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4896B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54896B CN108254896B CN201810065398.5A CN201810065398A CN108254896B CN 108254896 B CN108254896 B CN 108254896B CN 201810065398 A CN201810065398 A CN 201810065398A CN 108254896 B CN108254896 B CN 1082548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e
- optical lens
- equal
- imaging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该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5≤f1/f≤10;1.7≤n5≤2.2;0.01≤d9/TTL≤0.2,该摄像光学镜头能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获得低TTL。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六片式、七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求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色像差充分补正的广角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
1.372≤f1/f≤4.979;
1.7≤n5≤2.0995;
0.0285≤d9/TTL≤0.082;
-8.99≤(R1+R2)/(R1-R2)≤-1.85。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上述透镜的配置方式,利用在焦距、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的数据上有特定关系的透镜的共同配合,使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705≤n5≤2.0995。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12mm≤d1≤0.52mm。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5.62≤(R1+R2)/(R1-R2)≤-2.31;0.20mm≤d1≤0.41mm。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67≤f2/f≤3.89;-3.84≤(R3+R4)/(R3-R4)≤-1.03;0.31mm≤d3≤0.97mm。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07≤f2/f≤3.11;-2.40≤(R3+R4)/(R3-R4)≤-1.28;0.50mm≤d3≤0.78mm。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4.46≤f3/f≤-1.16;1.43≤(R5+R6)/(R5-R6)≤6.00;0.11mm≤d5≤0.40mm。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2.79≤f3/f≤-1.46;2.28≤(R5+R6)/(R5-R6)≤4.80;0.18mm≤d5≤0.32mm。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94≤f4/f≤3.44;-0.73≤(R7+R8)/(R7-R8)≤-0.13;0.15mm≤d7≤0.79mm。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51≤f4/f≤2.75;-0.45≤(R7+R8)/(R7-R8)≤-0.16;0.25mm≤d7≤0.63mm。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4.41≤f5/f≤-1.02;-5.19≤(R9+R10)/(R9-R10)≤-1.34;0.13mm≤d9≤0.66mm。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2.75≤f5/f≤-1.28;-3.25≤(R9+R10)/(R9-R10)≤-1.67;0.21mm≤d9≤0.52mm。
优选的,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96≤f6/f≤19.22;5.04≤(R11+R12)/(R11-R12)≤39.82;0.50mm≤d11≤1.71mm。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3.14≤f6/f≤15.38;8.06≤(R11+R12)/(R11-R12)≤31.85;0.80mm≤d11≤1.37mm。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44≤f12/f≤1.61。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满足下列关系式:0.71≤f12/f≤1.28。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14毫米。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86毫米。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6。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超薄,广角且色像差充分补正,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六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以及第六透镜L6。第六透镜L6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第五透镜L5为玻璃材质,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
所述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
在此,定义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0.5≤f1/f≤1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超过下限规定值时,虽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发展,但是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会过强,难以补正像差等问题,同时不利于镜头向广角化发展。相反,超过上限规定值时,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会变过弱,镜头难以向超薄化发展。优选的,满足0.936≤f1/f≤7.4895。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为n5,1.7≤n5≤2.2,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向超薄化发展,同时利于修正像差。优选的,满足1.705≤n5≤2.1495。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0.01≤d9/TTL≤0.2,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满足0.0285≤d9/TTL≤0.141。
当本发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各透镜的焦距、相关透镜的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高性能,且满足低TTL的设计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
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8.99≤(R1+R2)/(R1-R2)≤-1.85,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优选的,-5.62≤(R1+R2)/(R1-R2)≤-2.31。
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满足下列关系式:0.12≤d1≤0.52,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20≤d1≤0.41。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L2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67≤f2/f≤3.89,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正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合理而有效地平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产生的球差以及系统的场曲量。优选的,1.07≤f2/f≤3.11。
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3.84≤(R3+R4)/(R3-R4)≤-1.03,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难以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优选的,-2.40≤(R3+R4)/(R3-R4)≤-1.28。
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满足下列关系式:0.31≤d3≤0.97,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50≤d3≤0.78。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L3焦距f3,满足下列关系式:-4.46≤f3/f≤-1.16,有利于系统获得良好的平衡场曲的能力,以有效地提升像质。优选的,-2.79≤f3/f≤-1.46。
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1.43≤(R5+R6)/(R5-R6)≤6.00,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L3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优选的,2.28≤(R5+R6)/(R5-R6)≤4.80。
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满足下列关系式:0.11≤d5≤0.40,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18≤d5≤0.32。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L4焦距f4,满足下列关系式:0.94≤f4/f≤3.44,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的,1.51≤f4/f≤2.75。
