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0657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0657A
CN108200657A CN201711437722.3A CN201711437722A CN108200657A CN 108200657 A CN108200657 A CN 108200657A CN 201711437722 A CN201711437722 A CN 201711437722A CN 108200657 A CN108200657 A CN 108200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wireless
wireless channel
preengage
b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377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377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00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200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0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用以AP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减少各个无线信道中的RTS帧数量,减轻由于RTS帧过多造成的无线局域网络的负载,减少AP计算资源的浪费以及空中接口资源的浪费。该方法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按照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设备的增加以及无线应用程序的流量吞吐需求不断提高,驱使无线网络需要更高的性能。在此背景之下产生了无线电气和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802.11ac标准。作为一种无线局域网通信标准,其采用802.11n的空中接口概念,较之802.11n具有更高的信道带宽,更多的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空间流以及更高阶的调制。
802.11ac实现更高的信道带宽的方式继承自802.11n,其将多个20MHz的信道绑定起来,作为一个带宽较大的绑定信道进行使用。在使用的时候,会指定其中的一个20MHz的无线信道作为主信道,与作为主信道的无线信道相邻的另一条20MHz的无线信道作为辅信道,主信道与辅信道能够构成一条40MHz的绑定信道。目前已经实现了将最多8个20兆赫兹(MHz)的信道绑定在一起,作为一个160ZHz的绑定信道使用。这种通过将多个带宽较小信道绑定实现带宽较大绑定信道的方式,导致了信道的使用冲突不断加剧。为了在数据发送之前保证信道的可用性,接入点(Access Point,AP)在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时候,会首先基于请求发送/清除发送(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RTS/CTS)协议进行信道预约。即A在向无线用户端发送下行数据的之前,会在绑定信道中预先指定的主信道发送RTS帧,并将该RTS帧复制发送到绑定信道除主信道以外的其它信道;如果工作在某个信道中的无线用户终端接收到RTS帧,会向发送RTS的AP返回一个CTS帧,以通知发送RTS帧的AP当前信道被占用。AP在接收到CTS帧后,采取防碰撞措施来规避碰撞。
但是实际上,对于某些基于802.11ac工作的AP,有些RTS帧的发送是非必要的,例如某AP采用4个20MHz的无线信道作为绑定信道使用;当与该AP进行数据通信的某无线用户终端仅仅工作在20MHz的带宽下,AP在向该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会向4个无线信道都发送RTS帧,由于AP仅仅会通过主信道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而其它3个信道无论是否预约成功都不会使用,因此此时在其它3个信道中进行信道预约是非必要的。这就导致在实际大规模的网络部署中,为了预约信道,会有大量的非必要RTS帧在无线网络的各个无线信道中传输。大量的非必要RTS帧会导致无线局域网络的负载增加,同时也导致发送RTS帧的AP浪费计算资源以及空中接口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预约方法以及装置,能够减少非必要RTS帧的发送,以降低无线局域网络的网络负载,同时减少AP或者AC计算资源的浪费和空中接口资源的浪费。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所述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按照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法包括:
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所述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信道预约模块,用于按照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AP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无线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并根据无线信道数量进行信道预约,然后根据预约的结果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工作带宽小于AP使用的绑定信道带宽的无线用户终端,不需要向绑定信道中所有的无线信道均发送RTS帧实现无线信道的预约,从而减少了各个无线信道中的RTS帧数量,减轻由于RTS帧过多造成的无线局域网络的负载,减少AP计算资源的浪费以及空中接口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802.11ac协议规定的无线信道与带宽不同的绑定信道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信道预约时,会根据无线用户的工作带宽来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然后按照确定的无线信道数量,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并根据预约的结果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当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小于AP的射频带宽时,AP不需要向所有的无线信道进行预约,而仅仅是按照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在部分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从而减少各个无线信道中的非必要RTS帧,减轻由于非必要RTS帧造成的无线局域网络的负载,减少AP计算资源的浪费以及空中接口资源的浪费。
如图5所示,为802.11ac协议规定的无线信道与带宽不同的绑定信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802.11ac协议规定的无线信道分别为:36、40、44、48、52、56、60、64、100、104、108、112、116、120、124、128、136、140、149、153、157、161、165共24条无线信道,每一条无线信道的带宽均为20MHz;无线信道36和40,44和48,52和56,60和64,100和104,108和112,116和120,124和128,132和136,149和153,151和157分别构成11条带宽为40MHz的绑定信道;36至48,52至64,100至112,116至128,149至161分别构成5条带宽为80MHz的绑定信道,相邻的两条80MHz带宽的绑定信道构成一条160MHz带宽的绑定信道,不相邻的两条80MHz带宽的绑定信道构成一条80MHz+80MHz的绑定信道。
AP在基于802.11ac协议进行通信时,要将其所使用的绑定信道中的一条无线信道指定为主信道;如果绑定信道的带宽大于或者等于40MHz,要将与该无线信道共同构成40MHz带宽绑定信道的另一条无线信道作为辅信道;在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时候,按照主信道的优先级大于辅信道大于其它信道的顺序选择无线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是从AP的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并非是从802.11ac所规定的所有无线信道中进行选择。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于802.11ac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无线局域网络中,且用于AP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责执行数据传输过程的主体是AP,如无线路由器、具有热点功能的终端设备等。下面以数据传输过程的主体为AP为例进行介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这里,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是由无线用户终端通知给AP,或者由无线用户终端在接入AP时与AP协商得到的。
