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3274A -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3274A
CN108243274A CN201611223710.6A CN201611223710A CN108243274A CN 108243274 A CN108243274 A CN 108243274A CN 201611223710 A CN201611223710 A CN 201611223710A CN 108243274 A CN108243274 A CN 108243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request
response
electronic equipment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237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TV Automobil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237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3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3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327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 G07C5/0841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 G07C5/085Registering performance data using electronic data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04L69/162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involving adaptations of sockets based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无法对应的问题。本发明方案中,在发送请求消息之前,对监听到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从而,使得在接收到应答消息后,根据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查找与之相应的请求对象,并在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相应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从而,该方案至少能够保证应答消息与相应的请求消息一一对应。

Description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之间的网络交互越来越频繁,其网络交互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目前,在电子设备的网络交互过程中,要求请求消息与相应的应答消息能够一一对应上。具体地,以现有技术中手机与行车记录仪之间进行请求消息控制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现有的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的硬件限制,行车记录仪针对不同类型的请求消息所反馈应答消息的响应时间不同,若手机在一时间段内依次发送多个请求消息,由于行车记录仪返回的应答消息有可能是无序的,所以无法保证所有的请求消息都能与相应的应答消息对应。
为此,亟需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无法对应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无法对应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无法对应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对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唯一表示所述请求消息;
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
若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则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与所述请求消息相对应。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装置,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对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唯一表示所述请求消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与所述请求消息相对应。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发送请求消息之前,第一电子设备对该请求消息中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并在接收到应答消息后,根据确定出的应答消息中的第二特征查找匹配出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从而,确定该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而且,该方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发送多个请求消息,避免了资源闲置等待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此外,本发明还可以采用超时机制主动获知第二电子设备的响应超时现象,从而,进一步改善资源闲置的现象。本发明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添加回调函数,以使得生成的请求对象中包含该回调函数,从而,针对具有串联化执行顺序的请求消息,不需要用户多次发起,仅在回调函数中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通过调用回调函数中方法调用相应的功能。从而,避免了用户的多次参与,且不需要通过代码的方式预先设计多种串行化执行关系,简化操作复杂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案所适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a)-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首先,结合图1对本发明所适用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该系统架构可以为进行网络交互的至少两台电子设备所构成的网络交互系统,其中,该系统中发送请求消息的执行主体为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或包含该装置的一台或多台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或Android;例如,两台电子设备进行网络交互,其中一台电子设备为IOS系统,则该电子设备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案与对侧的电子设备进行网络交互,此时,对侧的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不限,或者,两台电子设备均为IOS系统,那么,两台电子设备相互之间均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案进行网络交互。
