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42811A -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42811A
CN108242811A CN201810196177.1A CN201810196177A CN108242811A CN 108242811 A CN108242811 A CN 108242811A CN 201810196177 A CN201810196177 A CN 201810196177A CN 108242811 A CN108242811 A CN 108242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reactive power
strategy
vsc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61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42811B (zh
Inventor
张松光
黄辉
文安
魏承志
余江
刘泽槐
李洁
许树楷
蔡璐璇
陈俊
陈涛
陈名
曹琪娜
董华梁
刘琨
周月宾
陈亦平
苏寅生
黄维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961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42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4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42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42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02J2003/365Reducing harmonics or oscillations in HVD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以解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的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无功电压控制问题。其具体步骤为:首先,获取变压器高压侧无功上下限、电压上下限以及振荡域的边界条件;其次,采集VQC变压器的运行参数和无功电压控制设备的状态信息;再次,设置变压器、电容器、VSC无功控制闭锁条件;最后,根据不同边界条件下预定策略进行档位调节和无功补偿设备投切以及VSC无功参数设置。本发明能够保证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和低压侧母线电压位于合格范围内,并避免由于进入振荡域而无功控制设备频繁反复动作的问题,提高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无功电压自动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及风电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是一种输电模式,为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多端直流输电)因其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的特点,为我国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快捷、经济的输电方式。相比较传统输电方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系统对线路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策略也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中交流系统和多端柔性直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电网构成的新约束值得关注。直流换流器的无功电压控制以及交流系统的无功电压响应是交直流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可能造成交直流系统无功调节失配。针对柔性直流输出的无功功率对电网影响以及如何配合交流系统的无功电压调节手段实现电压的稳定与无功的就地平衡,将是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无功电压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无功电压控制的核心在于VQC(VQC是指变电站内的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控制策略,传统VQC实现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方法是采用9区图控制策略。它是根据变电站当前运行方式,利用实时监测的电压无功两个判别量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策略,综合逻辑判据是基于给出的电压和无功的上下限特性,把电压和无功平面分割成9个控制区,各个区域对应不同的控制策略,根据监测的实时电压、无功,判定当前变电站允许的哪个控制区,各个区域对应不同的控制策略,根据监测的实时电压、无功,判定当前变电站运行在哪个区,再根据响应的控制策略对分接头和电容器组进行控制,以实现实时无功补偿,优化无功潮流分布,提高全网各节点电压合格率,减少网损,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VQC在保证无功和电压满足要求的同时,对变压器分接头调节次数,电容器投切次数等设备的调节也作了限制。由于变压器在电网重要地位,在有载调节分接头时,由于会出现短时的闸间短路产生电弧,一方面会对分接头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变压器油性能。因此,各变电站都严格限制了有载分接头的日最大调节次数(一般110kV及以上变压器为5~10次,35kV以下变压器为20次)。变电站对电容器组的日最大投切次数也作出了限制(如每组电容器一天最大动作次数为20次)。此外,为了避免无功电压调节设备的频繁调节影响设备运行寿命和系统稳定性,通常每动作一次需进行一次闭锁,以避免设备的频繁调节。因此,控制策略应尽量使控制对象的日动作次数越少越好,特别是减少分接头的调节次数,并设置必要的闭锁条件。
实际上,传统的九区图在某些区域的控制结果也存在弊端,其主要弊端在于可能产生振荡动作的现象。所谓“振荡动作”是指在某些区域内(如A、B、C、D区)调档和投切电容时,不能使运行点直接进入目标区域而是进入控制前所在区域的临近区域,在临近区域控制策略作用下,又使运行点回到控制前区域的现象,如此反复。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增加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动作次数,一旦电容器组和分接头闭锁,就存在无法进入理想运行区域的问题。
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与传统交流系统VQC控制方法的重要区别在于通过调节改变VSC无功功率的参考值可以使VSC参与系统的无功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变压器的调档对无功控制是离散的,而VSC的无功控制是连续平滑的调节,这就赋予了VQC更加丰富的内容。目前,有关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无功电压控制方法的研究甚少,尚未发现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基于九区图的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根据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中VSC参与无功电压调节的特性,对九区图的动作策略进行改进,同时,针对传统九区图存在振荡域的问题,对振荡域进行划分限定,对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每一个区域的VQC动作的主策略和备用策略进行设计。本发明提出的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能够合理充分的调动VSC在无功控制方面的作用,对实现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实时动态无功补偿,促进无功平衡和优化无功潮流,提高全网各节点电压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在降低系统运行网损,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以解决多端直流输电的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无功电压控制问题,实现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以促进无功平衡和实时无功补偿,优化无功潮流分布,提高全网各节点电压合格率,减少网损,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出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上下限值Q1H和Q1L,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上限值U2H和下限值U2L,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运行上限Qsmax和下限Qsmin,调节1档变压器分接头所引起的无功功率最小变化量ΔQu min,投切1组电容器所引起的电压最小变化量ΔUq min,VSC无功功率调整裕度ΔQ
