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3526A -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3526A
CN108233526A CN201810098634.3A CN201810098634A CN108233526A CN 108233526 A CN108233526 A CN 108233526A CN 201810098634 A CN201810098634 A CN 201810098634A CN 108233526 A CN108233526 A CN 108233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rectification module
connect
re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86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33526B (zh
Inventor
杨廷
王强
赵马锋
许正净
吴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86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3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3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3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33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3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包括降压模块和整流模块,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与整流模块连接,装置还包括储能电池和切换模块,储能电池为可充电式铅酸蓄电池,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控制继电器通断电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分别与继电器的线圈和整流模块连接,继电器的公共端与控制器连接,常开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常闭端与储能电池连接,储能电池还与整流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配置储能电池和继电器切换电路,根据市电输入情况选择控制器的供电来源,控制器的供电稳定可靠,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断路器能及时跳闸,避免短路时无法脱扣的严重风险。

Description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管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控制器是框架断路器功能创新的新的要素,目前行业内所有的框架断路器智能控制器供电方式大致有如下供电方式:
1)利用主回路的互感器中的铁芯线圈速饱和供电,
2)利用外置电源模块供电;
第一种互感器供电方式由于互感器工艺非常复杂,要求苛刻,而目前行业内技术有限,尤其是主回路低电流时,供电十分不稳定;
第二种利用电源模块供电,此种电源模块主要原理是利用变压器将AC220/380V电压变为DC24V,正常情况下供电相对可靠,但是其对输入端线路电压要求严格,当线路发生对地短路故障时,输入端电压会被拉低,极易造成电源模块不能正常稳定工作;
无论哪种供电方式,如果智能控制器的供电不稳定,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导致断路器不能及时跳闸,都会存在严重风险,极易发生用电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包括降压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与整流模块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储能电池和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控制继电器通断电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分别与继电器的线圈和整流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端与控制器连接,常开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常闭端与储能电池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还与整流模块连接。
所述降压模块为变压器。
所述储能电池为可充电式铅酸蓄电池。
所述整流模块为全桥式整流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该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滤波电容为极性电容,且其正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负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
所述整流模块与储能电池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电流倒流的防逆流二极管,该防逆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阴极与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常开端与整流模块的连接点位于所述防逆流二极管的阳极侧。
所述整流模块和防逆流二极管之间设有限流电阻。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开关三极管,所述分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连接,分压输出端与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或继电器,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或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
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开关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短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继电器连接,
市电输入正常时,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端存在电平输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常开端接通,整流电路为控制器供电,同时整流电路为储能电池充电直至充满,
市电输出断开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截止,继电器常闭端接通,由储能电池为控制器供电。
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短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继电器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
市电输入正常时,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端存在电平输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常开端接通,整流电路为控制器供电,同时整流电路为储能电池充电直至充满,
市电输出断开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截止,继电器常闭端接通,由储能电池为控制器供电。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采样电阻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配置开关电路和继电器检测市电输入,并根据市电输入情况选择为控制器的供电来源,控制器的供电稳定,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断路器能及时跳闸,避免严重风险。
2)配置了滤波电容,可以提高整流模块输出质量。
3)防逆流二极管可以避免储能电池中的电流逆流至继电器的常开端。
4)限流电阻可以保护装置安全。
5)通过分压电路和开关三极管实现对继电器导通的控制,功能稳定。
6)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为大功率三极管,可以实现较大容量继电器的控制,同时具有较低的能耗。
7)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采样电阻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可以避免第二三极管中的电流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包括降压模块和整流模块,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如图1所示,装置还包括储能电池G和切换模块,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K1和用于控制继电器K1通断电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分别与继电器K1的线圈和整流模块连接,继电器K1的公共端与控制器连接,常开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常闭端与储能电池G连接,储能电池G还与整流模块连接,此外,一般情况下,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设计,降压模块为变压器T1,整流模块为全桥式整流模块(VD1~VD4),装置还包括滤波电容C1,滤波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该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滤波电容C1为极性电容,且其正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即VD1和VD3的阴极)连接,负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即VD2和VD4的阳极)连接。
整流模块与储能电池G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电流倒流的防逆流二极管VD5,该防逆流二极管VD5的阳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阴极与储能电池G的正极连接,继电器K1常开端与整流模块的连接点位于防逆流二极管VD5的阳极侧。
整流模块和防逆流二极管VD5之间设有限流电阻R3。
开关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开关三极管VT3,分压电路由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相互连接组成,分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连接,分压输出端与开关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即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即为分压输出端,开关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至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或继电器K1,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K1或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具体根据开关三极管VT3的类型而定。
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为NPN三极管,开关三极管VT3为PNP三极管,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短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开关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开关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继电器K1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还通过采样电阻R4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
