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9069A - 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59069A
CN108259069A CN201810002524.2A CN201810002524A CN108259069A CN 108259069 A CN108259069 A CN 108259069A CN 201810002524 A CN201810002524 A CN 201810002524A CN 108259069 A CN108259069 A CN 108259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il
electronic equipment
analog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025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59069B (zh
Inventor
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025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59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59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9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59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59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4B5/2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数模转换模块及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线圈、第一模数转换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线圈靠近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所述第一模拟信号流经所述第一线圈,以使所述第一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二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一感应电流。所述第一感应电流经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不需在电子设备上开设用于连接数据线的接口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常需要借助于数据线(如USB数据线等)将要进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连接起来。显然,这种数据传输方式需要在电子设备上开设相应的数据线接口(如USB接口等)。然而,在电子设备上开设数据线接口,不仅影响了电子设备外形的美观性,更破坏了电子设备整体的密封性。另外,暴露在外的接口,容易沾染灰尘且容易进水。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以克服以上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在电子设备上开设用于连接数据线的接口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数模转换模块及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二线圈、第一模数转换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所述第一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一模拟信号流经时产生时磁场;所述第二线圈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线圈时,磁通量受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第一感应电流;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信号传输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数模转换模块及第一线圈;所述信号传输设备包括第二线圈及第三线圈;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第四线圈、第一模数转换模块及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数字信号;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所述第一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一模拟信号流经时产生时磁场;所述第二线圈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线圈时,磁通量受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第一感应电流;所述第三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流流经时产生时磁场;所述第四线圈用于在靠近所述第三线圈时,磁通量受所述第三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第二感应电流;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感应电流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线圈根据流入的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产生相应的磁场,以使所述第二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一感应电流,还通过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将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近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因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不需开设用于连接数据线的接口就可以近距离的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外形更美观且密封性更好。
本发明还通过所述信号传输设备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接收和发送电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及所述信号传输设备实现远距离的无物理插接的数据传输,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不需开设用于连接数据线的接口就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进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外形更美观且密封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士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士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文中,当一个元件被认为与另一个元件“相连”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10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所述数据传输系统100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及第二电子设备20。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及第一线圈13。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包括第二线圈21、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及第二控制模块23。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通过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与所述第一线圈13相连。所述第二线圈21通过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相连。所述第二线圈21靠近所述第一线圈13。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所述第一模拟信号流经所述第一线圈13,以使所述第一线圈13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二线圈21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一感应电流。所述第一感应电流经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
由此可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能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近距离的无线单向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还包括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所述第一线圈13通过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通过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与所述第二线圈21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转换成第二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模拟信号流经所述第二线圈21,以使所述第二线圈21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一线圈13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二感应电流。所述第二感应电流经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
由此可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也能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也能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近距离的无线双向数据传输。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无需物理插接,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还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通过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与所述第二线圈21相连。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用于对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输出的第二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二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二线圈21产生相应的磁场。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可以弥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可以驱动所述第二线圈21产生较强的磁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滤波模块16,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还包括第二滤波模块28。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通过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6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通过所述第二滤波模块28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6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滤波模块28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6用于滤除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输出的数字信号中的杂讯,从而使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更加准确。所述第二滤波模块28用于滤除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输出的数字信号中的杂讯,从而使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通过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与所述第一线圈13相连。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输出的第一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一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线圈13产生相应的磁场。可以理解,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可以弥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可以驱动所述第一线圈13产生较强的磁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及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均可以包括处理器(图未示)。