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7817A -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7817A
CN108207817A CN201810043031.3A CN201810043031A CN108207817A CN 108207817 A CN108207817 A CN 108207817A CN 201810043031 A CN201810043031 A CN 201810043031A CN 108207817 A CN108207817 A CN 108207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e
queen
nesting
worker
colon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30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国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nan County Animal Husbandry Refco Group Ltd Guohui
Original Assignee
Guangnan County Animal Husbandry Refco Group Ltd Guohu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nan County Animal Husbandry Refco Group Ltd Guohui filed Critical Guangnan County Animal Husbandry Refco Group Ltd Guohui
Priority to CN2018100430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78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7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78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虎头蜂的养殖方法,是经过准备虎头蜂种或引种、收集雌雄蜂、雌蜂雄蜂交配、蜂王越冬、锻练越冬蜂王、诱导越冬蜂王筑巢、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野外山林养殖标准蜂群、练职蜂培育标准蜂群、养殖标准蜂群、管理标准蜂群、科学取蜂和取蜂蛹,其中:在诱导越冬蜂王筑巢前,先准备筑巢箱:每个筑巢箱是高度为60‑80cm的土坑或木箱,然后回填40‑52cm高的土,然后用塑料养殖网按照每一平方米隔开为小土坑或小木箱,将培育的第一批职蜂放入小土坑或小木箱中,然后封盖、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本发明将虎头蜂饲养在筑巢箱中,在里面是用塑料养殖网给隔开,气息相互传通,但是不能进入彼此攻击,能够实现虎头蜂的养殖。

Description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虎头蜂(学名:Vespa)又称胡蜂属,膜翅目胡蜂科的一个属。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身体长有虎斑纹,故被称为“虎头蜂”。虎头蜂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蜂毒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毒蛋白,会使人出现中毒现象,如红肿、奇痒、刺痛等过敏现象,严重时引起患者休克死亡。虎头蜂属于社会性昆虫部落,成员包括一只产卵的雌虫,即蜂后,还有大量的工蜂,大多数是雌虫。雄蜂仅占少数。虎头蜂,具有特定习性;遇到食物缺乏时,同类中也会发生大欺小,恃强凌弱的现象。虎头蜂就是因为攻击性能很强,像老虎一样,什么样子的蜂都很惧怕它,所以不管是遇到自己的同种黑蜂,照样一山不能容二虎,需要五公里以上才能有一窝,所以就这样历史以来对养峰的爱好者困难重重没有人能养殖成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虎头蜂的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是经过(1)准备虎头蜂种或引种、(2)收集雌雄蜂、(3)雌蜂雄蜂交配、(4)蜂王越冬、(5)锻练越冬蜂王、(6)诱导越冬蜂王筑巢、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7)野外山林养殖标准蜂群、(8)练职蜂培育标准蜂群、(9)养殖标准蜂群、(10)管理标准蜂群、(11)科学取蜂和取蜂蛹,其中:
