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1257A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1257A
CN108271257A CN201611261986.3A CN201611261986A CN108271257A CN 108271257 A CN108271257 A CN 108271257A CN 201611261986 A CN201611261986 A CN 201611261986A CN 108271257 A CN108271257 A CN 108271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symbolic number
subcarrier width
information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19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1257B (zh
Inventor
张旭
薛丽霞
曲秉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19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12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5053 priority patent/WO2018121211A1/zh
Priority to JP2019533619A priority patent/JP2020503754A/ja
Priority to EP17888964.8A priority patent/EP3531770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271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257A/zh
Priority to US16/436,227 priority patent/US1106446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1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1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7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data requirement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终端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制定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标准被认为是第四代无线接入系统标准。现有LTE系统中,控制信道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增强下行物理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两类。在时域上,PDCCH所在时频资源区域位于一个子帧的前0-3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EPDCCH所在时频资源区域为一个子帧内占除PDCCH以外的全部下行OFDM符号;在频域上,PDCCH所在时频区域占用整个系统带宽,EPDCCH所在时频区域占用频域上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PRB)的频域宽度。
现有技术中PDCCH所在时频资源的大小,通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信道中承载的指示信息和PBCH信道中承载的系统广播信息进行指示,在PCFICH信道中承载的指示信息包括2比特,仅用于指示PDCCH所在时频资源区域占用时域OFDM符号数量的大小,一般为0-3个OFDM符号;而PDCCH所在时频资源的频域大小通过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中承载的系统广播信息进行间接指示,因为标准中预定义PDCCH区域的频域大小与系统带宽大小相等,因此可以利用PBCH信道中的承载的指示系统带宽大小的指示信息对PDCCH所在区域的频域大小进行间接指示;其中系统带宽大小包括{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在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中包括3比特信息,用于指示系统带宽的大小,进而PDCCH所在频域的大小也可以根据所述3比特信息获得。
对于EPDCCH所在频域资源的大小,通过高层信令进行指示(例如RRC信令),高层信令指示EPDCCH所在的子帧以及EPDCCH所占用的PRB的频域位置;其中PRB的位置可以为连续地占用一段频域资源,也可以离散地占用频域上非连续的多个PBR资源块。EPDCCH所在时域的子帧为标准预定义的子帧(例如,非多播信道的子帧,或某些无线帧配比内的非特殊子帧),而EPDCCH在时域所占的OFDM符号数量也需要根据接收到的PCFICH信道的指示信息进行调整,即与PDCCH所在时频资源正交。
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在NR(New Radio)中,系统支持多种子载波宽度,例如:15kHz,30kHz,60kHz,120kHz,且任意两个子载波宽度的比值等于2n,其中n=-N,…-2,-1,1,2,…,N。进而,控制信道所在时频资源可采用多种子载波宽度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子载波宽度可为预定义的或可配置的。此时,当控制信道所在时域位置不变,但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变化,例如,从之前的15KHz变为了30KHz,则控制信道区域内所包含的OFDM符号数量也会增大;若采用PCFICH的方式,PCFICH所指示指示的最大OFDM符号数小于系统当前可使用的OFDM符号数量,导致终端无法识别除所指示的3个OFDM符号之外的控制信道频域区域。因此,终端如何确定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频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使得终端能够确定控制信道所占的时频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终端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可以确定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从而根据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所对应的最大符号数,确定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从而确定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的时频资源,使得终端能够快速确定第一控制信道中承载的信息,使得终端快速接入网络,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可选的,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终端将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通过上述方法,终端直接将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从而实现快速确定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位于同一时隙。
可选的,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M个时隙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通过上述方法,第M个时隙中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占用的符号数,由第M个时隙之前的时隙中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从而可以更加灵活的配置第M个中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资源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通过上述方法,连续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中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占用的符号数,由所述N个时隙之前的时隙中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从而可以更加灵活的配置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资源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N为预设值,或者,所述N由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配置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位于同一时隙。
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物理层广播信令,例如,PCFICH信令,所述物理层广播信令用于指示当前时隙内控制信道所使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M个时隙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N为预设值,或者,所述N由所述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收发机,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位于同一时隙。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M个时隙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这里所描述的“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的第M个时隙”,不包括接收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第M个时隙中所使用的符号数可能发生改变。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下行控制指示信息,在所述下行控制指示信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M大小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这里描述的“所述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第P个时隙”,不包括接收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所使用的符号数可能发生改变。
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高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所述高层信令对应一个预定义的P值。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下行控制指示信息,在所述下行控制指示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P和N大小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N为预设值,或者,所述N由所述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资源配置装置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接入网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从而使得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所对应的最大符号数,使得终端能够确定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的时频资源,使得终端能够快速确定第一控制信道中承载的信息,使得终端快速接入网络,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位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子帧的第一个时隙;
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所述子帧所包括的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或者,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可选的,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例如,DCI,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物理层广播信令,例如,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位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子帧的第一个时隙;
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所述子帧所包括的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通过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或者,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收发机,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位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子帧的第一个时隙;