此外,优选的,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设于限流电阻R3前端,开关三极管VT3的发射极接于限流二极管VD5的阴极侧,在开关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至储能电池G之间的线路上还设有电阻R5,储能电池G正极和继电器K1常闭端之间的线路上还设有电阻R6,K1的线路上串联有发光二极管LED1。
本申请考虑AC230、380V通用化设计,以减少电压接错的风险,由于不需要接入铁心互感器供电,可大幅降低框架断路器的整体成本,同时可多回路并联,给多个框架断路器的智能控制器同时供电,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实现上述目的,原理介绍如下:
当主回路电压正常时,AC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整流为DC24V,经VD1-VD4整流,C1滤波后,直流电一路经R3限流,给蓄电池G充电,其中VD5防止蓄电池G反送电,同时继电器常开端闭合给智能控制器供电,JP1输出主回路供电电压。另一路经R1、R3分压,使VT1饱和,VT2基极高电位,VT2、VT3导通,继电器K1线圈通电,使继电器常开端闭合,同时LED1点亮,作为主回路电源正常供电指示。当断电时,变压器失电,VT1截止,VT2基极低电位,VT2、VT3截止,继电器线圈K1线圈失电,常闭端闭合,蓄电池经过R6限流后通过JP1输出DC24V,智能控制器得电,继续正常工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显著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开关三极管的选型不同,
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包括降压模块和整流模块,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如图2所示,装置还包括储能电池G和切换模块,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K1和用于控制继电器K1通断电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分别与继电器K1的线圈和整流模块连接,继电器K1的公共端与控制器连接,常开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常闭端与储能电池G连接,储能电池G还与整流模块连接,此外,一般情况下,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
同样,为了简化设计,降压模块为变压器T1,整流模块为全桥式整流模块(VD1~VD4),装置还包括滤波电容C1,滤波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该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滤波电容C1为极性电容,且其正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即VD1和VD3的阴极)连接,负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即VD2和VD4的阳极)连接。
整流模块与储能电池G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电流倒流的防逆流二极管VD5,该防逆流二极管VD5的阳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阴极与储能电池G的正极连接,继电器K1常开端与整流模块的连接点位于防逆流二极管VD5的阳极侧。
整流模块和防逆流二极管VD5之间设有限流电阻R3。
开关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开关三极管VT3,分压电路由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相互连接组成,分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连接,分压输出端与开关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即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即为分压输出端,开关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至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或继电器K1,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K1或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具体根据开关三极管VT3的类型而定。
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和开关三极管VT3均为PNP三极管,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短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开关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开关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继电器K1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还通过采样电阻R4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则通过采样电阻R7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
此外,同样的,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设于限流电阻R3前端,不同的,开关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于限流二极管VD5的阴极侧,在开关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至储能电池G之间的线路上还设有限流电阻R5,储能电池G正极和继电器K1常闭端之间的线路上还设有限流电阻R6,K1的线路上串联有发光二极管LED1。
本申请考虑AC230、380V通用化设计,以减少电压接错的风险,由于不需要接入铁心互感器供电,可大幅降低框架断路器的整体成本,同时可多回路并联,给多个框架断路器的智能控制器同时供电,以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实现上述目的,原理介绍如下:
当主回路电压正常时,AC220V交流电经变压器整流为DCV,经VD1-VD4整流,C1滤波后,直流电一路经R3限流,给蓄电池G充电,其中VD5防止蓄电池G反送电,同时继电器常开端闭合给智能控制器供电,JP1输出主回路供电电压。另一路经R1、R3分压,使VT1饱和,VT2基极高电位,VT2、VT3导通,继电器K1线圈通电,使继电器常开端闭合,同时LED1点亮,作为主回路电源正常供电指示。当断电时,变压器T1失电,VT1截止,VT2基极低电位,VT2、VT3截止,继电器线圈K1线圈失电,常闭端闭合,蓄电池经过R6限流后通过JP1输出DC,智能控制器得电,继续正常工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显著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得到了可以大幅的简化,
本实施例,省去了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开关三极管选用NPN三极管,开关三极管的基极与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继电器连接。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包括降压模块和整流模块,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输出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储能电池和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包括继电器和用于控制继电器通断电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分别与继电器的线圈和整流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端与控制器连接,常开端与整流模块连接,常闭端与储能电池连接,所述储能电池还与整流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模块为变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为全桥式整流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两端分别与该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容为极性电容,且其正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负极与全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与储能电池之间设有用于防止电流倒流的防逆流二极管,该防逆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阴极与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常开端与整流模块的连接点位于所述防逆流二极管的阳极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和防逆流二极管之间设有限流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分压电路和开关三极管,所述分压电路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连接,分压输出端与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或继电器,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或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开关三极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短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集电极与继电器连接,
市电输入正常时,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端存在电平输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线圈得电,常开端接通,整流电路为控制器供电,同时整流电路为储能电池充电直至充满,
市电输出断开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常闭端接通,由储能电池为控制器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短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发射极与开关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继电器连接,集电极与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
市电输入正常时,分压电路的分压输出端存在电平输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常开端接通,整流电路为控制器供电,同时整流电路为储能电池充电直至充满,
市电输出断开时,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开关三极管截止,继电器常闭端接通,由储能电池为控制器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采样电阻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
CN201810098634.3A 2018-01-31 2018-01-31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Active CN108233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8634.3A CN108233526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8634.3A CN108233526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3526A true CN108233526A (zh) 2018-06-29
CN108233526B CN108233526B (zh) 2024-03-26