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中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11与第二电子设备12的网络交互系统为例;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1可以为手机、Pad等,第二电子设备12可以为行车记录仪、电视机、手机等。该第一电子设备11与第二电子设备12通过现有的无线连接建立通信链路,以实现各类请求消息或对应该请求消息的应答消息的传输交互。其实,目前的网络交互方式大多基于Socket连接,在第一电子设备11与第二电子设备12建立Socket连接后,第一电子设备11通过该Socket连接形成的链路向第二电子设备12发送请求消息,电子设备12接收请求消息后进行处理,在正常情况下返回与请求消息相对应的应答消息。
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1-3对本发明基于上述系统架构所实施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案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2(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的步骤示意图,该确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a:第一电子设备对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
其中,该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唯一表示该请求消息。在本发明中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消息属性,该消息属性可以包含消息ID、消息内容等信息。
步骤22a: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确定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
步骤23a:若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则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
通过该技术方案,通过在发送请求消息之前对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从而,便于在接收到应答消息后,确定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且在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从而保证应答消息与相应的请求消息一一对应。
此外,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实现在一时间段发送多个请求消息的方案,而且,每个应答消息均可以与相应的请求消息相对应,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设备等待而导致资源闲置,提升用户体验。
一种可实现的方案,参照图2(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该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b: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监听到的请求消息,生成具备所述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并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21b之前,还可以包括初始化Socket连接的过程,具体地:
第一步,采用Socket连接方式初始化Socket连接;其中,该初始化方案可以按照现有技术中的Socket连接步骤执行,在此不做赘述。
第二步,检测Socket连接是否成功,若是,则可进一步执行步骤21b,否则,利用交互界面提示用户Socket连接失败,同时,结束该连接操作。
考虑到请求消息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用,因此,监听到请求消息可以理解为:检测到调用请求消息且确定该请求消息有效。具体地,可采用周期性扫描或事件触发的方式检测是否有调用请求消息的操作,并在检测到时对该请求消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若该请求消息有效,则可执行步骤21b,否则,结束本次监听操作,重新开启下一次监听。
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为消息属性,该消息属性中:消息ID可以为表征请求消息的类型标识,消息内容可以为具体的操作内容;例如:请求消息1为调节对侧第二电子设备的音量至80;则该请求消息1的消息ID可以为“调节音量”,消息内容可以为“80”,这些具体的信息可以以字符串的形式存在于请求消息中,其具体的组合方式可遵循现有技术,在此不做限定。
进而,在对请求消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时,可具体对该请求消息中的消息属性进行验证,例如,对消息ID进行验证,若该消息ID中解析出消息内容“80”这一信息,则表明该请求消息的消息ID与消息内容混淆,无法行使有效的请求消息的职责,确定该请求消息验证结果为无效。其实,在本步骤中,为了加强验证力度,提升请求消息验证的准确性,验证操作还可进一步深入至消息ID的具体内容的匹配,以及消息内容的真实性检测等,具体实现过程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软硬件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在本步骤21b中,根据监听到的有效的请求消息,采用复制或重构的方式生成请求对象,该请求对象与请求消息相对应。当前,有相关技术提出,为了实现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能够对应,可在设计之初,依靠编程人员第一电子设备的请求消息调用单元进行处理,例如,将各个具有串行化执行顺序的请求消息通过编程的方式串联起来,以便于在执行完前一个请求消息且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对应的应答消息之后,才可以发送下一个请求消息。然而,考虑到请求消息的类型较多,且各个请求消息组合的方式不同,因此,这种实现方案必然会导致代码写入量较大。而通过本申请的方案,由于请求对象是根据监听到的请求消息生成的,无须编程人员在设计之初以代码的形式写入,而且,考虑到当发送多个请求消息时,尤其是针对具有串联执行顺序的请求消息,各个请求消息对应的请求对象的生成较为灵活,不需要提前考虑各种情况下多个请求消息在一段时间内依序发送而可能出现多种组合的问题;由此,减少了代码写入量,降低了处理复杂度。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生成的请求对象进行保存,优选将该请求对象保存至预设缓存区域。其实,该预设缓存区域可以为任意缓存区域,例如,用户存储区域。
步骤22b: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生成具备第二特征的第一响应对象。
具体地,在利用请求消息生成所需的请求对象之后,第一电子设备按照现有技术中的发送方案将该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而后,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该请求消息进行处理;若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返回的应答消息,则根据该应答消息生成具备第二特征的第一响应对象。其中,应答消息一般会携带有相应的消息内容、消息ID等消息属性,以及完成状态。其中,完成状态是指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相应的请求消息所进行的处理状态,例如,调整音量成功或关闭失败等,可通过具体的属性标识来实现标记。在该步骤中,由于应答消息无法遍历所存储的请求对象,因而,需要对接收到的应答消息进行解析,从中解析出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其中,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也可以理解为消息内容、消息ID等消息属性,以及完成状态,进而,根据解析出的这些信息生成与该应答消息一一映射且具备第二特征的第一响应对象。相应地,该第一响应对象包含消息内容、消息ID等消息属性,以及完成状态。在本步骤中,之所以根据接收到的应答消息确定第一响应对象,是因为:第一电子设备中之前存储的是请求对象,而应答消息并不能很好的与请求对象相比对,即无法遍历请求对象所构成的队列或集合,因此,需要将应答消息处理为可以与请求对象类型相同的对象格式,以便于根据第一响应对象查找匹配相对应的请求对象。
