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6121A - 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56121A CN108256121A CN201810154841.6A CN201810154841A CN108256121A CN 108256121 A CN108256121 A CN 108256121A CN 201810154841 A CN201810154841 A CN 201810154841A CN 108256121 A CN108256121 A CN 1082561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geoanalysis
- geographical
- plug
- coordinate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城乡规划是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研发适用的地理设计平台,提高城市现状问题分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分析结果准确性和通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安全封装、模型动态插拔,支撑地理调查、分析、评估在规划全过程中应用的地理设计平台。平台的构建包括框架加载、模型加载、模型设置、模型运算、成果渲染五大步骤。本发明还构建了地理分析评估模型的研发标准和智能坐标转换模块。本发明的优点是平台可动态扩展,极大弱化了专业技术屏障,显著提升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
背景技术
城乡规划是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对城市现实状况把握的准确与否是规划能否发现现实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关键作用的基础。因此现状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是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的资源交互,以及大数据时代以移动互联网和传感器网络为载体的社会化数据等,都为城乡规划编制部门对于规划资源获取和积累、把握城市建设发展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在城乡规划行业呼唤变革的时代,在“互联网+”与大数据带来巨量数据与创新技术冲击的当下,如何基于地理设计的理念,有效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变革传统的现状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与模式,选择有效的模型算法,构建地理分析模型,研发适用的地理设计平台,实现城乡规划数据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深度利用,提高城市现状问题分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分析结果准确性、定量性和通用性,加速新技术在城乡规划行业的广泛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工作模式下,地理设计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地理设计平台不具备弹性动态扩展的能力。传统的平台都是以紧耦合的方式进行开发,功能模块的集成缺乏灵活性,平台的部署、更新、扩展与维护异常复杂。
(2)现有的地理设计平台与地理设计实际需求结合的深度不够。现有的地理设计平台仅提供常用的地理分析功能,仍停留在信息查询、简单的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等方面,功能还很简单,缺乏动态模拟、预测等地理设计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的复杂而深入的专业分析功能,导致现有的地理设计平台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3)现有的地理设计平台使用难度较大。现有的地理设计平台必须由精通地理分析模型和相关专业软件操作的专业人员完成,而地理设计强调的多学科、跨专业人员的交叉与融合,这无疑将大大限制地理设计的广泛应用,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现有的地理设计平台的普及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功能的针对性等方面,都存在应用障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提供数据安全封装、模型动态插拔,支撑地理调查、分析、评估在规划全过程中应用的平台。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基于插件式架构技术实现,包括:作为宿主程序的平台主框架和作为插件对象的地理分析模型,其中,所述平台主框架能够调用地理分析模型,所述地理分析模型基于所述平台主框架实现模型功能,所述平台主框架和地理分析模型基于一种公共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优选地,所述地理设计平台的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S1、加载平台主框架;
步骤S2、将地理分析模型作为插件对象加载到所述平台主框架中,其中,所述地理分析模型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构建;
步骤S3、对加载后的地理分析模型进行设置;
步骤S4、对设置后的地理分析模型进行运算,输出图件;
步骤S5、对所述图件进行成果渲染,输出渲染结果。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加载权限管理模块,其中,所述权限管理模块用于定义用户的功能权限和特定地理分析模型的访问权限;
步骤S12、加载模型扩展模块,其中,所述模型扩展模块用于上传、下载和更新地理分析模型;
步骤S13、加载地图浏览模块,其中,所述地图浏览模块用于地图展示、布局设计和三维浏览;
步骤S14、加载运行监控模块,其中,所述运行监控模块用于对地理分析模型访问情况、用户登录情况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加载地理分析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S21、读取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
