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9019A -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9019A
CN108269019A CN201810060641.4A CN201810060641A CN108269019A CN 108269019 A CN108269019 A CN 108269019A CN 201810060641 A CN201810060641 A CN 201810060641A CN 108269019 A CN108269019 A CN 108269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p
information table
resident
trip information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06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林华
张福勇
许增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ning & Design Of Zhuhai Cit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ning & Design Of Zhuhai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ning & Design Of Zhuhai C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ning & Design Of Zhuhai City
Priority to CN2018100606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90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9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90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通讯运营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后得到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通过对移动终端推送主观问题电子问卷,用户答题后进行回收,得到主观出行信息表。然后在回收的电子问卷中提取出手机号码,根据手机号码将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关联耦合,并对主客观出行表进行检验校核,最后得到居民完整的出行调查结果。本发明通过网络推送电子问卷,解决了传统问卷入户难、抽样率低等问题,并通过信令与问卷的耦合关联,大大简化了电子问卷的复杂程度,同时将回收电子问卷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相互校核,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调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居民出行特征包括出行总量、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结构、出行时空分布等,是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居民行为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获得全面准确的居民出行特征信息,各大城市均会定期会开展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传统调查方法主要有家访调查、电话调查、邮件调查等,这些方法具有调查内容详实、形式灵活、适应性好等优势,适用于小样本调查,但也存在涉及部门多、调查工作量大、调查周期长等问题,且由于被调查者受出行判断和时空记忆等因素的影响,回收数据存在20-30%误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居民出行调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近几年国外内城市尝试将手机信令应用于居民出行调查。手机作为一种普及性强的通讯设备,可当作理想的交通探测器,它具有空间及时间跨越维度大、样本量多的特点,为居民出行信息获取和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然而单纯的依赖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居民出行调查也存在自身缺陷,如不能获取主观问题答案(性别、年龄、收入等)、难以判断出行方式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纯依靠传统问卷调查数据不够准确、单纯依赖手机信令调查数据不够全面的问题。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从通讯运营商获取移动终端的手机信令数据,并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其中,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至少包含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
将所述居民出行调查的电子问卷下发至各个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问卷答案,回收电子问卷,形成居民的主观出行信息表,所属主观出行信息表中至少包括性别、年龄、收入、交通方式;
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提取出手机号码,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
对关联后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检验校核,得到完整的居民出行信息表。
可选的,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包括:
在获取到所有手机信令中,确定出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的手机信令;
将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手机信令从所有手机信令中剔除,并根据剩余手机信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
将所述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客观出行数据。
可选的,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包括:
检测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表中的基本参数与主观出行信息表的基本参数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将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关联;
若不一致,则校正或剔除关联表格。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从通讯运营商获取移动终端的手机信令数据,并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其中,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至少包含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
