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99746B -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99746B
CN108199746B CN201711442485.XA CN201711442485A CN108199746B CN 108199746 B CN108199746 B CN 108199746B CN 201711442485 A CN201711442485 A CN 201711442485A CN 108199746 B CN108199746 B CN 108199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ocket
resistance
connect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24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99746A (zh
Inventor
朱林
万年旺
雷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NANRUI SANNENG ELECTRIC POWER INSTRUMENT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NANRUI SANNENG ELECTRIC POWER INSTRUMENT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NANRUI SANNENG ELECTRIC POWER INSTRUMENT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NANRUI SANNENG ELECTRIC POWER INSTRUMENT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424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99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99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9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99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9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the switch being in series with coupling part, e.g. dead coupling, explosion proof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带载波通信模块,包括耦合模块、滤波模块、调制解调芯片、放大模块和AGC控制模块,耦合模块连接辅通电线,耦合模块与滤波模块连接,滤波模块与调制解调芯片连接,调制解调芯片分别与AGC控制模块和控制器连接,AGC控制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连接。同时也公开了基于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本发明的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设置有AGC控制模块,能保证发送信号的稳定。

Description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属于宽带载波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宽带载波通信的主要部件为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结构多种多样,结构复杂的成本高,结构简单的成本低,但是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包括耦合模块、滤波模块、调制解调芯片、放大模块和AGC控制模块,耦合模块连接辅通电线,耦合模块与滤波模块连接,滤波模块与调制解调芯片连接,调制解调芯片分别与AGC控制模块和控制器连接,AGC控制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连接;
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连接为一体,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耦合变压器T1、瞬态抑制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功率电感L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
电容C1的一端和耦合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均连接辅通电线,电容C1的另一端与耦合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接地,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滤波模块和功率电感L1的一端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两端分别与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两端连接,功率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Q1的E极以及三极管Q2的E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1的C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2的C极接地,三极管Q1的B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B极、三极管Q3的E极以及三极管Q4的E极连接,三极管Q3的C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4的C极接地,三极管Q3的B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AGC控制模块、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4的B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
AGC控制模块包括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6、二极管D7、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
