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3101B -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3101B
CN108243101B CN201611204623.6A CN201611204623A CN108243101B CN 108243101 B CN108243101 B CN 108243101B CN 201611204623 A CN201611204623 A CN 201611204623A CN 108243101 B CN108243101 B CN 108243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ne
network card
special
interconn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46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3101A (zh
Inventor
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46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3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3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3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3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3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与第一用户业务系统互联的第一交换设备,以及与第二用户业务系统互联的第二交换设备;第一交换设备与第二交换设备之间设置有主用数据专线和备用数据专线;其中,所述备用数据专线为无线数据专线;第一交换设备用于接收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并检测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以在主用数据专线中断时,通过备用数据专线将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第二交换设备,并使第二交换设备向第二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目标专网数据。本发明可实现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二层专用网的组网,可实现对数据专线的备份保护,大幅降低专线运营成本,无线数据专线开通所需时间短,能满足业务需求。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集团数据专线业务是电信运营商面向集团客户推出的一种集团业务,也称为电路租用专线,数据专线为客户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用于客户点对点,或多点间计算机联网,可视电视会议,实时图像监控等。图1为集团用户使用运营商数据专线业务的一个典型场景,用户租用运营商专线连接三层交换设备A和三层交换设备B,进而为提供给位处不同地点的用户业务系统A和业务系统B相互通信的线路。
现网中,传输设备故障或光缆物理中断均有可能导致专线业务中断,但数据专线对部分行业客户保证其正常的业务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其数据专线的高度可用性,用户通常通向运营商(甚至是不同的运营商)同时租赁主备两条专线(参见图2),平时使用主用专线承载业务,若主用专线业务中断,立即将业务倒换到备份专线。
然而,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绝大多数(通常在99%以上)情况下,数据专线的备用专线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且同时租赁主备两条专线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数据专线系统存在的备用专线资源利用率极低、同时租赁主备两条专线的成本较高的缺陷,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与第一用户业务系统互联的第一交换设备,以及与第二用户业务系统互联的第二交换设备;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之间设置有主用数据专线和备用数据专线;其中,所述备用数据专线为无线数据专线;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并检测所述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以在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中断时,通过所述备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并使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目标专网数据。
可选地,所述主用数据专线包括有线数据专线。
可选地,所述无线数据专线包括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的第一互联装置,和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互联的第二互联装置;
所述第一互联装置与所述第二互联装置进行二层数据交互。
可选地,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均包括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卡片式计算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均包括三层交换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包括第一物理以太网网卡;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包括第二物理以太网网卡;
所述第一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以太网网卡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
所述第二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以太网网卡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互联。
可选地,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包括互相关联的第一物理4G无线网卡和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包括互相关联的第二物理4G无线网卡和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
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和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之间建立的虚拟专用网VPN连接,形成二层隧道。
可选地,所述无线数据专线包括虚拟专用网VPN服务器;
所述VPN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和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向所述VPN服务器进行注册的结果,建立所述VPN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任一种所述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
检测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
若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中断,则通过备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使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向第二用户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目标专网数据;其中,所述备用数据专线为无线数据专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未中断,则通过所述主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
本发明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由于在第一交换设备与第二交换设备之间构建无线的备用数据专线,可以实现第一交换设备和第二交换设备的二层专用网的组网,进而实现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和第二用户业务系统之间的通信,并且可以实现对数据专线的备份保护,同时可大幅降低专线运营成本,无线数据专线无需施工,且开通所需时间短,更能满足集团数据专线业务的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集团用户使用运营商数据专线业务的典型场景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集团用户使用运营商数据的主备专线业务的典型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与第一用户业务系统11互联的第一交换设备12,以及与第二用户业务系统13互联的第二交换设备14;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12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14之间设置有主用数据专线和备用数据专线;其中,所述备用数据专线为无线数据专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用数据专线可包括有线数据专线。
具体地,所述第一交换设备1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业务系统11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并检测所述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以在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中断时,通过所述备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14,并使所述第二交换设备14向所述第二用户业务系统13发送所述目标专网数据。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由于在第一交换设备与第二交换设备之间构建无线的备用数据专线,可以实现对数据专线的备份保护,确保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和第二用户业务系统之间的正常通信,同时可大幅降低专线的成本,无线数据专线无需施工,且开通所需时间短,能满足集团数据专线业务的实际需求。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无线数据专线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的第一互联装置(如互联宝A)和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互联的第二互联装置(互联宝B);