步骤S22、判断所述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是否符合预设规范,若是,则加载该地理分析模型到所述平台主框架中,否则,跳过该地理分析模型;
步骤S23、解析加载后的地理分析模型的XML文件,并加载该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再链接该地理分析模型的相关模板文件。
优选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选择地理分析模型的研究范围,其中,所述研究范围包括行政区划范围、输入数据范围、动态绘制范围;
步骤S32、确定地理分析模型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用于设定模型运算的粒度或网格单元大小;
步骤S33、向地理分析模型输入数据;
步骤S34、设置地理分析模型的指标参数;
步骤S35、选择地理分析模型的成果输出方式;
步骤S36、设置进度日志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选择研究范围可以根据现有的行政区划进行确定,也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范围数据进行输入,还可以在地图上动态绘制临时的范围;输入数据是对模型运算所需的各类数据分别进行选定;设置指标参数是用户根据经验对模型的参数大小、阈值高低进行设定;选择成果输出方式是选择输出成果的格式、类型、形式等;进度日志交互是对模型运算过程的进度和各计算步骤的日志进行展示与反馈。
优选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步骤S41、按研究范围裁切输入数据;
步骤S42、若裁切后的输入数据的坐标系与输出坐标系不匹配,对裁切后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
步骤S43、对裁切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生成图件;
步骤S44、以图表形式输出所述图件,其中,所述图表包括:三维成果、空间分布图和统计图表。
优选地,所述步骤S42具体包括:
步骤S421、读取用户通过下拉框选择的输入、输出坐标系;
步骤S422、根据用户选择的输入、输出坐标系,获取输入、输出坐标系的椭球体;
步骤S423、根据输入、输出坐标系的椭球体,查询数据库中存储的输入坐标系到输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步骤S424、根据输入坐标系到输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将裁切后的数据从输入坐标系转换到输出坐标系;
步骤S425、若检测到用户选择将输出坐标系投影到平面坐标系,则根据裁切后的输入数据范围获取投影带,并投影到平面坐标系。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若图件以空间分布图形式输出,对所述图件进行符号化编辑,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将符号化编辑后的图件导出。
优选地,对所述图件进行符号化编辑包括:矢量数据符号化和栅格数据符号化。
所述矢量数据符号化包括:矢量分级渲染、矢量唯一值渲染和矢量单一值渲染;所述栅格数据符号化,包括:栅格分类渲染、栅格拉伸渲染和栅格唯一值渲染。
优选地,所述地理分析模型包括:现状分析模型、情景模拟模型、方案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模型四大类。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平台可动态扩展。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基于插件式架构技术实现,各类地理分析模型都是以插件的方式在平台主框架中进行组装,可以实时动态地添加、更新、下载新的模型,从而使平台的层次清晰、结构灵活,可以有效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2)极大弱化了专业技术屏障。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能够调用各种地理分析模型,并具有智能坐标转换功能,将GIS的复杂操作改为便捷的平台步骤,极大弱化了各种专业分析的技术屏障,使规划设计人员能够便利使用各类分析方法与模型,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
(3)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地理分析模型,节省了非专业人士的技术研究工作,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的设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的坐标系智能转换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基于插件式架构技术实现,包括:作为宿主程序的平台主框架和作为插件对象的地理分析模型,其中,所述平台主框架能够调用地理分析模型,所述地理分析模型基于所述平台主框架实现模型功能,所述平台主框架和地理分析模型基于一种公共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平台主框架能够调用地理分析模型,地理分析模型能够在平台主框架上实现自己的逻辑,而两者的交互基于一种公共的通信契约或接口。平台主框架可以独立于地理分析模型存在,即使没有任何地理分析模型,平台主框架的运行也不受影响,因此可以在不改变平台主框架程序的情况下通过增减或修改分析模型的方式增加或调整地理设计平台功能。插件式构架的优点在于它屏蔽了平台主框架与地理分析模型之间复杂的交互和通信联系,第三方模型开发者进行地理分析模块开发时,无需关注平台主框架程序是如何运行的,如何调用模型等复杂问题,能提高模型开发效率,降低开发人员工作量,用户体验度高。
具体实践中,地理分析模型的研发包括三部分内容:
(1)符合Xml语法的模型描述文件,描述模型变量属性;
(2)基于C#语言标准的函数接口(API);
(3)图片、文档、表格等文件(非必须,可不包含),包括对模型的一些图标、出图模板以及对模型的一些基本描述文件。
地理分析模型的研发必须遵守基于C#语言标准的函数接口来生成模型文件(以动态链接库dll的格式存储),并将模型中的相关信息写Xml描述文件(Model.Xml)中,并引入模型相关的一些描述文件。Xml描述文件是模型研发标准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模型文件(dll库)的信息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地理设计平台通过读取Xml描述文件,可以准确的掌握模型的相关信息,合理地配置模型的输入输出。Xml描述文件主要包括模型编码信息、类型、名称、版本号、描述信息、图标路径、输入数据列表、状态以及作者等信息。