电容C5的一端连接调制解调芯片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B极以及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C极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6的B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5的E极通过电阻R7接地,三极管Q6的C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连接放大模块,电容C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5的E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和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E极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两端连接。
智能插座组合件,包括主插座和N个分插座;
主插座包括主通电线、辅通电线、控制器、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载波通信模块、触发模块、过零监测模块、计量模块、存储器、继电器、插口模块和电源模块;
主通电线的一端外接电线,主通电线的另一端、辅通电线、继电器、计量模块以及插口模块依次连接,计量模块、继电器、触发模块、宽带载波通信模块、过零监测模块和存储器均与控制器连接,宽带载波通信模块和过零监测模块还与辅通电线连接,电源模块与辅通电线连接,电源模块为各部件供电;
所有分插座与主插座的电路结构一致,第一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与主插座的主通电线连接,第n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与第n-1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连接,1<n≤N。
主插座还包括主壳体和主盖板,主插座的插口模块和触发模块均设置在主壳体的前端面上,主壳体顶面前端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上导电片,三个上导电片分别与主插座的主通电线的三相线连接,凹槽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插槽内壁上设置有花纹,主盖板的一端与主壳体顶面前端一侧铰接。
分插座还包括分壳体和分盖板,分插座插口模块和触发模块均设置在分壳体的前端面上,分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凹槽,凹槽的底部也设置有上导电片,三个上导电片分别与分插座的主通电线的三相线连接,凹槽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插槽内壁上设置有花纹,分壳体的底面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凸条,凸条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凸起厚度小于插槽的宽度,并且凸起表面设置有花纹,凸条的底面设置有下导电片,分盖板的一端与分壳体顶面一侧铰接;
分插座与主插座电路连接时,分插座的凸条嵌在主插座的凹槽内,分插座的凸起嵌在主插座的插槽内,分插座的三个下导电片分别与主插座的三个上导电片接触;
第n个分插座与第n-1个分插座电路连接时,第n个分插座的凸条嵌在第n-1个分插座的凹槽内,第n个分插座的凸起嵌在第n-1个分插座的插槽内,第n个分插座的三个下导电片分别与第n-1个分插座的三个上导电片接触。
分插座的下导电片为弹性弧形导电片,弹性弧形导电片的弧形面朝下,分插座凸条底面一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弹性弧形导电片的一端嵌在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弹性弧形导电片的另一端与分插座凸条底面另一端固定,滑槽靠近凸条端部的内侧面上开有螺孔,螺孔内拧有螺杆,螺杆的一端位于滑槽外,并且该端设置有转把,螺杆的另一端位于滑槽外,并且该端轴接有绝缘推块。
触发模块为触发按钮;当插口模块外接用电设备时,按下触发按钮,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控制继电器导通通电电路;当控制器接收计量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外接用电设备不工作,则控制继电器断开通电电路,当需要重新通电时,按下触发按钮,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控制继电器导通通电电路。
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LED模块,LED模块包括三组LED灯,一组用以指示智能插座通电情况,一组用以指示宽带载波通信情况,最后一组用以指示插口模块通电情况。
过零监测模块用以监测交流电压是否过零点,当检测到过零点时,控制器通过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收发信息。
智能插座组合件的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假设有1个主插座和N个分插座;
初始上电时,各插座的控制器检测与智能表之间的通信链路,若通信链路正常,智能表将N+1个插座分成L组,每组给统一的数字编号,并各数字编号下发给各插座;
各控制器监测交流电压的过零次数S,当S=i+jL时,则第i组插座进行宽带载波通信;其中,i 为数字编号,1≤i≤L,j为整数,并且0≤j。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设置有AGC控制模块,能保证发送信号的稳定,2、本发明插座不仅能实现电量的计量,在外接设备不使用时,能断开插口模块上的电,从而有效防止了偷电行为,同时也更加安全;3、本发明插座组合灵活,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配置分插座的数量,同时弹性弧形导电片和绝缘推块的设置,不能保证相邻插座之间电路连接可靠,不会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也能使外壳之间连接可靠;4、本发明插座的宽带载波通信采用分组通信,有效放置通道有限,通信拥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2为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一起的电路图;
图3为AGC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插座组合件电路结构框图;
图5为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主插座和分插座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弹性弧形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宽带载波通信模块包括耦合模块、滤波模块、调制解调芯片、放大模块和AGC控制模块,耦合模块连接辅通电线,耦合模块与滤波模块连接,滤波模块与调制解调芯片连接,调制解调芯片分别与AGC控制模块和控制器连接,AGC控制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连接。
