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4774A -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4774A
CN108184774A CN201810247907.6A CN201810247907A CN108184774A CN 108184774 A CN108184774 A CN 108184774A CN 201810247907 A CN201810247907 A CN 201810247907A CN 108184774 A CN108184774 A CN 108184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got
base station
collecting groove
culture base
fly magg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7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广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olden Poplar Animal Husband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en Poplar Animal Husband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en Poplar Animal Husband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en Poplar Animal Husband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479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847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84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4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蝇蛆分离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架;在养殖架上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培养基台,在每一层培养基台的左侧顶端均设置有左挡板。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能够将在蝇蛆培养料养殖生成的蝇蛆有效的分离出来,蝇蛆的分离率达到90%以上,剩余的蝇蛆留在蛆粪中;而现有蝇蛆分离方法对蝇蛆的分离效率低于85%,同时,本发明实现蝇蛆自动分离,不需要铲去培养基再清洗蝇蛆的操作,使蝇蛆分离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分离出来的蝇蛆的携粪量非常少,清洗用水量较少,而现有分离方法的携粪量较大,由此清洗用水量较多。

Description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蝇蛆分离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蝇蛆是营养成分全面的优质蛋白资源。目前蝇蛆的养殖方法较多,比如(一)在设有斜面的水泥池中养殖,水泥池内的蝇卵培养成蝇蛆后,蝇蛆会沿着水泥池的斜面爬出水泥池,然后再统一收集蝇蛆,该水泥池养殖方法成本较低,但是蝇蛆分离率和收集效率较低;(二)将蝇卵接种于粪便中,然后采用塑料布蒙住粪便培养,该养殖方法存在以下缺点:揭开塑料后,臭味很重,并且在塑料上也爬有蝇蛆,粪便上的蝇蛆也不好分离。目前蝇蛆的分离方法也较多,比如(一)上述提及的水泥池斜面分离;(二)利用蝇蛆避光性的特点,将培养基置于强光之下,蛆便会钻到培养基底层,这时除掉上部培养基,剩余的培养基倒人纱布筛内,在水中反复漂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蝇蛆,此蝇蛆分离技术较为繁琐,一方面要除掉上部培养基,另一方面还要在水中反复漂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蝇蛆分离方法存在蝇蛆分离率低、蝇蛆分离技术较为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架;在养殖架上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培养基台,在每一层培养基台的左侧顶端均设置有左挡板,在每一层培养基台的右侧顶端均设置有右挡板;在最下方的培养基台的下方设置有能接住从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的集蛆槽,集蛆槽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每一个养殖架最下方的培养基台的下方设置有能接住从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的集蛆槽,所有集蛆槽左右向设置的开口均相互左右对应,集蛆槽的左上端位于与其上下对应的培养基台的左方,集蛆槽的右上端位于与其上下对应的培养基台的右方,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左右向长度均相同,并且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前后向长度均相同。