步骤23b:在第一响应对象的第二特征与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
本步骤23b中,可根据第一响应对象中携带的第二特征,从存储的各个请求对象中查找各个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并在第一响应对象的第二特征与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一一对应。
在具体的匹配过程中,可通过轮询方式遍历所有的请求对象,从中确定该应答消息所对应的请求对象,由于应答消息中包含第二特征,因而,可通过比对应答消息中第二特征与请求对象中第一特征是否匹配的方式,依次为各个应答消息确定对应的请求对象。
其实,在本发明中,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实现一一对应,仅是在底层的消息属性匹配,具体地,可采用用户交互界面进行应用层面的说明。参照图3(a)所示,当用户在用户界面依次开启三个窗口,分别为调整电子设备的音量的窗口、调整电子设备的分辨率的窗口、调整电子设备的亮度的窗口。若相应的三个请求消息分别为调整电子设备的音量为100,调整电子设备的分辨率为1024,调整电子设备的亮度为220。那么,在接收到应答消息的情况下,会根据该应答消息生成相应的第一响应对象。假如,没有请求对象,由于考虑到返回的无序性,那么,生成的第一响应对象无法匹配到对应的请求消息上,即无法在正确的窗口反馈给用户,而本发明中生成有请求对象,那么,各个第一响应对象就可以根据消息属性匹配到对应的请求对象,参照图3(b)所示,三个窗口可能会出现已完成对应请求消息的对话框,从而,使得第一响应对象中的完成状态以及消息内容等信息可以反馈到正确的窗口界面,以便于用户获知。若没有请求对象,或者不根据消息属性匹配到正确的请求对象,会导致无法将完成状态等信息反馈给用户,或者是反馈到错误的界面,例如,将调整音量为100的请求消息对应的第一响应对象匹配到调整分辨率的请求消息对应的请求对象处,那么,会导致程序错乱,出现系统崩溃等问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发送请求消息之前,根据该请求消息生成相应的请求对象,从而,使得在接收到应答消息后,可以根据以应答消息生成的第一响应对象查找与之匹配的请求对象,以保证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能够一一对应,而且,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方案可以实现在一段时间内发送多个请求消息,且能保证对接收到的应答消息匹配到对应的请求消息的目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等待闲置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方案虽然可以实现在一段时间内发送多个请求消息且能保证对接收到的应答消息匹配到对应的请求消息的目的,但是,考虑到电子设备的处理存在失误或时延等状况,而且目前行车记录仪等第二电子设备的硬件限制,不能保证很好的反馈性能,会导致在响应超时的情况下无法通知第一电子设备。进而,使得与行车记录仪等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交互的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长时间等待状态,从而出现资源闲置。
基于上述为了匹配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而设置的请求对象的方案,为了避免由于响应超时而导致的资源闲置,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每个请求对象中添加针对每个请求消息的超时时长,以实现在发送请求消息后,即使第二电子设备由于响应超时无法正常响应,发送请求消息的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自主确定,具体地,请求对象中包含有规定时间长度,第一电子设备在将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接收到应答消息,从而,可以进行查找匹配操作。
相应地,若第一电子设备在将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应答消息,则根据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生成用于匹配请求对象且具备第一特征的第二响应对象,其中,该第二响应对象中还携带有超时标识,以区别于第一响应对象;在生成第二响应对象之后,为避免后续生成类似的请求对象而为匹配过程造成混淆,且避免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本发明可以在生成第二响应对象之后,即刻删除与第二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在本发明中,规定时间长度这一附加参数,用以协助为每个请求对象配置的计时装置进行超时检测。其中,规定时间长度可以是预设的任意响应时长,一般是根据不同请求消息的类型设置的,例如,针对请求消息1的规定时间长度为t1秒,针对请求消息2的规定时间长度为t2秒。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在生成每个请求对象时设置一个可以通过软件模块实现的计时装置,根据各个请求对象对应的计时装置,在规定时间长度内,实时或周期性监测是否接收到应答消息,若在规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该请求对象对应的应答消息,则无法根据应答消息生成相应的第一响应对象,但是,为了能够反馈给用户该请求消息的响应超时情况,可根据该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自主生成第二响应对象,且该第二响应对象区别于根据应答消息生成的第一响应对象,主要区别为生成依据不同:第一响应对象是依据接收到的应答消息中第二特征生成;第二响应对象是依据请求对象中第一特征生成。
具体地,当某一请求对象根据与其配对设置的计时装置检测到该请求对象对应的本应返回的应答消息超时,那么,可根据该请求对象包含的第一特征生成第二响应对象,其中,生成的响应对象中包含有第一特征以及表征超时的标识,以便于识别出该第二响应对象是由于响应超时而生成的,最终反馈给用户的是该请求消息的响应超时,默认没有完成。
一种可实现的方案,在每个请求对象中可以默认设置有超时参数,若接收到应答消息,则生成的第一响应对象在匹配后可将请求对象中的超时参数复制,并修改为不超时的标识,例如1;若在规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应答消息,则生成第二响应对象时,复制请求对象中的超时参数,并修改为0,从而,通过在第一响应对象或第二响应对象中设置不同的超时参数来表征是否超时。
可见,通过在生成各个请求对象时,添加不同的规定时间长度,并在发送请求消息后开始计时,以便于通过这种计时机制及时获知接收请求消息的第二电子设备的处理情况,保证针对任一请求对象对应的请求消息在处理中发生响应超时的情况下,无需一直等待不做处理,而是根据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生成相应的第二响应对象,且该第二响应对象中包含第一特征以及超时标识,从而,既可以通过自主构建响应对象的方式与相应的请求对象匹配,还可以主动获知响应超时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用户进行处理。