如图2所示,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连接为一体,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耦合变压器T1、瞬态抑制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功率电感L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电容C1的一端和耦合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均连接辅通电线,电容C1的另一端与耦合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接地,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滤波模块和功率电感L1的一端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两端分别与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两端连接,功率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Q1的E极以及三极管Q2的E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1的C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2的C极接地,三极管Q1的B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B极、三极管Q3的E极以及三极管Q4的E极连接,三极管Q3的C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4的C极接地,三极管Q3的B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AGC控制模块、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4的B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
图2中左侧为耦合模块,右侧为放大模块。放大模块的作用是将输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为了提高发送功率,采用输出级为异型复合管单电源准互补乙类推挽电路,前级放大采用Q3和Q4对管,D4和D5两个稳压二极管其保护作用,防止三极管反向击穿,后级采用Q1和Q2对管。耦合模块用以实现可靠宽带载波通信,载波信号通过T1后被接收,D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大电压损害器件,C1防止辅通电线山开关瞬间对器件的损害。
如图3所示,AGC控制模块包括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6、二极管D7、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电容C5的一端连接调制解调芯片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B极以及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C极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6的B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5的E极通过电阻R7接地,三极管Q6的C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连接放大模块,电容C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5的E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和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E极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两端连接。
图3中,Q6的E极为反馈端,当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时,可对输入信号进行负反馈,起到增益控制的目的,同时为防止输入信号过大时AGC失控,Q6的C极设置了C7、D6和D7,可完成对输入信号幅值变化来进行输出信号幅值的控制,并且可用于过压限制。
上述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设置有AGC控制模块,能保证发送信号的稳定。
如图4所示,基于上述宽带载波通信模块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包括主插座和N个分插座。主插座还包括主壳体1、主盖板6以及设置在主壳体1内的电路,主插座电路包括主通电线、辅通电线、控制器、宽带载波通信模块、触发模块3、过零监测模块、计量模块、存储器、继电器、插口模块2、LED模块和电源模块。
主通电线的一端外接电线,主通电线的另一端、辅通电线、继电器、计量模块以及插口模块2依次连接,计量模块、继电器、触发模块3、宽带载波通信模块、过零监测模块、LED模块和存储器均与控制器连接,宽带载波通信模块和过零监测模块还与辅通电线连接,电源模块与辅通电线连接,电源模块为各部件供电。
计量模块:计量插口模块2外接用电设备用电量。
继电器:受控制器控制,通断通电电路。
触发模块3为触发按钮;当插口模块2外接用电设备时,按下触发按钮,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控制继电器导通通电电路;当控制器接收计量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外接用电设备不工作,则控制继电器断开通电电路,当需要重新通电时,按下触发按钮,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控制继电器导通通电电路。
过零监测模块:监测交流电压是否过零点,当检测到过零点时,控制器通过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收发信息;利用交流电过零点时干扰信号小的特点,进行宽带载波通信。
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接收计量值,并将计量值存入存储器;对过零次数进行计数,达到适当的过零次数时,将计量值发送给智能表,同时清空存储器;控制继电器;检测通信链路,即周期性的发送心跳信号给智能表。
LED模块包括三组LED灯,一组用以指示智能插座通电情况,若通电正常则绿灯亮,通电不正常则红灯亮;一组用以指示宽带载波通信情况,若通信正常则绿灯亮,通信不正常则红灯亮;最后一组用以指示插口模块2通电情况,若插口模块2通电则红灯亮,插口模块2不通电则绿灯亮。
如图5所示,主壳体1为常见矩形体,主插座的插口模块2和触发模块3均设置在主壳体1的前端面上,主壳体1后半部分嵌在接线盒内,并且与接线盒可拆卸式固定,主壳体1顶面前端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凹槽4,凹槽4的底部设置有上导电片14,三个上导电片14分别与主插座的主通电线的三相线连接,凹槽4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5,插槽5内壁上设置有花纹,主盖板6的一端与主壳体1顶面前端一侧铰接,主盖板6的另一端可通过卡扣结构与主壳体1顶面前端另一侧连接。