所述处理器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NP(NetworkProcessor,网络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及单片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均可以是手机、电脑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控制模块、数模转换模块、线圈、模数转换模块、放大驱动模块及滤波模块。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示意图仅仅是所述数据传输系统1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所述数据传输系统100的限定,所述数据传输系统100可以包括比图1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均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网络接入模块、总线等。可以理解,所述数据传输系统100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实现。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20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框示意图。所述数据传输系统200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0、第二电子设备20及信号传输设备30。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及第一线圈13。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包括第四线圈21、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及第二控制模块23。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包括第二线圈32、第三线圈33及与所述第二线圈32及所述第三线圈33相连的传输线35。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通过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与所述第一线圈13相连。所述第四线圈21通过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相连。所述第二线圈32靠近所述第一线圈13,所述第三线圈33靠近所述第四线圈2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所述第一模拟信号流经所述第一线圈13,以使所述第一线圈13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二线圈32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一感应电流。所述第一感应电流经所述传输线35传输给所述第三线圈33,所述第三线圈33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四线圈21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二感应电流。所述第二感应电流经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
由此可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能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能够接收电磁信号并将能够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及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实现远距离的无物理插接的单向数据传输。所述传输线35的长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还包括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所述第一线圈13通过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通过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与所述第四线圈21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转换成第二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模拟信号流经所述第四线圈21,以使所述第四线圈21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三线圈33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三感应电流。所述第三感应电流经所述传输线35传输给所述第二线圈32,所述第二线圈32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一线圈13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四感应电流。所述第四感应电流经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
由此可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也能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信号发送出去,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也能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及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实现远距离的无物理插接的双向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还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通过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与所述第四线圈21相连。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用于对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25输出的第二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二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四线圈21产生相应的磁场。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26可以弥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可以驱动所述第四线圈21产生较强的磁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滤波模块16,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还包括第二滤波模块28。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通过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6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通过所述第二滤波模块28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6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滤波模块28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滤波模块16用于滤除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15输出的数字信号中的杂讯,从而使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更加准确。所述第二滤波模块28用于滤除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输出的数字信号中的杂讯,从而使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通过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与所述第一线圈13相连。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输出的第一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一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线圈13产生相应的磁场。可以理解,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18可以弥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可以驱动所述第一线圈13产生较强的磁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还包括第三放大驱动模块36。所述第三放大驱动模块36与所述第二线圈32及所述第三线圈33相连。所述第三放大驱动模块36用于对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一感应电流驱动所述第三线圈33产生相应的磁场。所述第三放大驱动模块36还用于对所述第三感应电流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三感应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线圈32产生相应的磁场。可以理解,所述第三放大驱动模块36可以弥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可以驱动所述第二线圈32及所述第三线圈33产生较强的磁场。可以理解,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还可以包括滤波模块(图未示),所述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传输线35中传输的信号中的杂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及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均可以包括处理器(图未示)。所述处理器包括CPU、NP、DSP、ASIC、FPGA、MCU及单片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均可以是手机、电脑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控制模块、数模转换模块、线圈、模数转换模块、放大驱动模块及滤波模块。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示意图仅仅是所述数据传输系统2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所述数据传输系统200的限定,所述数据传输系统200可以包括比图2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均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网络接入模块、总线等。可以理解,所述数据传输系统200所包括的各个模块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实现。
综上所述,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可以靠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或第二电子设备20可以靠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可以相互靠近,以使所述第一线圈13与所述第二线圈21相互靠近时,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实现近距离的无线双向数据传输。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无法相互靠近,从而导致所述第一线圈13与所述第二线圈21无法相互靠近时,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以借助于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来实现远距离的无物理插接的双向数据传输。
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12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线圈13根据流入的所述第一模拟信号产生相应的磁场,以使所述第二线圈21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一感应电流,还通过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22将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近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因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不需开设用于连接数据线的接口就可以近距离的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的外形更美观且密封性更好。
本发明还通过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之间接收和发送电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能够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及所述信号传输设备30实现远距离的无物理插接的数据传输,从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不需开设用于连接数据线的接口就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进而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的外形更美观且密封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数字信号;
第一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
第一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一模拟信号流经时产生时磁场;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二线圈,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线圈时,磁通量受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第一感应电流;