在步骤(6)诱导越冬蜂王筑巢前,先准备筑巢箱:每个筑巢箱是高度为60-80cm的土坑或木箱,然后回填40-52cm高的土,然后用塑料养殖网按照每一平方米隔开为小土坑或小木箱,将培育的第一批职蜂放入小土坑或小木箱中,然后封盖、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土坑或木箱的高度为60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回填50cm高的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筑巢箱是一个4m2的土坑或木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筑巢箱的顶部连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覆盖筑巢箱的顶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每个筑巢箱设有4个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虎头蜂饲养在筑巢箱中,将上面顶层用木板或者东西盖上将泥土盖封上去,各有各的出口,就是在里面是用塑料养殖网给隔开,气息相互传通,但是不能进入彼此攻击,能够实现虎头蜂的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虎头蜂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准备虎头蜂种或引种;第二步收集雌雄蜂;第三步雌蜂雄蜂交配;第四步蜂王越冬;第五步锻练越冬蜂王;第六步诱导越冬蜂王筑巢、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第七步野外山林养殖标准蜂群;第八步:练职蜂(野化职蜂)培育标准蜂群;第九步:养殖标准蜂群;第十步:管理标准蜂群;第十一步:科学取蜂和取蜂蛹。在第六步诱导越冬蜂王筑巢前,先准备筑巢箱:挖一个4m2、高度为60-80cm的土坑或木箱,然后回填50cm高的土,然后用塑料养殖网按照每一平方米隔开为4个小土坑或小木箱,将培育的第一批职蜂放入小土坑或小木箱中,然后封盖、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
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步,引蜂种
就是到野外山林中寻找长势非常旺盛的野生虎头蜂或者外地引种购买,移到自己家附近的山林中野化养殖,直到蜂群出现婚飞行为时。此过程的关键是将蜂种养殖在安全和容易取要的地方。
第二步,收集雌雄蜂
人工规模化养殖虎头蜂,自己养殖的标准蜂群,大量收集雌雄蜂及喂养雌雄蜂成为了规模化养殖虎头蜂的基础。同时根据雌雄蜂飞出蜂巢前,都爬附在蜂巢内的蜂饼上,处于闭光、恒温、透气、无风吹环境及由职蜂喂养的习性,人工大量收集雌雄蜂后要尽快将雌雄蜂放入相似的环境中并实施人工喂养。
准确判断虎头蜂出现群婚飞行为的时间是收集雌雄蜂的基本技巧,基本上是每年的11月出现婚飞行为,主要表现是蜂巢附近有大量的雌雄蜂蜂相互追逐,这时穿防蜂服,带防蜂手套及所需要工具,在夜晚用倒吸式蜂笼堵住职蜂进出口,用泥土快速堵住周围,防止职蜂爬出蛰伤人,用电筒照亮倒吸式蜂笼内部,蜂巢内的职蜂因趋光性而从倒吸口进入蜂笼。用脚尽量震动虎头蜂蜂巢上方的泥土层,蜂巢内的职蜂受震动的刺激,就争先恐后的向着光亮的地方攻击,最多一个小时,蜂巢内的职蜂就全部进入倒吸式蜂笼中,夜晚蜂巢外空气较冷,需在倒吸部位吹暖气,加快职蜂进入蜂笼的速度。待有攻击性的职蜂进入蜂笼后,拔出蜂笼,将塑料袋捏成团,快速堵住倒吸口,将蜂笼放在蜂巢附近安全的地方。用锄头或者铁铲,沿蜂巢进出口挖开蜂巢附近泥土,露出蜂饼,带防蜂手套将剩余职蜂从蜂饼上全部拿下,从到吸式蜂笼侧面的小孔放入蜂笼中,用锋利长刀或者钢锯,切断上下两蜂饼之间的连接柱,逐一取下蜂饼,在这个过程中,蜂巢上有大量剩余的幼嫩职蜂、雌蜂、雄蜂和一个老蜂王,戴防护手套将它们一个个分别抓住,职蜂放入大的倒吸式蜂笼中,雌蜂和雄蜂分别小心放入装雌雄蜂的专用避光蜂笼中。收集完蜂巢内的雌、雄蜂后,用塑料袋或者纱布塞住专用蜂笼的开口,将蜂笼拿回来,尽量避免颠簸,每隔2个小时喂食一次。
