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5388B -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35388B CN108235388B CN201611200840.8A CN201611200840A CN108235388B CN 108235388 B CN108235388 B CN 108235388B CN 201611200840 A CN201611200840 A CN 201611200840A CN 108235388 B CN108235388 B CN 1082353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called number
- network node
- called
- call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12—Inter-network not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更加便捷地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呼叫过程,并且避免增设额外的网关设备,从而降低成本。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不同网络下的节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行业应用领域建设有很多专网,为特定公网覆盖不到的区域提供通信服务。比如煤矿、电力、石油等,都具备自己的通信网络。在网络建设中,经常会有需求提出要与公网进行对接。从而达到用户在公网和专网的覆盖范围上来回移动并切换网络。另外,特通通信方面,比如车载通讯站应用、军工或者应急等领域,也经常需要与现有公网进行对接。
而目前的对接方案,需要额外的网关设备维护位置更新,用于用户在公网与专网之间移动过程中的寻呼。而在建设网络过程中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开销,增加了建网成本和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更加便捷地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呼叫过程,并且避免增设额外的网关设备,从而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不同网络下的节点。
通过该方法,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从而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呼叫过程,并且避免增设额外的网关设备,降低了不同网络间的用户设备的呼叫实现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HLR将携带有转换后的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发送给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由所述GMSC根据所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将来自所述HLR的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IMS。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呼叫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不同网络下的节点;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HLR通过所述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方法相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第二单元,用于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是不同网络。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所述装置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二单元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单元将携带有转换后的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发送给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由所述GMSC根据所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将来自所述HLR的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IMS。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还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利用第一单元对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后得到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呼叫方法相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呼叫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是不同网络;
第二单元,用于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所述装置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一单元通过所述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呼叫方法相对应的呼叫装置,以及上述任一种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呼叫方法相对应的呼叫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更加便捷地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呼叫过程,并且避免增设额外的网关设备,从而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网元之间的连接变得简单,节省成本,便于公网与专网之间的快速对接。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系统中,直接将专网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IMS)与公网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ateway Mobile SwitchingCenter,GMSC)通过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连接,不再使用VMSC设备与2/3G网络的访问位置寄存器(Visited Location Registor,VLR)设备连接。
在专网以及公网的移动中,不再需要用户设备在3G网络下进行的登记流程以及向VLR上报位置信息流程等,从而更加便捷地实现了公网与专网之间的呼叫过程。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技术方案具体介绍如下:
运营商给专网用户统一发放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USIM),分配两个号码:一个为符合现网运营商号码规则的号码(用A表示),另外一个号码(用号码B表示),为运营商分配给专网用户的号段。
具体分配方式如下:
运营商给专网用户分配两个号码:一个为现网的11位手机号码(用A表示),另外一个为8位IMS(或固网)号码(用号码B表示),也可以是其它号码。对11位手机号码开通不可及呼转业务,针对11位手机号和对应的8位IMS(或固网)号码,即若同一用户设备的A号码若呼叫不到,则转而呼叫对应的号码B;
专网的IMS与公网的关口局GMSC对接。
专网手机优先使用运营商网络,即公网,只在运营商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通过专网网络与运营商互通;用户在专网中注册,不再需要到公网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 Register,HLR)中做登记流程。
通过给手机号配置呼转业务,首先呼叫运营商11位手机号码,若无法接通,继续寻呼运营商IMS(固网)号码,呼叫转至专网网络;
专网内用户,若需拨打公网用户,发起专网用户所对应的运营商IMS用户做主叫的呼叫业务,主叫携带8位IMS(固网)用户号码(TEL格式),被叫携带11位公网手机号(TEL格式),寻呼被叫的过程由运营商网络完成。被叫的来电显示需要在公网的HLR中预先配置,优先显示11位手机号。
例如:
用户有两个号码,双重身份。一个是号码A:13512345678,另外一个是码B:812345678,即一个长号和一个短号(可以是前面说的8位数字号码,也可以是其他个数的数字号码)。
在专网和公网中,都维护该用户的13512345678与812345678,A,B两个号码存在对应关系,在公网和专网中,都建立该用户的号码A和号码B的对应关系表。
用户始终使用长号(例如13512345678)注册。
假如,用户甲(号码A:13500000000,号码B:81000000)呼叫用户乙(号码A:13511111111,号码B:81111111)。
用户甲在公网,用户乙在专网。用户甲呼叫用户乙的呼叫流程包括:
步骤一:用户甲使用号码13500000000在公网下呼叫用户乙的号码13511111111;
步骤二:由于13511111111在专网下注册,没有在公网下注册。所以公网范围内13500000000呼叫不到13511111111。由于13511111111拥有“呼叫不可及转移功能”,将被叫转移到81111111号码。
步骤三:关口局根据呼叫号段,固定将呼叫81111111转移到专网的接口上。变成13500000000呼叫81111111,并呼叫转移到专网中。
步骤四:专网看到81111111,根据规则,从专网维护的号码匹配表中进行匹配,找到13511111111号码。并根据13511111111在专网中的注册地址,将呼叫消息路由到用户乙。
以上是路由过程,在专网的接口中,需要对被叫号码的头域,根据号码对应关系,做13511111111和81111111之间的转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在专网下,只在专网下做注册以及注销流程,不需要向公网HLR做登记。当用户移动到公网时,需要在公网下作登记流程。
再例如,参见图2,运营商给用户1配置号码A1和B1;给用户2配置号码A2和B2,其中A1和A2为公网规则的号码,用户使用的号码A1和号码A2,是11位的号码,根据移动的位置(专网或者公网),都是使用该11位号码进行注册。号码B1和号码B2是在公网与专网之间,用于呼叫不可及时,呼叫转移(呼叫不可及呼转功能)的目标号码。号码B1和号码B2仅仅存在于公网和专网的网络之间的网络接口。在专网IMS中,以及公网GMSC中,配置A1与B1的对应关系,以及A2与B2的对应关系。