分插座还包括分壳体7、分盖板8以及设置在分壳体7内的电路,所有分插座与主插座的电路结构一致,第一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与主插座的主通电线连接,第n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与第n-1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连接,1<n≤N。
如图6所示,通过第一个分插座分壳体7和主壳体1之间的连接,可将第一个分插座设置在主插座上,通过第n个分插座分壳体7和第n-1个分插座分壳体7之间的连接,可将第n个分插座设置在第n-1个分插座上。
如图7所示,分壳体7也为矩形体,分插座插口模块2和触发模块3均设置在分壳体7的前端面上,分壳体7的顶面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凹槽4,凹槽4的底部也设置有上导电片14,三个上导电片14分别与分插座的主通电线的三相线连接,凹槽4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5,插槽5内壁上设置有花纹,分壳体7的底面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凸条9,凸条9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10,凸起10厚度小于插槽5的宽度,两者差距不大于1cm,并且凸起10表面设置有花纹,凸条9的底面设置有下导电片11,分盖板8的一端与分壳体7顶面一侧铰接。
如图8所示,分插座的下导电片11为弹性弧形导电片,弹性弧形导电片的弧形面朝下,分插座凸条9底面一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15,弹性弧形导电片的一端嵌在滑槽15内,并可沿滑槽15滑动,弹性弧形导电片的另一端与分插座凸条9底面另一端固定,滑槽15靠近凸条9端部的内侧面上开有螺孔,螺孔内拧有螺杆12,螺杆12的一端位于滑槽15外,并且该端设置有转把13,螺杆12的另一端位于滑槽15外,并且该端轴接有绝缘推块16。分插座与主插座电路连接时,分插座的凸条9嵌在主插座的凹槽4内,分插座的凸起10嵌在主插座的插槽5内,分插座的三个下导电片11分别与主插座的三个上导电片14接触;第n个分插座与第n-1个分插座电路连接时,第n个分插座的凸条9嵌在第n-1个分插座的凹槽4内,第n个分插座的凸起10嵌在第n-1个分插座的插槽5内,第n个分插座的三个下导电片11分别与第n-1个分插座的三个上导电片14接触。
通过螺杆12旋转推动绝缘推块16,通过绝缘推块16推动弹性弧形导电片端部的移动,从而调整弹性弧形导电片的弯曲度,当弯曲度大时,弧形半径会变大,弹性弧形导电片的中间段会顶住上导电片14,使两者连接更可靠,弹性弧形导电片的两端会给凸条9一向上的力,使凸起10的顶面顶住插槽5的内侧面,使两者之间摩擦增大,不易脱离。
上述智能插座组合件的宽带载波通信方法:假设有1个主插座和N个分插座;初始上电时,各插座的控制器检测与智能表之间的通信链路,若通信链路正常,智能表将N+1个插座分成L组,每组给统一的数字编号,并各数字编号下发给各插座;各控制器监测交流电压的过零次数S,当S=i+jL时,则第i组插座进行宽带载波通信;其中,i 为数字编号,1≤i≤L,j为整数,并且0≤j。
上述智能插座使用过程:
将主插座安装在墙壁内的接线盒上,主通电线外接电线,主插座的电源模块给各部件供电,指示通电情况的绿灯亮起,指示插口模块2不通电的绿灯亮起,主插座的控制器检测通信链路,若正常,则指示通信正常的绿灯亮起,将用电设备的插头插入插口模块2,按下触发按钮,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导通通电电路,指示插口模块2通电的红灯亮起,用电设备通电工作,计量模块计量用电量,并将其发送给控制器,达到适当的过零次数时,控制器将计量值存入存储器,到过零点时,将计量值发送给智能表,同时清空存储器,关闭用电设备,控制器接收计量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外接用电设备不工作,则控制继电器断开通电电路,指示插口模块2不通电的绿灯亮起,如需从新通电,重新按触发按钮即可。
当主插座不够使用时,打开主盖板6,在主插座上设置分插槽5,如增加的三个分插座,通过凸条9与凹槽4、凸起10与插槽5之间的插接结构,第一个分插座插接在主插座上,打开第一个分插座的分盖板8,第二个分插座插接在第一个分插座上,打开第二个分插座的分盖板8,第三个分插座插接在第二个分插座上。
上述智能插座不仅能实现电量的计量,在外接设备不使用时,能断开插口模块2上的电,从而有效防止了偷电行为,同时也更加安全;上述智能插座组合灵活,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配置分插座的数量,同时弹性弧形导电片和绝缘推块16的设置,不能保证相邻插座之间电路连接可靠,不会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也能使外壳之间连接可靠。其对应的宽带载波通信采用分组通信,有效放置通道有限,通信拥堵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宽带载波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模块、滤波模块、调制解调芯片、放大模块和AGC控制模块,耦合模块连接辅通电线,耦合模块与滤波模块连接,滤波模块与调制解调芯片连接,调制解调芯片分别与AGC控制模块和控制器连接,AGC控制模块与放大模块连接,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连接;
放大模块与耦合模块连接为一体,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耦合变压器T1、瞬态抑制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4、稳压二极管D5、功率电感L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
电容C1的一端和耦合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一端均连接辅通电线,电容C1的另一端与耦合变压器T1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一端接地,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滤波模块和功率电感L1的一端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D1的两端分别与耦合变压器T1次级线圈两端连接,功率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Q1的E极以及三极管Q2的E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1的C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2的C极接地,三极管Q1的B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B极、三极管Q3的E极以及三极管Q4的E极连接,三极管Q3的C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4的C极接地,三极管Q3的B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AGC控制模块、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4的B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