其中,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可以为三层交换设备A,第二交换设备可以为三层交换设备B。
进一步地,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均为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卡片式计算机,且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包括第一物理以太网网卡,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包括第二物理以太网网卡;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以太网网卡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所述第二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以太网网卡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互联。
举例来说,所述第一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以太网网卡的RJ45接口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所述第二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以太网网卡的RJ45接口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
在此基础上,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互联装置还可包括互相关联的第一物理4G无线网卡和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所述第二互联装置还可包括互相关联的第二物理4G无线网卡和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
其中,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和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之间建立的虚拟专用网VPN连接,形成二层隧道。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从4G核心网EPC分配得到的是运营商私网IP地址,不能进行直接访问。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一台具有公网IP地址的虚拟专用网VPN服务器,并运行VPN Server端,该VPN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和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向所述VPN服务器进行注册的结果,建立所述VPN连接。
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互联宝A、互联宝B上均运行有虚拟专用网客户端VPNClient,且互联宝A、互联宝B上均设置有一块虚拟以太网网卡(即虚拟TAP网卡,其为具备处理二层数据帧能力的Linux TAP设备)。具体地,互联宝A上的物理4G无线网卡可以记为EthA,虚拟TAP网卡可以记为TapA;互联宝B上的物理4G无线网卡可以记为EthB,虚拟TAP网卡可以记为TapB。
其中,所述EthA与TapA关联,所述EthB与TapB关联;物联宝A和物联宝B上的VPNClient向具有固定公网IP地址的所述VPN Server注册,建立VPN连接,最终形成所述物联宝A到物联宝B的Client to Client的二层隧道;
进一步地,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均配置为桥接模式,所述第一互联装置与所述第二互联装置进行二层数据交互。
具体来说,所述物联宝A配置为桥接模式,即由物理4G无线网卡EthA和虚拟网卡TapA构成网桥A;同理,物联宝B配置为桥接模式,即由物理4G无线网卡EthB和虚拟网卡TapB构成网桥B。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三层交换设备A和三层交换设备B通过互联宝A和互联宝B实现了二层互通,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无线专线业务,可实现与有线数据专线相同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在第一交换设备与第二交换设备之间设置无线的备用数据专线,实现了二层专用网的组网,搭建的二层专用网络安全性高,组网成本低,能够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为基于上述系统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接收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
S2:检测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
S3:若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中断,则通过备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使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向第二用户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目标专网数据;其中,所述备用数据专线为无线数据专线。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交换设备接收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并检测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若所述第一交换设备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中断,则通过备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使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向第二用户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目标专网数据。
进一步地,作为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3’:若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未中断,则通过所述主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为基于上述系统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通过在异构网络上实现虚拟二层专用网,可利用各种类型网络(IP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承载能力,对专网的依赖性低,容易实现专网和内网的业务;并且可以单一网络接入,也可多网络接入,进而实现扁平化网络结构、综合业务接入实现透传,网络开通、管理及维护方便,以及在实现多网络融合接入的情况下,根据应用需要实现不同的切换原则,实现热备份,实现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组网方式。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第一用户业务系统互联的第一交换设备,以及与第二用户业务系统互联的第二交换设备;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之间设置有主用数据专线和备用数据专线;其中,所述备用数据专线为无线数据专线;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并检测所述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以在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中断时,通过所述备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并使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用户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目标专网数据;
其中,所述无线数据专线包括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的第一互联装置,和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互联的第二互联装置;
所述第一互联装置与所述第二互联装置进行二层数据交互;
所述第一交换设备和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均包括三层交换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包括第一物理以太网网卡;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包括第二物理以太网网卡;
所述第一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以太网网卡与所述第一交换设备互联;
所述第二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以太网网卡与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互联;
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包括互相关联的第一物理4G无线网卡和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包括互相关联的第二物理4G无线网卡和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
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和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之间建立的虚拟专用网VPN连接,形成二层隧道;
所述无线数据专线包括虚拟专用网VPN服务器;
所述VPN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网卡和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网卡向所述VPN服务器进行注册的结果,建立所述VPN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数据专线包括有线数据专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联装置和所述第二互联装置均包括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卡片式计算机。
