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56052B -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56052B
CN108156052B CN201711424132.7A CN201711424132A CN108156052B CN 108156052 B CN108156052 B CN 108156052B CN 201711424132 A CN201711424132 A CN 201711424132A CN 108156052 B CN108156052 B CN 108156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ipv4
ipv6
equipmen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4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56052A (zh
Inventor
倪俊伟
盛佳宇
俞军宝
姜雨含
陈叶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41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56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56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6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56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56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logs of notifications; Post-processing of not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报文流量服务器,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报文流量服务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存在第三路径,所述方法包括:测试仪通过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通过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流量服务器通过第三路径发送现网报文,第一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第二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本申请搭建的网络架构可适用于不用网络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可对比相同流量下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可对比不同策略配置条件下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并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设备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设备稳定性测试可以测试设备在持续处理业务流量时的性能和设备状态,也可以测试设备在防御攻击报文和病毒报文时的防御效果。
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网络架构图,如图1所示,被测设备可以与报文流量服务器连接,由报文流量服务器回放从现网中抓取的报文,从而模拟出被测设备在现网中使用时可能产生的设备状态;被测设备可以与测试仪连接,由测试仪通过一条链路发送IPv4正常报文和异常报文,通过另一条链路发送IPv6正常报文和异常报文,被测设备上针对IPv4异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可以同时开启告警策略或阻断策略,从而检测被测设备在防护异常报文时的效果。其中,异常包括可以包括攻击报文和病毒报文。
参见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网络架构图,如图2所示,被测设备与测试仪连接,由测试仪通过一条链路发送IPv4正常报文和异常报文,通过另一条链路发送IIPv6正常报文和异常报文,被测设备针对IPv4异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可以分别开启告警策略和阻断策略,从而检测被测设备在防护异常报文时的效果。
然后,现有技术的稳定性测试都是在单一网络环境下对设备进行测试,针对不同的流量、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的策略配置条件都需要搭建不同的网络环境。从而导致无法在相同流量下实时对比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无法在不同的策略配置条件下实时对比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单一网络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无法更全面地评估设备的稳定性,此外,搭载单一网络环境需要耗费更多的被测设备、测试仪等硬件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用以实现复杂网络环境下对多台设备的稳定性测试。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报文流量服务器;
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路径中的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和所述第二路径中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不同;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三路径;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测试仪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并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三路径发送预先从实际应用环境抓取到的现网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中,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二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中,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中,所述IPv4报文包括IPv4正常报文和IPv4异常报文;
所述IPv6报文包括IPv6正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中,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第二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报文流量服务器;
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路径中的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和所述第二路径中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不同;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三路径;
所述系统包括:
所述测试仪,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并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路径发送预先从实际应用环境抓取到的现网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中,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二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中,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中,所述IPv4报文包括IPv4正常报文和IPv4异常报文;
所述IPv6报文包括IPv6正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
在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中,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第二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测试仪、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报文流量服务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存在第三路径;
所述测试仪通过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并通过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而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通过第三路径发送预先从实际应用环境抓取到的现网报文;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
测试仪和报文流量服务器发送的报文会分别被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收并处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因此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和所述第二日志信息可以用来比较相同流量下同型号设备的测试结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上可以配置不同策略,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和所述第二日志信息比较不同的策略配置条件下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
此外,测试仪和报文流量服务器同时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报文,使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网络环境中流量更为复杂,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设备的稳定性;
再有,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组网方式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流量、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的策略配置条件的测试,减少了硬件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网络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示出的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图4是本申请示出的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示出的另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图6是本申请示出的又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现有技术方案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3,为本申请示出的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如图3所示,该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报文流量服务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被测设备,测试仪用于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IPv4报文和IPv6报文;其中,IPv4报文包括IPv4正常报文和IPv4异常报文,IPv6报文包括IPv6正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报文流量服务器可以向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发送现网报文。其中,上述现网报文为预先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实际应用环境中抓取到的报文。