回到培育标准蜂群的地方后将分别装雌、雄蜂的专用蜂笼放入交配大棚中专职强壮雌雄蜂的大树筒内,打开蜂笼,待雄蜂全部爬出后,取出蜂笼,用塑料胶笆网封闭大枯树筒,在避光的大枯树筒内分别喂养强壮雌雄蜂,可以从塑料胶笆网眼中观察雌雄蜂取食蜂蜜、糖水、小昆虫和活动情况,直到雌雄蜂都发育到发情期。用同样的方式,在两天内,在交配大棚中的其它大枯树筒内放2-4窝虎头蜂的雌雄蜂,喂养强壮。此过程的关键是必须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海拔、气候等环境因素和当地蜂群的特点准确判断蜂群出现婚飞行为的时间;抓拿雌雄蜂是必须相当小心,尽量减少颠簸;大棚内的温度不能高于30度,湿度不能高于60%。雌雄蜂必须在避光环境中分别喂养强壮,雌雄蜂必须吃饱喝足,达到强壮雌雄蜂的效果,强壮雌雄蜂大枯树筒内的各类食物必须干净新鲜。
第三步,雌雄蜂交配
雌雄蜂在大枯树筒中前面的注射器上,积极大量取食蜂蜜、糖水、苹果、嫩小昆虫等食物,取食后又爬回大树筒内糟木、泡木、枯木、老蜂巢等材料之间的缝隙内,这样反复几次,一般11天左右,雌雄蜂身体色彩鲜艳,取食积极性大大减弱,出现在胶笆口附件乱飞、乱爬的发情期颜色和行为,说明雌雄蜂进入了发情期。
观察到雌雄蜂发情行为后,把强壮雌雄蜂的大枯树筒放在交配大棚的交配房中,打开封闭的塑料胶笆,放出雌雄蜂,让雌雄蜂在交配房中自由交配,或者用手拿住雌蜂,实施人为辅助交配,保证雄蜂交配时间。雌雄蜂在交配大棚中阳光直射的一端积极交配,交配时间一般在3-8分钟。这段时间要每天仔仔细细观察雌雄蜂交配情况,及时将交配过的雄蜂收集到酒瓶中泡酒,交配过的雌蜂成为蜂王,让蜂王自己或者人为辅助进入交配大棚避光一端的老蜂巢或者枯树筒等环境里进入预越冬状况。雌雄蜂交配这个过程可能持续10-15天左右,如果用三窝非常旺的虎头蜂做蜂种,应该会有2000多只雌蜂和3000多只雄蜂。雌雄蜂自由交配时,会整对地掉下来,撞在大棚的地面上,非常影响交配质量和蜂王质量,所以要在交配大棚的雌雄蜂交配区域,高1米左右的中间放一层防护网,让90%的雌雄蜂在这层网上交配,达到保护交配过程中的雌雄蜂。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雌雄蜂必须同时进入发情期,蜂王交配时间必须在3分钟以上,才能成为优质蜂王;在温度23-28℃,阳光直射的环境条件下,雌雄蜂会积极交配,如果发现雌雄蜂一直交配不积极,说明交配大棚的温度和光照不够,需要增加大棚的温度;交配大棚的温度不能超过30℃,超过30℃影响蜂王质量;交配后的蜂王要立即移入避光的大棚另一端避光环境中的老蜂巢或者枯树筒内,否则会影响蜂王质量。
第四步,蜂王批量越冬
交配后的蜂王,基本不再取食,会自己爬进放在交配大棚中遮光环境一端的树筒、老蜂巢、大棚铁纱网的各个角落等处爬附不动,在夜间温度10-20℃范围时蜂王就会自己进入树筒缝隙内、老蜂巢内越冬。建在阴凉有一定湿度环境中的交配大棚可以直接做越冬大棚用,就是不用移动越冬室,让钻入越冬树筒的蜂王直接在交配大棚中越冬。
如果交配过的蜂王没有自己进入树筒的缝隙中,一直爬附在大棚的铁纱网上,说明大棚里的温度夜间不够低,应该换个越冬环境,需要人为地把蜂王放入做越冬室的枯树筒中,移到专用的越冬大棚里。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交配后的蜂王必须全部进入越冬树筒内,在避光环境中越冬;越冬大棚内的温度必须保存在10-21℃范围;越冬大棚内的湿度必须在50%-60%;做越冬室的枯树筒内的糟木、泡木之间必须有蜂王爬附的空隙,还有越冬环境必须安静。
第五步,练蜂王过程
在越冬大棚里越冬室内越冬的蜂王,经过12月、1月、2月中旬几个月不吃不动的时间,一般在2月中下旬开始逐渐解除越冬状况。当观察到蜂王有爬出越冬室的行为后,立即在越冬室外的塑料胶笆的注射器里放虎头蜂蜜和山泉水,蜂王取食蜂蜜和山泉水后又会爬进越冬室继续爬附越冬,第二天又爬出来取食,这样重复三次后,蜂王开始在塑料胶笆网里快速爬行或者飞行,这些行为表明蜂王已经完全解除越冬状况康复,这时要把塑料胶笆打开,让蜂王爬出越冬室,在越冬大棚里飞行,同时在越冬室附近取食苹果、嫩夜食蜂、嫩蜜蜂、嫩小蝗虫等小昆虫,观察到蜂王捕食小昆虫和取食苹果的行为后,在蜂王取食蜂蜜时,用塑料胶笆做的小倒吸蜂笼罩住蜂王,将蜂王小心移进筑巢室,再将筑巢室移入筑巢大棚里。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准确判断蜂王是否完全解除越冬状况,充分利用遮阳网尽量在撒射光和22-25环境内练蜂王,练蜂王的时间在5天左右,时间太长影响蜂王质量。
第六步,诱导越冬蜂王筑第一饼巢、产第一批卵、育第一批职蜂