步骤2采集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换流器VSC运行的无功功率Qs变压器的档位信息,电容器的状态信息,变压器、电容器的闭锁状态信息;
步骤3设置变压器闭锁条件为调档一次后闭锁一段时间tt或者变压器日调档次数达到最大调节次数后闭锁,设置电容器投切闭锁条件为投入或切除一组电容器后均反向闭锁一段时间tc或者电容器组日投切次数达到最大投切次数后闭锁,设置VSC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设置闭锁条件为调整一次VSC无功功率参考值后闭锁一段时间ts
步骤4按照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进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和电容器的投切以及对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制定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主策略及备用策略,若主策略对应主变挡位或无功补偿设备处于闭锁状态或已达到极限,则采用备用策略;
步骤5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处于九区图中的第5区或者所在区域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步骤2。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中,所述的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是一种根据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判断运行状态所处的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改进九区图的区域,基于运行状态所处的区域进行相应的变压器档位的调节,电容器的投切以及直流线路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的方法,具体各区的特征及动作策略如下:
1区:Q1<Q1L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优先切电容器,再配合VSC无功功率运行控制。假设切除电容器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仍小于Q1L,则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若调整后Qs大于Qsmax则按Qsmax运行,备用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
A区:Q1L<Q1<Q1L+ΔQu min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ΔQu min-Q1)+ΔQ,备用策略变压器升档降压;
2区:Q1L+ΔQu min<Q1<Q1H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切电容器;
3区:Q1H<Q1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切电容器;
4区:Q1<Q1L且U2L+ΔUq min<U2<U2H,设定主策略为切电容器,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
B区:Q1<Q1L且U2L<U2<U2L+ΔUq min,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
5区:Q1L<Q1<Q1H且U2L<U2<U2H,设定主策略及备用策略均为不动作;
C区:Q1H<Q1且U2H-ΔUq min<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
6区:Q1H<Q1且U2L<U2<U2H-ΔUq min,设定主策略为投电容器,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
7区:Q1<Q1L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投入电容器;
8区:Q1L<Q1<Q1H-ΔQu min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投电容器;
D区:Q1H-ΔQu min<Q1<Q1H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u min)-ΔQ,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
9区:Q1H<Q1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优先投入电容器,再配合VSC无功功率运行控制。假设投电容器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仍高于Q1H,则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若调整后Qs小于Qsmax则按Qsmin运行,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
振荡域是指九区图当中的A、B、C、D所在区域,及一旦VQC调整使系统运行状态进入A、B、C、D所在的区域,则VQC会发生反复动作的振荡过程。
受端系统指系统电力是接受的一端,一般系统有两类,包括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送端系统为输出功率端;受端系统,为接收功率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上限值Q1H及下限值Q1L,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上限值U2H及下限值U2L,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运行上限Qsmax及下限Qsmin,调节1档变压器分接头所引起的无功功率最小变化量ΔQu min,投切1组电容器所引起的电压最小变化量ΔUq min,VSC无功功率调整裕度ΔQ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换流器VSC运行的无功功率Qs变压器的档位信息,电容器的状态信息,变压器、电容器的闭锁状态信息;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变压器闭锁条件为调档一次后闭锁一段时间tt或者变压器日调档次数达到最大调节次数后闭锁,设置电容器投切闭锁条件为投入或切除一组电容器后均反向闭锁一段时间tc或者电容器组日投切次数达到最大投切次数后闭锁,设置VSC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设置闭锁条件为调整一次VSC无功功率参考值后闭锁一段时间ts
制定模块,用于按照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进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和电容器的投切以及对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制定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主策略及备用策略,若主策略对应主变挡位或无功补偿设备处于闭锁状态或已达到极限,则采用备用策略;