测试仪、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上述第一路径中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的接口和上述第二路径中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的接口不同。
报文流量服务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存在第三路径。
如图3所示,测试仪包括多个接口,分别为T1、T2、T3和T4;第一设备包括多个接口,分别为A1、A2、A3、A4、A5和A6;第二设备包括多个接口,分别为B1、B2、B3、B4、B5和B6;报文流量服务器包括多个接口,分别为C1和C2。
T1接口与A3接口连接,A4接口与B3接口连接,B4接口与T2接口连接,形成第一路径;
T3接口与A1接口连接,A2接口与B1接口连接,B2接口与T4接口连接,形成第二路径;
C1接口与A5接口连接,A6接口与B5接口连接,B6接口与C2接口连接,形成第三路径。
参见图4,为本申请示出的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所述测试仪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并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
其中,上述IPv4报文包括IPv4正常报文和IPv4异常报文,IPv4异常报文可以包括IPv4攻击报文和IPv4病毒报文;
上述IPv6报文包括IPv6正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IPv6异常报文可以包括IPv6攻击报文和IPv6病毒报文。
测试仪在发送IPv4报文时,可以只发送IPv4正常报文,只发送IPv4异常报文,或者,同时发送IPv4正常报文和IPv4异常报文。
同样地,测试仪在发送IPv6报文时,可以只发送IPv6正常报文、只发送IPv6正常报文,或者,同时发送IPv6正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
测试仪发送报文的内容可预先配置,从而实现不同的网络环境。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第二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上述IPv4报文经由第一设备转发至第二设备,上述IPv6报文经由第二设备转发至第一设备。
参见图5,为本申请示出的另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如图5所示,测试仪从T2接口发送IPv6报文,第二设备接收到上述IPv6报文后转发至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再将上述IPV6报文转发至测试仪;
测试仪从T3接口发送IPv4报文,第一设备接收上述IPv4报文后转发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再将上述IPv4报文转发至测试仪。
如果IPv6报文中存在IPv6异常报文,则第二设备首先会基于上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输出告警提示,然后转发上述IPv6异常报文。第一设备接收到上述IPv6异常报文后,基于上述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直接对上述IPv6异常报文进行阻断。
如果IPv4报文中存在IPv4异常报文,则第一设备首先会基于上述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输出告警提示,然后转发上述IPv4异常报文。第二设备接收到上述IPv4异常报文后,基于上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直接对上述IPv4异常报文进行阻断。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处理完成后,会在本地的日志文件中记录相应的处理结果。上述处理结果可以包括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比如:阻断或告警)、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指示设备是否已经宕机)等。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在被测设备上针对IPv4报文和IPv6报文配置不同策略的稳定性测试,并可以在后续对比不同策略配置条件下实时对比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第二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上述IPv4报文经由第一设备转发至第二设备,上述IPv6报文经由第一设备转发至第二设备。
参见图6,为本申请示出又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的网络架构图,如图6所示,测试仪从T1接口发送IPv6报文,第一设备接收到上述IPv6报文后转发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再将上述IPv6报文转发至测试仪;
测试仪从T3接口发送IPv4报文,第一设备接收到上述IPv4报文后转发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再将上述IPv4报文转发至测试仪。
如果IPv6报文中存在IPv6异常报文,则第一设备首先会基于上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输出告警提示,然后转发上述IPv6异常报文。第二设备接收到上述IPv6异常报文后,基于上述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直接对上述IPv6异常报文进行阻断。
如果IPv4报文中存在IPv4异常报文,则第一设备首先会基于上述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输出告警提示,然后转发上述IPv4异常报文。第二设备接收到上述IPv4异常报文后,基于上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直接对上述IPv4异常报文进行阻断。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处理完成后,会在本地的日志文件中记录响应的处理结果。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被测设备上针对IPv4报文和IPv6报文配置相同策略的稳定性测试。
步骤402: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三路径发送预先从实际应用环境抓取到的现网报文。
具体地,报文流量服务器可以预先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实际应用环境中抓取现网报文,然后将抓取到的现网报文存成快照。
在执行稳定性测试时,报文流量服务器可以从快照中取出现网报文,然后将上述现网报文在第三路径上进行回放,即反复发送并回收上述现网报文。
如图5所示,报文流量服务器从C1接口发送现网报文。第一设备接收到现网报文后,对现网报文进行处理并转发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上述现网报文后,同样对现网报文进行处理并转发至报文流量服务器。报文流量服务器可以继续通过C1接口发送上述现网报文,直到稳定性测试结束。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处理现网报文后,会在本地的日志文件中记录响应的处理结果。
通过改措施,可以模拟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现网中使用可能产生的设备状态,并实时对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结合测试仪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的报文,可以在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稳定性测试,从而在后续更全面地评估设备的稳定性。
步骤403: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
步骤404: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
第一设备可以从本地的日志文件中输出第一日志信息。其中,上述第一日志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所处理的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报文的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第二设备可以从本地的日志文件中输出的第二日志信息。其中,上述第二日志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所处理的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报文的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第一日志信息和上述第二日志信息可以作为分析设备稳定性的依据,具体可以参照现有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测试仪、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报文流量服务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存在第三路径;
测试仪可以通过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并通过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而报文流量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三路径发送预先从实际应用环境抓取到的现网报文;后续第一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第二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
由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收到相同的流量,因此,可以实现在相同流量下实时对比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根据测试要求分别配置针对IPv4报文和IPv6报文的策略,从而实现在不同配置条件下对比同型号设备的稳定性测试结果;
由于报文流量服务器和测试仪可以同时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报文,网络环境更为复杂,从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设备的稳定性;
