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3972B -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3972B
CN108233972B CN201611161433.0A CN201611161433A CN108233972B CN 108233972 B CN108233972 B CN 108233972B CN 201611161433 A CN201611161433 A CN 201611161433A CN 108233972 B CN108233972 B CN 108233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irculator
filter
signal
monitor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61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3972A (zh
Inventor
余超
郭松林
文帅川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614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3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3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3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3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3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的信号传送装置包括:滤波器和环形器;其中,滤波器的两端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到第三端口为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通过采用插损小、隔离度大的滤波器和环形器进行信号传送,将滤波器的两端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再按照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将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从而在传送监控信号和通信信号时,能够保证信号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LTE室内分布无源系统采用同频合路器,将通信信号和监控信号合为一路发送到室内分布系统,进而到达天线馈线。
为了保证同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必须将同频信号进行足够的空间隔离。而采用合路器,差损往往高于2dB,甚至接近3dB,这会造成信号40%~50%的衰减,降低了信号质量。从而大大增加了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成本。
并且,目前合路器的隔离度通常为80dB左右。由于通信信号的功率往往大于43dBm,因此仍然会有-37dBm的通信信号进入用于发射监控信号的读卡器等装置。由于读卡器功率较小,久而久之,-37dBm的干扰信号会损害读卡器,影响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正常监控。
因此,目前的信号传送装置插损高、隔离度差,使信号质量和系统稳定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传送监控信号和通信信号时,保证信号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号传送装置,包括:滤波器和环形器;其中,滤波器的两端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到第三端口为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波器的插损小于1dB,隔离度大于80dB;和/或,环形器的正向插损小于0.2dB,反向隔离度大于20dB。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用于将通信网络的信号进行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波器为反射式滤波器,用于将环形器的第一端口发送的通信信号反射回第一端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波器与用于监控的读卡器连接;和/或,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双工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信号传送方法,包括:滤波器接收监控信号源发送的监控信号;滤波器将监控信号发送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以便天线馈线中的电子标签接收监控信号并进行反馈;其中,滤波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再到第三端口为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滤波器将监控信号发送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包括:滤波器去除监控信号中带通频率以外的杂波,并将过滤后的监控信号发送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和/或,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包括: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接收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反射的监控信号;环形器将第二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信号传送方法,包括: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接收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发送的下行信号;环形器将第二端口接收的下行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以便天线馈线接收下行信号;其中,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再到第三端口为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环形器的第三端口接收天线馈线发送的上行信号;环形器将第三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以便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接收下行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器将第三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包括:环形器将第三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一端口发送出去;环形器的第一端口接收滤波器反射的上行信号;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其中,滤波器与环形器的第一端口连接。