执行模块,用于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及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满足Q1L<Q1<Q1H且U2L<U2<U2H或者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采集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根据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的无功电压控制手段,提出一种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的VQC九区图控制方法,实现对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的自动无功电压控制,使传统的VQC九区图应用于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并从传统的无功离散控制向连续控制的转变。
(2)所提出的基于振荡域的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能够改进传统九区图存在的振荡域的问题,丰富无功电压控制的内容并优化控制效果,对提高系统各节点电压质量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简化图;
图3是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九区图VQC控制方法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是按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九区图VQC控制方法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做进一步说明。
图1反映了基于振荡域的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流程。图2反映含VSC-MTDC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简化图。如图1-4所示,基于振荡域的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上下限值Q1H和Q1L,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上下限值U2H和U2L,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运行上下限Qsmax、Qsmin,调节1档变压器分接头所引起的无功功率最小变化量ΔQu min,投切1组电容器所引起的电压最小变化量ΔUq min,VSC无功功率调整裕度ΔQ
步骤2采集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换流器VSC运行的无功功率Qs变压器的档位信息,电容器的状态信息,变压器、电容器的闭锁状态信息;
步骤3设置变压器闭锁条件为调档一次后闭锁一段时间tt或者变压器日调档次数达到最大调节次数后闭锁,设置电容器投切闭锁条件为投入或切除一组电容器后均反向闭锁一段时间tc或者电容器组日投切次数达到最大投切次数后闭锁,设置VSC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设置闭锁条件为调整一次VSC无功功率参考值后闭锁一段时间ts
步骤4按照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进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和电容器的投切以及对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制定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主策略及备用策略,若主策略对应主变挡位或无功补偿设备处于闭锁状态或已达到极限,则采用备用策略;
步骤5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处于九区图中的第5区或者所在区域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步骤2。
振荡域是指九区图当中的A、B、C、D所在区域,及一旦VQC调整使系统运行状态进入A、B、C、D所在的区域,则VQC会发生反复动作的振荡过程。
受端系统指系统电力是接受的一端,一般系统有两类,包括送端系统和受端系统,送端系统为输出功率端;受端系统,为接收功率端。
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九区图控制方法是一种根据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判断运行状态所处的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改进九区图的区域,如基于运行状态所处的区域进行相应的变压器档位的调节,电容器的投切以及直流线路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的方法,其各区域划分参阅图3,具体各区的特征及动作策略如下:
1区:Q1<Q1L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优先切电容器,再配合VSC无功功率运行控制。假设切除电容器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仍小于Q1L,则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若调整后Qs大于Qsmax则按Qsmax运行。备用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
A区:Q1L<Q1<Q1L+ΔQu min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ΔQu min-Q1)+ΔQ,备用策略变压器升档降压;
2区:Q1L+ΔQu min<Q1<Q1H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切电容器;
3区:Q1H<Q1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切电容器;
4区:Q1<Q1L且U2L+ΔUq min<U2<U2H,设定主策略为切电容器,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
B区:Q1<Q1L且U2L<U2<U2L+ΔUq min,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
5区:Q1L<Q1<Q1H且U2L<U2<U2H,设定主策略及备用策略均为不动作;
C区:Q1H<Q1且U2H-ΔUq min<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
6区:Q1H<Q1且U2L<U2<U2H-ΔUq min,设定主策略为投电容器,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
7区:Q1<Q1L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投入电容器;
8区:Q1L<Q1<Q1H-ΔQu min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投电容器;
D区:Q1H-ΔQu min<Q1<Q1H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u min)-ΔQ,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
9区:Q1H<Q1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优先投入电容器,再配合VSC无功功率运行控制。假设投电容器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仍高于Q1H,则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若调整后Qs小于Qsmax则按Qsmin运行,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
(5)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处于九区图中的第5区或者所在区域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步骤2。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装置,用以实现上述方法,其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上限值Q1H及下限值Q1L,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上限值U2H及下限值U2L,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运行上限Qsmax及下限Qsmin,调节1档变压器分接头所引起的无功功率最小变化量ΔQu min,投切1组电容器所引起的电压最小变化量ΔUq min,VSC无功功率调整裕度ΔQ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换流器VSC运行的无功功率Qs变压器的档位信息,电容器的状态信息,变压器、电容器的闭锁状态信息;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变压器闭锁条件为调档一次后闭锁一段时间tt或者变压器日调档次数达到最大调节次数后闭锁,设置电容器投切闭锁条件为投入或切除一组电容器后均反向闭锁一段时间tc或者电容器组日投切次数达到最大投切次数后闭锁,设置VSC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设置闭锁条件为调整一次VSC无功功率参考值后闭锁一段时间ts