此外,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网络架构可满足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减少了硬件资源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报文流量服务器;
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路径中的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和所述第二路径中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不同;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三路径;
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测试仪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并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三路径发送预先从实际应用环境抓取到的现网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二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v4报文包括IPv4正常报文和IPv4异常报文;
所述IPv6报文包括IPv6正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第二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所述设备稳定性测试的系统包括测试仪、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报文流量服务器;
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路径中的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和所述第二路径中所述测试仪、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的接口不同;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存在第三路径;
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测试仪,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路径发送IPv6报文,并通过所述第二路径发送IPv4报文;
所述报文流量服务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路径发送预先从实际应用环境抓取到的现网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一日志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基于报文的处理结果输出第二日志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二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上预配置IPv4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和IPv6异常报文的告警策略;
所述第二设备上预配置所述IPv4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和所述IPv6异常报文的阻断策略;
所述IPv4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IPv6报文经由所述第一设备转发至所述第二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Pv4报文包括IPv4正常报文和IPv4异常报文;
所述IPv6报文包括IPv6正常报文和IPV6异常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第二日志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处理器使用率、报文的五元组、处理报文的时间、入接口、处理报文的动作、丢包率、异常报文的攻击类型、宕机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CN201711424132.7A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156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4132.7A CN108156052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4132.7A CN108156052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6052A CN108156052A (zh) 2018-06-12
CN108156052B true CN108156052B (zh) 2020-08-04

Family

ID=6246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4132.7A Active CN108156052B (zh) 2017-12-25 2017-12-25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560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132B (zh) * 2018-09-13 2022-02-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测试服务器IPv6稳定性的方法
CN112732543A (zh) * 2021-01-08 2021-04-30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耗时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632A (zh) * 2005-11-11 2006-04-1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选择出口链路的方法及转发流量的路由设备
CN101808034A (zh) * 2010-03-16 2010-08-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2904771A (zh) * 2012-09-25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06330604A (zh) * 2016-08-23 2017-01-11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连通性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12996A (zh) * 2016-09-30 2017-02-15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2233B2 (en) * 2009-09-08 2015-01-27 Wichor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632A (zh) * 2005-11-11 2006-04-1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选择出口链路的方法及转发流量的路由设备
CN101808034A (zh) * 2010-03-16 2010-08-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2904771A (zh) * 2012-09-25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CN106330604A (zh) * 2016-08-23 2017-01-11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连通性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12996A (zh) * 2016-09-30 2017-02-15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56052A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8744B2 (en) Triggered in-band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135702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
US1086873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network elements of an in-band network telemetry capable network
Skowyra et al. Effective topology tampering attacks and defense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CN112702383A (zh) 收集误差分组信息以进行网络策略实施
Shirali-Shahreza et al.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applications in openflow controller with flexam
CN106506242B (zh) 一种网络异常行为和流量监测的精确定位方法与系统
Krishnan et al. SDN/NFV security framework for fog‐to‐things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CN111371740B (zh) 一种报文流量监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9276819B2 (en) Network traffic monitoring
CN111641591B (zh) 云服务安全防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830330A (zh) 一种防火墙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156052B (zh) 一种设备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Sharma et al. On monolithic and microservice deployment of network functions
Shirali-Shahreza et al. Empower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r with packet-level information
CN110932921B (zh) 一种路由震荡信息确定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8924000B (zh) 一种基于tcp协议实现的新型网络路径探测方法
CN112350844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100772177B1 (ko) 보안 기능 시험을 위한 침입 탐지 이벤트 생성 방법 및장치
CN112445956A (zh) 合法拦截流量以基于流量关联的应用标识符或(url)进行分析
US10181997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ding receive port resiliency in a network equipment test device
CN103023723B (zh) 一种linux环境下进行iSCSI多路径测试的方法
CN106937350B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14301812A (zh) 报文处理结果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9900207B2 (en)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