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转换成数字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数模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线圈通过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转换成第二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模拟信号流经所述第二线圈,以使所述第二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一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二感应电流,所述第二感应电流经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相连,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二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二线圈产生相应的磁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滤波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一滤波模块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放大驱动模块,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线圈相连,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一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相应的磁场。
6.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数字信号;
第一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第一模拟信号;
第一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一模拟信号流经时产生时磁场;
所述信号传输设备包括:
第二线圈,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线圈时,磁通量受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第一感应电流;
第三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一感应电流流经时产生时磁场;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四线圈,用于在靠近所述第三线圈时,磁通量受所述第三线圈产生的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第二感应电流;
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感应电流转换成数字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数模转换模块,所述信号传输设备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三线圈的传输线,所述第一线圈通过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与所述第四线圈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转换成第二模拟信号,所述第二模拟信号流经所述第四线圈,以使所述第四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三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三感应电流,所述第三感应电流经所述传输线传输给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周围产生磁场,所述第一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产生第四感应电流,所述第四感应电流经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放大驱动模块,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四线圈相连,所述第一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数模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二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四线圈产生相应的磁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滤波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一滤波模块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经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滤波后输出给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放大驱动模块,所述信号传输设备还包括第三放大驱动模块,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线圈相连,所述第三放大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二线圈及所述第三线圈相连,所述第二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模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一模拟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线圈产生相应的磁场,所述第三放大驱动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感应电流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一感应电流驱动所述第三线圈产生相应的磁场,所述第三放大驱动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三感应电流进行放大,并用放大后的第三感应电流驱动所述第二线圈产生相应的磁场。
CN201810002524.2A 2018-01-02 2018-01-02 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08259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2524.2A CN108259069B (zh) 2018-01-02 2018-01-02 数据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02524.2A CN108259069B (zh) 2018-01-02 2018-01-02 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9069A true CN108259069A (zh) 2018-07-06
CN108259069B CN108259069B (zh) 2021-08-24

Family

ID=62725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02524.2A Active CN108259069B (zh) 2018-01-02 2018-01-02 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5906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0711A (zh) * 2018-08-09 2018-11-13 中山亿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耳机孔通过检测电流变化进行数据转换的设备
CN110350944A (zh) * 2018-09-28 2019-10-18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装置及无线通讯方法
CN110350943A (zh) * 2018-09-28 2019-10-18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带能量传输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带能量传输的无线通讯方法
CN110769006A (zh) * 2019-12-26 2020-02-07 上海飞旗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子网资源实时获取的方法
US11757490B2 (en) 2018-08-02 2023-09-1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ata transmission from a user terminal to another apparatu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091A (zh) * 2010-12-31 2011-05-04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近距离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4660307A (zh) * 2015-02-16 2015-05-27 广州丰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磁中继及用户软重置加密无线通信系统
CN105871079A (zh) * 2016-05-20 2016-08-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智能铣削刀具的无线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5091A (zh) * 2010-12-31 2011-05-04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近距离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4660307A (zh) * 2015-02-16 2015-05-27 广州丰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磁中继及用户软重置加密无线通信系统
CN105871079A (zh) * 2016-05-20 2016-08-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智能铣削刀具的无线传输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57490B2 (en) 2018-08-02 2023-09-1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ata transmission from a user terminal to another apparatus
CN108810711A (zh) * 2018-08-09 2018-11-13 中山亿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耳机孔通过检测电流变化进行数据转换的设备
CN110350944A (zh) * 2018-09-28 2019-10-18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装置及无线通讯方法
CN110350943A (zh) * 2018-09-28 2019-10-18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带能量传输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带能量传输的无线通讯方法
CN110350944B (zh) * 2018-09-28 2023-09-15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装置及无线通讯方法
CN110350943B (zh) * 2018-09-28 2023-09-15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带能量传输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带能量传输的无线通讯方法
CN110769006A (zh) * 2019-12-26 2020-02-07 上海飞旗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优化子网资源实时获取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59069B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9069A (zh) 数据传输系统
CN111682650A (zh) 便携电子设备
CN207926585U (zh) 移动中继装置和无线路由系统
WO2002091616A3 (en)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interconnect system architecture
CN110457244A (zh) 一种串口的通信方式转换方法、系统及处理器
CN110389920A (zh) 一种切换电路及装置
CN111464211A (zh) 直流载波双向通讯接口电路系统
CN106326174B (zh) 一种两线通信电路
CN206075787U (zh) 一种智能语音讲解系统
CN203942525U (zh) Poi扩容装置及扩容poi系统
CN103118143B (zh) 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的复用电路
CN201256397Y (zh) 串行信号通讯电路及通讯装置
CN105471479A (zh) 一种用于工业现场的can-蓝牙数据传输装置
CN210721160U (zh) 温控电路及温控装置
CN202979154U (zh) 基于电力通信技术的楼宇对讲系统
CN110504799A (zh) 对外四线马达控制系统及其数据刻录方法与线路
CN201682593U (zh) 燃气热水器用语音对讲系统
CN202231837U (zh) 一种无线麦克风
CN206993224U (zh) 门铃
CN208796235U (zh) 一种多通路信号采集装置及信号处理设备
CN104917478A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信号的滤波模块
CN205160793U (zh) 一种无线通信从控制系统
CN205121272U (zh) 一种驱动控制集成电路及驱动控制系统
CN206370828U (zh) 一种收发装置及监控系统
CN204906330U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信号的滤波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