将练好的蜂王在夜间从放注射器的孔放入木盒筑巢室中,第一、二天通过筑巢室上的注射器投放蜂蜜、山泉水,观察蜂王取食情况,第三、四天在原有食物基础上增加小蜜蜂、夜食蜂,第五、六天再在原有食物基础上,增加幼嫩蝗虫、苍蝇等小昆虫,蜂王取食量越大筑巢产卵速度越快,这个过程不能小气,同时每隔两天要清洗注射器。当观察到蜂王取树皮时,说明蜂王开始筑巢,当观察到蜂王取食后将食物团成一团,抬进入筑巢室,说明蜂王产卵并且幼蜂开始发育,根据蜂王将食物抬进筑巢室的速度,可以判断出幼虫的发育情况,从蜂王取树皮到第一只小职蜂羽化出来,最快需要42天左右。
将练好的蜂王在夜间从树筒筑巢室上方的筒孔,放入树筒筑巢室中,蜂王在筑巢室内爬行活动,第二天蜂王会从树筒筑巢室中间壁上那个被喇叭形或者圆柱形塑料胶笆围住的进出口爬出,取食放在注射器上的蜂蜜、山泉水,观察蜂王取食和活动情况,第三、四天在原有食物基础上增加小蜜蜂、夜食蜂,第五、六天再在原有食物基础上,增加幼嫩蝗虫、苍蝇等小昆虫,蜂王取食量越大筑巢产卵速度越快,这个过程不能小气,同时每隔两天要清洗注射器。当观察到蜂王取放在胶笆上的筑巢材料时,说明蜂王开始筑巢,当观察到蜂王取食后将食物团成一团,快速抬进入筑巢室,说明蜂王产卵并且幼虫开始发育,根据蜂王将食物抬进筑巢室的速度,可以判断出幼虫的发育情况,从蜂王取树皮到第一只小职蜂羽化出来,最快需要42天左右。
蜂王筑巢的材料是杉木树皮、泡丝栋树皮等容易磨细和容易粘合的树皮,蜂王筑巢不需要树浆,树浆主要是虎头蜂王或者职蜂用来喂养初龄幼蜂虫的食物。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必须给蜂王提供足够的食物,尽量满足蜂王对食物的需要;筑巢材料一定要是绵而泡和容易咬取的有一定湿度的枯木和树皮。
第七步,诱导职蜂取食,培育初级蜂群
第一只职蜂羽化出来后,可以增加蜻蜓、蟋蟀、金龟子、蝗虫、青蛙肉、鸟肉等山区老百姓容易找到的含蛋白质类营养的食物和普蔗水、苹果等含糖、含维生素营养的食物。因本能行为的作用,新职蜂会积极取食食物、咬取树皮、并舔吸涂在筑巢室内部的泥土获得微量元素,随时间的推移,新职蜂不断增多。当观察到一直几天都是新职蜂负责取食喂养幼虫和取筑巢材料筑新的蜂巢,蜂王不再出来取食取和筑巢材料时,说明蜂王开始专职产卵,这时一般有5个左右小职蜂,这样的蜂群就叫初级蜂群。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要将金龟子、蝗虫等昆虫人为撕烂,小职蜂才会捕食,同时保证蜂蜜和山泉水的供给;这过程的时间一般在7天左右,不能太长,必须标准注射器的干净。
第八步,练职蜂(野化职蜂)培育标准蜂群
将初级蜂群连同筑巢室移出大棚,放到附近没有鸟等天敌的山林环境中,用镊子在木盒筑巢室的细铁纱网面上撑开两个只允许小职蜂进出的圆形小孔,将树筒筑巢室的喇叭形塑料胶笆去掉,用小木块将进出口封闭三分之一,达到只允许小职蜂进出的大小。
继续在木盒和树筒的注射器中投放蜂蜜,在距离筑巢室不同距离的地方放蜂蜜、小昆虫等食物。小职蜂从小孔爬出筑巢室,由近及远寻找食物,逐渐学会捕食森林中的其它小昆虫。随着时间的推移,筑巢室内的职蜂数量不断增加,蜂巢不断扩大,筑巢室中有卵、幼虫、蛹、职蜂、蜂王等不同发育阶段的虫态及两层蜂饼,蛹继续不断羽化,新职蜂数量继续增多,当职蜂数量达到15个左右时,成为可以完全放在野外养殖的标准蜂群。这个过程的关键是随时间的推移,采取由近及远投放食物的方式,锻炼小职蜂爬出筑巢室,飞到野外寻找食物和返回筑巢室的能力;还要注意防止鸟等天敌捕食刚飞出筑巢室的小职蜂,防止蚂蚁、老鼠等进入筑巢室伤害里面的卵、幼虫、蛹和蜂王。
第九步,养殖标准蜂群
在夜晚,待所有职蜂回到筑巢室后,堵住进出口,将所有职蜂、蜂王、蜂饼、幼虫、蛹连同筑巢室等移到野外森林茂密的地方,选向阳的有零散树荫的山坡环境,将木盒筑巢室或者树筒筑巢室及里面的蜂巢一同养殖的土洞里。
养殖技术过程是:
第一、在选好的山坡上,挖开一个长2.5米,宽2米的平台,在平台上方挖一弧形排水沟,在平台的下面挖开一个长2米,高1.2米左右,70°左右的斜面,在斜面接近平台40厘米处画一条平行于平台的直线,在直线上选A、B、C三个点,中央那个点B对应平台放筑巢室的位置,左右两个点A、C与中央那个点的距离都是70厘米左右,在左右两个点A、C各插入一棵长2.5米左右粗2厘米左右的钢筋或者粗3厘米左右的尖木棍、竹杆、竹片,这两棵钢筋、木棍、竹片,民间叫大签,主要作用是抬住蜂饼,防止蜂饼因重而掉落。
第二、在距离平台边沿10厘米左右处,在平台上挖两条相隔30厘米左右(以筑巢室直径为标准)并且平行的小凹槽,长2米,宽4厘米、深4厘米,到附近的山林中砍两棵直径3.5厘米左右,长1.8米左右比较直的树杆,将树杆平行放入凹槽中,用泥土埋好。选正对斜面中央B点的地方,在两棵树杆之间挖一个比筑巢是直径8厘米左右、深5厘米左右的土洞D,用细钢筋从中央斜面点A处钻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长10厘米左右的小洞E,直通平台下的那个土洞D,然后用有缝隙的遮阳网住小洞口,此小洞最好有点斜向上。
