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3994A -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3994A
CN108173994A CN201711446689.0A CN201711446689A CN108173994A CN 108173994 A CN108173994 A CN 108173994A CN 201711446689 A CN201711446689 A CN 201711446689A CN 108173994 A CN108173994 A CN 108173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hip module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66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艳强
易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nno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nno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nno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nno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4668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3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3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3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可拆卸的芯片模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表面设有与芯片模组适配的接口;其中,接口配置为对芯片模组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可穿戴电子设备上拆卸下来的芯片模组相适配的接口;接口被配置为,当芯片模组放置在接口上时,对芯片模组充电和/或数据传输。通过设置接口,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的与芯片模组交互,大大简化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同时也不必单独设置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或者不必单独设置用于芯片模组与移动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数据线。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的大部分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环都是单独使用,缺乏与移动终端的直接交互,且二者很少结合使用。虽然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很小,但也需要经常充电,而这直接导致了其用户体验差,使用不方便。如何使可穿戴电子设备与移动终端结合使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包括:
可穿戴电子设备,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可拆卸的芯片模组;
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芯片模组适配的接口;
其中,所述接口配置为对所述芯片模组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接口呈凹槽型,所述芯片模组嵌入所述接口中。
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对所述芯片模组充电,所述接口包括内腔以及位于所述内腔中的正极接口端子和负极接口端子,所述芯片模组包括正极芯片端子和负极芯片端子,所述芯片模组的正极芯片端子和负极芯片端子分别与所述接口的所述正极接口端子和所述负极接口端子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正极接口端子为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侧壁上凸起的弹片,与所述芯片模组的相对应的所述正极芯片端子相卡合;和/或,所述负极接口端子为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侧壁上的凸起的弹片,与所述芯片模组相对应的所述负极芯片端子相卡合。
其中,所述接口进一步配置为实现与所述芯片模组的数据传输,所述接口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底面的正向数据端子和负向数据端子。
其中,所述接口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底面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负极接口端子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芯片模组进一步包括:商业标识,设置在所述芯片模组背向所述内腔的表面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可穿戴电子设备上拆卸下来的芯片模组相适配的接口;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当所述芯片模组放置在所述接口上时,对所述芯片模组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接口呈凹槽型。
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对所述芯片模组充电,所述接口包括内腔以及位于所述内腔中的正极接口端子和负极接口端子,所述芯片模组包括正极芯片端子和负极芯片端子,所述芯片模组的正极芯片端子和负极芯片端子分别与所述接口的所述正极接口端子和所述负极接口端子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正极接口端子为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侧壁上凸起的弹片,与所述芯片模组的相对应的所述正极芯片端子相卡合;和/或,所述负极接口端子为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侧壁上的凸起的弹片,与所述芯片模组相对应的所述负极芯片端子相卡合。
其中,所述接口进一步配置为实现与所述芯片模组的数据传输,所述接口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底面的正向数据端子和负向数据端子。
其中,所述接口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底面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负极接口端子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可拆卸的芯片模组,所述芯片模组构造为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适配;以及。
容纳所述芯片模组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
其中,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中部包括所述芯片模组的安装部,所述芯片模组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所述接口配置为对所述芯片模组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芯片模组包括:
商业标识,被配置为,当所述芯片模组放置在所述接口上时,位于所述芯片模组背向所述接口的表面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在移动终端的表面设置了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芯片模组相适配的接口,移动终端通过该接口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芯片模组连接,从而与芯片模组交互。这样可以方便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芯片模组进行交互,大大简化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同时也不必单独设置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或者不必单独设置用于芯片模组与移动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数据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组件包括:可穿戴电子设备2和移动终端1。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可拆卸的芯片模组21,该移动终端1的表面设有与芯片模组21适配的接口11。移动终端1的接口11可配置为对芯片模组21进行充电,或者和芯片模组21进行数据传输。