AGC控制模块包括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6、二极管D7、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
电容C5的一端连接调制解调芯片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5的B极以及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C极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6的B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三极管Q5的E极通过电阻R7接地,三极管Q6的C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以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源模块,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连接放大模块,电容C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5的E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和正极连接,三极管Q6的E极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8的两端连接。
2.智能插座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插座和N个分插座;
主插座包括主通电线、辅通电线、控制器、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载波通信模块、触发模块、过零监测模块、计量模块、存储器、继电器、插口模块和电源模块;
主通电线的一端外接电线,主通电线的另一端、辅通电线、继电器、计量模块以及插口模块依次连接,计量模块、继电器、触发模块、宽带载波通信模块、过零监测模块和存储器均与控制器连接,宽带载波通信模块和过零监测模块还与辅通电线连接,电源模块与辅通电线连接,电源模块为各部件供电;
所有分插座与主插座的电路结构一致,第一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与主插座的主通电线连接,第n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与第n-1个分插座的主通电线连接,1<n≤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主插座还包括主壳体和主盖板,主插座的插口模块和触发模块均设置在主壳体的前端面上,主壳体顶面前端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上导电片,三个上导电片分别与主插座的主通电线的三相线连接,凹槽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插槽内壁上设置有花纹,主盖板的一端与主壳体顶面前端一侧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分插座还包括分壳体和分盖板,分插座插口模块和触发模块均设置在分壳体的前端面上,分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凹槽,凹槽的底部也设置有上导电片,三个上导电片分别与分插座的主通电线的三相线连接,凹槽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插槽,插槽内壁上设置有花纹,分壳体的底面设置有三条平行的凸条,凸条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凸起厚度小于插槽的宽度,并且凸起表面设置有花纹,凸条的底面设置有下导电片,分盖板的一端与分壳体顶面一侧铰接;
分插座与主插座电路连接时,分插座的凸条嵌在主插座的凹槽内,分插座的凸起嵌在主插座的插槽内,分插座的三个下导电片分别与主插座的三个上导电片接触;
第n个分插座与第n-1个分插座电路连接时,第n个分插座的凸条嵌在第n-1个分插座的凹槽内,第n个分插座的凸起嵌在第n-1个分插座的插槽内,第n个分插座的三个下导电片分别与第n-1个分插座的三个上导电片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分插座的下导电片为弹性弧形导电片,弹性弧形导电片的弧形面朝下,分插座凸条底面一端设置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弹性弧形导电片的一端嵌在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弹性弧形导电片的另一端与分插座凸条底面另一端固定,滑槽靠近凸条端部的内侧面上开有螺孔,螺孔内拧有螺杆,螺杆的一端位于滑槽外,并且该端设置有转把,螺杆的另一端位于滑槽外,并且该端轴接有绝缘推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触发模块为触发按钮;当插口模块外接用电设备时,按下触发按钮,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控制继电器导通通电电路;当控制器接收计量值小于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外接用电设备不工作,则控制继电器断开通电电路,当需要重新通电时,按下触发按钮,控制器接收触发信号,控制继电器导通通电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LED模块,LED模块包括三组LED灯,一组用以指示智能插座通电情况,一组用以指示宽带载波通信情况,最后一组用以指示插口模块通电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座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过零监测模块用以监测交流电压是否过零点,当检测到过零点时,控制器通过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收发信息。
9.智能插座组合件的宽带载波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插座组合件为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插座组合件;
初始上电时,各插座的控制器检测与智能表之间的通信链路,若通信链路正常,智能表将N+1个插座分成L组,每组给统一的数字编号,并各数字编号下发给各插座;
各控制器监测交流电压的过零次数S,当S=i+jL时,则第i组插座进行宽带载波通信;其中,i 为数字编号,1≤i≤L,j为整数,并且0≤j。
CN201711442485.XA 2017-12-27 2017-12-27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199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2485.XA CN108199746B (zh) 2017-12-27 2017-12-27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2485.XA CN108199746B (zh) 2017-12-27 2017-12-27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9746A CN108199746A (zh) 2018-06-22
