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0647A -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0647A
CN108230647A CN201711345032.5A CN201711345032A CN108230647A CN 108230647 A CN108230647 A CN 108230647A CN 201711345032 A CN201711345032 A CN 201711345032A CN 108230647 A CN108230647 A CN 108230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module
equipment
socket
socke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450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煜
柯利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3450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0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30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0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插座系统,通过终端设备与插座本体相配合,实现对于每个插座端口的精细控制,以便基于不同的需求,针对连接在每个插座端口的载体设备进行供电的差异配置,降低家电的耗电量,提高电能的有效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消费者家中使用的家电种类也越来越庞杂,作为每个家电供电的插座,也是消费者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电子产品。
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多设备连接在插座时,并不实用的设备持续好点,业界往往采用为每一个插座端口配置开关的方式来解决。用户为了避免不是用的家电的无效耗电,需要手动对与之连接的插座端口进行关闭。
但是,这种操作方式操作并不便利,往往并不能有效的实现各个插座端口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插座端口使用效率,节约电能的可控插座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终端设备和载体设备;
其中,所述插座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插座端口、第一控制模块、存储模块、第一无线模块和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模块以及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与至少一个所述插座端口电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模块电连接;
当所述载体设备的插头与所述插座端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建立无线链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取所述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插座端口的标识建立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以使所述载体设备处于供电或断电状态。
可选的,所述载体设备为第一载体设备和第二载体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插座端口包含第一插座端口和第二插座端口;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构建载体设备组网列表;所述载体设备组网列表包含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类型、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类型;
当所述第一载体设备与所述第一插座端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建立无线链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标识建立第一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
当所述第二载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插座端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二插座端口的标识建立第二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载体设备组网列表和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以使所述载体设备处于供电或断电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触控显示屏,还用于通过所述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生成所述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至少包含: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时长;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控制策略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在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开启所述第一插座端口;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和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时长,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或,根据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根据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调整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时刻。
可选的,所述触控显示屏,还用于通过所述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获取用户的延长供电时长操作;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延长时长;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获取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延长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时长以及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延长时长,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插座端口是否为未连接状态;
若全部所述插座端口为未连接状态,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均处于睡眠状态。
可选的,若至少一个所述插座端口为连接状态,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均处于唤醒状态。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无线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控制模块发送的唤醒消息,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均处于唤醒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控插座系统,通过终端设备与插座本体相配合,实现对于每个插座端口的精细控制,以便基于不同的需求,针对连接在每个插座端口的载体设备进行供电的差异配置,降低家电的耗电量,提高电能的有效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插座系统的部署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组网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侧视剖面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交互界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交互子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插座系统的部署示意图,参见图1,该系统包括:插座本体10、终端设备20和载体设备;
其中,所述插座本体10,包括:至少一个插座端口、第一控制模块100、存储模块101、第一无线模块102和开关模块103;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两个插座端口进行示例说明,即下文第一插座端口104-1和第二插座端口104-2。相应的,载体设备也以两个为示例,即第一载体设备301和第二载体设备302;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101、所述第一无线模块102以及所述开关模块103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103与至少一个所述插座端口电连接,即图1中分别与第一插座端口104-1和第二插座端口104-2电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20,包括:第二控制模块201和第二无线模块202;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与所述第二无线模块202电连接;
当所述载体设备的插头与所述插座端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无线模块202与所述第一无线模块102建立无线链路;
具体的,图1中分别为第一载体设备301的插头301a与第一插座端口104-1连接;第二载体设备302的插头302a与第二插座端口104-2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获取所述载体设备30的标识;并将所述载体设备30的标识与所述插座端口的标识建立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101;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03,以使所述载体设备30处于供电或断电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控插座系统,通过终端设备与插座本体相配合,实现对于每个插座端口的精细控制,以便基于不同的需求,针对连接在每个插座端口的载体设备进行供电的差异配置,降低家电的耗电量,提高电能的有效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下面给出一种该可控插座系统的实现方式及应用场景。首先,对于家庭环境中存在多个家电插接在一个插座的场景,以上文所示的第一载体设备和第二载体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针对载体设备进行组网,目的在于将不同的载体设备加入至以终端设备为控制核心的网络内。具体的,参见图1,该终端设备20,用于获取第一载体设备301的标识和第二载体设备302的标识,构建载体设备组网列表;载体设备组网列表包含第一载体设备301的标识以及第一载体设备的类型、第二载体设备302的标识和第二载体设备302的类型;