上述养殖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养殖架上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培养基台,每层培养基台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培养基台,在每一个培养基台的左侧顶端均设置有左挡板,在每一个培养基台的右侧顶端均设置有右挡板,只设置一个集蛆槽,集蛆槽能接住所有养殖架的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集蛆槽的左上端位于最左方的培养基台的左方,集蛆槽的右上端位于最右方的培养基台的右方,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左右向长度均相同,并且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前后向长度均相同。
上述蛆粪自动分离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培养基台为传动机构中的传送带,左挡板设置在传送带左侧边缘,右挡板设置在传送带右侧边缘;在养殖架内前后间隔固定有至少两个位于左右相邻的传送带之间的支撑立柱,在每一根支撑立柱上固定有能支撑传送带的横向支撑杆。
上述蛆粪自动分离装置还包括养蝇房,养殖架均位于养蝇房内;或/和,在最上层传送带上方以及上下相邻的传送带之间均设置有家禽饲养笼。
上述集蛆槽的顶端前侧内固定有前横向挡板,在集蛆槽的顶端后侧内固定有后横向挡板。
上述集蛆槽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能够将在蝇蛆培养料养殖生成的蝇蛆有效的分离出来,蝇蛆的分离率达到90%以上,剩余的蝇蛆留在蛆粪中;而现有蝇蛆分离方法对蝇蛆的分离效率低于85%,同时,本发明实现蝇蛆自动分离,不需要铲去培养基再清洗蝇蛆的操作,使蝇蛆分离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分离出来的蝇蛆的携粪量非常少,清洗用水量较少,而现有分离方法的携粪量较大,由此清洗用水量较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养殖架,2为左挡板,3为右挡板,4为集蛆槽,5为后横向挡板,6为前横向挡板,7为支撑立柱,8为横向支撑杆,9为第一层传送带,10为第二层传送带,11为第三层传送带,12为第四层传送带,13为第五层传送带,14为第六层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至2所示,该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架1;在养殖架1上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培养基台,在每一层培养基台的左侧顶端均设置有左挡板2,在每一层培养基台的右侧顶端均设置有右挡板3;在最下方的培养基台的下方设置有能接住从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的集蛆槽4,集蛆槽4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
将本发明放置在养蝇房内,蝇蛆培养料放置在培养基台上,蝇蛆培养料的铺放厚度低于左挡板2和右挡板的高度3,利用蝇蛆培养料对无菌家蝇进行养殖,无菌家蝇产卵至蝇蛆培养料中,当蝇卵在蝇蛆培养料中孵化成蝇蛆后,蝇蛆从蝇蛆培养料内爬到蝇蛆培养料的表面,爬出蝇蛆培养料的一部分蝇蛆分别翻过左挡板2和右挡板3后,掉入集蛆槽4内;爬出蝇蛆培养料的另一部分蝇蛆分别从培养基台的前侧和后侧掉落至集蛆槽4内,蝇蛆掉落至集蛆槽4后,从集蛆槽4的左端开口向集蛆槽4内冲水,将集蛆槽4内的蝇蛆从集蛆槽4右端开口冲出,冲出后进行后续的集中收集工序。
通过上述可知,本发明能够将在蝇蛆培养料养殖生成的蝇蛆有效的分离出来,蝇蛆的分离率达到90%以上,剩余的蝇蛆留在蛆粪中;而现有蝇蛆分离方法对蝇蛆的分离效率低于85%,同时,本发明实现蝇蛆自动分离,不需要铲去培养基再清洗蝇蛆的操作,使蝇蛆分离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分离出来的蝇蛆的携粪量非常少,清洗用水量较少,而现有分离方法(先铲去培养基再清洗蝇蛆)的携粪量较大,由此清洗用水量较多。
使用本发明养殖蝇蛆时,每隔7天将旧的蝇蛆培养料更换为新的蝇蛆培养料,更换出来的旧的蝇蛆培养料是经过蝇蛆处理后的蛆粪,该蛆粪中含有少量蛆蛋白和蝇蛹,可以将该蛆粪应用于有机肥料的生产中。
采用本发明分离出来的蝇蛆能够作为蛆蛋白,用于蛆蛋白饲料的生产,也可以从蛆体(蛆蛋白)中提取几丁质、尿囊素、抗菌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
蝇蛆培养料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蝇蛆培养基或蝇蛆培养粪料。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蛆粪自动分离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每一个养殖架1最下方的培养基台的下方设置有能接住从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的集蛆槽4,所有集蛆槽4左右向设置的开口均相互左右对应,集蛆槽4的左上端位于与其上下对应的培养基台的左方,集蛆槽4的右上端位于与其上下对应的培养基台的右方,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左右向长度均相同,并且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前后向长度均相同。
如附图1、2所示,养殖架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养殖架1上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培养基台,每层培养基台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培养基台,在每一个培养基台的左侧顶端均设置有左挡板2,在每一个培养基台的右侧顶端均设置有右挡板3,只设置一个集蛆槽4,集蛆槽4能接住所有养殖架1的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集蛆槽4的左上端位于最左方的培养基台的左方,集蛆槽4的右上端位于最右方的培养基台的右方,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左右向长度均相同,并且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前后向长度均相同。