本发明通过采用插损小、隔离度大的滤波器和环形器进行信号传送,将滤波器的两端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再按照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将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从而在传送监控信号和通信信号时,能够保证信号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监控信号传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通信信号传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信号传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信号传送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号传送装置。
图1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信号传送装置10包括:滤波器11和环形器12。
图2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如图2所示,滤波器11的两端分别与监控信号源23和环形器12连接。环形器12包括第一端口121、第二端口122和第三端口123,从第一端口121到第二端口122到第三端口123为环形器12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121与滤波器11连接,第二端口122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连接,第三端口123与室内分布系统25连接。
其中,监控信号源23可以包括用于监控的读卡器,滤波器可以与读卡器连接;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可以包括用于发射信号的射频单元和通信网络的双工器,环形器12的第二端口122可以与通信网络的双工器连接,并通过双工器与射频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射频单元例如可以为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网络的RRU(Radio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
上述结构产生的插损较小,能够保证系统中信号的质量。
滤波器11的插损很小,一般小于0.8dB,环形器12的插损几乎为0,通常小于0.2dB。因此,当监控信号源23发射的监控信号经过滤波器11和环形器12之后,最多会产生1dB的插损,从而不会大幅度地降低监控信号的质量。同理,也不会大幅度地降低室内分布系统25向监控信号源23发送的反馈信号的质量。
并且,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发送到室内分布系统25的通信信号也至多衰减0.2dB,从而保证了通信信号的质量。
采用上述结构以后,还能够保证监控信号源23和室内分布系统25之间的隔离度。
监控信号源23本身的发射功率较小,加之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通常具有隔离度为40dB的双工器,因此,监控信号源23发射的监控信号不会对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造成影响。
而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发射的通信信号强度虽然较大,但是由于环形器12的反向隔离度通常在25dB以上,而滤波器11的标称隔离度往往在80dB以上,因此能够保证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在监控信号源23处能够衰减100dB以上,从而使通信信号不会对监控信号源23造成影响。
常用的滤波器和环形器均可以达到上述要求。通常地,本发明采用的滤波器11的插损可以小于1dB,隔离度可以大于80dB;环形器12的正向插损可以小于0.2dB,反向隔离度可以大于20dB。从而能够保证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采用插损小、隔离度大的滤波器和环形器进行信号传送,将滤波器的两端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再按照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将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从而在传送监控信号和通信信号时,能够保证信号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
通常地,监控信号源23中的读卡器等监控信号发射装置应当按照严格的标准制作,使监控信号的频率与通信信号的频率不同。然而,当前部分厂商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为了进一步过滤监控信号中的杂波,避免监控信号干扰通信系统,滤波器11可以为带通滤波器,用于将通信网络的信号进行过滤。例如,滤波器11的带通频率可以为840-860MHz,从而避免监控信号落到825-835MHz的上行信号的频率范围内。
此外,滤波器11还可以为反射式滤波器。反射滤波器是指是由无损耗的电抗元件构成的滤波器,主要作用是将阻带频率反射回信号源的电子装置。因此,当滤波器11为反射滤波器时,可以将环形器12的第一端口121发送的通信信号反射回第一端口121。从而,当室内分布系统25发送上行信号到环形器12的第三端口123,再从第一端口121发射出去时,滤波器11可以将通信信号反射回环形器12。环形器12再从第二端口122发射通信信号,使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可以接收通信信号。
下面参考图1和图2中的结构,结合图3A和3B,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号传送方法。
图3A为本发明监控信号传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A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312,滤波器11接收监控信号源23发送的监控信号。
步骤S314,滤波器11将监控信号发送到环形器12的第一端口121。
步骤S316,环形器12将第一端口121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123发送出去,以便天线馈线中的电子标签接收监控信号并进行反馈。
其中,天线馈线与室内分布系统25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将监控信号源23发送的监控信号传送至天线馈线中的电子标签,并且插损小,保证了信号质量。
图3B为本发明通信信号传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B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322,环形器12的第二端口122接收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发送的下行信号。
步骤S324,环形器12将第二端口122接收的下行信号从第三端口123发送出去,以便天线馈线接收下行信号。
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将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24发送的通信信号传送至天线馈线,并且插损小,保证了信号质量。同时,由于环形器12和滤波器11的隔离度大于100dB,因此不会对监控信号源23产生影响。