参见图1,优选地,所述地理设计平台的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S1、加载平台主框架;
步骤S2、将地理分析模型作为插件对象加载到所述平台主框架中,其中,所述地理分析模型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构建;
步骤S3、对加载后的地理分析模型进行设置;
步骤S4、对设置后的地理分析模型进行运算,输出图件;
步骤S5、对所述图件进行成果渲染,输出渲染结果。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加载权限管理模块,其中,所述权限管理模块用于定义用户的功能权限和特定地理分析模型的访问权限;
步骤S12、加载模型扩展模块,其中,所述模型扩展模块用于上传、下载和更新地理分析模型;
步骤S13、加载地图浏览模块,其中,所述地图浏览模块用于地图展示、布局设计和三维浏览;
步骤S14、加载运行监控模块,其中,所述运行监控模块用于对地理分析模型访问情况、用户登录情况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
可以理解的是,权限管理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分配不同的功能权限和模型权限;模型扩展模块用于支撑模型动态扩展,支撑地理设计平台的管理员或模型开发者将新的模型上传到后台服务器,然后模型的使用者收到模型更新或新增的提示,按照需要进行更新、下载;地图浏览模块用于支撑模型分析的空间数据成果在地图浏览框中进行展示,根据用户的喜好对空间分析成果图进行色彩、符号、布局设计,对于三维成果可以直观地浏览查看;运行监控模块用于将模型的使用频率、修改意见等信息推送给管理员或模型开发者。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加载地理分析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S21、读取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
步骤S22、判断所述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是否符合预设规范,若是,则加载该地理分析模型到所述平台主框架中,否则,跳过该地理分析模型;
步骤S23、解析加载后的地理分析模型的XML文件,并加载该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再链接该地理分析模型的相关模板文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对模型进行加载之前,首先要创建一个模型对象,即对模型进行实例化。然后在地理设计平台的模型目录下读取所有模型的动态链接库(dll文件)以及相关配置文件。然后根据地理分析模型的开发标准判断模型是否符合规范,如果不符合规范则不加载该模型,反之则加载模型到平台主框架的模型列表中。再解析模型XML配置文件,获取模型的基本信息;加载模型核心的动态链接库文件,获取模型参数设置界面与具体分析计算的函数过程,利用反射动态地获取动态链接库里的数据模型,并将获得的数据模型添加到模型库列表;再链接模型相关的模板文件,用于模型运算完成后生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图件说明。
优选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选择地理分析模型的研究范围,其中,所述研究范围包括行政区划范围、输入数据范围、动态绘制范围;
步骤S32、确定地理分析模型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用于设定模型运算的粒度或网格单元大小;
步骤S33、向地理分析模型输入数据;
步骤S34、设置地理分析模型的指标参数;
步骤S35、选择地理分析模型的成果输出方式;
步骤S36、设置进度日志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选择研究范围可以根据现有的行政区划进行确定,也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范围数据进行输入,还可以在地图上动态绘制临时的范围;输入数据是对模型运算所需的各类数据分别进行选定;设置指标参数是用户根据经验对模型的参数大小、阈值高低进行设定;选择成果输出方式是选择输出成果的格式、类型、形式等;进度日志交互是对模型运算过程的进度和各计算步骤的日志进行展示与反馈。
优选地,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步骤S41、按研究范围裁切输入数据;
步骤S42、若裁切后的输入数据的坐标系与输出坐标系不匹配,对裁切后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
步骤S43、对裁切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生成图件;
步骤S44、以图表形式输出所述图件,其中,所述图表包括:三维成果、空间分布图和统计图表。
可以理解的是,首先按照研究范围对所有的输入数据进行裁切,后续的分析过程都是对裁切后的数据进行运算。然后根据平台设定的成果坐标系,将分析的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坐标转换,自动获取转换参数进行转换,使模型的分析都基于统一的参考系统。再对模型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算,这一步对不同模型而言是各不相同的。运算完成之后根据模板填入分析成果数据,生成空间分布图件、三维信息以及统计图表等展示成果。
参见图2,优选地,所述步骤S42具体包括:
步骤S421、读取用户通过下拉框选择的输入、输出坐标系;
步骤S422、根据用户选择的输入、输出坐标系,获取输入、输出坐标系的椭球体;
步骤S423、根据输入、输出坐标系的椭球体,查询数据库中存储的输入坐标系到输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步骤S424、根据输入坐标系到输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将裁切后的数据从输入坐标系转换到输出坐标系;
步骤S425、若检测到用户选择将输出坐标系投影到平面坐标系,则根据裁切后的输入数据范围获取投影带,并投影到平面坐标系。
优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若图件以空间分布图形式输出,对所述图件进行符号化编辑,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将符号化编辑后的图件导出。
优选地,对所述图件进行符号化编辑包括:矢量数据符号化和栅格数据符号化。
