014-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system change involving mapping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radio bearers
US8942099B2 (en) 2011-09-21 2015-01-27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P flow mobility in 4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8029003B (zh) * 2015-09-14 2022-03-0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关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计费控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EP3793253A1 (en) * 2016-08-10 2021-03-17 NEC Corpo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cor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herefor
US10299173B2 (en) * 2017-01-05 2019-05-2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PDN connection in LTE to NR/5G inter-system mobilit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3677A2 (en) * 2002-06-27 2004-01-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ly transferring context updates towards a mobile nod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244219A (zh) * 2006-08-16 2014-12-2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一隧道解决方案的ggsn代理
CN102892157A (zh) * 2012-09-20 2013-01-23 邦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Wlan向wlan或3g切换时保持持续性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241316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in disambiguation using user equipment wifi loc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3GPP TSG-RAN WG2 #96;R2-168302》", 13 November 2016 *
HUAWEI: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94;R3-162926》", 5 November 2016 *
NOKIA, KDDI, QUALCOMM INCORPORATED, HUAWEI: "《3GPP SA WG2 Meeting #117;S2-166101》", 24 October 2016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0334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81597B2 (en) 2020-06-09
US20180192334A1 (en) 2018-07-05
CN108282833B (zh) 2021-04-13
EP3346761B1 (en) 2022-09-14
TWI657679B (zh) 2019-04-21
TW201826761A (zh) 2018-07-16
EP3346761A1 (en) 2018-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546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反映服务质量(QoS)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282833A (zh)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分组数据流的装置及方法
CN11006308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会话和服务连续性模式的方法
EP3346762B1 (en) Handling a pdn connection in lte to nr/5g inter-system mobility
CN104812008B (zh) 一种小小区系统中支持ue移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71276A (zh) 处理系统间移动中的新无线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CN106559409B (zh) 使用wlan载波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005891B (zh)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231257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释放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9314B (zh) 处理移动性中的协议数据单元连线的装置及方法
WO2015095708A2 (en) Serving gateway relocation and secondary node eligibility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09862617B (zh) 处理完全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06470465B (zh) Wifi语音业务发起方法、lte通信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09428818A (zh) 处理分组路由的装置及方法
CN11035261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tcp ack分组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603071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management
EP2369892A1 (en) Improved Utilization of Radio Interface Resources for Wireless Relays
JPWO2017026442A1 (ja) 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CN108781403B (zh) 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空口配置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3813402A (zh) 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切换处理装置及系统
WO2020001141A1 (zh) 一种信令处理方法、节点及装置
CN107343324B (zh) 用于使用wlan无线电资源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TW201844046A (zh) 處理雙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CN107466074B (zh) 一种处理数据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92194A (zh) 处理双连接中承载改变的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