制定模块,用于按照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进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和电容器的投切以及对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制定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主策略及备用策略,若主策略对应主变挡位或无功补偿设备处于闭锁状态或已达到极限,则采用备用策略;
执行模块,用于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及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满足Q1L<Q1<Q1H且U2L<U2<U2H或者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采集模块。
以下是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以某220kV配电网为例进行仿真计算,图2显示了该电网的拓扑结构,图中,节点1为主变高压侧所在节点,节点2为主变110kV低压侧所在节点;电容器组C接于节点2;换流器VSC1采用定有功-无功控制;实施例采用matlab的潮流计算程序进行仿真验证。
步骤1获取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上下限值Q1H=40Mvar和Q1L=-20Mvar,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上下限值U2H=116kV和U2L=110kV,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运行上下限Qsmax=15Mvar、Qsmin=5Mvar,调节1档变压器分接头所引起的无功功率最小变化量ΔQu min=1Mvar,投切1组电容器所引起的电压最小变化量ΔUq min=1.1kV,VSC无功功率调整裕度ΔQ=0.5Mvar;
步骤2采集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61Mvar,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106.9kV,换流器VSC运行的无功功率Qs=7MW,变压器的档位信息,变压器变比为220±4×1.25%共9个档位可以选择,电容器的状态信息,变压器、电容器的闭锁状态信息;
步骤3设置变压器闭锁条件为调档一次后闭锁1小时,或者变压器日调档次数达到最大调节次数后闭锁,设置电容器投切闭锁条件为投入或切除一组电容器后均反向闭锁30分钟或者电容器组日投切次数达到最大投切次数后闭锁,设置VSC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设置闭锁条件为调整一次VSC无功功率参考值后闭锁30分钟;
步骤4按照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进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和电容器的投切以及对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制定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主策略及备用策略,若主策略对应主变挡位或无功补偿设备处于闭锁状态或已达到极限,则采用备用策略;
步骤5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及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满足Q1L<Q1<Q1H且U2L<U2<U2H或者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步骤2。
该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九区图控制方法是一种根据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判断运行状态所处的基于含振荡域的改进九区图的区域,基于运行状态所处的区域进行相应的变压器档位的调节,电容器的投切以及直流线路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的方法。因为Q1=61Mvar,U2=106.9kV,记为状态A1,参阅图4,因此,判断Q1H<Q1且U2<U2L处于第9区,根据第9区的动作策略为:,优先投入电容器,再配合VSC无功功率运行控制。假设投电容器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仍高于Q1H,则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若调整后Qs小于Qsmax则按Qsmin运行,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所以先投入两组10Mvar的电容器,电容器无功补偿共20Mvar,则投入后Q1=39.3Mvar,U2=108.9kV,记为状态A2,参阅图4,由于Q1H-ΔQu min<Q1<Q1H且U2<U2L,判断处于九区图的D区,D区的动作策略为:设定主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u min)-ΔQ,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因此,设定此时VSC无功参考值为:
设定后Q1=38.5Mvar,U2=108.9kV,记为状态A3,参阅图4,处于九区图的第8区,其动作策略为: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投电容器。因此,对主变进行降1档处理,降档后Q1=38.5Mvar,U2=110.33kV,记为状态A4,参阅图4;
(5)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38.5Mvar,U2=110.33kV,处于九区图中的第5区,即无功和电压均在合格范围内,则动作结束。
整个动作过程参阅图3,动作前后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VQC动作前后状态参数及网损对比
Q1 U2 网损
动作前 61Mvar 106.9kV 1.055MW
动作后 38.5Mvar 110.33KV 0.92MW
通过实施例分析图3和表1得出如下结论:
1)实施例在动作前运行状态处于第9区,无功越上限,电压越下限,动作后运行状态处于第5区,无功和电压均在合格范围内;
2)当运行状态进入D区所在的振荡域时,能够准确的穿越振荡域,充分调动VSC参与系统无功调节的能力,而不会如传统九区图进入振荡域而导致设备频繁反复动作;
3)动作前网损为1.055MW,经过本文所提的VQC控制策略动作后网损为0.92MW,降损率达到13%,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振荡域是指九区图当中的ABCD所在区域,即一旦VQC调整使系统运行状态进入ABCD所在的区域,则VQC会发生反复动作的振荡过程。
通过实施例分析表明,本发明所提的一种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VQC控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本发明能够准确有效的对系统无功电压进行控制,使最终运行状态的无功功率和电压均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2)具备穿越振荡域的能力;
3)具有较为明显的降损效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原理下所作的修改、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上限值Q1H及下限值Q1L,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上限值U2H及下限值U2L,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运行上限Qsmax及下限Qsmin,调节1档变压器分接头所引起的无功功率最小变化量ΔQumin,投切1组电容器所引起的电压最小变化量ΔUqmin,VSC无功功率调整裕度ΔQ