下面参考图4描述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信号传送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信号传送装置10包括滤波器11和环形器12,环形器12包括第一端口121、第二端口122和第三端口123,并且从第一端口121至第二端口122再至第三端口123的方向为环形器的正向。
在系统中,滤波器11与监控设备的读卡器431连接,并与环形器12的第一端口121连接;用于发射通信信号的射频单元441与通信网络的信源双工器442连接,双工器442与环形器12的第二端口122连接;室内分布系统25与环形器12的第三端口123连接,并与天线馈线46连接;天线馈线46中包括RFID标签461。
设滤波器11的插损为0.8dB,隔离度为80dB;环形器12的正向插损为0.2dB,反向隔离度为30dB;双工器442的隔离度为40dB。下面参考图5和图6,分别描述在图4所示的场景中,信号传送装置10传送监控信号和通信信号的工作过程。
图5为本发明信号传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步骤S502,滤波器11接收读卡器431发送的监控信号,监控信号的强度为23dBm。
步骤S504,滤波器11过滤掉监控信号中的杂波,并将监控信号发送给环形器12的第一端口121。
步骤S506,环形器12将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123发送出去,以便室内分布系统25接收到监控信号并发送给天线馈线46中的RFID标签461。
当监控信号进入第一端口121之后,会首先从第二端口122发射出去。而双工器442会将监控信号进行反射,从而监控信号再从第二端口122进入环形器12,然后从第三端口123发送出去。
由于环形器12的插损为0.2dB,滤波器11的插损为0.8dB,因此此时的总插损仅为1dB,不会影响正常的信号监控。RFID标签461可以接收到监控信号并进行反馈。
由于双工器442的隔离度为40dB,因此读卡器431发出的监控信号在射频单元441处衰减为-17dBm,不会对大功率的射频单元441造成影响。
步骤S508,环形器12的第三端口123接收RFID标签461通过室内分布系统25发送的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的强度为10dBm。
步骤S510,环形器12将反馈信号从第一端口121发送出去。
步骤S512,滤波器11接收反馈信号并发送给读卡器431。
当读卡器431能够接收到RFID标签461发送的反馈信号时,说明天线馈线46的当前状态为正常。
如步骤S506所示,此时的总插损仅为1dB,不会影响正常的信号反馈。
由于环形器12的反向隔离度为30dB,双工器442的隔离度为40dB,因此RFID标签461发出的反馈信号在射频单元441处衰减为-60dBm,不会对射频单元441造成影响。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室内分布的监控过程的插损较小,降低了系统建设的成本,并且监控过程中产生的信号不会影响通信网络信源的正常工作,使系统的稳定性好。
图6为本发明信号传送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步骤S602,环形器12的第二端口122接收射频单元441发射的下行信号,下行信号的强度为43dBm。
步骤S604,环形器12将下行信号从第三端口123发送出去,以便室内分布系统25接收到下行信号并发送给天线馈线46。
由于环形器12的插损为0.2dB,因此此时的总插损仅为0.2dB,不会影响正常的下行信号发送,保证了通信质量。
由于环形器12的反向隔离度为30dB,滤波器11的隔离度为80dB,因此总的隔离度为110dB。因此,射频单元441发射的下行信号在读卡器431处衰减为-67dBm,不会对小功率的读卡器431造成影响。
步骤S606,环形器12的第三端口123接收天线馈线46通过室内分布系统25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信号的强度为-100dBm。
步骤S608,环形器12将上行信号从第二端口122发射出去,以便射频单元441接收上行信号。
当上行信号进入第三端口123之后,会首先从第一端口121发射出去。而滤波器11会将上行信号进行反射,从而上行信号再从第一端口121进入环形器12,然后从第二端口122发送出去。
如步骤S604所示,此时的总插损小于1dB,不会影响上行信号的质量。
由于滤波器11的隔离度为80dB,因此,上行信号在读卡器431处衰减为-180dBm,不会对读卡器431造成影响。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通信网络的信源进行信号收发过程的插损较小,降低了系统建设的成本,并且通信信号不会影响读卡器的正常工作,使系统的稳定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波器,和
环形器;
其中,滤波器的两端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
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到第三端口为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滤波器的插损小于1dB,隔离度大于80dB,和/或,环形器的正向插损小于0.2dB,反向隔离度大于20d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用于将通信网络的信号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滤波器为反射式滤波器,用于将环形器的第一端口发送的通信信号反射回第一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滤波器与用于监控的读卡器连接;和/或,
环形器的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双工器连接。
5.一种信号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波器接收监控信号源发送的监控信号;
滤波器将监控信号发送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
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以便天线馈线中的电子标签接收监控信号并进行反馈;
其中,滤波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监控信号源和环形器连接;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再到第三端口为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滤波器的插损小于1dB,隔离度大于80dB,和/或,环形器的正向插损小于0.2dB,反向隔离度大于20d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将监控信号发送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包括:滤波器去除监控信号中带通频率以外的杂波,并将过滤后的监控信号发送到环形器的第一端口;和/或,
所述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包括: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接收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反射的监控信号;环形器将第二端口接收的监控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
7.一种信号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接收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发送的下行信号;