可选地,针对某个请求消息1的请求对象1,若已完成相应的匹配操作,或是根据该请求对象1生成第二响应对象之后,该请求对象1已无用,为了避免与该次请求消息1具有同一第一特征的请求消息2的调用,会生成与该请求对象1相同的请求对象2,而应答消息2来到时,并不能区分请求对象1和请求对象2,进而该应答消息2有可能会匹配出请求对象1,从而发生混淆,导致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不能一一对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一种可实现的方案,参照图2(c)所示,在执行完步骤23b之后,还包括:
步骤24c:删除与第一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
从而,避免了具有相同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对第一响应对象在遍历匹配请求对象时的影响,且减少了比对匹配的复杂度。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案,在生成第一响应对象或第二响应对象之后,还可以对预设缓存区域中与第一响应对象或第二响应对象相对应的请求对象进行标记,以便于识别出该请求对象为已完成请求消息控制的请求对象,避免了对具有相同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的干扰,且减少了比对匹配的复杂度。
另外,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存在大量需要串行化执行的请求消息,即请求消息1发送,且接收到应答消息1生成的第一响应对象1与请求对象1匹配后,触发请求消息2的发送,依次类推,可能有一系列需要相互触发才能执行的请求消息。目前,有相关技术提出,采用代码写入的方式提前设置各请求消息之间的串行化执行关系,这种方案必然也会导致代码写入量大,增加处理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中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在不需要增加代码写入量的情况下,灵活且多样化的实现了请求消息串行化执行的需求。
具体地,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调用相应请求消息时,在该请求消息中添加相应的回调函数,其中,该回调函数是在调用请求消息时,用户通过修改属性的方式添加至请求消息中的参数内容,在生成请求对象时,将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回调函数移除,并添加到请求对象中,因此,所生成的各个请求对象中可能会包含有回调函数,例如,可以是通过对调用请求消息时出现的回调函数中自主添加具体的回调内容,也可以是回调列表中选择相应的回调内容,以实现对回调函数的添加操作。其中,回调函数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灵活建立各个请求消息之间的串行化执行顺序。且回调函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写入各种内容,例如:在当前应答消息A匹配到请求消息A后触发发送请求消息B,或者,在应答消息A匹配到请求消息A后关闭对侧的第二电子设备,或者,在应答消息A匹配到请求消息A后触发获取对侧第二电子设备中视频片段等类似的请求消息。
因而,在本发明中的请求对象中还包含有回调函数时;参照图2(d)所示,在执行步骤24c之前,还包括:
步骤25d:调用请求对象中包含的回调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具体地,在为第一响应对象查找到相匹配的请求对象之后,调用请求对象中包含的回调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举例说明,针对第一电子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依次发送的三个请求消息1-3,其中,请求消息1为调节第二电子设备的音量为60分贝,请求消息2为调节第二电子设备的音量为100分贝,请求消息3为调节第二电子设备的音量为80分贝。若其中在请求消息3中添加有回调函数,其中,回调函数的内容为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界面显示音量滑动条。那么,若按照相关技术中的方案,必须发送请求消息1,并在接收到应答消息1后才可以发送请求消息2,依次类推,这种请求消息控制方案导致资源闲置等待,降低用户体验。而若按照本发明中的方案,由于请求消息1-3在发送之前相应生成有请求对象1-3,那么,即使应答消息2最后一个到达第一电子设备,由于其对应的请求对象中并没有回调函数,因此,不会触发错误的界面显示。而仅会针对应答消息3生成的第一响应对象3匹配出其中的请求对象3,并从中解析出回调函数中的回调内容进行处理。最终,保证界面显示的是音量滑动条滑动至80分贝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5d与步骤24c还可以同时进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发送请求消息之前,根据该请求消息生成包含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使得在接收到应答消息后,可以根据以应答消息生成的包含有第二特征的第一响应对象查找与之匹配的请求对象,从而,保证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能够一一对应,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一一对应而采用的方案所带来的资源闲置等待的问题。同时,为了能够解决目前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的硬件限制而导致响应超时的情况下无法通知发送请求消息的电子设备,而使得资源闲置的问题,本发明还可以在生成的请求对象中添加规定时间长度,以采用超时机制主动获知对侧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响应超时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改善了资源闲置的现象。此外,本发明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请求消息中任意添加回调函数,从而,针对具有串联化执行顺序的请求消息,不需要用户多次发起,仅在回调函数中修改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按照回调函数中的回调内容依次发起请求消息。从而,避免了用户的多次参与,提高了用户体验,且不需要通过代码的方式预先设计多种串行化执行关系,简化操作复杂度。
实施例2
下面以手机A与行车记录仪B进行网络交互为例对上述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案进行详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步骤示意图,该方案主要包括:
步骤401:手机A检测是否与行车记录仪B建立Socket连接,若是,则执行步骤402,否则,提示用户未连接,并结束。
步骤402:手机A监听调用的请求消息。
其实,在该步骤402中每次监听到的请求消息可能不同,假设该步骤中监听到的请求消息为请求消息1,其目的为调节行车记录仪B的音量为60分贝。
步骤403:手机A判断监听到的请求消息是否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404,否则,提示用户请求消息无效,并结束。
具体地,采用上述实施例1中的判断方案确定该请求消息1是否有效。
步骤404:手机A生成与该请求消息相对应的请求对象,将请求对象保存至自身的用户存储区域。
相应地,根据请求消息1生成请求对象1,并将该请求对象1缓存至相应存储区域。其中,该请求对象1中包含有四类信息:
第一类,属性信息,例如,消息ID、消息内容,该属性信息可以理解为表征一个请求消息的类型的信息;
第二类,附加信息,例如,是否为最后一个请求消息,可以last表示;
第三类,超时计数,例如,规定时间长度t;
第四类,回调函数,其中,回调函数以block函数命令实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该回调函数中的函数进行修改,以实现对不同请求消息或事件的回调操作。其中,该步骤404生成的请求对象中包含的回调函数的具体内容可以为:触发发送请求消息2。