第三、将筑巢室非常小心地平放在土洞D两边的树杆上,用泥土覆盖筑巢室周围,在保证完周围全封闭的情况下,小心扒开正对小洞E那部分的泥土,用钳子夹住筑巢室下面的那块塑料胶笆网,将其慢慢拉出来,待塑料胶笆全部拉出来后,立即用泥土封闭这个部位,这样筑巢室里的职蜂就会逐渐从筑巢室中下行到土洞。里,在土洞里爬行,找到有亮光透入的小洞E。在附近找一棵直径6厘米左右、长2米左右的大树杆,横放在平台最前面,再在正面两端钉两棵垂直树杆,档住这棵横着的大树杆,再在两棵树杆上捆一树杆做横架,然后用大量泥土覆盖整个筑巢室和平台,利用横架与排水沟,在泥土上方盖一块石棉瓦,起到挡雨的作用。
第四、先在小洞E出口处听洞内的职蜂的声音,然后小心慢慢拉出遮阳网,快速离开在附近观察职蜂爬出小洞的活动情况。观察到职蜂先在洞口附近爬行,然后在洞口附近慢慢飞行绕圆圈,然后飞向周围山林,30分钟左右,职蜂出进正常,说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拉出遮阳网后不要被职蜂追蛰,在附近山林间放蜂蜜;土洞D内不能有土粒堵住小洞E;放筑巢室的树要非常平,拉出筑巢室下面的塑料胶笆时要蜂巢小心,要检查筑巢室周围是否被泥土封闭好,职蜂是否会钻出来蛰人;筑巢室一定要垂直。
不要多次运输筑巢室,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颠簸。如果多次运输或者颠簸度大,标准蜂群内的卵、幼虫、蛹、蜂王都会受到影响,挂在树上几天后会从蜂巢中掉落,就会看到职蜂抬出幼虫的现象,同时蛹也因为颠簸而死亡,不会羽化,蜂王会因此不继续产卵,在泥土中养殖的标准蜂群会逐渐衰败。
长距离运输标准蜂群,中途喂养和减少颠簸非常重要,每天早上出发前、中午吃饭前、下午吃饭前都要喂一次蜂蜜、小昆虫和山泉水。尽量晚上运输,运输到养殖区域后,要人工喂养10天左右,再移带因为山坡上养殖。
第十步,管理标准蜂群
刚养殖在野外山林环境中的标准蜂群,小职蜂数量少,在外出捕食的过程中会被黑卷尾等鸟捕食,尤其是刚飞出筑巢室的小嫩职蜂。防这类鸟的方法是在养殖标准蜂群的附近,立几棵木桩,在木桩顶部放粘性很强的胶质体,可以粘住这些鸟,或者用弹弓射杀。
在职蜂数量还少的前两个星期,养殖在附近有蚂蚁的地区,蚂蚁会因为蜂蜜和其它食物的因素,沿小洞E或者其它缝隙进入蜂巢取食幼虫,卵、蛹、蜂蛹驱赶蜂王、或者蛀蚀筑巢室的木质成分对蜂群影响很大,所以还要要注意防蚂蚁。防治方法是尽量选没有蚂蚁的山坡环境,早发现早换养殖地方,尽量避免可以诱导蚂蚁进入筑巢室的蜂蜜、糖、昆虫等食物留在土洞D内。
随着蜂群的发展,职蜂数量越来越多,还要要注意周边人员的安全,要在距离养殖区域50-100米的地方挂警示牌。随着虎头蜂蜂群的强大,虎头蜂会成群结队地去捕食周围的蜜蜂、葫芦蜂,会被养殖蜂蜜、葫芦蜂的人猎杀,要注意解决这个矛盾。
第十一步,科学取蜂和取蜂蛹
在9月中旬,根据职蜂进出的速度,判断职蜂数量差不多达1500只、根据进出口前面泥塘的大小,估计地面下的蜂饼长到直径差不多达40厘米左右,在观察到职蜂大量抬水进蜂巢时,穿防蜂服,戴蜂蜂手套,第一次取蜂蛹。留做蜂种的蜂群不取蜂蛹,一直养到蜂群出现婚飞行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虎头蜂的养殖方法,是经过(1)准备虎头蜂种或引种、(2)收集雌雄蜂、(3)雌蜂雄蜂交配、(4)蜂王越冬、(5)锻练越冬蜂王、(6)诱导越冬蜂王筑巢、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7)野外山林养殖标准蜂群、(8)练职蜂培育标准蜂群、(9)养殖标准蜂群、(10)管理标准蜂群、(11)科学取蜂和取蜂蛹,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6)诱导越冬蜂王筑巢前,先准备筑巢箱:每个筑巢箱是高度为60-80cm的土坑或木箱,然后回填40-52cm高的土,然后用塑料养殖网按照每一平方米隔开为小土坑或小木箱,将培育的第一批职蜂放入小土坑或小木箱中,然后封盖、产卵、育第一批职蜂、培育初级蜂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头蜂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坑或木箱的高度为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头蜂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回填50cm高的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头蜂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筑巢箱是一个4m2的土坑或木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头蜂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筑巢箱的顶部连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覆盖筑巢箱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头蜂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筑巢箱设有4个出口。