具体地,无线用户终端在第一次接入AP的时候,会向AP发送接入请求;在接入请求中携带有无线用户终端在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的通信协议以及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带宽。对于基于808.11ac协议与AP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用户终端而言,AP接收到该接入请求之后,会保存与该无线用户终端对应的通信协议类型以及带宽,并将该带宽确定为该无线用户终端的初始工作带宽。在与无线用户终端的通讯过程中,无线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可能会出现变化,例如由20MHz变化为40MHz,或者由80MHz变化为40MHz;当无线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发送变化时,无线用户终端会向AP发送带宽通知消息,该带宽通知消息中携带有无线用户终端变化后的工作带宽;在此之后AP在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变化后的工作带宽来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在具体实现时,无线用户终端在向AP发送带宽通知消息时,在带宽通知消息中还携带有该用户终端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AP在接收到该用户所发送的带宽通知消息后,会将该MAC地址与带宽通知消息中携带的工作带宽进行关联保存。AP在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首先根据下行数据中携带的MAC地址,查找与该MAC地址关联保存的工作带宽,查找到的工作带宽即为该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然后根据查找到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初始工作带宽还是变化后的工作带宽,均属于本实施例步骤S101中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范畴内,均适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约无线信道的方法。
此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与查找到的工作带宽具有正相关性。例如,每一条无线信道的带宽为20MHz,AP将八个无线信道绑定在一起作为一个带宽为160MHz的绑定信道进行使用,因此如果工作带宽为20MHz,那么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1;如果工作带宽为40MHz,那么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2;如果工作带宽为80MHz,那么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4;如果工作带宽为160MHz,那么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8。
例如,当一个无线用户终端接入AP时,AP记录此无线用户终端接入时和AP协商使用的无线通讯协议类型以及使用的带宽;具体的记录格式如下:[STA-MAC、CLASS、BAND1、BAND2]。
其中,STA-MAC为无线用户终端的MAC地址;CLASS为无线通讯协议类型,分为808.11ac与非808.11ac两种,且仅在CLASS为808.11ac时,才会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传输下行数据;BAND1为无线用户终端接入时与AP协商的初始工作带宽;BAND2为无线用户终端在与AP通信过程中,向AP所发送的带宽通知消息中携带的工作带宽。
当无线用户终端首次接入AP时,BAND2被初始化为与BAND1相同;之后在接收到无线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带宽通知消息后,才会根据带宽通知消息对BAND2进行更新。
S102:按照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此处,在确定了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之后,要从AP的绑定信道所包括的所有的无线信道中选择与该数量对应的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一般来说,AP在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时候,是采用先主信道、再辅信道,最后其它信道的信道选择顺序进行发送的,即当以20MHz带宽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主信道发送;当以40MHz带宽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主信道以及辅信道发送;当以80MHz带宽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主信道、辅信道以及两条其它信道发送,且使用的四条信道为相邻信道;当以160MHz带宽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使用主信道、辅信道以及六条其它无线信道发送。
因此,在根据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在绑定信道中选择时,可以按照先主信道、再辅信道,最后其它信道的顺序选择无线信道。
具体的,当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则选择主信道作为待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则选择主信道以及辅信道作为待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4时,则将主信道、辅信道以及其它两条无线信道作为待预约的无线信道,且选择的四条无线信道是相邻信道;
如果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8时,则主信道、辅信道以及与它剩余六条无线信道作为待预约的无线信道。
在确定了待预约的无线信道后,在所确定的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进行信道预约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通过发送RTS帧进行信道预约。
AP在进行信道预约时,生成RTS帧,并将RTS帧所确定的无线信道发送出去;如果在预设时间内从该无线信道对应的空中接口接收到某无线用户终端对该RTS帧的CTS帧,则该无线信道被发送CTS帧的无线用户终端占用,此时,在该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的结果为预约失败。如果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某无线用户终端的CTS帧,则该无线信道未被占用,AP可以使用该无线信道发送下行数据,此时在该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的结果为预约成功。
例如,当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将RTS帧中目的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最后一个比特位由0改成1,并向主信道发送该改变后的RTS帧;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工作在该无线信道的无线用户终端所发送的CTS帧后,AP能够获知该无线信道被占用,在该主信道的信道预约结果为预约失败。
2、通过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进行信道预约。
AP通过CCA进行信道预约,实际上是通过读取空中接口对应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并根据RSSI的值来判断当前无线信道是否处于空余状态的方法。
具体地,在通过CCA进行信道预约包括如下步骤:读取对应无线信道对应的空中接口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并检测RSSI是否到达预设的阈值;当RSSI未到达预设的阈值时,则对该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的结果为预约成功;当RSSI到达预设的阈值时,则对该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的结果为预约失败。
此处,上述两种信道预约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例如当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选择主信道以及辅信道作为待预约的无线信道,并在主信道和辅信道均通过发送RTS帧的方式进行信道预约;或者在主信道和辅信道均通过CCA方式进行信道预约;也可以同时使用,例如当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选择主信道以及辅信道作为待预约的无线信道,并在主信道通过发送RTS帧的方式进行信道预约,在辅信道通过CCA的方式进行信道预约。
需要注意的是,将上述两种信道预约方式同时使用,是指不同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无线信道在一次预约中只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并且,进行无线信道预约的时候,采用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最大为2,否则会造成采用CCA进行无线信预约的预约结果不准确;当绑定信道中所包括的无线信道数量为8,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4时,如果其中两条无线信道采用CCA的方式进行无线信道预约,由于要从6个其它无线信道中选择2个无线信道,会造成无线信道预约效率的下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4条无线信道均采用发送RTS帧的方式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按照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的可以参见下表1所示。
表1
S103: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下行数据。
此处,信道预约的结果有三种,包括:
Ⅰ:预约的所有无线信道均预约成功。
