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25712A -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25712A
CN108225712A CN201711489479.XA CN201711489479A CN108225712A CN 108225712 A CN108225712 A CN 108225712A CN 201711489479 A CN201711489479 A CN 201711489479A CN 108225712 A CN108225712 A CN 108225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gio
larynx block
block
larynx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94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25712B (zh
Inventor
皮阳军
李念平
刘飞
谢志江
宋代平
陈振华
尹永涛
廖文林
张�浩
张志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quipment Design & Test Technology Cardc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quipment Design & Test Technology Cardc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quipment Design & Test Technology Cardc,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quipment Design & Test Technology Cardc
Priority to CN2017114894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25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25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5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25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25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1/00Automatic controllers
    • G05B11/01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 G05B11/36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with provision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e.g.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 G05B11/42Automatic controllers electric with provision for obtain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e.g.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for obtaining a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both proportional and time-dependent, e.g. P. I., P. I. D.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在目标马赫数气动型面成型试验中,通过控制喷管段的可调收缩段、喉块段、柔板段三部分来模拟目标马赫数所要求气动型面。本发明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能实时监测喉块与柔板连接处的拉压力,通过一种偏差带控制方法,保证拉压力为较小值,从而很好对喉块与柔板实现刚柔耦合协调控制,保证气动型面精度要求,提高系统安全性。