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所述子帧所包括的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所述收发机还用于:
通过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或者,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提供的资源配置装置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演进的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 Evolution,eLTE)系统、5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普通的基站(如NodeB或eNB),可以是新无线控制器(NewRadio controller,NR controller),可以是5G系统中的gNB,可以是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 Unit),可以是新无线基站,可以是射频拉远模块,可以是微基站,可以是中继(relay),可以是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可以是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3)、符号,包含但不限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稀疏码分多址技术(Sparse Code Multiplexing Access,SCMA)符号、过滤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OFDM)符号、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符号,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4)、子帧:一个子帧在频域上占用整个系统带宽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上占用固定的时间长度,例如1毫秒(ms)。同时一个子帧也可占用连续的K个符号,K为大于零的自然数。K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并不限定。例如,LTE中,1个子帧在时域上占用连续的14个OFDM符号。
5)、时隙:时隙是指一个基本的时频资源单元,在时域上占用连续的L个OFDM符号,L为大于零的自然数。L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7个OFDM符号。
6)、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一种时频资源的单位,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或1个时隙,在频域上占用连续的M个子载波,M为大于零的自然数。LTE中,在时域上占一个子帧中连续的14个OFDM符号,频域上占用连续的12个子载波。
7)子载波宽度:频域上最小的粒度。例如,LTE中,1个子载波的子载波宽度为15kHZ。
基于上述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入网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用的子载波宽度。当传输第一控制信道的子载波宽度增大,该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每个符号的持续时间缩短,但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的时频资源的总量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时隙中,该时隙上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是从该时隙中的起始符号(包括该起始符号)算起,连续的多个符号。例如,在时隙n中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占用3个符号,则该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为时隙n中最开始的3个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道包括但不限于PDCCH、EPDCCH等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为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资源内可使用的最大的符号数量。由于当传输第一控制信道的子载波宽度增大,该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每个符号的持续时间缩短,若第一控制信道在时域上所占的最大时间固定,则所述最大符号数随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的增大而增大。
每个时隙中的时频资源一般包括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控制区域用来发送控制信息,数据区域用来发送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资源可以是指该第一控制信道所处的时隙的控制区域所包括的时频资源。
步骤102: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例如,所述高层信令,包括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高层信令。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例如,在下行控制信道的公共搜索空间内,发送指示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包括时隙或子帧的起始OFDM符号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搜索空间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时频资源内的部分时频资源;所述公共搜索空间内的控制信息可以被小区内一组或全部终端接收。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物理层广播控制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例如,类似于在LTE中的PCFICH信道中承载的广播信令;或者,所述物理层广播控制信令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包括时隙或子帧的起始OFDM符号的至少一个OFDM符号,所述物理层广播控制信令可被小区内一组或全部终端检测和接收。
当然,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步骤103:终端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步骤104: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例如,第一控制信道可以占用的最大符号数为4,而第一控制信道实际所使用的符号数可以为2,此时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符号数小于最大符号数。
步骤101中,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可以是由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预定义,也可以是由接入网设备通过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向终端进行指示的。其中,系统信息可以为用于初始接入的最基本系统信息,例如,LTE中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或者在下一代系统中被称为基本系统信息块(Essential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e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Block,SIB)等;初始接入信息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Message4等,Message4可以是指LTE中,接入网设备发给终端的RRC建立或重建命令。
举例来说,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RAR向终端进行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其中,在RAR中,至少包括上行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指示信息。
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通过Message4向终端进行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Message4可以是指LTE中,接入网设备发给终端的RRC建立或重建命令。在Message4中至少包括终端标识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的面积保持不变,即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的持续时长与频域上的带宽宽度的乘积保持不变,其中,时域资源的单位为OFDM符号的个数,带宽宽度的单位为kHZ。具体的,若子载波宽度可以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可以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此时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举例来说,如图2中的(a)至图2中的(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示意图。如图2中的(a)至图2中的(c)所示,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时频资源大小固定时,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不同时,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也不同。
具体的,如图2中的(a)所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15KHz,占用1个符号,假设此1个符号为第一最大符号数,15kHZ为第一子载波宽度;如图2中的(b)所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30KHz,占用2个符号,假设此2个符号为第二最大符号数,30kHZ为第二子载波宽度。根据上述假设,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为1/2,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同样为1/2。
如图2中的(c)所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60KHz,占用4个符号。同理,将图2中的(c)中的子载波宽度设为第一或第二子载波宽度,符号数设为第一或第二最大符号数,相比与图2中的(a)或图2中的(b),同样符合规定,即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
结合前面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时频资源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与该时频资源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终端在确定每个时频资源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之后,可以确定与每个时频资源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映射的最大符号数,从而确定每个时频资源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能将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中的所有资源都用来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此时,在步骤104中,终端可以先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然后根据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最后,终端将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也可将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中的所有资源不全部用来发送第一控制信道,因此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的具体数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举例来说,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最大包含连续的4个符号,但接入网设备只采用前面2个符号发送第一控制信道,后面的2个符号用来传输其他数据。
此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与第一控制信道可以位于同一时隙中发送,也可以位于不同时隙中发送。
