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4969A -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4969A
CN108274969A CN201810161530.2A CN201810161530A CN108274969A CN 108274969 A CN108274969 A CN 108274969A CN 201810161530 A CN201810161530 A CN 201810161530A CN 108274969 A CN108274969 A CN 108274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speed
vehicle
switch controll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15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若尘
孙东
丁仁凯
孟祥鹏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1615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4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4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6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responsiveness, when the vehicle is travelling, to specific motion, a specific condition, or driver input
    • B60G17/016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responsiveness, when the vehicle is travelling, to specific motion, a specific condition, or driver input to an external condition, e.g. rough road surface, side wi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4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detected, measured or calculated conditions or factors
    • B60G2400/10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 B60G2400/102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vert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4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detected, measured or calculated conditions or factors
    • B60G2400/20Speed
    • B60G2400/204Vehicle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4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detected, measured or calculated conditions or factors
    • B60G2400/80Exterior conditions
    • B60G2400/82Groun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90System Controller type
    • B60G2800/91Suspens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馈能悬架由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稳定模块和执行器模块组成,控制器模块由切换控制器和悬架控制器构成,执行器模块包括三级可调阻尼器、永磁直线电机、Buck电路和馈能电路。本发明将车速划分为高、中、低速,在每一速域内,以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切换参数判断车辆行驶工况,通过切换天棚、地棚和混合天棚‑地棚阻尼控制策略来调节可调阻尼器阻尼值和直线电机绕组电流,以完成悬架阻尼切换过程,从而解决车辆行驶中操稳性和平顺性的矛盾问题。本发明简单易行,实时性好,在保证车辆多种工况下都能有一个最优先级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悬架能量回收,以补偿控制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馈能悬架阻尼控制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的操稳性和平顺性是一组相互矛盾的性能,现存的悬架控制策略大多只能实现某种性能最优,无法保证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先级性能。现有技术以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参考变量对车辆行驶工况进行判断,进而实现阻尼控制,但无法准确解决操稳性和平顺性的矛盾问题。
悬架结构对悬架控制十分重要,由三级可调阻尼器和永磁直线电机组成的混合馈能悬架在实现悬架阻尼力连续可调的同时,也能保证悬架的Fail-safe特性,较之其他半主动/主动电磁悬架,其成本低、能耗小、可靠性高。
阻尼控制方法是混合馈能悬架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许多先进阻尼控制方法应运而生,如最优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其中,天棚和地棚阻尼控制方法简单、控制效果较好且实时性好,广泛应用于悬架控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以车辆所在速域及车辆相关动态参数判断行驶工况,切换合适的悬架阻尼控制策略来保证不同工况下最优先级性能,从而解决车辆操稳性和平顺性相矛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车速传感器、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分别将采集到的车速、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传输给切换控制器。
步骤2),切换控制器首先根据车速信号判断行驶车辆所在的速域,然后分别比较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均方根值与各自预设阈值的大小,根据阻尼切换策略选择最优悬架控制方法,并向悬架控制器发出控制方法选择信号;
车辆的速域以两个车速阈值v1、v2划分为三个区间,即低速域、中速域和高速域,v1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滚动阻力与空气阻力相等时的车速,v2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20~40km/h;
阻尼切换策略为:
1)当车速v>v1,即车辆行驶在高速域内:
i)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无论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是否超过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高速行驶,此时操稳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阻尼控制;
ii)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小于其阈值,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较高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平顺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阻尼控制;
ii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较高速行驶在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
2)当车速v2≤v≤v1,即车辆行驶在中速域内:
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中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操稳性和平顺性优先级相同,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混合天棚-地棚阻尼控制;
i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中速行驶在较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
3)当车速v<v2,即车辆行驶在低速域内:
i)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无论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是否超过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平顺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阻尼控制;
ii)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小于其阈值,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差路面上,此时操稳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阻尼控制;