当信道预约的结果为预约的所有无线信道均预约成功时,按照工作带宽,从预约成功的无线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Ⅱ:预约的所有无线信道中只有部分预约成功时,按照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对应的带宽,从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或者,当预约的无线信道仅有部分无线信道预约成功时,在经过预设时间长度后在之前预约失败的无线信道上重新进行信道预约。
Ⅲ:预约的所有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在经过预设时间长度后在之前预约失败的无线信道上重新进行信道预约;或者,当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按照所述无线信道数量,重新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此处,又分为如下几种情况:当预约的无线信道有两条,且两条无线信道中仅有主信道预约成功,辅信道预约失败,可以采用主信道的带宽,从主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当预约的无线信道有两条,且两条无线信道中,仅有辅信道预约成功,主信道预约失败,此时可以将主信道以及辅信道更换到绑定信道中的其它无线信道。
另外,当预约的所有无线信道中只有部分预约成功时,也可以采用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的信道预约方式进行无线信道预约,即当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按照无线信道数量,重新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需要注意的是,当重新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时,如果新选择的无线信道预约成功,AP要从预约成功的无线信道中选择一条作为主信道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假设AP的绑定信道带宽为80MHz,无线信道预约的结果与根据预约的结果发送下行数据可以参见下表2所述。
表2
例如,当AP的绑定信道包括:36、40、44、48、52、56、60、64共八条无线信道,每条无线信道的带宽为20MHz,且指定48为主信道,44为辅信道;无线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为40MHz,则最终所确定的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2,采用上述第Ⅰ种方法从八条无线信道中选择两条无线信道,分别为48以及44。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下行数据具体有如下几种可能:
如果在信道预约时,48信道和44信道均预约成功,则按照40MHz的工作带宽,从48信道以及44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如果在信道预约时,仅有48信道预约成功,44信道预约失败,则按照48信道对应的带宽,即20MHz,从48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如果在信道预约时,48信道和44信道均预约失败,则在经过预设时间长度后,例如20秒后,在48信道和44信道上重新进行信道预约。
如果在信道预约时,48信道和44信道均预约失败,则在其它无线信道中选择两条无线信道,例如选择36信道和40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特殊地,如果在信道预约时,仅有48信道预约成功,44信道预约失败,则在经过预设时间长度后,例如在10秒后,在48信号和44信道上重新进行信道预约。
如果在信道预约时,仅有48信道预约成功,44信道预约失败,则更换预约失败的无线信道至其它无线信道重新进行信道预约,例如在56信道重新进行信道预约。当56信道也预约成功时,按照工作带宽40MHz,从48信道和56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此处,在56信道重新进行信道预约时,为了防止在此期间48信道又被其它无线用户终端占用,可以将48信道和56信道一同进行重新预约。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无线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并根据无线信道数量进行信道预约,然后根据预约的结果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工作带宽小于AP使用的绑定信道带宽的无线用户终端,不需要向绑定信道中所有的无线信道均发送RTS帧就能够实现无线信道的预约,从而减少了各个无线信道中的RTS帧,减轻由于RTS帧过多造成的无线局域网络的负载,减少AP计算资源的浪费以及空中接口资源的浪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数据传输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示意图,包括:数量确定模块10,用于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信道预约模块20,用于按照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数据发送模块30,用于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信道预约模块20,具体用于:
根据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通过发送RTS帧或者通过空闲信道评估CCA,在选择的每条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可选地,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包括:主信道的选择优先级>辅信道的选择优先级>其它信道的选择优先级;
信道预约模块20,在根据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时,具体用于:
当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主信道作为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主信道和辅信道作为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n,n大于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主信道、辅信道和n-2个其它信道作为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信道预约模块20,在通过预设的信道预约方式,在选择的每条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时,具体用于:
当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通过在选择的主信道发送请求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主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通过在选择的主信道和辅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主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并在辅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主信道和辅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4时,通过在选择的主信道、辅信道以及2个其它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主信道和辅信道发送RTS帧,并在2个其它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为8时,通过在选择的主信道、辅信道以及6个其它信道通过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可选地,数据发送模块30,具体用于:
在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成功时,按照工作带宽,从预约成功的无线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在预约的无线信道仅有部分无线信道预约成功时,按照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对应的带宽,从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数据发送模块30,还用于:
在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在经过预设时间长度后在之前预约失败的无线信道上重新进行信道预约;或者,当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按照无线信道数量,重新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中,参见图3所示,还包括:接收模块40,接收模块40用于在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之前接收无线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带宽通知消息,并将带宽通知消息中携带的工作带宽与无线用户终端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进行关联保存;
数量确定模块10,具体用于:根据下行数据中携带的MAC地址,查找与MAC地址关联保存的工作带宽;