举例说明,请求对象1可以为:ID2-80-last-t-[请求消息2]这一对象格式,也可以为其他的格式,在此不做限定。类似的,请求消息也可以按照类似的顺序以代码或字符串的形式组成。
步骤405:手机A将进行处理后的请求消息发送给行车记录仪B,同时,开启与该请求消息对应的请求对象的计时器。
具体地,手机A将请求消息1发送给行车记录仪B,行车记录仪B根据接收到的请求消息进行音量的调节。同时,手机A开启请求对象1的计时器,其中,该计时器可通过计时模块实现。
步骤406:手机A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长度内接收到对应该请求对象的应答消息,若是,则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9。
步骤407:手机A根据接收到的应答消息生成第一响应对象。
其中,该步骤407中的第一响应对象的生成方式参照实施例1中第一响应对象的生成方式。
步骤408:手机A查找与第一响应对象携带有相同消息属性的请求对象。
具体地,在本步骤408中,手机A根据生成的第一响应对象,采用遍历法或穷举法对存储的所有请求对象进行查找,其实,这一查找的过程,是将第一响应对象中包含的第二特征与各个请求对象中包含的第一特征进行匹配,查找到与第一响应对象中第二特征相同的第一特征所属的请求对象。
步骤409:手机A根据超时错误处理以及该请求对象生成第二响应对象。
具体地,该步骤409中的第二响应对象的生成方式参照实施例1中第二响应对象的生成方式。
步骤410:手机A删除用户存储区域中与该第一响应对象或第二响应对象相对应的请求对象。
在该步骤410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处理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请求对象进行标记的方式以区别是否已经与先前的应答消息进行匹配对应。
步骤411:手机A调用第一响应对象中相应的回调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11可以在步骤410之前执行,也可以与步骤410同时执行;若步骤411在步骤410之后执行,那么,需要在删除第一响应对象对应的请求对象之前,将该请求对象中的回调函数复制或移动到第一响应对象中,以便于删除该第一响应对象对应的请求对象之后,手机A仍可以根据相应的回调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具体地,若回调函数的内容是显示音量条的滑动结果,那么,当行车记录仪B的音量调节到60分贝,向手机A返回应答消息,手机A根据应答消息生成第一响应对象,并根据该第一响应对象匹配出相应的请求对象,此时,若匹配出的请求对象中包含有回调函数,且确定该回调函数的内容为显示音量条的滑动结果,那么,会在实现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对应之后,从后台调用相应的调节结果等最终显示在界面上,其实,这一操作的触发就是回调函数作用的,以避免用户参与,提升了实现的便利性。
此外,在该实例中,请求消息不仅是对行车记录仪B的设置操作,还可以为从行车记录仪中获取信息的操作,例如,获取行车记录仪中某个视频片段,那么,反馈给手机A的应答消息中必定携带有所请求的视频片段的内容,该视频片段可以字符串等形式存在。当应答消息通过生成第一响应对象的方式与请求消息匹配上后,会根据回调函数中的内容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将其中携带的视频片段反馈给用户,例如,可以是通过开启视频播放器的方式对视频片段进行播放,或者通过传输模块将该视频片段上传至云端等。
可见,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发送请求消息之前,根据该请求消息生成包含有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在接收到的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该方案还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请求消息与应答消息一一对应而采用现有技术方案所带来的资源闲置等待的问题。同时,为了能够解决目前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的硬件限制而导致响应超时时无法通知发送请求消息的电子设备而使得资源闲置的问题,本发明生成的请求对象中还包含有预设时间长度,以采用超时机制主动获知对侧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响应超时的情况,进一步改善资源闲置的问题。此外,生成的请求对象中还包含有回调函数,从而,针对具有串联化执行顺序的请求消息,不需要用户多次发起,仅在回调函数中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按照回调函数中的回调内容依次执行相应功能。从而,避免了用户的多次参与,提高了用户体验,且不需要通过代码的方式预先设计多种串行化执行关系,简化操作复杂度。
实施例3
相应地,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消息对应关系确定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请求消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单元:
记录单元51,用于对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该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唯一表示所述请求消息。
第一确定单元52,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确定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
第二确定单元53,用于在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记录单元51具体用于根据监听到的请求消息,生成具备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并保存。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53具体用于根据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生成具备第二特征的第一响应对象,然后,在第一响应对象的第二特征与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应答消息与请求消息相对应。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52在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时,具体用于在将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接收到应答消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将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应答消息,则根据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生成用于匹配请求对象且具备第一特征的第二响应对象,以及用于删除与第二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在第一响应对象的第二特征与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之后,删除与第一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求对象中还包含回调函数;因而,该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还包括:
回调单元,用于在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调用请求对象中包含的回调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其实,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中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不同外部控制设备的端口,以实现不同开发人员根据该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对位于对端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操作,而该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中可具体设置有计时模块,以可编程语言实现。
实施例4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3中所涉及的任意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确定装置。
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PAD、电脑等可与用户进行交互且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设备。而且,该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无线连接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链路,以实现请求消息以及应答消息的交互。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对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唯一表示所述请求消息;
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
若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则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与所述请求消息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监听到的请求消息,生成具备所述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并保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则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与所述请求消息相对应,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生成具备所述第二特征的第一响应对象;
若所述第一响应对象的所述第二特征与所述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则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与所述请求消息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接收到所述应答消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所述应答消息,则根据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生成用于匹配所述请求对象,且具备所述第一特征的第二响应对象;
删除与所述第二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
6.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响应对象的所述第二特征与所述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删除与所述第一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对象中还包含回调函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则调用所述请求对象中包含的回调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8.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对由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进行记录,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唯一表示所述请求消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确定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与所述请求消息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监听到的请求消息,生成具备所述第一特征的请求对象并保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生成具备所述第二特征的第一响应对象;
若所述第一响应对象的所述第二特征与所述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则确定所述应答消息与所述请求消息相对应。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在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时,具体用于:
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接收到所述应答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将所述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后的规定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所述应答消息,则根据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生成用于匹配所述请求对象且具备所述第一特征的第二响应对象;以及,用于
删除与所述第二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在第一响应对象的所述第二特征与所述请求对象的第一特征相匹配之后,删除与所述第一响应对象匹配的请求对象。
14.如权利要求10或13中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对象中还包含回调函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
回调单元,用于在所述应答消息的第二特征与记录的所述请求消息的第一特征相匹配时,调用所述请求对象中包含的回调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装置。
CN201611223710.6A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ithdrawn CN108243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3710.6A CN108243274A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3710.6A CN108243274A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3274A true CN108243274A (zh) 2018-07-03

Family

ID=62702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3710.6A Withdrawn CN108243274A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32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0684A (zh) * 2018-07-06 2020-02-04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维度验证的消息提示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9236B2 (en) * 1999-07-09 2008-12-23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Feature interaction resolution using fuzzy rules