步骤2采集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换流器VSC运行的无功功率Qs变压器的档位信息,电容器的状态信息,变压器、电容器的闭锁状态信息;
步骤3设置变压器闭锁条件为调档一次后闭锁一段时间tt或者变压器日调档次数达到最大调节次数后闭锁,设置电容器投切闭锁条件为投入或切除一组电容器后均反向闭锁一段时间tc或者电容器组日投切次数达到最大投切次数后闭锁,设置VSC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设置闭锁条件为调整一次VSC无功功率参考值后闭锁一段时间ts
步骤4按照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进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和电容器的投切以及对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制定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主策略及备用策略,若主策略对应主变挡位或无功补偿设备处于闭锁状态或已达到极限,则采用备用策略;
步骤5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及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满足Q1L<Q1<Q1H且U2L<U2<U2H或者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步骤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是一种根据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判断运行状态所处的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改进区域A、B、C及D区,基于运行状态所处的区域进行相应的变压器档位的调节,电容器的投切以及直流线路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的方法,具体1-9区的九区图的特征及动作策略如下:
1区:Q1<Q1L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优先切电容器,再配合VSC无功功率运行控制。假设切除电容器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仍小于Q1L,则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若调整后Qs大于Qsmax则按Qsmax运行,备用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
A区:Q1L<Q1<Q1L+ΔQumin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ΔQumin-Q1)+ΔQ,备用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
2区:Q1L+ΔQumin<Q1<Q1H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切电容器;
3区:Q1H<Q1且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切电容器;
4区:Q1<Q1L且U2L+ΔUqmin<U2<U2H,设定主策略为切电容器,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
B区:Q1<Q1L且U2L<U2<U2L+ΔUqmin,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L-Q1)+ΔQ
5区:Q1L<Q1<Q1H且U2L<U2<U2H,设定主策略及备用策略均为不动作;
C区:Q1H<Q1且U2H-ΔUqmin<U2<U2H,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升档降压,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
6区:Q1H<Q1且U2L<U2<U2H-ΔUqmin,设定主策略为投电容器,备用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
7区:Q1<Q1L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投入电容器;
8区:Q1L<Q1<Q1H-ΔQumin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备用策略为投电容器;
D区:Q1H-ΔQumin<Q1<Q1H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umin)-ΔQ,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
9区:Q1H<Q1且U2<U2L,设定主策略为优先投入电容器,再配合VSC无功功率运行控制,假设投电容器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仍高于Q1H,则调整VSC无功功率运行参考值Qs,设定Qs=Qs-(Q1-Q1H)-ΔQ,若调整后Qs小于Qsmax则按Qsmin运行,备用策略为变压器降档升压。
3.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上限值Q1H及下限值Q1L,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上限值U2H及下限值U2L,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的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运行上限Qsmax及下限Qsmin,调节1档变压器分接头所引起的无功功率最小变化量ΔQumin,投切1组电容器所引起的电压最小变化量ΔUqmin,VSC无功功率调整裕度ΔQ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VQC的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换流器VSC运行的无功功率Qs变压器的档位信息,电容器的状态信息,变压器、电容器的闭锁状态信息;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变压器闭锁条件为调档一次后闭锁一段时间tt或者变压器日调档次数达到最大调节次数后闭锁,设置电容器投切闭锁条件为投入或切除一组电容器后均反向闭锁一段时间tc或者电容器组日投切次数达到最大投切次数后闭锁,设置VSC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设置闭锁条件为调整一次VSC无功功率参考值后闭锁一段时间ts
制定模块,用于按照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进行变压器档位的调节和电容器的投切以及对换流器VSC的无功功率控制参考值进行设置,制定基于含振荡域的九区图的适应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的主策略及备用策略,若主策略对应主变挡位或无功补偿设备处于闭锁状态或已达到极限,则采用备用策略;
执行模块,用于若动作后变压器高压侧无功功率Q1及变压器低压侧电压U2满足Q1L<Q1<Q1H且U2L<U2<U2H或者主策略和备用策略均已闭锁,则维持此时运行状态不动作,否则返回采集模块。
CN201810196177.1A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242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6177.1A CN108242811B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96177.1A CN108242811B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811A true CN108242811A (zh) 2018-07-03
CN108242811B CN108242811B (zh) 2019-10-29

Family

ID=62700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6177.1A Active CN108242811B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428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6482A (zh) * 2018-04-27 2018-11-02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压无功调节方法