根据查找到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在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会按照无线用户终端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然后按照所确定的无线信道数量,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对于工作带宽小于AP合并带宽的无线用户终端来说,AP在进行信道预约时,不需要向所有构成绑定信道的无线信道发送RTS帧,从而减少了各个无线信道中的RTS帧,减轻由于RTS帧过多造成的无线局域网络的负载,减少AP计算资源的浪费以及空中接口资源的浪费。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示意图,该接口链路标识分配装置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总线403,存储器402存储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401与存储器402之间通过总线403通信,处理器401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如下执行指令:
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按照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可选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通过预设的信道预约方式,在选择的每条所述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可选地,所述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包括:主信道的选择优先级>辅信道的选择优先级>其它信道的选择优先级;
处理器401在所述根据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时,具体用于: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主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主信道和辅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n,n大于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主信道、辅信道和n-2个其它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处理器401在通过预设的信道预约方式,在选择的每条所述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时,具体用于: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发送请求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并在所述辅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4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以及2个其它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辅信道发送RTS帧,并在2个所述其它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8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以及6个其它信道通过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可选地,处理器401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发送下行数据:
当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成功时,按照工作带宽,从预约成功的无线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当预约的无线信道仅有部分无线信道预约成功时,按照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对应的带宽,从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当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在经过预设时间长度后在之前预约失败的无线信道上重新进行信道预约;或者,当预约的无线信道均预约失败时,按照无线信道数量,重新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可选地,处理器401还用于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之前,接收无线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带宽通知消息,并将带宽通知消息中携带的工作带宽与无线用户终端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进行关联保存;
处理器401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根据下行数据中携带的MAC地址,查找与MAC地址关联保存的工作带宽;
根据查找到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所述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按照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通过预设的信道预约方式,在选择的每条所述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包括:主信道的选择优先级>辅信道的选择优先级>其它信道的选择优先级;
所述根据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包括: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所述主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n,n大于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和n-2个所述其它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预设的信道预约方式,在选择的每条所述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包括: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发送请求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发送所述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发送所述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并在所述辅信道通过所述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通过所述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4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以及2个所述其它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发送所述RTS帧,并在2个所述其它信道通过所述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8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以及6个所述其它信道通过发送所述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所述下行数据,具体包括:
当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均预约成功时,按照所述工作带宽,从预约成功的所述无线信道向所述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当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仅有部分无线信道预约成功时,按照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对应的带宽,从预约成功的部分所述无线信道向所述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或者,当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仅有部分无线信道预约成功时,在经过预设时间长度后在之前预约失败的无线信道上重新进行信道预约。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在需要向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时,根据所述无线用户终端支持的工作带宽,确定待预约的无线信道数量;
信道预约模块,用于按照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从绑定信道中选择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信道预约的结果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预约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通过发送RTS帧或者通过空闲信道评估CCA,在选择的每条所述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包括:主信道的选择优先级>辅信道的选择优先级>其它信道的选择优先级;