Description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协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喉块空间位姿控制与柔板弹性变形协调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
背景技术
超声速喷管是超声速风洞的核心部段,随着对其运行能力要求的提高,风洞超声速喷管历经了固块喷管、全柔壁喷管、半柔壁喷管三个过程。其中,固块喷管是早期超声速风洞喷管使用的型式,其流场品质好,重复精度高,但存在不能调节马赫数,存在运行效率低的缺点;故出现全柔壁喷管,其采用钢板作为型面材料,在足够数量的执行机构作用下改变壁面形状,但由于其控制系统复杂,成本较为昂贵,所以现采取了半柔壁喷管,可以较大地节省制造经费、提高运行可靠性。
传统半柔壁形式应用于小型风洞(见图5),其中喉块为平面机构,喉块拥有x、y两个方向以及绕z轴转动,共3个自由度。但是喉块只有两个驱动,不是刚性控制,而是欠驱动,喉块位姿不能由其驱动独立控制,是由柔板和喉块上的驱动共同决定,即柔板同时也是喉块的一个驱动,柔板对喉块必然有拉压力存在。但由于应用于小型风洞,喉块质量本身较小,气动力也较小,此拉压力不足以对柔板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影响气动型面或者损坏柔板。因此,传统半柔壁喷管驱动形式对喉块、柔板可以进行较好的协调控制。
针对连续式跨声速大型风洞设计的喷管段,具体机构简图见图1,其中喉块质量大,惯性大。喉块上有3个驱动单元,可完全控制喉块的3个自由度。即喉块空间位姿完全由喉块自身驱动决定,一方面不需柔板拉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允许有过大拉压力。因为柔板板型曲线由柔板执行机构控制,喉块空间位姿由喉块执行机构控制。两者之间存在拉压力即是过约束,若此拉压力超过一定强度势必对柔板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损坏柔板甚至破坏整个系统,安全隐患极大。
如果现有半柔壁喷管形式中喉块部分仍采用传统半柔壁喷管喉块的同步控制方法,一旦喉块空间位姿与柔板变形控制不协调,特别是正偏差(喉块和柔板接触力为拉力),一方面将会损坏柔板,导致塑形变形,另一方面也可能损坏喉块和柔板执行机构。因此不能采用传统半柔壁喷管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协调控制方法使用的设备包括上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驱动器、执行器、位置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所述的执行器包括控制可调收缩块、喉块、柔板每个驱动单元的执行器,所述的驱动器包括与执行器对应的驱动器。
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上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和驱动器通过网线连接,驱动器和执行器通过信号线和动力线连接,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和下位计算机通过信号线连接,如图6;喉块及柔板机构内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喉块与柔板用螺栓连接,连接处安装有力传感器;所述的驱动器驱动执行器控制喉块与柔板协调运动。
所述的上位计算机安装有人机互动程序,人机互动程序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执行试验、显示当前速度和位置、显示力信号;
所述的下位计算机安装有PLC程序,PLC程序用于控制喉块、柔板模型运动、连接力、位置监测;
所述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喉块、柔板模型的运行位置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下位计算机;
所述的力传感器检测喉块和柔板连接处的力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下位计算机;
所述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柔板弹性变形曲线。采用大变形理论分析计算柔板弹性变形曲线。弹性曲面微分变形协调方程为式
式中:D——抗弯刚度;
δ——厚度(mm);
μ——泊松比;
q——单位面积载荷(N/mm2);
w——挠度(mm);
x——坐标系x轴向;
2)通过标定确定目标马赫数对应的姿态,即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都可通过标定确定,但是中间过程无法确定。设有限个柔板马赫数M1、M2~Mi姿态都已通过标定确定,即目标姿态已知。根据柔板与喉块连接处相应马赫数对应的位置拟合出连接处的轨迹线,作为喉块与柔板连接处理论轨迹线S。
3)上位计算机读取喉块理论轨迹线S、目标马赫数、达到目标马赫数时柔板驱动量并将其写入下位计算机;
4)控制流程如下:
S01下位计算机按照控制周期将柔板执行机构位移量离散为n个微分位移Δs1
S02根据步骤1)弹性变形曲线计算出柔板每个驱动单元驱动量以及柔板与喉块搭接处点的空间位姿并把单元驱动量输入驱动器;
本步骤中:q10:柔板第一组执行器驱动量;
q20:柔板第二组执行器驱动量;
q30:柔板第三组执行器驱动量;
x: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处的x坐标;