ii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较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
步骤3),悬架控制器接收选择信号,计算出悬架所需阻尼力,向三级可调阻尼器和永磁直线电机输出PWM信号,使其工作。
步骤4),三级可调阻尼器中的步进电机接收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而带动阻尼器液压阀转过不同角度,从而改变阻尼器节流口开度,进而提供不同阻尼系数。
步骤5),永磁直线电机接收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利用Buck电路改变电机电流,从而改变电机提供的阻尼系数。
进一步,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0;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1;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混合天棚-地棚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0;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1。
进一步,在切换控制器和悬架控制器之间增加一个以逻辑关系构成的稳定系统,当车辆状态持续时间达到参考时间时,切换控制器才能向悬架控制器输出信号量,实现阻尼控制策略切换。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稳定模块和执行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包括车速传感器、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控制器模块包括切换控制器和悬架控制器,稳定模块为防止系统陷入紊乱的稳定系统,执行器模块包括三级可调阻尼器、永磁直线电机、Buck电路和馈能电路;在垂直方向上,弹簧、三级可调阻尼器、永磁直线电机分别并联在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之间,车速传感器安装于簧上质量,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固定在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上,位移传感器与簧下质量固连,且车速传感器、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与切换控制器之间分别通过信号线相连;永磁直线电机结构为筒型,其动子与车身相连,定子与车轮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基于车速分区判断车辆行驶状态,在不同工况下确保车辆最优先级性能,实现了阻尼控制过程对行驶工况的实时跟踪,从而解决操稳性和平顺性的矛盾问题。
2.本发明在路况较好时,不对悬架进行阻尼控制,此时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回收部分悬架振动能量以补偿控制系统能耗。
3.本发明中建立的阻尼控制切换策略原理简单有效,能够准确、迅速、稳定地根据车辆动态参数进行识别,采取相匹配的悬架控制方法改善车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1/4馈能悬架系统结构简图;
图2本发明的馈能悬架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悬架阻尼切换控制系统模块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稳定系统控制流程图。
其中:1-车速传感器;2-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3-簧上质量;4-弹簧;5-三级可调阻尼器;6-永磁直线电机;7-簧下质量;8-位移传感器;9-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所涉及的馈能悬架由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稳定模块和执行器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包括车速传感器1、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8,控制器模块包括切换控制器和悬架控制器,稳定模块为防止系统陷入紊乱的稳定系统,执行器模块包括三级可调阻尼器5、永磁直线电机6、Buck电路和馈能电路;如图1所示,1/4馈能悬架系统结构简图,在垂直方向上,弹簧4、三级可调阻尼器5、永磁直线电机6分别并联在簧上质量3和簧下质量7之间,车速传感器1安装于簧上质量3,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和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分别固定在簧上质量3和簧下质量7上,位移传感器8与簧下质量7固连,且车速传感器1、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8与切换控制器之间分别通过信号线相连,簧下质量7下端连接有等效轮胎刚度弹簧10,永磁直线电机6结构为筒型,其动子与车身相连,定子与车轮相连。
如图2,馈能悬架系统工作示意图,悬架控制器接收绝对速度簧上质量3和簧下质量7之间的相对速度以及簧下质量7和路面间的相对速度计算输出悬架所需等效阻尼系数Ceq,向三级可调阻尼器5和永磁直线电机6输出PWM信号,三级可调阻尼器5向悬架输出阻尼系数Cd,永磁直线电机6向悬架输出阻尼系数Ce
如图3所示,悬架阻尼切换控制系统模块框图,包括步骤:
步骤1),车速传感器1、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8分别将采集到的车速v、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zt-zr)传输给切换控制器,控制器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簧上质量3的绝对速度簧上质量3和簧下质量7之间的相对速度以及簧下质量7和路面间的相对速度
步骤2),切换控制器首先根据车速v判断行驶车辆所在的速域,然后根据阻尼切换策略选择最优悬架控制方法,并向悬架控制器发出控制方法选择信号Con;
如表1所示,悬架阻尼切换策略如下:
1)当车速v>v1(阈值v1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滚动阻力与空气阻力大致相等时的车速),即车辆行驶在高速域内:
i)轮胎动位移(zt-zr)大于其阈值(zt-zr)1,无论车身垂直加速度是否超过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高速行驶,此时操稳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阻尼控制以保证行车安全性,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1;
ii)轮胎动位移(zt-zr)小于其阈值(zt-zr)1,车身垂直加速度大于等于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较高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平顺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阻尼控制以保证乘坐舒适性,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0;
iii)轮胎动位移(zt-zr)和车身垂直加速度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较高速行驶在较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1;
2)当车速v2≤v≤v1(阈值v2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20~40km/h,本实施例取v2=40km/h),即车辆行驶在中速域内:
i)轮胎动位移(zt-zr)和车身垂直加速度至少有一个大于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中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操稳性和平顺性优先级相同,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混合天棚-地棚阻尼控制以保证车辆综合性能,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0;
ii)轮胎动位移(zt-zr)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中速行驶在较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1;
3)当车速v<v2,即车辆行驶在低速域内:
i)车身垂直加速度大于其阈值无论轮胎动位移(zt-zr)是否超过其阈值(zt-zr)1,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平顺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阻尼控制以保证乘坐舒适性,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0;
ii)车身垂直加速度小于其阈值轮胎动位移(zt-zr)大于其阈值(zt-zr)1,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差路面上,此时操稳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阻尼控制以保证行车安全性,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1;