CN103826155A (zh) * 2014-02-28 2014-05-28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服务器、终端及系统
CN104967995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wifi网络密码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05915627A (zh) * 2016-05-30 2016-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29728A (zh) * 2016-04-19 2016-09-0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远程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9236B2 (en) * 1999-07-09 2008-12-23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Feature interaction resolution using fuzzy rules
CN103826155A (zh) * 2014-02-28 2014-05-28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服务器、终端及系统
CN104967995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wifi网络密码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05929728A (zh) * 2016-04-19 2016-09-0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远程控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移动终端
CN105915627A (zh) * 2016-05-30 2016-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0684A (zh) * 2018-07-06 2020-02-04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维度验证的消息提示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0750684B (zh) * 2018-07-06 2022-08-16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维度验证的消息提示方法、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7335B (zh) 预习讲义与视频课程的交互学习方法及应用学习客户端
CN103793323B (zh) 嵌入式软件的自动测试装置及其自动测试方法
EP3029678A1 (en) Recording method, playing method,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CN104581785B (zh) 无线网络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505141B (zh) 即时通讯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726128A (zh)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5045602B (zh) 一种构建Hadoop应用开发框架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495870A (zh) 蓝牙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63086A (zh) 基于远程真机的脚本录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28829A1 (zh) 动作执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7277601A (zh) 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07221341A (zh) 一种语音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614147A (zh) 一种phy寄存器读写方法和装置
US20140101739A1 (en) Semantic challenge for audio human interactive proof
WO2019178957A1 (zh) 分布式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2836A (zh) 一种压力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210032A (zh) 基于终端数据批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11424A (zh) 一种与客户端交互的点读功能实现系统、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8900627A (zh) 一种网络请求方法、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345453A (zh) 代码生成方法、代码生成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43274A (zh) 一种消息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63932B (zh) 待测试业务对象的测试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
CN104008043B (zh) 跨终端测试方法、待测试端及测试端
CN110837467B (zh)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9308257A (zh) 测试任务执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7

Address after: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after: Hengda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vehicle (Guang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6 8 floor 909, 105 building 3, Yao 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Music Automotive (Beijing)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2

Address after: 100015 Building No. 7, 74, Jiuxianqiao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001

Applicant after: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before: Hengda Faraday future intelligent vehicle (Guangdong)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