y: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处的y坐标;
θ: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绕z轴的转角;
S03下位计算机监测柔板是否达到微分驱动量Δs1,如果达到Δs1则进入流程S04,否则返回流程S02,继续输入柔板执行机构位移量;
S04下位计算机根据柔板与喉块搭接处点的空间位姿根据公式(1)逆解出喉块执行机构微分位移Δs2,并输入驱动器;
本步骤中:J3×3为雅可比矩阵;
q11:喉块第一组执行器驱动量;
q21:喉块第二组执行器驱动量;
q31:喉块第三组执行器驱动量;
S05下位计算机通过力传感器监测喉块与柔板连接处切向力信号;
若切向力在预设阈值Fmax之内,则认为喉块与柔板运动是相协调的,无需补偿,进入流程S07;
S06若切向力超过阈值范围,判断切向力是拉力还是压力:若是拉力,则按照正偏差带控制,控制结束后返回S05,再次监测切向力,直至切向力在阈值范围内;
若是压力,按照负偏差带控制,控制结束后返回S05,再次监测切向力,直至切向力在阈值范围内。
S07下位计算机通过位置传感器监测喉块位移信号;
若喉块执行器没有达到微分位移量Δs2,程序返回流程S04,再次输入喉块执行机构理论微分位移量,直至达到Δs2为止;
若喉块执行器达到微分位移量Δs2,进入下一流程S08;
S08判断柔板是否达到目标马赫数对应的气动型面,如果没达到,程序返回流程S02,输入下一微分运动柔板执行机构驱动量,再次循环上述流程;柔板达到目标马赫数对应的气动型面则结束所有流程。
所述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正/负偏差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将柔板与喉块连接处的切向力输入PID控制器(图4),计算出补偿量δ,如果是拉力,则是正偏差带控制,δ为正,其绝对值必须小于最大补偿量δ2,反之为负偏差带控制,δ为负,其绝对值必须小于最大补偿量δ1
其中PID控制器模型为:
式中,e(t)=Fx(切向力);u(t)=δ(补偿量);
kp——比例系数
ki——积分系数
kp——微分系数
将补偿量输入下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根据式(2)、式(3)计算全局坐标系中的补偿量并补偿量写入从而完成对理论轨迹线的修正;
式中:R3×3为喉块与柔板搭接处的局部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Δx为全局坐标系下x向补偿量;Δy为全局坐标系下y向补偿量;Δθ为全局坐标系下绕z轴转角θ补偿量;
q′11:喉块第一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q′21:喉块第二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q′31:喉块第三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附图说明
为了获得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优点和特点,以下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以上概述的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应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因此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通过使用附图,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和更详细的说明和阐述。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半柔壁喷管段机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中喉块与柔板连接处受力分析图,Fx为局部坐标系下x向切向力,Fy为局部坐标系下y向法向力
图3是本发明中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正/负偏差带控制流程图
图5是传统半柔壁喷管段机构简图
图6是本发明中系统原理图
图中:1.滑板,2.上圆柱副,3.撑杆,4.下圆柱副,5.柔板固定连接支座,6.可调收缩段固定连接支座,7.可调收缩块,8.喉块,9.柔板,10.驱动单元11.可调收缩段固定连接支座,12.可调收缩块,13.喉块,14.撑杆,15.柔板,16.柔板固定连接支座;
每套驱动单元均包含1.滑板,2.上圆柱副,3.撑杆,4.下圆柱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协调控制方法使用的设备包括上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驱动器、执行器、位置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如图6;所述的执行器包括控制可调收缩块、喉块、柔板每个驱动单元的执行器,所述的驱动器包括与执行器对应的驱动器。
