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0672A -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0672A
CN108270672A CN201711250216.3A CN201711250216A CN108270672A CN 108270672 A CN108270672 A CN 108270672A CN 201711250216 A CN201711250216 A CN 201711250216A CN 108270672 A CN108270672 A CN 108270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outing
optimization route
propagation delay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02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波
唐雄燕
赫罡
马季春
卢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502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06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0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0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5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roughput or band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在数据中心之间建立跨域的专线接入业务时,提升数据中心业务用户的体验。该方法包括:控制器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拓扑参数用于反映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个节点之间链路的工作性能;控制器根据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发展,用户对网络服务的服务质量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高网络服务的质量,目前提出一种数据中心互联(Data Center Interconnection,DCI)网络,通过为目标用户群搭建网络专线,使得目标用户群可以独占网络专线,从而提升网络服务的服务质量。
为了成功建立DCI专线网络,需计算发送端、接收端的路由。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IS-IS协议计算收发端的路由,在这种路由方案中,广域网内的路由为分层路由,即将较大的区域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部署相应的路由器,每个分区域的路由器计算自己辖区内的路由,最终路由为各个分区路由器的路由结果的集合。
在上述的分区计算路由的方案中,每个分区的路由器计算其辖区内的路由,能够保证在每个分区内的路由较为精准且能够保证在每个分区内的路由最优化,但是,无法保证计算出的总路由为最优化路由,进而无法保证专线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建立DCI网络为终端提供专线服务时,更加精准的计算线路路由,提升专线用户的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
协同控制器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所述拓扑参数用于反映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个节点之间链路的工作性能;所述协同控制器根据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采集模块和计算模块。
其中,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所述拓扑参数用于反映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个节点之间链路的工作性能;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使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的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时,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中,每个分区的路由器计算各自辖区内的路由,导致路由计算的准确度低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控制器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进而当有建立专线的需求时,控制器根据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从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跨域专线路由,其中,控制器获取的拓扑参数为全网的拓扑参数,也就意味着,本申请中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内的路由情况,不仅仅能够保证各个区域内的路由最优化,也能够保证总路由的最优化,即能够得到基于全局参数的最优化的专线线路路由,进而提升专线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拓扑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101-S102:
S101、控制器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其中,拓扑参数用于反映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个节点之间链路的工作性能。
具体的,控制器为协同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与各个节点之间的接口实时获取各个节点的拓扑参数,各个节点处于不同的区域,拓扑参数包括:全网中的节点数量、全网中的链路数量、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个链路的可用带宽、各个链路的传输时延。例如,控制器获取到如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全网的拓扑参数,全网中有6个节点,该6个节点依次为节点A、节点B、节点C、节点D、节点E和节点F;全网中的直连链路有链路Link_AC、链路Link_AB、链路Link_BD、链路Link_BC、链路Link_CD、链路Link_CE、链路Link_DE、链路Link_DF、链路Link_EF;假定Link_AC的传输时延为3ms、链路Link_AB的传输时延为6ms、链路Link_BD的传输时延为5ms、链路Link_BC的传输时延为2ms、链路Link_CD的传输时延为3ms、链路Link_CE的传输时延为4ms、链路Link_DE的传输时延为2ms、链路Link_DF的传输时延为3ms、链路Link_EF的传输时延为5ms。
S102、控制器根据全网的拓扑参数,为全网的每个节点建立节点表,对于单个节点,节点表为:
其中,value[i]为单个节点中第i条链路的传输时延或者可用带宽,tag[i]表征该节点是否已被采样完毕,tag[i]=1时,说明该节点已被采样完毕,tag[i]=0时,说明该节点还未被采样,front[i]为第i条链路的前驱节点的标识,index[i]表征前驱节点至本节点之间链路的性能参数等级,性能参数等级包括传输时延等级和带宽利用率等级。
例如,如图2所示,对于节点D来说,第1条链路Link_BD对应的前驱节点为节点B,即front[1]为节点B,第2条链路Link_CD对应的前驱节点为节点C,即front[2]为节点D,第1条链路Link_BD的传输时延为5ms,即value[1]为5ms,前驱节点C至节点D之间链路的传输时延为3ms,即value[2]为3ms。对于节点D来说,链路Link_BD的传输时延(5ms)大于Link_CD的传输时延(3ms),则链路Link_CD优于链路Link_BD,可以将链路Link_BD的传输时延等级标记为等级1,即index[1]为等级1,将链路Link_CD的传输时延等级标记为等级2,即index[1]为等级2,这里,等级越高的链路传输性能越好。
S103、控制器根据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其中,起始节点可以为第一数据中心中的出口节点,即第一数据中心需经该起始节点的接口对外连接,末端节点可以为第二数据中心中的入口节点,即第二数据中心需经该入口节点的接口对外连接,为了在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之间建立跨域的专线接入业务,需计算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具体地,S103可以实现为S1031至S1032。
S1031、控制器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将该最佳路由作为主路由,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为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路由中传输时延最短和/或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
具体地,S1031可以实现为:
S1031a、根据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单个节点至自身的各个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
如图2所示,假定需确定从节点A至节点F的专线线路的路由,则起始节点为节点A,末端节点为节点F。则首先从起始节点,即节点A开始,将节点A的tag[i]设置为1,表示节点A已被采样,确定节点A至节点A的邻接节点(节点A的邻接节点为节点B和节点C)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可选地,控制器可以从节点表中读取各个节点的传输时延,如图2所示,控制器确定节点A至节点B之间的链路的第一传输时延为6ms,节点A至节点C之间的链路的第一传输时延为3ms。
S1031b、控制器将第一传输时延中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