4.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业务系统发送的目标专网数据;
检测主用数据专线是否中断;
若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中断,则通过备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以使所述第二交换设备向第二用户业务系统发送所述目标专网数据;其中,所述备用数据专线为无线数据专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获知所述主用数据专线未中断,则通过所述主用数据专线将所述目标专网数据透传给所述第二交换设备。
CN201611204623.6A 2016-12-23 2016-12-23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243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4623.6A CN108243101B (zh) 2016-12-23 2016-12-23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4623.6A CN108243101B (zh) 2016-12-23 2016-12-23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3101A CN108243101A (zh) 2018-07-03
CN108243101B true CN108243101B (zh) 2021-03-16

Family

ID=6270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4623.6A Active CN108243101B (zh) 2016-12-23 2016-12-23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310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9650A (en) * 1992-12-24 1995-12-26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s from a secondary channel to a primary channel
US5539726A (en) * 1994-05-18 1996-07-23 Nec Corporation Back-up system for partially backing up information signals
CN1812342A (zh) * 2006-01-23 2006-08-02 北京朗通环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的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897567A (zh) * 2005-07-15 2007-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虚拟交换系统中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CN101325522A (zh) * 2008-08-01 2008-12-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级以太专线端到端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316114A (zh) * 2011-09-23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专线信道的ip协议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802134A (zh) * 2012-08-10 2012-1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灾备方法、后台服务器和汇聚网关
CN102833167A (zh) * 2012-08-28 2012-12-19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局域网间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034042A (zh) * 2015-03-18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专线终端自动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9650A (en) * 1992-12-24 1995-12-26 At&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s from a secondary channel to a primary channel
US5539726A (en) * 1994-05-18 1996-07-23 Nec Corporation Back-up system for partially backing up information signals
CN1897567A (zh) * 2005-07-15 2007-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虚拟交换系统中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CN1812342A (zh) * 2006-01-23 2006-08-02 北京朗通环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计算机网络的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1325522A (zh) * 2008-08-01 2008-12-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级以太专线端到端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2316114A (zh) * 2011-09-23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专线信道的ip协议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802134A (zh) * 2012-08-10 2012-1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灾备方法、后台服务器和汇聚网关
CN102833167A (zh) * 2012-08-28 2012-12-19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局域网间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034042A (zh) * 2015-03-18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专线终端自动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宽带专线业务的实现;赵林;《mscbsc.com/viewnews-45113.html》;20101224;正文第2页第1段-第3页第3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3101A (zh)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208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 dynamic high-availability mode based on current wide area network connectivity
CN106605387B (zh) 用于vHGW的WAN控制失效备援代理的节点、系统和方法
US8761001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user port orientation in multi-machine backup scenario of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US8880703B2 (en) Address distribu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thereof
WO2012013050A1 (zh)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US9113031B2 (en) Call control for conferencing calls
US8650309B2 (en) Cascading architecture for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CN106452921B (zh) 一种堆叠系统分裂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142978B (zh) 数据备份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194020B (zh) 一种虚拟网络交互方法及虚拟网络架构
CN104518936A (zh) 链路动态聚合方法和装置
US20200228373A1 (en) Autonomous system bridge connect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6656659B (zh) 一种网络路径的选择方法以及网络硬盘录像机
CN101145972B (zh) 一种容灾网管系统及其网管客户端的登陆方法
CN110690989A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637717B2 (en) Fault resilient virtual broadband gateway
CN108243101B (zh)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8270593A (zh) 一种双机热备份方法和系统
US1084137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ilover of a data portion of a collaboration conference in a collaboration conference system
KR20200072941A (ko) 실시간 오류 감지를 통한 vrrp 기반의 네트워크 장애 대응 방법 및 장치
Nurhadi et al. A review of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 as a link redundancy in SDN based network using RYU-controller
US20080080366A1 (en) IP telephone system and telephone exchange
CN113055427B (zh) 一种基于业务的服务器集群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4157606A (zh) 虚拟网元设备切换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7622A (zh) 一种防止bfd震荡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