CN108199746B true CN108199746B (zh) 2019-03-15

Family

ID=6258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2485.XA Active CN108199746B (zh) 2017-12-27 2017-12-27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99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9124B (zh) * 2019-10-21 2021-12-21 四川中威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的自动关断电路系统
CN115579697B (zh) * 2022-10-28 2023-05-16 北京飞利信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plc通信的取电系统及取电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17882U (zh) * 2011-08-26 2012-05-09 武汉安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办公桌面节能型智能供电通讯装置
CN103997057A (zh) * 2014-04-16 2014-08-20 无锡马丁格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网技术的家庭光伏发电及能量管理系统
CN106100698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的电力线载波模块的组网方法
CN106849997A (zh) * 2017-02-15 2017-06-1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电力线宽带载波的混合组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51320U (zh) * 2013-04-11 2013-10-23 北京中宸泓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fsk调制解调载波芯片装置
CN204885617U (zh) * 2015-09-07 2015-12-16 北京昕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组合插座
CN105140965A (zh) * 2015-10-10 2015-12-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支持热插拔的分布式电源集成装备
CN105356608A (zh) * 2015-11-20 2016-02-2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港口岸电综合管理系统
CN105391169B (zh) * 2015-11-20 2018-11-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岸基供电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17882U (zh) * 2011-08-26 2012-05-09 武汉安通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办公桌面节能型智能供电通讯装置
CN103997057A (zh) * 2014-04-16 2014-08-20 无锡马丁格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网技术的家庭光伏发电及能量管理系统
CN106100698A (zh) * 2016-06-12 2016-11-09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种应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的电力线载波模块的组网方法
CN106849997A (zh) * 2017-02-15 2017-06-13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电力线宽带载波的混合组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9746A (zh) 2018-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6786B (zh) 电源切换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3647316B (zh) 一种串联锂电池组电源均衡管理系统
CN105162186A (zh) 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203596614U (zh) 一种pse多端口设备的雷击防护电路
CN108199746B (zh) 宽带载波通信模块、智能插座组合件及宽带载波通信方法
CN108649565A (zh) 海底观测网恒压恒流混合供电系统
CN107069655A (zh)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CN110719124B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的自动关断电路系统
CN108173327B (zh) 一种自动断电节能保护装置
CN202818107U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供电的供电器
CN205754408U (zh) 一种具有正反向供电功能的交换机
CN201336583Y (zh) 基于电力载波的远程终端电器设备电源开关控制系统
CN104577545B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输出电压的直流电源插座组件
CN202817700U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供电的受电转换电路
CN105929326B (zh) 开关载波隔离监测装置及应急电源
CN205960679U (zh) 电池充满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CN109546477A (zh) 用于家居系统的智能插排
CN204793654U (zh) 智能光伏并网控制保护设备
CN212518971U (zh) 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
CN204157127U (zh) 一种路灯集中直流供电装置
CN107395175A (zh) 一种mos管过流保护电路
CN207117586U (zh) 一种mos管过流保护电路
CN201750227U (zh) 家庭智慧电源管理系统
CN110281787A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及其保护电路
CN201601468U (zh) 一种新型过压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