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下列关系式:-0.73≤(R7+R8)/(R7-R8)≤-0.13,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0.45≤(R7+R8)/(R7-R8)≤-0.16。
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满足下列关系式:0.15≤d7≤0.7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25≤d7≤0.63。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L5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4.41≤f5/f≤-1.02,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优选的,-2.75≤f5/f≤-1.28。
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满足下列关系式:-5.19≤(R9+R10)/(R9-R10)≤-1.34,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3.25≤(R9+R10)/(R9-R10)≤-1.67。
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下列关系式:0.13≤d9≤0.66,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21≤d9≤0.52。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
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L6焦距f6,满足下列关系式:1.96≤f6/f≤19.22,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的,3.14≤f6/f≤15.38。
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5.04≤(R11+R12)/(R11-R12)≤39.82,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8.06≤(R11+R12)/(R11-R12)≤31.85。
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为d11,满足下列关系式:0.50≤d11≤1.71,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80≤d11≤1.37。
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44≤f12/f≤1.61。借此,可消除摄像光学镜头的像差与歪曲,且可压制摄像光学镜头后焦距,维持影像镜片系统组小型化。优选的,0.71≤f12/f≤1.28。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14毫米,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86毫米。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6。大光圈,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2。
如此设计,能够使得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尽量变短,维持小型化的特性。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TTL:光学长度(第1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以下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焦距、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13: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14: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3: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4: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是非球面系数。
IH:像高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 (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6R1、P6R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表4】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驻点位置2 | |
P1R1 | 0 | ||
P1R2 | 0 | ||
P2R1 | 0 | ||
P2R2 | 1 | 0.565 | |
P3R1 | 2 | 0.595 | 1.225 |
P3R2 | 0 | ||
P4R1 | 1 | 1.215 | |
P4R2 | 1 | 1.175 | |
P5R1 | 0 | ||
P5R2 | 0 | ||
P6R1 | 1 | 0.805 | |
P6R2 | 1 | 1.615 |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8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87.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13示出各实例1、2、3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17955mm,全视场像高为3.512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7.71°,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6】
表7、表8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反曲点个数 | 反曲点位置1 | 反曲点位置2 | |
P1R1 | 1 | 0.995 | |
P1R2 | 1 | 1.045 | |
P2R1 | 1 | 1.105 | |
P2R2 | 1 | 0.335 | |
P3R1 | 2 | 0.355 | 1.045 |
P3R2 | 0 | ||
P4R1 | 1 | 1.115 | |
P4R2 | 1 | 0.925 | |
P5R1 | 0 | ||
P5R2 | 0 | ||
P6R1 | 2 | 0.395 | 1.835 |
P6R2 | 1 | 0.715 |
【表8】
驻点个数 | 驻点位置1 | 驻点位置2 | |
P1R1 | 0 | ||
P1R2 | 0 | ||
P2R1 | 0 | ||
P2R2 | 1 | 0.525 | |
P3R1 | 2 | 0.595 | 1.235 |
P3R2 | 0 | ||
P4R1 | 0 | ||
P4R2 | 1 | 1.135 | |
P5R1 | 0 | ||
P5R2 | 0 | ||
P6R1 | 1 | 0.795 | |
P6R2 | 1 | 1.615 |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8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87.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如表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1694mm,全视场像高为3.512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7.98°,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9】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0】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反曲点个数 | 反曲点位置1 | 反曲点位置2 | |
P1R1 | 0 | ||
P1R2 | 0 | ||
P2R1 | 1 | 1.045 | |
P2R2 | 1 | 0.515 | |
P3R1 | 2 | 0.355 | 1.045 |
P3R2 | 2 | 0.575 | 1.135 |
P4R1 | 1 | 0.615 | |
P4R2 | 1 | 1.165 | |
P5R1 | 1 | 1.435 | |
P5R2 | 0 | ||
P6R1 | 1 | 0.435 | |
P6R2 | 1 | 0.655 |
【表12】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8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87.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以下表13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31937,全视场像高为3.512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4.26°,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13】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
1.372≤f1/f≤4.979;
1.7≤n5≤2.0995;
0.0285≤d9/TTL≤0.082;
-8.99≤(R1+R2)/(R1-R2)≤-1.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705≤n5≤2.09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12mm≤d1≤0.5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5.62≤(R1+R2)/(R1-R2)≤-2.31;
0.20mm≤d1≤0.4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7≤f2/f≤3.89;
-3.84≤(R3+R4)/(R3-R4)≤-1.03;
0.31mm≤d3≤0.97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07≤f2/f≤3.11;
-2.40≤(R3+R4)/(R3-R4)≤-1.28;
0.50mm≤d3≤0.7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4.46≤f3/f≤-1.16;
1.43≤(R5+R6)/(R5-R6)≤6.00;