用户1使用分配的号码A1在专网IMS中注册;用户2使用分配的号码A2在公网中注册。那么,专网用户呼叫公网用户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流程包括:
步骤一:专网用户1,呼叫公网用户2的A2号码。
步骤二:专网IMS发现A2没有在专网IMS中注册,则专网IMS将向公网发起呼叫,根据A2与B2的对应关系,呼叫用户2的号码B2。并发送呼叫请求到公网的GMSC设备中。
步骤三:GMSC将该呼叫请求转发给HLR。
步骤四:HLR中预先配置了A2与B2的映射关系表,因此,HLR根据A2与B2的映射关系,将呼叫B2的过程最终转换为在公网范围内呼叫A2。
同理,当公网用户呼叫专网用户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流程包括:
步骤一:公网用户2通过公网设备在公网范围内呼叫用户1的A1号码。
步骤二:如果用户1不在公网中注册,则HLR中没有保存用户1的位置信息。HLR呼叫不到用户1的A1号码,因此将转换为呼叫用户1的号码B1。并根据B1的号段分布,发送呼叫请求到专网IMS进行寻呼。
步骤三:专网IMS收到该呼叫请求后,在专网内呼叫不到用户1的号码B1,则根据预先设置的B1号码与A1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将B1号码转换为A1号码进行呼叫,即在专网范围内呼叫A1。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包括:
S101、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其中,所述的第一网络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公网,第二网络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专网;或者,所述的第二网络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公网,第一网络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专网。
S102、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不同网络下的节点。
通过该方法,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从而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呼叫过程,并且避免增设额外的网关设备,降低了不同网络间的用户设备的呼叫实现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HLR将携带有转换后的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发送给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由所述GMSC根据所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将来自所述HLR的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IMS。
相应地,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呼叫方法,包括:
S201、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不同网络下的节点;
S202、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HLR通过所述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参见图5,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方法相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11,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第二单元12,用于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是不同网络。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所述装置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二单元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单元将携带有转换后的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发送给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由所述GMSC根据所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将来自所述HLR的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IMS。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装置,可以不仅具有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呼叫方法相对应的装置的功能,还可以具有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呼叫方法相对应的装置的功能,因此:
所述第一单元还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利用第一单元对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后得到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呼叫方法相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装置,也可以包括如图5所述的单元,但此时:
第一单元,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是不同网络;
第二单元,用于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可选地,该装置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该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可选地,当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一单元通过所述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呼叫方法相对应的呼叫装置,以及上述任一种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呼叫方法相对应的呼叫装置,即例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应用于专网的煤炭、石油、电力等领域,用于专网和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2/3G网络完成对接。应用前景广泛,降低了专网4G的建网成本,降低了专网与公网之间的耦合性,可扩展性强,且组网简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不同网络下的节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直接通过会话启动协议SIP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二网络是专网,或所述第二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一网络是专网;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HLR将携带有转换后的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发送给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由所述GMSC根据所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将来自所述HLR的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IMS。
4.一种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不同网络下的节点,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直接通过会话启动协议SIP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二网络是专网,或所述第二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一网络是专网;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HLR通过所述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7.一种呼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一网络的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第二单元,用于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是不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直接通过会话启动协议SIP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二网络是专网,或所述第二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一网络是专网;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所述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二单元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单元将携带有转换后的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发送给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由所述GMSC根据所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将来自所述HLR的呼叫请求发送给所述IMS。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还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该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