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上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和驱动器通过网线连接,驱动器和执行器通过信号线和动力线连接,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和下位计算机通过信号线连接,如图6;喉块及柔板机构内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喉块与柔板用螺栓连接,连接处安装有力传感器;所述的驱动器驱动执行器控制喉块与柔板协调运动。
所述的上位计算机安装有人机互动程序,人机互动程序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执行试验、显示当前速度和位置、显示力信号;
所述的下位计算机安装有PLC程序,PLC程序用于控制喉块、柔板模型运动、连接力、位置监测;
所述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喉块、柔板模型的运行位置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下位计算机;
所述的力传感器检测喉块和柔板连接处的力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下位计算机;如图2,通过力传感器监测喉块与柔板连接处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切向力Fx
所述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柔板弹性变形曲线。采用大变形理论分析计算柔板弹性变形曲线。弹性曲面微分变形协调方程为式
式中:D——抗弯刚度;
δ——厚度(mm);
μ——泊松比;
q——单位面积载荷(N/mm2);
w——挠度(mm);
x——坐标系x轴向;
2)通过标定确定目标马赫数对应的姿态,即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都可通过标定确定,但是中间过程无法确定。设有限个柔板马赫数M1、M2~Mi姿态都已通过标定确定,即目标姿态已知。根据柔板与喉块连接处相应马赫数对应的位置拟合出连接处的轨迹线,作为喉块与柔板连接处理论轨迹线S。
3)上位计算机读取喉块理论轨迹线S、目标马赫数、达到目标马赫数时柔板驱动量并将其写入下位计算机;
4)控制流程如下:
S01下位计算机按照控制周期(如10ms)将柔板执行机构位移量离散为n(如10000)个微分位移Δs1
S02根据步骤1)弹性变形曲线计算出柔板每个驱动单元驱动量以及柔板与喉块搭接处点的空间位姿并把单元驱动量输入驱动器;
本步骤中:q10:柔板第一组执行器驱动量;
q20:柔板第二组执行器驱动量;
q30:柔板第三组执行器驱动量;
x: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处的x坐标;
y: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处的y坐标;
θ: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绕z轴的转角;
S03下位计算机监测柔板是否达到微分驱动量Δs1,如果达到Δs1则进入流程S04,否则返回流程S02;
S04下位计算机根据柔板与喉块搭接处点的空间位姿根据公式(1)逆解出喉块执行机构微分位移Δs2,并输入驱动器;
本步骤中:J3×3为雅可比矩阵;
q11:喉块第一组执行器驱动量;
q21:喉块第二组执行器驱动量;
q31:喉块第三组执行器驱动量;
S05下位计算机通过力传感器监测喉块与柔板连接处切向力信号,如图2;
S06若切向力在预设阈值Fmax之内,则认为喉块与柔板运动是相协调的,无需补偿,进入流程S07;
若切向力超过阈值范围,判断切向力是拉力还是压力:若是拉力,则按照正偏差带控制,控制结束后返回S05,再次监测切向力,直至切向力在阈值范围内;
若是压力,按照负偏差带控制,控制结束后返回S05,再次监测切向力,直至切向力在阈值范围内。
S07下位计算机通过位置传感器监测喉块位移信号;
若喉块执行器没有达到微分位移量Δs2,程序返回流程S04,直至达到Δs2为止;
若喉块执行器达到微分位移量Δs2,进入下一流程S08;
S08判断柔板是否达到目标马赫数对应的气动型面,如果没达到,程序返回流程S02,再次循环上述流程;柔板达到目标马赫数对应的气动型面则结束所有流程。
所述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正/负偏差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将柔板与喉块连接处的切向力输入PID控制器(图4),计算出补偿量δ,如果是拉力,则是正偏差带控制,δ为正,其绝对值必须小于最大补偿量δ2,反之为负偏差带控制,δ为负,其绝对值必须小于最大补偿量δ1
其中PID控制器模型为:
式中,e(t)=Fx(切向力);u(t)=δ(补偿量);
kp——比例系数
ki——积分系数
kp——微分系数
将补偿量输入下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根据式(2)、式(3)计算全局坐标系中的补偿量并补偿量写入从而完成对理论轨迹线的修正;
式中:R3×3为喉块与柔板搭接处的局部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Δx为全局坐标系下x向补偿量;Δy为全局坐标系下y向补偿量;Δθ为全局坐标系下绕z轴转角θ补偿量;
q′11:喉块第一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q′21:喉块第二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q′31:喉块第三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Claims (2)