提取模块,用于将所述居民出行调查的电子问卷下发至各个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问卷答案,回收电子问卷,形成居民的主观出行信息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至少包括性别、年龄、收入、交通方式;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提取出手机号码,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对关联后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检验校核,得到完整的居民出行信息表。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获取到所有手机信令中,确定出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的手机信令;将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手机信令从所有手机信令中剔除,并根据剩余手机信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将所述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客观出行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表中的基本参数与主观出行信息表的基本参数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将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关联;若不一致,则校正或剔除关联表格。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传统问卷电子化,并由网络定点定向推送到用户手机上,这种调查形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通过短信、公众号、朋友圈、电视报纸二维码进行推送,推送范围几乎能覆盖所有调查居民,可最大限度的回收问卷。同时,可以通过有奖转发和有奖填写的形式,提高问卷的转发率和回收率。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入户困难、抽样率低等问题,具有抽样率高,调查样本量大,调查范围广,调查效率高,不受调查时间限制等优点。
2、本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分析,直接获取其居住地、工作地、各次出行的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间、到达时间等信息,从而大大简化了手机电子问卷的复杂程度。同时本方法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比,手机电子问卷具有操作简单、人机交互性强的特点,被调查者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点选就可以完成问卷,减轻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负担,提高居民出行调查问卷回收率。此外,由于电子问卷采用格式化形式输入,问卷提交后即自动完成数据录入工作,大大降低了调查成本。
3、传统问卷很难识别受访者是否漏填、错填出行信息,无法进一步对问卷进行错误甄别和筛选,导致回收问卷错误率较高。而本方法可以在问卷篇幅允许的情况下设置验证性问题,通过验证性问题与手机信令进行比较,检验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剔除与信令数据不符合的无效问卷。
4、通过进一步挖掘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口岗位分布数据。传统的居民出行调查难以获取城市的人口和岗位分布状况,很难通过问卷对各个片区、各个交通小区的具体人口岗位数据进行摸查。而通过对历史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利用长期信令数据(三个月或半年)识别用户白天与晚上最长时间的活跃地点,判断其工作地和居住地,从而获得全市人口和岗位分布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的信令-问卷耦合调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只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说明,而不是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1,通过从通讯运营商获取移动终端的手机信令数据,并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
具体来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居民出行调查分为客观出行信息调查和主观出行信息调查两个部分,客观出行信息调查通过获取通讯运营商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后得到居民的客观出行数据。客观出行信息至少包含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
进一步,在获取到所有手机信令中,确定出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的手机信令;将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手机信令从所有手机信令中剔除,并根据剩余手机信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出行起始位置、目的地位置以及出行轨迹;将出行起始位置、目的地位置以及出行轨迹等作为移动终端对应的出行数据。
举例来讲,手机信令调查是通过从海量手机信令中提取被调查者的出行时空数据,分析被调查者的居住地、工作地、各次出行出发地和出发时间、到达地和到达时间等数据。由于信令数据并非是居民出行调查的定制数据,手机在与基站进行通讯的过程中,由于通信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信令数据中往往存在一些错误定位、重复定位、虚假切换等“噪声”数据,应首先将其剔除。然后根据手机用户的停留时间和活动空间来判断用户出行轨迹中的停留点,从而实现通过信令数据对居民“起始点”(O点)及“目的地”(D点)的识别和判断,获取居民一日出行链。
S102,将所述居民出行调查主观问题的电子问卷下发至各个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问卷答案,回收电子问卷,形成居民的主观出行信息表;
S103,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提取出手机号码,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
S104,对关联后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检验校核,得到完整的居民出行信息表。
具体来讲,居民出行调查主观信息表主要用于收集个人信息和部分出行信息。个人信息的内容与传统调查基本一致;电子问卷中的出行信息包括出行目的、交通方式等较为主观的信息,与信令调查的出行信息进行互补。同时,在电子问卷调查时,需要收集被调查者的手机号码,作为信令数据和问卷数据耦合关联的凭证。耦合示意图如图3所示。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信令-问卷耦合调查法的技术原理,具体操作流程可分为前期准备、调查实施、数据处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设置严密的质量监控手段,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有效。
调查准备阶段包括前期调研、调查方案设计、电子问卷设计与测试等。通过前期调研,设定各个调查区域的抽样率,设计可行的调查方案。同时设计电子问卷,电子问卷严格按照网络问卷的设计程序和原则进行设计,采用“伙伴校验→认知校验→实况校验→扫尾校验”的四段式测试校验流程。
调查实施阶段包括调查宣传、电子问卷推送、数据回收、漏点补查等工作,首先通过电视、报纸、电台、互联网、挂横幅、社区壁报等多种形式,对居民出行调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广泛的、全方位的宣传,争取广大居民的理解与配合。然后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以及电视报纸二维码等方式推送电子问卷,并回收问卷建立问卷数据库。对于样本数量和样本结构达到要求的调查小区,则该小区调查完毕,对于调查样本没有达到要求的调查小区,则应开展相应的漏点补查工作,进行现场问询。
数据处理阶段包括调查问卷处理、手机信令处理、信令-问卷耦合、扩样校核等步骤。在问卷数据处理上,由于本次调查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非开放性问题已经自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主要为出行起讫点的地理编码以及开放性问题的编码。同时应对存在的漏填、拒答和逻辑错误数据进行补充、修正或剔除。在信令数据处理上,首先应对信令数据进行清洗与降噪,然后根据清洗后的数据分析居民的逗留点,生成出行OD表,从而进一步获取基于手机信令的居民出行相关数据。在信令-问卷耦合上,以被调查者的手机号码作为信令数据和问卷数据耦合关联的凭证,并且对信令数据和问卷数据不一致的关联表进行校正或剔除,从而获取居民出行的完整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将传统问卷电子化,并由网络定点定向推送到用户手机上,这种调查形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通过短信、公众号、朋友圈、电视报纸二维码进行推送,推送范围几乎能覆盖所有调查居民,可最大限度的回收问卷。同时,可以通过有奖转发和有奖填写的形式,提高问卷的转发率和回收率。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入户困难、抽样率低等问题,具有抽样率高,调查样本量大,调查范围广,调查效率高,不受调查时间限制等优点。