CN201810043031.3A 2018-01-17 2018-01-17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Pending CN1082078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3031.3A CN108207817A (zh) 2018-01-17 2018-01-17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3031.3A CN108207817A (zh) 2018-01-17 2018-01-17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7817A true CN108207817A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41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3031.3A Pending CN108207817A (zh) 2018-01-17 2018-01-17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78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0032A (zh) * 2020-06-29 2020-09-25 桂林市林业和园林综合服务中心 一种林下养殖虎头蜂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9856A (zh) * 2013-07-13 2013-10-02 郭云胶 一种有利于高效培育胡蜂标准蜂群的方法及筑巢装置
CN104067989A (zh) * 2014-07-07 2014-10-01 唐金雷 胡蜂养殖方法
CN104255668A (zh) * 2014-09-24 2015-01-07 龙陵县黄氏蜂业有限公司 金环胡蜂繁育技术
CN104585077A (zh) * 2014-12-29 2015-05-06 杭州千岛湖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王多箱多室多功能蜂箱
CN104756900A (zh) * 2015-04-27 2015-07-08 彭泽君 中蜂双排多王箱
CN205671281U (zh) * 2016-04-19 2016-11-09 会东县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 虎头蜂筑巢箱
CN106665500A (zh) * 2016-11-22 2017-05-17 贵州省长顺县叁零玖胡蜂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土蜂繁殖蜂蛹量的养殖方法
CN107535436A (zh) * 2017-10-23 2018-01-05 桐梓县德毓蜂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胡蜂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9856A (zh) * 2013-07-13 2013-10-02 郭云胶 一种有利于高效培育胡蜂标准蜂群的方法及筑巢装置
CN104067989A (zh) * 2014-07-07 2014-10-01 唐金雷 胡蜂养殖方法
CN104255668A (zh) * 2014-09-24 2015-01-07 龙陵县黄氏蜂业有限公司 金环胡蜂繁育技术
CN104585077A (zh) * 2014-12-29 2015-05-06 杭州千岛湖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王多箱多室多功能蜂箱
CN104756900A (zh) * 2015-04-27 2015-07-08 彭泽君 中蜂双排多王箱