此时在步骤104中,终端可以直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由于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资源区域已经由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预定义,或者,由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高层信令通知了终端,因此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不会超过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因此,用于发送指示信息的信令得到了节省,从而节省了资源。
指示信息同时指示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以及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包括K个比特位,所述指示信息所包括的K个比特位取不同值时,对应不同的子载波宽度以及符号数。
举例来说,指示信息与子载波宽度以及实际符号数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指示信息 子载波宽度 实际符号数
00 30KHz 2
01 30KHz 4
10 60KHz 4
11 60KHz 8
当然,以上只是示例,指示信息与子载波宽度以及实际符号数的对应关系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在此不再逐一举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不仅可以指示与所述指示信息处于同一时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所述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与所述指示信息处于不同时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下面分别根据不同场景详细描述。
第一种场景:
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以及所述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中的至少一种,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例如,所述指示信息在子帧n,在接收到指示信息后,在第n+M个子帧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示用的符号数为子帧n中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符号数。
此时,在步骤104中,终端在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在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M个时隙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以及所占用的符号数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描述的“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的第M个时隙”,不包括接收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所述第M个时隙与终端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间间隔M-1个时隙,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第M个时隙中所使用的符号数可能发生改变。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下行控制指示信息,在所述下行控制指示信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M大小的指示信息。当然M还可以为预设值,或者M可以由接入网设备通过由高层信令进行配置。所述M由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配置时,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M的值。
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图3中,与指示信息位于同一时隙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60KHz、占用的符号数为4;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中的第一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30KHz、占用的符号数为1。上述信息均可以由所述指示信息进行指示。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位于DCI中。
在该场景下,一个时隙中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占用的符号数,由该时隙之前的时隙中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从而可以更加灵活的配置第一控制信道资源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占用的符号数。
第二种场景:
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每个时隙中传输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所述连续N个时隙上每个时隙中传输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此时,在步骤104中,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描述的“所述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第P个时隙”,不包括接收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所述第P个时隙与终端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间间隔P-1个时隙,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在所述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所使用的符号数可能发生改变。同时,所述N个时隙中包括所述第P个时隙。P和/或N可以为预设值;所述P和/或N还可以由接入网设备通过由高层信令进行配置。所述P和/或N由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配置时,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P和/或N的值。
例如,所述指示信息在时隙n,在接收到指示信息后,在时隙n+P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可以通过时隙n上承载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而且,从时隙n+P开始,到时隙n+P+N-1为止的连续N个时隙上,每个时隙中的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符号数均由时隙n上承载的指示信息所指示。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图4中,指示信息位于时隙0,时隙0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分别为时隙1至时隙4。时隙0中的指示信息指示出时隙1至时隙4中每个时隙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出与指示信息处于同一时隙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时隙0中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15KHz、占用的符号数为1;时隙1至时隙4中每个时隙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分别为30KHz、15KHz、30KHz、60KHz;时隙1至时隙4中每个时隙的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分别为2、1、2、4。
可选的,在该场景下,发送指示信息的时隙可以为子帧中的第一个时隙。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指示示意图。图5中,一个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分别为子帧0至子帧9。子帧0包括时隙0至时隙4。子帧0中每个时隙中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和/或所占用的符号数可以通过时隙0中的指示信息进行指示。其中,时隙0至时隙4中每个时隙的第一控制信道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分别为15KHz、30KHz、15KHz、30KHz、60KHz;时隙0至时隙4中每个时隙的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分别为1、2、1、2、4。
可选的,在一个时隙内,除了在每个时隙的起始位置发送的第一控制信道外,还包括在数据区域内随数据信道发送的第二控制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控制信道发送控制信息,从而通过控制信息指示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在时频资源在数据信道区域内,所述数据信道区域为本时隙第一控制信道所占时域资源以外的时域资源,如图6所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占时域资源可以为数据区域内任意OFDM符号上。图6中,时隙0以及时隙1中数据区域即为数据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的区域。在时隙0中,第二控制信道占用该时隙中的数据区域的2个符号,且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30KHz;在时隙1中,第二控制信道占用该时隙中的数据区域的4个符号,且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60KHz。时隙0中的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和时隙1中的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的时域资源均可以通过时隙0中的第一控制信道进行指示。
第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在该场景下,终端在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之后,可以确定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从而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位于与第一控制信道相同时隙上的第二控制信道的子载波宽度,也可以用于指示位于第一控制信道所在时隙之后的时隙上的第二控制信道的子载波宽度。
如前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时频资源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与该时频资源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因此,终端可以先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然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最后,终端将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第二种可能的场景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在该场景中,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与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相同。终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之后,可以先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即将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作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然后,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最后,终端将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配置装置,该装置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7,该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701,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用的子载波宽度。当传输第一控制信道的子载波宽度增大,该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每个符号的持续时间缩短,但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的时频资源的总量保持不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为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资源内可使用的最大的符号数量。