集蛆槽4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集蛆槽4的左上端位于最左方的培养基台的左方、集蛆槽4的右上端位于最右方的培养基台的右方的设置,充分满足将掉落的蝇蛆全部收集至集蛆槽4中。
如附图1、2所示,蛆粪自动分离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培养基台为传动机构中的传送带,左挡板2设置在传送带左侧边缘,右挡板3设置在传送带右侧边缘;在养殖架1内前后间隔固定有至少两个位于左右相邻的传送带之间的支撑立柱7,在每一根支撑立柱7上固定有能支撑传送带的横向支撑杆8。
从传送带前端上料,启动传动机构,将传送带的上表面均匀布满蝇蛆培养料。
采用传送带时,便于蝇蛆培养料的快速上料和下料,从传送带的前侧上料,通过驱动传送带传动,将整个传送带上表面均铺满蝇蛆培养料,当需要更换蝇蛆培养料时,从传送带后侧将旧的蝇蛆培养料卸料。
当在传送带上铺上蝇蛆培养料后,传送带负重,每平方米传送带铺40千克蝇蛆培养料,为了保证传送带在传送过程中能够顺利传送,以及减缓传送带负重损害,通过横向支撑杆8对传送带起到承重作用。如附图1至2所示,根据需要,传送带层数设置数量为六层,第一层传送带9、第二层传送带10、第三层传送带11、第四层传送带12、第五层传送带13、第六层传送带14自上而下依序分布;最下面一层传送带距离地面0.4米,上下相邻的传送带之间间隔0.4米至0.6米。
如附图1、2所示,蛆粪自动分离装置还包括养蝇房,养殖架1均位于养蝇房内;或/和,在最上层传送带上方以及上下相邻的传送带之间均设置有家禽饲养笼。
设置家禽饲养笼时,相应加大上下相邻的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以避免家禽啄食蝇蛆,饲养家禽排出的粪便直接落至其下方的传送带上的蝇蛆培养料上,用以补给水分和蝇蛆生长所需的养分,实现家禽饲养和蝇蛆养殖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家禽饲养笼内饲养鸡鸭鹅等家禽。
如附图1、2所示,集蛆槽4的顶端前侧内固定有前横向挡板6,在集蛆槽4的顶端后侧内固定有后横向挡板5。
前横向挡板6和后横向挡板5的设置能够防止集蛆槽4内的蝇蛆爬出集蛆槽4外。
根据需要,集蛆槽4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
集蛆槽4呈左高右低倾斜状的设置,在冲水时,便于集蛆槽4内的蝇蛆顺着水流向右方冲出集蛆槽4。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养殖架;在养殖架上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培养基台,在每一层培养基台的左侧顶端均设置有左挡板,在每一层培养基台的右侧顶端均设置有右挡板;在最下方的培养基台的下方设置有能接住从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的集蛆槽,集蛆槽的左右两侧均为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养殖架最下方的培养基台的下方设置有能接住从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的集蛆槽,所有集蛆槽左右向设置的开口均相互左右对应,集蛆槽的左上端位于与其上下对应的培养基台的左方,集蛆槽的右上端位于与其上下对应的培养基台的右方,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左右向长度均相同,并且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前后向长度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养殖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养殖架上自上而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层培养基台,每层培养基台包括至少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培养基台,在每一个培养基台的左侧顶端均设置有左挡板,在每一个培养基台的右侧顶端均设置有右挡板,只设置一个集蛆槽,集蛆槽能接住所有养殖架的培养基台上掉落的蝇蛆,集蛆槽的左上端位于最左方的培养基台的左方,集蛆槽的右上端位于最右方的培养基台的右方,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左右向长度均相同,并且上下分布的培养基台的前后向长度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机构,培养基台为传动机构中的传送带,左挡板设置在传送带左侧边缘,右挡板设置在传送带右侧边缘;在养殖架内前后间隔固定有至少两个位于左右相邻的传送带之间的支撑立柱,在每一根支撑立柱上固定有能支撑传送带的横向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养蝇房,养殖架均位于养蝇房内;或/和,在最上层传送带上方以及上下相邻的传送带之间均设置有家禽饲养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养蝇房,养殖架均位于养蝇房内;或/和,在最上层传送带上方以及上下相邻的传送带之间均设置有家禽饲养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蛆槽的顶端前侧内固定有前横向挡板,在集蛆槽的顶端后侧内固定有后横向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蛆槽的顶端前侧内固定有前横向挡板,在集蛆槽的顶端后侧内固定有后横向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蛆槽的顶端前侧内固定有前横向挡板,在集蛆槽的顶端后侧内固定有后横向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蛆粪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蛆槽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