1.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协调控制方法使用的设备包括上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驱动器、执行器、位置传感器和力传感器;所述的执行器包括控制可调收缩块、喉块、柔板每个驱动单元的执行器,所述的驱动器包括与执行器对应的驱动器;
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上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和驱动器通过网线连接,驱动器和执行器通过信号线和动力线连接,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和下位计算机通过信号线连接;喉块及柔板机构内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喉块与柔板用螺栓连接,连接处安装有力传感器;所述的驱动器驱动执行器控制喉块与柔板协调运动;
所述的上位计算机安装有人机互动程序,人机互动程序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执行试验、显示当前速度和位置、显示力信号;
所述的下位计算机安装有PLC程序,PLC程序用于控制喉块、柔板模型运动、连接力、位置监测;
所述的位置传感器检测喉块、柔板模型的运行位置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下位计算机;
所述的力传感器检测喉块和柔板连接处的力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下位计算机;
所述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大变形理论分析建立柔板的弹性变形曲线;
弹性曲面微分变形协调方程为式
式中:D——抗弯刚度;
δ——厚度(mm);
μ——泊松比;
q——单位面积载荷(N/mm2);
w——挠度(mm);
X——坐标系x轴向;
2)根据柔板的弹性变形曲线拟合出喉块与柔板连接处的轨迹线,作为喉块与柔板连接处理论轨迹线S;
3)上位计算机读取喉块理论轨迹线S、目标马赫数、达到目标马赫数时柔板的驱动量,并将其写入下位计算机;
4)控制流程如下:
S01下位计算机按照控制周期将柔板执行机构位移量离散为n个微分位移Δs1
S02根据步骤1)弹性变形曲线计算出柔板每个驱动单元驱动量以及柔板与喉块搭接处点的空间位姿并把单元驱动量输入驱动器;
本步骤中:q10:柔板第一组执行器驱动量;
q20:柔板第二组执行器驱动量;
q30:柔板第三组执行器驱动量;
x: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处的x坐标;
y: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处的y坐标;
θ:全局坐标系下,喉块与柔板搭接点绕z轴的转角;
S03下位计算机监测柔板是否达到微分驱动量Δs1,如果达到Δs1则进入流程S04,否则返回流程S02,继续输入柔板执行机构位移量;
S04下位计算机根据柔板与喉块搭接处点的空间位姿根据公式(1)逆解出喉块执行机构微分位移Δs2,并输入驱动器;
本步骤中:J3×3为雅可比矩阵;
q11:喉块第一组执行器驱动量;
q21:喉块第二组执行器驱动量;
q31:喉块第三组执行器驱动量;
S05下位计算机通过力传感器监测喉块与柔板连接处切向力信号;
若切向力在预设阈值Fmax之内,则认为喉块与柔板运动是相协调的,无需补偿,进入流程S07;
S06若切向力超过阈值范围,判断切向力是拉力还是压力:若是拉力,则按照正偏差带控制,控制结束后返回S05,再次监测切向力,直至切向力在阈值范围内;
若是压力,按照负偏差带控制,控制结束后返回S05,再次监测切向力,直至切向力在阈值范围内。
S07下位计算机通过位置传感器监测喉块位移信号;
若喉块执行器没有达到微分位移量Δs2,程序返回流程S04,再次输入喉块执行机构理论微分位移量,直至达到Δs2为止;
若喉块执行器达到微分位移量Δs2,进入下一流程S08;
S08判断柔板是否达到目标马赫数对应的气动型面,如果没达到,程序返回流程S02,输入下一微分运动柔板执行机构驱动量,再次循环上述流程;柔板达到目标马赫数对应的气动型面则结束所有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正/负偏差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S06中若切向力超过阈值Fmax,程序将柔板与喉块连接处的切向力输入PID控制器,计算出补偿量δ,如果是拉力,则是正偏差带控制,δ为正,其绝对值必须小于最大补偿量δ2,如果是压力,则为负偏差带控制,6为负,其绝对值必须小于最大补偿量δ1
其中PID控制器模型为:
式中,e(t)=Fx(切向力);u(t)=δ(补偿量);
kp——比例系数
ki——积分系数
kp——微分系数
将补偿量输入下位计算机,下位计算机根据式(2)、式(3)计算全局坐标系中的补偿量并补偿量写入从而完成对理论轨迹线的修正;
本步骤中:R3×3为喉块与柔板搭接处的局部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Δx为全局坐标系下x向补偿量;Δy为全局坐标系下y向补偿量;Δθ为全局坐标系下绕z轴转角θ补偿量;
q′11:喉块第一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q′21:喉块第二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q′31:喉块第三组执行器补偿后驱动量。
CN201711489479.XA 2017-12-29 2017-12-29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控制方法 Active CN108225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9479.XA CN108225712B (zh) 2017-12-29 2017-12-29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9479.XA CN108225712B (zh) 2017-12-29 2017-12-29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5712A true CN108225712A (zh) 2018-06-29
CN108225712B CN108225712B (zh) 2021-07-27