所述矢量数据符号化包括:矢量分级渲染、矢量唯一值渲染和矢量单一值渲染;所述栅格数据符号化,包括:栅格分类渲染、栅格拉伸渲染和栅格唯一值渲染。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地理设计平台的设计方法包括:平台主框架加载、模型加载、模型设置、模型运算、成果渲染五大步骤,具体为:
步骤S1、平台主框架加载。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首先对平台主框架进行加载,包括权限管理模块、模型扩展模块、地图浏览模块、运行监控等模块(具体参见步骤S11~S14)。
步骤S2、模型加载。平台主框架加载完成后,对地理分析模型进行解析、加载(具体参见步骤S21~S23)。
步骤S3、模型设置。模型设置的步骤包括选择研究范围、确定承载单元、输入分析数据、设置指标参数、分析成果输出、进度日志交互(具体参见步骤S31~S36)。
步骤S4、模型运算。模型设置完成后,执行模型运算过程(具体参见步骤S41~S44)。
步骤S5、成果渲染。模型分析成果输出后,可对成果图件的符号化进行编辑,最后进行新的图件的导出。其中图件的符号化包括矢量数据符号化和栅格数据符号化,矢量符号化有单一值渲染、唯一值渲染、分级渲染三种方式,栅格符号化有唯一值渲染、分类渲染、拉伸渲染三种方式。
优选地,所述地理分析模型包括:现状分析模型、情景模拟模型、方案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模型四大类。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只列举了四类地理分析模型,并不表明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只能生成这四类地理分析模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求,开发多种地理分析模型作为插件插入到平台主框架中,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地理分析模式的数量、类型及功能都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扩展的,不是固定的,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地理设计平台的层次清晰、结构灵活,可以有效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另外,上述列举的现状分析模型、情景模拟模型、方案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模型下面又可以有很多子模型,例如:
所述现状分析模型包括但不限于:
自然地理类模型,包括:地形地貌分析模型、汇水线分析模型、气候气温分析模型、景观视域分析模型和地形剖面分析模型;
资源环境类模型,包括:资源承载力分析模型、环境承载力分析模型、水环境容量分析模型、大气环境容量分析模型、生态脆弱度分析模型、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城市热岛分析模型、生态景观破碎化指数分析模型、生态敏感性分析模型、生态环境指数分析模型、阻力分析模型、农业种植分析模型和雨水分析模型;
空间管制类模型,包括:特别管制区识别分析模型、密林地识别分析模型、价值景观识别分析模型、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模型、空间保护与管控区识别与分析模型和三大空间划定分析模型;
城镇体系类模型,包括:城镇势力圈分析模型、城镇职能类型识别分析模型、经济联系强度分析模型、城镇规模等级体系分析模型和分形维数分析模型;
人口分布类模型,包括:人口统计分析模型、人口流动分析模型、人口空间分布模拟模型、人口重心分析模型、人口集中度分析模型和人口预测与变化趋势分析模型;
用地空间类模型,包括:用地统计分析模型、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用地紧凑度分析模型、用地多样性分析模型、用地增长趋势分析模型、用地扩张弹性系数计算模型、用地需求分析模型、城市建设用地蔓延特征分析模型和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失联分析模型;
交通市政类模型,包括:交通可达性分析模型、交通设施的覆盖范围分析模型、交通网络密度分析模型、路网结构分析模型、市政基础设施覆盖度分析模型、旅游景点路线规划分析模型和排污口分析模型;
公共服务设施类模型,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集聚度分析模型、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分析模型、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分析模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模型和公交路线及覆盖度分析模型。
所述情景模拟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空间拓展模拟模型、城市淹没区分析与情景模拟模型、城市通风廊道分析与模拟模型、大气环境分析与模拟模型、水环境分析与模拟模型、微气候评估与模拟模型、系统动力学下的人口增长模拟模型和空间句法下的交通情景模拟模型;
所述大数据分析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电力大数据的人口空间分析模型和公交卡刷卡数据分析模型;
所述方案评估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性分析模型、建设用地使用情况分析模型、规划目标落实情况分析模型、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分析模型、重大项目实施效果分析模型、与未来发展适宜性评估模型、挖填方评估模型、控规评估模型、总规实施评估分析模型和旅游发展潜力评估分析模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基于插件式架构技术实现,包括:作为宿主程序的平台主框架和作为插件对象的地理分析模型,其中,所述平台主框架能够调用地理分析模型,所述地理分析模型基于所述平台主框架实现模型功能,所述平台主框架和地理分析模型基于一种公共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设计平台的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S1、加载平台主框架;
步骤S2、将地理分析模型作为插件对象加载到所述平台主框架中,其中,所述地理分析模型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构建;
步骤S3、对加载后的地理分析模型进行设置;
步骤S4、对设置后的地理分析模型进行运算,输出图件;