CN205671281U (zh) * 2016-04-19 2016-11-09 会东县家园农民专业合作社 虎头蜂筑巢箱
CN106665500A (zh) * 2016-11-22 2017-05-17 贵州省长顺县叁零玖胡蜂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土蜂繁殖蜂蛹量的养殖方法
CN107535436A (zh) * 2017-10-23 2018-01-05 桐梓县德毓蜂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胡蜂养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0032A (zh) * 2020-06-29 2020-09-25 桂林市林业和园林综合服务中心 一种林下养殖虎头蜂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rys-Jones et al. Bumblebees
Akre Social wasps
US8082884B2 (en) Swiftlets farming for production of edible bird's nests
Lord The birds of the Murphy's Creek district, southern Queensland
Batra Bees of India (Apoidea), their behaviour, management and a key to the genera
Moissett et al. Bee basics: an introduction to our native bees
Beckett A summary of red-cockaded woodpecker observations in South Carolina
Heij et al. The biology of the Mollucan megapode Eulipoa wallacei (Aves, Galliformes, Megapodiidae) on Haruku and other Mollucan Islands; part 2
CN108207817A (zh) 虎头蜂的养殖方法
Williams Notes on the habits of the bees and wasps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William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 Philippine nipa house with descriptions of new wasps
CN102132695A (zh) 花坞捕蚊装置
Vazhacahrickal et al. Stingless bees culture (Meliponiculture) in Kerala: hand book for farmers
Yokoyama The incomplete guide to the wildlife of Saint Martin
CN208402945U (zh) 一种石蛙生态养殖沟
Painkra Commercial Beekeeping
Tissot et al. Some unusual insect nests
Graham Bats of the World
Howes Insect behavior
Conway Honey ants
Step Go to the ant: a popular account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nts in all countries
Cervancia et al. APPLIED STINGLESS BEEKEEPING
Pallasmaa L’architettura degli animali: Animal Architecture
Mound DK Eyewitness Books: Insect: Discover the Busy World of Insects—their Structure, History, and Fascinating Variety
Aik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year: being an enlargement of Dr. Aikin's Calendar of na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