Family

ID=6267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8634.3A Active CN108233526B (zh) 2018-01-31 2018-01-31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35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6918A (zh) * 2019-11-08 2020-01-10 湖北民族大学 一种电池开关电路、供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2760A (zh) * 2013-12-31 2014-06-18 石家庄博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供电自动切换控制装置
JP2016046881A (ja) * 2014-08-21 2016-04-04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電源切替回路
CN106028567A (zh) * 2016-07-15 2016-10-12 珠海市声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和应急照明灯
CN106532914A (zh) * 2016-11-28 2017-03-2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一种双重切换无间断供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2760A (zh) * 2013-12-31 2014-06-18 石家庄博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供电自动切换控制装置
JP2016046881A (ja) * 2014-08-21 2016-04-04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電源切替回路
CN106028567A (zh) * 2016-07-15 2016-10-12 珠海市声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和应急照明灯
CN106532914A (zh) * 2016-11-28 2017-03-2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一种双重切换无间断供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6918A (zh) * 2019-11-08 2020-01-10 湖北民族大学 一种电池开关电路、供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3526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4521B (zh) 一种接触器线圈控制电路
CN102754531B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电路、驱动电源和照明装置
CN104021978B (zh) 永磁真空开关分合闸电容恒流充电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94326A (zh) Led灯具控制电路
CN110212748A (zh) 一种宽电压电源输入电路
CN106992668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输入直流电源
CN203660880U (zh) 一种两级boost升压拓扑电路
CN203377777U (zh) 一种辅助电源的软起电路
CN208904889U (zh) 供电时序控制电路
CN207021748U (zh) 零电压起充的电池充电电路
CN109324222A (zh) 基于反激式拓扑的快速掉电检测系统以及方法
CN206673569U (zh) 开关电源的输出保护电路
CN205847091U (zh) 一种开关电感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205847086U (zh) 一种开关电容型高增益准z源dc‑dc变换器
CN205847090U (zh)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202906730U (zh) 一种用于led反激驱动电源的自关断启动控制电路
CN108233526A (zh)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CN107666305B (zh) 智能开关
CN207819553U (zh) 用于框架断路器控制器的供电管理装置
CN208316578U (zh) 一种单相智能升压装置
CN207399162U (zh) 智能开关
CN206196097U (zh) 照明装置、控制芯片及线性调光系统
CN105450053B (zh) 汽油机并联整流调压控制电路
CN206992680U (zh) 一种欠压保护电路
CN206922658U (zh) 一种电源模块的整流输出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Zhengjing

Inventor after: Yang Ting

Inventor after: Wang Qiang

Inventor after: Zhao Mafeng

Inventor after: Wu Zhiwei

Inventor before: Yang T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Zhao Mafeng

Inventor before: Xu Zhengjing

Inventor before: Wu Zhi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