步骤S5、对所述图件进行成果渲染,输出渲染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加载权限管理模块,其中,所述权限管理模块用于定义用户的功能权限和特定地理分析模型的访问权限;
步骤S12、加载模型扩展模块,其中,所述模型扩展模块用于上传、下载和更新地理分析模型;
步骤S13、加载地图浏览模块,其中,所述地图浏览模块用于地图展示、布局设计和三维浏览;
步骤S14、加载运行监控模块,其中,所述运行监控模块用于对地理分析模型访问情况、用户登录情况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加载地理分析模型,具体包括:
步骤S21、读取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
步骤S22、判断所述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是否符合预设规范,若是,则加载该地理分析模型到所述平台主框架中,否则,跳过该地理分析模型;
步骤S23、解析加载后的地理分析模型的XML文件,并加载该地理分析模型的DLL文件,再链接该地理分析模型的相关模板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选择地理分析模型的研究范围,其中,所述研究范围包括行政区划范围、输入数据范围、动态绘制范围;
步骤S32、确定地理分析模型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用于设定模型运算的粒度或网格单元大小;
步骤S33、向地理分析模型输入数据;
步骤S34、设置地理分析模型的指标参数;
步骤S35、选择地理分析模型的成果输出方式;
步骤S36、设置进度日志交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步骤S41、按研究范围裁切输入数据;
步骤S42、若裁切后的输入数据的坐标系与输出坐标系不匹配,对裁切后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
步骤S43、对裁切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生成图件;
步骤S44、以图表形式输出所述图件,其中,所述图表包括:三维成果、空间分布图和统计图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具体包括:
步骤S421、读取用户通过下拉框选择的输入、输出坐标系;
步骤S422、根据用户选择的输入、输出坐标系,获取输入、输出坐标系的椭球体;
步骤S423、根据输入、输出坐标系的椭球体,查询数据库中存储的输入坐标系到输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步骤S424、根据输入坐标系到输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将裁切后的数据从输入坐标系转换到输出坐标系;
步骤S425、若检测到用户选择将输出坐标系投影到平面坐标系,则根据裁切后的输入数据范围获取投影带,并投影到平面坐标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若图件以空间分布图形式输出,对所述图件进行符号化编辑,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将符号化编辑后的图件导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图件进行符号化编辑包括:矢量数据符号化和栅格数据符号化。
所述矢量数据符号化包括:矢量分级渲染、矢量唯一值渲染和矢量单一值渲染;所述栅格数据符号化,包括:栅格分类渲染、栅格拉伸渲染和栅格唯一值渲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分析模型包括:现状分析模型、情景模拟模型、方案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模型四大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54841.6A CN108256121A (zh) | 2018-02-23 | 2018-02-23 | 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54841.6A CN108256121A (zh) | 2018-02-23 | 2018-02-23 | 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6121A true CN108256121A (zh) | 2018-07-06 |
Family
ID=6274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54841.6A Pending CN108256121A (zh) | 2018-02-23 | 2018-02-23 | 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5612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6823A (zh) * | 2019-04-19 | 2019-07-23 | 新乡学院 | 一种城乡建设布局模拟系统 |
CN110334864A (zh) * | 2019-07-03 | 2019-10-15 |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gis的多规合一城乡空间分区划定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5735A (zh) * | 2015-02-11 | 2015-05-13 | 中科九度(北京)空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空间系统的时空信息可视化方法 |
US9865181B2 (en) * | 2014-05-15 | 2018-01-09 | Rolta India Ltd | Use of style sets to assist a user in digitizing GIS layers |
-
2018
- 2018-02-23 CN CN201810154841.6A patent/CN10825612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65181B2 (en) * | 2014-05-15 | 2018-01-09 | Rolta India Ltd | Use of style sets to assist a user in digitizing GIS layers |