确定节点A至节点C之间的链路Link_AC为当前最佳路由。
S1031c、沿着当前最佳路由,控制器确定起始节点至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并确定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为中间目标节点。
将节点C的tag[i]设置为1,表示节点C已被采样,当前最佳路由(即链路Link_AC)中最后一个节点为节点C,节点C的邻接节点为节点B、节点D和节点E(排除在当前最佳路由Link_AC中的节点A),沿着链路Link_AC至节点B形成的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为3+2=5、沿着链路Link_AC至节点D形成的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为3+3=6、沿着链路Link_AC至节点E形成的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为3+4=7,可见,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为沿着链路Link_AC至节点B的路由,则将该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B记为中间目标节点。
S1031d、控制器判断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若是,则将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
经判断,控制器确定沿着节点A、节点C至节点B的路由为节点A至节点B的最佳路由(即沿着节点A、节点C至节点B的路由的传输时延最短),则控制器将沿着节点A、节点C至节点B的路由作为新的最佳路由。
S1031e、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确定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为第一目标节点,判断起始节点至第一目标节点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第一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将节点B的tag[i]设置为1,表示节点B已被采样,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为B,节点B的邻接节点为节点D,沿着新的最佳路由(即节点A、节点C、节点B连接形成的链路),控制器确定节点A至节点D的第二传输时延,即控制器确定由节点A、节点C、节点B至节点D的第二传输时延3+2+5=10,但是,结合上述步骤中的举例,由节点A、节点C至节点D的传输时延为3+3=6,可见,沿着新的最佳路由至节点D的路由(即由节点A、节点C、节点B至节点D的路由)对应的传输时延(10)大于另一条节点A至节点D路由(即由节点A、节点C至节点D的路由)的传输时延,即沿着新的最佳路由至节点D的路由并非节点A至节点D的最佳路由,因此,需将节点A至节点D的最佳路由更新为如下路由:节点A、节点C至节点D。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过程确定了节点A至节点D的最佳路由,将节点D的tag[i]设置为1,表示节点D已被采样,然后继续执行S3031e,即沿着节点A、节点C、节点D连接形成的链路,确定节点A、节点C、节点D、节点E连接而成的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3+3+2=8,确定节点A、节点C、节点D、节点F连接而成的链路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3+3+3=9,所以第二传输时延较短的路由为节点A、节点C、节点D、节点E连接而成的链路。但是,结合上述步骤中的举例,由节点A、节点C至节点E的传输时延为3+4=7。可见,沿着节点A、节点C、节点D至节点E的路由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大于另一条从节点A至节点E路由(即节点A、节点C、节点E连接形成的链路)对应的传输时延,即沿着节点A、节点C、节点D至节点E的路由并非节点A至节点E的最佳路由,因此,需将节点A至节点E的最佳路由更新为如下路由:节点A、节点C至节点E。
然后,将节点E的tag[i]设置为1,表示节点E已被采样,继续沿着节点A、节点C、节点E连接形成的链路,控制器确定节点A至节点F的第二传输时延3+4+5=12,但是,结合上述步骤中的举例,由节点A、节点C、节点D至节点F的传输时延为3+3+3=9。可见,沿着节点A、节点C、节点E至节点F的路由对应的第二传输时延大于另一条从节点A至节点F路由(即节点A、节点C、节点D、节点F连接形成的链路)对应的传输时延,即沿着节点A、节点C、节点E至节点F的路由并非节点A至节点F的最佳路由,因此,将节点A至节点F的最佳路由更新为如下路由:节点A、节点C、节点D至节点F,将节点F的tag[i]设置为1,表示节点F已被采样。
至此,当全网中所有节点的tag[i]均被设置为1之后,即全网中所有的节点均已被采样之后,确定出从起始的节点A至末端的节点F的最佳路由。
可以理解的是,在完成上述S3031a至S3031e之后,可以得到传输时延最短的专线路由,从而降低第一数据中心和第二数据中心之间的专线接入业务的时延。
S1032、控制器基于主路由,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备用路由。
可选地,控制器可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备用路由,本申请对此不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侧可以设置不同节点对应的服务等级,设置的服务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服务等级 是否时延优先 备用路径条数 总路径条数
a 1 2
b 1 2
c 4 5
根据表1,服务等级可划分为等级a、等级b和等级c,当服务等级为a时,若专线不是时延优先的专线,则控制器为该专线建立1条备用路径,当服务等级为b时,若专线为时延优先,则控制器为该专线建立1条备用路径,当服务等级为c时,若专线为时延优先,则控制器为节点之间建立4条备用专线路径。可以理解的是,表1仅示例性的说明节点之间的专线与时延优先和备用路径的关系,其具体的对应关系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步骤中,假定节点A和节点F之间的专线对应服务等级c,且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节点A和节点F之间的专线要求时延优先,则根据表1,控制器可确定节点A和节点F之间的4条备用路径,从而提升节点A和节点F之间专线的故障恢复能力。
还需说明的是,在为两个数据中心建立专线接入业务时,还可以根据专线的带宽利用率来确定主路由和各条备用路由,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上述S1031还可以具体实现为S1031a1至S1031a5。
S1031a1、控制器根据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单个节点至自身的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带宽利用率。
S1031a2、控制器将第一中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
S1031a3、沿着当前最佳路由,控制器确定起始节点至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中间目标节点。
S1031a4、控制器判断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若是,则将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
S1031a5、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控制器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新的中间目标节点,判断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需要说明的是,S1031a1至S1031a5的执行流程可参见上述S1031a至S1031e,本申请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执行完上述S1031a1至S1031a5之后,可以得到带宽利用率较高的主路由和备用路由。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数据中心用户对专线的时延和可用带宽并无具体要求时,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流程确定跳数最少的路由,并将跳数最少的路由作为主路由。
与现有技术中,每个分区的路由器计算各自辖区内的路由,导致路由计算的准确度低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控制器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进而当有建立专线的需求时,控制器根据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从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跨域专线路由,其中,控制器获取的拓扑参数为全网的拓扑参数,也就意味着,本申请中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内的路由情况,不仅仅能够保证各个区域内的路由最优化,也能够保证总路由的最优化,即能够得到基于全局参数的最优化的专线线路路由,进而提升专线用户的体验。
上述主要从控制器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控制器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控制器进行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者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采集模块402、计算模块403和建立模块401。
其中,采集模块402,用于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所述拓扑参数用于反映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个节点之间链路的工作性能;
计算模块403,用于根据采集模块402采集的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建立模块401,用于根据采集模块402采集的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为全网的每个节点建立节点表,对于单个节点,节点表为:
{
value[i];
};
其中,value[i]为所述单个节点中第i条链路的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传输时延、可用带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403,还用于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将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确定为主路由,所述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为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路由中传输时延最短和/或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基于所述主路由,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备用路由。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403,还用于根据建立模块401建立的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所述单个节点至自身的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将第一传输时延中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沿着当前最佳路由,确定起始节点至所述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将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若是,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将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新的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403,还用于根据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所述单个节点至自身的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将第一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沿着当前最佳路由,确定起始节点至所述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若是,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新的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与现有技术中,每个分区的路由器计算各自辖区内的路由,导致路由计算的准确度低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进而当有建立专线的需求时,根据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从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跨域专线路由,其中,获取的拓扑参数为全网的拓扑参数,也就意味着,本申请中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内的路由情况,不仅仅能够保证各个区域内的路由最优化,也能够保证总路由的最优化,即能够得到基于全局参数的最优化的专线线路路由,进而提升专线用户的体验。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502和通信单元503。处理单元502用于对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执行上述计算模块403、采集模块402和建立模块401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503用于支持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1和总线504,存储单元501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上述处理单元502可以是装置中的处理器或控制器,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或控制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通信单元503可以是装置中的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
存储单元501可以是装置中的存储器等,该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总线504可以是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5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当上述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的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装置执行的各个步骤。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由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器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所述拓扑参数用于反映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个节点之间链路的工作性能;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为全网的每个节点建立节点表,对于单个节点,节点表为:
{
value[i];
};
其中,value[i]为所述单个节点中第i条链路的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传输时延、可用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包括:
所述控制器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所述控制器将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确定为主路由,所述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为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路由中传输时延最短和/或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主路由,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备用路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所述单个节点至自身的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
所述控制器将第一传输时延中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
沿着当前最佳路由,所述控制器确定起始节点至所述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将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中间目标节点;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若是,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
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所述控制器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将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新的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所述单个节点至自身的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带宽利用率;
所述控制器将第一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
沿着当前最佳路由,所述控制器确定起始节点至所述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中间目标节点;
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若是,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
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所述控制器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新的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6.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全网的拓扑参数,所述拓扑参数用于反映全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各个节点之间链路的工作性能;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线路路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全网的拓扑参数,为全网的每个节点建立节点表,对于单个节点,节点表为:
{
value[i];
};