具体的,第一载体设备和第一载体设备可以分别具有无线通讯所需的功能,并分别通过无线交互的握手方式,将其自身的物理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20的第二无线模块202;进而由第二控制模块201为每个载体设备分配该载体设备的标识,下面给出一种流程实现方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组网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该流程包括:
步骤100a,终端设备与第一载体设备进行握手;
步骤100b,终端设备与第二载体设备进行握手
具体的,在步骤100a及100b中,终端设备分别获得第一载体设备的物理标识和第二载体设备的物理标识;该物理标识用以独一无二的表征该载体设备,其可以由生茶该载体设备的厂商在制造时为该载体设备进行配置。基于不同的生产标准,该物理标识可以具备用以表征该载体设备的类型,例如,第一载体设备的物理标识为A001001001,其中右侧最后三位“001”用以表示该第一载体设备的类型为电视;第二载体设备的物理标识为B032402010,其中右侧最后三位“010”用以表示该第二载体设备的类型为冰箱。
步骤101,终端设备获取第一载体设备的类型和第二载体设备的类型;
获取类型的方法可以采用读取物理标识的方式;当然,终端设备的交互功能也允许用户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添加每个载体设备的类型。
步骤1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载体设备的物理表示和类型,分配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根据第二载体设备的物理表示和类型,分配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
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维护一套分配载体设备标识的规则,下面参见下表1给出一种实现方式。
表1
参见表1给出了一种实现形式,即物理标识、类型及属性与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由于电视的使用习惯为间隙使用,只有在用户打开时,才会使用,因此其具备属性“间隙使用”,所以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为00100A,其中,001为其代号,00A用以代表该第一载体设备的属性;类似地,所以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为00200B,其中,002为其代号,00B用以代表该第一载体设备的属性;而第三载体设备的代号与第二载体设备不同,但其由于与第二载体设备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00B也用以代表该第三载体设备的属性。
进一步地,在图2所示的基础上结合图1,在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和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后,需要将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分别与连接的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端口建立关联,下面给出一种实现方式:
当所述第一载体设备301与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无线模块202与所述第一无线模块102建立无线链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标识建立第一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101;
当所述第二载体设备302与所述第二插座端口104-2连接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获取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二插座端口104-2的标识建立第二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101。
具体的,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对于多个载体设备同时连接一个插座本体的场景,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降低交互功耗的方式,即任意一个载体设备首先与该插座本体连接时,都会触发插座本体10的第一无线模块102与终端设备20的第二无线模块202建立无线链路,而后续无论多少个载体设备连接至该插座本体,均可以通过该无线链路进行必要的数据传输,无需反复建立无线链路。
为了便于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对本发明实施例体哦那个的可控插座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互控制的实现方式,具体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侧视剖面图,参见图3,该终端设备,还包括:触控显示屏203;触控显示屏203与第二控制模块201电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屏203,用于显示所述载体设备组网列表和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
具体的,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交互界面示意图,参见图4A,该终端设备20的触控显示屏203的显示区域内,左侧为一载体设备组网列表,可以直观显示该插座本体当前的连接状态;其中,图4A中包含的三个插座端口均有载体设备连接,若存在未连接的插座端口时,则显示“未连接”;进一步地,该载体设备组网列表中还进一步显示了每个连接的载体设备的类型和对应的标识。相应地,在右侧显示一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其具体用于为用户提供修改每个插座端口的控制 策略的子界面,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界面内相应的“调整”控件,来对相应的插座端口进行配置。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交互子界面示意图,如用户相对“电视”的供电/断电时间需要进行配置,则电机右上第一个“调整”控件,则交互子界面如图4B所示,该交互子界面可以但不限于包含如下控件及配置信息:连接设备(载体设备)的类型及标识、供电起始时刻、供电结束时刻、使用时长以及工作状态;用户可以针对每个控件修改其配置信息;其中,针对供电起始时刻、供电结束时刻以及使用时长的任意修改,终端设备会基于修改做统一调整,以便信息的准确。
下面基于图1至图4B所示的实施例,给出一种终端设备通过控制插座端口供电或锻炼,从而实现载体设备处于供电或断电状态的实现方式:
所述触控显示屏203,还用于通过所述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生成所述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至少包含: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时长;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还用于将所述控制策略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起始时刻,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03在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起始时刻开启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起始时刻和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时长,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03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或,根据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03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
进一步地,由于载体设备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其工作状态可能出现变化,例如处于供电状态的电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用,则会进入待机状态,即其工作状态从“工作”变成了“待机”,因此,下面给出一种优化的实现方式: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根据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调整所述开关模块103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时刻。
例如,当电视的工作状态从“工作”变成了“待机”时,原定关闭与之连接的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时刻可能就不合适了,此时有必要提前关闭该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时刻。
当然,还可以通过用户手动进行配置:
所述触控显示屏203,还用于通过所述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获取用户的延长供电时长操作;
具体的,可以参见图4A及图4B所示的场景。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01,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延长时长;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获取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延长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起始时刻、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时长以及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的供电延长时长,控制所述开关模块103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104-1。
具体的,例如电视连接在该第一插座端口104-1上,若用户想继续使用该电视,则原来配置的断电时间可能并不合适,则可以通过上述配置方式延长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降低插座本体的功耗,还提供一种低功耗的使用模式,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插座端口是否为未连接状态;
若全部所述插座端口为未连接状态,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102均处于睡眠状态。
或者,若至少一个所述插座端口为连接状态,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102均处于唤醒状态。
当然,用户也可以手动唤醒该插座本体:
若所述第一无线模块102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控制模块发送的唤醒消息,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00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102均处于唤醒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终端设备和载体设备;