iii)轮胎动位移(zt-zr)和车身垂直加速度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较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此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1。
表1悬架阻尼切换策略
步骤3),悬架控制器接收选择信号Con,计算出悬架所需等效阻尼系数Ceq,向三级可调阻尼器5和永磁直线电机6输出PWM信号,使其工作。
步骤4),三级可调阻尼器5中的步进电机接收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而带动阻尼器液压阀转过不同角度,从而改变阻尼器节流口开度,进而提供不同阻尼系数Cd,分别为:
根据Cd的取值把三级可调阻尼器5阻尼值分为小、中和高,当Cd=C1时,悬架控制器识别三级可调阻尼器5为小阻尼,即悬架“较软”;当Cd=C2时,识别为中阻尼,即悬架“中等”;当Cd=C3时,识别为大阻尼,即悬架“较硬”。
步骤5),永磁直线电机6接收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利用Buck电路输出电机电流ides,从而使直线电机6向外输出阻尼力,电流ides的大小为:
其中,kf为直线电机的推力系数。
本实施例中,当选择信号Con=11时,悬架控制器输出无控制,即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此时直线电机6输出阻尼系数为Ce,电磁阻尼系数Ce的大小为:
其中,M为直线电机运动时常工作磁环-线圈对数,kv为直线电机线圈的电压常数,R为外接负载阻值,r为线圈内阻。
此时悬架输出阻尼力为: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系统在阻尼切换过程中陷入紊乱,在切换控制器和悬架控制器之间增加一个以逻辑关系构成的稳定系统(图4),当切换控制器输出量达到参考数次,即持续时间达到参考时间时,切换控制器才能向悬架控制器输出信号量,实现阻尼控制切换。
如图4所示,当切换控制器连续输出的选择信号Con1=Con2,计数器实现计数,若计数次达到参考数次,系统判定输出稳定,选择信号传递给悬架控制器,悬架控制器开始工作,实现阻尼控制切换。
本发明根据车辆所在速域及车辆相关动态参数判断行驶工况,切换合适的悬架阻尼控制策略来保证不同工况下最优先级性能,从而解决车辆操稳性和平顺性相矛盾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发明所在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做出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车速传感器(1)、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8)分别将采集到的车速、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传输给切换控制器;
步骤2),切换控制器首先根据车速信号判断行驶车辆所在的速域,然后分别比较车身垂直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均方根值与各自预设阈值的大小,根据阻尼切换策略选择最优悬架控制方法,并向悬架控制器发出控制方法选择信号;
步骤3),悬架控制器接收选择信号,计算出悬架所需阻尼力,向三级可调阻尼器(5)和永磁直线电机(6)输出PWM信号,使其工作;
步骤4),三级可调阻尼器(5)中的步进电机接收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而带动阻尼器液压阀转过不同角度,从而改变阻尼器节流口开度,进而提供不同阻尼系数;
步骤5),永磁直线电机(6)接收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利用Buck电路改变电机电流,从而改变电机提供的阻尼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车辆的速域以两个车速阈值划分为三个区间,即低速域、中速域和高速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车速阈值分别为v1和v2,v1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滚动阻力与空气阻力相等时的车速,v2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20~40km/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阻尼切换策略为:
1)当车速v>v1,即车辆行驶在高速域内:
i)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无论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是否超过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高速行驶,此时操稳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阻尼控制;
ii)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小于其阈值,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较高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平顺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阻尼控制;
ii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较高速行驶在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
2)当车速v2≤v≤v1,即车辆行驶在中速域内:
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至少有一个大于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中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操稳性和平顺性优先级相同,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混合天棚-地棚阻尼控制;
i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中速行驶在较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
3)当车速v<v2,即车辆行驶在低速域内:
i)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无论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是否超过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较差路面上,此时平顺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阻尼控制;
ii)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小于其阈值,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大于其阈值,且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差路面上,此时操稳性成为车辆最优先级性能,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阻尼控制;
iii)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垂直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均小于其相应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参考时间,切换控制器判断车辆以低速行驶在较好路面上,此时车辆性能优,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即此时悬架为被动悬架,直线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实现馈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天棚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0;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地棚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01;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混合天棚-地棚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0;当悬架控制方法切换为无控制时,切换控制器输出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换控制器和悬架控制器之间增加一个以逻辑关系构成的稳定系统,当车辆状态持续时间达到参考时间时,切换控制器才能向悬架控制器输出信号量,实现阻尼控制策略切换。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器模块、稳定模块和执行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包括车速传感器1、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8,控制器模块包括切换控制器和悬架控制器,稳定模块为防止系统陷入紊乱的稳定系统,执行器模块包括三级可调阻尼器5、永磁直线电机6、Buck电路和馈能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弹簧(4)、三级可调阻尼器(5)、永磁直线电机(6)分别并联在簧上质量(3)和簧下质量(7)之间,车速传感器(1)安装于簧上质量(3),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分别固定在簧上质量(3)和簧下质量(7)上,位移传感器(8)与簧下质量(7)固连,且车速传感器(1)、簧上质量加速度传感器(2)、簧下质量加速度传感器(9)和位移传感器(8)与切换控制器之间分别通过信号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直线电机(6)结构为筒型,其动子与车身相连,定子与车轮相连。
