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94276A - 风力发电桩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94276A
CN108194276A CN201810208847.7A CN201810208847A CN108194276A CN 108194276 A CN108194276 A CN 108194276A CN 201810208847 A CN201810208847 A CN 201810208847A CN 108194276 A CN108194276 A CN 108194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i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power electricit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088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平
唐尚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rontier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rontier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rontier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rontier O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088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94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94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9427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04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for orientation in relation to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桩,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且四个安装孔分别位于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处,底座的上表面与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输出轴的左端与主动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动轮卡接在第一转轴的外表面,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轴承。该风力发电桩,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主动轮、皮带、从动轮、第一转轴、收线盘、牵引绳、连接板和伸缩装置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风力发电桩本体能够调节高度和角度,从而能够适应风力的改变,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桩本体发电的效率。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桩。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包括装置)、调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风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它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
现有的风力发电桩多是简单的安装在地面上或山地上,但是当风的方向发生改变时,风力发电桩扇叶转动的速度就会下降,从而降低了风力发电的效率,由于扇叶的朝向是安装时就固定好的,就无法随着风向来改变扇叶的朝向,无法提高风力发电桩发电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桩,解决了现有的风力发电桩多是简单的安装在地面上或山地上,但是当风的方向发生改变时,风力发电桩扇叶转动的速度就会下降,从而降低了风力发电的效率,由于扇叶的朝向是安装时就固定好的,就无法随着风向来改变扇叶的朝向,无法提高风力发电桩发电的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桩,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且四个安装孔分别位于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处,底座的上表面与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第一驱动装置输出轴的左端与主动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动轮卡接在第一转轴的外表面,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卡接在箱体内壁的两侧面,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分别卡接有两个收线盘,收线盘的外表面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滑块滑动连接在开设在箱体内壁左侧面的滑槽内,连接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伸缩装置与箱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二驱动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输出轴的顶端与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卡接在连接板的上表面,第二转轴的顶端与风力发电桩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风力发电桩本体穿过开设在箱体上表面的通孔并延伸至箱体外。
优选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型号为Y160M1-2,第一电机机身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与箱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的左端与主动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型号为Y80M1-2,第二电机机身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的顶端与第二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伸缩杆和弹簧的顶端均与箱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杆和弹簧的底端均与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箱体的右侧面与电源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源的右侧面与开关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电源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风力发电桩,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主动轮、皮带、从动轮、第一转轴、收线盘、牵引绳、连接板和伸缩装置的相互配合,第一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收线盘转动,收线盘转动缠绕牵引绳带动连接板向下移动,连接板向下移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向下移动,第二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风力发电桩本体能够调节高度和角度,从而能够适应风力的改变,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桩本体发电的效率。
(2)、该风力发电桩,通过滑块和滑槽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滑块在滑槽内的滑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连接板的移动更加稳定。