其中,所述插座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插座端口、第一控制模块、存储模块、第一无线模块和开关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模块以及所述开关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与至少一个所述插座端口电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模块电连接;
当所述载体设备的插头与所述插座端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建立无线链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取所述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插座端口的标识建立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以使所述载体设备处于供电或断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设备为第一载体设备和第二载体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插座端口包含第一插座端口和第二插座端口;
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构建载体设备组网列表;所述载体设备组网列表包含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类型、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类型;
当所述第一载体设备与所述第一插座端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与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建立无线链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标识建立第一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第一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
当所述第二载体设备与所述第二插座端口连接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并将所述第二载体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二插座端口的标识建立第二绑定关系;并将所述第二绑定关系存储于所述存储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载体设备组网列表和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所述控制策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以使所述载体设备处于供电或断电状态,具体包括:
所述触控显示屏,还用于通过所述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生成所述控制策略,所述控制策略至少包含: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时长;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控制策略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在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开启所述第一插座端口;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和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时长,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或,根据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获取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根据所述第一载体设备的工作状态更新调整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还用于通过所述插座控制策略交互界面获取用户的延长供电时长操作;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延长时长;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链路获取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延长时长;根据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起始时刻、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时长以及所述第一插座端口的供电延长时长,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所述第一插座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至少一个插座端口是否为未连接状态;
若全部所述插座端口为未连接状态,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均处于睡眠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至少一个所述插座端口为连接状态,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均处于唤醒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插座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无线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控制模块发送的唤醒消息,则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均处于唤醒状态。
CN201711345032.5A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Pending CN108230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5032.5A CN108230647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45032.5A CN108230647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0647A true CN108230647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52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45032.5A Pending CN108230647A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306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3675A (zh) * 2019-06-28 2019-10-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用于插座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插座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257A (zh) * 2014-08-27 2015-01-28 深圳市星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无线互联网控制多插座的系统及方法
CN107394523A (zh) * 2017-06-28 2017-11-24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插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257A (zh) * 2014-08-27 2015-01-28 深圳市星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无线互联网控制多插座的系统及方法
CN107394523A (zh) * 2017-06-28 2017-11-24 公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插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3675A (zh) * 2019-06-28 2019-10-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用于插座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插座
CN110333675B (zh) * 2019-06-28 2021-11-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用于插座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9340A (zh) 一种基于网络控制的智能插座
CN104113584A (zh)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CN204731623U (zh) 一种智能控制系统
CN204215175U (zh) 一种多开关模式的智能插座
CN105527848A (zh) 通信设备及对该通信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4699026A (zh) 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8230647A (zh) 一种可控插座系统
EP3930144A1 (en) Switch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smart switch and control system
CN104238415A (zh) 带漏电及过流保护的Wi-Fi插头及应用其的家电智能控制系统
CN106524396A (zh) 一种基于app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03259868U (zh) 一种无线插座控制系统
CN206757316U (zh) 一种智能开关及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05633942B (zh) 一种低压直流家庭智能供电系统
CN204229217U (zh) 一种用于家庭电暖的智能功率分配控制系统
CN109149284A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通断状态的智能插座及使用方法
CN108683034A (zh) 基于LoRa的智能插座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59715A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智能电表开关的系统
CN204558815U (zh) 基于STM32和zigbee的高性能组网节能插座
WO2019210806A1 (zh) 用于家庭用电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家庭用电中心
CN106797505A (zh) 控制处理方法、电设备和控制处理程序
CN204028626U (zh) 带漏电及过流保护的Wi-Fi插头及应用其的家电智能控制系统
CN205609878U (zh) 一种ZigBee智能插座
CN206773435U (zh) 节能开关控制系统
CN103676732A (zh) 以手机为控制终端的无线智能洗衣机
CN108833240A (zh) 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