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2512A -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2512A
CN108272512A CN201810301684.7A CN201810301684A CN108272512A CN 108272512 A CN108272512 A CN 108272512A CN 201810301684 A CN201810301684 A CN 201810301684A CN 108272512 A CN108272512 A CN 108272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ovable block
groove
threaded rod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016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Wu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8103016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2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25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板凳,板凳左侧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高度调节装置,支撑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上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底端与支撑柱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下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左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穿过支撑柱设置,且转轴左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转轴驱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驱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与螺纹杆相配合的调节柱向上运动,从而实现颈托高度的增加;当电机输出轴反向转动时,颈托高度会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急诊外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90年代的急诊科突出了科室的特色和融入了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被誉为现代医学的标志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在急诊外科中,当遇到颈部受伤的患者时,常常需要采用颈部支撑装置,现有的颈部支撑装置,大多将颈部包裹,严重影响了后续对颈部的诊断,现有颈部支撑装置由于结构不合理,在使用时,调节能力差,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尺寸的颈部支撑装置,如果不固定好颈部,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板凳,板凳左侧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高度调节装置,支撑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上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底端与支撑柱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下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左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穿过支撑柱设置,且转轴左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方的凹槽内设置有调节柱,调节柱下部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螺纹槽,螺纹杆顶部与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柱顶部固定连接有颈托,颈托呈开口朝上设置的圆弧状,所述颈托上侧设置有橡胶垫层,橡胶垫层与颈托之间通过若干个缓冲装置相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竖直柱,竖直柱底端与颈托上侧固定连接,竖直柱内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第一移动槽,第一移动槽内设置有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两侧与第一移动槽之间均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上侧固定连接有下移动块,下移动块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面朝上设置,所述下移动块的上方设置有上移动块,所述上移动块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上移动块的斜面朝上设置,所述上移动块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内设置有第二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与下移动块的斜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移动块上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柱,缓冲柱与橡胶垫层下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凹槽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另一端与调节柱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上移动块的斜面与下移动块的斜面平行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第二移动板与下移动块的斜面垂直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第二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另一端与上移动块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转轴驱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驱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与螺纹杆相配合的调节柱向上运动,从而实现颈托高度的增加;当电机输出轴反向转动时,颈托高度会下降;当橡胶垫层受到压力后,作用力通过缓冲柱传递到上移动块上,上移动块通过第二移动板使下移动块向右侧移动,而下移动块在移动时会对第一移动板右侧的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下移动块的移动减缓,继而实现了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侧固定连接有板凳2,板凳2左侧的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高度调节装置3,支撑高度调节装置3包括支撑柱301,支撑柱30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凹槽302,凹槽302内设置有螺纹杆303,螺纹杆303底端与支撑柱301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303下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305,从动锥齿轮305左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306,主动锥齿轮306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轴307,转轴307穿过支撑柱301设置,且转轴307左端与电机308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303上方的凹槽302内设置有调节柱309,调节柱309下部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螺纹槽3010,螺纹杆303顶部与螺纹槽3010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柱301顶部固定连接有颈托4,在使用时将头部放置在颈托4上,使得颈部不再受力且保持在一定的状态,当需要调节颈托4的高度时以便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启动电机308,电机308带动转轴307转动,转轴307驱动主动锥齿轮306转动,主动锥齿轮306驱动从动锥齿轮305转动,从动锥齿轮305带动螺纹杆303转动,与螺纹杆303相配合的调节柱309向上运动,从而实现颈托4高度的增加;当电机308输出轴反向转动时,颈托4高度会下降;
所述凹槽302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3011,所述第一导向槽3011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杆3012,第一导向杆3012另一端与调节柱309侧壁固定连接。