CN110676857A (zh) * 2019-10-28 2020-01-10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功补偿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55298A (zh) * 2020-04-07 2020-08-18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考虑无功设备安全性的自动电压附加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865116A (zh) * 2021-01-11 2021-05-28 广西大学 一种平行联邦图神经网络的十三区图无功优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509A (zh) * 2009-01-12 2009-09-23 杭州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
CN102354995A (zh) * 2011-09-28 2012-02-15 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 一种变电站vqc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JP2012175778A (ja) * 2011-02-21 2012-09-10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
JP2013247785A (ja) * 2012-05-25 2013-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04201691A (zh) * 2014-08-06 2014-12-10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无功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578109A (zh) * 2015-01-14 2015-04-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的九区图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509A (zh) * 2009-01-12 2009-09-23 杭州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
JP2012175778A (ja) * 2011-02-21 2012-09-10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装置
CN102354995A (zh) * 2011-09-28 2012-02-15 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 一种变电站vqc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JP2013247785A (ja) * 2012-05-25 2013-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圧無効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04201691A (zh) * 2014-08-06 2014-12-10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无功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578109A (zh) * 2015-01-14 2015-04-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的九区图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6482A (zh) * 2018-04-27 2018-11-02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压无功调节方法
CN110676857A (zh) * 2019-10-28 2020-01-10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功补偿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676857B (zh) * 2019-10-28 2021-05-14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功补偿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555298A (zh) * 2020-04-07 2020-08-18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考虑无功设备安全性的自动电压附加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55298B (zh) * 2020-04-07 2022-08-1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考虑无功设备安全性的自动电压附加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865116A (zh) * 2021-01-11 2021-05-28 广西大学 一种平行联邦图神经网络的十三区图无功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2811B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2811A (zh)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受端系统vqc控制方法
CN103474985B (zh) 一种自适应负荷型配电变压器功能的实现方法
CN106505630B (zh)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孤岛微电网频率电压协调控制方法
CN107508303A (zh) 一种面向微电网的模块化储能装置优化配置及控制方法
CN109103893A (zh) 一种集群温控负荷参与电网agc的辅助调频方法
CN104935073B (zh) 利用大型风电场statcom集中分层分散协调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CN107749630A (zh) 一种调相机的近区电网电压协调紧急控制方法
CN106451473A (zh) 基于模糊多智能体的配电网多目标电压控制系统
CN105490281B (zh) 基于边界条件的分层分区无功电压分析方法
CN109687473B (zh) 一种复合型动态功率支撑系统及其方法
CN106130027B (zh) 低压配变台区电压二维综合治理方法
CN101267115A (zh) 实现连续设备和离散设备综合协调的变电站电压控制方法
CN102646984B (zh) 实现变电站电压及无功功率实时自动补偿的方法
CN104810840A (zh) 一种全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90391A (zh) 一种交直流并列运行系统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230979B (zh) 一种电网自动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CN108667025A (zh) 一种中压侧电能质量多目标综合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9755953A (zh) 一种调相机参与的交直流输电系统稳态电压协同控制方法
CN103094919A (zh) 改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性能的方法
CN116565922A (zh) 一种基于多微网互联运行结构的混合储能控制调度方法
CN107919809A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36296A (zh) 一种基于分区无功平衡指标的电网无功设备配置方法
CN108418223A (zh) 主动配电网无功电压协调运行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04009482B (zh) 一种单线单变接线方式下关口无功控制范围动态整定方法
CN103166236B (zh) 一种基于静止无功发生装置的avc联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