2、本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其居住地、工作地、各次出行出发地和目的地、各次出行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从而大大简化了手机电子问卷的复杂程度。同时本方法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比,手机电子问卷具有操作简单、人机交互性强的特点,被调查者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点选就可以完成问卷,减轻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负担,提高居民出行调查问卷回收率。此外,由于电子问卷采用格式化形式输入,问卷提交后即自动完成数据录入工作,大大降低了调查成本。
3、传统问卷很难识别受访者是否漏填、错填出行信息,无法进一步对问题问卷进行甄别和筛选,导致回收问卷错误率较高。而本方法可以在问卷篇幅允许的情况下设置验证性问题,通过验证性问题与手机信令进行比较,检验问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剔除与信令数据不符合的无效问卷。
4、通过进一步挖掘信令数据,获取人口岗位分布数据。传统的居民出行调查难以获取城市的人口和岗位分布状况,很难通过问卷对各个片区、各个交通小区的具体人口岗位数据进行摸查。而通过对历史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利用长期信令数据(三个月或半年)识别用户白天与晚上最长时间的活跃地点,判断其工作地和居住地,从而获得全市人口和岗位分布数据。
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调查系统,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调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用于通过从通讯运营商获取移动终端的手机信令数据,并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其中,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至少包含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
提取模块202,用于将所述居民出行调查的电子问卷下发至各个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问卷答案,回收电子问卷,形成居民的主观出行信息表,所属主观出行信息表中至少包括性别、年龄、收入、交通方式;
处理模块203,用于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提取出手机号码,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对关联后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检验校核,得到完整的居民出行信息表。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201,具体用于在获取到所有手机信令中,确定出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的手机信令;将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手机信令从所有手机信令中剔除,并根据剩余手机信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将所述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客观出行数据。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3,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表中的基本参数与主观出行信息表的基本参数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将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关联;若不一致,则校正或剔除关联表格。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从通讯运营商获取移动终端的手机信令数据,并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其中,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至少包含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
将所述居民出行调查主观问题的电子问卷下发至各个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问卷答案,回收电子问卷,形成居民的主观出行信息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至少包括性别、年龄、收入、交通方式;
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提取出手机号码,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
对关联后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检验校核,得到完整的居民出行信息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包括:
在获取到所有手机信令中,确定出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的手机信令;
将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手机信令从所有手机信令中剔除,并根据剩余手机信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
将所述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客观出行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包括:
检测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表中的基本参数与主观出行信息表的基本参数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将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关联;
若不一致,则校正或剔除关联表格。
4.一种居民出行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从通讯运营商获取移动终端的手机信令数据,并根据手机信令分析出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其中,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至少包含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
提取模块,用于将所述居民出行调查主观问题的电子问卷下发至各个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问卷答案,回收电子问卷,形成居民的主观出行信息表,所属主观出行信息表中至少包括性别、年龄、收入、交通方式;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主观出行信息表中提取出手机号码,根据手机号码,将居民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进行耦合关联;对关联后的数据表进行数据检验校核,得到完整的居民出行信息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获取到所有手机信令中,确定出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的手机信令;将定位异常以及重复定位手机信令从所有手机信令中剔除,并根据剩余手机信令确定移动终端的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将所述出发地、出发时间、到达地、到达时间、出行轨迹等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客观出行数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客观出行信息表中的基本参数与主观出行信息表的基本参数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将所述手机号码对应的客观出行信息表与主观出行信息表关联;若不一致,则校正或剔除关联表格。