颈托4呈开口朝上设置的圆弧状,所述颈托4上侧设置有橡胶垫层5,橡胶垫层5与颈托4之间通过若干个缓冲装置6相连接,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竖直柱601,竖直柱601底端与颈托4上侧固定连接,竖直柱601内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槽602,安装槽602内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第一移动槽603,第一移动槽603内设置有第一移动板604,第一移动板604两侧与第一移动槽603之间均通过弹簧605相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604上侧固定连接有下移动块606,下移动块606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面朝上设置,所述下移动块606的上方设置有上移动块607,所述上移动块607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上移动块607的斜面朝上设置,所述上移动块607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移动槽608,第二移动槽608内设置有第二移动板609,第二移动板609与下移动块606的斜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移动块607上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柱6012,缓冲柱6012与橡胶垫层5下侧固定连接,当下巴放置在橡胶垫层5上后,为了降低对颈部以及下部的损伤以及提高舒适度,此处设置有缓冲装置6:当橡胶垫层5受到压力后,作用力通过缓冲柱6012传递到上移动块607上,上移动块607通过第二移动板609使下移动块606向右侧移动,而下移动块606在移动时会对第一移动板右侧的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下移动块的移动减缓,继而实现了缓冲的作用。
所述上移动块607的斜面与下移动块606的斜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移动板604与下移动块606的斜面垂直设置。
所述安装槽602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6010。
所述第二导向槽6010内设置有第二导向杆6011,第二导向杆6011另一端与上移动块607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在使用时将头部放置在颈托4上,使得颈部不再受力且保持在一定的状态,当需要调节颈托4的高度时以便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启动电机308,电机308带动转轴307转动,转轴307驱动主动锥齿轮306转动,主动锥齿轮306驱动从动锥齿轮305转动,从动锥齿轮305带动螺纹杆303转动,与螺纹杆303相配合的调节柱309向上运动,从而实现颈托4高度的增加;当电机308输出轴反向转动时,颈托4高度会下降;
当下巴放置在橡胶垫层5上后,为了降低对颈部以及下部的损伤以及提高舒适度,此处设置有缓冲装置6:当橡胶垫层5受到压力后,作用力通过缓冲柱6012传递到上移动块607上,上移动块607通过第二移动板609使下移动块606向右侧移动,而下移动块606在移动时会对第一移动板右侧的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下移动块的移动减缓,继而实现了缓冲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板凳,板凳左侧的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高度调节装置,支撑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上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底端与支撑柱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下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左侧啮合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左端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穿过支撑柱设置,且转轴左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方的凹槽内设置有调节柱,调节柱下部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螺纹槽,螺纹杆顶部与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柱顶部固定连接有颈托,颈托呈开口朝上设置的圆弧状,所述颈托上侧设置有橡胶垫层,橡胶垫层与颈托之间通过若干个缓冲装置相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竖直柱,竖直柱底端与颈托上侧固定连接,竖直柱内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第一移动槽,第一移动槽内设置有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两侧与第一移动槽之间均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上侧固定连接有下移动块,下移动块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面朝上设置,所述下移动块的上方设置有上移动块,所述上移动块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上移动块的斜面朝上设置,所述上移动块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移动槽,第二移动槽内设置有第二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与下移动块的斜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移动块上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柱,缓冲柱与橡胶垫层下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另一端与调节柱侧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动块的斜面与下移动块的斜面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与下移动块的斜面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另一端与上移动块固定连接。
CN201810301684.7A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Withdrawn CN108272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1684.7A CN108272512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01684.7A CN108272512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2512A true CN108272512A (zh) 2018-07-13

Family

ID=62811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01684.7A Withdrawn CN108272512A (zh) 2018-04-04 2018-04-04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25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4687A (zh) * 2018-07-16 2018-12-21 俞成桢 一种外科用手臂受伤病人手臂支撑架
CN109505916A (zh) * 2018-11-03 2019-03-22 山东新来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消防车用器械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4687A (zh) * 2018-07-16 2018-12-21 俞成桢 一种外科用手臂受伤病人手臂支撑架
CN109044687B (zh) * 2018-07-16 2020-09-1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外科用手臂受伤病人手臂支撑架
CN109505916A (zh) * 2018-11-03 2019-03-22 山东新来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消防车用器械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1937A (zh) 一种带有按摩装置的医用内科护理床
CN108670696A (zh) 一种医疗头部检查用固定装置
CN109172236A (zh) 一种面部整容整形用手术床
CN206138596U (zh) 一种头部肿瘤放疗床
CN108272512A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急诊科用颈部支撑装置
CN108245396B (zh) 一种外科多自由度肩部按摩护理医疗器械
CN110115667A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头部固定装置
CN109549808A (zh) 一种整形美容颌面部固定装置
CN108403394A (zh) 一种基于斜块升降原理的骨科用腿部护理按摩装置
CN209422376U (zh) 一种医用儿科头部辅助固定装置
CN208942677U (zh) 一种眼科护理用治疗观察平台
CN208511465U (zh) 医疗护理患者康复辅助装置
CN208892977U (zh) 一种具有上肢辅助恢复装置的医疗健身床
CN208426388U (zh) 一种用于气道开放的颈部固定器
CN207627461U (zh) 一种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
CN109431733A (zh) 一种口腔数字化种植用可调节空间的口腔手术台
CN211300823U (zh) 一种卧床病人的翻身装置
CN208404894U (zh) 一种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
CN209270210U (zh) 一种妇产科用肢体支撑装置
CN211271597U (zh) 一种应用于下肢骨折的冰敷装置
CN208641082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护理床
CN207370790U (zh) 一种用于急诊科的颈部固定装置
CN216318264U (zh) 一种创伤骨科护理用牵引装置
CN108784959A (zh) 一种具有中药理疗功能的内科医疗护理床
CN109821092A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放置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