(3)、该风力发电桩,通过设置伸缩装置,当收线盘反转放开牵引绳时,弹簧能够利用自身拉力带动伸缩杆缩短,从而使得连接板能够复位,从而保证了风力发电桩本体的使用,且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安装孔、3箱体、4第一驱动装置、41第一固定板、42第一电机、5主动轮、6皮带、7从动轮、8第一转轴、9第一轴承、10收线盘、11牵引绳、12连接板、13滑块、14滑槽、15第二驱动装置、151第二固定板、152第二电机、16第二转轴、17第二轴承、18风力发电桩本体、19通孔、20伸缩装置、201弹簧、202伸缩杆、21电源、2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发电桩,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2,且四个安装孔2分别位于底座1上表面的四角处,通过设置安装孔2,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安装本发明,底座1的上表面与箱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3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驱动装置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3的右侧面与电源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源21的右侧面与开关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源21的输出端与开关22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42和第二电机152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22,且开关22的型号为lw5d-16,使得工作人员对第一电机42和第二电机152的操作更加方便。
第一驱动装置4输出轴的左端与主动轮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2,第一电机42的型号为Y160M1-2,第一电机42机身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板4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1的下表面与箱体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机42输出轴的左端与主动轮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电机42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轮5转动,主动轮5通过皮带6带动从动轮7转动,从动轮7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第一转轴8带动收线盘10转动,收线盘10转动缠绕牵引绳11带动连接板12向下移动,连接板12向下移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18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风力发电桩本体18能够调节高度,主动轮5与从动轮7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从动轮7卡接在第一转轴8的外表面,第一转轴8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轴承9,通过设置第一轴承9和第一转轴8,从而使得第一转轴8在第一轴承9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收线盘10和从动轮7的转动更加稳定,且两个第一轴承9分别卡接在箱体3内壁的两侧面,第一转轴8的外表面分别卡接有两个收线盘10,收线盘10的外表面缠绕有牵引绳11,牵引绳11的一端与连接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12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1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滑块13滑动连接在开设在箱体3内壁左侧面的滑槽14内,通过设置滑槽14和滑块13,从而使得滑块13在滑槽14内的滑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连接板12的移动更加稳定,连接板12的上表面通过两个伸缩装置20与箱体3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伸缩装置20包括伸缩杆202,伸缩杆202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201,伸缩杆202和弹簧201的顶端均与箱体3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杆202和弹簧201的底端均与连接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装置20,当收线盘10反转放开牵引绳11时,弹簧201能够利用自身拉力带动伸缩杆202缩短,从而使得连接板12能够复位,从而保证了风力发电桩本体18的使用。
连接板12的下表面与第二驱动装置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5输出轴的顶端与第二转轴16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5包括第二电机152,第二电机152的型号为Y80M1-2,第二电机152机身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15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51的上表面与连接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52输出轴的顶端与第二转轴16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驱动装置15,第二电机152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6转动,第二转轴16转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18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能够适应风力的改变,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桩本体18发电的效率,第二转轴16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7,通过设置第二转轴16和第二轴承17,从而使得第二转轴16在第二轴承17内的转动更加稳定,第二轴承17卡接在连接板12的上表面,第二转轴16的顶端与风力发电桩本体18的底端固定连接,风力发电桩本体18穿过开设在箱体3上表面的通孔19并延伸至箱体3外。
使用时,通过操作开关22使得第一电机42工作,第一电机42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轮5转动,主动轮5通过皮带6带动从动轮7转动,从动轮7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第一转轴8带动收线盘10转动,收线盘10转动缠绕牵引绳11带动连接板12向下移动,连接板12向下移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18向下移动,到达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操作开关22使得第一电机42停止工作,通过操作开关22使得第二电机152工作,第二电机152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6转动,第二转轴16转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18的角度发生改变,到达合适的角度后,通过操作开关22使得第二电机152停止工作,当风力发电桩本体18需要升高时,通过操作开关22使得第一电机42反转,第一电机42输出轴反转带动主动轮5反转,主动轮5通过皮带6带动从动轮7反转,从动轮7通过第一转轴8带动收线盘10放开牵引绳11,当收线盘10放开牵引绳11时,弹簧201能够利用自身拉力带动伸缩杆202缩短,从而使得连接板12能够复位,从而使得风力发电桩本体18升高,到达合适高度后,通过操作开关22使得第一电机42停止工作。
综上可得,1、该风力发电桩,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主动轮5、皮带6、从动轮7、第一转轴8、收线盘10、牵引绳11、连接板12和伸缩装置20的相互配合,第一电机42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动轮5转动,主动轮5通过皮带6带动从动轮7转动,从动轮7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第一转轴8带动收线盘10转动,收线盘10转动缠绕牵引绳11带动连接板12向下移动,连接板12向下移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18向下移动,第二电机152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6转动,第二转轴16转动带动风力发电桩本体18的角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风力发电桩本体18能够调节高度和角度,从而能够适应风力的改变,从而提高了风力发电桩本体18发电的效率。
2、该风力发电桩,通过滑块13和滑槽14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滑块13在滑槽14内的滑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连接板12的移动更加稳定。