CN201810247907.6A 2018-03-23 2018-03-23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Pending CN1081847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7907.6A CN108184774A (zh) 2018-03-23 2018-03-23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47907.6A CN108184774A (zh) 2018-03-23 2018-03-23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84774A true CN108184774A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95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7907.6A Pending CN108184774A (zh) 2018-03-23 2018-03-23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8477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9598Y (zh) * 2003-12-16 2005-01-12 戴网成 畜禽粪便养殖蝇蛆的蝇蛆收集设备
CN10298659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刘建东 养鸡场喂鸡蝇蛆的生产方法
CN205093391U (zh) * 2015-10-23 2016-03-23 朱广军 蛆粪分离设备
CN205455440U (zh) * 2015-12-28 2016-08-17 浙江大学 一种多层蝇蛆养殖装置
CN106857411A (zh) * 2017-02-22 2017-06-20 苏州寰宇新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带成蛆再处理装置的蝇蛆养殖流水线
CN208191920U (zh) * 2018-03-23 2018-12-07 新疆金胡杨牧业有限公司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9598Y (zh) * 2003-12-16 2005-01-12 戴网成 畜禽粪便养殖蝇蛆的蝇蛆收集设备
CN10298659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刘建东 养鸡场喂鸡蝇蛆的生产方法
CN205093391U (zh) * 2015-10-23 2016-03-23 朱广军 蛆粪分离设备
CN205455440U (zh) * 2015-12-28 2016-08-17 浙江大学 一种多层蝇蛆养殖装置
CN106857411A (zh) * 2017-02-22 2017-06-20 苏州寰宇新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带成蛆再处理装置的蝇蛆养殖流水线
CN208191920U (zh) * 2018-03-23 2018-12-07 新疆金胡杨牧业有限公司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9985B (zh) 一种生态循环行走畜牧饲养房
CN201967491U (zh) 一种智能化养鸡设备
CN108719124A (zh) 一种方便清理粪便的养殖鸡笼
CN208821471U (zh) 蛋鸭养殖设备
CN205756429U (zh) 一种林下散养用鸡舍
CN208191920U (zh)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CN111345256A (zh) 一种虾、蟹集中养殖装置
CN106757387A (zh) 金黄色平板丝的制作方法
CN206182093U (zh) 一种野山鸡自动化养殖系统
CN202603375U (zh) 家禽叠层饲养实验装置
CN109430163A (zh) 一种散养鸡的方法
CN108419761A (zh) 蛆粪自动分离养殖的方法
CN112806284A (zh) 一种层叠式家禽养殖设备及其系统
CN108902468A (zh) 蛆蛋白生物有机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6227351U (zh) 一种新型收蛋器
CN1196402C (zh) 蝇幼虫蛋白生产方法及其设备
CN109717095B (zh) 一种生态散养飞鸡用圈舍系统及其方法
CN102077788A (zh) 一种利用攀爬装置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的方法
CN108184774A (zh) 蛆粪自动分离装置
CN208783542U (zh) 一种青蟹仿生巢及青蟹亲本人工培育装置
CN215957768U (zh) 一种规模化禽类养殖用自动收蛋笼
CN214257622U (zh) 一种家禽养殖排污处理线
CN210538283U (zh) 一种黑水虻自动养殖装置
CN107251853A (zh) 一种层叠式鹌鹑养殖自动化设备
CN209251448U (zh) 一种养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