关于收发单元701中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3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中的部分资源用来发送第一控制信道,因此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系统信息可以为用于初始接入的最基本系统信息,例如,LTE中的主信息块,或者在下一代系统中被称为基本系统信息块、系统信息块等;初始接入信息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Message4等,Message4可以是指LTE中,接入网设备发给终端的RRC建立或重建命令。
上述内容具体可以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高层信令,可以包括主信息块,系统信息块,或RRC信令,或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高层信令,具体可以参考步骤104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中的全部资源用来发送第一控制信道,因此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位于同一时隙。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物理层广播信令,例如,PCFICH信令,所述物理层广播信令用于指示当前时隙内控制信道所使用的符号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包括K个比特位,所述指示信息所包括的K个比特位取不同值时,对应不同的子载波宽度以及符号数。
指示信息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3以及步骤104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M个时隙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描述的“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的第M个时隙”,不包括接收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所述第M个时隙与终端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间间隔M-1个时隙。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描述的“所述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第P个时隙”,不包括接收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所述第P个时隙与终端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间间隔P-1个时隙。
可选的,所述N为预设值,或者,所述N由所述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关于控制信息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4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701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应理解,以上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单元701可以由收发机实现,处理单元70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8所示,终端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收发机802和存储器803。其中,存储器803可以用于存储终端800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也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器801执行时的代码等。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8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资源配置方法中的终端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800,并且终端8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所示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配置装置,该装置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9,该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901,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为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用的子载波宽度。当传输第一控制信道的子载波宽度增大,该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每个符号的持续时间缩短,但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的时频资源的总量保持不变。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为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频资源内可使用的最大的符号数量。
关于第一控制信道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收发单元902,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收发单元90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902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902可以通过DCI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902可以通过物理层广播控制信令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上述实现方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所述装置可以将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中的部分资源用来发送第一控制信道,因此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系统信息可以为用于初始接入的最基本系统信息,例如,LTE中的主信息块,或者在下一代系统中被称为基本系统信息块、系统信息块等;初始接入信息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Message4等,Message4可以是指LTE中,接入网设备发给终端的RRC建立或重建命令。
上述内容具体可以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举例来说,指示信息包括K个比特位,所述指示信息所包括的K个比特位取不同值时,对应不同的子载波宽度以及符号数。
指示信息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步骤103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位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子帧的第一个时隙;
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所述子帧所包括的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所述收发单元902还用于:
通过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或者,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应理解,以上各个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单元902可以由收发机实现,处理单元901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10所示,接入网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机1002和存储器1003。其中,存储器1003可以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1000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也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器1001执行时的代码等。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资源配置方法中的接入网设备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入网设备1000,并且接入网设备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所示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机可以是有线收发机,无线收发机或其组合。有线收发机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收发机例如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收发机,蜂窝网络收发机或其组合。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图8和图10中还可以包括总线接口,总线接口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接口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设备通信的单元。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可以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0)

1.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终端将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位于同一时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M个时隙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预设值,或者,所述N由所述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11.根据权利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13.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位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子帧的第一个时隙;
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所述子帧所包括的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发送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或者,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21.根据权利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22.一种资源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符号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在所述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位于同一时隙。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M个时隙上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预设值,或者,所述N由所述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配置确定。
31.根据权利要求22至3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32.根据权利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还指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在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
将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占用的符号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2至3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上获取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34.一种资源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控制信道所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由所述子载波宽度确定,且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