环形器将第二端口接收的下行信号从第三端口发送出去,以便天线馈线接收下行信号;
其中,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从第一端口到第二端口再到第三端口为环形器的正向顺序,其中,第一端口与滤波器连接,第二端口与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连接,第三端口与室内分布系统连接;滤波器的插损小于1dB,隔离度大于80dB,和/或,环形器的正向插损小于0.2dB,反向隔离度大于20d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环形器的第三端口接收天线馈线发送的上行信号;
环形器将第三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以便通信网络的信源装置接收下行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器将第三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包括:
环形器将第三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一端口发送出去;
环形器的第一端口接收滤波器反射的上行信号;
环形器将第一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从第二端口发送出去;
其中,滤波器与环形器的第一端口连接。
CN201611161433.0A 2016-12-15 2016-12-15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8233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1433.0A CN108233972B (zh) 2016-12-15 2016-12-15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61433.0A CN108233972B (zh) 2016-12-15 2016-12-15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3972A CN108233972A (zh) 2018-06-29
CN108233972B true CN108233972B (zh) 2020-01-14

Family

ID=62650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61433.0A Active CN108233972B (zh) 2016-12-15 2016-12-15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397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3097A1 (en) * 2006-08-24 2008-02-28 Idesco Oy Component mismatch identification in rfid reader
CN106803761A (zh) * 2016-09-14 2017-06-06 余佳祺 一种基于rfid的das监控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53008B1 (ko) * 2009-06-30 2015-09-16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송신 누설 신호 제거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3097A1 (en) * 2006-08-24 2008-02-28 Idesco Oy Component mismatch identification in rfid reader
CN106803761A (zh) * 2016-09-14 2017-06-06 余佳祺 一种基于rfid的das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3972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70706B2 (en) Booster, monitoring apparatus, booster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monitoring method
US2012015528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uplexer fault detection
JP2020503789A (ja) 受動相互変調抑制方法および受動相互変調抑制システム
US20170257157A1 (en) Base station signal matching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10115280A (ko) 무선주파수 전력감시 모듈을 집적한 송수신 전단부를 포함하는 리모트 라디오 헤드 및 그의 무선주파수 전력감시 방법
CN106452471B (zh) 一种gsm射频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终端
EP2086244A1 (en) Signal combin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having different system, same band and antenna sharing
EP3131214A1 (en) Combiner, base station, signal combiner system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8233972B (zh) 信号传送装置和方法
CN104378138A (zh) 一种抑制射频互扰的方法、装置和多模多待通信终端
KR20110032229A (ko) 듀플렉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rf 중계기
CN103619028B (zh) 基于rfid技术的td-lte单双流室分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5933014A (zh) 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信号发射系统、方法和终端设备
US7236519B2 (en) Transceiving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30026698A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링크의수신신호의 간섭억제장치 및 방법
CN211769564U (zh) 一种分布式电梯信号放大系统新型接入单元
KR100340200B1 (ko) 광중계기용 결합 및 분배 장치
CN103607722A (zh) 基于rfid技术的td-lte双流室分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7872866B (zh) 上行干扰控制方法和系统以及用于控制上行干扰的基站
CN110545114A (zh) 一种基于lte-r的铁路无线通信终端
CN218648822U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网关和无源室分系统
CN204013503U (zh) 一种具有干扰信号高抑制的gsm-r基站
CN103957025A (zh) 解决DCS1800基站对Band39的杂散干扰方法
CN115733507A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221010118U (zh) 一种卫星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