0.11mm≤d5≤0.4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2.79≤f3/f≤-1.46;
2.28≤(R5+R6)/(R5-R6)≤4.80;
0.18mm≤d5≤0.3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94≤f4/f≤3.44;
-0.73≤(R7+R8)/(R7-R8)≤-0.13;
0.15mm≤d7≤0.79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1.51≤f4/f≤2.75;
-0.45≤(R7+R8)/(R7-R8)≤-0.16;
0.25mm≤d7≤0.63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4.41≤f5/f≤-1.02;
-5.19≤(R9+R10)/(R9-R10)≤-1.34;
0.13mm≤d9≤0.66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2.75≤f5/f≤-1.28;
-3.25≤(R9+R10)/(R9-R10)≤-1.67;
0.21mm≤d9≤0.5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96≤f6/f≤19.22;
5.04≤(R11+R12)/(R11-R12)≤39.82;
0.50mm≤d11≤1.71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
3.14≤f6/f≤15.38;
8.06≤(R11+R12)/(R11-R12)≤31.85;
0.80mm≤d11≤1.37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44≤f12/f≤1.6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71≤f12/f≤1.28。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6.14毫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86毫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6。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2.02。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5398.5A CN108254896B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摄像光学镜头 |
JP2018079022A JP6541197B1 (ja) | 2018-01-23 | 2018-04-17 | 撮像光学レンズ |
US15/976,381 US10871630B2 (en) | 2018-01-23 | 2018-05-10 | Camera optical len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5398.5A CN108254896B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摄像光学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4896A CN108254896A (zh) | 2018-07-06 |
CN108254896B true CN108254896B (zh) | 2020-07-17 |
Family
ID=62742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65398.5A Active CN108254896B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摄像光学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548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89424B (zh) * | 2019-06-30 | 2021-09-17 |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55102A (ja) * | 1986-12-19 | 1988-06-2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非球面接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S63316815A (ja) * | 1987-06-19 | 1988-12-26 | Nikon Corp | ガウス型リアフォ−カスレンズ |
JPH0478812A (ja) * | 1990-07-20 | 1992-03-12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 |
US5299065A (en) * | 1992-03-05 | 1994-03-2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Objective with large aperture ratio |
JP2503580B2 (ja) * | 1988-04-11 | 1996-06-0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ボケ味可変な光学系 |
CN100426042C (zh) * | 2005-11-30 | 2008-10-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
JP2014044443A (ja) * | 2013-11-28 | 2014-03-13 | Hitachi Maxell Ltd | 撮像レンズ系 |
-
2018
- 2018-01-23 CN CN201810065398.5A patent/CN1082548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55102A (ja) * | 1986-12-19 | 1988-06-2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非球面接合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S63316815A (ja) * | 1987-06-19 | 1988-12-26 | Nikon Corp | ガウス型リアフォ−カスレンズ |
JP2503580B2 (ja) * | 1988-04-11 | 1996-06-0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ボケ味可変な光学系 |
JPH0478812A (ja) * | 1990-07-20 | 1992-03-12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 |
US5299065A (en) * | 1992-03-05 | 1994-03-2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Objective with large aperture ratio |
CN100426042C (zh) * | 2005-11-30 | 2008-10-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图像拾取装置 |
JP2014044443A (ja) * | 2013-11-28 | 2014-03-13 | Hitachi Maxell Ltd | 撮像レンズ系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54896A (zh) | 2018-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6679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797254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08929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664816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25489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99175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56299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132525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918195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061851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427181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08928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85676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25490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861225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79724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797249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918190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870785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031601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152917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91818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797253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7797252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254896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2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o. 8, 1st floor, Tongj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0 65th Street, Hongmao Bridge, Singapore Applicant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