3、该风力发电桩,通过设置伸缩装置20,当收线盘10反转放开牵引绳11时,弹簧201能够利用自身拉力带动伸缩杆202缩短,从而使得连接板12能够复位,从而保证了风力发电桩本体18的使用,且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风力发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2),且四个安装孔(2)分别位于底座(1)上表面的四角处,底座(1)的上表面与箱体(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3)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驱动装置(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第一驱动装置(4)输出轴的左端与主动轮(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主动轮(5)与从动轮(7)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从动轮(7)卡接在第一转轴(8)的外表面,第一转轴(8)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轴承(9),且两个第一轴承(9)分别卡接在箱体(3)内壁的两侧面,第一转轴(8)的外表面分别卡接有两个收线盘(10),收线盘(10)的外表面缠绕有牵引绳(11),牵引绳(11)的一端与连接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12)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滑块(13)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滑块(13)滑动连接在开设在箱体(3)内壁左侧面的滑槽(14)内,连接板(12)的上表面通过两个伸缩装置(20)与箱体(3)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连接板(12)的下表面与第二驱动装置(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5)输出轴的顶端与第二转轴(16)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6)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7),第二轴承(17)卡接在连接板(12)的上表面,第二转轴(16)的顶端与风力发电桩本体(18)的底端固定连接,风力发电桩本体(18)穿过开设在箱体(3)上表面的通孔(19)并延伸至箱体(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桩,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2),第一电机(42)的型号为Y160M1-2,第一电机(42)机身的右侧面与第一固定板(4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41)的下表面与箱体(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电机(42)输出轴的左端与主动轮(5)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桩,其特征在于:第二驱动装置(15)包括第二电机(152),第二电机(152)的型号为Y80M1-2,第二电机(152)机身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板(15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51)的上表面与连接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52)输出轴的顶端与第二转轴(16)的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桩,其特征在于:伸缩装置(20)包括伸缩杆(202),伸缩杆(202)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201),伸缩杆(202)和弹簧(201)的顶端均与箱体(3)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伸缩杆(202)和弹簧(201)的底端均与连接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桩,其特征在于:箱体(3)的右侧面与电源(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源(21)的右侧面与开关(2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桩,其特征在于:电源(21)的输出端与开关(22)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42)和第二电机(152)的输入端电连接。
CN201810208847.7A 2018-03-14 2018-03-14 风力发电桩 Withdrawn CN108194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8847.7A CN108194276A (zh) 2018-03-14 2018-03-14 风力发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08847.7A CN108194276A (zh) 2018-03-14 2018-03-14 风力发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94276A true CN108194276A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9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08847.7A Withdrawn CN108194276A (zh) 2018-03-14 2018-03-14 风力发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9427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942A (zh) * 2019-01-15 2019-04-02 南京高传机电自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测试装置
CN110529341A (zh) * 2019-09-11 2019-12-03 珠海六和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供能用可调节发电装置
CN110905726A (zh) * 2019-11-18 2020-03-24 合肥鸿叶紫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桩
CN113217308A (zh) * 2021-06-22 2021-08-06 深圳市永创亚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桩及发电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942A (zh) * 2019-01-15 2019-04-02 南京高传机电自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测试装置
CN110529341A (zh) * 2019-09-11 2019-12-03 珠海六和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供能用可调节发电装置
CN110905726A (zh) * 2019-11-18 2020-03-24 合肥鸿叶紫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桩
CN113217308A (zh) * 2021-06-22 2021-08-06 深圳市永创亚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桩及发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4276A (zh) 风力发电桩
CN108425805B (zh) 功率可调式立轴风力发电机
CN207920779U (zh) 风力发电桩
CN103410671B (zh) 带移动挡风罩的立式风力发电机
CN106949015B (zh) 一种具有调速功能的风力发电机
CN108155568A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力柜
CN102410142A (zh) 风力发电机
CN209228540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新能源用小型风力发电机
CN207989228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
CN101900085B (zh) 太阳能风力发电机风叶驱动装置
CN112196741B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高程的风力发电设备
CN109802626A (zh) 一种便于吸收太阳光的太阳能电池板调光装置
CN209654162U (zh) 一种风能动力转换装置
CN202187859U (zh) 与建筑一体化双组风轮驱动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CN208060585U (zh) 一种用于居民用电管理的智能电表箱
CN20877814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风力发电系统
CN207377724U (zh) 风力发电桩
CN208054823U (zh) 一种可旋转的电力设备起落架
CN207526638U (zh) 一种便于多角度调节的家用小型风力发电机
CN207664924U (zh) 一种便于吸收太阳光的太阳能电池板调光装置
CN110425096A (zh) 一种塔扇风力发电机组
CN208330621U (zh) 一种高空风能利用装置
CN102678457A (zh) 一种新型中高空风筝发电装置
CN216403375U (zh) 一种电力储能用可收缩线路
WO2008101390A1 (fr) Procédé et équipement spécial convertissant l'énergie éolienne à haute altitude en énergie cinétique sur le s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