CN201810161530.2A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274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530.2A CN108274969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530.2A CN108274969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4969A true CN108274969A (zh) 2018-07-13

Family

ID=62808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1530.2A Pending CN108274969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496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9648A (zh) * 2018-08-16 2018-11-23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悬架减震器阻尼控制切换加权系数确定方法
CN109606052A (zh) * 2018-11-28 2019-04-12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多模式阻尼控制系统
CN110722950A (zh) * 2019-09-09 2020-01-24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混合阻尼可拓切换控制方法
CN111125837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北京理工大学 用于主动悬架动力学性能和能耗优化的控制方法
CN112677728A (zh) * 2020-12-25 2021-04-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耦合减振的方法、装置、减振系统及机动平台
CN113406889A (zh) * 2021-08-19 2021-09-17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农机工作台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997929A (zh) * 2021-11-22 2022-02-01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rt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360912A (zh) * 2022-08-17 2022-11-18 燕山大学 基于pi前馈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新型馈能型悬架控制系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9648A (zh) * 2018-08-16 2018-11-23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悬架减震器阻尼控制切换加权系数确定方法
CN109606052B (zh) * 2018-11-28 2021-12-21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多模式阻尼控制系统
CN109606052A (zh) * 2018-11-28 2019-04-12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多模式阻尼控制系统
CN110722950A (zh) * 2019-09-09 2020-01-24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混合阻尼可拓切换控制方法
CN110722950B (zh) * 2019-09-09 2022-09-13 江苏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混合阻尼可拓切换控制方法
CN111125837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北京理工大学 用于主动悬架动力学性能和能耗优化的控制方法
CN112677728B (zh) * 2020-12-25 2022-09-0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耦合减振的方法、装置、减振系统及机动平台
CN112677728A (zh) * 2020-12-25 2021-04-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耦合减振的方法、装置、减振系统及机动平台
CN113406889B (zh) * 2021-08-19 2021-10-26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农机工作台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406889A (zh) * 2021-08-19 2021-09-17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农机工作台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997929A (zh) * 2021-11-22 2022-02-01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rt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3997929B (zh) * 2021-11-22 2023-12-05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rt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360912A (zh) * 2022-08-17 2022-11-18 燕山大学 基于pi前馈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新型馈能型悬架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4969A (zh) 一种基于车速分区的馈能悬架及其阻尼切换控制方法
Gysen et al. Efficiency of a regenerative direct-drive electromagnetic active suspension
CN105644560B (zh) 一种四轮轮毂电机电动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方法
Long et al. Regenerativ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residual energy for in-wheel motor driven electric vehicle
CN106985627B (zh) 一种车辆路面识别系统以及悬架模式切换方法
CN108528268B (zh) 一种电动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扭矩调节方法
CN103770594B (zh) 一种车辆悬架用馈电型电磁阻尼减振控制方法
CN203902200U (zh) 一种可变刚度与阻尼的汽车馈能主动悬架系统
CN110682798B (zh) 电机扭矩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114111B (zh) 一种含有驾驶行为预测模型的可调阻尼馈能悬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23836A (zh) 电动悬架控制装置
CN105480043A (zh) 一种多模式电磁馈能式车辆主动悬架作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29760A (zh)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实时最佳阻尼控制算法
JP2007302211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9795278B (zh) 一种车辆混合悬架作动器的多模式协调切换控制方法
CN106515348A (zh) 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智能加速度阻尼半主动控制方法
CN102189909A (zh) 一种车辆半主动悬架天棚阻尼频率滤波控制策略
CN105857007B (zh) 一种复合式互联空气悬架及其互联模式控制方法
CN108819796B (zh) 双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的智能转向控制方法
WO2023174327A1 (zh) 一种协同控制模块、自适应巡航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交通工具
WO2019217084A1 (en) Suspen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spension system
CN106394157A (zh) 一种电磁悬架隔振与馈能的协调控制方法
Fu et al. A Review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Regenerative Suspension System & Key Technologies.
CN104210494B (zh) 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JP4529163B2 (ja) システムの最適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