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利用第一单元对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中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后得到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11.一种呼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当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呼叫请求时,若按照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确定在第一网络下呼叫不到被叫用户设备,则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是不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直接通过会话启动协议SIP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二网络是专网,或所述第二网络是公网且所述第一网络是专网;
第二单元,用于利用转换后的被叫号码,在第一网络下呼叫被叫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设规则对所述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单元,按照预先针对同一被叫用户设备设置的第一网络的被叫号码与第二网络的被叫号码的对应关系,对主叫用户设备的呼叫请求中携带的被叫号码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被叫号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
或者,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置为公网中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专网中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时,所述第一单元通过所述公网中的网关移动交互中心GMSC接收所述呼叫请求。
14.一种呼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0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1~13任一权项所述的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00840.8A CN108235388B (zh) | 2016-12-22 | 2016-12-22 |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00840.8A CN108235388B (zh) | 2016-12-22 | 2016-12-22 |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5388A CN108235388A (zh) | 2018-06-29 |
CN108235388B true CN108235388B (zh) | 2021-01-22 |
Family
ID=62657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00840.8A Active CN108235388B (zh) | 2016-12-22 | 2016-12-22 |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353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67057B (zh) * | 2019-04-29 | 2023-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3438647A (zh) * | 2020-03-05 | 2021-09-2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公网用户接入专网的方法、呼叫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2784A (zh) * | 2012-02-20 | 2012-07-11 | 深圳市震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g专网中单卡手机实现一机双号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636006A (zh) * | 2015-12-24 | 2016-06-01 | 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漫游至4g专网下与2g/3g核心网电路域互通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73927A1 (en) * | 2013-03-14 | 2014-09-18 | Tyntec Limited | Global local number |
CN104284036B (zh) * | 2014-10-27 | 2016-09-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融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5848084B (zh) * | 2015-01-15 | 2019-11-12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3g专网与公网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
-
2016
- 2016-12-22 CN CN201611200840.8A patent/CN1082353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2784A (zh) * | 2012-02-20 | 2012-07-11 | 深圳市震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3g专网中单卡手机实现一机双号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636006A (zh) * | 2015-12-24 | 2016-06-01 | 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漫游至4g专网下与2g/3g核心网电路域互通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5388A (zh) | 2018-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70021118A1 (en) |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providing fix-line local numbers to mobile roaming subscribers | |
US7764953B2 (en) |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speech Codec negoti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444854B2 (en) |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router | |
US2009008815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itio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etween networks that are not commonly controlled | |
US11838969B2 (en) | Method for accessing local network, and related device | |
EP2652994B1 (en) | Enabling a communication server to use msc-s related functions | |
US9615230B2 (en) | Method to manage multiple caller identiti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115233A (zh) | 移动通信客户端与客户端通信服务器及通信实现的方法 | |
CN110740429A (zh) |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8235388B (zh) |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060784B (zh) | 集群通信系统的语音呼叫方法、系统、装置及网关设备 | |
CN103200383A (zh) | 实现高清可视电话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867575A (zh) | 一种跨网元的媒体发夹连接方法和系统 | |
KR20040023432A (ko) | 무선 고속 데이터 시스템에서 무선 고속 데이터 단말의상태 정보 관리를 위한 호처리 방법 | |
CN101272425B (zh) | 防止业务重复触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10312241B (zh) | 国际关口局服务器、区块链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
JP6894872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間を最短経路の中継装置によって中継するデータ中継方法 | |
CN101365009A (zh) | 实现一卡多号被叫移动电话终端显示被叫号码的方法 | |
Tanaka | Volte roaming and interconnection standard technology | |
KR101395810B1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호 연결 시스템과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10324814B (zh) | 国际漫游通信方法、关口局、会话控制功能实体和通信系统 | |
CN114449107B (zh) | 虚拟号码通信方法和系统 | |
GB2500021A (en) | Manag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elephone line subscribers | |
RU2370904C2 (ru) | Система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х сетей для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мешанных услуг и способ их реализации | |
CN103428894B (zh) | 承载路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