Family

ID=6264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9479.XA Active CN108225712B (zh) 2017-12-29 2017-12-29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2571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265A (zh) * 2022-02-15 2022-03-1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大型开口射流风洞超声速定总压连续变马赫数控制方法
CN114414197A (zh) * 2022-03-28 2022-04-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预弯曲柔性壁板的可变马赫数喷管
CN114414198A (zh) * 2022-03-28 2022-04-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大型风洞柔壁喷管的驱动装置
CN114840950A (zh) * 2022-07-04 2022-08-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柔壁喷管柔板系统支撑布局设计方法
CN115048752A (zh) * 2022-08-16 2022-09-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跨超声速风洞半柔壁喷管设计方法
CN117380415A (zh) * 2023-12-11 2024-01-1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宽温域环境的柔壁喷管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3406A (ja) * 1995-10-24 1997-05-02 Kobe Steel Ltd 可変マッハ数ノズル
CN102788677A (zh) * 2012-09-03 2012-11-2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高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
CN104655392A (zh) * 2015-02-13 2015-05-27 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风洞全柔壁喷管的同步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932565A (zh) * 2015-06-04 2015-09-2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暂冲型引射式跨声速风洞流场控制结构
CN105588702A (zh) * 2016-03-04 2016-05-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低速风洞模型带动力飞行实验动力系统
CN106596032A (zh) * 2016-12-21 2017-04-26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大行程范围高精度的喷管变马赫数机构
CN106695762A (zh) * 2016-12-31 2017-05-24 重庆大学 六维气动力产生的高机动风洞试验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法
CN106840587A (zh) * 2016-12-31 2017-06-13 重庆大学 基于六维力测量的六自由度风洞试验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3406A (ja) * 1995-10-24 1997-05-02 Kobe Steel Ltd 可変マッハ数ノズル
CN102788677A (zh) * 2012-09-03 2012-11-2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高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
CN104655392A (zh) * 2015-02-13 2015-05-27 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风洞全柔壁喷管的同步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4932565A (zh) * 2015-06-04 2015-09-2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暂冲型引射式跨声速风洞流场控制结构
CN105588702A (zh) * 2016-03-04 2016-05-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低速风洞模型带动力飞行实验动力系统
CN106596032A (zh) * 2016-12-21 2017-04-26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一种大行程范围高精度的喷管变马赫数机构
CN106695762A (zh) * 2016-12-31 2017-05-24 重庆大学 六维气动力产生的高机动风洞试验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法
CN106840587A (zh) * 2016-12-31 2017-06-13 重庆大学 基于六维力测量的六自由度风洞试验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 PENGFEI,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igid-flexible coupling for a half-flexible single jack nozzle", 《CHINESE JOURNAL OF AERNATICS》 *
彭强 等: "半柔壁喷管气动设计关键控制参数研究", 《空气动力学学报》 *
虞择斌 等: "2m超声速风洞结构设计与研究", 《航空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265A (zh) * 2022-02-15 2022-03-1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大型开口射流风洞超声速定总压连续变马赫数控制方法
CN114414197A (zh) * 2022-03-28 2022-04-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预弯曲柔性壁板的可变马赫数喷管
CN114414198A (zh) * 2022-03-28 2022-04-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大型风洞柔壁喷管的驱动装置
CN114414198B (zh) * 2022-03-28 2022-05-2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大型风洞柔壁喷管的驱动装置
CN114840950A (zh) * 2022-07-04 2022-08-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柔壁喷管柔板系统支撑布局设计方法
CN114840950B (zh) * 2022-07-04 2022-09-1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风洞柔壁喷管柔板系统支撑布局设计方法
CN115048752A (zh) * 2022-08-16 2022-09-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跨超声速风洞半柔壁喷管设计方法
CN117380415A (zh) * 2023-12-11 2024-01-12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宽温域环境的柔壁喷管及其控制方法
CN117380415B (zh) * 2023-12-11 2024-02-2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宽温域环境的柔壁喷管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25712B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5712A (zh)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喉块与柔板协调控制方法
CN102233587B (zh) 用于检测机器人的接触位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04972466B (zh) 控制与作用的力对应地移动的机器人的机器人控制装置
Pi et al.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of a 6-DOF hydraulic parallel robot manipulator with uncertain load disturbances
CN102458779B (zh) 机械手校正装置及其方法
CN103759635B (zh) 一种精度与机器人无关的扫描测量机器人检测方法
Liang et al. Adaptive task-space tracking control of robots without task-space-and joint-space-velocity measurements
CN104057290A (zh) 一种基于视觉和力反馈控制的机器人装配方法与系统
Wang et al. Visual servoing of robots with uncalibrated robot and camera parameters
CN101116968A (zh) 六维力传感器装配机械手姿态及力的控制方法
CN108195547A (zh) 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喷管段的半柔壁可调收缩块与喉块密封系统
CN106413997A (zh) 用于避免机器人在工作站碰撞的方法
CN104647379A (zh) 一种驱动器非线性条件下的双臂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
CN109571441A (zh) 工业机器人快速示教方法
CN111515928B (zh) 机械臂运动控制系统
CN207600320U (zh) 一种模拟弹体气动载荷加载的装置
CN114237076B (zh) 一种基于位置动力学的活动线缆运动仿真的方法及控制器
JP4054984B2 (ja) 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Kugi et al. Nonlinear control in rolling mills: a new perspective
Liu et al. Laser tracker-based control for peg-in-hole assembly robot
Mo et al. A New Calibration Method for a Directly Driven 3 P RR Positioning System
CN116652939A (zh) 一种并联机器人无标定视觉伺服柔顺控制方法
CN210426946U (zh) 一种直流暂冲式跨声速风洞的流场精确控制系统
Everett et al. Generalized recognition of single-ended contact formations
US11548165B2 (en) Elastomeric tactile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621000 No. 6 South Section of Second Ring Road,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Equipment Design & Test Technology, CARDC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400044 No. 174 Sha Jie street,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Institute of Equipment Design & Test Technology, CARDC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in Yongtao

Inventor after: Yang Pengcheng

Inventor after: Pi Yangjun

Inventor after: Guo Shouchun

Inventor after: Li Nianping

Inventor after: Liao Wenlin

Inventor after: Liu Fei

Inventor after: Chen Zhenhua

Inventor after: Xie Zhij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Shengli

Inventor before: Pi Yangj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iqiu

Inventor before: Li Nianping

Inventor before: Liu Fei

Inventor before: Xie Zhijiang

Inventor before: Song Daiping

Inventor before: Chen Zhenhua

Inventor before: Yin Yongtao

Inventor before: Liao Wenl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a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