所述信道预约模块,在根据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以及预先设置的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时,具体用于: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所述主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n,n大于2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所述无线信道选择顺序,选择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和n-2个所述其它信道作为所述进行信道预约的无线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预约模块,在通过预设的信道预约方式,在选择的每条所述无线信道进行信道预约时,具体用于: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1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发送请求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通过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2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发送所述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发送所述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并在所述辅信道通过所述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通过所述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4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以及2个所述其它信道发送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或者,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和所述辅信道发送所述RTS帧,并在2个所述其它信道通过所述CCA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当待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数量为8时,通过在选择的所述主信道、所述辅信道以及6个所述其它信道通过发送所述RTS帧进行无线信道预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均预约成功时,按照所述工作带宽,从预约成功的所述无线信道向所述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在预约的所述无线信道仅有部分无线信道预约成功时,按照预约成功的部分无线信道对应的带宽,从预约成功的部分所述无线信道向所述无线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CN201711437722.3A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08200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7722.3A CN108200657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37722.3A CN108200657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0657A true CN108200657A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84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37722.3A Pending CN108200657A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006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1749A (zh) * 2019-05-17 2022-02-1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提高ieee 802.11中的可靠性的技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0422B1 (en) * 2000-07-14 2005-11-29 At&T Corp. Admission control for QoS-Driven Wireless LANs
CN102387549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预约方法及系统
CN102448125A (zh) * 2010-09-3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信道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769854A (zh) * 2011-05-05 2012-11-0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超高速wlan网络的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0422B1 (en) * 2000-07-14 2005-11-29 At&T Corp. Admission control for QoS-Driven Wireless LANs
CN102387549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预约方法及系统
CN102448125A (zh) * 2010-09-3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信道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769854A (zh) * 2011-05-05 2012-11-07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超高速wlan网络的传输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1749A (zh) * 2019-05-17 2022-02-1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提高ieee 802.11中的可靠性的技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126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863367A1 (en)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between mobile terminals, coordinated control device and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CN108696911A (zh) 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BR112016000562B1 (pt) Método de mudança de status de célula, estação base, e sistema
CN110234151A (zh)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US2022027869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829510A (zh) 线程绑定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949071A (zh) 终端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0065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2711183B (zh) 控制用户发包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764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信号发送时间和频率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4168593A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10062417A (zh) 一种协作传输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19210A (zh) 一种传输模式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JP2022503762A (ja) セルラ電気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CN102646058A (zh) 多节点计算系统下选择共享内存所在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35374A (zh) 终端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15740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56978A (zh) 一种全双工ofdma ppdu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23182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160896A (zh) 基于认知数据库和频谱感知的频谱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3900791A (zh) 一种作业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378367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16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506355B (zh) 卸载流表存储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