CN104615735A (zh) * | 2015-02-11 | 2015-05-13 | 中科九度(北京)空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空间系统的时空信息可视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万里飞: ""空间要素渲染的插件化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
曹全龙: ""基于插件机制的市县级基础GIS应用框架的研究"", 《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
潘宸: ""基于ArcEngine插件式GIS应用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测绘》 * |
陈海群: ""城乡土地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
陈红华: ""插件式GIS应用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地理空间信息》 * |
黄东连: ""基于GIS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46823A (zh) * | 2019-04-19 | 2019-07-23 | 新乡学院 | 一种城乡建设布局模拟系统 |
CN110334864A (zh) * | 2019-07-03 | 2019-10-15 |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gis的多规合一城乡空间分区划定的方法 |
CN110334864B (zh) * | 2019-07-03 | 2022-02-01 |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gis的多规合一城乡空间分区划定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ohomäki et al. | Smart city platform enabling digital twin | |
CN103646091B (zh) | 一种电网图形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Li | Emergence of bottom-up models as a tool for landscape simulation and planning | |
Leonard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participatory Green Infrastructure design, visualiz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a cloud supported jupyter notebook computing environment | |
CN105354267A (zh) | 实现多类型规划方案“多规合一”电子报批的方法 | |
Li et al. | The new era for geo-information | |
CN114187420A (zh) | 一种实时在线城市规划沙盘模拟方法 | |
CN108256121A (zh) | 一种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地理设计平台 | |
Hudson-Smith et al. | Urban iot: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ass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 |
Chen et 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Based on GIS regionalization and spatial syntax | |
CN109977510A (zh) |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水文模型网络发布方法 | |
van der Laan et al. | A collaborative multi-touch, multi-display, urban futures tool | |
Montenegro et al. | Computational ontology of urban design | |
Vadoudi et al. | A GIS-oriented semantic data model to support PLM for DfS | |
Martella et al. | State of the art of urban digital twin platforms | |
Falquet et al. | Ontologies for interconnecting urban models | |
Eicker et al. | On The Design Of An Urban Modeling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A New York District Analysis | |
Corrado et al. | 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Matera’s Urban Digital Twin and Challenges in Data Integration | |
BARRAMOU et al. | Agent-based model for simulating urban system | |
Liebert et al. | Using GIS vector data to build virtual environments for agent based models | |
Gilfoyle et al. |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lanning: Twenty years' experience of Cheshire County Council | |
Paul | Human city and physical city: connecting the two by generating syntax-based urban configurations | |
CN108170720A (zh) | 规划显示系统 | |
Solymosi et al. | maps2WinBUGS: a QGIS plugin to facilitate data processing for Bayesian spatial modeling | |
Huang et al. | Identifying Urban Functional Regions by LDA Topic Model with POI Dat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