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载波宽度包括第一子载波宽度和第二子载波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占用的最大符号数包括第一最大符号数和第二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对应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
所述不同的所述子载波宽度对应不同的最大符号数,包括:
所述第一最大符号数与所述第二最大符号数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的比值,且所述第一子载波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载波宽度不同。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所述符号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域资源区域所包含的最大符号数,其中,所述时域资源区域为预定义的,或者,所述时域资源区域由系统信息,高层信令或初始接入信息指示。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4至3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的第M个时隙上传输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39.根据权利要求34至3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时隙之后第P个时隙起始的连续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数,其中,P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4至3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位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的子帧的第一个时隙;
所述指示信息指示出所述子帧所包括的每个时隙上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的时频资源。
CN201611261986.3A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271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1986.3A CN108271257B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115053 WO2018121211A1 (zh) 2016-12-31 2017-12-07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JP2019533619A JP2020503754A (ja) 2016-12-31 2017-12-07 リソース構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7888964.8A EP3531770B1 (en) 2016-12-31 2017-12-07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6/436,227 US11064464B2 (en) 2016-12-31 2019-06-10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1986.3A CN108271257B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1257A true CN108271257A (zh) 2018-07-10
CN108271257B CN108271257B (zh) 2021-07-09

Family

ID=6270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1986.3A Active CN108271257B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4464B2 (zh)
EP (1) EP3531770B1 (zh)
JP (1) JP2020503754A (zh)
CN (1) CN108271257B (zh)
WO (1) WO2018121211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553A (zh) * 2008-12-15 2011-11-16 诺基亚公司 用于扩展的带宽系统的下行链路控制和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配置
CN102668645A (zh) * 2009-11-30 2012-09-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分量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的终端设备和方法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9793B2 (en) 2009-10-02 2013-0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dependent scheduling and link adaptation
KR101964648B1 (ko) 2011-01-26 2019-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739382A (zh) 2011-03-25 2012-10-17 北京新岸线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解调导频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3959839A (zh) 2011-08-12 2014-07-30 黑莓有限公司 在协调多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发送的方法
KR101892688B1 (ko) 2011-11-07 2018-10-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위한 제어 채널 검색 방법 및 장치
US10014991B2 (en) * 2014-11-07 2018-07-0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transmission bursts to improve spectral efficiency in unlicensed frequency channels and indoor scenarios
US9935702B2 (en) 2015-03-04 201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3D MIMO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38581B2 (en) * 2015-06-01 2018-07-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scheme of scalable OFDM numerology
US10476650B2 (en) * 2016-08-19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with flexible numerology
WO2018038418A1 (ko) * 2016-08-21 2018-03-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05907B2 (en) * 2016-09-30 2020-10-13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for multiple numerologi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A3044647A1 (en) * 2016-11-25 2018-05-3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291078B2 (en) * 2017-01-06 2022-03-29 Apple Inc.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common control message with multi-beam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553A (zh) * 2008-12-15 2011-11-16 诺基亚公司 用于扩展的带宽系统的下行链路控制和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配置
CN102668645A (zh) * 2009-11-30 2012-09-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分量载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的终端设备和方法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consider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1-16117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503754A (ja) 2020-01-30
CN108271257B (zh) 2021-07-09
US20190297616A1 (en) 2019-09-26
EP3531770A4 (en) 2020-03-11
WO2018121211A1 (zh) 2018-07-05
EP3531770A1 (en) 2019-08-28
US11064464B2 (en) 2021-07-13
EP3531770B1 (en)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4498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225060B1 (en) Method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8811116B (zh) 传输控制信道的方法、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和终端设备
CN107371184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EP3193553B1 (en) Sub-band resource determining device and method
TW201826770A (zh) 傳輸數據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CN109661846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94455B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89251B (zh) 一种时域资源单元集合结构的确定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8282302B (zh)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JP2020504946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と端末装置
WO2016177177A1 (zh) 发送、接收短传输时间间隔通信的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IL266366A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ignal to satellite and device
CN106162921A (zh)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节点以及系统
EP3432529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signal,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7067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7031643A1 (zh) 资源分配、指示及识别资源类型、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11026228B2 (en) Slot typ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lot typ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243571B (zh) 用于支持不同的带宽和子载波间隔组合的蜂窝通信系统的可伸缩测试模型
CN108271257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40155619A1 (e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with enhanced duplex
WO20231931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pping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andwidth parts for resource configuration
WO202319315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pping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andwidth par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