移动终端1的接口11也可配置为对芯片模组21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芯片模组21与接口11相适配即可,接口11的功能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限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接口11配置为具体实现什么功能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组件的移动终端1可通过接口1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芯片模组21直接交互,大大简化了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1,参考图1,该移动终端1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可穿戴电子设备2上拆卸下来的芯片模组21相适配的接口11;接口11被配置为,当芯片模组21放置在接口11上时,对芯片模组21充电和/或数据传输。接口11可以为设置在移动终端1表面的凸起的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移动终端1表面的凹陷的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芯片模组21放置在接口11上,可以为一种镶嵌式的放置方式,如芯片模组21嵌入接口11中。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接口11的形状和类型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芯片模组21从外部可穿戴电子设备2上拆卸下来可以采用机械式的释放机构,也可以手动或通过软件控制释放芯片模组21。本发明实施例对将芯片模组21从可穿戴电子设备2上的取出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在移动终端1的表面设置了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芯片模组21相适配的接口11,移动终端1通过该接口11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芯片模组21连接,从而与芯片模组21交互。这样可以方便移动终端1随时随地的与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芯片模组21进行交互,大大简化了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使用便利性,同时也不必单独设置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充电装置,或者不必单独设置用于芯片模组21与移动终端1之间数据传输的数据线。
图2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2a和图2b,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11可为凹槽型的凹陷结构,芯片模组21嵌入接口11中。这样芯片模组21在充电的过程中可以不外露,避免芯片模组21充电时从接口11中脱落,同时也不会影响移动终端1的整体外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11包括内腔110以及位于内腔110中的正极接口端子(VCC)101和负极接口端子(GND)102,芯片模组21包括正极芯片端子201和负极芯片端子202,芯片模组21的正极芯片端子201和负极芯片端子202分别与接口11的正极接口端子101和负极接口端子102电性连接。这样可以不必设置单独的充电线,通过移动终端1直接为芯片模组21充电,方便了芯片模组21的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正极接口端子101可为设置在内腔110的侧壁112上的凸起的弹片。这样,正极接口端子101与芯片模组21相对应的正极芯片端子201在完成电性连接的同时,也相互卡合,可有效避免芯片模组21在充电过程中从移动终端1的接口11内脱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负极接口端子102也可为设置在内腔110的侧壁112上的凸起的弹片。这样,负极接口端子102与芯片模组21相对应的负极芯片端子202在完成电性连接的同时,也相互卡合,可有效避免芯片模组21在充电过程中从移动终端1的接口11内脱落。然而应当理解,正极接口端子101和负极接口端子102均可为设置在侧壁112上的凸起的弹片,本发明实施例对正极接口端子101和负极接口端子102的结构和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11可为对称式结构,正极接口端子101和负极接口端子102可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使得芯片模组21在与接口11适配连接过程中受力均匀,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芯片模组21在充电过程中从移动终端1的接口11内脱落。
为了保证正极接线端子101与正极接线端201良好的卡合,芯片模组21的正极接线端201可设置为与凸起的弹片相配合的凹陷结构。同样,为了保证负极接线端子102与负极接线端202良好的卡合,芯片模组21的负极接线端202也可设置为凸起的弹片相配合的凹陷结构。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芯片模组的正极接线端201和负极接线端20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11可进一步配置为实现与芯片模组11的通讯,因此,接口11可进一步包括位于内腔110底面111的正向数据端子(D+)103和负向数据端子(D-)104。相应地,芯片模组21也进一步包括了与正向数据端子103对应设置的正向数据端203,与负向数据端子104相对应设置的负向数据端204。本发明实施例对正向数据端子103和负向数据端子104在内腔110的底面111的具体位置和分布不作限定。本发明实施例采用芯片模组11直接和移动终端1通讯,可以实现芯片模组11与移动终端1的直接交互,与现有的通过等无线通讯的方式比,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而且也省去了现有的移动终端1与芯片模组21的交互时采用的数据线,使得数据传输趋于简单化、便捷化。
在一个实施中,接口1进一步包括位于内腔110底面111的连接端子105,相应地,芯片模组21也进一步包括了与连接端子105对应设置的芯片连接端子205。同现有的Micro-USB接口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105可与负极接口端子102电性连接,设置连接端子105的主要目的是:当芯片模组21与接口11相适配时,判断移动终端1检测芯片模组21是否完成了连接。当连接端子105与芯片连接端子205接通,即移动终端1检测芯片模组21完成了连接。然而应当理解,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移动终端1可进一步包括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检测移动终端1检测芯片模组21的连接情况,连接端子105也可悬空设计,只要能确保移动终端1能够检测芯片模组21是否与其完成了连接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连接端子105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1,可进一步包括显示面12,用于移动终端的显示;以及与显示面12相对的非显示面13。移动终端1的柔性电路板3靠近非显示面13设置。其中,接口11设置在非显示面13上,并与柔性电路板3电性连接。接口11设置在非显示面13上,这样可以不影响移动终端1的显示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可进一步包括电源,该电源不仅可为移动终端1供电,同时通过接口11也可以为芯片模组11充电。为了方便柔性电路板3的电路设计,接口11可以靠近电源设置,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接口11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可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接口11的连接端子105的状态判断移动终端1与芯片模组21是否完成连接,以及检测移动终端1与芯片模组21的连接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可为手机,然而应当理解,移动终端还可以为例如平板电脑的其他移动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移动终端1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2,包括可拆卸的芯片模组21,该芯片模组21构造为与移动终端1的接口11相适配;容纳芯片模组21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22。其中,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22的中部包括芯片模组21的安装部221,芯片模组21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部221中,接口11配置为对芯片模组21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接口11也可以配置为对芯片模组21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通过将芯片模组21可拆卸的安装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22中,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也方便将芯片模组21从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22中拆卸,从而对其进行充电或与移动终端1的数据传输,也可以是方便移动终端1对芯片模组21充电和与其进行数据传输。