其中,value[i]为所述单个节点中第i条链路的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包括传输时延、可用带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将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确定为主路由,所述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为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路由中传输时延最短和/或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基于所述主路由,计算由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备用路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所述单个节点至自身的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传输时延;将第一传输时延中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沿着当前最佳路由,确定起始节点至所述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将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若是,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并将第二传输时延最短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新的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传输时延是否为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最短传输时延,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线路路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单个节点的节点表确定所述单个节点至自身的邻接节点之间的第一带宽利用率;将第一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确定为当前最佳路由;沿着当前最佳路由,确定起始节点至所述当前最佳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若是,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若否,则将所述起始节点至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对应的路由确定为新的最佳路由;继续沿着新的最佳路由,计算起始节点至新的最佳路由的最后一个节点的邻接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并将第二带宽利用率最高的路由中最后一个节点确定为新的中间目标节点,判断所述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第二带宽利用率是否为起始节点至新的中间目标节点的最高带宽利用率,直至确定出起始节点至末端节点的最佳路由。
CN201711250216.3A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8270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0216.3A CN108270672A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0216.3A CN108270672A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0672A true CN108270672A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71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0216.3A Pending CN108270672A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06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898A (zh) * 2019-10-28 2020-02-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343093A (zh) * 2020-02-28 2020-06-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65095A (zh) * 2020-12-11 2021-03-26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专线自动发现分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2512A (zh) * 2013-12-06 2015-06-10 智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sdn)中的分层控制
CN104780056A (zh) * 2014-01-13 2015-07-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49231A (zh) * 2015-06-19 2015-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分层跨域的网络管理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2512A (zh) * 2013-12-06 2015-06-10 智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软件定义网络(sdn)中的分层控制
CN104780056A (zh) * 2014-01-13 2015-07-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管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49231A (zh) * 2015-06-19 2015-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分层跨域的网络管理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世煌: "基于OpenFlow网络的路由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898A (zh) * 2019-10-28 2020-02-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768898B (zh) * 2019-10-28 2022-04-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343093A (zh) * 2020-02-28 2020-06-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565095A (zh) * 2020-12-11 2021-03-26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专线自动发现分析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8425B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2112981B (zh) 通信网络中的虚拟机的动态分布
CN111431803A (zh) 一种路由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553843B (zh) 一种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控制业务通道路由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471603B (zh) 一种公交线路与道路网络的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9947100A (zh) 路径规划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9451540B (zh) 一种网络切片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9698788A (zh) 流量转发方法和流量转发装置
CN108270672A (zh) 一种计算线路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46852B (zh) 业务路由配置方法及网络管理设备
CN105072032B (zh) 一种确定片上网络路由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11839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spe及存储介质
CN107659426B (zh) 分配物理资源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03259744A (zh) 一种基于分簇的移动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CN106878170B (zh) 一种转发路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3546559B (zh) 数据分发方法和装置
CN10961781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262534B (zh) 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网络的路由方法和装置
CN108616422A (zh) 网络容量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574631A (zh) 路由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8072690A1 (zh) 用于测量网络路径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119778B (zh) 测量时延的方法和设备
KR20150016328A (ko) 데이터 유닛을 라우팅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CN109784795A (zh) 库存状态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5207905A (zh) 路由选择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