CN201810060641.4A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82690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0641.4A CN108269019A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0641.4A CN108269019A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9019A true CN108269019A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76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0641.4A Pending CN108269019A (zh) 2018-01-22 2018-01-22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90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307A (zh) * 2019-10-24 2020-02-04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居民调查数据获取带有标签的手机信令轨迹数据方法
CN111508228A (zh) * 2020-04-01 2020-08-07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利用手机gps及电子地图数据的公共交通出行链的获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3274A (zh) * 2010-07-12 2012-01-2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信号数据处理通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5323A (zh) * 2012-03-20 2012-07-18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特征参数的获取方法
CN107040894A (zh) * 2017-04-21 2017-08-11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od获取方法
CN107331156A (zh) * 2017-08-22 2017-11-07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交通综合调查云平台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3274A (zh) * 2010-07-12 2012-01-25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信号数据处理通勤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5323A (zh) * 2012-03-20 2012-07-18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特征参数的获取方法
CN107040894A (zh) * 2017-04-21 2017-08-11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出行od获取方法
CN107331156A (zh) * 2017-08-22 2017-11-07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交通综合调查云平台与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3307A (zh) * 2019-10-24 2020-02-04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居民调查数据获取带有标签的手机信令轨迹数据方法
CN110753307B (zh) * 2019-10-24 2020-10-30 南京瑞栖智能交通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居民调查数据获取带有标签的手机信令轨迹数据方法
CN111508228A (zh) * 2020-04-01 2020-08-07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利用手机gps及电子地图数据的公共交通出行链的获取方法
CN111508228B (zh) * 2020-04-01 2021-01-01 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利用手机gps及电子地图数据的公共交通出行链的获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2744B (zh) 基于信令数据的建成环境与轨道客流分布关系确定方法
Lamanna et al. Immigrant community integration in world cities
CN106600960A (zh) 基于时空聚类分析算法的交通出行起讫点识别方法
CN107767669B (zh) 基于WiFi和蓝牙识别的公交线路客流OD估计方法
CN102595323B (zh)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特征参数的获取方法
CN112133090A (zh) 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多方式交通分布模型构建方法
CN107121690B (zh) 一种基于多运动参数的停留点识别方法和装置
Zhao et al. Clustering analysis of ridership patterns at subway stations: A case in Nanjing, China
CN107958031A (zh) 基于融合数据的居民出行od分布提取方法
CN109684373A (zh) 基于出行和话单数据分析的重点关系人发现方法
CN108269019A (zh) 一种居民出行调查方法及系统
Ghorpade et al. An integrated stop-mode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real world smartphone-based travel survey
CN110059849A (zh) 路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205792730U (zh) 地铁客流智能清分系统
Hato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context addressable loggers in the shell for travel-activity analysis
Kohla et al. Comparing trip diaries with GPS tracking: Results of a comprehensive Austrian study
CN109714791A (zh) 一种基于双WiFi探针的公交客流检测方法
Li et al. Determinants of passengers' ticketing channel choice in rail transit systems: New evidence of e-payment behaviors from Xi'an, China
Richard et al. French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The next generation
CN108733818A (zh) 一种基于多场景多数据源校验的大数据扩样方法
Rieser-Schüssler Capitalising modern data sources for observing and modelling transport behaviour
CN115988422A (zh) 基于出行链解析的多层次轨道交通换乘客流提取方法
Hwang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the accuracy of an activity-based travel simulation against smartcard and navigation device data
Wang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ground access and airport choice behavior of air passengers using transit payment transaction data
CN110008578A (zh) 一种毒品的快速检测与吸毒时间判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