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芯片模组21进一步包括商业标识,设置在芯片模组21背向内腔110的表面211上,即当芯片模组21放置在接口11上时,位于芯片模组21背向接口11的表面上。该商业标识可为移动终端1的商标、铭牌或其他相关商业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对商业标识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通过在芯片模组21背向内腔110的表面211上设置商业标识,不仅可以为产品做宣传,而且还能保证移动终端1为芯片模组21充电时的外观的美观,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电子设备2可为智能手环,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可穿戴电子设备2还可为智能手表或其他可穿戴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可穿戴电子设备2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穿戴电子设备,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可拆卸的芯片模组;
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芯片模组适配的接口;
其中,所述接口配置为对所述芯片模组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可穿戴电子设备上拆卸下来的芯片模组相适配的接口;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当所述芯片模组放置在所述接口上时,对所述芯片模组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呈凹槽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对所述芯片模组充电,所述接口包括内腔以及位于所述内腔中的正极接口端子和负极接口端子,所述芯片模组包括正极芯片端子和负极芯片端子,所述芯片模组的正极芯片端子和负极芯片端子分别与所述接口的所述正极接口端子和所述负极接口端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口端子为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侧壁上凸起的弹片,与所述芯片模组的相对应的所述正极芯片端子相卡合;和/或,所述负极接口端子为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侧壁上的凸起的弹片,与所述芯片模组相对应的所述负极芯片端子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进一步配置为实现与所述芯片模组的数据传输,所述接口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底面的正向数据端子和负向数据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内腔底面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负极接口端子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9.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的芯片模组,所述芯片模组构造为与移动终端的接口相适配;以及
容纳所述芯片模组的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
其中,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本体中部包括所述芯片模组的安装部,所述芯片模组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所述接口配置为对所述芯片模组进行充电和/或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模组包括:
商业标识,被配置为,当所述芯片模组放置在所述接口上时,位于所述芯片模组背向所述接口的表面上。
CN201711446689.0A 2017-12-27 2017-12-27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8173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689.0A CN108173994A (zh) 2017-12-27 2017-12-27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6689.0A CN108173994A (zh) 2017-12-27 2017-12-27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3994A true CN108173994A (zh) 2018-06-15

Family

ID=62518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6689.0A Pending CN108173994A (zh) 2017-12-27 2017-12-27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39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52A (zh) * 2021-04-20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0489A1 (en) * 2011-03-11 2012-09-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CN204964892U (zh) * 2015-09-23 2016-01-13 北京三维易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移动终端通讯连接的3d眼镜
CN106708198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终端及工作模式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0489A1 (en) * 2011-03-11 2012-09-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terminal
CN204964892U (zh) * 2015-09-23 2016-01-13 北京三维易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移动终端通讯连接的3d眼镜
CN106708198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终端及工作模式管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552A (zh) * 2021-04-20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智能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0084B2 (en) Solar powered case for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s
JP3127310U (ja) マルチコンセント電気装置
CN108173994A (zh) 移动终端组件、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10676896A (zh) 一种具有移动电源、手电筒功能的模块化装置
CN207368307U (zh) 一种多功能适配器
CN106253372B (zh) 一种供电设备
CN206922482U (zh) 背夹式移动电源
CN210839026U (zh) 带移动充电功能的无线触摸蓝牙耳机充电座
CN219697856U (zh) 一种分体式耳机充电仓
CN204794294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
CN204835589U (zh) 一种自带充电插头的一电多充式可移动电源
CN202503333U (zh) 移动电源
CN218161875U (zh) 一种带转接功能的手机便携充电装置
CN208656109U (zh) 一种混合式无线充电插排
CN215221206U (zh) 一种供电usb线
WO2018054037A1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后盖及其连接配件
CN204119515U (zh) 一种助听器及其助听器主体
CN217769537U (zh) 移动电源及耳机
CN212677368U (zh) 磁吸充电无线蓝牙耳机
CN109149709A (zh) 电子设备
CN203951224U (zh) 一种便携式自带连接线的移动电源
CN208939614U (zh) 无线充电接收贴片及组件、无线充电接收手机壳及组件
CN20243482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源转换器
CN207926204U (zh) 一种手机及其分体式背夹电源
CN209859428U (zh) 电路实验用触摸开关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